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熬鹰航空业-第10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伴随着飞机往掉的同时,又开始沿着飞纵轴装做着旋转运动,这让一切都变得更加难以控制,飞机下落的速度因为加速度的原因而不增加,螺旋的转速也开始增加。

    是时候做出处理了,看着显示器上显示飞机高度不断降落,霍诺廖夫果断的按下反尾旋装置开启按钮,首先是伞袋打开,接着又是射伞火箭启动声响起。

    随着射伞火箭开始工作,带着安装在机尾发动机与垂尾之间的伞仓中的反尾旋伞往飞机下降的相反放下而去,也就是往天上飞去。

    反尾旋伞被带出,长长的反尾旋伞和飞机距离着老远,接着又被下落的飞机将伞线拉直,然后是伞包在空气作用下,突然被撑开。

    一朵洁白的伞花出现在天空中,这就是反尾旋实验中最重要的设备:反尾旋伞,他的作用非常大,只要有这东西完全不用担心尾旋。

    刚才还不断下落着的飞机,因为反尾旋伞的作用,就像突然被一双无形的大手提了起来,虽然还是再下落,但下落的速度已经和没有开伞之前是天壤之别。

    在下落速度降低之后,飞机的尾旋自然也就随之停止,这时候可以自豪的说飞机已经完成了反尾旋,保证了一定的安全。

    飞机在外力的帮助下实现了尾旋改出,这一刻飞机已经摆脱了危险,至于后面将飞机改回有动力飞行状态就太简单了。

    重新将发动机推力推至快车,飞机本来就是处于机头向下的状态,随着对尾旋的改出之后,抛掉反尾旋伞,飞机在动力的支持下,开始不断加速,这时候已经则是处于可控的俯冲状态。

    快速回想刚才飞机失速的时候的临界速度,按照1。3倍计算,得出的速度就是现在俯冲中改出的的临界速度。

    眼疾手快的霍诺廖夫眼看着速速度已经到位,毫不犹豫的将操纵杆缓缓的拉起来,飞机重新有了反应,慢慢地改平过来,这就意味着飞机从失速尾旋状态中改出。

    地面测控单位一直监控着飞机的情况,当飞机从俯冲中改出的一刻,马上就对着人群报喜。

    “改出了,飞机已经改出来了,一切安全!”(未完待续。)

笔三百六十六章:说啥都得要自主

    反尾旋火箭也好、反尾旋伞也罢,两种反尾旋装置都是依靠外力作用,将飞机从失速尾旋状态改出,说到底这也只是一种辅助改出或者说救生设备。

    有了反尾旋救生设备、并能够通过反尾旋设备改出失速尾旋,那就意味着L8教练机具备了主动将飞机飞入失速尾旋状态做试飞的资格。

    然后才能再进一步说不开启外部的反尾旋设备,通过试飞员的试验、摸索总结出一套L8教练机自己改出失速尾旋的方法。

    如果把试飞比作是一位新人在深水区学习游泳,有很多事就更加容易理解一些,现在反尾旋设备更多的时候是扮演着救生圈的作用,有了它的存在可以让人放心大胆地试飞。

    若是没有救生设备,在谁敢在深水区游泳?恐怕更多的可能则是直接沉入水底,连命都没了。当然,也不排除有那种神人在生死关头激发潜能,自己就学会了游泳技能,但这毕竟是少数情况,还会冒着极大的危险。

    飞机试飞虽然危险,但试飞单位都是想各种办法把危险控制在最小,试飞员的宝贵程度绝对不比航天员差。因此,反尾旋设备必不可少,第一次反尾旋试飞依靠外部反尾旋设备改出也就不奇怪,首先熟悉一下救生设备的使用才是最重要的。

    天空中的黑点越来越大,仔细一看却是轻飘飘地往下方落下,这当然不是什么特殊的机动动作,这是在无风的天气下,反尾旋伞在径直往下落,地面众人通过肉眼都能看到这东西。

    时间过的不久,被抛弃的那具反尾旋伞还没有落地。霍诺廖夫驾驶着试飞机又飞回了机场,对准跑道一个猛子扎下去,稳稳地完成着陆。

    “飞机和反尾旋伞之间适配之后的效果不错,我在天上试飞的时候很轻松,后续的试验可以开展了,一切都不会有问题。”

    放下飞行装具之后霍诺廖夫很轻松。说话间有种闲聊的味道,实在是刚才的试飞给他的感觉的确很不错,他都已经根据以前的反尾旋试飞的经验,心里默默的构思了好几套改出失速尾旋的方法。

