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天工-第28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苏进说:“真是久仰大名了。我不久前才看过您做的那套仿点翠头面,真是精美绝伦。”

    苏进立刻笑了起来:“原来您跟爱德华先生有旧?”

    宋华生故作无奈地摊了摊手,说:“我就是被他拉过来的,结果他现在不见人了,九相又拉我壮丁。”

    萧九相也跟在苏进后面一起上了台,闻言笑道:“我可是请了饭的,回头还要一起回帝都去婉容会所再请一顿呢。”

    宋华生立刻露出向往的表情,道:“婉容会所的皇家御宴,我可是已经期待了很久了!”

    几人小声说话,萧九相还把戈登也拉进来介绍了几句。

    不过现在不是闲聊的场合,几句寒暄后,大家回到正题。

    拍卖师指挥工作人员,搬上了三套案几木椅,全是清代家具样式,仿制得极有韵味。

    苏进三人在椅子上坐下,出于外来是客的理由,戈登坐在了最中间。

    段程站在苏进后面,一言不发,有点紧张。

    下面的人太多了,所有人都在看他们,虽然跟他其实没有什么关系,但还是让他紧张得心脏怦怦跳,手心里全是汗水。

    三人坐定,拍卖师含笑目视下方,道:“有请一号嘉宾上台!”

    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男子立刻从座位上站了起来。他整整衣衫,从脚边提起一个藤箱,大步走到台上。

    他注视着苏进道:“我叫黄客松,我的收藏品是一件华夏文物,想请苏大师请教一下。”

    苏进微笑着站了起来,道:“好的。”

    黄客松立刻露出一副受宠若惊的样子,连连摆手说:“您不用客气,坐着,坐着!”

    段程很有眼色,立刻上前帮他一起托箱子。

    他手上全是汗,抓住箱子就一个打滑。黄客松快被他吓死了,连忙说:“小心,小心!”

    段程的脸刷地一下通红,默不吭声地在裤子上擦了擦汗,再次帮他托稳,一起放到苏进面前的长案上。

    苏进向着黄客松点头笑道:“民国柳编藤箱,品相上好,光这个箱子,就已经是件值得收藏的文物了。”

    黄客松马上就忘了段程刚才的险些失手,很高兴地笑道:“对对,苏大师好眼力!”

    苏进没有急着打开箱子,先在四周抚摸了一遍,然后把它调了个个,反过来平放在桌案上。

    黄客松本来想说什么,一看他这个动作,立刻闭上了嘴,表情有些惊讶又有些佩服。

    这时,苏进直起身子,随手拿起旁边一块毛巾擦了擦手,又状若无事般把它递给段程,问黄客松道:“我这就开箱了?”

    段程下意识接过毛巾,顿时一怔。他突然间意识到,苏进这是不动声色在帮他解围。他用毛巾擦了擦手心里的汗水,深深看了前面苏进的背影,表情变得越发认真了。

    “开开开!”黄客松忙不迭地说。

    苏进点头,熟练地按下箱子上复杂的搭扣,藤箱的上半部分啪地弹开。

    段程顿时明白苏进刚才为什么要先检查箱子了。

    藤箱里放着的是个扁圆的瓷罐,洁白莹润,只是放在箱子里,就像是在发光一样。

    段程昨天在西馆看过类似的器物,知道这种釉色的瓷器应该叫甜白瓷。

    瓷罐扁圆,有上下之分,如果藤箱按照之前的方向直接打开的话,罐子就是倒立着的。

    现在苏进把它调了个个儿,它就口上足下,位置正了过来。

    这个判断看上去很简单,但是要知道,藤箱很厚,从外面根本看不出来里面装的是什么东西,更别提它的形状方位。

    苏进是怎么判断出来的?

    这也太神了吧!

    苏进小心取出罐子,放在手上细看。

    黄客松的表情明显紧张起来,紧紧盯着苏进不放。

    苏进打量了十秒钟不到,微微一笑,放下罐子,对黄客松开口判断。

    “明永乐甜白瓷双系盖罐。您放心吧,的确是真品没错。”

    他随口道,“鉴定明永乐甜白瓷文物其实很简单,不如我讲给您听听?”

    黄客松一愣,大喜道:“当然好!”

0819 上当了吗?

