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熬鹰航空业-第24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通用运输/加油机绝对是个值得好好发掘并开发的设计思想,正好现在巴西提出了要在C…320运输机上面提出空中加油机的特种改进方案,杨辉个人最为推荐地,自然也是这种通用运输/加油机设计方案。

    想明白了情况之后的第一时间,也是很直接的就将两种改装空中加油机的方案摆出来,或者说是全部说给与会的众人听取,要的就是集思广益,看看这方案还有没有漏洞,同时也可以看看巴西这边都有些什么反应。

    把A330MRTT这种多用途加油机设计思想拿出来,其实也并不算是技术跨度太大会扯到蛋,而且真要是说实在话,这种空中加油机采用军用运输机为平台之后,要想做到灵活地在运输、加油任务之间进行转换,其实也并非没有出现过。

    就说作为最知名的一款军用运输机改进而来的空中加油机伊尔…78空中加油机,这款加油机在后续改进设计的时候,那同样也是考虑过通用运输加油机的设计方案,该方案被命名为伊尔78MK,其设计思想和这时候杨辉要准备在C…320上面玩儿的是没有任何区别。

    非常可惜的是,伊尔…78MK的相关设计理念并没有被当时的苏联当局所采纳,只因为当时的苏联已经采购并服役了大量的伊尔76运输机,在战略运输能力上已经足够,通用加油机所带来的好处并不能带来多大的实际效果加成,所以这没办法,谁让人家毛子任性呢?

    毕竟毛子对当时已经服役的伊尔78加油机的改进要求是增加更多的奶量,而并非是什么通用性要求,这一点从最后的苏联当局选择了伊尔78M空中加油机,而非是伊尔…78MK构型能够非常清晰地体现出来,苏联毛子的具体国情所需要的就是专用、奶足的加油机。

    但以上情况也只是使用于苏联时期,那时候毛子有底气发展专用的空中加油机、运输机,反正以当时计划经济下的毛子而言,人家也有的是钱,愿意多花点儿钱来换取更高效的作战能力。

    可惜世事弄人,谁又知道在伊尔78M运输机正式生产装备部队的88年之后,苏联却突然间解体,俄罗斯的运输机部队不仅是大面积封存、报废了安22、伊尔76、这些主力重型运输机,甚至连伊尔78这种最新型的空中加油机也被闲置在一边。

    再等到2010年俄罗斯空军重新恢复战略轰炸机值班的时候,露天闲置20年时间的伊尔78加油机因为保养不善,最后也没有成功翻新出几架来使用,偌大的俄罗斯仅仅以20架伊尔78M来维持俄罗斯的空中加油机部队规模,因此俄罗斯在2010年之后,又再一次提出了空中加油机的采购需求。

    但这时候的俄罗斯可不比苏联当年来的豪气云干,再考虑到这时候俄空军不仅空中加油机的需求凸显,俄军在对战略运输机的需求上面,那同样也是如饥似渴。

    囊中羞涩的俄罗斯空军也不可能再专机专用,于是在事隔四十年的俄空军采购新的空中加油机之时,作为与伊尔…476配套采购的31架伊尔…78M…90空中加油机,这就要求能够实现运输和加油之间地迅速转换,飞机使用额外的机身内部燃油箱,而只要迅速地拆卸掉货舱内油箱之后,飞机就能用作传统运输机。

    这款伊尔…78M…90运输机,实际上就是当年的伊尔78MK的涅槃重生,新飞机将在乌里扬诺夫斯克飞机制造厂生产,大量采用新技术之后其重量明显减轻,使用更加先进的PS…90A…76发动机之后,也能在减少油耗的情况下明显增加航程。

    所以说,这种通用运输/加油机的设计绝对是有市场的,世界上绝大部分的国家都不是所谓的大款,强如俄罗斯都在新世纪到来之后面对现实,选择了更加经济实惠的通用运输/加油机设计,更何况现在的众多中小型国家?

