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韩警官-第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
:/b1355/
……
第一章 锲子
西元2012年3月,南港市公安局张渡分局接到群众报警,某民宅内有人从事违法犯罪活动。
治安民警韩博与陈文光开在前去执法,遭到暴力犯罪团伙成员用棍棒、砖块和匕首猛烈偷袭。两人临危不惧,与歹徒展开殊死搏斗。其间,头部遭受重创的韩博支撑着用电台向分局发出增援请求。
歹徒准备逃逸之际,韩博紧紧揪住一名歹徒衣角,歹徒挥舞匕首对其猛刺,增援民警赶赴现场时已经倒在血泊中。
歹徒受到法律严惩,韩博却在3月12日下午2时17分抢救无效,英勇牺牲。
九十八岁的本市书法家沈老先生,含泪挥毫赞英雄:“披肝沥胆惩凶顽,碧血丹心铸警魂。”
……
第二章 韩家的希望
“小博,快起来,再不起来不及了。”
这个称呼,这个声音,很熟悉很亲切,韩博睁开惺忪的双眼,一套崭新的组合家具跃入眼帘,散发出淡淡的油漆味道。
环顾四周,墙壁洁白如玉,头顶上的石膏天花板造型别致。不锈钢窗户下,一张同样崭新的书桌,桌上堆满书,堆得整整齐齐。
懵懵懂懂,脑子里一片混乱。
不是似曾相识,也不是陌生,感觉一切非常非常遥远,似乎一觉睡了几十年,像做过一场大梦,到底梦见什么不管怎么想却又想不起来。
正迷糊,一个留着短发,穿着细花短袖的孕妇走进房间,催促道:“快去洗脸刷牙吃饭,把毕业证派遣证收拾好。报到不能迟到,不然单位领导对你印象不好。”
大姐韩芳,初中毕业,镇幼儿园民办教师,今年春节刚结婚。
姐夫李泰鹏,他父亲死得早,兄弟好几个,家庭条件困难。说是娶,其实是入赘,结婚之后一直住在这边,他俩新房就客厅对面……
韩芳从抽屉里取出一叠证件,生怕弄错似地挨个翻开检查。
1996年7月21日,日历上画了好几个圈,韩博想起到今天是个非常重要的日子。要去县丝织总厂报到,户口、粮油关系和组织关系全转到厂里,一切办妥就有一份正式工作,就能成为一个真正的城里人。
分配得不算好,同样不算特别坏。
没能留在省会江城,没能分配到南港那样的地级市,一样没被分到老、少、边、山、穷地区。
至于一个化工专业本科生进丝织厂能做什么,这不是自己可以操心的事。国家统一分配,组织人事部门说了算,好坏给安排个工作,不管对口不对口,不管你喜欢不喜欢。
对于单位同样如此,不管新分配去的大学生是不是有能力有素质都要接收。其中有些还是不错的,比如医生、老师等,基本能对上口。
其他的就很难保证了,镇里有一个早几届的大学生,还是研究生,全镇高中学子持续五六年的榜样,能把物理公式从马路这头写到那头,结果就是分配不出去,学得太尖端,最后分到邻乡初中当物理教师。
县丝织总厂不是镇里的小厂,是全县为数不多的国营企业。几千号职工,厂长级别同镇党委书记一样的。
进城,以后就在县城工作生活。
十年寒窗苦,终于熬出头,终于真正实现了鲤鱼跳龙门。韩博心中一热,手忙脚乱穿上姐姐专门准备的新衣服。
洗脸刷牙刮胡子,必须收拾精神点,忙得不亦乐乎。
“坐汽车去倒是快,可出了车站你就要走,丝织厂在四里闸,半个小时不一定能走到。天这么热,人也吃不消。你姐夫送你去,路上小心点,不要把包里东西弄丟了……”
父亲木匠,有门手艺,说到底还是农民。
母亲斗大字不识一箩筐,要不是父亲出去外搞装修,带着一帮徒弟没人洗衣做饭,她一辈子走不出思岗县。自己上学不刻苦,没考上中专中师,又怕念高中,结果只能在幼儿园当民办教师,一样是农民。
