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谜案追凶-第13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多朝中大臣和已经退下的老臣和老太监,隆庆皇帝更加不会贸然处理。孟冲要是真的上报隆庆皇帝的话,隆庆皇帝不但不会处理这些人,而且会更加对张居正等人重用。因为这么多的人支持张居正等人,就代表这个朝廷几乎已经被张居正等人控制了,隆庆皇帝要是不想“英年早逝”的话,只有和张居正等人配合。到时候隆庆皇帝一定会更加顺从张居正的同时,把孟冲推出来当做礼物送给张居正和冯保。所以孟冲不但不敢上报隆庆皇帝,而且会更加为张居正等人保密。
冯保的表情最精彩,首先是一阵苍白,后来看见张居正等人脸色不好后开始脸色发青,秦泰报出名字时冯保又是开始惊讶,张居正和谭纶也跟着报名的时候冯保几乎把嘴巴张大傻了。最后冯保终于想出了其中的道理之后,马上一阵兴奋。他知道要是孟冲被吓住的话,最先得利的人一定是他这个司礼监第一秉笔太监冯保。所以他积极的报出自己所知道的大人物的名字。当冯保要报出一个藩王名字时,一边的张居正瞪了冯保一眼,冯保马上知道名单里面不能有任何一个皇室男性成员的名字。的那个冯保刚要说出一个功勋的名字时,一边的谭纶忍不住踢了冯保一脚,让冯保明白功勋也不能提。作为一个不太有自信的皇帝,隆庆皇帝不但担心亲戚藩王们,也担心有身份地位的功勋。只要这些名单里面没有藩王和功勋,就不会被孟冲利用。要想吓唬住孟冲的话,里面一定不能有这些人的名字,不然不但吓唬不住孟冲,而且会被孟冲利用。
报完这么多人的名字后,张居正等人也失去了原来的兴奋。因为大家要等着隆庆皇帝最后的决定,所以不能提前为秦泰做主。谭纶一副意犹未尽的样子,约好等隆庆皇帝有决定后,在一起商量着为秦泰做主。谭纶警告张居正,千万不要擅自为秦泰做好任何打算。秦泰和张居正都苦笑一下,不过意思并不一样。张居正是暗自笑话谭纶太直接太明显,就算张居正想为秦泰安排,谭纶也不能这么明着阻拦。秦泰苦笑是因为张居正已经是一个“事爸”了,如今多了一个脾气更加不好的“事妈”,秦泰想自己决定将来的权力也没有了。不过有这么肝胆相照的好友,也算是秦泰的大福气,而且不是一个而是一下子有两个。
第四回 诈尸惊魂四
接下来的事情真的被秦泰猜中了,秦泰官复原职的事情并不容易。按照张居正等人的安排,冯保找了一个合适的机会,借着太子给李贵妃请安的机会,有意无意地提及秦泰这个人。太子毕竟年幼没有什么心机,一听到秦泰的名字马上想到了要报恩。太子脑海里出现了一个非常高大的影像,一个令太子无限敬佩的人,他就是刚刚帮上太子大忙的秦泰。作为一个储君,一个答应要好好报答恩人的贵族,他马上想到要为秦泰谋取机会复职。李贵妃本来就对秦泰印象不错,再加上太子求情,所以决定找机会和隆庆皇帝这个丈夫好好说说秦泰的事情。
