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无限之斧揽万千-第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感谢先生教诲。这一点备也明了,当初元华也曾和我分说。只是大汉州郡颇多,我究竟该选哪一个地方立足比较合适呢?”刘备关切的问道。

    尽管荀攸并不是自己的谋主,可刘备一看到他便觉得这个年轻人是值得自己信任的。所以他毫不犹豫的拿自己的大事询问荀攸。

    “这个嘛……”荀攸犹豫了一下。

    眼见刘备如此的信任自己,他心中自然有许多感动。为了不辜负这样的信任,他自然不愿意随随便便给刘备一个答案。于是,荀攸沉吟起来,他就此站起身来踱步冥想,如此走了三四十圈,最终有了结果。

    他让刘备取来大汉的地图,在地图上圈定了四个位置给刘备看:“南阳、汝南、九江、丹阳……这四地在我看来是最适合玄德你取为立足之地的。”

    “为何?”刘备就着油灯在地图上端看,口中默默念叨荀攸给自己指出的四个郡名,心中还有些不解。

    无论是南阳,还是汝南,九江,丹阳,这都是刘备没有去过的地方,说实在的刘备对这些地方一点都不熟悉,即使现在他转战千里,可也没去过荀攸给自己比划的这几个立足之地。

    这些地方究竟是什么样子的?为什么选这些地方为自己的根基,刘备完全不明白。所以,他直接发问了。

    “南阳是帝乡,光武帝便是南阳人。因此朝廷在南阳投入很大,南阳郡也因此而发展起来。如今黄巾贼势大,虽然祸乱了南阳郡北部的宛城一带,但南阳郡的南部区域保存的还想当不错,有相当部分的人口都滞留在南阳之南,这些都是玄德以后发展的助力。”荀攸首先告诉刘备选择南阳郡的原因:“南阳郡属荆州,但其离帝都极近。若帝都有变,玄德便旦夕入京抢先稳住局势,令大汉不至于过分混乱。”

    “这样啊!看来南阳郡真的是一个立足的好地方了。”刘备说着,两眼放光心中有些激动。

    然而,李钦却开了口,他对此有反对意见:“不,主公不能选择南阳郡……即使选择,南阳郡也落不到主公的怀里。”

    “为何?”刘备不解的询问。。

    “因为南阳郡太重要,太繁华了。”李钦说出自己的理由:“当今天下,朝廷中势力最大的当属那些有权有势的世家豪强。南阳郡如此重要,朝廷中官员的争抢必然十分激烈。即便主公有了不错的功勋,可想要拿下南阳太守之职,主公就必须和他们争,主公认为你能够争得过他们吗?”

    “这……”听李钦说出这样的理由,刘备颓然的摇了摇头。尽管他心怀大志,可自己究竟有几分实力他还是知道的。要钱没钱,要势力没势力,唯一拥有的就是手中这支已经渐渐扩张到四千之数的军队,以及刚刚获得的宗室名份和一个奉车都尉的官职。这点家底在朝廷看来可谓是浅薄之极。以如此浅薄的基业而与朝廷里那些四世三公或是威震地方的豪族去争夺南阳这样的要害?刘备认为很难。不仅他这样认为,就连荀攸也赧然的摇了摇头。自己为刘备挑选的第一个地方就出了这样的问题,年轻的荀攸还是有些愧疚的。

    不过,眼下还是说正事为先。

    既然南阳郡不可取,那剩下的三个郡:汝南、九江、丹阳的情况又是如何呢?