    现在现在说话间,已经是总结经验的时候了,试飞早就完成,所有人都是笑地那么灿烂,特别是军队那些飞行学院的领导简直乐歪嘴。

    唯有西南科工的那些爬墙党心里很不是滋味,刚才通过一些地面观察设备。早就将霍诺廖夫试飞全过程看的清清楚楚,虽然得不到准确的数据,但架不住有那么的多专业人员,用专业的眼光来审视。

    “斯特拉,你说说对这款L8教练机性能的评价吧,作为现在整个队伍中对试飞最有发言权的你,应该能看出很多的其它隐藏的信息。”

    专业爬墙党在看了不该看的东西之后,总还是要有一番总。被称为斯特拉的意大利大鼻子被点名询问,他有些担心地评价着。

    “这款飞机的性能我们大家都知道。通过公司提供的尾旋风洞数据表明这款飞机的大迎角飞行、失速性能都比我们马基公司自己的教练机好太多。但现在实际看来,这款教练机甚至能和英国鹰式相比,这位莫罗佐夫试飞院的试飞员技术也很好。”

    第一次试验性的反尾旋试飞,这些马基公司的老油条就看出了很多端倪,看不出真正的尾旋改出性能,但刚才试飞中的大迎角飞行、最小飞行速度总能看出来吧!

    有了这些数据。在斯特拉心里已经把l8教练机划入了强有力的竞争对手行列,这家飞机公司真的是一点也不简单,再努力一下搞不好就是另外一个马基公司(先进教练机、攻击机研发、生产商)。

    意大利人有的时候还是很有忧患意识的,比如现在这些亲眼见证了L8教练机、强五现代化改进过程的马基公司技术人员。

    心里对洪都公司很警惕,但另一方面却又只能苦笑。现在西方航空界对这些红色共和国的同行并没有任何警惕之心,加上老大美国的命令,别说马基公司、就连意大利政府都不好说话。

    “谁说不是这样啊!现在款教练机就是他们追赶国际主流技术的第一项成果,这次把报告交回公司也不见得会有什么太大的反应,公司现在已经没有办法对这款教练机施加阻力。唯一希望的就是能让在A5(强五的西方代号)升级项目中不要一味的转移技术。”

    忧心忡忡的两人互相安慰着,他们处于合作项目的一线,亲眼见证了共和国洪都厂的不俗能力,从心底里对洪都起了防范之心,这在以后的合作中或许不是什么好事。

    “我们是应该在后面的技术合作中保留一手,一些技术我们不应该交给他们,或者延迟转移也可以,反正不能让他们这么快就拿到东西。”

    说话间两人已经有了自己的打算,这应该算是由技术人员自发的技术封锁,但这真的有用吗?实际看来,这些人的小动作对强五的现代化改进影响并不是多大。

    具体情况看现在洪都原班强五团队就知道了,马基公司的技术人员走了,要去参观L8首次尾旋试飞,自然就没法坚固到这边的强五改进项目。

    但其项目进度并没有因为这些人的离开而停滞,陆总师现在带着洪都的技术人员正在研究马基公司转移过来的技术资料,有了技术资料很多东西努力之后都能搞懂。

    “别看了,那些意大利人今天肯定是不会来上班了,遇到问题就自己老老实实的看资料,自己找方法,离开了这些意大利人项目也不能停止!”

    陆老正狠狠地教训到一位新分配到洪都的设计人员,现在这些年轻大学生理论是要比大革命期间的那些粗制滥造的大学生好,唯一有些问题就是没有经过什么风波,心性还不是太牢固,容易松懈,产生依赖症状!

    好在年轻人还是比较听话,在陆老训斥一番之后,也没有什么不满,笑着摸摸头,又去坐到位置上啃马基公司提供的技术资料,对着资料研究只要研究明白了,收获会更大。

    看到情况也不是太糟,似乎没有那些意大利人也不是就一定要吃带毛猪,陆总师这才放心下来,当年毛子那样的关系都能说翻脸就翻脸,更何况现在。

    陆总师在和马基公司合作的时候那是绝对的小心翼翼,最大限度汲取以前的教训,在项目中争取到了最大的自主度,万一以后有啥问题也不至于两眼一抓瞎。马基公司本来就不怎么靠谱,L8教练机的尾旋试飞最开始找到的可不是莫罗佐夫试飞院,这都是前科啊。

