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地仙正道-第3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周迅闻弦歌而知雅意,回道。
“弟子必定考入南山书院,不给老师丢人。”
“嗯……”
荀或点点头。
“老夫知晓那林家女儿是个美人坯子,少年人慕少艾,喜好颜色,看上了她也属常事……”
周迅有些脸上发烧。
当时见了那三光真水,竟失去了往日定力,做出种种失态之举。
这时听见老师提起,自然觉得种种不妥。
“幸好我此身年幼,童言无忌,尚可缓颊……不至于给当成登徒子,毁了名声。”
周迅暗暗反省着。
“……只是日后不可如此,女子颜色再好,不如品德,无盐丑女,正是王业之基。成大事者,不可为美色所动……”
这是借着古楚王娶丑女无盐氏,不爱美色爱品德的旧事,来劝告自己了。
大意就是,莫愁前路无良妻,勤向窗前读诗书……
还有就是隐隐地不满,你是我弟子,怎么就见了个小丫头就被迷得举止失措?很丢人的。
周迅当即躬身拜下。
“弟子谨记教诲。”
第二十四章黛玉
金陵林府。
清幽的大院里,松柏柳树成荫,值此初春,郁郁葱葱,遮挡住阳光,此处内院少有人影,显得有些静谧。
林如海换上一身素服,挥退下人,只带着女儿,走到这边。
这里有个阁楼,门前有三个粗使仆妇打着盹,有一搭没一搭地看着门,几个上了年纪的嬷嬷坐在树荫下、水井旁闲聊着。
这时节,天气还有些凉,她们穿的普遍比较厚,几层厚衣服一穿,更显得臃肿。
这处地方活计清闲,是林家专门给上年纪的仆妇准备的去处,算是养老之地,本不指望她们能做什么,也就是闲来无事打扫打扫,清洁一下。
当然月钱也少一点,只拿七成,有七百文。三成寄到家里去,三成直接发下,剩下的给她们存着,用时再去支使……若不这般,她们存不下钱。若是那有犯错的,罚月钱都先从这个存帐上扣。
林家直系人不多,就剩林如海和林黛玉两人。
自林黛玉幼年丧母,这个家就得靠着林如海一人支持,加上平时他还要照顾官场应酬,往来公务,是以不免对女儿照顾不周。
这时难得忙里偷闲,林如海提携着女儿的小手,给她讲家中各处的规矩和背后的道理,一一清楚明白,生怕女儿听不明白。
“玉儿,可听明白了?”
林黛玉乖巧地点头。
“爹爹不给她们一次发全月钱,是为了规矩。规矩,就是家族传承所在。可以改,可以少,但绝不能没有赏罚二字。家主失了赏罚大权,就比如知府被府丞架空……”
黛玉眨着明亮的双眼,脆生生地说着。
“不错,玉儿领悟得差不多了。这些后宅之事本应由你母亲亲自教你,现在只得为父代劳。可惜为父终究不是女人,很多事情都是隔着一层,只得了皮毛。”
“后宅**,宅斗手段,夫人小姐往来交际,逢大事礼品和四时礼物成例,这些都很重要,偏偏为父对这些知之不详,帮不上你。”
林如海惋惜着。
官宦人家,彼此来往,根据各家的财力地位还有家庭背景,赠送的礼物都是不同的,多几样少几样,或者遇什么事情送什么东西,都是有一定的约定俗成的规矩,只在圈子之中流传,外人就很难明白其中奥妙。
林如海出身世家,妻子贾敏更是金陵四大家族之首,祖上都是富贵,这些规矩自然清楚。
可清楚归清楚,林如海到底不是女人,这些东西平时都是交与贾敏准备,自己并不亲自过手,也只能大略上提点一二,再想详细确实不能。
“玉儿,你外祖母来信,想接你去京城国公府,陪伴她老人家。为父,我,我有意送你过去,正好学着管家……”
林如海说到这里,老泪纵横。
林黛玉不明白爹爹为什么哭,只是拿着手绢,替父亲擦泪。
“……总之你将来嫁人,总是是要管着后宅的。男主外,女主内,现在先学着也好。你外祖母是老国公的正妻,管着一大家子几百口人,教你绰绰有余了。”
林如海勉强笑着,借着女儿的手绢抹泪。
他就这么一个女儿在身边,实在是舍不得送她一人去千里之外的京城,放心不下!