    汝南郡,属豫州,那是天下最富庶的大郡之一。在黄巾之乱前,曾有天下赋税半豫州的说法,而汝南又是豫州之中最为富裕,人口最多的地方。

    “汝南郡有户四十万余,口两百一十万众……但这些都是黄巾乱前的数据。在黄巾之乱后的现在,汝南还处于兵灾之中……听说汝南已经被黄巾军祸害得不成模样了。县城残破,人口十不余一。可以说黄巾之乱后的汝南就是一个烂摊子,而且这个烂摊子地方还挺大的。”李钦微笑的说道。

    “这么说汝南……并不适合了?”刘备微微的皱起了眉头。

    “如果要治汝南……玄德需要大量的钱财以投资汝南的地方,恢复经济,同时需要保持强大的军队进剿汝南存在的黄巾残党。”李钦简单的说明了以汝南为根据地所需要的条件:“不过,汝南也不是没有好处。关键就在于汝南在经历了这一场兵灾之后,地方豪强的势力遭到了很大的打击。这一块地区几乎就成了白纸,而白纸却又是最好作画的。”

    “一副白纸好作画么?”刘备细细咀嚼李钦的话语,微微的点了点头,脸上的表情却是淡淡的:“那九江和丹阳又是什么情况呢?”

    “九江和丹阳都属于扬州,算是大汉的边角区域。这一区域与京都距离较远,朝廷一般会赋予这一地区的太守以较大的权利。而且黄巾之乱的主要战场也不是在这一代,由于北方的战乱,流民向南迁徙,所以九江和丹阳的人口不减反增,地方较战前更为富庶。”荀攸向刘备简单的介绍了一下九江和丹阳两地的情况。

    他告诉刘备:“九江和丹阳相比,九江的地方更为富庶,土地更为肥沃,但这个地方没啥天险,很容易遭遇敌人的攻打。而丹阳,条件没有九江那么好,但丹阳地处江南,境内有山越之祸,民风彪悍,这是一个出精兵的地方。丹阳兵之精锐在整个大汉都是有名的。”

    “那么究竟是九江、还是丹阳呢?”刘备皱着眉头询问。尽管前面有说过关于汝南的好坏,可是刘备真切的明白汝南并不适合自己,因为作为一名草根,刘备手里的银钱并不多,而汝南在被黄巾军祸祸之后需要大笔的钱财来进行恢复,这是刘备所不能接受的,他根本就没有那样的实力。所以,在对比了三地的情况之后,刘备有意在九江和丹阳这两个地方选一处来作为自己的根据地。

    “这个嘛?”荀攸和李钦都沉吟了起来,他们想了一会,却始终没有能够做出决定:“九江和丹阳各有千秋……我看我们还是以这两个郡为目标进行考虑吧。毕竟,光我们希望是不够的,这还需要朝廷上的各种角力。”

    “嗯……也只能这样了。”刘备明了的点了点头,紧跟着却是叹了一口气:“不管怎么说,这都是以后的事情了。眼下,我们还有一个难关要过。”

    “主公是说董卓么?”李钦猜到刘备担心的事情,顿时哈哈一笑:“董卓是东中郎将,主公也是奉车都尉,两者品级一般,主公倒是不用担心他。”

    “虽然两者的品级一样,但董卓却是持节的。凭借着这份权利,他还是能够指使我做一些事情的。”刘备听李钦说,却是苦笑一声,轻轻的摇了摇头:“我并不担心董卓给我什么好看。但我却怕董卓胡乱指挥把我这些骨血都败坏了。”

    “这的确是令人头痛的事情。不过也不是不能解决……”李钦沉吟了一下,笑着给刘备出了一个主意:“主公不待见董卓,董卓想必也很不愿意见到主公,左右眼下朝廷并未将主公归属于哪一位中郎将麾下,所以主公大可从董卓麾下离去。只要主公大胆的向董卓提出自己的意见,想必董卓不会为难主公,甚至还会给主公一点好处呢。”

    “好处?就董卓那样子……我不敢奢望了。不过你说直接找他谈,我觉得倒是可以一试。”刘备思索了一下,十分坚决的下定了决心。

    他打算明天就找董卓好好的谈一谈。

    至于现在……

    夜已经深了,想起明日荀攸就要离去,刘备脸上不禁有些愁苦。

    “公达,今日之你我虽是初见。可我去早已将公达视为自己的良师益友。明日公达返京,我又将离开此处去别地剿贼。一别之后却不知什么时候才能见面,真是可惜啊!”刘备叹息不已,言语间颇有些难舍的意味:“恨不能与公达同回……日夜向公达求教!”