弟弟争气,从一年级就开始拿奖状,一直拿到高中,没复读就考上大学本科。过去五年,全镇加起来不超过二十个,韩家的骄傲,远近闻名。
现在毕业了,分配到县里上班。靠自己努力改变命运,真正的光宗耀祖。
父母在外打工,许些事韩芳不能不管不问。
收拾起韩博换下的衣服,靠在门边窃笑道:“小博,丝织厂女职工多,我不是反对你处对象,二十好几也该处了,但要注意影响。你是党员干部,不是普通工人,作风不好会影响前途的。”
“放心吧,你弟我出了名的作风正派,不会乱搞男女关系。”
一个学化工的在纺织厂能有什么前途,不过人不能太贪心,能进城,能有份工作已经很不错了,韩博从善若流。
“知弟莫若姐,知道你是正人君子,就是提醒一下。”
韩芳干脆放下衣服,拉来一张椅子坐到他身边,“其实你上大学这几年,好多人要帮你介绍。当时不知道你会被分到哪儿,我和妈一个没答应。现在分配了,有正式工作,不能再拖。
你自谈也好,单位领导介绍也罢,总要讲究个门当户对。农村户口不行,再漂亮都不行,那会害了你们将来的孩子,户口随母亲,这你知道的。普通工人,要是家在县城可以考虑,最好是干部……”
农民歧视农民,听上去似乎有些讽刺。
其实真不能怪她,城乡差距太大,农村真穷,农民真苦,化肥农药连年涨,粮价却一成不变,三提五统等乱七八糟的收费一分不会少,搞得农民年年丰产不丰收。
若非被逼无奈,父亲人到中年也不至于背井离乡出去搞装修。
树挪死,人挪活。
现在看来父亲这一步算走对了,带几个徒弟在东海市干得红红火火,从最开始一年赚两三万,到现在一年赚十来万。没种地那么苦,收入却是之前的几十倍,书记镇长都羡慕。
这年头,搞导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
去丝织厂一个月才能拿几百,可要是说不去上班,一起出去做木匠,全家人非得失望死。在他们看来,丝织厂干部一样是干部,老韩家几十年就出这一个党员干部,岂能不放着干部不做去做木匠。
对于前途,韩博真有些迷茫,暗叹一口气,对着镜子刮胡子听姐姐继续唠叨。
“如果单位今天安排宿舍,你不要回来,让你姐夫回来,帮你把行李铺盖送过去。开水瓶,洗脸盆,厂里发最好。不发我们自己买,买新的……”
在农村,万元户了不得。
父亲搞装修能赚钱,韩家不是万元户,是几十万元户!
春节小两口结婚,摆了二十六桌,招待亲朋好友的烟是玉溪,酒是剑南春,喜糖是从东海市批发的巧克力和大白兔。没陪出去的嫁妆中,一辆崭新的钱江125和一辆崭新的春兰50踏板轻骑最显眼,小两口一人一辆,全镇轰动。
用邓老人家的话说,韩家属于先富起来的人。姐姐既羡慕城里人,又有些瞧不起城里人,或许她羡慕的只是一个户口。
“知道了,我会小心的,你自己也小心点,鼎着个大肚子,不能再骑摩托,最好不要坐。”
“嫌我烦?”
“怎么会呢,你是我姐,我亲姐。等安顿下来,等分到一个大宿舍,我接你去县里享福,陪你逛逛人民公园,多少年没去了,不知道是不是原来那样子。”
“东海和江城我都去过,县里总共就几条街,没什么逛头。不过你有这份心,我就心满意足了。好好干,你本科生,又是党员,将来调到政府机关不是没可能。等当上大干部,我再沾你光。”
韩博打趣道:“你想沾什么光?”
“凭什么干一样活儿,拿不一样工资。凭什么她们去医院看病全报销,我要自己掏腰包。凭什么她们退休什么全有,我什么都没有。别的不图,就图转正,别揣着明白装糊涂。”
“你想让我以权谋私!”
