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一世富贵-第33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由统兵官发出去,其他的当作公文对待。参赞军事、拟定军令的便是司令衙门,从帅府到你们,都必须设立,职责明确。至于最下面到哪一级,我也没有想好,你们一起帮着出主意,结合这次演练,务必想得周全。刚才让你和景泰跟将校士卒宣讲,他们可以提意见、出主意的,便就是这些不是军令的。所以我一再讲,军令的执行不能打任何折扣,但军中不是只有军令。”

    张亢这才算是明白徐平的意思,便如朝廷的命令也有许多种,有的是不管同意不同意都必须立即执行,但有的可以提出自己的意见。军中则不是这个样子,一级压一级,上级的命令下级不能打任何折扣,不然就算是违抗军令。违抗军令当斩,但现实是属于军令的太多,很多根本就没有执行的可能性,这一条军法就执行不下去了。于是就只能够选择性地执法,成为上级收拾下级的工具。看谁不顺眼了,安排一项根本完不成的任务,然后按照军法砍掉他的脑袋。到了真正要严格执法的时候,比如临阵逃跑,畏惧不战,因为选择性执法习惯了,反而因为有人包庇受不到应有的惩罚。

    不考虑可行性的法律和规章制度不如没有,令出如山、雷厉风行首先要求决策过程的科学,不在决策上下功夫,一味地强调执行力,非但是愚蠢,更是故意作恶。定出一大堆执行不了的规章制度,什么事情都是军令,纸面上看起来是从严治军,实际上却是把规章制度废掉了。每一条规例,必须是能够执行的,这才是正确的态度。

第41章 中间派

    禁军的管理比较粗放,平时管理的军法不多,主要就是阶级、逃亡、擅兴这几个方面的内容。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阶级法和擅兴律,阶级法给予统兵官几乎无限的权力和对下级绝对的权威,擅兴律则是对统兵官权力的约束,他们没有用兵的权力,发兵必须经由枢密院。这种管理体制下的士兵逃亡是必然,逃亡法便是针对士卒逃亡的惩罚。

    统兵官一方面是对下属绝对的权力,军中管理的所有事务都委托给了他们,一方面是作战时用兵动辄得咎,大部分人宁可选择消极避战。这是问题的一体两面,理论上讲两者相辅相成,不可能偏废。对军队的绝对控制,就必须限制他们使用武力的权力,不然五代骄兵悍将擅自拥立的景象很难避免。处处限制就让统兵官在战争中失去了主动性,对朝廷的命令消极应付,约束他们的是擅兴律,消极避战总不犯军法了吧。

    军队终究是用来打仗的,为了严惩消极避战的行为,又有了在军事行动中才适用的罚条。宋朝军法的细密严酷,主要是在罚条中体现出来。

    历史上丁度和曾公亮编成的《武经总要》,收集的罚条一共七十二款,几乎全部都是犯者即斩。背军走者斩,诈病者斩,自伤残避役者斩,期而后到者斩,不救友邻者斩,闻鼓合发弓弩而不发者斩,违主将一时军令者斩,惑乱军心者斩,赌博涉及钱者斩,私议军中事宜者斩,失去衣甲器械者斩,粗略例举几条,就知道到了几乎无所不包的程度。

    平时的粗放式管理,对上战时细密严酷的罚条,怎么想都知道执行性极低。徐平前世的经验,知道管理是科学的系统工程,管理要贯彻到每一个环节中。禁军的这种平时粗放战时高压的管理方法,恰恰是最愚蠢的。

    这样的军队,要想能战对统兵官的要求极高。要么是与众同乐,大把的钱撒出去大家开心,平时好吃好喝同欢乐,战时身先士卒带头冲锋陷阵。要么就是严于律己,从自己做起,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战时一样身先士卒。