    就这样,在马基公司派来的技术人员自以为离了他们地球就要停止运转的时候,离了他们的强五改进项目组却在加班加点的攻关中。(未完待续。)

第三百六十七章:不土没有战斗力

    洪都的试飞紧锣密鼓,楠海的歼七四多用途战斗攻击机反舰导弹投放试验也在不断深入,先是模拟弹的全程模拟环境发射,随后才是反舰导弹的试验性发射,到最后才是真正的重头戏。

    “刘司令,我们经过半个月的前期武器投放试验,现在已经万事俱备,就等您下命令之后,我们就正式开始最后的实兵实弹打靶试验。”

    说到关系最后成败的实兵实弹武器打靶试验,于总师显得比较慎重,在歼七四以前西南科工几乎就没有玩儿过对海攻击武器的研发,现在歼七四带C801还是大姑娘上轿头一回。

    强如于总师这样老成持重的总设计师,依然有些忧心忡忡,万一在最后关头失败了怎么办?现在这款飞机可是海军重点关注的对象,要说排个先后顺序,绝对能进前三甲。

    刘司令虽然也有些激动,但也没有太在意,不就是反舰导弹实弹打靶嘛,海军也不是么干过,空射鱼雷攻击、空射反舰导弹攻击都有,C601这种比C801吊了整整一个级别的大杀器都看过,现在的C801也没有什么大场面好说。

    “没问题,可以准备试验,这次让海军把退役的靶舰开出去,到位之后就可以起飞飞机开始攻击,记住,你们只有一枚导弹的机会,”

    刘司令这样说,那也是有自己的道理,没办法这导弹实在是太贵了,虽然打起敌军的军舰来费效比很高,但这导弹还是死贵。

    海军没那么多钱来浪费。既然一枚导弹就可以起到试验作用,就没有必要像实际作战中那样用两枚导弹来加个保险。

    海军的这一本来是富贵兵种的穷。于总师在这半个月已经深有体会,现在自然明白这些问题。笑着下去准备后序事项

    海军方面的武器投放试验正在做最后的准备,同时时间共和国的北方也有着一件大事。由西飞承担研制的轰油六大型四发动空中加油机已经在阎良试飞院完成了最后的一项试飞考核。

    阎良试飞院也是人声鼎沸,毕竟是定型了一款最大起飞重量达到百吨级别的军用飞机,这绝对是一个相当之大的进步,有了一款以轰炸机为基础大改出来的百吨级空中加油机,若是要按照同样的机体结构设计该回去那就是一款准战略轰炸机了。

    “恭喜,西飞的同志们终于突破了百吨级四发飞机的研制,我们或许以后还会有机会再试验四发轰六飞机的后续型号,这一点我们深信不疑。”

    试飞院院长非常坚定的对西飞这边过来的负责人说到。这种事实在是太正常不过,有了这样的优秀的一款新平台,军队怎么还把目光放在老式的双发轰六身上。

    西飞现在的轰油六就是从当年的四发作战型轰六i改进而来,有需要的时候按照现在的经验改成作战型号轰六,似乎也不是问题。

    阎良试飞院的这边肯定不会是轰油六的定型生产现场,在飞机定型之后,飞机自然就要飞回西飞公司接受定型。

    这架试飞机生产出来后,也才飞了不到三年时间,整架飞机都还有着一半多的飞行寿命。维修一下还能继续投入军队使用。

    二线补给类大型飞机通常都是这样做,只要没有太大的问题,都是缝缝补补又三年,连B52、图95这样的作战飞机都是这样过来的。

    甚至一些飞机做改进试验的时候直接就是从军队借调现役飞机。试验之后感觉行不通,收拾一下又改回去交给军队继续用,轰油六这样的加油机就更没有理由浪费。

    并不是所有飞机都像战斗机那样暴力、频繁的试飞。静力测试飞机只有一架,更多的还是一些对飞行品质测试。这些试验对飞机伤害不大。

    随着四台发动机启动,源自斯贝202发动机技术的涡扇9启动了。虽然没有了加力燃烧室,但这架试验机装上了国产化加强版的涡扇9,采用西南科工支援的高温涡轮技术,使得发动机效率大大增加,推力达到六吨。