    苏进会主动提出这样的提议是非常难得的。

    在苏进上个世界里,鉴定师鉴定一件文物是真是假,把原因告诉收藏家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但在这个世界里就不一样。

    是真是假都是鉴定师一言而决,鉴定的方法就是他们的独门绝技了。

    因此,真假文物通常只能靠鉴定师的段位以及信誉来决定判断。

    当然,如果一件被鉴定为真的文物,被另一个段位更高、更有威望的修复师鉴定为假的话,第一位鉴定修复师也会身败名裂的。

    这种真真假假的故事里,出过多少悲欢笑泪,错假冤案,根本数不胜数。

    近一年来风气渐开,修复技艺、鉴定方法之类的秘诀不再像以前那么保守,而是在一定程度上开始流通。

    但是,这种流通大多数时候都是在修复师内部,外人听到的机会还是不多。

    今天来参加这场联合拍卖会的,除了收藏名家、名门巨贾,也有不少高段修复师。

    他们对视一眼,脸色都有些异样。

    苏进拿起那个甜白瓷盖罐,轻轻敲了一敲。他敲得很轻很快,角度也很特别,瓷罐立刻发出一声悠长清脆的响声,连绵不绝,非常动听。

    苏进道:“明代永乐、宣德,清代康熙的江西瓷器的胎釉各具特色,其中以永乐白釉最富盛名。它釉质肥厚,润如堆脂,纯白似玉,釉面光净晶莹。它的胎色纯白,胎质细腻,并且有厚薄不均的现象。”

    他熟练地说明着永乐甜白瓷的诸项特征,黄客松连连点头。

    他很喜欢这只瓷罐,把玩过很多次,苏进说的这些特征他全部都观察到了,一点没错。

    “帮我拿一只强光手电筒来。”苏进随口对段程道。

    段程立刻点头,正准备去找工作人员,另一边宋华生已经站了起来:“我这里有。”

    这一场鉴定是苏进的,戈登和宋华生暂时都闲着。

    有个英语翻译站在戈登身边,正在跟他翻译苏进说的话。这里面有很多专业名字,他翻译起来结结巴巴的,很不顺畅。

    宋华生就听得很专注了。他一边听,一边注视着他手上的瓷罐。

    这时他听见苏进的要求,立刻起身应道。

    没一会儿,强光电筒就到了苏进手上。苏进打开开关,强烈的白光照向罐身,对黄客松说:“来看。”

    黄客松立刻凑上前去,眯着眼睛细看。

    过了一会儿,他惊呼一声:“这样看,白里有点透红!”

    苏进微微一笑,点头。

    黄客松看完,摄影机跟着吊臂转动,垂到了苏进跟前。

    强光照射下,瓷罐更具体的细节出现在了大屏幕上。

    黄客松说得果然没错,在强光的照射下,皎白的瓷罐亮得几乎透明,可以清楚地看出,釉色里透出了一抹红色,如云如霞,连绵不绝地铺展开,美得惊人。

    苏进道:“这就是永乐甜白瓷的特征,在强光下透视,可以看到胎釉呈一种粉红、肉红或虾红色的倾向。这种特征,是其他瓷器里没有的。”

    他关闭手电筒,大屏幕上的画面重新变成了莹润皎白的瓷罐本身。但那抹云霞雾霓一般的美景,仍然停留在很多人的眼帘中。

    苏进微微一笑,道:“事实上,这也是永乐甜白瓷看上去更‘甜’的主要原因。白中透蓝则显冷,白中透红则偏暖,当初江西土质特殊,造就了这一时代的佳品,也是瓷器史上的绝响了。”

    段程听得悠然神往,他看向台下,很多人凝视着大屏幕,也露出了同样的表情。

    他脑子里突然浮现出一个念头:没准儿这次拍卖会之后,明永乐甜白瓷的价格就要飙升了——不,没准儿,这次拍卖会上就会有一个很明显的提升!

    “这就像葡萄酒,上帝赋予82年最美丽的阳光、最合宜的温度、最舒适的天气,因此82年的酒也就成为了绝醇,可遇不可求!”

