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地仙正道-第4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当然,这里所谓的得道,就是指的散仙位业。
所谓“一粒金丹吞入腹,我命由我不由天”。
修行至此,已然超凡,再无寿数困扰。
但凡凝聚本命符、内丹或者其他类似层次的,都会遇到一次散仙劫,度过了就是真正意义上的散仙,自此可以长生。
之后每隔四百九十年,都有一次散仙劫数,度过就能再逍遥四百九十年。这就是四九天劫。
散仙的劫数一次比一次强烈,直到最后再也挨不住,被迫兵解转生。所以散仙也逍遥不了多久。
散仙修行,功行圆满,道行足够,就会自然而然证入地仙之境,这时也有天劫。
地仙劫数是一千三百年一次,唤作“千三大劫”,与散仙的四九天劫类似,也是一轮轮下来,愈演愈烈,直到无穷。
证得天仙道果,反而没有飞升的劫数,只是不是每个天仙都能在突破之后立刻顺利感应仙界从而飞升,这得看火候是否足够。
总之,这里的天劫机构,与灵空仙界的机制相差仿佛。
这就是周迅打听到的消息,一半来自于周让口述,另一半零零散散来自于书院中几位前辈散仙的闲聊时见闻。
周迅挥手散去了园光术,自袖中某处取出一个小小的瓷瓶。
拔下软木塞,一股草木清香就弥散开来,周迅轻轻嗅着,微微带着点香甜。
又倒出一枚丹丸,托在掌心,观察其色泽、形状。
辨别丹药品质也是一门学问,要看丹药本身形状,色泽,材料,火候,有时还要亲自品尝。
“嗯,不错,这花叶丹看起来品质还可以。”
周迅将这枚花叶丹服下,就那么侧身卧在铺盖上,默默运功化解药力。
约摸过了半刻,他睁开眼睛,张口吐出一股青烟。
这是炼化药力之后残余的丹毒,被他逼出体外。
“我一个月的俸禄,有二十粒这种花叶丹。”
这是他在公府供职的俸禄。
神道之中,好比阳世官府,做官的总有些俸禄,由官府发放,这里就是公府发放。
公府的主体在于冥土的阴司,然而在阳世也统摄了大片领域,麾下单单县级正神也有一百多位,整个武安府都在管辖范围,同时临近五六个府也都或多或少占据了两三成。
在神道之中,光誉公府已经是相当有实力的一方诸侯,编有阴兵十万,正神数百位,阳世领地方圆一千五百余里,信众过百万,甚至还拥有独属于自己的阴司轮回之所,这大约继承自古姜国的遗泽。
放眼大夏,神道散乱,编制混杂,有自行领悟神职的,有死后占据风水宝地封神的,有被人王敕封的,更有一些是机缘巧合之下获得神职的……如何能是公府的对手?
于是大量整编各种资质不错的在野神灵,重新划分神职,纳入公府体制。
收编了大批山神水神,自然不能不发薪水。
这俸禄自然以实物为多,根据司职与品级的不同,领到的俸禄也有所不同。
周迅一个月能领到这种丹药二十枚,东珠十颗,月华露一斤,另外杂七杂八的东西还有些。
这丹药一次炼化,等同于他现在两日多的吐纳苦功,算得上药力惊人了!
