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奋斗在红楼-第13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
裴姨娘的头七,贾环让人射杀了两名凶手,血祭裴姨娘在天之灵,稍稍的舒缓了心中的悲愤、哀伤。但这并不是“报复”的终点!而只是第一步!
八月十六日晚,南京兵备府两名火铳手在营外的私寮中被杀身亡。江宁县接到报案后,立即派人侦查。但终究是一无所获。消息逐渐的传开。
第二天上午,情况报到南京守备郑国公邓鸿案头。邓鸿在大厅中破口大骂:“小子岂敢如此无礼?”
这件事必然和在家里给裴姨娘办丧事的贾环脱不了干系。很多事情,不需要证据,只需要看法。贾环最具备杀人动机。但是,贾环杀的是他手下的兵,这未免太不将他放在眼里了吧?
“来人!”邓鸿愤然的喊了一声。
两名亲兵从大厅外头进来,弯腰行礼道:“公爷!”
邓鸿话到口边又缩回去,挥挥手,“你们先出去。”他可以为难贾环,可以不帮贾环查凶手是谁。这都是小事、个人的看法而已。
但若是派兵去捉拿贾环,那就等于撕破脸。风险就太高。贾家有一位皇妃在宫中。九省统制王子腾在军机处当差,颇受天子和首席军机大臣谢大学士的信任。
“玛德!”邓鸿回到书房里,写了手令,让手下的指挥使带人去江宁县施压。要求捉拿凶手。
事情还得回到官面程序来解决。他家大业大,可不是郑盐商那种没有眼界、层次的商贾。
…
八月十六日晚的两声枪响,让金陵城中的颇有些风声鹤唳的气氛。不少权贵人物出门时都带着大量的护卫。对于那位打破规矩的少年,颇为不喜。
这是个危险位子。谁知道他在悲痛之下,会不会对他们下手?毕竟,他们在查案子时,阻拦他讨公道的过程中没起什么好作用。
这个“他们”包括,陈家,高价售粮的利益圈子,金陵知府贾雨村,与金陵简报竞争的几家报纸、甄家。甄家在推动污蔑贾环快要疯掉的谣言中很出了力气。
这种不喜,让金陵城中那张看不见的利益大网将贾环缠、逼迫的更紧一些:首先是香水销售大打折扣,很多下了订单的商家都开始退货。很多权贵家中也不再使用贾府出售的香水。接着又传出贾家的香水制作工匠被挖走的事。很快城中便有谣言,陈家的陈记即将推出新的香水供应市场。
贾家在金陵城中的各种生意、族人,或多或少的都遭遇到一些问题、糟心事。
其次,金陵的粮价在八月十八日后再次暴涨,达到2两银子一石的价钱。
贾环的事情,看着惨烈,紧张,残酷,但是对百姓、市民的生活影响有限。而直到米价上扬,百姓们习惯性的将目光投向上次为他们说话的金陵简报时,恍然才有不少人发现金陵简报已经被查封。然而,他们在这段时间内已经不看金陵简报,改看其他报纸。
扬州盐商汪鹤亭组织徽商鼎力支持淮扬巡抚沙胜在淮南地区的赈灾工作,组织的运粮船从南京运走一批粮食之后,再次返回,但此时粮价高企。
主持对接赈灾事务的户部尚书卫弘忧心忡忡,竭力维持局面。然而,情况已经非常的糟糕了。
此时,身在漩涡中心的贾环,安排僧人、道士来家里给裴姨娘做法事,按照习俗,做足三十天法事,随后贾环会带着黛玉扶她灵柩去苏州安葬。
这几天,贾环一直都在家中思考、推敲他的计划。在卢员外看来,他简直心思深沉的可怕,一步步都算好。但这背后,是大量的准备、预案工作。
比如,在金陵简报发文章攻击贾雨村不作为,鼓动士林唾弃贾雨村这件事。他当然是想要发文章的,他写了一个晚上,字字如血、如刀。但同时也做了失败的打算。
