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超级位面系统-第6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想了一下,李牧又觉得有些运动不能远离,比如晨练、晚间运动,等一些男女搭配的运动,他还是蛮喜欢的。
最后将口号改成了远离跑步快走型的运动,李牧才满意的点了点头。
就在李牧思考以后再也不跑步快走了,防守范家老宅的锦衣卫鹰卫也到了别院,由于是白天,这些鹰卫没有在房屋上跳跃,而是通过院落中的道路来到别院。
进来的二十五位锦衣卫鹰卫齐声对李牧拜道:“属下等参见主人。”
由于已经是清晨,白天的范家老宅也就没有必要太过谨慎,或者说,没有了财物的范家老宅不管白天,还是黑夜,都没有必要派人看守。
所以在知道李牧出现在别院后,看守范家老宅的二十五名鹰卫便全都到了别院,参拜,听后差遣。
“行了,起来吧。”回过神来,李牧看了一眼周围参拜的鹰卫,让这些鹰卫起来后,又接着问道:“范家老宅都收拾干净了?”
记得刚走的时候,李牧把整个范家老宅弄得乱七八糟,屋里院落中随意散落着他不要的衣物,还有一些其他没有价值的东西。
当然这种情况不止范家老宅,还有另外七家也是同种情况,在走的时候都和遭劫了一样,屋内院落中凌乱不堪。
听到李牧的问话,有一位鹰卫站出来回道:“主人,您走后,山西锦衣卫千户所就对八座宅院进行了打扫,将所有多余的物品清理了出去。”
鹰卫说完,李牧也看到了,他所处的这座院落,除了看上去有些灰尘,一切都很整齐,没有当初走后时的凌乱。
点了点头,李牧就离开了别院,向着范家老宅正厅的方向走去。
李牧要在范家老宅内找几个大的空间,还不能是露天的地方,唯一能符合要求的首选地方,也就是这座宅院内正厅所属的建筑了。
在中国,不管是古代还是现代,正厅始终是一座宅院中最大的地方,这除了用来体现主家的实力,还有更实用广泛的用途。
在中国古代正厅也是一个综合的场所,既有会见友客的功能,也有处理家事的用处,还是合家团聚的所在地。
被赋予了如此多的功能,正厅的空间也必须足够大,才能很好的体现出它的价值。
在古代正厅不是独立出来的一间房子,而是处在整个院楼中最主要的一座建筑中,也就是说,正厅周围还会有相链接的空间。
到了正厅,看到已经没有任何物件的空间,李牧满意的点了点头,这座正厅所在的建筑应该能放下不少的粮食。
没有理会跟在身后的鹰卫们,李牧唤出了系统。
“系统从租赁空间中取出一部分粮食来,将这座建筑用粮食堆满。”
李牧没有直接吩咐系统取出多少粮食来,而是让系统根据正厅所在的建筑面积,进行独立的计算。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让李牧来估算这座建筑物可以放多少粮食,实在是有些难为人。
还好的是系统很善解人意,在李牧吩咐完后,便响起了冷漠的声音:“寄存货物一共取出十万吨,取出完毕。”
听到正厅所处的建筑一次性能放下十万吨粮食,李牧表示很满意,只要再找几个地方放粮食,他就可以去另外七家晋商老宅了。
看到被十万吨粮食堆满的建筑物,李牧开始了在范家老宅堆放粮食的行动,直到又让系统放出三十万吨粮食,才结束范家老宅放的粮。
李牧开始依次前往另外七家晋商的老宅,将剩下的一百一十万吨粮食,像范家老宅一样,分批放在七家晋商老宅内的不同建筑中。