这是张居正等人的计划之一,只要李贵妃向隆庆皇帝开了口,隆庆皇帝就会以为李贵妃已经决定站到秦泰这一边。为了家庭的和睦,为了让儿子对自己有好感,隆庆皇帝这个父亲一定会满足太子的愿望。这样隆庆皇帝就会有了让秦泰复出的想法。但是隆庆皇帝不是一个果断的人,他会找人商量这件事情。因为这件事情是前朝的官员范畴,所以隆庆皇帝一般会咨询张居正或者高拱。张居正一定会支持秦泰的复出,而且会引导隆庆皇帝重用秦泰。高拱本来对秦泰印象不错,他知道秦泰是一个正直的好官,一定还会支持秦泰的复出。不过这些日子因为张居正的缘故,所以高拱可能对秦泰有一些看法。要是没有出太子这件事情的话,高拱可能会不赞成秦泰的复出。但是秦泰为太子出了大力,李贵妃和太子都感激秦泰。这种情况下高拱不好意思得罪李贵妃和太子,更不能八秦泰彻底推向张居正这一边。最后一个缘故是因为谭纶,只要高拱依然看好谭纶,希望谭纶做他自己的接班人的话,高拱不会因为一个秦泰放弃谭纶这个得意弟子。所以不管隆庆皇帝咨询张居正还是高拱,张居正和高拱都会赞成秦泰的复出。这样一来隆庆皇帝就会下定决心,秦泰的复出就会水到渠成。这就是张居正等人的打算,以为是一个万无一失的计划。
没想到的事情发生了,结果令张居正等人看到了隆庆皇帝的另一面。时后张居正和秦泰私下交谈的时候,张居正第一次承认自己真的小看了这个认识了十几二十年的隆庆皇帝。原来隆庆皇帝离开了张居正和李贵妃,依然不是一个扶不起的阿斗。
事情要从李贵妃向隆庆皇帝提起秦泰的事情说起。当李贵妃向隆庆皇帝说起太子想要请秦泰当老师的时候,隆庆皇帝当做什么都不知道的样子,问清楚了太子和秦泰之间的事情。李贵妃就把她知道秦泰的事情都说了出来,其中包括秦泰和张居正、谭纶的事情。说完之后隆庆皇帝没有马上做出决定,只不过说了一句“我再想想”。李贵妃当然知道她丈夫的性格,李贵妃不但不能说出自己的意思,而且不能过分打听这件事情的发展。隆庆皇帝一般不会让李贵妃过多插手朝中大事,也不会让李贵妃知道自己先要咨询大臣后才能拍板的习惯。
等李贵妃离开后,隆庆皇帝并没有马上召见张居正或者高拱。隆庆皇帝有他自己的想法和打算,他看出了其中的问题。第一,秦泰和李贵妃走得太近,要是和李贵妃走到一起的话,将来一定是太子的人。隆庆皇帝对这个儿子并不是太放心,随时有废立太子的打算。只不过现在没有一个合适的太子人选,所以才没有动这个太子。要是秦泰这个人全力支持太子的话,将来要动这个废太子的话,就会有**烦。这就导致隆庆皇帝犹豫的一个原因。第二,秦泰的脾气和性格不适合这个朝廷。秦泰不但有什么说什么,而且不会顾忌朝廷和皇室的脸面。要是复出的问话,极有可能会查出什么不光彩的真相,到时候丢脸的就是他这个隆庆皇帝了。这就导致隆庆皇帝不敢轻易答应秦泰复出的一个原因。第三,秦泰是张居正的好友,要是这么轻易的答应了,不就代表隆庆皇帝对张居正太千依百顺了吗?大家会以为隆庆皇帝只不过是一个傀儡皇帝,真正做主的人是张居正。所以隆庆皇帝不想这么顺着张居正。第四,隆庆皇帝花了不少心思才让张居正和高拱对立,利用两派人之间的矛盾,才好让隆庆皇帝控制局面。张居正是新党魁首,谭纶是所谓的旧党中坚力量,两个人是一对政敌。隆庆皇帝想利用这两人之间的矛盾,控制朝局起码十年左右。如今出现了一个变异,他就是这个秦泰。秦泰和张居正是好友,他也是谭纶的生死之交。要是他出面为张居正和谭纶说和的话,十有**两个人会开始坐下来谈判。虽然不一定会解除所有的矛盾,但是绝对会有所和解。两派人要是缓和的话,最大的受害者就是“坐山观虎斗”的隆庆皇帝。所以为了自己的利益,也为了皇帝好当一点,隆庆皇帝也不希望秦泰复出。第五,隆庆皇帝有点忌惮秦泰的本事和威望。旧党、新党、后|宫、锦衣卫、东厂,再加上秦泰在民间的威望,这个秦泰的势力和影响力真的太大了。隆庆皇帝从内心不希望秦泰再强大起来。只不过隆庆皇帝需要找一个理由,找一个人出来阻止秦泰的复出。不然张居正也好,李贵妃和太子也好,都会对隆庆皇帝有所看法。