如果贾雨村恼羞成怒,查封金陵简报,他要如何应对?这就是他在金陵简报被查封之后,顺水推舟的,躲在家中,装出一口怨气泄了、被吓破胆的样子。实则,他已经通过萧幼安传出他的“命令”。
贾环在思考、推敲的期间,就出门了一趟。接到山长的邀请,去山长家中吃饭。同时将他不会再动用简单、粗暴买凶杀人的手段的意愿传递出去。事可一,不可再。他以后还在文官圈子里混。
山长张安博也需要一个结果帮贾环向朋友们解释。文官圈子会排斥使用暗杀的人。这是他需要提醒贾环的地方,但贾环此次事出有因。会得到谅解。
时间,在平静中走过了这么三四天。秋季的云有些淡。风渐冷。
…
八月二十日上午,陈四公子陈子泽从秦淮河上回家,刚进垂花门,恰好在庭院的甬道中碰到大哥陈子真带着四名小厮准备外出。
“大哥,早上好。”
陈子真一身锦袍,四十多岁,看着打着哈欠,眼睛发青,二十多岁的弟弟,就知道他昨晚纵欲过度,笑着道:“子泽,你悠着点。”
陈子泽得意的一笑。
陈子真想起一件事,提醒道:“哦,你最近出门多带点人手。姓贾的那小子现在给仇恨冲昏了脑子。要小心他狗急跳墙伤着你。”
陈子泽嘲笑道:“他杀了那两个大头兵还不满足么?还想发飙?死亡前最后的疯狂啊!郑国公是勋贵,顾忌贾皇妃。咱们家可不会怕后妃?”
陈子真微微一笑,点了点弟弟,带着人出门。
确实如此!
…
郑元鉴在八月十七日就带着随从离开金陵。
金陵城的粮价大战,多位重量级的人物参与较量。他一个商人参合不起。既然郑家不需要他的投名状,还将他卖了,他还是先回扬州避避风头。
郑元鉴心里并不认为贾环会继续派人刺杀他,但还是带了一些护卫,船过镇江时,停留了一日,排遣心情,会见朋友,二十一日下午才到扬州城南的钞关门。
寒露刚过,岸边、码头等地四处可见秋色。秋风骤起江上船只依旧繁华。
郑元鉴一身精美的青衫衣袍,富贵员外装,带着两名随从,六名护卫下船进城,在城门口遇到熟人,扬州兵备府的杨千总。
郑元鉴坐在轿子中,里头的侍女打起窗帘,郑元鉴露面说话,“杨千总许久不见啊,怎么今日在城门口发财?”
城门口一向是捞取有谁的好地方。
杨千总约有一米八左右,古铜色的脸庞,粗手大脚,穿着军中红色的鸳鸯袄,笑着走过来,“其实,我是专门在这里等郑员外的。”
郑元鉴有些好奇,“哦?”
下一刻,一只大手从车窗外探进去,径直捏在郑元鉴的喉咙上。杨千总勐的一拽,将郑元鉴的头拖到车窗外,厉声大喊,“奉沙军门令,捉拿案犯郑元鉴,反抗者格杀勿论!”(未完待续。。)
第三百六十八章 心有猛虎 血泪无声(五)…我会打爆你的头
有些事情,不需要证据,只需要看法。
当一位巡抚,对一个商人产生看法时,可以动用的手段,实在太多。
不要提捐来的官身。正统的文官,不会承认这种捐官得来的身份。买官卖爵,向来是会被士大夫们认为朝政制度崩坏的标志。
比如东汉末年,汉灵帝卖官,比如明朝成化天子封的传奉官。这都不会得到承认。
二十一日傍晚,和安街贾环的家中,随着时间的流走,裴姨娘突然遭遇刺杀离世的冲击、影响,慢慢的流逝。家里哀伤的氛围稍微淡了些。
后院的正厅之中,灯光明亮,贾环接过如意手中的包袱。他需要出一趟远门。
晴雯红着眼睛,强忍着不哭出来,细心的帮贾环整理着头发、衣角。只是,贾环的头发是她帮着梳的,整整齐齐。
贾环抿抿嘴,抱了晴雯一下,轻轻的拍着她的背,“晴雯,别怕。会有人随行保护着我。”
晴雯埋首在贾环的怀中“呜呜”的哭出来。
她是真怕。裴姨娘不明不白的就在街上给人打死。家里门口现在还守着十名军士。时时刻刻的提醒着她外面的危险。三爷现在要去扬州,万一有个好歹?她…