将一百五十万吨粮食,以分散的形式放在八家晋商的宅院里,不是范家老宅一次性放不下。
而是考虑到将粮食全部集中在一处,不便于将来的赈灾,分散存储,除了方便赈灾,还可以避免一些不可预期的灾难。
八家晋商老宅地处山西境内各地,正合适用做分散储存粮食的基地。
这也是李牧为什么会在离开大明的时候,让锦衣卫鹰卫依然守候这八家宅院,并让锦衣卫将宅院收拾好。
为的就是等他回来后好当仓库使用,这八家宅院今后也会成为他在大明的永久仓库,将来所有从本位面带来的货物,都会暂时储存在八家宅院内。
这八家宅院与本位面南非中转仓库是同一个功能,都是李牧用来周转货物所准备的仓库。
李牧存放粮食的最后一站便是晋商王家宅院,此时他正在听着系统对临时空间租赁服务的收费通知。
“滴,扣除临时空间租赁服务费七十万走私币,扣除相关传送费用,宿主一共剩余走私币为:三千九百七十三万二千走私币。”
听完系统的扣费通知,李牧吩咐锦衣卫鹰卫守护好所有粮食,在没有得到他的命令前,不允许任何人动这一批粮食。
敢动者,如同那些擅闯八家晋商宅院的人一样,杀无赦。
吩咐完后,李牧就叫出系统,将他传送回了皇宫。
只是李牧不知道,此时仁寿宫内殿暖阁的凤榻上正躺着一个人。(未完待续。)
第二百四十六章 凤榻上的玉人(为第一盟主:《快乐新手》加更!!!)
“传送费用一千走私币,费用扣除完毕。”
当李牧整个人出现在仁寿宫暖阁内,耳边依然有系统扣费的声音在萦绕。
熟悉的仁寿宫布置映入眼帘,一切和他走的时候没有任何变化,让眼光落凤榻上,被一个横练的玉人吸引了目光。
看着背对着他躺在凤榻上的玉人,身体即使盖上锦被,也是那么的玲珑有致,李牧忍不住的小声笑道:“真是个贪睡的美人。”
轻轻走上前来,将脚踩到凤榻下面的软台上,微微的弯下腰,没有心急的去吻醒玉人,李牧捧起了散落在凤榻上的秀发。
轻轻一斜,手掌上的秀发如同瀑布一样从指间滑落,分外的好看,在秀发飘落间还有一丝微弱可闻的清香。
把玩了一会儿玉人的秀发,许是动作幅度太大,让凤榻上的玉人有醒过来的征兆。
见此,李牧便一只手抓上了锦被,一只手撑在凤榻上。
西方有王子吻醒睡美人公主的故事,今天李牧要上演,锦衣卫指挥使吻醒大明懿安太后的故事。
微闭着眼的李牧吻上了朱唇,感觉这两片唇瓣的味道有所不同,更好吃了,心中一笑,没想到这么长时间不见,美人太后的樱唇变得越加甜美了。
挑开白玉关的城门,品尝里面最甜美的果实,李牧也得到了守城女将的回应。
拿下白玉关,李牧一把将盖在玉人身上的锦被撩了开来,露出了锦被覆盖下美好的风景。
让他可以在品尝甜美樱唇的时候,手掌也可以抚过整个美丽的江山大地。
也许是凤榻上的玉人感觉到了锦被消失,整个人暴露在空气中,体温有了强烈的变化。
让原本还闭着眼沉睡的玉人醒了过来,睁开眼睛发现她被侵犯了,便开始剧烈的挣扎起来。
李牧没有理会凤榻上挣扎的玉人,刚刚品尝完朱唇后,又打起了两座雪峰的主意。
此时笼罩多娇江山的锦被已经消失,被抛到了九霄云外,正是一览雪山奇景的大好时机,也可以乘机品尝一下雪山韵味。
没想到,随着李牧探向雪山的动作,凤榻上的玉人挣扎更加剧烈起来,扬手给了他一个巴掌。
瞬间让整个暖阁内传出一声清脆的响声。
这个巴掌响起,让李牧停住了接下来的动作,虽说不会感觉到很疼痛,也让他知道了情况好像不对。
确实不对,抬眼看到凤榻上的玉人,李牧一愣后说道:“周王妃你怎么在仁寿宫?”