可是他这次升官来的蹊跷,颇有些不详之处,前几任盐政官的都不明不白死在任上,林如海发动关系打听内情,也只知道其中牵涉到许多江南盐商,在背后金陵甄家若隐若现。
虽说林家在金陵有些人脉,可到底怎样他也没谱。
只是君命不得不从,林如海只得硬着头皮赴任。
为怕女儿受到牵连,只能先派人送去京城。
“那是你亲外祖母,总不会亏待你的。爹爹给玉儿准备了礼物,带去给贾家人,整整装了两船,玉儿此去,沿途跟着水君舰队走,向来安全无忧。”
说着自己都不信的话,林如海爱怜地摸着黛玉的头。
次日,林如海在码头送别。
从贾家来接待的人已经来了,林如海看也不看一眼,只是对着边上一个锦袍武将拱手。
“吴副将,小女安危,拜托了!”
那四十岁的汉子忙还礼,古铜色的额头出了一身汗,似乎是刚刚锻炼过。
“林大人折煞我老吴啦!这点小事,我肯定给你办妥!这次我可是奉命调动水军巡视运河的,绝不会有毛贼敢出现我面前!你家女儿的船就跟着走,保证不安全!”
一边拍着胸膛,保证着。
“当年林大人仗义执言,老吴我一直都记着这份人情,就想着怎么还上,不然总惦记着,这心里头就不舒坦。”
林如海笑着,道。
“人情归人情,事故归世故。这点礼物不多,总是个心意,吴将军手底下那么多人总是要吃饭的。”
不容拒绝,林如海当场给了厚厚一叠银票,约百来张,都是京城各大钱庄的百两面额银票,吴副将顿时就更热情了几分。
吴副将几年前喝酒误事,被人参了一本。本来他是要倒霉的,不过林如海觉得这人品行不错,就替他说了几句,免了不少罪责,这人情是欠下了。
这次吴副将得了兵部将令,调水军巡视运河,林如海就顺势将林家两条船挂在这支舰队后头,随着一起去京城。
随后,林如海吩咐了几句,听的几个老资历的嬷嬷连连点头,指使着十几个膀大腰圆的仆妇和小丫鬟,捧着一些小物件上船。
最后,拉着林黛玉的手,林如海又是嘱咐了几句,也不知都说了些什么,小萝莉听得两眼泪汪汪的。
林如海在小女儿耳边说着,声如蚊呐。
“玉儿,爹爹还留了些东西给你,以防不测,玉儿这么聪明肯定知道都在哪。要是事有不谐,这些人一个都不能信……”
末了,林如海还不放心,犹豫了下,看着女儿稚嫩的脸庞,狠了心又说。
“你外祖母年纪大了,贾家也不是她一个人说了算,有时候,她难免会老糊涂。你,你,唉!你外祖母到那时必定不会护着你一个外姓人!”
“记住,要是发觉不对,你就打开我留给你的东西……希望用不上吧!”
第二十五章小五
小萝莉这时含着泪点头答应了,虽然有些话她还听不懂,可是她都已经记在心里,往后的日子里,没有父亲在身边时,那每一个日日夜夜,她总是会懂的。
初春的清晨微寒,小萝莉林黛玉披着貂皮大衣,在一众仆妇丫鬟的簇拥下,乘着舟船离开金陵,去往北方的贾家。
高高挂起的风帆,舟楫划水声响起,小萝莉哭着哭着就困倦了,伏在船舱里沉沉睡去。
林黛玉有自己的命运要走,曾放言要娶她的“不知羞耻”的周迅毫不知情,或者知道了也不会在意。
现在临近府试开考之日,周迅在师傅师母殷切期盼之中,踏上了前往武安府府治的路。
这次他走的是水路,顺着县城边的河,乘着乌篷船,顺风时不过半日就能到府治城。
武安府是陈州下属十三府之一,府城就叫做府治。
这次路上,周迅只带了两个人,帮着搬运些杂物,好在这两人都通晓水性,能在河里潜水半个时辰。
周迅坐在这条乌篷船里,船尾船夫卖力地划着桨,两个下人隔着一个帘子,就在外面侯着。
船舱不大,也就是能供四人并躺,周迅在舱内铺上一层毯子,就地而坐,打开船舷两侧的小窗口。
将小小的窗口用竹筷撑起,凉风就吹进舱内,带着湿气,拂在脸上。
周迅惬意地眯着眼,享受着难得的安闲时光。
也不知是不是上次林如海的信的缘故,荀或对这个小弟子的要求严格了何止十倍。