    “唉……玄德的诚意我知道了。只是眼下我也是身不由己……翌日若有机会,我一定不会让玄德失望的。”面对刘备的恳切,荀攸叹息一声。他不能直接作出某种肯定的回复,只能含糊其词,许诺今后的某些事情。

    虽然日后的事情谁也说不不准,可荀攸再遇到了这样的刘备之后,他还是愿意给刘备一个机会的。

第三十四章 离董卓

    荀攸走了,他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刘备眼巴巴的望着荀攸一行人离去的背影,很是可惜的长叹一声,便转过头来收拾了一下自己的心情,开始了自己的行动。

    “离开这里,到别的地方去和黄巾军作战!”这是昨夜李钦告诉他的办法,刘备对此深以为然。刘备将这事情和自己的两位结拜兄弟说了,取得了他们一致的认可。

    “早就该这样了!大哥,在董卓那厮不懂得感恩的家伙手下待着,我们就算有十条命也不够用啊。我可不想前面和敌人作战,后面还有利箭射来!”张飞闻言大声囔囔的着赞同刘备的言语。

    别看他一脸粗豪的模样,可他的心还是很细的。对于董卓这个人的无下限,张飞看得很明白。

    “勿要多言,这里可是离董卓军很近的地方呢。”刘备小心的喝止了张飞。

    不过,他也只是让张飞注意说话的时机和场合,至于说话的内容,他倒没有那么多的讲究。其实,在他的心底,他也是认为张飞说得很对的。

    不但是他如此,在一旁的关羽也同样沉静的点了点头:“大哥我们还是尽快离开这里……董卓给我们的感觉实在是太危险了。”

    “嗯,好吧!我这就去见他!”刘备闻言重重的点头。

    他当下转身,就要迈步。但李钦却叫住了他:“等一等,主公。”

    “怎么了?”刘备诧异的望着李钦。

    “主公,此次前往董卓帐中,还请把关羽、张飞两位将军带上,并给我一道整军的手令。”李钦悠悠的说出了自己的要求。

    “咦……这又是为何?”刘备一听脸上的神色顿时有些不好了。

    整军的手令代表着什么他是知道的,在自己的军中,这就相当于能够调兵的虎符。刘备当然不怀疑李钦对自己的忠诚在看人上,刘备自认还是很有水平的。只是对于李钦突然提到的这一点,他顿时觉得不对劲。

    “难道你认为董卓会对我们不利么?”刘备很快就想到了这一点,开口问道。

    “他敢!看我不拧断他的脖子。”张飞闻言瞪起了恍如铜铃一般的大眼,气呼呼的说道。

    非但是他如此,就连一边的关羽也瞪起了修长的凤眼,浑身上下透着凛冽的杀机:“敢对自己的兄长不利,他以为我关羽不敢杀人么。”

    “安心,安心!”看着两位大将如此气势汹汹的模样,李钦连忙挥手安抚他们:“不一定会如此,我这么说也是为了以防万一嘛!董卓这个人的不肖,大家都是知道的。谁也不晓得这个肥肥会不会发什么疯啊。”李钦说出了自己真实担忧。”