    杨辉都还没有把通用运输/加油机设计思想说完,几乎就没有人再理会专用的空中加油机设计改装方案了,现在这一看就知道是通用运输/加油机来的更加适合巴西军队啊,这些优势甚至把德国来的两位搞推销的推销员都说动了。

    要是真能够有这样的一款运输机,到时候德国空军的空中加油机订单肯定也要给吃下来,单就凭借着这一项新增的能力,整个C…320运输的订单肯定能够增加至少100架左右,或许到时候这C…320的编号就能实至名归了。

    必须要知道的是,同样是在上一位面2000年的时候,德国启动了空中加油机项目,由德国空客分公司和汉莎航空技术公司合作,在A310的基础上研制了A310MRTT空中加油机,这同样也是一款立足民航客机为基础的多用途空中加油机,飞机可以在执行空中加油任务以外再实现一些人员运输任务。

    总体上来说,只要C…320运输机能够成功具备空中加油能力,飞机进化成KC…320MRTT通用运输/加油机之后,整个飞机的发展道路就能够再次得到极大的拓宽,保证这个项目最后能够红红火火。

    巴西政府是第一个跳出来叫好的:“好!这个通用运输/加油机的设计非常符合我们巴西的需求,马上我们巴西政府会同巴西军方派出联合小组,完成了初步的调研之后,只要通过技术评估要求之后,70架订单我们说到做到。”

    对于巴西这样的国家而言,装备70架YC…320MRTT已经是属于实在不能再多了,甚至到时候巴西空军的其它种类运输机都要被全部退役,这家伙就是一多面手,特别是这空中加油能力绝对是压垮中小国家选择运输机的最后一根稻草。

    就因为这空中加油能力绝对是属于大国空军才有的高端设备,一般中小国家都只能看看而已,倒是美国有一款在C…130运输机基础上发展而来的空中加油机,这款飞机的入门门槛倒是挺低。

    不过以C…130那家伙比运8更慢的飞行速度,在美国的定位中就只是给直升机空中加油机而存在,固定翼喷气式飞机想要接受KC…130的空中加油几乎就是不可能,这时候也就只能是KC…320MRTT这种涡扇动力的高推比飞机才能满足需要。

    在中低端入门级空中加油机领域,现目前就是完全空白,如此巨大的市场绝对不能放过。(未完待续。)

第九百二十三章:准战略投送能力

    空中加油机从来都不是越大越好,美帝、苏修这些重量级的土豪使用的空中加油机动辄就是50…100吨之间的奶量,绝对是属于空中加油机中的重型机存在,但是正如战斗机需要高低搭配一样,空中加油机也同样如此。

    重型加油机可以远距离伴随机队长途跨洲际全程伴随油料补给,但是中小型国家本身就不可能装备重型战略轰炸机这种东西,因而空中加油的对象最多也就是具有空中受油能力的战斗机罢了,这些战斗机飞的再远也就是区域性作战、转场而已,再远一些飞行员直接就受不了。

    综合各种原因之后,对于中小型国家而言,装备一款KC…320MRTT通用运输/加油机就已经足够使用了,这一次30吨左右的奶量也足以保证一般烈度作战需要,再更大烈度的作战而言,中小型国家就算想打也组织不起来。

    不管从哪方面来说,杨辉现在都是支持通用加油机的设计方案:“这样就完全对了,像KC…320MRTT这样划时代的通用运输/加油机,本身就是针对中小型国家的需求所量身定制,它能够在作战效能和成本上实现最大限度的平衡,相信错过这款飞机之后就很难再有这种有潜力的项目,希望贵方能够行动迅速一些。”

    无论这话在其他人听起来是催促,还是感觉到杨辉是在不满巴西政府的低效率,在敲打的巴西政府方面。

    杨辉本人在这个时候是各种思考着另外一件事,比如这次真的研制出KC…320MRTT通用运输/加油机之后,对这款飞机本身的任务能力提升到底有多强,这一点光是想想就觉得很刺激啊!

    作为一款通用运输/加油机,飞机服役之后则可以把它自己本身执行运输任务的能力发挥到极限,到时候完全可以实现最大载重和最大航程上的兼顾,而这一点可不是说着玩儿的。

    之前计划中的C…320运输机有32吨的最大载重,但是在这种载重设计的情况下,则只能保证3000KM的航程,就这3000KM的航程而言,在一些时候也还是不太够用的,比如需要运输30吨的大型装备跨洲际飞行是就必修要飞5000KM的航程左右。

    虽然一些散装设备时候可以使用两架C…320来分开运输,当两架飞机各自运送15吨的时候,自然可以保证6000KM的航程,但是现在一个最大的问题在于如果要运输30吨的大件货物,这东西则明显是不能拆成两部分运输。

    比如这时候德国刚开始列装到部队的主力:黄鼠狼2步兵战车,这家伙就有高达30吨的战斗全重,它虽然能够被轻松地装进4X4的货舱中,但仅仅是飞3000KM的距离够干什么?这最多也就刚飞出欧洲空域,倒是可以到中东、北非浪一下,但再远一些就只能哭了。