隆庆皇帝一个人坐在御书房,想着谁会出面反对秦泰的复出呢?张居正?因为他和秦泰的私交,所以绝对不可能。冯保?因为李贵妃和太子的缘故,也不会站出来的。李春芳?他是一个老好人,绝对不会得罪秦泰的。高拱?光是因为一个好弟子谭纶,高拱也不会反对秦泰的复出。还有谁愿意出来反对秦泰的复出呢?这个人不但要是秦泰的仇人,而且是一个有地位的人,可以参与“廷议”的人。隆庆皇帝不相信秦泰在这个朝廷里面,一个关系不好的人也没有。对了,有一个人一定愿意被隆庆皇帝“利用”。就算明明知道隆庆皇帝是在利用他,为了他和秦泰之间的恩怨,他也会心甘情愿地这么去做。这个人就是如今司礼监掌印太监孟冲。
说起孟冲和秦泰之间的恩怨,已经不能用“矛盾”来形容。早在嘉靖皇帝朱厚在世的时候,秦泰夫妻就用历代先皇的牌位和画像逼宫。他们夫妻不但彻底得罪了孟冲,而且打了孟冲最喜爱的干儿子孟小十。作为一个太监财富、权势和干儿子就是他的一切。所以任何一个大太监不但喜欢权力和金钱,更加是一个纵容自己人为非作歹的人。孟冲和孟小十之间的关系已经是大家都知道的好,孟冲疼爱干儿子孟小十已经出了名的。在嘉靖皇帝朱厚活着的时候,在玉熙宫附近孟小十就是一个无法无天的小霸王,没有人敢得罪的。秦泰不但得罪了孟小十,而且纵容展小小打了孟小十,更过分地逼着孟冲给秦泰夫妻下跪,这就彻底得罪了孟冲。这些年孟冲几乎忘记了这个当年令他恨得牙痒痒的人,没想到秦泰一次又一次破坏孟冲的“好事”。孟冲几乎想要秦泰死,不是说孟冲不敢这么做,而是没有人能够伤得了展小小保护下的秦泰。展小小这个超级高手不但是秦泰的妻子,更是秦泰最好的贴身保镖。随着秦泰和冯保越走越近,孟冲更加不希望秦泰出人头地。为了打击冯保的嚣张气焰,孟冲一定会配合隆庆皇帝打压秦泰的。
果然不出所料隆庆皇帝只不过给了一个孟冲一个暗示,孟冲马上就答应了。孟冲不但愿意在“廷议”上反对秦泰的复出,而且答应联合一些大臣一起办事。徐阶虽然已经不在京城了,但是还有一些手下在。他们深知秦泰和徐阶之间的不和,只要孟冲一挑头他们就会联合起来反对秦泰的复出。这些人大多数都被张居正和高拱的人逼到了一些不重要的职位上去,工部和刑部的最多。刚好这些人是秦泰的主管上司,他们要是不赞成或者坚决反对的话,秦泰就没有了复出的可能。这些人不光同仇敌忾的痛恨秦泰,而且也记恨张居正和高拱。只要孟冲微微说出一些秦泰和张居正的关系,说出高拱和谭纶看好秦泰的话,这些人会不要命地说秦泰坏话。到时候不用孟冲自己冲锋陷阵,只要在一边“扇阴风”就可以了。
第五回 诈尸惊魂五
事情在孟冲的秘密布置下,发生了绝大的变化。当隆庆皇帝假模假样地在朝堂上提出这个问题的时候,就连张居正也傻了眼。按说这种事情不需要大家一起讨论,隆庆皇帝只需要单独咨询他或着高拱就可以了。大不了在少数人参加的“廷议”上提出就已经是过分了。没想到隆庆皇帝在早朝的时候,当着大家的面说了这件事情。张居正本来想利用这机会,把这件事情决定下来也好。可是事情走向了张居正没有预计道的方向,几乎失去了控制。一大群本来没有话语权的大臣纷纷上来反对,特别是一些上了年纪等老的大臣们,他们引经据典地说秦泰的不是。几个在刑部的官员,甚至于拿出刑部中下层官员的联合名单,一起反对秦泰的复出。