怎么也没有想到,躺在仁寿宫凤榻上的女人,不是这座宫殿的主人懿安太后,反而是新皇朱慈烺的生母周王妃。
随着周王妃打了李牧一个响亮的耳光,也引来了仁寿宫内伺候的宫女,当这些急急忙忙跑进来的宫女查看情况时。
还没来得及开口,看李牧在暖阁内都明显一愣,虽不知道他是几时进的暖阁,却也不敢有任何失礼,万福道:“奴婢等见过李指挥使大人,不知刚才是?”
虽然李牧的突然出现,让这些宫女不明白其原由,在行礼之余,也同样小声询问了一句,刚才暖阁内传出来的声音。
李牧看了一眼因为宫女对他行礼惊讶的周王妃,对宫女吩咐道:“你们都退下吧,刚才只是本座不小心磕到了一下,惊醒了周王妃。”
这些宫女自然不知道他怎么进的暖阁,李牧也没有必要对这些宫女解释,只需要按照心里的意愿吩咐即可。
“奴婢等告退。”显然李牧的话很管用,这些匆忙跑进来的宫女,仿佛没有看周王妃欲言又止的样子,直接万福退出了暖阁。
暖阁内重新又变成了两个人,周王妃不知道从哪里找回了锦被盖在身上,将整个身体躲在凤榻内的一角。
眼睛不可思议的盯着李牧说道:“李指挥使你怎么会来仁寿宫暖阁,还想意图欺辱与本王妃?”
这段时日住在宫内照顾朱慈烺,让周王妃对宫内的情况大致了解了一二,那就是现在的大明皇宫内,有三个人是可以做主的。
第一个能做主的,就是御前秉笔魏忠贤管理着前宫,却从来不会插手后宫的事情。
还有一个就是当朝太后,她的皇嫂,亲生孩子朱慈烺现在的母亲,懿安太后张嫣,掌管着整个皇宫。
三个人中剩下的那个,此时就站在她的面前,李牧这个锦衣卫指挥使。
而这里面最不好惹的就在眼前站着,这让周王妃不得不紧盯着李牧,很怕因为刚才那一巴掌,造成不好的后果。
李牧看着防贼一样的周王妃,无奈的说道:“我能说,我不知道凤榻上躺着的是你吗?”
谁会想到太后寝宫的凤榻上躺的不是太后,会是另外一个女人,这真的是一场误会啊。
不过,仔细打量一下周王妃,还不错,不能说与艳后张嫣相比,却也有艳压后宫之资。
据史书上记载,周王妃也是通过选秀才能够嫁给崇祯为妃的。
这里面也有张嫣一份功劳在,作为长嫂,一手操办了当时为朱由检选秀的事情,从秀女中挑选了周王妃为信王府正妃。
周王妃听到李牧不知道是她,想到刚才宫女进来后的反应,再加上这里是仁寿宫,不可置信的看着李牧说道。
“你要轻薄的是皇嫂?”
见李牧点了点头,周王妃又说道:“我早该想到的,你既然能够进入仁寿宫,必定和皇嫂关系匪浅,再加上你在宫内的权威。”
既然已经承认了,李牧干脆不再隐瞒了,直言道:“你皇嫂去哪了,她怎么没有在寝宫,反而是你在凤榻上?”
这个问题,依然萦绕在他的心中,周王妃怎么会出现在仁寿宫的凤榻上。
此时的周王妃也已经放松下来,不再紧张的躲在凤榻内一角,向着外面挪了一下,舒展着身体。
听到李牧的问话,周王妃轻声的说道:“李指挥使,今天有早朝不知道吗?皇嫂此时应该还在太和殿听朝政呢。”
说完,好像想到了什么,不经意的带着风情白了李牧一眼,说道:“也难怪,李指挥使一消失就是很长时间,不知道今天有早朝也情有可原。”
(未完待续。)
第二百四十七章 皇宫的主人(真卡文了!)