    不过现在不一样了,C…320变成了YC…320MRTT通用运输/加油机,到时候就可以一架飞机装30吨的大件装备,另外一架飞机则装满油料伴随飞行,期间经过一两次空中加油之后,两架飞机编队飞行,差不多便可以全球随便飞了,而这个可绝对不是说着玩儿的。

    这就是KC…320MRTT的强大威力,单机看起来好像还不属于战略运输机的范畴,但是当这款飞机伙伴飞行的时候,这种带着30吨的装备全球投送的能力虽然效率上并不太高,但这也终归算是有了全球投送能力,把它说成是准战略投送应该最合适。

    也就是说只要有两架以上的KC…320MRTT就能够算是拥有准战略投送能力,这一点完全可以是飞机对外推销的时候卖点。

    至于说KC…320MRTT在成本上相对于单纯的C…320运输机而言,会不会有太大的上涨之类的,这一点在杨辉看来就属于操心过了,虽然也可能会在成本上稍微有所增加,但是这最多就是两个就加油吊舱而已,然后就是货舱里面的可拆卸油箱。

    而以上这些东西是大规模生产过的,都属于通用性附加设备,现在就拿巴西采购的70架KC…320MRTT而言,最多是采购20套相关设备就够用了,这个并不会带来太多的相关成本上升,若是对远距离重武器投送有较大的需求,最多以30%的比例配置加油设备就足矣。

    可以毫不客气的说,只要对投送主战坦克这种东西没有需求,以YC…320MRTT的能力,完全就可以保证一支完整的轮式装甲战车部队全球投送,这种能力对于中型国家的国际影响力提升可不是一般的加成。

    甚至这时候的杨辉都隐约有点感到后悔了,自己这算不算是主动放出了一只猛虎?要知道就算在上一位面杨辉出事之前,这种准战略投送能力也没有如此大规模扩散过,说句不好听的,自己这就是资敌啊!

    想想之后也只能无奈地摇摇头,自己暂时还不去想这些东西,反正咱提出的只是一个有可能的技术方案而已,就算没有自己提出的通用运输/加油机方案,C…320同样也具备空中受油能力,到时候有战略投送需求的国家装备一款其它型号的空中加油机,同样也是可以实现准战略投送

    把C…320运输机项目的能力又进行了一番提升之后,杨辉倒是对后面德国如何分配给巴西相应的工作没有什么兴趣了,反正这些都不管中航西南啥事,整个中航西南在之前的C…320运输机项目中,所占的生产制造比例都不到15%。

    而这15%的比例都是重点技术,属于是德国做不了、巴西也更事做不了的那种,所以也不担心巴西参与到项目中之后,会对中航西南产生太大的冲击,这些都是没有必要的。

    随后一行人又被邀请参观了巴航的闪电战斗机生产线,在这里的生产线已经实现了60%的巴西本土化制造,其它比如PW…1120发动机、电传飞控由于是采用美国货,这里占了20%左右,而雷达等航电是由中航西南统一提供,大概也占了20%的份额。

    巴航这边的闪电战斗机生产线并非是高大上的脉动线,不过因为订单充足,整个工厂也是开足了马力进行生产,毕竟这时候积压起来的订单已经有400架往上,而且新的订单也在不断地争取当中,按之前介绍的说,南非那边应该也快要签订采购合同了。(未完待续。)

第九百二十四章:神器易主

    真要说起现在这种情况,巴航这边的闪电战斗机生产总装线在年产量上面,实际上已经远比中航西南旗下贵飞的闪电战斗机生产线上年产量高,这一点杨辉一眼就能够从总装厂房的规模看出来。

    歪着头,偏向一边的巴航相关工作人员,低声地:“就现在这产量上而言,巴航的总装线应该是超过了我们中航西南的规模,以你们每年交付48架的生产速度而言,你们这边确实已经扛起了闪电战斗机的大旗,不过按照这个生产速度而言,恐怕是持续不了多久的,对吧?”