    苏进最后一段话相对比较简单,翻译松了口气,很快就翻给了戈登先生听。

    戈登先生立刻露出了欣悦的表情,点头表示同意,还开口打了个比方。

    苏进转头一笑,点头道:“正是如此。”

    “这世界上有些事情就是这样,那是上帝赋予的偶然的美妙瞬间,身处其中可能浑然不觉,等到逝去时才发现它的美好。”戈登非常文艺地感叹。

    “还好这些美好终究还是留下了痕迹,如同82年的美酒,如同这永乐白瓷。”苏进微笑道。

    “正是如此。”

    一华一西两位鉴定师相视而笑,某种共通的东西在此刻被联系在了一起。

    段程感受到了这种隐约存在的东西,心情非常激动。

    这时,第一次鉴定已经结束,拍卖会的工作人员送上鉴定书,苏进写下自己的意见,签上了自己的名字。

    黄客松捧着那张鉴定书,简直如获至宝。

    最后,段程帮着他一起把瓷罐装回藤箱里,这一次他托得很稳,一点问题也没出。

    黄客松提着箱子下台——他这次提箱子的动作,明显比刚上来时小心多了。

    第二件送上来的是一件西方文物,是一个小型的方尖碑。

    戈登很快得出了鉴定结论,表示它是真品,并且也对着藏家介绍了鉴定的要点。

    他的话同样被翻译成中文,现场嘉宾都能听清楚。

    段程留意到,大部分嘉宾脸上表现得饶有兴致的模样,其实眼神涣散,并没有认真在听——跟刚才苏进讲解时的感觉完全不同。

    这一方面是因为他们感兴趣的文物的类型不同,另一方面,就应该是鉴定师的个人魅力差异了吧……

    主办方显然是做好了安排的,第三件文物是一件珠宝,送到了宋华生的面前。

    宋华生看它一眼,用手摸摸,脸上就浮现出笑意,显然已经做出了判断。但他并没有直接把判断说出来,而是拿出强光手电筒对着珠宝上的宝石一颗颗地照了照,仔细检查完各种细节,这才开口。

    这件珠宝同样是真品,宋华生同样也讲了鉴定方法,讲得非常详细。

    对面坐在椅子上的收藏家连连点头,宋华生讲完之后,却抬起头来,对着苏进致意般一笑。

    段程一愣,顿时会意。

    宋家应该本来没有这样的规矩,他这样做,主要是因为认可苏进的做法,向他致意!

    一人之力,就能影响到整个行业……

    这种感觉,真是太好了啊……

    第四件当然还是华夏文物,被送到了苏进面前。

    它又是一件瓷器,是一个斗彩花鸟梅瓶。瓶身上,黄色的鸟雀穿梭在雪白的梨花枝间,色彩淡雅,画面灵动,非常吸引人。

    苏进拿起它看了一眼,顿时扬起了眉。

    椅上的收藏家是个五十多岁的秃顶中年人,马上就紧张起来了,小声问道:“苏大师,怎么样?”

    他说话的时候紧盯着梅瓶,表情非常复杂,似乎有些留恋,又似乎难以决断。

    苏进看他一眼,问道:“您很喜欢这只梅瓶?”

    秃顶中年人名叫史循,摸着脑门点头:“是,是啊。”

    “那您为什么要送它来鉴定呢?”苏进问。

    史循不知道该怎么回答,脑门子上油亮亮的,已经出了汗。

    “因为喜欢,所以反复揣玩,所以看出了一些不对?”苏进接着问。

    “……对!”史循咬牙说。

    “这件文物……可是说是真,也可以说是假。”苏进道。

    “嗯?”史循正一脸纠结复杂地准备听苏进的“宣判”,没想到他突然冒出了这么一句含糊不清的判词,顿时一脸迷惑。

    “先说说看,当初把它卖给您的那位卖家,是怎么介绍它的?”苏进问。

    “他说是清康熙年间的斗彩梅瓶,被雍正乾隆两任皇帝收藏过,后来流落民间。”史循说得非常流利。

    “他说得也不算错,这梅瓶的最后一道烧制,的确应该在康熙年间。”苏进道。

    “最后……一道?”史循刚准备高兴的,就留意到了苏进话里的关键词。

    “对,这只梅瓶经过不止一道烧制。文物制伪里,有一种特殊的手法,名叫‘后加彩’。它先把旧器脱釉,然后再加刻暗花,施釉后上彩,成为一件新品。”苏进介绍道。

    “这只梅瓶最初应该是宋朝的一只素瓶,康熙年间的匠人得到它之后,对它进行后加彩式制伪,重新绘描施釉上彩,进行烧制,成为新瓶。所以,从根本上来说,它是一件伪作。”

    “伪作啊……”史循脸上似喜似忧,喃喃重复着苏进的话,似乎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

    “但就算是伪作,它后一道工序还是清朝完成的,应该还是可以算是一件文物吧?”段程有点看不过去史循的表情,忍不住插嘴道。

    这一刻,表情复杂的突然变成了苏进。他深深看了段程一眼,道:“第一道工序里,梅瓶造型优美,线条端方,这应该是它被选中的原因。第二道工序里,瓶画色彩清雅,画面灵动,虽是制伪,工匠本身的技艺仍然非常高明。如果卖给你的那个人一开始就说这是宋瓷,那您就是受骗上当了,但现在……”

    史循想了想,高兴地点头说:“卖家跟我说的是清瓷,说得也没错啊,本来也是清瓷嘛,只是用了特殊的制作方法而已!”