昨晚张嫣与周王妃在仁寿宫秉烛夜谈,聊得很开心,直到深夜两人才有了困意。
仁寿宫与乾清宫有些距离,张嫣怕周王妃在回去的路上多有不便,再加上两人还有好多话没有说完,于是就提议让周王妃留宿仁寿宫。
妯娌两人同榻而眠,也好继续没有聊完的话题。
听到张嫣的提议,周王妃也很心动,又有些犹豫。
如果夜宿仁寿宫,就不能亲自照料新皇朱慈烺了,毕竟新皇还是一个婴孩儿,身边需要有人照顾。
作为生母的周王妃,虽然孩子认给了张嫣,却也非常关心这个亲生的骨肉。
再加上,自打朱慈烺进宫以来,一直都是由周王妃在亲自照顾,张嫣很少插手新皇的生活问题。
这样一来,周王妃与朱慈烺二人在宫中虽无母子名分,却与以前生活的信王府一般无二,只是换了一个居住的环境,身边多了一群宫女太监。
可以说周王妃对朱慈烺的母爱,没有因为失去了母亲的身份,就减少半分,深夜也阻拦不了她回乾清宫的意愿。
奈何身为太后的张嫣亲口挽留,周王妃盛情难却。
考虑到,朱慈烺身边没有她在,也有一群太监宫女在伺候,不在身边一晚应该没有太大问题,也就答应了张嫣的提议。
在仁寿宫凤榻上妯娌两人同被而眠。
听完周王妃的解释,李牧才明白事情的始末,看了一眼坐在凤榻上的玉人,说道:“那刚才我吻你的时候,为什么不拒绝呢。”
貌似,起初挑开玉门关的时候,周王妃还是很配合的,两人在唇间纠缠到了一起。
“这,那个。”李牧这么一问,让周王妃有些难为情,坐在凤榻上的身体不停扭捏起来,脸红到了脖子根。
偷看了李牧一眼,细如蚊子般说道:“我以为是在做梦。”
一开始,李牧吻上她的时候,周王妃真的认为那就是在做梦,而且当时也正身在梦中,就情不自禁的回应了起来。
直到李牧掀开了锦被,让她感觉到了一股凉气,才从梦中惊醒,发现有人正在对她意图不轨。
“做梦?”李牧看了一眼难为情的周王妃,才恍然大悟,原来眼前这个玉人当时正在做梦,还是那种春梦,才会如此主动的回应。
也难怪,此时的周王妃比张嫣还要小几岁,要是没有李牧的干预,她不可能这么早就丧夫,做了不能改嫁的寡妇。
这样说起来,周王妃会做春梦,也有李牧的责任在里面,毕竟朱由检要在十几年后,才会吊死在煤山。
周王妃还会有十几年的正常夫妻生活,现在可好,只能靠着春梦解决一下心理身体上的难耐。
被李牧猜出原因,周王妃脸色更加的红透,白了一眼,责怪道:“不许说出来。”
说完,将羞红的脸颊埋在双臂之间,不敢抬起头来。
李牧见周王妃如此,也不好再过点明,说起来也是他有错在先,为了缓解尴尬,问道:“周王妃,今天怎么会有大朝会?是什么事情需要太后听政?”