若是给雪落服下一粒,差不多就能通脉筑基,打开天门,踏上道途。
“我只不过是在公府里挂着个品级不高的闲职,平时事情也不多,就有这许多俸禄……”
“这神道富贵,由此可见一斑……”
“可惜了,我这门道法,对法力的积累需求不大,到了而今更看中的是升华意境,感悟世情。这丹药更适合给我用来恢复法力。”
收好这药瓶,周迅又从袖子里拿出一个小坛子。
看似空空荡荡的袖子,内藏奥妙玄机,属于袖里乾坤的一种简化应用。
这坛中盛放的就是所谓的月华露。茶壶大小一坛子,就是满满一斤。
小心翼翼地启开封口的禁制符,他向内望去。
坛口处放出丝丝缕缕柔和的月光,就像是融化了的蜜糖,连成一丝丝的粘稠状。
这一坛子月华露,就是采集的月光中的精华,用神力调和着露水而成,秘方源自古姜国末太子龙阳,自姜国破灭之后早已失传,全大夏只此一家。
第七十一章相遇
月华露,对于鬼神而言用处不小,可以凝练魂体,祛除冥土恶劣的环境影响,对于妖族来说也是大补,对于普通人间炼气士也是上好的灵药,总之用途广泛,具备作为一种货币的潜力……可惜它是按斤来算的。
回头一瞧,门关着,里面呼吸声极其轻微,一呼一吸之间间隔很长,不是常人睡眠时的呼吸频率,而是修行中人吐纳时的特有的一种绵绵密密的气机,周迅暗自点头。
这丫头到底还是听话的,没有偷懒不做晚课。
正好这时候可以自己吃独食。
月华露一经开封,就会在旬日之内散尽其中蕴含的月华,变成一坛无味的白水。
周迅就着这坛口,轻轻啜了一小口,顿时,一股清新、灵明的感觉涌上心头。
月华在体内化开,荡漾的都是满满的月的滋味,很难以形容。
就仿佛是在中秋节晚上,独自在庭院中赏月,整个人沐浴在浓郁的月光中,清爽、隽永。
就这么一小口的月华,就让他感觉到了久违的熏熏然的感觉,仿佛是醉了一般,然而元神又感觉到非常清明,比平日里更加清楚明白,往日里一些难以理解的东西这时候豁然开朗。
也不知过了多久,似乎是一瞬,又好似是一个时辰,周迅方才从回味中醒来。
“不管多少次,这月华的滋味都是这么醉人。应该说这月华也太浓了,连散仙都有点醉醺醺都错觉,凡间修士饮上这么浓的月华露,真的能醉死过去啊!”
“对于元神的补益真是不小,这月华露几乎可抵一种天才地宝了!”
就在方才,他的三光真水凝就的元神,就涨了一大截,尽管这真水元神只是他炼出来掩饰根本道法的,可也有普通散仙的火候了,得了这些月华,明显的就有凝聚的倾向。
“这月华露,在对于散仙也是有用处的,能助长元神,为将内丹转化为元婴赤子的工夫打好基础,从这点看,就非同小可,足以成为通行神仙两道的钱币了!”
周迅又美滋滋地品尝了一小口,随后月华在体内化开,浓郁的月光在体内流淌着,滋润着身躯,元神越发清明高远……
一口接一口,直到他突然发觉手上一轻,抓了个空。
一口气接连饮下太多月华,这时候虽然元神是清醒的,可他本人却不愿意那么快炼化月华,就是想仔细回味月光的味道,于是表现在外就是如同喝醉了一般。
他迷糊着睁开眼睛一看,桌子上伏着一个穿蓝衣的小姑娘,瞬间惊,周身雾气蒸腾,立马将残余月华炼化干净。
“什么时候?喝了多少?”
周迅赶紧抢过雪落手上的坛子,估算着这丫头喝掉了多少。
“还好还好,不足二十滴,还不至于出人命!”
这东西对于周迅而都能算补品,对于现在还没入道的雪落堪比千年的人参,是大补不假,可补药吃多了也会出事的。
好在小丫头喝的不多,应该是乘着他方才沉迷于月光之中时,偷跑出来的。
本来平时周迅也不可能这么松懈,可对于雪落这般亲近之人就难免疏忽,才让她有机可乘。
看这丫头的样子,似乎是晚课做完跑出来的。
无奈地架起她,将她以公主抱的姿势抱到床边,替她盖好被子。
随后,周迅盘坐到外面,打坐吐纳,渐渐进入佳境,呼吸若有若无,周身一阵轻盈直至消失,不知不觉间一夜就过去了。
早起时,小雪落的脸蛋一直都是红红的,在看着周迅时眼神躲躲闪闪的,心虚地很,就连在喝粥时都心不在焉。
周迅看着好笑,就用筷子敲着碗碟,吸引她的注意力,随后说:
“喝粥时注意不要发出声音,像个母猪似的!”
顿时小丫头就不依了。
“什么母猪啊!真是难听死了!”
“那就好好地喝,要有淑女风范,平时在家母亲都怎么教你的?都忘了?”
小丫头赌气多吃了一碗粥,顺带还抢完了周迅面前的咸菜。
早餐吃到快结束时,周迅这张桌子面前,多了一个人影。
抬头一看,原来是法海和尚。
过了一夜不见,法海和尚好像有些变化。
他就贴近了周迅,坐在一边,点了份米线。
“法海,你不是去收服蛇妖了吗?办的怎么样?可还顺利?”