    他的愁色一扫而空,搂着梅瓶左看右看,喜孜孜地道,“而且听您说的,这梅瓶还挺特别,跟普通的文物还不一样!”

    苏进注视着他,过了一会才说:“你以后跟人介绍它的时候,也可以讲讲它的故事……”

    “那是一定的!”史循高高兴兴地捧着梅瓶下去了,苏进却注视着他的背影,看了很久。

0820 注目礼

    接下来,活动继续进行,苏进他们平均每人分到了五件收藏品进行鉴定。

    因为只是中场活动,所以件数不算很多。

    苏进接到的五件文物里有两件瓷器,两幅书画,还有一块古墨。

    两幅书画一真一假,假的那幅的作伪方法也非常少见有趣。

    它的原作者是明代一位不知名的画家,这幅画曾经被清朝另一位名家收藏。

    名家非常喜欢这幅画,于是在上面题字留名,留下了题跋。

    结果作伪者用很巧妙的方法,把画上原作者的款题印记割掉了,只留下后面名家的题跋,假装成了名家大作,卖给了这位收藏家。

    所以从根本上说,它仍然是一件明代文物。

    但是就书画而言,是明代无名画家值钱,还是清代名家值钱,就一眼能看出来了。

    这个收藏家是个胖子,听完苏进的分析,并且指出了割裂修复的痕迹之后,他用力拍着自己的肚子,非常气愤地说:“太无耻了,太不要脸了,竟然这样骗文化人!”

    苏进看他一眼,突然问道:“您是怎么怀疑它不对劲的呢?”

    “是我朋友啊!他说风格明显不对,肯定是假的。我说我找人鉴定过这的确是古画,画上的签名也一模一样完全没问题,谁知道会有这么不要脸的法子嘛!”胖子嚷嚷着说,非常生气。

    而此时,段程清楚地听见下方传来了一些嗤笑声。

    他看着那胖子,心里也很无奈。

    苏进刚才在解释的时候,他就感到一些不对了。

    这种作伪方法虽然少见,但是破绽是不是太大了一点?

    是画家就有画风,每个画家自由创作的时候,那画风就像指纹一样,是绝对不一样的。越是成熟的画家,越是如此。

    只是去掉个题名,就把a画作当成b画家的作品,只要稍有了解,很容易就能发现吧?

    这胖子自诩为文化人,还花大价钱收藏这样的伪作,其实是个根本就不懂画、只听名字的暴发户吧……

    显然这样想的不止他一个,他肉眼可及的地方,就有很多人在交头接耳,看着这胖子露出了嘲笑的表情。

    最后拿上来的那块古墨也是真的。

    古墨这种文物相对比较少见,能够鉴定它的专家不多,所以那中年人把它拿上来的时候,表情忐忑,很有点不放心。

    但苏进只是看了看,刮了少许墨粉下来放在手指上捻了捻,就对着这中年人肯定地点了点头。

    这块古墨来历还颇为不凡,它应该是乾隆御墨,当时皇帝订制了一批,把它赏赐给自己的大臣。盒子上的款识痕迹可以说明这一点。

    大臣得到它之后,只敢贡着,不敢使用,最后传到了今天。

    苏进在鉴定书上写下自己的意见,签上名,中年人大喜。

    段程听见他小声说:“这样一块墨,还有苏大师的签名认证,可真送得出手了。看来这笔生意是稳了!”