到了这个时候张居正终于明白了,这些人是孟冲联合的。他们都是的当初老师徐阶的手下,光是为了徐阶和秦泰之间的矛盾,他们就会全力以赴反对这件事情。孟冲不敢也不可能自己擅自联合这些人,看来这件事情的幕后主使者不是孟冲。全天下敢指使孟冲的人,只有隆庆皇帝这个一个人。看来隆庆皇帝铁了心的不想让秦泰复出。张居正不明白隆庆皇帝这么做为了什么。
张居正不敢为秦泰出头,不代表没有人为秦泰说话。谭纶这个秦泰第一好友终于忍不住了,他没有理会老师高拱对他的怒目,也没有注意张居正的暗示,直接出来为秦泰要一个说法。谭纶的意思是就算不给秦泰一个官复原职的机会,总要给秦泰一个查案的名分。他知道秦泰不在意什么职位高低,只希望能够出来查案办案,所以他希望秦泰能够公开查案。作为秦泰最好的朋友,谭纶真的喜欢看见一个高兴地秦泰,而不是一个郁郁寡欢的秦泰。
谭纶的提议让隆庆皇帝有点心动,只要不给秦泰一个职位,协同查案还是可以的。孟冲却不这么想,他不希望秦泰有任何机会,更不愿意秦泰留在京城。只要秦泰在京城,只要秦泰能够查案,迟早有一天就能够复出。为了彻底断了秦泰的后路,孟冲决定一定不能让秦泰出山。孟冲不但自己出面反对,而且暗示大臣们一起反对。特别是那几个刑部的官员,只要他们不愿意启用秦泰,秦泰就不能在刑部查案办案。大家集体不愿意接受秦泰,几个刑部的官员甚至于说出秦泰要去行不的话,他们大家集体辞职的重话。
一边的冯保也看出了大家的异样。他知道张居正和谭纶想让秦泰复出,孟冲和其他的官员不愿意让秦泰出来,隆庆皇帝碍于李贵妃和太子的面子不好直接决定。虽然说隆庆皇帝指使了孟冲,但是冯保知道隆庆皇帝不想彻底毁了秦泰。如今这样下去不但朝中大臣会大乱,就连李贵妃也会对隆庆皇帝有意见,到时候太子也说不定会对隆庆皇帝这个父皇有怨言。为了稳定大局,更为了缓和隆庆皇帝和李贵妃、太子之间的矛盾,还有冯保也希望帮得上秦泰,所以冯保想出了一个办法。
冯保出来提出一个建议,既然谭纶说秦泰是一个查案人才,刑部又不想用的话,不如让秦泰暂时留在锦衣卫里面。锦衣卫有监督查案的权力,更可以直接接手一些地方案例。不如看看秦泰是不是真有本事,要是秦泰能够做到接手的案子一一告破的话,秦泰就是一个人才,可以破格留在刑部独立查案破案。反之要是秦泰不能破案的话,秦泰就不是一个合格的查案人才,到时候直接赶回老家就可以了。
这个提议令隆庆皇帝很满意,锦衣卫是皇家的卫队,人员编制是皇帝一个人说了算的。只要秦泰在锦衣卫,隆庆皇帝就能控制住秦泰。一旦隆庆皇帝觉得秦泰不对劲的话,不但可以直接免去秦泰所有职务,而且可以用锦衣卫的内部“家法”直接处理秦泰。还有一点是隆庆皇帝最放心的,因为锦衣卫不得干预政务。这是锦衣卫的规矩,也是一个底线,一旦违反了这个规矩,就会被全家灭口。只要秦泰不参合,谭纶和张居正之间的矛盾就会加剧。要是秦泰为谭纶和张居正说和了,就是干预政务,隆庆皇帝就可以有机会杀了秦泰。
孟冲和其他的官员本来不想答应的,可是张居正和谭纶同时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这是他们两人这些年来第一次同心协力办事,效果是巨大的。张居正请咳一声,这是一个不成文的规矩。当内阁首辅请咳的时候,就是让大家集体闭嘴。虽然张居正如今还不是内阁首辅,但是他已经在行使内阁首辅的权力和义务。张居正的举动就是在提醒大家,不要触碰他这个大佬的底线,不然张居正就会彻底和这个人翻脸。张居正的地位和权势,可不是大家所能抵抗的。谭纶更是回过头来对大家一个个怒视,代表谭纶很生气。谭纶不光是兵部侍郎,就算不兼任内阁行走,她也是如今内阁首辅高拱的公开继承人。