“不以权谋私当干部图什么,一个月那点工资,不如跟爸学木匠去。”韩芳叉着腰,理直气壮。
社会风气如此,真不能怪她,韩博哈哈笑道:“行,不过要等到我当上大干部再说。”
外面传来一阵引擎声,姐夫李泰鹏去市场买菜回来了。
他其实是父亲的小徒弟,十四岁开始学木匠,十四岁之后呆在韩家的时间比在他自己家多,名副其实的知根知底。
过去五六年,一直在东海干。
他同姐姐刚结婚,父亲母亲不想小两口长期分居,结婚之后没让他去。现在姐姐怀孕了,更不会让他去。
值得一提的是,招他这个女婿与自己有很大关系。
养儿防老,父母既希望儿子有出息,又担心老了去城里不习惯不方便。招个女婿就不一样了,老了之后在老家有人照顾,去城里一样有人管。
“小博,在菜场遇到砖瓦厂王厂长,问你什么时候有空,他要请你吃饭。”李泰鹏摘下头盔,甩甩二八开的小分头,同样一身出客的新衣服,看上去很精神很帅气,难怪姐姐能同意这桩如假包换的包办婚姻。
“王厂长要请小博吃饭?”王厂长是镇里有头有脸的大人物,韩芳将信将疑。
“多个朋友多条路。”
“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不管当兵出去的,提干出去的,还是考学出去的,只要是我们丝河镇的人,只要王厂长知道都会请客吃饭。所以他朋友满天下,去哪儿都有熟人,想办个什么事也比别人容易。”前段时间在王厂长家干过活,李泰鹏对这些情况比较熟悉。
“当领导就是不一样,小博,学着点。爸在电话里也说过,在外面走的人,要放得开,别舍不得花钱。”
在省城上三年半大学,去另一个城市实习半年,暑假要么参加校团委和学生会组织的一些活动,要么去同学家玩,每年就春节回来十几二十天。
猛然间踏入社会,开始全新的生活,韩博真有些不习惯,暗想改革开放,怎么把曾经很朴实的一家人改成这样了。
第三章 工作安排
思岗县在江省东部,东临黄海,是南港市九个区县中最北边的一个。虽同属东部沿海,经济并不发达,名副其实的农业县,九十多万人主要以种植水稻、小麦、棉花或养蚕为生。
丝河镇距县城二十六公里,同样位于全县的最北部。
砂石公路,两侧全是梧桐树,坐在摩托车上风大,正值清晨,凉风习习,格外惬意。
一路景致同早上刚醒来时一样,很熟悉又很遥远,有一种时空错乱的感觉。比如刚刚冲上来的这座桥,似乎应该矮一些宽一些。又比如前面那排低矮的民房,似乎会变成大城市才有的钢结构厂房。
日有所思,夜有所梦。
或许这段时间整天想工作,想那几个放弃国家分配去南方寻梦的同学,想得脑子里一片混乱,所以做一些莫名其妙的梦,所以有了现在这种难以言喻的感觉。
韩博一连做了几个深呼吸,试图让自己清醒。
从出来到现在一声不吭,李泰鹏以为他有些紧张,好奇地问:“小博,在想什么?”
“啊……哦,在想小时候的事,小时候家里穷,一年去不了几次县里。其实去也没什么事,又没亲戚在那儿,可就是想去。我想,我姐也想,爸就骑自行车带我们去。姐坐后面,我坐前面杠上。
到了县里,一下车,整个腿全麻了。稍微动动,像无数针在扎,那滋味儿真难受,没半个小时缓不过来。去麻一次,回来麻一次,简直活受罪,但依然很高兴。”
“怎么不跟你姐换着坐?”
“她个儿高,坐前面挡视线,爸看不见路。”
李泰鹏也坐过自行车杠,腿也麻过,不禁哈哈大笑起来。
马路上空空如也,一路没见着几辆机动车,自行车都很少,郎舅俩扯着嗓子说说笑笑,不知不觉开进城里,顺着人民路一直来到国营丝织总厂大门口。
高大的门楼比县委县政府气派,快八点了,叮叮当当全是铃铛声,女职工或骑自行车,或三三两两步行上班。
两个小伙子,一辆崭新的摩托车,在这个女人的世界回头率高达99%。一个个朝这边指指点点窃窃私语,时不时传来一阵银铃般地哄笑。