    四台新的涡扇9发动机提供高达24吨的推力,将飞机这架空载中的轰油六快速推上天空,空载状态的轰油六推重比要比轰六高太多。

    新增加的两台发动机是安装在飞机的机翼起落架仓一侧,同样的推力情况下,能够提供比安装在翼根处的两台发动机更多的效率。

    不过,这样的设计也不是没有坏处,由于两台发动机距离机身轴线太远,一但外侧的发动机出问题,另外一侧机翼外侧发动机则会提供更大偏航力矩。

    但这种问题在四发轰油六身上就不会太明显,一侧的一台发动机熄火,那就直接把另一侧的一台发动机也关掉就行了,这下左右剩下的两台发动机依然可以在空中保证可控的有动力飞行。

    将新增加的两台发动机装到机翼起落架仓附近的设计是经过了深思熟虑的设计,为何要这样说?实在是这位置太适合吊发动机了,起落架仓本来就是容纳起落架的,出现一个更大的吊舱对空气动力影响是最小的。

    另一方面:由于这里是起落架安装的位置,起飞、降落中会承受极大的冲击,结构被加强的非常坚固。

    加上轰油六飞机的原型轰六飞机机翼采用蒙皮骨架式设计,翼梁承重重量、外传集中载荷能力很强,起降过程中多承受轰油六翼下多安装两台发动机的后的重量不是问题。

    至于说飞机起飞之后,由发动机本身带来的推力传递,这就更没话说了,起降过程中飞机本身上百吨重量带来的巨大冲击都能经受,飞行中那六吨重的发动机推力就更不再话下。

    总的来说,将新增加的两台发动机按照74年首飞的四发轰六I飞机那样布置,是最简单、最合适的选择,若是选择像英国彗星客机那样,将新增加的两台发动机都设计到翼根处,形成四台发动机都翼根发动机仓的布置,不仅维护不方便,整个机翼根部都要重新设计。

    之所以发动机在翼根布置的客机只在喷气式客机出现的时候火了几年,后面就消失无踪,就是因为翼根发动机仓的设计太麻烦。

    由于发动机安装、拆卸的需要,就导致发动机仓的设计要大开口,翼根发动机仓的位置注定了这个开口是受力口盖,受力口盖的开关通常是非常麻烦的,这又会导致飞机的维护性降低。

    这些总总的问题,导致航油六飞机现在看起来比较怪异的发动机布局:两台装在翼根发动机仓,两台又是装载机翼的起落架吊舱处,看起来怎么都不和谐。

    用上一位面流行的话来说,这就典型的没有工业美感的设计,但土的掉渣的翼根加翼吊的布局效果却是最好的,有这一点这就是够了。

    多年的历史经验总结:不土的飞机都是没有战斗力的,这一点是必须要在飞机的研发中深入贯彻实施!(未完待续。)

第三百六十八:效果不错

    轰油六飞回西飞,共计四架试飞机拉出机库一溜摆在跑道上,披红带绿地进行了定型仪式。

    飞机完成了定型之后,也就意味着要开始进行生产,首先是来自海军的十六架次订单,就单单是这笔订单就可以让西飞忙活上一年时间。

    大型军用飞机的制造通常都是非常繁琐的,制造周期长,完全没法和战斗机这些小东西比,一年生产上十多架次就刚好,这样不紧不慢的生产,可以最大限度的维持生产线运转。

    飞机生产线的维持那可不是说着玩儿的,上一位面中强如美帝研制了世界最先进的军用大型运输机C17,最先进的战斗机F22,到最后都是因为没有订单而不得不选择关闭生产线。

    现在西飞选择放慢轰油六的生产,多维持几年轰六系列飞机的生产自然是最好的选择,反正共和国现在具备空中受油能力的飞机还没形成规模,对加油机这东西也不是太急需。

    轰油六飞机定型之后,西飞工厂再次按照订单按部就班的生产,设计人员则是全部解放出来,只留下一部分在轰六飞机上专精的老技术人员,保证轰六系列飞机的需要。

    更多的则是调到新的MPC75飞机项目中,西飞负责的机体设计项目已经展开了详细工程设计阶段,对人手的要求绝对是海量的,甚至西飞把MBB公司的一些飞机机体设计工程师都借来使用,一切都是为了加快飞机的研制进度。

    共和国西北地区的航空产业正按部就班的开展工作,与之方向相反的共和国东南方向。两架没有正式入列的歼七四多用途战机却挂着硕大的反舰导弹起飞。

    “风速3,高度1800。按计划飞行,不要紧张。”

    地面塔台中说话正是海军刘司令。虽然他对这次武器投放试验并不是太担心,但并不代表他对这项目不关注,要不然也不会跑道南海这边来,帝都才是他这位兵种总司令日常待的地方。

    “001明白”

    “002明白”

    简洁的回答之后,飞行员将航线设定完毕,歼七四的航电系统相较国内其他的战机先进很多,特别考虑到海军需要做长航时飞行,又安装了比歼七五更加先进的自动驾驶仪。

    规划好航线之后,飞行员被解放了出来。再仔细看看飞行任务书,心里模拟了导弹投放中的操作,感觉一切正常

    “002,准备发起攻击,我先来!”