    段程一愣,下意识地看了苏进一眼。

    苏进也听见了,却只是一笑,双手把鉴定书递给了那人。

    最后,鉴定活动圆满地结束。

    戈登先生和宋华生也的确都是有真材实料的,拿给他们鉴定的收藏品也都无一失手。

    可能是受到苏进的影响,他们也会很完整地把鉴定原因讲给对方听。

    拍卖场的效果非常好,他们讲解的声音能够很清晰地传到下方每一个人的耳中。

    这相当于是一次非常难得的实例教学。

    座席间的那些收藏家也就算了,在场的还有一些文物修复师。他们会到这里来,段位通常都不低。

    他们听着苏进他们毫无保留的“教学”,看见这种无私的表现,惊讶的表情渐渐恢复平静,似乎想了很多很多。

    中场休息在两个小时之后结束。

    三位鉴定师一共三十件文物,平均每件连鉴定带讲解到开证书,都只花了四分钟时间,可见他们业务之熟练。

    下来之后到后台,萧九相连连拱手,非常感谢。

    他之前跟苏进那样调笑,这时候还是非常认真地给每位鉴定师包了一个红包。

    段程一直跟着,他先是有些奇怪,那红包怎么轻飘飘的,一点也不厚重。

    过了一会儿,他突然拍了一下自己的脑袋,意识到一件事情。

    这种场合作为特别出场的嘉宾,出场费怎么可能少得了,一个红包哪装得下?

    红包里装的多半都是支票了……

    至于支票的面额,他有点好奇,但终究还是很懂事的没有问。

    这天下午,苏进的时间基本上全部耗在了拍卖会上。

    段程跟着他,也因此大开眼界,见识到了不少宝物不说,还见识到了真正大型拍卖会的现场。

    这种经历,正常情况下真的是很难获得的。

    文交会第三天,苏进仍然跟段程碰头,带着他去了后馆的研讨论坛。

    这一次,文交会请来了很多相关的专家学者。

    高段文物修复师们,也算是第一次大规模走出天坛,来到了这样的公众场合,与修复界之外的人交流。

    他们很不习惯这样的交流,但在文物局意识的引导下,很快融入了进去。

    这就像当初京师大学对文物修复师的看法一样,文物,是历史文化研究的上游。一个好的文物修复师以及相关的行业,能够给历史文化研究提供源源不绝的资料,形成有力的补充。

    如果可以的话,任何一个相关的专家都想跟文物修复师搞好关系。

    以前是没这个机会,现在难得他们走出来了,双方可以正常交流了,研究者们一个个都表现得非常热情。

    对于这样的热情,文物修复师们感到非常受用,还有点受宠若惊的感觉……

    这也算是苏进留下来的影响了。

    真的要是换了一两年以前,文物协会横行华夏的零点,面对这样的友善甚至恭维,这些修复师的下巴多半都要翘到天上去了,说不定连眼角余光都不会给他们一个。

    但一年前,苏进直接打崩了文物协会,国家文物局因此强势介入。

    华夏的传统文物修复家族以及门派变成一团散沙,被国家文物局逐个攻破,开始整编。

    对于这些文物修复师,国家文物局整体来说还是以礼相待的,但是肯定不会再给他们超出同侪的特权。

    你们要关起门来在家里搞什么,可以,只要不违法,随便你们搞。

    甚至你如果不加入国家文物局,在外面接些生意来做,那也由得你,只要不违法,随便你们去。

    但只要加入文物局的系统,就要按照局里的规章制度来。

    内部的人谁不知道,文物局的规章制度,是苏进一手搭建出来,由局长杜维等人率专家团队集中研究,共同完善起来的。

    从某种角度来说,他们进来了,就是要服苏进的管。

    惊龙会一役之后,华夏文物修复师们对苏进,真的是又敬又畏,近乎生惧。

    苏进在惊龙会现场连续几次修复所展现出来的技艺,张万生当众传递给他的那枚天工印,还有最后他在圜丘问道中说的那番话,全部都是极为经得起推敲、经得起细细琢磨的。

    天空电视台把它录成了视频公开出来,多少文物修复师在会后下载视频,反复揣摩思考。

    最可怕的是,他们能清楚地感受到,苏进在会上展现出来的,只是冰山一角,他真实的实力,比这更强大!

    事实也表明了这个推断。

    惊龙会后,苏进全面参与马王堆开掘,修复大型奇观龙门石窟,婉容会所开放……

    从古墓到古遗迹到古建筑,苏进这个人几乎是没有极限的,几乎全能!

    这样一个年轻人,才二十岁不到。

    难道天生他出来,就是为了成为……天工的?

    当然,即使在那个时候,华夏传统文物修复师里还是有一些顽固份子。

    这些都是最传统、最封闭的那几个家族,其中包括丝织吕家。他们坚决认为苏进“非正宗”,他那一套东西是歪门邪道,“祖师爷都不会认的!”