自新皇朱慈烺登基后,朝廷一般不会在太和殿上朝,除非遇到关乎大明江山命运的事情发生。
一般的小事情,六部会先进行处理,处理不了的事情,才会在乾清宫之中向懿安太后汇报,也叫作小朝会。
以李牧的了解,朝廷的事情到了小朝会,基本上也就可以解决清了,用不着到太和殿去召开大朝会,还是早朝。
周王妃抬起头惊异的问道:“你不知道?没可能啊。”
今天太和殿早朝,只可能讨论一件事情,这件事情几乎半个大明江山内的百姓都知道。
李牧还真的不知道,只能无奈的说道:“周王妃,我确实不知道。”
刚从本位面回来,李牧对大明位面发生的事情一无所知,在山西存放粮食的时候,他也没有对身边的鹰卫询问一番,把粮食从系统中取出来后,就直接传送回了皇宫,连山西锦衣卫千户所的千户都没有召见。
何来知道大明朝廷出了什么大事情。
。。。。。
听完周王妃对今天早朝的猜测,李牧便匆匆的告辞,一脸凝色的退出了仁寿宫,让从旁边经过的宫女太监都不敢出声,匆匆恭礼后,就远远的跑开了。
仁寿宫的宫女太监以为是周王妃没有应允,才导致李牧一脸的凝色,拂袖不悦的离开,都为暖阁内的周王妃惋惜了起来。
这些处于皇宫底层的宫女太监,才是皇宫内消息最灵通之辈,宫中不管发生什么,出了什么事情,他们基本上都知道。
哪些人可以招惹,哪些人不可以招惹,这些宫女太监们也门清。
现在大明整个皇宫真实的情况,就属这些宫女太监们最清楚,他们知道这座皇宫是谁真正在做主。
不是懿安太后,也不是御前秉笔魏忠贤,而是李牧这个锦衣卫指挥使。
所以他们才会为周王妃感到惋惜,如果刚才她在暖阁里从了,不说在这皇宫里横着走,至少也会有一个名分。
不像现在这样身份特殊,地位尴尬。
这些底层的宫女太监们不懂什么大道理,只知道一点,那就是新皇上幼,还做不了皇宫的主。
至于以后能不能做主,那也要等新皇有机会长大才可以。
以目前的情况来看,这座皇宫内的女人不可能属于新皇,毕竟新皇的岁数,还不到用女人的时候。
既然不属于新皇,那就只能属于这座皇宫真正的主人,也就是李牧所有。
在宫女太监们眼里,连懿安太后都要宽衣俯首,周王妃如果想要在这皇宫中生存下去,只有依附在李牧身上才可以。
至于周王妃是新皇的生母,在宫女太监眼里真不是什么显赫的身份,尤其这个身份还不能被提起。
因为新皇朱慈烺有母亲,那就是懿安太后张嫣,不是周王妃。
用宫女太监们的认识来看,现在的周王妃和‘奉圣夫人’客氏是一个地位,但是她们知道这皇宫中不可能再出现一个客氏了。
如果周王妃不想那一天被藏入冷宫,或者赶出宫去,刚才暖阁内与李牧独处就是一个好机会。(未完待续。)
第二百四十八章 崇祯元年
李牧之所以会一脸凝色的出了仁寿宫,当然不是像宫女太监们所猜测的那样,周王妃没有应允从了他。
为什么会这么快离开?难道是周王妃不吸引人?