周迅慢条斯理地抽出一张竹纸,擦拭着嘴角,顺便递了一张给雪落。
法海面色如常,看不出什么来,只是挂着微笑,给人的感觉就是如沐春风。
“贫僧没有收服蛇妖,倒是放走了她们。”
“哦?这倒稀奇了。”
“没什么,只是觉得,还不到时机。”
“那什么是时机到了?”
“很容易,蛇妖害人时,就是贫僧降妖除魔时。”
法海似乎悟了,整个人都带上了层金光,尽管很稀薄。
周迅这下更是摸不着头脑了,也不知道这个和尚究竟悟了什么。
“法海,我觉得过了一夜,你好像不一样了!似乎,有点像是……开悟,对,开悟的样子!你看看,你身上都泛着一层光,这是性光,自性之光都满溢出来了!”
“你究竟悟了什么?”
法海从容一笑,看向店门外,此时已是天明,半步多依旧是常年不变的阴天。
然而今天外面铺满了一层白雪,屋檐上,街道上,满眼望去,都是。
今天的半步多看起来更加明亮许多。
法海感受到一片光明,自在,欣喜,也不吝啬于分享。
“贫僧昨夜去见了白素贞,哦,就是那白蛇妖。”
“随后,旁观了她与青蛇妖,叫做小青的蛇妖,她们俩之间的谈话。贫僧有所触动。”
“贫僧的领悟就是,不能不教而诛,还有就是,反省了下自我的修行。贫僧却是有疏漏的地方。”
“这次回去,贫僧就要闭门三月,面壁斋心,以期真正放下这股执念。”
已经隐隐有觉悟迹象的法海,此时充满了一种哲人的感觉,在他周围不自觉地就会感觉到心灵的欣喜与自在,被他的情绪感染。
第七十二章论福德
“不知法海你晓悟了什么?可能说说给我听听?”
旁边纪雪落这小妮子也好奇地盯着看。
“没什么不能说的。”
法海起身,双手接过小儿送上来的大碗米线。
上面放着一层葱花,还有些白菜,这是店家接待惯了南来北往的出家修行人,是以特意准备的素菜,没有荤腥并重味的调料。
“贫僧自幼被选中,作为太子替身出家,为今朝太子修积福德。这是我今世入金山寺的缘由。”
“自幼剃发修行,遍览佛经,十岁就能与诸位首座辩论佛法,可谓是耳聪目明,胜过大多数的僧人。”
“然而,读遍佛经,不能了断贪嗔痴;法力精深,放不下种种执念。”
“偏偏自以为神通广大,法力精深,到处降妖除魔,犯下种种恶业而不自知,以至于差点沦为打着替天行道的名号肆意妄为的恶人”
法海坦陈自己过往过失,毫不避讳。
“而今一朝醒悟,发觉往日面目可憎。昔日自以为了断贪嗔痴念,谁知未尽其功。降妖除魔,多有罪不至死者。破戒多次,偏偏自诩正义。”
纪雪落听得越发迷糊,这小丫头只听得周迅给她讲过点修道的入门基础,未曾说过佛教道理。
周迅微微一笑,就顺着法海的话说下去,顺便也给雪落增长点见识。
“法海你这话有失偏颇了。”
“往日的你,倒也是个真和尚,做的事情,大多也不算错。”
“谁都有贪嗔痴以及各种欲念,真能了断这些,在你佛门就是一位罗汉果位。你还不到那个层次,不过是修行未曾圆满,没什么好说的。我倒是觉得你对自己未免太过苛责些。”
“降妖除魔,这种事情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你的事迹我也听闻过不少,偶尔有几个错收的,那也不打紧,事后好好弥补不就是了,反正你又不常开杀戒。”
“我还是那句话,你对自己未免太过严苛,谁能保证不犯错呢”
周迅伸出大手,把边上的雪落伸过来的小脑袋按回去,转身瞪了她一眼,警告她,小丫头立刻乖乖地坐好,聚精会神地听着。
周迅回头,宽慰着法海。
“你见着妖魔滥杀无辜,上前收服,活人性命,便是积攒福德,以后必定得享福报。”
“当然,所造恶业,也会有业报。”
“今日见你开悟,未尝不是往日积累的福德所致。”
“你们佛教最精通报应,当能清楚这个。”
法海双手合十,闭目念了句佛号。
“周施主,我确实有二十五万福德在身。”
“福德有漏,每一次贪嗔痴念动念间,每次破戒杀生时,抑或是恶语伤人等等这种恶念恶性,都是一点点漏去福德你再算算自己漏掉了多少福报,大约就能算出你造了多少业障了。”
周迅有意给纪雪落讲解福德和功德之间的区别,就故意问法海。
“法海你能说说福德和功德的区别吗?何为功德,何为福德?”