    然而,这些家族跟正古十族多少都有点联系,其中一些甚至算是正古十族的“偏门旁支”。

    虽然关系相对比较远了,但他们对正古十族的事情知道得还算多一点。不久之前他们得到消息,苏进闯关忠关府,直接晋升正古梅师!

    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这些修复师几乎觉得有点不可思议……

    在他们心目中,正古十族神秘深远,苏进这种人再强,那边伸个手指也轻易把他灭了。

    结果没想到,苏进三天就晋升了梅师,最后还直接把正古十族带进了国家文物局,成为了整个考古以及文物体系的一部分!

    这个消息一传出来,他们全部哑口无言。以前的那些傲慢和轻视,此刻全部都收了起来。

    甚至,其中有一部分人,已经开始与国家文物局联系,想要“走出来”了……

    连正古十族也为之折服,苏进在这些人心目中的印象,又再有了不同。

    此时段程感受得最为明显。

    苏进刚一走进交流论坛的演讲大厅大门,就有人看见了他。

    接着,这些人口耳相传,一个接一个地站了起来。

    没过一会儿,足以容纳千人的演讲大厅里,有近一半的人全部都站了起来,向苏进行起了注目礼!

    ————————————————————————

    大家月饼节快乐啊~~~

    是的,中秋我也在码字!

0821 原则

    段程很难形容自己当时的那种感觉。

    当时他们到得比较早,演讲大厅的讲台是空着的,还没有人上去开讲。

    下方一千多个座位上坐满了一大半,很多人聚在一起,或大声或小声地讨论着什么。

    整个大厅里充满了一种嘤嘤嗡嗡的嘈杂声,讨论还没有正式开始,气氛就已经非常热烈了。

    然后苏进到达门口,首先是最靠近门口的一个人抬头看见,表情立刻发生了变化,匆匆说了一句什么,看口型正是“苏进到了”四个字。

    这四个字刚一说出来,他对面四个人就一个激灵,同时回头。几乎一瞬间,这五个人就一起站了起来,目视苏进。

    他们的动作惊醒了旁边讨论得正热烈的另一群人,这几个人几乎是同样动作地看向门口,同样看见苏进,同样停止交谈,站了起来。

    就这样,一群人接一群人,不断有人看向门口,看见苏进;不断有人停止交谈,站立起来,最后整个大厅里,几乎一半的人都站了起来,看着苏进微微点头。

    各种各样的表情浮现在他们的脸上,或尊敬、或崇拜、或畏惧、或警惕、或羡慕嫉妒……然而,没一个人敢于忽视他的存在,都因为他的出现而肃立目视!

    段程之前看过苏进在华夏西馆里讲解,看过他在拍卖会里受人尊敬与人自如交流,但直到此时,当他出现在无数文物修复师面前时,他才真正感受到了苏进的影响力。

    不管对他是敬是畏,是爱是恨,他的存在都是那么强烈,必须正视他!

    人活一世……

    段程心潮澎湃,之前出现过无数次的想法再次浮现出来,久久不能消失。

    然而作为目光焦点的苏进本人,却并没有受到什么影响。

    他表情一如即往的平静温和,环视一周会场,向所有站起的人点点头,接着快步走到其中一个座位旁边,很尊敬地招呼道:“钱校长。”

    京师大学的钱校长也来了,他正坐在自己的座位上,跟旁边的几个人说话。

    场内突然出现这样的动静,他也被惊了一下,正按着扶手犹豫着要不要站起来。

    看见苏进,他露出恍然的表情,站起来笑着打趣说:“哎呀,小苏,你这可真算是德高望重啊。”

    旁边几个人附和着笑了起来,纷纷用温和的目光看着苏进。

    苏进一一招呼:“江教授、王教授、陈教授……”

    这些全部都是京师大学历史相关系别的教授和研究员,这次全部都被钱校长带了过来,参加文交会。

    之前因为南锣鼓巷的事情,苏进跟他们也很熟悉了。当初网络大论战的时候,这些教授还纷纷撰写论文,帮了他的大忙。

    现在虽然很长一段时间没有见过,但是大家的专业都是相通的,交流起来并不显得陌生。

    苏进跟他们说话的时候,段程不动声色地打量着四周。

    苏进没有再看他们了,那些文物修复师仍然在原地站了一会儿,才慢慢坐下去。

    但即使坐回原处,他们的交谈也不再像之前那样浑然忘我。他们一边说话,一边时不时地偷看苏进,好像在期待着什么一样。

    苏进跟京师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