再加上谭纶的脾气暴躁,真的会在公开场合针对某些人,这个现象是遗传了高拱的。这些年高拱直接打了几十位大臣,结果是高拱一身的伤痛,换来了这些大臣一个个下台。大家谁也不希望被谭纶打伤,更不愿意被谭纶打了之后还要直接走人下台。所以大家都选择了闭嘴,就算孟冲再暗示大家也当做没看见。孟冲也不敢出来说话,因为他看见了四双不友善的目光。张居正、谭纶和冯保之外,高拱也瞪着孟冲。高拱不高兴的原因是隆庆皇帝竟然绕过自己,利用孟冲联合大家做这种事情。这已经不是官员内部矛盾,而是前朝和宦官之间的斗争。隆庆皇帝想利用宦官,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损害的是官员的集体利益。要是高拱知道的话,绝对不会赞成这么做。这是在利用官员内部矛盾,破坏平衡局面。这是原则性的问题,高拱在这个方面绝对不会妥协。
隆庆皇帝见张居正等人已经控制局面,索性直接答应了。他把秦泰安置在锦衣卫,专管京城辖区的人命案子。不过隆庆皇帝加了一个条件,秦泰三个月内,必须做到接什么案子破什么案子。要是有案子破不了或者是判错了的话,秦泰不但要赶出京城永远不能当官,而且要杖责五十。这个板子就由孟冲监督执行。这令一边的孟冲眼前一亮,好像看到了一丝希望。
由于是看到了孟冲兴奋的表情,张居正好像察觉到了什么。他提出一个要求,请隆庆皇帝给予秦泰独立自主的办案条件和环境,而且禁止任何人利用任何手段阻止或者破坏秦泰查案。张居正担心孟冲会在暗地里搞小动作,这样的话秦泰不但不能顺利查案,而且极有可能失败。到时候落到孟冲手里的话,五十大板绝对可以让秦泰直接死去或者是生不如死。张居正一定要隆庆皇帝答应这个请求,不然张居正觉得这么做不公平。因为谁也不能保证所有的案子一定能告破,而且是在规定期限内一件不落。
张居正的要求隆庆皇帝没有直接答应,一边的谭纶和高拱也加入了请求之中。随后张居正的亲信,高拱的亲信等等一起要求隆庆皇帝答应。这个势态令隆庆皇帝感觉到了压力,隆庆皇帝只好答应了。隆庆皇帝这哪是任命秦泰为锦衣卫北镇抚司下属的办案经历,这是从六品内部职位。所谓的“经历”是一个职位,属于锦衣卫内部的文职。在这个职位上加上“办案”两个字,就是说秦泰只能查案,没有管理其他事务的权利。为了方便秦泰查案,不受到任何干扰,隆庆皇帝专门下了一道谕令。锦衣卫作为皇家卫队,任何任命都不需要通过内阁。但是这道谕令不但是隆庆皇帝公开书写的,而且通过内阁同意,这是锦衣卫唯一一道这么规范的谕令。秦泰再一次成为了大家的焦点,不光朝中大臣议论他,就连锦衣卫内部和皇室也开始关注他。更有一些好事的人开始利用这个人下赌注,赌秦泰能不能完成这个艰巨的任务。
第六回 诈尸惊魂六
隆庆皇帝的话就是命令,他的决定就是最后的定数。当隆庆皇帝宣布命令后,秦泰的事情就算尘埃落定了。张居正和谭纶无奈地对望了一眼,谁也没有再说什么。本来他们觉得十拿九稳的事情,却成了现在这么一个结果,不要说是心高气傲的张居正了,就连一边不敢公开和张居正走得太亲近的冯保也觉得这件事情真的太窝囊了。谭纶更是像一个受了气的孩子一样,大有和人打上一架才好的样子。本来想上来说弟子几句的高拱,看见谭纶这幅模样也只好先走一步,等将来有机会再开导这个得意弟子。那几个出头闹事的官员更是早就找机会离开了,就担心谭纶找他们的麻烦。隆庆皇帝一宣布退朝后,这些人马上冲出朝堂,好像后面有一只大老虎追他们似得。其实他们不但担心谭纶发飙,更担心面对平静似水的张居正。谭纶最多骂他们几句,估计动手的话,也会被一边的大臣或者侍卫们拦住。