感受怀里女孩情真意切的感情,贾环温声安慰道:“放心。我不会有事。你们在家里乖乖的。”
贾环放开晴雯,又拥抱了如意一下,目光温和的和一旁的黛玉、紫鹃、袭人对视一眼,沉声道:“我不会有事的。你们放心。姨娘的血仇、公道,我要亲手拿回来。”
贾环背起包裹,迈步出了客厅。此时,夕阳已经下山,淡淡的暮色之中,贾环的身影从庭院中穿过。
黛玉穿着粉色的对襟褂子,娇怯柔弱,精致的小脸上全是抹不去的担忧,此时情不自禁的喊道:“三哥哥…”
母亲去世、父亲去世。现在,姨娘也去世。如果三哥哥有个好歹,她难以想象届时她心中的悲痛,是否能够承受的住?
贾环没回头,挥挥手,沉静的走进夜色中。
…
贾环从金陵离开的消息,在第二天就传遍金陵城中。陈家、邓鸿、贾雨村、甄家等都得到消息。
有人说看到他昨晚连夜在四个兵士的护卫下出城。有人说他外出去松江府散心。有人说他躲到扬州去避风头。毕竟金陵城中很多人都认定是他派人杀了南京守备府的两名营兵。
谣言不一。
中散先生等名士都是轻叹。贾环还欠着他们几幅炭笔画,又哪里想到他会遭遇这样悲惨的事情?人生之痛,无过于生离死别。希望不要毁了他的才气。
秦淮河上,仰慕贾环才华的名妓或是一叹。自此不见贾先生。晓梦阁的金妈妈摇头。她那个傻女儿还将心思系在那少年身上,然而,这局势!
林千薇在七月底贾环忙着赈灾事务时,前往杭州帮晓梦阁挑几个有唱曲天赋的女孩子,不在金陵。得了贾环遇刺的消息,正从杭州往回赶。
裴姨娘的死,知情人都知道是郑元鉴要刺杀贾环的表妹,只是误中副车。没有官员会支持郑盐商杀士子。那绝对是丑闻。而在城中流传的消息是贾环遇刺。这是贾环这一方的说辞。因为,举人被刺杀,更容易引起舆论的关注,从而好为裴姨娘讨回公道。
贾环离开了金陵,关于他的去向、事情的热度就慢慢的降下来,消失在这金陵风华中。当前的大事:粮价飞涨。
价格已经达到2两1钱银子一石。
南京户部已经无力在金陵城购粮,以户部粮库的名义运往淮南。户部尚书卫弘再也稳不住局面:南京户部的粮库被卖空的大案就此浮出水面。
城中谣言四起,民心浮动。
从卫尚书的角度而言,在他的任上,爆出如此巨额的亏空案,即便不是他做的,但是失察的职责是免不了的。所以,他是希望先将案子压下来,完成赈灾的调度后,再来查处此案。
这样,他在天子心中留下的就是能臣的影响。而此时,大案爆发,他的仕途,恐怕就些艰难了。
淮南救灾,只能将依赖产粮地区湖广输送粮食。江南地区富饶无比,但随着江南商业繁盛,丝织产业的发达,产粮区逐步的移到湖广。
然而,湖广去淮南的路途就有些远了。
自七月底淮南大水的消息传来,自此快有近一个月的时间,在湖广的粮食还没有沿长江运来时,金陵的粮价还会继续飙涨。远水难解近渴。
一干粮商都在眉开眼笑的捂盘惜售。长江的水路自是有人盯着。
…
八月二十四日,贾环在淮扬巡抚督标营的四名士兵的保护下抵达扬州。
他身边带着长随钱槐、胡小四。
码头上,何元龙接着贾环,直接抵达原淮扬分守道署衙,现在的巡抚衙门。
另一位何师爷,是沙胜的重要幕僚,正在金陵和户部尚书卫弘对接运粮的事宜。没有粮食,所有的赈灾计划都是虚幻的。
贾环与淮扬巡抚沙胜见过面后,谈了小半个时辰,径直到巡抚衙门衙的大牢中见郑元鉴。
大牢建在地下。秋后处决了一批犯人后,此时大牢中空荡荡的。就剩下一个犯人,郑元鉴。
光线昏暗。温度适中。空气混浊。脚步回响在长长的走廊中。贾环在老吏的带领下,停在左侧第三个牢饭中。郑元鉴披头散发的坐在牢房中,看到贾环过来,勐扑过来,愤怒的拍着铁门,“姓贾的小子,你要怎样?”