韩博被看得有些不好意思,掏出派遣证和人事局的介绍信,门卫早知道要分来一个大学生,热情得无以加复,一路将二人送到办公大楼。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虽然只是县里的企业,但历史悠久,同国字头的企业一样该有的部门全有。
********,党一样指挥厂。
党委书记,党委副书记,办公室主任,宣传科长,工会主席,团委书记,保卫科长,计生办主任的办公室全在三楼。不过现在改革了,实行厂长负责制,厂长兼任党委书记,副厂长兼任副书记,厂办主任兼任党办主任。
丁副书记也就是丁副厂长四十多岁,白衬衫,打领带,黑色行李箱放在角落里,公文包鼓鼓的放在老板桌上,一看便知道要出差。
一千多职工全指着他们这些领导,韩博不敢耽误他的宝贵时间,先在姐夫提醒下给他及刚进来的厂办钱主任敬上一根烟,然后微笑着进行了一番自我介绍。
本科生,学士学位,学生党员,学生会体育部副部长,品学兼优。要是早几年,直接进县委县政府,怎会分到纺织厂。
人刚到,档案关系早到了。
丁书记对这些情况并非一无所知,真为韩博惋惜。
“小韩同志,你分配到我们厂,我们是欢迎的。只是专业不是很对口,在工作安排上,可能有些不尽人意,估计你应该有一定心理准备。”
“我听领导的,领导安排做什么,我就做什么,不懂可以学。”第一天报到就能见到副厂长,人家很给面子,韩博态度诚恳。
“老钱,看看,大学生就是大学生,政治觉悟就是高,不像去年分来的几个中专生,挑三拣四。”
“小韩是学生党员,学生会干部,觉悟当然高。”钱主任竖起大拇指,为强调这一点,又重重点了下头。
既然分配到丝织厂,工作就不会对口,再糟糕又能糟糕到哪儿去,反正他们不好开除自己,韩博倒没什么感觉,流露出一脸满是期待的神情。
丁书记磕了磕烟灰,招呼他坐到沙发上,不缓不慢地说:“小韩同志,考虑到你是学生党员,政治觉悟高,厂里决定安排你到保卫科担任副科长,同时兼任经济民警分队长。”
李泰鹏在农村一直在门户上干活,跟老丈人去东海之后依然是干活,哪进过这么大单位,哪知道一个正儿八经的大学生,居然会被分配来看大门。
一来就当副科长,兼任民警分队长,感觉很了不起,韩博在他心目中的形象又高大许多。
大中专小中专要安排,安置过来的退伍兵不能拒之门外,七大姑八大姨要接收,这栋楼里人满为患。
大学生又怎么样,觉悟高有什么用,什么不会,只能这么安排。
厂办钱主任笑眯眯盯着他看,事实证明多虑了,韩博没流露出哪怕一丝不高兴的神情。
丁副厂长清了清嗓子,接着道:“小韩同志,保卫工作很重要。国外有个加拿大,我们有个大家拿。许多职工法制意识淡薄,总想占单位便宜,厂里每年都会丢失许多面料,损失数以万计。
她们不多拿,蚂蚁搬家似的一次一点点。说是拿回家做两件小衣服。抬头不见低头见,有的还沾亲带故,老同志拉不下脸。厂里呢,也下不了决心跟她们上纲上线。
你刚参加工作,没那么多顾忌。而且经济民警分队正式挂牌之后,同公安一样着警服,能起到一定威慑作用。总之,厂里对你期望很高,希望你能够排除万难,狠狠刹刹这股歪风邪气。”
本以为会安排到宣传科之类的部门混吃等死,没想到一来就“委以重任”。
韩博感觉是很好笑,愁眉苦脸地说:“丁书记,钱主任,作为一个党员,我当然服从组织和领导安排,也非常愿意做点实事。关键厂里全女同志,她们要是把面料藏在衣服里,我一个男同志怎么办,难道搜她们身?”
“这个不用担心,今年正好分来一个转业军人的家属。姓杨,三十多岁,觉悟高,也是党员。学习刻苦,刚拿到函授中专文凭,你不能动手她可以,必要时可抓几个典型。”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在砖瓦厂上班盖房子不用买砖头,在运输公司上班坐汽车不用打票,在丝织厂拿点面料回去做几件小衣服很正常,这不是让我家小博去得罪人吗?