那倒不是,周王妃很吸引人,她的姿色虽然略低于有着艳后之称的张嫣,却也有艳压后宫之色。
张嫣的姿色胜在复杂,在没有进宫的时候是一个大家闺秀,却长了一副魅惑艳丽的外貌,这种知书达理与魅惑的糅合美,就像一杯让男人欲罢不能的毒药。
而周王妃则相反就像缓解这杯毒药的解药,端庄秀丽,国色朝酣,如同饮下一杯醉人的烈酒后,喝下的那碗养胃的醒酒汤。
李牧很想在仁寿宫暖阁内多待会儿,美人在侧聊一下人生,那会是一件很美妙的事情。
可他从周王妃口中听到了一个坏消息,为此不得不急忙的离开仁寿宫,向着太和殿赶,这也是让那些宫女太监们想歪的原因所在。
走在皇宫的御道上,李牧一边把玩着手中的玉扳指,一边向着太和殿赶去,脑中回忆着刚得到的消息。
从周王妃口中得知,现在已经正式进入了崇祯元年,也就是1628年,不仅如此,这一年已经过去了一大半的时间。
李牧在本位面待了一个月的时间,两个位面之间有九倍的时间差,大明位面从他离开到现在整整过去了九个月。
九个月,足以让大明位面进入崇祯元年,并且消耗掉这一年大半的时间。
这不是最重要的事情,时间过去也就过去了,最重要的是,大明位面已经过去了第一次粮食收割的季节。
更正要的是,崇祯元年确如历史记载的那样,北方大旱,赤地千里,寸草不生,从这一年开始陕西就开始了连年大旱。
也开始了历史上最著名的人口大迁移。
。。。
此时太和殿朝会上群臣讨论的唯一主题,就是今年一开春陕西大旱,百姓夏粮颗粒无收。
庙堂内站满了有资格上朝的大臣,只不过却没有往日大朝会时,如菜市场般的喧闹。
此时位列朝班的大臣们,一个个低着脑袋,不是看着脚下的皂色官靴,就是看着太和殿内铺就的金砖地板,一副其中毕有大秘密的样子。
龙椅上空空荡荡,新皇朱慈烺没有坐在上面。
这是因为新皇上小,幼不更事,即使放在龙椅上也起不到任何作用,小孩子好动不会好好端坐着,爬来爬去惹来担心,有时候还要注意会不会尿湿龙椅。
总不能为了让新皇听政,下面的大臣们在汇报朝政时,一抬眼看到丹璧上有一股涓流缓缓而下,实在是有损皇帝的威严。
真如此,到不如先将龙椅空着,等新皇长大懂事了再说,反正现在是太后监国搭理朝政,也用不到年幼的新皇。
因此每到大朝会的时候,懿安太后张嫣都会端坐在龙椅右边的凤椅上,听取下面朝臣的奏报。
今天也不例外。
看着满朝文武默不作声,身为监国太后的张嫣眉头紧锁,沉默了一会儿,叹了口气开口道:“诸位都是我大明的股肱之臣,难道就没有人给哀家一个章程吗?”
明显带着质问的语气,让满朝文武神情一动,缩了缩脖子,依然是默不作言,没人敢站出来发言。
这事对于满朝文武来说,好办,也不好办,只要朝廷有银子,就很好解决,无非就是户部拿银子买粮食赈灾的事情。
问题是,户部根本就没有银子可以拿出来。
当然也可以让各地粮仓开仓放粮食,用以赈灾,但这个方法没人敢说,因为各地粮仓还有多少粮食,谁也不知道。
粉饰太平谁都会说,揭露事实却没有一个人敢先开口。
一时间,整个朝堂听不到一丝其他的声音,只有满朝文武的呼吸心跳声。
坐在凤椅上的张嫣见满朝文武没人说话,将双手放在身前又一次开口道:“诸位大臣难道让哀家眼睁睁的看着陕西受灾,百姓颗粒无收?朝廷却拿不出一个可行的办法吗?”
满朝文武听到张嫣的话,躬身请罪道:“臣等无能。”
看着躬身一片的满朝文武,张嫣感到悲切的说道:“难道就没有人能够救救这大明受灾的黎民百姓了吗?”
此时的张嫣才知道,搭理偌大的江山是如此艰难,不像平时的时候,只是看看六部呈上来的奏章那么简单。
现在的她多想有一个人能够遮风挡雨,替她解决所有麻烦,不用像现在这样被弄得焦头烂额。
脑海中不自觉的浮现出了一个身影,随后摇了摇头,觉得不可能,张嫣想到的那个身影就是李牧,只是时间过去九个月了,她没有得到任何其回来的消息。
就像李牧凭空出现一般,让她感觉以前发生的那些事情像是一场梦。
收回了心思,张嫣看着满堂文武想要点出一个人来问话,总是这样也不是个办法:“黄阁老可有办法?”
闭着眼的黄立极听到被太后点名,整理了一下朝服来到中间,恭敬的说道:“启奏太后,陕西大旱百姓颗粒无收,老臣觉得除了要减免陕西税收,也就只有朝廷拨银子从粮商手里买粮赈灾了,不过。”
张嫣见黄立极停顿了下来,急声的追问道:“不过什么?”