每日耳提面命,反复做题,一日里几乎有六个时辰都在书房里学着破题作文章,又或者将历年考题揣摩,模仿……
最后临行之前一日,荀或还特意找来了本次府试的主考官们的文章集锦,告诉了他关于这几位主考官的背景,身份,喜好,忌讳以及政坛上的偏向……可谓是尽心尽力做到了极致,再也不能更好了。
“荀师治学当真严谨,若论治学态度,这武安府内无出其右,这两月,真是受益匪浅。”
“往日里追求天道时,倒是忽略这人道诗篇。道德文章,微言大义,阐述人道运转,又是另一番天地。”
周迅的眼神亮晶晶的,有着读书人特有的气质。
“不知不觉,竟真读进了书,明了道理,增长了道行。表面上看不出什么,可是心中拂去了许多尘埃,倒是小小地进益了一番。”
内视片刻,入定,小小的灵台之中,一汪池塘历历在目,池中黑水幽深,波澜不惊。
池塘边上,多了一本黑皮封面线装书,封面上无字,书页无风自动,一页页掀开,隐隐有读书声,仔细听去都是周迅的声音,朗读的都是他记下的诗书礼义,道德文章。
书页上一个个墨字放出豪光,照亮这片池塘,较之原本支持灵台的性光,不知亮了多少倍,如同一盏油灯。
原本灵台开辟之初,这等观想之景本是随生随灭,只有反复观想留下痕迹,随着本身定性慧力增长,才能逐步稳固,直到踏入内景,灵台常亮,时时观照。
周迅以三光真水弥补本身性光之不足,强行踏入内景,这灵台之中光芒黯淡,便是走了捷径的表现。
现在读书明了道理,一时慧力大涨,在这灵台观想凝聚出这本无名之书,就是道行增长的缘故。
“灵台光明,常照本性,无有晦暗之处,这边是当下内景层次的修行目标。”
“太真八景道君有言:太真之道,在于借假修真,以梦景,内景,幻景,虚景,实景,物景,情景,外景为修行次第,去伪存真,最终弄假成真。
以太真八景为阶梯,以凝聚真意,升华意境为根本法门。
根本在于升华二字。
修行步骤完备,正是地仙正道嫡传法门。”
周迅念及道君名号,暗暗存想道君法相。
太真道君法相众多,后备弟子传其道统,念诵真言,观想特定法相,可以借得种种道力。
此时,周迅观想的就是“太真道君斩魔图”。
昔年太真祖师于春秋战国时期入世行道,于周守藏室前遇太上,论道三日三夜,时有域外邪魔入寇,太真祖师得太上七星剑,只身降服百万邪魔外道。
有此典故传说,便可借得当初太真祖师降魔法力。
随着周迅默诵真言,反复观想,手持七星神剑的道袍女子形象出现。
道袍上丝丝缕缕云纹清晰显现,道君背对着周迅,长发飘下,直至腰间。
剑上承载着七星之力,善能降服外道邪祟,注重降魔之力,此时可以着重观想这七星剑。
周迅继续观想,势必要一气呵成,将整篇道君图观想出来。
越是清晰,借来的法力越强,这是此类法门的常识。
随着周迅集中全部定力慧力观想,一一描绘出道君法相的诸多细节,道袍下摆,其后垂出一条蛇尾,左手处多出一个小小的玉镯,玉镯的花纹在周迅持续的观想中也逐渐清晰……
“人身蛇尾,显神圣相,开道度人,降魔祖师,太真道君,七星神剑,无上剑道……”
整篇法相图观想出来,几乎耗尽了周迅此时全部心力,务必要力求任何细节不出错。
反复检查无误之后,周迅在定中诚心诚意祈求:“恭请道君转身!”
连呼三次,如同雷震,在耳畔回荡。
渐渐地,似是听到了呼唤声,观想中的道君法相活了,缓缓转身……
悦耳的乐曲奏响,丝竹之声不绝,周迅全然不顾,只作不闻,一片澄澈,只是观想道君法相。
这是仙域昊阳门掌门一脉才口口相传的秘密……这幅太真道君降魔图,是可以请道君转身的!
这已经是第二次这么做了。
上次还叫做林正阳时,准备不足,证道失败,呼唤祖师,得了一线生机,这才有了降临这处下界,转生为周迅。
道君转身,收剑而立,这次是垂首侧望着一处。
周迅更是大喜,灵台之中凭空多出一剑,这是祖师赐宝。
“弟子恭迎祖师赐剑!”