贾环对老吏点点头,目送他离开,这站在牢房门口,打量着里面的郑元鉴。
郑元鉴冷笑道:“看什么?用不多久,你也会进来。你以为通过汪家买凶杀人,金陵那边就查不到吗?太天真。哈哈。”
“姓贾的,你不得好死。”
“你杀了我儿子。怎么样,你的女人死了的滋味不好受吧?我本来是要杀你表妹的。”
郑元鉴表现的有些竭斯底里。他被淮扬巡抚以调查杀人案为由请进来。商人,背后没有官员支持,怎么有能力对抗巡抚?现在,恰恰是陈家已经将他抛弃。而扬州这里的官儿,有几个想沾杀人案的?
心志不坚定的人在牢房里待个几天,大部分都会是这个反应。在这里,他们将丧失在外面的身份、地位,只剩下一个身份:犯人。
贾环沉默了许久,等郑元鉴发泄的差不多了,这才看着他的眼睛,缓缓的道:“你活不了!我会打爆你的头。”
郑元鉴哈哈大笑,“你威胁我?哈哈,笑话。知道我为什么什么都没说吗?陈家、甄家必须要保我。不然,别怪我把一些事情抖出去。”
贾环点点头,“嗯,你说的很有道理。你贩运私盐的证据,我已经通过卫尚书转告给陈家,甄家。相信,死人才是保护秘密的最好办法。也是最好的背锅人选。我一会就会建议沙抚台将你移到江都县的县衙牢中。秋天,病死两个人,很正常。”
郑元鉴的大笑夏然而止,第一次认真的看着眼前的少年。目光难掩心中的惊慌。没有人会不怕死。沉默了很久,苦涩的道:“你想要什么?甄家的证据?陈家的证据?”
贾环摇摇头,平静的道:“你想多了,我不要什么证据。我只是来问你一句话,你枪杀我表妹的行动,陈家是否知情?他们扮演了一个什么样的角色?”
郑元鉴道:“没有陈家的默许,我怎么敢动手?我现在的下场不就是最好的说明吗?”
他要不害怕贾环的报复,早在一年前就动手了,哪会拖到现在,还会忍气吞声的补缴拖欠的数十万两盐课?然而,在他终于以为可以报仇时,陈家翻脸,将他抛弃了。
贾环点头,“具体呢?”
“我和陈四公子提了这件事。他推辞了。但是过了两天,他告诉我,他大哥,就是陈子真,说:我知道了。我找人动手了。”
贾环用力的抿了下嘴唇,“我明白了。”说着,转身往外走去。仿佛,他真的就只是来问这一句话。
身后传来郑元鉴的大叫,“贾环…,贾子玉,我不想死啊,我可以告诉你证据在哪里,在哪里。贾三爷,三爷,别走,别走。”
…
何元龙在地牢上面的一间公房里喝茶,几名老吏陪着,还有牢头。见贾环进来,何元龙起身道:“子玉问完了?”