但是张居正却不一样了,张居正要打要骂的话,没有人敢阻拦。高拱不会正面和张居正翻脸,所以不会阻拦张居正。内阁其他几位大臣也不敢得罪张居正,其他的大臣为了自己的未来也不会白帮他们的忙去得罪张居正。侍卫们更是知道这个张居正的来历,拍张居正马屁都来不及绝对不会上来阻拦。这些人倒希望张居正当众骂他们几句,甚至于亲手打几下,可是他们担心张居正不会这么做。作为如今的内阁次辅,未来铁板钉钉的内阁首辅,张居正要有自己的威严和面子,绝对不会动手打人,打的还是朝**事的大臣。不要说打人了,就连骂人都不会的。这就是大人物的手段,他打你骂你的话,就是你的荣耀和运气了。他们担心张居正会针对他们,当着大家的面说几句不轻不重的话,结果会严重。在当时有一个不成文的现象,凡是被上司打了骂了的话就代表你要走运了。所以官员都希望自己的上司能够公开的骂自己几句,要是打自己的话就是更好了。朝中大臣们都喜欢什么时候能够挨到皇帝的板子,被皇帝打比受到皇帝的赏赐还要高兴。因为打你骂你是看得起你,是把你当作了自己人看待。不过也有特例,例如高拱、谭纶这种人的大骂绝对不是福气和运气。挨了他们的打骂不但是**上的折磨,接下来会是降职丢官等精神上的折磨。
反之要是一些大人物阴不阴阳不阳地当众说你几句的话,就代表这个大人物开始针对你了。这是在提醒大家,不要和你这种人走得太亲近,不然会被你这种人拖累住的。就算一些和你关系不错的人,也会因为大人物的提醒开始疏远你。最后你就会被孤立起来,直到大家一起把你赶出这个社会圈子。这些人担心张居正当众说几句话,逼着大家放弃自己,最后自己的结果只有惨淡离开官场。这些人想通了一件事情,就是不应该帮孟冲这个老太监得罪秦泰。他们起初以为张居正不过是在利用秦泰,没想到秦泰和张居正、谭纶的关系这么好。更令他们没想到的是隆庆皇帝也不敢得罪张居正。孟冲当然更不敢得罪张居正了,就连和张居正正面交锋的勇气也没有。没有人保护他们,他们又得罪了张居正,当然不敢再张居正面前出现了。他们决定暂时请病假急停,等看看局面再决定自己的将来。要是张居正真的还想对付他们的话,他们只有自己离开官场这条路了,不然他们的结果不会这么好过。要是张居正不追究他们的话,他们继续留下来当官,当然会记住这个教训,将来尽量不得罪张居正这种牛人。
看见谭纶这副样子,大家都不敢靠近谭纶,深怕自己成为谭纶发泄对象。张居正本来不应该在这个时候主动和谭纶接触,因为他们毕竟在外人看来是政敌。过分在外人面前走得太亲近的话,对谭纶也好张居正也罢都不是一件好事请。不过张居正担心谭纶会不会因为这件事情伤害到自己的身体,更担心谭纶说出或者做出什么不理智的事情,所以张居正决定上去和谭纶好好聊聊。也是为了商量一下,怎么和秦泰夫妻说这件事情。
张居正走近谭纶,除了还在自己生自己气的谭纶之外,其他人都有意无意地回避了。张居正淡淡地说了几句,意思是要谭纶不要忘记还是一个内阁行走,要谭纶跟着张居正回内阁值事房去。谭纶本来想说不愿意去的,可是看见张居正一脸严肃的样子,马上明白了张居正的意思。谭纶点了点头,深呼吸几下后,按照官场的规矩,在张居正左后方半步之外不紧不慢地跟着张居正离开大殿。张居正和谭纶一脸严肃地走出大殿走向内阁值事房,一路上无论是侍卫还是太监,或者是大臣们都纷纷避让他们两个。更有一些人在他们走过后,在他们背后指指点点起来。