法海心思通透,此时正是慧力大涨之际,一下子就窥破了周迅的意思,自然乐得解说。
“福德仍在我佛教所区分的六道之中,而功德根源不在其中,功德超出六道轮回。”
“福德有漏,功德无漏。”
“世间众生因造作善不善诸业而有业报,此业报有六个去处,被称为六道。六道是佛根据业报身所受福报大小划分的。分别为:天道、人道、畜生道、阿修罗道、饿鬼道、地狱道。造恶业者自然归入三恶道,而福德则算在三善道,以福德深厚多寡以此为天道、人道、修罗道。福德仍在这六道轮回之中。修福德者得福报,就是所谓善有善报。”
“然而福德终有耗尽的一天,再大的福德也是如此,所以有漏。享福享尽,便是福德漏尽之时,再多的宝物也会离你而去,是以贫僧平日不太关注福德。”
“功德和福德看起来相似,然而本质不同。”
“但凡为了积累善功好方便飞升,或是出于其他目的特意前去行善,事后计算着善功数目,抑或是事后念念不忘沾沾自喜,恨不能全天下的人都知晓的,这种就是福德。比如许多修成天仙,而外功未曾圆满,不得不驻留人世的,他们一心修得的所谓外功就是此类福德。因为福分不足,即使道行足够也不能飞升,这时就得修福德以积攒福分。”
这话很好理解,就是那些专门为了做善事而去行善的,都是修的福德。
“功德则大不相同。行善之前,不曾有行善之目的,一切全凭自然而然,之后也不自居有功,也不挂念于心,更不以为自己在行善。这种功德,是无漏的,它更能体现一个人真正的道德修养,也因此不能以数目来计算。”
“功德无数目,只论高低,属于无漏之德行。”
周迅赞同着。
“功德这东西,只有自己知道,外人是瞧不出来的。所以咱们仙人飞升也只看内功外功,没有谁看功德高低的。”
“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那功德,倒是和神人的境界类似了,功成而不自居,正是无为之道德果然当初老君出函谷关,教导了释迦尊者的传闻,不是空穴来风啊!”
“若不然,你佛门所说功德,怎么和老君的无为之道德这么像呢?”
这话就不好接了,牵扯到道统之争论,即便是法海也不好回答是否,只好避而不谈。
此事是一桩公案,当初西方教改名佛教,要广传佛法,教人解脱诸多苦难,与道门冲突,因此道门中人编纂了老君出关度化释迦尊者的事迹。
为了传法中原,佛门也舌灿莲花,大肆编造许多神话,要压过本土道门。
为此两家辩法数次,道门输多胜少,不得不拉上儒教,形成三家分立之局面。
“周施主,这种话,在我面前说说就好,可不能当着其他僧人的面说。”
“哈哈,法海你果然是真和尚,不说了不说了。”
第七十三章道统
“雪落啊,我从前好像没跟你说过我这一脉道统?”
“对啊,哥哥你没说过。”
雪落做出一副好奇宝宝的模样,挺着胸脯,正襟危坐。
趁着今日谈兴不错,周迅又对雪落普及常识。
“此世仙人道统大约有三处根源,一处来自上古神人下凡所传,包括五方上帝都有道统传承,轩辕黄帝便是得九天玄女之法,得以长生;其二,便是先秦时期,许多方士研习长生导引之术,外丹法门便是那是兴盛,而今许多海外散仙就是先秦方士之道统;其三,就是老君出世,道门以此兴起。”
“古仙修行之理念,与而今大有不同,去处也不同。轩辕之时,仙人多飞升五方上帝各自所造仙界,而非如今的紫霄仙域。”
“我这一脉道法论及根源,还在老君之前,可以算是糅合先秦方士与上古水仙,又吸纳一部分老君之学说,经数十位先辈修缮,到我这一辈补全。不过论及理念,还是更贴近上古水仙,以后飞升,可以选择去往五方上帝所在或者紫霄仙域。”
“以后别人问起,你大可自称古水仙道统,面上也光彩些。”
这话当然是托词,然而经周迅过手一次,假的也做成了真的,就是拿给法海看,也没什么破绽。
那边法海其实很在认真听着。
他与周迅相交三年,其实不曾问过周迅的师门传承。
平时见过周迅出手几次,也只觉得周迅一身道法不似当今,颇类古仙,今日一听,倒是映证了法海往日想法。
周迅又想起一事,问法海。
“我这次来半步多,是为了等一位同道,他是一位带发修行的在家居士,颇精通佛法,法海你来时可是见着了?”