    说这话也只是一个比较委婉的提醒,或许巴西会认为以现在闪电战斗机势如破竹地狂揽订单可以一直持续,但是杨辉则绝对不会认为后续的法国、美国、这些传统军用战斗机出口大国会对闪电坐视不理。

    而作为后来者的JAS…39鹰狮战斗机,肯定会对闪电展开最直接的市场碰撞,现在闪电虽然情况很不错,但是这款飞机同样也并非无懈可击,至少在动力系统上依旧还有继续升级发展的必要空间,PW…1120终究只是一款推重比不到8的涡喷发动机而已。

    或许是杨辉的低声说话并没有太过于压低声音,又或者是一旁的其它的人本身就时刻关注着杨辉这位来自中航西南的大佬,就算杨辉的话再小声,这也还依旧是被听到了,而这位就正是诺斯罗普公司的头头。

    诺斯罗普公司好歹也是有过悠久的军用战斗机研发销售经验,也知道一款军用战斗机不可能定型之后就一直不做改进的持续进行生产,对一款基础型号的飞机不断进行改进设计,这一点是必须要有的。

    闪电发展到现在这个阶段,其实已经不能够再说成是米格21系列的魔改,乃至现在不管是中航西南、巴航,又或者是诺斯罗普,三方在对外宣传闪电的时候都是只字不提米格21,甚至连歼七四系列的战斗机都不愿意相提并论。

    至少在普遍看来,闪电现在已经是一款全新的标准第三代机战斗机,只要三代机能够有的技术标准,在闪电上面都能够轻易地找到,再加上现在的闪电已经有了庞大的用户群和订单,足以达到自立门户的标准。

    既然闪电都已经自立门户了,那么对电传+PW1120发动机的方案而言,自然就只能算是标准配置,后续肯定是要在这基础上进行各种改进设计,而要说到对闪电战斗机的改进设计,诺斯罗普大概是最为上心的。

    虽然诺斯罗普现在已经紧锣密鼓地参与到了JSF联合攻击战斗机竞标项目中,但是远水解不了进渴,诺格到现在也还不清楚最后会整出一款什么样的飞机来,目前也仅仅是概念设计阶段。

    因此一堆设计人员总归还是要找点事做,这才有了一帮拿了巴航咨询费用的设计人员,相当上心地帮着计划如何给闪电进行现代化技术升级,而且看样子好像还真的是有了一些眉目。

    “没错,杨总经理说的非常正确,现在闪电之所以还能够有不错的市场表现,这是因为就现目前这个阶段而言,它还有一些不错地竞争力,但是现在的F…16正在进行新的改进设计,幻影2000系列虽然没有继续进行改进,但是法国研制的阵风战斗机也是虎视眈眈,和闪电同一个重量等级JAS…39战斗机气动布局优秀、各方面都是全新设计,未来投放市场之后也会对闪电造成巨大的威胁。”

    还没有说怎么改进,倒是把未来有可能的一群三代半战斗机的巨大威胁拉出来,听的众人也是心里面拔凉拔凉地。

    老实说,要是现在中航西南没有一票已经定型生产的三代机、研制中的四代轻型战斗机,差不多都已经算是放弃了闪电这款战斗机,要不然这时候的杨辉还真就是心急如焚了,搞不好就是直接跳出来高呼赶快对闪电的性能再次进行加强。

    不过现在嘛

    饶是调集了各种面部神经想要表现出一副我非常担心的样子,但这时候的杨辉就还硬是担心不起来,只能是:“欧洲三剑客、F…16的更进一步发展之后,这确实会给我们的闪电外销带来很大的威胁,既然打算要继续发展闪电这款战斗机,那么后续的改进设计确实不能少,那么看现在这情况,你们还应该是有一些想法的,对吧?”

    真的说起这次对闪电的改进方案,实际上也并不需要过多的做什么创新设,只需要比照现在已经推出的三代半战斗机新功能进行相应的改进设计,这样就差不多算是行了。

    而这一点小小的问题对于诺斯罗普而言,也并没有太多的问题,人家对国际主流的三代半战斗力技术早就研究了一个透彻,特别是在通过参与F…14E/F超级熊猫战斗机项目,对顶尖三代机的研制算是相当清楚。

    所以说,在说起对闪电的研制方面,早就有了方案:“这个问题很简单,我们已经有了一整套的改进设计方案,首先发动机方面需要改进,PW…1120发动机推重比太低,涡喷构型在油耗上同样也是不低,所以我们需要一款至少推重比9的10吨级中推涡扇发动机。”