贾环揉揉脸,将心中的情绪压下去,勉强的笑一下,“嗯。有劳何师爷跑一趟。”
何元龙点点头,郑重的抱拳,“子玉放心。”
他是林如海的心腹幕僚,左膀右臂。有人要枪杀林如海的女儿林黛玉,误杀了林如海的小妾裴姨娘。他的心情会是怎么样的?倾三江之水,洗不掉他的怒火。
林巡按是怎么对他的?他也是个读书人!
何元龙在老吏的带领下再一次进入地牢,去见心理崩溃的郑元鉴。他会带去贾环的话:饶郑元鉴一命。以此条件换取情报。榨取郑元鉴的剩余价值。
但真实的情况是,贾环并不打算履行这个诺言。
他不会和敌人讲信义。他不是英雄,不是君子,不是伟丈夫。他要做的事情,他其实已经告诉郑元鉴:我会打爆你的头。(未完待续。。)
第三百六十九章 抄家。
扬州人口约有一百万。这座建立盐业利润之上的江南名城,城内吃盐业这碗饭的人数不胜数。其中大小盐商约三百家。
自淮扬巡抚沙胜奏明朝廷改革盐法以来,设立二十四总商,原扬州的三大盐商,汪鹤亭、郑元鉴、马均泰均为盐商总商。
而盐商按照籍贯可分为晋商、陕商、徽商。郑元鉴是盐商中晋商的头面人物。汪鹤亭则是徽州盐商的旗帜。
八月二十四日傍晚时分,淮扬巡抚沙胜突然派督标营、调派扬州守备府营兵计一千五百人分多路查抄郑家。
郑家在城中有住宅,在城外的水云双榭,更是江南闻名的精美园林。除此两处外,郑家的店铺、码头的仓库等物资、人员全部被抓捕。
这一系列的举动,汇聚起来,在人心、脑海中形成的就是两个字的意思:抄家!
一时间,扬州城中盐商人心震动、气氛骤然紧张。短短的数个时辰之内,数百家盐商闻风而动,纷纷前往淮扬巡抚署衙,两淮盐运司,扬州府衙,新安会馆,晋商会馆,陕西会馆打听消息。
本该一片安宁、祥和的夜色之中,轿子,马车,舟船中的盐商们行色匆匆,心事重重。
盐商们搞不清楚现在到底是什么情况?沙抚台是要竭泽而渔,还是杀鸡儆猴,亦或是秋后算账?他们是否在沙抚台的抄家名单之列?
…
郑家位于城中的住宅中灯火通明。200名兵士冲入郑家之中,将人口、财物、账本都控制起来。哭声、喧闹声、喝骂声不断的传来。
淮扬巡抚沙胜亲自带队。贾环、何元龙随行。正厅之中,贾环和沙胜在精美、华丽的客厅之中喝着茶,饥肠辘辘,等待着最终的结果。随行的幕僚、吏员都在各处登记、查抄。
何师爷拿着下午从郑元鉴口中拿到的情报,带人去书房里搜查甄家、陈家违法的证据。
这是贾环第二次来到郑家。上一次,他跟着江都县正堂沈县令一起来抓郑文植,闯进来过。
贾环安静的坐在椅上中,并没有亲自去抄家、耀武扬威的意思。
抄家的过程中有很多可以得意、宣泄,寻找肆虐的黑暗快……感的地方。比如,你可以睡郑元鉴漂亮的小妾,睡他的女儿。想睡几个就几个。想怎么睡就怎么睡。比如,郑元鉴的心爱之物,可以想砸就砸,想拿就拿。比如,他的儿子,想打就打,想骂就骂。
贾环没有这么去做。他只是在复仇。欺负老弱妇孺没什么可以得意的。当然,郑家这些人,该有的结局,不会变!
沙胜今年五十多岁,是一名容貌清的老者,穿着正三品的红色官袍,端坐在正中的官帽椅中,气度不凡。此时,他的神情微微有些沉吟。
他倒不是在犹豫是否惩罚郑家。而是,因为贾环告诉他:郑家贩运私盐,合伙的是甄家,幕后是太子。事涉太子,他在拿到证据后,要怎么做呢?