女人喜欢胡搅蛮缠,尤其丝织厂这种单位,搞不好就给你泼脏水,说你耍流氓,说你有作风问题。
一个干部,要是作风有问题,如果名声臭大街,前途就彻底完了。李泰鹏心急如焚,一个劲儿给韩博使眼色。
领导的言外之意姐夫没听出来,韩博算听出来了。
只是一个工作安排,没指望自己真能刹住什么歪风邪气,不然绝不会说必要时可以抓几个典型。
既来之则安之,先安顿下来,将来的事将来再说。
韩博点点头,继续说道:“丁书记,钱主任,既然保卫科有女同志,我就没什么好担心的了。我想知道的是,什么时候正式上班,厂里有没有宿舍。您二位知道的,我家在农村,离单位比较远,上下班不太方便。”
没挑三拣四,没觉得怀才不遇,非要厂里安排更好的工作。
这样的大学生不多,丁书记很满意,接过敬上的第二根香烟,微笑着说:“报到了就算考勤,今天开始正式上班。宿舍现成的,钱主任等会儿安排人带你去。另外厂里正在集资建房,已经封顶了,再过两三个月交钥匙。
小区在人民路上,单元楼,两室一厅,一家一户的那种。干部职工一视同仁,两百六一平米,一套大概两万左右。当时考虑的是一步到位,有十几套暂时没人要。如果你想来一套,直接去二楼基建科。”
思岗县是小县城,没大城市那种商品房,就算有开发商开发也没人买。
人民路,最繁华的地段。
工作怎么样放一边,一上班就能买套房子这个很让人心动。十年寒窗,不就是为了进城。在县里有自己的房子,爸妈知道一定会高兴。
“谢谢二位领导,两万左右,凑凑应该能凑出来。”
因为房子,全家人曾伤透脑筋。
以前韩家不在镇上,在离镇六七里的一个村里,交通不便。有了钱,自然想要一个更好的生活环境,于是求爷爷拜奶奶在镇上买宅基地。
好不容易把手续批下来,镇政府所在的丝河村村民又不让建,只能挨家挨户送礼,请他们吃饭,说好话,磕磕绊绊搞了一年才破土动工,才在镇上盖了一栋二层小洋楼。
他高兴,李泰鹏更高兴。
两万多买套房子,虽然不是一点两点贵,但这么一来就等于分家了。老丈人不止一次说过,等儿子在城里安顿下来,有属于自己的房子,镇上的楼房就归女儿女婿。
第四章 居然是真的!
姐夫走了又来了,送来三万现金和行李铺盖又走了。
钱放在身上不安全,直接去二楼基建科交房款。
中层干部工资奖金和乱七八糟的补贴加起来一个月不过五百多,这是调整之后的工资水平。前些年一个月才几十,为交房款谁家不是东拼西凑。许多职工实在凑不出来,感觉房子太贵不值干脆不要。
一个刚参加工作的大学生,竟然一下子捧出两万多,基建科长真有些难以置信。
拿着收据回宿舍,保卫科杨大姐正在帮着打扫。
这是一栋四层建筑,布局同学校差不多。中间是楼道,两侧是房间,房间前一条长长的走廊,男女厕所在走廊尽头。女职工在三楼和四楼,有家有口的住二楼,一楼是男同志或女干部。
干部一人一间,房间不大不小。中间拉一道帘子隔开,外面当客厅,里面当卧室。吃饭在食堂,打开水在食堂,洗澡在食堂边上的浴室,水电费全免,条件不错。
职工七八个人一间,睡上下铺,同学校宿舍差不多。
住宿舍的女职工不少,正式职工不多。全是从各乡镇招的合同工或临时工,干几个月开几个月工资,其它什么不管。
同工不同酬,在这里体现得淋漓尽致。
临时工一个月两百多,合同工三百左右。正式职工虽然同样三百多,但退休之后有工资,小病全报,大病能报销一部分。干部四百以上,养老金水涨船高,大病小病全报。
杨大姐是随丈夫转业回来的军属,属于正式职工。
到底是从部队回来的人,手脚勤快,才一会儿就把房间打扫得干干净净,搞得韩博很不好意思。
“杨大姐,歇会儿吧,先喝口水。”
“没什么,这些活儿我干惯了。韩科长,不怕你笑话,在部队我就是打杂的,打扫卫生,食堂帮厨,养猪种菜,什么都干。”
有人靠上学改变命运,有人靠当兵鲤鱼跳龙门,她走得是另一条路。嫁给同村一个当兵的,丈夫在部队提干,她在家当了几年军嫂,够条件之后转户口随军。在部队呆了几年,又同丈夫一起回原籍。
“部队没安排个好点的工作?”韩博打开一直没顾上喝的汽水,硬塞进她手里。
当军嫂不容易,丈夫不在家那些年,里里外外老老小小全靠她一个人,杨小梅很爽快很泼辣,若无其事地笑道:“铁打的磨平流水的兵,符合随军条件的人多了。走一拨又来一拨,哪有那么多工作安排。打打杂,一个月开点工资,还是领导照顾。”
“现在苦尽甘来了,爱人在哪个单位?”