法海笑着回答:
“可是那边开法会的菩萨吗?自是见着了,贫僧还听他讲了会儿经。”
“凡夫发菩提心,行菩萨道,都能称为贤位菩萨,不管修为高低与否。以你之间,这位古月菩萨,距离证入初地菩萨果,还有多远?”
这种事情,还得内行人来看。
法海果真想了好一会儿,才微微皱着眉头。
“不好说啊!”
“初地菩萨已经属于圣位菩萨,是佛的初级阶段,在无佛世界有资格显示称佛,其实和佛属于同一境界,只是阶段不同。佛就是圆满的菩萨叫法。”
“这位古月居士,论佛法其实差得还有一截,论法力神通等闲初地菩萨也不见得高过他。要是看菩提心,发愿普度众生,他做的还不够,远远不够……其实距离证果差距还不小。”
“……但是自从禅宗出现之后,最重顿悟开示,一朝成佛也是有的其实禅宗那些顿悟成佛的,大多都是证得了初地,二地菩萨,当然这也能算成佛。”
法海总结道。
“所以,很不好说,这位居士没下一刻就顿悟,一下子证入初地,二地,都可能。”
周迅还要再说什么,就笑着改口:
“真是不经说,这才提到他,就过来了。果然灵感广大,古月大菩萨来啦!”
竹杖麻鞋的古月闭着眼睛,正从门外走进来,不客气地就坐在一边。
“不是我灵感广大,而是我和你约定的时刻到了。咱们也该去找我家那孩子了,你们公府还不知怎么苛待她呢!”
“可怜我那琉璃孩儿,平生未曾吃过多少苦头……”
古月似乎心情不错,竟然开起玩笑来。
“哈,我可是一直在等你,没故意耽搁时辰。那小姑娘在阴司待着也没什么不好,正好磨磨性子,免得日后给你闯祸。不是我说啊,你也该管教她了!”
古月摊着手,无可奈何地说:
“可不是,琉璃最是性子傲,谁说话都不听,我也是有心借贵地给她留个教训,也好免得日后真的招惹下大敌送了性命。”
说话间,周迅已经拉着雪落的小手。
“走啦,咱们上路吧,这次带你下阴司,到公府转转。”
“法海你慢用,咱们还有事情,下次再聊。”
法海对着三人点头示意。
出了半步多,周迅放出一艘巴掌大的小船,通体由艾草编成,小巧玲珑,有帘有窗,隐约可见船舱里小桌小案,并有木床等家具。
“咱们就乘着这船去,省力些。”
说着,将船往上一抛,那草船模子就迅速变大,化作一艘可以载人的船,飘在空中,离地三丈高。
周迅拽着雪落,和古月一起上船。
等三人都进了船舱,周迅念动咒语,这船嗖地就飞起来,向着一处遁去,速度较之之前白素贞驾云何止快了十倍。
中途又加速几次,渐渐行远,雪落扒着窗户往下看,只瞧见一片荒原,广大空寂,远处天光也渐渐黯淡,这是渐渐脱离灵界,更加远离阳世,已经是进入了冥土世界的范围了。
冥土世界非常广大,而且空旷寂寥,光论面积是阳世的数千倍,只是大多是荒山恶水,少有人影。
“冥土原来是这种样子,好生无趣啊!”