    说话间,手上的动作一点也不慢,海面上航行着经过改造后的一艘一千六百吨级的退役军舰,通过预先的航线设计,这架没有人的“幽灵船”正在以二十节的速度做舰生最后的奔跑。

    离军舰还有110千米的时候。1800米高度飞行的001号机就搜索到了这家伙,对海搜索模式的蓝狐雷达还是挺靠谱,一直锁定着这架航行中的幽灵船。

    终于飞到了距离这艘幽灵船40千米的距离,这已经是进入了C801导弹的作战范围之内。导弹早就完成了通电准备,雷达将搜索到的数据不断注入导弹。

    一番不算太繁琐的操作之后,导弹锁定完成的提示音效传来。果断的按下发射按钮。

    “导弹已发射,请相关单位注意导弹飞行轨迹测控!”

    C801导弹设计思想和法国的飞鱼导弹设计思想是真正的不谋而合。在没有任何交流的情况下,共和国的反舰导弹走上了一条正确的道路。

    高亚音速、超低空掠海飞行、发射后不管是它的标志。001机在发射之后并没有按照正常作战计划那返回。而是打开加力燃烧室,以更快的速度往海面上航行的‘幽灵船’飞去。

    他得到了允许,可以在发射导弹之后,去全程关注自己发射的C801导弹攻击效果,为此还特意带一台海鸥照相机,待会儿他要负责毁伤评估拍照。

    看着自己发射的导弹在海面上拖着长长的火苗飞行,然后自己又以更快的速度超越过去,这种感觉实在是太美妙。

    就在001机发射了导弹,还在飞的时候,真正模拟作战全程的002号机也从海平面超低空掠海飞行中拉起,高度不断攀升,同样到达1800米高度。

    早早就打开的对海搜索雷达搜索到了另外一艘300吨的巡逻艇,这是当年解放战争中起义的一艘内河巡逻艇,现在也被拉出来做最后的废物利用。

    艇的吨位小、雷达反射面积也小,当搜索到这家伙的时候,已经是60千米的距离了,比起001在110千米的距离就搜索到一千六百吨的军舰要近一些,但这也没办法。

    抓紧时间飞到45千米的距离,数据开始注入,而后按下导弹发射按钮。

    和001号机不同,002号机在导弹发射之后,选择了一个猛子扎下去,再次进入超低空飞行,伴随着前面飞行的C801导弹,002号机在导弹的侧上方将导弹飞行观察的清清楚楚。

    两架飞机,同时起飞,以不同的飞行方式,使用同样的导弹,攻击了海面上编队航行的一大一小两艘幽灵船。

    001号机在2000米中空飞行,他知道002号机的试验任务,现在有了一个想法。

    “002,我是001,报告你的方位,我给你们拍一张,这是一次值得记忆的飞行。”

    收到了无线电台传来的消息,他明白了001号机的想法,报出自己现在所在的方位,并往海掠海飞行中的导弹靠的更近。

    天空中的001号机,将速度降下来,高度也降低到超低空,和002号机改到同一飞行速度,这样可以使拍照更清楚一些。操作着航空相机,对准海面上的002号机,还有这张照片的主角c801导弹。

    连拍两张,这才满意的爬升起来,刚才自己发射的导弹距离目标只有最后的几千米,加速往幽灵船飞去,眼看自己发射的那枚801导弹已经进入最后的攻击阶段。

    拖着并不算太长的火焰,导弹狠狠地往靶舰水线以上的舰体中部冲过去,没有什么大的场面,有的只是导弹弹头携带巨大的动能洞穿舰体,下一刻导弹就顺利的进入到舰体内部。

    一路上撞击着内部阻挡导弹前进的舱段,剩余的动能依然驱动着导弹前进,直到撞击着舰体另一侧的装甲,这时候弹头动能已经没法再继续往前。

    在这一瞬间,导弹弹头内部发生了反应,引信工作、弹头爆炸。

    由于距离比较进,001号机看到的火光和听到的声音几乎是同一时刻到来,照相机机早就连拍了好几张了,眼看舰体从中间断开,这一切都没有悬念了!