随后,那法相抬起头,看过来……
无法言喻的美丽,无法描述的神圣,八景玲珑先天祖气,显化太真道君之美,便是大道之美,对于追求大道的修士而言,几乎没有抵抗能力地沦陷了……
然后,周迅便被踢出了定境,睁开眼睛。
第二十六章幼女
休息片刻后,周迅推开帘子,到外面吹风。
一柄柳叶玉剑,就在他的手中,不断摩挲着,感受淅淅沥沥的灵机自其中传来,仿佛干涸已久皲裂开来的大地迎来一阵久违的甘霖。
把玩几遍后,周迅一口将这玉剑含在口中,然后咽下……实则是收入灵台之中。
这灵台内景成就之后,便不再是虚幻,而是介于虚实之间,因此可以存放拥有灵机的法器,凡物也不是不可以放入,只是进出都需要周迅特意消耗一部分本身灵机,否则就会消失无踪。
这柳叶状的玉质小剑存放在灵台内景,就如同一个镇器,可以起到稳定内景的作用……
“祖师所赐,必不止于此,以后可以多加揣摩,总能弄明白用途的。”
这等直接沟通祖师的手段限制不少,周迅短时间内是不能再用了,否则容易因为直面道君化身而受到难以愈合的道伤,甚至道染。
道染,是那种层次天然对于凡类的改变,由于道君都是大道的侧面,其显化便是大道显化,非是等闲。
接受道染,将会断绝自身道途,是万万不可取的。
任何一个有志于证就道果的修行中人,不分流派,无关法门,都会坚定地拒绝……哪怕一时可以提升,但其实已经没有未来。
“以我的经验,重走一遍证道路,应当可以在三百岁之内修成外景,但这不过是重走一遍,白白浪费一世机缘,所以……”
周迅抓住了一滴雨珠,托在掌心。
“……所以就得另辟一条路,自另一面领略别样的风采。”
“上善若水,水利万物,太上曰:近道者水。我以《水经》结道缘,以水法成内景,或许还能以水之变化,演化出一条道途。”
实际上,此世的那篇道书路子上还是此世盛行的元婴赤子路数,最后可以修成元神,属于元神法,不是地仙修真之路。
“地仙正统大道,非内丹法,非元婴法,非元神法,乃是修真法。”
“修真,修成真实,去伪存真,借假修真,诸天万界尽虚幻,唯有地仙求真实。”
“诸天万界如同一本话本,修真之人,就是书中的文字,要修炼成精,走入现世。”
“而地仙法,正是炼假成真,由虚幻通向现世的不二法门。”
“所以我一直以来,都坚信地仙才是正道,才是通向超脱的唯一可行之路啊!”
周迅暗自呐喊着。
地仙独特的世界观,就是将诸天世界一切乃至自身尽数视为梦幻泡影,想要超脱此间,去往现世,成为真实,那就必须要修真,必须要修行地仙法!
“我是太真地仙嫡传,即便转劫亿万次也抹不去与地仙的缘分,既然来到了这里,自然也该传道,再立地仙道统。”
这是他的责任与义务,也是他的大行大愿。
两个下人都是十几岁的少年,平时也喜欢钓鱼,这时向船夫借了钓竿,绑上面团,就在船上垂钓,也不管能不能钓上,只是耐心地等着。
船夫一下一下,摇摆着船桨,顺着水流,缓缓地行驶着。
两岸的景物不断后退,渐渐地就到了偏僻的村落,这时到了另一条河流,小船轻巧地拐过去,转了个弯儿。
“那是……”
周迅本是在观景,就见着远处一个木盆飘过来,又顺着水流飘过去。
“少爷,是个弃婴。”
一个眼尖的下人叫道。
“快快,船家,划过去,快划过去!”
周迅忙吩咐着。
“造孽啊!”