    第一点就说到了发动机的改进设计,问题倒是直接指向了现目前用起来还算并不太落后的pw1120涡喷发动机,不过这样一来也算是让杨辉有了一些不一样的想法。

    首先要确定的是现在美国是肯定不可能再提供满足要求的发动机了,毕竟现在的F…18E/F战斗机并没有像上一位面那样赢得美国海军的订单,与之配套上马的F414发动机当然就跪了,所以说美国的一代神器F414发动机在这一位面就根本不可能存在,以后闪电改进升级所需要的发动机,美国佬是没办法继续提供了。

    相反,现在接过了超级大黄蜂旗帜的共和国,肯定是必须要有这样的一款四代中推涡扇发动机,这也就是现在涡扇12计划中的完全体数据,

    那么,杨辉也就很有必要去争取一下后续为闪电研制配套发动机的项目,之前涡扇10发动机输给了PW…1120,现在拉出涡扇12的话,就必须要把这失去的面子都找回来。

    “既然是要求推重比9一级,而且最大加力推力为10吨的中推涡扇发动机,这个我们中航西南可以提供,最多再需要四年的时间,我们就能够提交完全状态的发动机以供使用。”(未完待续。)

第九百二十五章:你没有选择

    中航西南专门为歼18配套的涡扇12发动机,那家伙是一开始就计划了10吨的最大推力,只不过最终是因为八十年代的技术限制,初期的中推核心机技术上还不能完全达到规定的技术指标。

    所以现在定型交付歼18使用的涡扇12发动机只有能刚好达到9吨的推力,倒是推重比上面确实有了一些进步,也是达到了推比8的标准,因此之前的涡扇12早期型也算是共和国自主研制定型的第一款第三代涡扇发动机,算是具有里程碑性的意义。

    同样是在94年的年初,装配涡扇12早期型的歼18就升空进行了各种飞行测试,最终的效果非常让人满意,现在又过去了一年时间,已经到了95年的年初,0112所手中也已经展开了涡扇12发动机完全版的研制工作。

    没办法,谁让之前624所那边定型改进之后的中推核心机速度有些慢,所以一直脱到了94年的年底才完成核心机改进定型工作,不过有核心机用就是好事,要知道这次624所不仅提供给了0112所完全版的中推核心机,之前多款使用中推核心的动力系统全部都进行性能提升改进。

    这就包括了军用的涡扇12、民用的CG…2000…2发动机项目,以及420厂那边的QC…160燃气轮机性能提升计划,整个项目被称之为QC…160EPE发动机,那边喊出的口号是直接要把功率提升到17。5兆瓦以上。

    那时候可算是把海军给乐坏了,之前052B导弹驱逐舰之所以航速上只有区区不到29节,这就是因为发动机不够给力的原因所导致,若是QC…160EPE发动机真能达到17。5兆瓦的功率,这四台发动机就能够多出6兆瓦的动力,说不定第二批次的052B就能够把航速提升到30节。

    到那个时候,考虑到052B的长宽比本来就因为要容纳两架直升机和里夫M系统,把舰体设计的甚至比上一位面的052C更加宽一些,所以说这一位面的052B驱逐舰在远洋适航性上面比上一位面的052C还要更一些,不过相应的航行阻力也就上来了,而之前受限制于发动机动力不太足的问题,这一位面的052B甚至连29节都难以保证。

    若真要是有了QC…160EPE发动机,052B的动力系统应该就能够保证30节左右的航速,到时候完全可以作为一款牛逼哄哄的远洋驱逐舰使用,走出去之后就是共和国最靓丽的一张名片,那叫一个拉风无比。

    这一切都全赖新升级的中推核心机设计,并当新升级的中推核心机惠及到了军用的涡扇12上面的时,涡扇12的完全体就能够达到10吨的最大推力,发动机到时候就能够推动歼18达到全新的整机推重比,拥有更好的机动性。

    现在要把计划给歼18使用的完全体涡扇12发动机拿出来,安装给新的闪电战斗机改进型使用,其实也就是举手之劳的事情,反正歼18作为国家级的重点项目,配套的涡扇12发动机不管如何都会按步推进研制工作,所以现在接下闪电的动力系统升级改进任务,其实也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杨辉很有信心,他知道四年之后有80%的可能是必定会完成涡扇12的完全体研发工作,但是诺斯罗普和巴航这边还真的并不报太大的希望,毕竟众人人也都是看过中航西南之前研制的涡扇10发动机性能指标。

    真要对涡扇10评价一番,那大概就是美国60年代水平的发动机而已,而涡扇10发动机的定型时间是86年,到现在的95才仅仅是10年左右,是十年时间而已,中航西南就说可以从之前的60年代水准直接追到90年代的国际一流水平,这事儿谁信?