    “嗯,这么说也是!”刘备重重的点头,当下便直接出了一份手令给李钦,让他能够凭手令调动自己全营兵马。

    对于自己的命,刘备还是很看重的,虽然他并不怕死,但他绝不愿意因为自己的疏忽,在基业为立之前,莫名其妙的死去死。

    于是,众人依照李钦的建议行事。

    关羽、张飞穿上了全身的披挂,手持偃月刀和蛇矛随同刘备去拜访董卓。李钦则留在军中,暗中调集兵马,一边监视着董卓军营里的情况,一边做好出击的准备。

    虽然作为一名将军,李钦带兵的能力还是不足,可作为刘备军的谋主,李钦在刘备军中的威望还是有些。凭借着这点威望和刘备的手令,李钦的安排还是被迅速的执行下去。

    所有人都按令行事,即使心里对这个命令有些不解,却也不曾出做什么阳奉阴违的事情。这让李钦最终松了一口气。

    当一切都已经完成之后,李钦站在营地里高高的望塔上凝神朝一里之外的董卓军大营张望。

    只见董卓军大营里并没有什么大的骚动,亲自护卫董卓的西凉骑兵也好好的待在他们原本就该待着的地方。偌大的中军大帐在正常水平的护卫把手下静静的矗立着。而在这顶大帐的外面,关羽和张飞两为气势雄浑的将军则凝神而待,紧张的看着帐篷里面的动静。

    刘备已经进去好一会了,他还没出来,显然是在里面和董卓激烈的商讨着什么。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如果刘备尚是白身,那在董卓麾下,他自然是可以爱走就走,爱留就留……可现在刘备已经有官职。那此时原本算是义军的刘备军,所面临的出路便只有两条:

    一个是全员改编为官军,一个则是就地遣散。

    如果刘备还是以前的刘备,暂时没有被李钦激发出多少野心,也不明白军队究竟有多么重要的他,或许还会将这支军队解散,但现在的刘备已经不会这样了,他真切的知道自己想要实现心中的理想就必须拥有这一支军队进而将其壮大起来。

    是以,现在刘备本能的选择,便是将这一路兵马化为大汉的正规军。这是必然的选择,也是最正确的选择。

    只是在这样的选择之后,刘备必须让自己军队的调拨都按照大汉的规矩来。简单的说,便是刘备军的行动得向自己的上级通报。而在这里,刘备军的上级便只有他异常讨厌却接替了卢植的职位,持节而统领翼州官军的董卓。

    为了避免被人攻击自己不懂规矩,刘备心中就算再不愿意,他必须取得董卓的首肯。

    当然,在李钦想来,董卓如果没有癫狂到不顾一切的话,那他必然会同意刘备的离去。

    “……应该不会有问题的。毕竟现在的董肥肥还不是那个后世里权倾天下的太师,现在的他还是不敢太过任性的。”李钦心里如此想着,看着对面大营的眼睛却是眨也不眨。他的心悬着,紧张的等待着刘备出来。这是感觉上十分漫长的等待,但李钦最终还是熬下去了。

    终于,等待有了结果。

    董卓营地里中军大帐的门帘被拉开了,刘备那并不显得高大的身躯走了出来。他冲着在帐外守候多时的关羽、张飞默默的点点头,便带着他们转身离开。

    因为隔得老远,李钦并没有能够看出这个时候的刘备脸上的表情究竟是怎样的,但从刘备的表现和自己原先的估算来看,刘备似乎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既然这样,那我或许要准备离开这里了。”李钦小声的念叨着,却是松了一口气。

    他从望塔上下来,下降了军队的戒备等级,到营地的门口迎接刘备的到来。

    很快,刘备、关羽、张飞三人都来了,李钦微笑着迎了上去,将三人带回军中的大帐。

    “主公,今天的事情究竟如何?”大帐之内众人坐定,李钦就问起今天刘备与董卓相谈的情况。

    “没问题,董卓对我的离去时乐见其成的。现在我和他的官职相当,他不可能随便干掉我。正如我不想见到他一般,他也不愿意看见我,所以对我想要离开,他是很开心的。”刘备说着扬了扬手里的一份手令:“这是董卓给我开具证明,他让我前往朱军中做调查,与朱约定击溃黄巾贼的期限这命令和当初卢植老师给我的差不多,却是让我们有了自由行动的机会。”

    “这真是太好了。”听刘备确实取来了前往他处的手令,李钦脸上顿时泛起欣喜的笑容:“如此,我们便可以光明正大的前往朱那儿了。不过……”

    李钦说道这里,颜色顿时有些变化,他好奇的询问刘备:“为何是去朱将军那边,而不是去皇甫嵩将军那儿呢?”