船家急摆几下,调转方向,小船一摆尾,拦下了那个高脚木盆的去路。
另一个下人扑通一声入水,几下狗刨,就到了那边,将木盆推着过来。
下人将盆捧上来,放到船上。
“干的不错,小五,先记下赏钱,算你立了一小功。”
那从水里爬上来小厮嘿嘿一笑,黑黝黝的脸庞上都是水。
他用手背一抹,一甩,将脸上的水拭去。
“少爷,俺就是弃婴,没有父母,所以见着就特可怜,忍不住救人。”
“俺不要赏钱,就是,就是少爷能不能收养这小孩儿。”
小五有些不好意思。
他当初就是弃婴,至今不知父母名姓,只是大家“小五小五”地叫,也就成了小五。
另一个下人也上前看了。
“少爷,好像是个女婴。”
盆里用红绸覆着,里面用棉布包裹着一个小小的女婴,穿着锦缎织就的衣裳,梳着漂亮的发髻。
见着周迅看过来,她甜甜地笑着,露出两个小酒窝,口齿不清,只是含糊着说:“个个,抱抱。”
这是个大约五岁的女婴,已经能够说话懂事了,怎么还会被遗弃?
船夫摆着船桨,也在关注这边,见到当真是女婴,又是叹息了一声。
“怎么,船家可是知道内情?”
周迅忽然问着,却是觉得这船家常年在这条航道上行船,或许知道些个中隐情。
“唉,公子你问了,我老汉就说几句。”
“这条河呢,通着金陵秦淮一带,常有花船停靠,就是那处总有那弃婴飘来,每年都能见。我老汉在这条水路上来回跑了不下七年,这样的木盆,也见过五六十回了。”
“花船,金陵秦淮一带?莫不是烟花脂粉之地,寻欢作乐之处?”
“就是青楼啊,公子你说得文绉绉的,总还是青楼,不下十几里,到处都是花船,达官贵人都管那叫天上人间第一等好去处,我们私下里都叫它销金窟。”
既然是青楼,那么这弃婴就可以解释了。
“都养到这么大了,看来她的母亲是舍不得她的。”
周迅用手指翻着木盆,那里面还有一封写在丝帛上的信,似乎是一件女子手帕,上面的字迹娟秀小巧,隐隐带着胭脂水粉味。
“可不是嘛!老汉也是头一次见到这么大的女婴,往常那些都是不满周岁的婴儿,最后大多喂了鱼虾,能漂到岸的也是少见,有时遇见了老汉也会帮忙送到善人堂。”
善人堂,其实就是官方收留弃婴的场所,周迅也隐隐有所听闻。
看完了信件,果真是青楼女子所写。
原本与一书生相互爱怜,彼此盟誓,言中举之后前来为她赎身,那女子拿着私房资助书生赶考路费。结果久候不至,书生失约,偏偏怀胎产下婴儿,为此不惜得罪老鸨。
不知不觉,女儿养大,已渐渐显出颜色
不忍心女儿将来操持贱业,沦为娼妓,便将其放入盆中,希望好心人可以收留。
随信还有一条长命锁,一块不值钱的劣质玉佩,以及写着生辰八字和乳名。
周迅唏嘘了一阵,就见着那女婴咯咯直笑。
“你母亲给你取名叫做雪落,说是下雪天生的,你就叫做雪落,知道了嘛?”
手指头点在幼女酒窝上,周迅笑着说。
“我就是你哥哥,你就是我妹妹,随我的姓,好不好?”
女婴眨着大大的双眼,拍下周迅的手指,蹒跚着站起来,指着自己的嘴巴,喊着:“纪……茹茹……”
“纪?这是你的姓氏?妓?还是纪?”
周迅又问着,逗弄着小丫头。
“纪……纪……”
好像是听懂了,这女婴又是反复指着自己喊。
“那好,你就叫纪雪落,以后就跟着少爷我了,生是我周家人,死也是我周家鬼。”
“少爷,这外面冷,小孩子怕是禁不住。”小五有说着
“是喽,小孩子吹不得冷风,会发热的!小少爷抱着她进去再说话吧!”
“好,回头给家里去信,到县衙补录个名姓,纪雪落,这就是少爷我以后的暖床丫鬟了!”
第二十七章范氏
外面下起了小雨,周迅让两个下人进了舱内,船夫也取出一身蓑衣斗笠换上。
雨中行舟,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这天气,怎的说下雨就下雨?这才三月中啊!”
王六抱怨着这天气,挤在船舱里边,他也是周迅从家里带来的家生子,平时就喜欢游水,常常到河底摸鱼。
小五和王六都站在舱内另一边,尽可能不让身上的水溅到周迅这边,这是身为仆人的自觉,周迅也不以为意。
逗了一会儿纪小萝莉,周迅想到了什么,就喊着。
“小五!”