一名受过郑家恩惠的老吏看看沙胜的脸色,误会了沙胜的想法,上前道:“沙抚台,郑员外犯法,郑家妇孺何辜?可宽宥一二。”
这时,去搜查证据的何师爷从侧门进来,训斥道:“胡说八道!郑家甘当金陵粮商、权贵的走狗。贩卖私盐,罔顾国法。此等奸商,如何不该惩处?
淮南现在还有几十万百姓流离失所,等着粮食救济。你只看到郑家哭,看不到淮南百姓哭吗?对郑家的惩处,要严,要重。淮南,还等着郑家充公的粮食、银钱救急。一家哭,何如一路哭?”
此时,家族与个人是一体的。郑元鉴犯法,就是等同于郑家违法。
何师爷心中恨透郑元鉴。从贾环和他的角度而言,这是复仇。但是站在沙巡抚的角度,这件事不是简单的定性为复仇。
金陵的粮食还没有起运。反而爆出户部粮库亏空的大案。卫尚书无力维持局面,淮南的粮食只能等湖广运来救急。郑家抄没的钱粮,都将要投入赈灾中,以解燃眉之急。
老吏讪讪的退下。
何师爷气尤未消的“哼”了一声,这才将手里的两个账本递给沙胜。
沙胜翻看着。一个是郑家与甄家来往的账本,私盐分利。一个是郑元鉴搜罗的关于陈家的一些黑材料。综合起来,结论是:金陵城内,倒卖户部粮库内粮食的,就是金陵的大粮商,陈家。
“子玉,你看看吧!”
贾环翻了翻,微微有些诧异。竟然还有陈家的一些证据。这是意料之外。
等了一会,见贾环沉默的看完,沙胜看向贾环,征询道:“子玉你的意见呢?”
贾环早就想好答案,道:“沙先生,我们无需为甄家背书。”有些事情,埋在心里比说出来好。但是沙先生已经官至巡抚,贾环觉得郑家贩卖私盐,事涉太子的事情,不能隐瞒他。这件事是甄礼亲口告诉贾环。但是,给朝廷的上书之中,无须提及。因为,郑家也不知道私盐的利润是给太子的。
沙胜点点头,长长的唿出一口气,轻拍着木椅的扶手,道:“从今而后,子玉你会得一个冷面之名。我沙叔治也逃不了一个酷吏之名。执行第二套方案吧!”
官场是名利场。然而,淮南数十万百姓还在水火之中。他是圣人门徒,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此时,应当做一些事情。毁谤加身又如何?
贾环起身,和何元龙一起面对着沙胜行礼领命,“是!”
…
消息很快如同流水般的反馈至扬州城中各地。
两淮盐运司署衙,杨运使在后堂中接待着前来拜访的周、朱两位总商。改革后的盐商总商制,其实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两淮盐运司的权力。这两位是陕商的代表,势力不比晋商、徽商,平时比较听盐运司的招唿。此时过来求助。
杨运使安抚道:“两位不比惊惶。沙抚台说是查到郑家贩运私盐。其罪当斩。然而,真实的情况并非如此。”作为一名老官僚,他是不相信口号这种东西的,只看结果、实利。
周盐商拱拱手,小心翼翼的赔笑道:“愿听运使高见。”
盐商,谁不贩运私盐获利?真要认真起来,所有人都可以送上刑场砍头。这正是他们害怕的原因。沙巡抚万一较真呢?沙巡抚的性格就是有一点较真。
杨运使微微一笑,喝口茶,道:“十几日前,金陵发生了一桩血案。一名女子当街被火铳打死。这名女子的身份,两位并不陌生。前巡盐御史林如海的小妾。当场的还有,林大人的孤女,贾环。
金陵城中谣言是郑元鉴为了报杀子之仇,雇佣南京守备府的精锐火铳手杀人。头七的时候,贾环派人将那两个营兵干掉。贾子玉是沙巡抚的得意门生,他那个巡抚的位置还是贾子玉帮着运筹来的。所以…”
周盐商、朱盐商两人面面相觑。这料真是勐啊!扬州距离金陵有几日的路程。现在整个扬州城内的大事是淮南赈灾事宜。金陵那边的案子,他们有些耳闻,但是哪里知道这些内幕?