    “这是我自己要求的。”刘备点头说道:“我听说都骑尉曹操已经在皇甫嵩将军那边效力了。他既然在那里,那我就不能再在那边了……曹操这个人也挺高傲的,我不想刺激他。还不如一人待一边,互相比试一番看谁的本事更强一些呢。哼,我相信我有你们的帮助,是绝对不会输给曹操的。”

    刘备说得很是自信。

    李钦凝神看他,却见他的脸上莹莹泛着一层光彩。李钦对此淡淡一笑:“如此有干劲的刘备,这和他原来可是大不相同。要知道这位最终三分天下,割据一方的汉昭烈帝,其早年的生活可是以颠沛流离而著称。抛妻弃子是他常有的事情,这不是他不重视自己的妻子,而是那时的他根本就没有办法。和当时天下的诸侯比起来,刘备的基业实在太浅薄了。无论是曹操,还是孙坚,在这个时候早就是拥有官职的人了。他们不像刘备这般只是一个区区的白身。

    不过现在嘛……

    呵呵……历史在这一刻早就有了改变啊。”

    李钦于此叹息一声,却没有多少惶恐。因为这一切改变都是他一手造成的。对他来说,这个时空的历史改变就改变了,却是没有必要太过在意的。毕竟,一切都还在他的掌握之中。

    “去豫州……怕是在半路上会碰上简雍吧。不知他将我托付的事情办得如何了?”李钦对此还是有些期待的。

第三十五章 向南

    再次前往豫州,刘备军的规模再一次扩张了。

    近六千人的大军整齐的行走在官道上溅起的烟尘宛如一条黄色的长龙。

    在这黄龙的前头,刘备自是当先而行。

    只见他顶盔带甲,任由炙热的阳光火辣辣的照射在他的身上,将他的浑身上下的温度提高到了一个惊人的地步。但他却是恍若无觉的,行走在这六月的骄阳之下,很要面子的他努力保持着一名汉军高层将领的威风。

    “以身作则,为士卒之先!”这是李钦与他说过的话,刘备深以为然。

    在他如此的以身作则之下,他之下的关羽、张飞、李钦也不得不齐装整备起来。作为别人的下属,老板都能做到的事情,员工怎么能不接着与他做好呢?

    是以,李钦也无可奈何的进入了痛苦的装逼模式之中。

    虽然作为军师的他本来可以再轻便一些的,但谁让昨日刚刚从刘备手中领了一个行军司马之职的他,顺从心中那不经意冒起的一股想要成为将军的冲动,打算完全按照将军的要求来操练自己呢。

    是以,在请教了关羽、张飞之后,他便摆出了如许架势。

    这简直就是自作自受。

    烈日暴晒之下,李钦不晓得同样穿了铠甲的刘备、关羽、张飞究竟是什么感受,但总之他是很难受的。豆大的汗水不住的从他额头上淋漓的滑落,他的身上的衣服早已湿透了。

    这一刻的他只觉得这一声威风凛凛的铠甲,就像是一个密不透风的铁罐子,将自己紧紧的窟在里头并释放了许多如火的热气。

    “真是像烤炉一样啊。”李钦小声的念叨着。

    他感觉很不好,只是在所有人都不吭一声的情况下,他凭借着自己的意志忍耐了下来,并努力保持了表面上的平静和从容。就外表看来,他似乎和刘备、关羽、张飞一般都很适应如此戴盔穿甲快步行军。