回到矮小的内阁值事房后,谭纶不知道应该去哪里。虽然谭纶也是内阁成员,名义上是内阁行走,可是谭纶从来没有来过自己的办公室。再说了如今张居正要找自己说话,总不能让张居正去三四个人一间的地方说私事吧。至于张居正的办公室在哪里,谭纶真的不知道,所以只好等张居正给自己带路。张居正也好像想到了问题,他不能带谭纶进他的办公室,因为那里堆放着太多机密文件。要是把谭纶请到自己的休息室的话,又担心别人看见了说闲话。要是去谭纶的办公室的话,又人多嘴杂不好商量秦泰的问题。所以张居正也在想应该去什么说话才好。
谭纶已经平静了心态,也猜出了张居正的想法,就想出了一个折中的办法。这个地方不但要独立,而且要没有人打搅,又不会引起太多人的注意。这个地方着内阁值事房只有一个,那就是谭纶的老师高拱在内阁值事房的办公室了。高拱是内阁首辅,在内阁值事房当然有自己独立的办公室了。只不过因为隆庆皇帝要主持内阁日常事务的权力交给了内阁次辅张居正后,高拱就开始不来这里办公了。所以这个办公室不但安静而且不会引起大家的注意,是一个说话谈事情的好地方。张居正在内阁值事房权力最大,什么地方都可以去,谁不敢管张居正。谭纶不但是内阁行走更是高拱的得意弟子,进出高拱的办公室也很正常。就算有人看见谭纶进去高拱的办公室,谭纶也可以说是给老师高拱找文件为理由对付过去。
来到高拱的办公室后,张居正打量了一下高拱的办公室内部环境。高拱的办公室其实和张居正的办公室差不多大,只不过没有明暗分割而已。本来内阁阁员的房间是有区别的,论资排辈很容易区分出来。只不过这个惯例后来被打破了,原因就是每个人的习惯不一样造成的。能够担任内阁阁员的人都是上了年纪的大臣,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习惯。一旦当上内阁阁员后,就代表他们将会长时间在这里办公,所以就会根据他们的生活习惯布置自己的办公室。一旦他们习惯了这间办公室,他们就不愿意换房间。除非是要离开了,不然他们不愿意隔三岔五换办公室。例如正德时期赫赫有名的李东阳好了,他进内阁的时候是内阁行走,后来当上内阁四辅之后有了自己独立的办公室。刚布置好自己的办公室不久,因为内阁首辅年纪老迈致仕了,他变成了内阁三辅。要是按照规矩的话,就要换一间办公室,可是他的办公室刚布置好,所以他提出不换办公室。之后不久由于孝宗皇帝的一次错误决定导致灾荒,李东阳主动承担责任为孝宗皇帝当“替罪羊”。事后孝宗皇帝虽然当众斥责了李东阳,还把李东阳降为内阁四辅,可是李东阳已经得到了孝宗皇帝的赏识。之后不久李东阳升任内阁次辅,李东阳索性定下了内阁阁员可以自行决定自己办公室的决定。就这样每个内阁阁员都有自己的办公室,升迁的时候可以选择要不要换办公室。严嵩在他的办公室一待就是近三十年,从来没有换过办公室。只不过严嵩很运气,他的办公室就是原来的内阁首辅的办公室,如今成为了张居正的办公室。高拱进内阁的时候夏言刚刚离开内阁,高拱就用上了夏言大人用过的办公室。徐阶的办公室现在空着,据说本来是想留给谭纶的,没想到谭纶没有成为内阁四辅。据说张居正想推荐内阁行走张四维当内阁四辅,要是隆庆皇帝答应的话,那间徐阶用了近二十年的办公室将要迎来新主人张四维了。
第七回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