停顿下来的黄立极接着说道:“回太后,陕西遭灾,粮商们一定会借机抬高价格,到时户部拨出去的银子也买不了多少粮食。”
“那开仓放粮呢?”张嫣想到朝廷是有粮仓的。
“太后,据老臣所知京仓粮食只够维持京城的运转,同时还要保证辽东粮草,依然无法结余,其他的地方粮仓储粮情况,也非常堪忧,先帝年间连年打仗已经消耗的差不多了。”说完,黄立极就不再说话了。
张嫣知道黄立极话里的意思,言下之意就是京仓的粮食不能动,地方上因为连年打仗也所剩不多了。
可这如何是好?
失了方寸的张嫣坐在凤椅上一声叹息道:“难道哀家只能看着黎民百姓受苦吗?”
听到张嫣的叹息,黄立极不得不再一次站出来说道:“老臣恳请太后从内帑拨银给户部买粮拯救黎明百姓。”
其他官员听到黄立极的提议内帑拨银,纷纷心中一喜,至少这个办法不用他们浪费一丝一毫,花的是皇家的银子。
再说,前段时间他们就听说锦衣卫在山西抄了八家晋商,给皇家内帑增添了一笔不小的进项,这个时候是该拿出来了。
这思绪只是一瞬间,在黄立极说完后,其他官员也纷纷请奏道:“恳请太后垂怜黎民百姓,打开内帑。”
见满朝文武如此,张嫣也实在没有任何办法,还好的是内帑现在也确实有钱,李牧放进去的那一亿两千万多两白银,除了用于皇宫的开销,也就是用在锦衣卫身上了。
正在张嫣要开口答应的时候,太和殿外响起一声不大,却冰冷的声音,让整个大殿内人都为之纷纷侧目。
“想要动内帑?”
“一群废物,大明江山要你们这样的臣子有何用?不如杀了省事。”
这句话说完后,一个身影渐渐的接近太和殿殿门。
(未完待续。)
第二百四十九章 一群废物
“一群废物,大明江山要你们这样的臣子有何用?不如杀了省事。”
太和殿外一段冰冷的话语传进了庙堂,声音不大,却清晰的传入了每个人的耳朵中,在这些文武百官的脑海里如敲钟般。
这声音充满了霸气,带着藐视一切的态度,仿佛大殿内的满朝文武在这声音中是如此的渺小不堪。
听到这段话,让原本躬身恳请太后打开内帑的满朝文武,都不约而同的回首看向殿门,眼中带着愤意,想要看看是哪个胆大包天之辈,敢如此辱骂与他们。
有些性子粗略之辈,早以撸起了朝服,一副见到那说话之人,定会冲上去说理一番,当然是用手中的拳头讲理。
坐于凤椅上的张嫣听到这话语起先也是一皱眉,随即就舒展了开来,眼中带着笑意,抿着嘴唇看着太和殿的殿门,充满了期盼。
当一个身影在满朝文武的目光中出现在太和殿门前,挡住了温暖的阳光,当满朝文武看清来人后,忍不住倒吸了一口凉气,身躯一顿,整个庙堂内的温度一下子骤然降低。
一些原本撸起袖子的大臣,在看到来人后,也都偷偷的将朝服放下,那表情好像刚才撸袖子一副愤怒要干架的人不是他们一样。
为什么满朝文武会如此反应?
无他,满朝文武看到了一个让他们恐惧的身影。
那就是有着官屠之称的李牧,这让满朝文武焉有不怕之理。
李牧一手组建的巡检组,至今还在巡察天下官员,并将那些贪、腐无能不作为之辈送入大牢。
到现在不知道这大明江山内,有多少官员被送入了大牢,斩首抄家,灭了门。
让大明无数的官员听到巡检组三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