    当然,这只是假象,只是李钦忍耐之下的故意做作。

    事实上,他心里已经好几次都打算开口放弃了,只是走在这样肃穆的军列之中,感受着迷漫在自己周围那名为规矩的气氛,李钦到底还是按捺了下来,继续坚持下去。

    后世人都说军队是一个大熔炉,能够将一块坏铁,锻炼成一块好钢。

    李钦不知道这样的传言是真是假。后世的人口太多了,当一个志愿兵都得精挑细选,而以李钦的年纪当时他也没到参军的份上。

    是以,李钦在后世是没当过兵的,他也不怎么羡慕当兵的人。

    只是,他没有想过不曾入伍的自己,在这一个熟悉而陌生的古代时空,竟然加入军中成了一名中级军官,并在隐隐之中接受了军队的锤炼。

    “后世的军队锻炼人,古代的军队也不差。尽管因为种种生活条件的不便,他们无法向后世那般进行高强度的训练,可一些该有的雏形,他们依旧已经存在了。”李钦感受着自己经历的这一切,以一个后来者的眼光,站在历史的肩膀上对此进行了一番点评。

    此时,李钦最大的秘密之一,他身上那块用以记录主神发布任务的手表上显示的记录是:

    位面名称:三国演义

    主线任务1:加入一方诸侯,完成度:100%;

    主线任务2:成为军侯,统领千人以上的军队,完成度:100%;

    主线任务3:平定黄巾起义,完成度:60%;

    支线任务1:击杀至少三名黄巾军渠帅,完成度(3/3);

    支线任务2:击杀天公将军,完成度:(0/1);

    支线任务3:击杀地公将军,完成度:(0/1);

    支线任务4:击杀人公将军,完成度:(1/1);

    “主线任务一和主线任务二都完成了……接下来我所要做的事情便是尽快击杀张宝和张角,彻底平定黄巾之乱么?呵呵,看来最大决战很快就要到来啦。”李钦暗自念叨着。

    再一次看过腕表上的任务记载之后,他心中不知怎么便涌上了一股莫名的兴奋,好像自己很渴望参与这样的大战一般。

    “这是怎么回事?”兴奋之后,李钦有些不知所措,他确信这样的兴奋并不是自己本身的性格。自己是一个怎样的人,在末世里独自生活了许久的他早已看破许多,他真切的明白,自己并不是一个会因为临近大战而兴奋的人。

    “也许……这是因为别的原因?”李钦猜测道。

    这是很有可能的事情,毕竟在自己身上遭遇的古里古怪的事情也不算少了。被某些强大的存在埋下诡异的种子也不是没有可能。

    只是,究竟是谁做出这样的事情,这样的事情对自己究竟有什么坏处,李钦完全想不出来。

    在迷糊了一会之后,他干脆将这份不理解放下等待一切结束之后再说。终究,这样麻烦的冲动并不能完全使他的举止失控,他自身还在他本身情绪的掌握之下,这令李钦多少松了一口气。

    在行军中受苦,在受苦中忍耐,在忍耐之中成长,李钦不知道自己这几天究竟是怎么过来的,但他清楚的晓得在自己随军抵达豫州陈国扶勾城的时候,自己体内的那一股气团,已经在短短的几天里壮大了一圈。

    这样的修炼速度,可比李钦最初想象的要快上了许多,其中的缘由令李钦颇有些摸不着头脑。

    “难道是晒太阳的缘故……”李钦胡乱猜测着。

    后面他也傻乎乎的进行了一番测试,却发现这与太阳完全没有关系。

    “也许是凝练了自身意志,激发了身体潜力的结果吧。”李钦又猜测道。

    他自己认为这样的猜测比较靠谱,便没有再多想下去。

    来到阳夏之后,李钦与早就抵达这里的简雍会面了。他看到了满是风尘的简雍,也看到了站立在简雍之后的两名男子。

    其中一人,年约三十,身高七尺八寸,面容清灌,颌下无须,只在唇边留了两撇八字胡。他身穿葛袍布衣,气质有些狂放,一对浓眉之下的一双眼睛显得特别明亮,其间闪烁着宛如星辰的光辉。