“工作不好,在永阳乡当组织干事,又远待遇又低。去年下半年到现在,总共就发过两次工资,拖欠好几个月。”
丝河镇是全县最北边的一个乡镇,永阳乡在西南角,比丝河镇更远,迄今没通公共汽车。永阳人要来县里,要么骑自行车,要么去邻近的保如镇坐汽车,确实很远很不方便。
工资待遇低很正常,丝河镇有几厂,镇干部和教师工资还经常发不出来。一穷二白的永阳乡日子更不好过,或许她爱人现在工资都没她高。
杨小梅喝了两口汽水,一脸羡慕地说:“大学生就是好,一参加工作就副科长。我家老钱学历不高,安置时吃大亏。这日子,不知要到什么时候才能熬出头。”
“副科长又不是副科级,叫着好听,跟有没有学历没关系。刚才交房款时听基建科人说,我们厂最年轻的副科长17岁,吓我一跳。”
“销售科副科长,我听说过,平时不怎么来上班,他有一个亲戚在东海市的外贸公司当经理,能帮厂里拉业务。要是有这关系,我也能当副科长。”
没业务厂里就没效益,没效益就发不出工资。涉及到切身利益,对于17岁的副科长,杨小梅同大多职工一样没意见。
韩博笑了笑,一边铺凉席一边问:“杨大姐,说说我们科的事,刚才没见着姜科长,你比我早来几天,他为人怎么样,好不好相处。”
“姜科长同我家老钱一样当过兵,挺好说话的。今天去公安局开会,为经济民警分队挂牌的事。明天量身高,量好尺寸去公安局服务公司买警服。想想挺好笑的,我家老钱刚脱下军服,我倒要穿上警服。”
经济民警不是保安,是公安系统的一个正式警种。
业务归当地公安局指导,人事关系在所属企事业单位,最高领导机关是公安部第二局第七处。有警官证,银行、油田、邮政和水电站等单位的经济民警真配枪,工资待遇普遍比公安高。
你没想到,我一样没想到。
从未想过穿警服当警察,可不知为什么竟有些期待,潜意识中似乎警察才应该是自己的职业。
“我们保卫科有多少经济民警?”韩博沉思了片刻,又问道。
“包括韩科长你在内一共二十一人,办公室有《经济民警管理工作规定》,不足二十一人不批准建分队,民警年龄不得超过四十,队长要求是党员干部。姜科长年龄超过四十,不能兼任分队长。韩科长你人没到,分队长就内定是你了。
说是二十一人,真正在总厂的没几个。三个缫丝分厂九个,印染分厂三个,服装分厂三个。你们两位领导不算,这边就四个人,全是这几年安置过来的退伍兵……”
这是保卫科近期最重要的一件工作,杨小梅说起来如数家珍。
思岗县丝织总厂不只是丝织,主管单位是县茧丝绸公司,拥有一条从缫丝、织造、印染到缝制的产业链。全县茧农只能把蚕茧卖给县茧丝绸公司,县茧丝绸公司再卖给丝织总厂深加工。
县里许多企业纷纷倒闭,丝织总厂是越干越红火。产品出口,设备进口,车间里那些小圆织机和剑杆织机,不是来自日本就是来自意大利。
下面乡镇有三个缫丝分厂,总厂主要是织造,印染分厂和服装分厂在城南。
保卫科工作说繁重也繁重,要防火防盗,确保总厂及几个分厂的安全。说轻松也轻松,只要守好总厂和分厂的门,有时间去车棚转转,防止人偷职工的自行车。科长和副科长是干部,用不着整天在大门盯着,只要时不时查查岗。
至于经济民警分队,是上面要求设立的。换上警服显得正式点,说起来好听点。人依然是那些人,要干的依然是那些事。
了解完大概情况,收拾好宿舍,离下班时间还早,韩博干脆锁上门,同杨小梅在厂区转转,熟悉熟悉环境。
车间机器声嘈杂,温度很高,挡车工热得满头大汗。几个保勤工和接头工坐在车间外的树荫下乘凉,机器不坏丝头不断他们没事做。
不过墙上刷着“严禁烟火”几个大字,车间和仓库周围是不允许抽烟的,如果上纲上线,一人要罚十块,一天工资没了。
他们不认识韩博但认识杨小梅,一看见保卫科的人急忙掐烟头。
转到仓库门前,几个工人正在往卡车上装货。
“韩科长,是韩科长吗?”一个三十多岁,衣着讲究的男人,从车后面走过来,一脸热情的笑容。
“韩博,副科长,请问您是?”
“车队张庆民,韩科长,刚听基建科小孙说你要了一套房,3栋1单元102是吧?”
“有这事,住一楼方便。”
“我家101,门对门,过几月就是邻居了。”
“这么巧!”韩博有些意外,紧握着他手一脸不可思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