“啊,少爷。”
“这女婴怕不是个有来历的,你回头在府城替我找官牙子来,买上几个会照顾人的粗使婆子,好生照顾着。”
这女婴太过于乖巧,而且身上的衣料是贡品……等闲青楼女子是见不到的,除非是海商巨擘。
周迅暗自查看了下,有残余的道法痕迹,是安神类法术。
“啊?少爷你不是说要暖床丫鬟?”
“胡说八道!”
周迅笑骂道。
“少爷我才多大,就要暖床的?不过是随口一说罢了,这么小的丫头片子,带回去是谁照顾谁啊!”
“就是就是,小五你这榆木脑袋!少爷那话明摆着就是说笑,再说了,老爷夫人可是说了的,少爷要安心学业,平常在家都是我们伺候着,哪轮得到一个来历不明的小丫头近身。”
在家中,周迅身边就没见过丫鬟,更别提什么暖床丫鬟,这就是有规矩的家族为了防止族中子弟过早沉迷男女情爱,损了身体不说,移了心性才是大事。
“这世的生父倒真是有真才实学的,世家的那些个精髓差不多都给他琢磨透了。”
又哄了哄女婴,不,其实五岁可以说是女童,女童雪落,就在周迅的儿歌声中沉沉睡去。
不久,轻舟已过十余里,府治到了,武安府的府城更为繁华,码头边上就是大大小小的船只。
船家把船摇到一处小码头,三人并一女童就此上岸,此时已经过了雨云,这里倒是一片阳光灿烂。
付过船资,十里水路,三个人带行礼,不过二百文。
入城后,直入内城,在内城租了一个小院子,往年考试时这边客房都是早已租出,就这小院子还是三人提早预订的,收拾收拾就能入住。
小五得了吩咐,早就去找官牙来。
官牙,是朝廷所办,专门将一些犯官亲属等一干籍没为奴的人口买卖,个个都是背景可考证,相对来说更为清白点,少了许多龌龊事。
找官牙子,还有一个好处就是,这些奴隶都上过奴籍,不比那些私牙子,买回奴隶回头自己还得去花钱注册奴籍。当然,这官牙要价,普遍会高出一截。
大夏户籍管理严格,大致分为官籍,民籍,奴籍,勋籍,道籍五种,宗亲子弟另有一套名籍,勋籍就是勋贵,有爵位在身,或者得敕封的也可……理论上,玉清道那位国师真人,因为可以世袭,其实也算勋籍。
不久,小五就领了两个人过来,一男一女,中年人,似乎还是夫妻俩穿着倒是很普通,全然看不出别的人牙子那种市侩气,大约是因为做的官牙生意。
“小少爷,你要买下人?”
良好的职业素养,即使是见到买方只是九岁孩子,也没表现出轻慢,周迅暗自点头,这家看来靠谱些。
“是这样,我需要几个下人,女的,会做家务,带过孩子,口风严实……最重要是要懂得分寸,最好能读过书。”
一个又一个要求说下来,这两个人牙子就有些难看。
“怎么,没有?”
那女人就开口,说的是本地方言,周迅勉强能听懂。
“也就是说,缺货?”
“是,这读过书的实在没有了,除非是犯官家眷,可那价格……”
意思就是,那个太贵,买回来不值当。
周迅明白这人的顾虑,官牙毕竟不同,要顾虑许多,真坑了人他们吃罪不起,即便周迅是个孩子他们也不敢真的骗钱……敢这么干的迟早丢了饭碗。
“这样,我先看看名册。”
人牙子都有花名册,写着各种“货物”的简介,珍贵的还配上画像。
翻了翻有些泛黄的册子,周迅看到一页。
“范氏,生过孩子,年三十二,读过书……值三十五两,贵了,不过也将就吧!”
接着,就是一轮砍价还价,周迅手头紧,自是半步不退,你来我往,唇枪舌剑……这么一来就是半个时辰过去。
饶是平时嘴皮子利索惯了的人牙子,这时也是无可奈何。
“小少爷,真服了您了!您就买一个,为了那几两银子,至于吗?”
人牙子也不耐烦了,板着脸道。
“罢了罢了,就当是照顾小少爷的面子,给二十两,捎上她女儿,您再多出五两,成不成就一口价!二十五两!”
周迅努了努嘴,示意小五跟着去领人。
人领来了,正是一大一小母女俩,周迅上前问了几句,确定是读过书,不是假冒的,痛快地付账。
人牙子用小秤秤过银两,验过成色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