    “测控中心,001号武器投放试验顺利完成,导弹打进舰体中部,爆炸动能将舰体撕开,预计再有半分钟将完全沉没。”

    另一边的002号机也在汇报测试情况,但他现在的心情可不不怎么样。

    “002号毁伤报告,导弹打进艇体上层建筑并贯穿,并未爆炸!”(未完待续。)

第三百六十九章:下一个项目?

    “收到实弹打靶毁伤效果评估,请返航,请返航!”

    刚才两架飞机的毁伤效果评估发回指挥中心的时候,在指挥中心焦急等待的所有人都有听到,虽然攻击巡逻艇的那枚导弹只打出了一个贯穿伤害,没有爆炸,导致毁伤效果不怎么样。

    但这并不是飞机问题,飞机发射导弹全程都非常到位,证明了歼七四的火控设计是没有错的,这就是够了。

    至于导弹的问题,那就要看军队自己能不能那个接受,不能接受自然会要求导弹生产厂所改进,反正c801导弹把军舰这样的大家伙直接打爆,就证明歼七四加c801的组合是很有效果的。

    刘司令这时候才站起来,两步走到于总师面前,激动的伸出手。

    “感谢!感谢西南科工的同志能提供如此优秀的一款多用途战斗攻击机,有了它之后,我们海军将士会更有底气,可以放心大胆的走向更远的海域,从此之后我们将不再只是一支黄海军。”

    这话实在是发自刘司令心底,所谓黄海军就是指共和国海军一直都是在大陆架近海海域存在,秉承飞潜快防御性思想的共和国海军,终于也可以大胆的把自己的脚步再垮一下。

    刘司令感慨颇多,于总师又何尝不是,歼七四是自己年近花甲之时设计的一款飞机,作为一位飞机设计师,于总师这一身也算是有了自己的作品,这在一直以仿制苏系飞机为主的共和国,显得实在不易。

    “能为海军提供优秀的作战军机。是国防工业战线上所有人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一定会再接再厉。为军队研制更多、更优良的作战飞机。”

    现在的歼七四已经完成了几乎百分之七十的武器试验,除了原本计划的霹雳11中距离空空导弹因为研制进度有点慢实在没试验以外。歼七四已经完成了所有试验科目。

    于总师仔细的记住了这一天,1987年6月3号,这是西南科工一个历史性的节点。

    “走迎接我们的英雄们,驻扎在西南科工的试飞员同志技术确实很好!”

    说着,刘司令就带着人往机场跑道走

    “喂,杨辉吗?好消息到了,武器投放试验圆满完成,你可以向大家公布它,公司上上下下为了这个项目努力了这么多年。是该高兴高兴了!”

    杨辉本来没有在办公室,他在YZ1验证机试飞现场,YZ1验证机的试飞现在正是关键时刻,各种数据不断试飞出来,不仅是公司留守的歼七四设计团队,就连杨辉也跑去忙前忙后去了。

    被叫回办公室的杨辉却一点也没有不满,有什么能比歼七四飞机武器投放实验顺利完成所带来的喜悦更激动人心?

    完全没有嘛!现在杨辉就是这样的激动不已:“好啊!的确是一个好消息,我马上就去宣布。想想这几年下来的努力,真的是不容易好在最后还是出了成绩。”

    “嗯。宣布消息是一方面,还有一件事我也要给你说一下。现在试验顺利完成,你也知道现歼七四的试飞情况,除了霹雳11导弹以外。全都没有了问题,所以你现在就可以组织一下公司生产,我估计我这次回来应该能带回海军的第一批订单。”

    海军的订单肯定是板上钉子的事。就是于总师不说,杨辉也知道该组织生产事宜了。现在指望着歼四战斗机的可不只是共和国内部,海外的订单早就眼巴巴的等着好久了。

    “没问题。我会组织开始试生产部件,新的歼七四生产线也会加快调试,到时候加上歼教七A生产线的补充,每个月可以保证70架的生产。”

    西南科工不仅仅是在扩产涡扇10发动机,在维持了歼教七A原本的一条满负荷生产线的同时,又将83年因为双阳厂全面转产航模而封存的歼七生产线启封。

    生产线启封,肯定是从双阳厂运到了云马厂,杨辉早就有过规划,有人作战飞机都要集中在云马厂生产,以充分发挥规模化效应。

    至于说为什么不搬到贵阳去,这一点则是因为在杨辉看来,由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