    简雍介绍他说:“此乃颍川戏志才也。”

    李钦对此面上一喜,轻笑着点了点头。随即他看向另外一人。

    只见那人身高八尺,面色如玉,剑眉朗目,挺鼻丹唇,颌下三缕浓密的青须,配合上他所穿的那一身蜀锦制成的绣花长袍,却是在文气饱满至于又添加了不少贵气于其中。

    他见李钦将头转过来,却是毫不避让的与李钦对视而上,双方以眼神为语交流了好一会,最终才各自歇止。

    歇止之后,他迈步上前,不待简雍介绍,便落落大方的朝李钦拱手:“我听说有人在颍川找我,所以我来了。在下刘晔,字子扬,淮南成德人现于颍川书院修习,不知自己究竟有何大名,竟然劳动足下如此大动干戈?”

    “我听说世间的贤才都是有数的,我揽收一位,别人就减少一位。如今天下大乱,数年之内孔又有更大的变局产生,星象天意已然混沌不堪,乱世几乎就在眼前。

    我想辅佐我家主公玄德伸张大志保国安民,却有担心自己学识不够,无能为力。故托请宪和先生前往颍川搜寻在当地游学的英才。

    子扬和志才都是我心目中极佳的人选,找到你们,拉拢你们是我必然的抉择。”李钦说道这里和煦的笑了起来:

    “两位既然肯来到这里,不如暂且留下随军而行。一方面看看我家主公的军队,另一方面也了解一下我家主公的为人。如何?”

    “如此甚好!”戏志才和刘晔对视一眼,俱笑了起来,他们朝李钦一拱手躬身作揖,齐声说道。

    “如此,我便让人给你们做一番安排吧。”眼见两人都同意先留下看看,李钦心中自然欢喜无比。

    他知道只要自己现在能留下这两人,那这两人加入自己一方的可能性就已经达到了一半。

    “剩下的一半,就交给主公去完成吧。”李钦笑道。说道如何拉拢人,李钦对刘备可是信心十足。

第三十六章 强势威逼

    如今陈国的形势很简单:官军占据了陈国的西北之地,黄巾军占据了陈国的东南。阳夏就是两者冲突的关键。

    此时,镇守阳夏的乃是地公将军张宝,其统帅黄巾军十余万,并渠帅高升、严政、张等人。

    自长社失败之后,已过了半个月有余,张宝在阳夏已然重振旗鼓,士气已经恢复得差不多了。到如今,张宝又有底气向北进击。

    刘备军抵达扶勾的当口,张宝的五万大军已经在扶勾城外三十里地的雾烟山畔建立了大寨。并在烟雾山上大兴土木,建起了类似祭坛的东西。

    “这些贼党……他们在耍阴谋啊。”朱沉着脸心中警惕不已。

    虽然他还不知道张宝究竟在打什么算盘,可他知道张宝绝不会在无关紧要的地方做功,他既然在那里做些动作,那就表明他认为那样的做法对自己取胜是有效果的。

    朱对此头痛不已,他迫切需要更多的助力。是以,对刘备军的到来,朱欢喜无限。

    这不单单是因为刘备带来了他急需援兵,更在于刘备带来了他麾下所没有的猛将。

    “关羽、张飞……这两人的武勇恐怕都有古时布、籍之威啊。”朱对此开心不已。

    他是老打仗的将军了,已方军中多处一名猛将究竟代表了什么,他比任何人都清楚。在有了刘备军的加入之后,他的底气顿时充裕起来,他决定发动对张宝军的攻击。

    三天后,朱进兵。

    两万官军并着刘备的五千人马列着整齐的队伍从扶勾城出列,迎着东起的太阳鼓噪而进。一时间旌旗遮天,鼓声震地,身着红色战袍的军士恍如红色的海浪,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