    基于以上的事实,诺斯罗普和巴航对中航西南并不太信任也是在所难免,不过这些不信任并不会存在太大问题,反正现在的完全版的涡扇12都已经开始进行详细改进设计,预计96年中后期就能够整机点火台架测试,谁还管那么多干啥。

    倒是这样一来杨辉就显得无所谓了,丝毫没有负担地说着:“现在这种情况就只能是这样了,目前除了我们中航西南旗下的联合航空发动机公司有想法愿意提供这样的一款发动机之外,我实在看不到国际上还有哪一款中推发动机可以满足闪电的动力升级需求,这一点别无选择!”

    首先推重比至少超过9,这就限定死了很多东西,再加上一个10吨的推力指标,这也确实很难拿出什么可以使用的成品发动机,除非是航发三巨头愿意单独为闪电的需要开发/改进出一款发动机出来,。

    过杨辉并不看好谁会愿意为闪电专门开发一款大升级的发动机,F404发动机这时候才刚过了8吨推力,EJ…200的推重比倒是能够满足要求,但是它那9吨的推力明显也不能满足闪电的要求,其它的M…88、RM…12、RD…33发动机之流就更不用多说,唯一的可能就是普惠能够下血本,使用来自F…119上面的技术,对PW…1120进行技术改进。

    但是所有人都知道,以上的这些发动机都不会专门为闪电的需求进行大规模的改进优化,毕竟这时候的闪电战斗机升级改进只是一个初步的想法,没有任何订单的情况下,三巨头谁会去冒这个险?

    发动机研制单位不愿意冒险研制这样的一款发动机,闪电肯定就没有靠谱的发动机使用,而凭借着PPT就想要成功竞标,拿到订单的可能性几乎就是为零的,所以说这就是一个恶性循环。

    现目前能够解决这个问题的就只能是涡扇12发动机,要是涡扇12发动机能够拿到闪电的动力系统采购案,这不仅对闪电的升级改进设计大有裨益,同样对涡扇12完全体的研制也是一个颇为利好的消息,这完全就是一个双赢的结局。

    也应该是刚才杨辉一席话说到了众人的心里最不愿意看到的地方,一群人颓然地把最后希望放在中航西南这边:“好吧,我们承认这话说的很在理,但是中航西南有对应的中推发动机计划吗?涡扇10发动机太老了,它肯定不行,除非是使用你们为CG…2000发动机开发的那款中推核心机,这样或许还有可能研制出一款10吨的中推涡扇,你们是这样打算的?”(未完待续。)

第九百二十五章:花小钱办大事

    对于联合航空发动机公司开发出了一款中推核心机的事,那几乎就是国际航空界公开的消息,毕竟CG…2000是要对外出售的民用发动机,关于这款发动机的各种消息肯定早就被各大巨头打听的清清楚楚,谁还会不知道中航西南提供的中推核心机?

    那么诺格会想到中推核心机都是情理之中,特别是中航西南还有歼18这样一款半公开的军用战斗机不断地刷存在感,真要是稍微推理一下之后,也就能够知道在共和国绝对是有这样的一款高性能中推涡扇发动机项目存在,只不过出于各种原因,联合航空发动机公司没有选择在发动机定型的第一时间对外宣布而已。

    没有宣布消息,但是这并不代表就不能对外公布关于涡扇12的事,至少歼18这款飞机研制之初,中航西南就和国内的军队有过协定,要求能够出口歼18战斗机,这也才导致了歼18一直都是对外半公开的根本原因。

    既然整机都可以出口,对于配套的发动机自然也就没有理由过分地保密,现在想要出口发动机,差不多也算是可以公开了。

    “没有错,就是CG…2000发动机上面使用的那款中推核心机,之前我们已经在这款核心机的基础上开发出了一款军用的中推涡扇发动机,不过推重比和推力上都还不太理想,现在正打算启动涡扇12B发动机计划,要求的性能指标也刚好同这次闪电要求的新发动机指标相似。”

    这一次因为升级版的闪电还没有任何订单,而没有订单自然就很难有相关的资金到位,并支持涡扇12B的研制工作,不过这并不碍事,有了已经定型的早期版涡扇12做基础,改进升级的涡扇12B所需要耗费的科研资金并不是太多,就算没有外来资金注入,研制工作也能够顺利推进。

    这种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