一直绷着的朱盐商此时释然的笑了笑,道:“原来如此,我们就放心了。”又随口加了一句,“呵呵,郑员外这事犯的有点蹊跷啊。”很有些感慨的模样。
盐商这个行业。只要累积起来的大盐商,谁没有一段不光彩的过去?杀个把人都只是小事而已。巧取豪夺,鲸吞小商的窝本,里面黑暗无比。
但是,郑元鉴脑子坏掉了,竟然敢对一个举人老爷出手?而且还是有沙抚台这么硬的后台的举人出手?这是很奇怪的事情。想要找死,不是这么个找死法。
杨运使看了朱盐商一眼,脸上的笑容隐去,冷哼一声,“朱员外,不该打听的事情不要打听。”这是翻脸比翻书还快。
周盐商,朱盐商两人尴尬的一笑,连忙赔罪,说了几句场面话,结伴离去。两人出来后,周盐商还埋怨了朱盐商几句,“朱老弟,你多那一句嘴干什么?所以你的生意做不大。”
后堂的小厅中,杨运使悠悠的喝着茶,嘴角掠过一丝哂笑。他虽然不在金陵,但是身为官场中人,技术性官僚,很快就能推知的七七八八。
郑元鉴的脑子当然没有坏掉。落到这个下场,只是因为陈家抛弃了他。
而陈家默许郑元鉴“教训”贾环的原因是什么?贾环在金陵简报上配合户部尚书卫弘的行动,为打压金陵的粮价出声。粮食,这门生意,在金陵是由陈家控制的。淮南大水,这对控制着粮食生意的陈家、以及身边的圈子来说,一顿饕餮大餐,当然不会允许他人破坏掉。
说的简单点,就是贾环侵犯了陈家的利益,陈家顺水推舟,狠狠的教训贾环。杀鸡儆猴。再转手卖掉郑元鉴,推的一干二净。郑家,肯定是完了。
然而,现在金陵的粮价不是飙升上去了吗?贾环痛苦之下,还有心情,还敢继续为卫尚书做事么?卫弘也要为爆出来的户部粮库亏空案负责。仕途暗淡。
陈家打的一手好算盘啊。一石数鸟。
…
扬州城中风云变幻,沙巡抚抄大盐商的家,枪声、火光在城外不时的响起。
汇聚在晋商会馆上的盐商们惴惴不安的等候着,会馆后面的一处院落正厅中,十几名盐商脸色阴晴不定的坐着。有人小声交谈几句,化解紧张。有人在来回的走动,释放不安。
这时,一名下人快速的跑进来,“何师爷回话了,郑元鉴恶意杀人,沙抚台为学生出口气。”
“啊…”
会馆之中的气氛顿时松下来。
一名盐商闷闷不乐的道:“郑员外也是,何苦呢?他又不是只有一个儿子。这下好了,祖辈辛苦的家业都没了。”
一干盐商们在厅中长吁短叹。晋商衰落矣。
…
扬州府府衙中,江知府在内堂中喝着茶,茶喝了半杯后,在外面帮他应付前来拜访的盐商的幕僚卫师爷进来,笑道:“东翁,稳坐钓鱼台啊!”
江知府讥笑道:“沙抚台发飙,那些盐商骇的如同小鸡般发抖。可惜,只是自作多情。”
卫师爷笑一笑。他这位东翁是不大看得起沙胜的。但沙巡抚官大,有些话只能私下里讲一讲了。笑道:“沙抚台为弟子出头。巡抚一怒,那些盐商却是给吓的。”
这是外头刚刚传过来的消息。不然,府衙外头那些盐商还不肯走。这个消息,打消了他们的顾虑。
江知府摇摇头,“也不全是这个原因。淮南赈灾的粮食,金陵那边已经无力起运,还要等待湖广的粮船,局面已经非常危险,沙抚台需要郑家这只肥羊的钱粮来稳定局面。”
卫师爷一愣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