原来没来过之前,雪落还抱有期待,现在看了这千篇一律的景象,顿时大感无趣。
“这里是冥土的边缘,却是是荒凉了些,再过片刻,就有些好看的。”
周迅专心操纵着法船,这时的船速已经达到一种极其可怕的地步,整条船上的禁制全部打开,在空中与冥土的高空煞气激荡着,外面一圈圈雷火不断生出。
自下方来看,这条小船就是一道拖着尾巴的流星,在空中一闪而过。
周迅的话没有错,又行驶了好一阵子之后,渐渐的,就见到了不一样的景致。
天空之中,开始出现点点流萤,好似一盏盏孔明灯,灯芯之中,燃烧着的,都是幽幽的冷艳,放着白光。
雪落好奇地伸手去抓,但怎么也抓不着,被禁制挡在外面。
“这些灯火,都是阳世之人对于死者的幽思,化作点点冷光灯,飘荡在冥土上空,徘徊不去。”
“这些灯火,都是冷焰,没有丝毫温度,没什么好玩的。”
正说着,雪落就瞧见一盏冷光灯飘落下去,降落到一处,只是那里太暗,看不到什么。
“那是有主的灯,找到它的主人了,就会下降,化成冥土通用的冥币。当然要是愿意的话,这灯还能当做真正的灯笼。”
下方的大地上,也不再是空旷寂寥的黑色,有些地方冒出光明,似乎是些茅屋,星星点点的,分布得极为松散,往往彼此之间间隔很远。
“原来这就是阴宅在冥土的显化啊!”
古月也是初次这样从冥土上空俯瞰,见识到这样的景色,不由得啧啧称奇。
第七十四章心思
小船在昏暗的天空中行驶,下方就是星星点点漂浮着的灯火,俯瞰下去好似一颗颗星辰。
又行驶了一会儿,这样的灯火逐渐增多,上方、四周渐渐地也多了起来。
不时有这种灯火挡在小船的路线上,小船径直穿了过去,好似穿过一层泡影。
“这种白灯笼,只会落在真正属于它的主人手里,那时才会由虚到实,显化出来。”
“因为这种特殊的缘故,这种灯火,又叫做认主灯。”
“人间的生魂落入冥土,要是能有几盏这样的灯,就说明阳世还有人在挂念它,多少也算个慰藉”
说完这些,周迅就沉默下来。
古月居士走出舱门,站在甲板上,伸手一招,竟然从边上捞起一盏灯笼。
这是一盏破旧的灯笼,不知在空中飘了多少年月,灯面已经染成了灰白色,漏洞之处还能瞧见灯笼内一点幽幽的苍白色小火苗。
他有些伤感地摩挲着灯面,久久没有言语。
“你还没死,怎么会有属于你的灯?”
今天穿着水蓝色留仙裙的雪落颇有种神秘的气质。
“我不知道”
古月居士有些迷惘。
“这种事情并不寻常。”
周迅走过来,盯着他手上的那盏灯研究了会儿,也没发现什么。
“不管怎样,灯是不会弄错主人的。这灯看起来也飘了有年头了,你自己想想,以前是不是死过一次。”
古月摇头失笑,正想说没有,突兀地顿了顿。
眼前闪过一些画面,头痛欲裂,他倒退了几步,呻吟着,扶住额头,微微气喘。
手中抓着的灯笼不觉松开,掉落到甲板上。
好在这剧痛来的快去的也快,他很快就恢复了过来。
“……”
“……”
雪落惊讶出声,原来掉落到地上的灯笼冒出一阵幽幽的火苗,苍白色冷火舔舐着,灯笼整个燃烧起来,化作飞灰,带起一阵阵阴风。
火焰如同白骨一般,苍白冷寂,没有丝毫暖意,光是看着就觉得诡异……对于生人而言,那象征着死亡的不详。
目睹了这一幕的纪雪落悄悄后退着,紧紧抓住周迅的胳膊,她有点被吓到了。
“你死过一次,但是没有在冥土停留……或者短暂停留,很快就还阳了,短到这盏灯都来不及找到你……”
“你是不是尸解仙?”
所谓尸解仙,是先秦时期的一种长生术,通常修行者自觉功行足够之后,就会假死遁世,有火解,兵解,水解等多种尸解方式,主旨在于抛肉身,以元神驻世长生……
尸解仙的长生术很难评价到底是否成熟,只是当时确实兴起过一时。
当时尸解成仙者虽也出过不少厉害人物,但是绝大多数尸解仙仍是鬼类,都是些自以为功力深厚,急着成仙的……这些家伙自酿苦酒,含着泪饮下,还要打肿脸充胖子,自称是成仙。
假如是尸解仙,的确也可能是短暂来到冥土,随后立刻还阳,夺舍重生的。
“你这种情况,倒像是自行转世,在母胎中迷了本性,忘记了前事。”
夺舍,就是夺取生人的躯壳,这个其实相当危险,需要双方生辰八字和根骨性别都要合适,是一种非常邪门而且容易失败的法术……
借尸还魂较为容易,但是前提是在元神消散之前能恰好找到新死不久的尸体,而且还有些忌讳,八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