    这样优秀的统兵官,一百个中也出不来一个,打上几十年仗,才能撞上大运。可禁军的体制,国家财政根本支撑不了他们打上几十年仗。这便形成了一个悖论,实际上无解。

    徐平一再向朝廷表示现在的军队是体制问题,必须改革军制,才能够应对战事,但却没有人支持。朝廷中对党项主战的多是拥护旧军制的,认为军队作战不力,是军法还不够严酷,杀的人太少。只要严格按照军法行事,把那些懦弱不战,或者擅违军令的诛杀,杀一儆百,自然就能够人人奋勇争先。要么懦弱不战,要么擅违军令冒进,统兵官要想把握其中的火候何其难也。相信徐平的多是跟随他在三司事务中改革经济的官员,但对于徐平军制的改革并没有把握。尴尬的是这些人多是主和派,认为不需要跟党项一般见识,等到再发展几年,朝廷钱粮充足,用钱砸也砸死元昊了。

    做官这么多年,曾经任三司使主持天下钱粮,徐平的身边是有一些人。但现在这个时候,这些人却帮不上忙,他们不扯徐平的后腿就不错了。

    向王守规和甘昭吉发泄了一通,徐平的心情不错,对面前自己四位最重要的手下仔细分析着军中的事务。告诉他们军制为什么要改,怎么改。

    张亢就是拥护旧军制的主战派中的一员,听了徐平的话,还是觉得无此必要,口中说道:“节帅,朝廷养兵,自生到死,让他们钱粮无缺。观历代军事,没有哪一朝如本朝一般待士卒如此之厚。所谓养兵千日,用在一时,到了战时,只要这些人肯用死力,何怕西贼元昊!党项小国,元昊不过逞一时之凶,只要将士用力,一战可擒,何必费如许功夫!”

    徐平摇了摇头:“你和景泰都做过镇戎军通判,对党项并不陌生。说一说,在你们的眼里,元昊跟他的父祖比起来如何?是现在的党项更强,还是继迁和德明时的党项强?是现在的禁军能打,还是太宗皇帝时的禁军能征善战?”

    张亢张了张嘴,没有说出话来。

    这就是主和派和主战派的两个观点,主战的认为朝廷对党项恩重如山,元昊反叛绝对不对饶恕。而且党项终究是小国,只要发倾国之兵,必然能够一战而灭。特别是现在的党项同时得罪了大宋和契丹,暂且不用顾忌北边,可以全力对付党项。主和派则认为此时的党项强于前几十年,而禁军则不如前几十年,太宗和真宗时没有打赢的敌人,现在同样没有取胜的把握。主张用经济手段压迫党项臣服,重新回到原来的轨道上。

    徐平是赞同主和派的分析,但却是让战派的主张,两边不靠。他承认现在朝廷遇到的困难,但主张改革军制,重新编练军队,边改边打,彻底消灭党项。

    见张亢还是满脸不服,徐平道:“公寿,我们都是读圣贤书,考过进士的人。子曰,吾道一以贯之,忠恕而已矣。道之所以为道,一忠一恕,一体两面,不可偏废。如果只强调一面,便就失道,败亡不远。军中只强调要士卒拼死上前,却从来不为他们考虑,要怎么样才能做到奋勇向前,便就失了忠恕之道。我们这些读圣贤书的儒生,怎么谈起兵来,却跟暴秦的法家一个论调,你觉得可笑不可笑?”

    张亢脑袋一抬:“然而暴秦奋六世之余烈,一统宇内,北逐匈奴,南驱百越,立不世之武功!若要谈兵,自然还是学暴秦的好,难不成学那些被灭掉的几国吗?”

    “不学秦,便就要学那些败亡的,这是个什么道理?我们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比前人更强不是应该的吗?为什么不能自己有所发明呢?秦一统宇内是不错,但也二世而亡。本朝初立国,一统宇内,也如秋风扫落叶一般,现在呢?”

    见张亢依然不屈不挠,坚持自己严原来军法的论凋,景泰道:“公寿,我们现在节帅属下做事,只管按着节帅的吩咐去做就好。节帅不是说过,明了要去做,不明了同样也要去做,有己的看法先留在肚子里。现在争之何益?前边节帅虽然处置了王守规,也拿住了他的把柄,但他为本路走马承受,必然还是会向朝廷密奏。还是先想想如何应对他吧。”

    张亢道:“我只是说说而已,该做的从来没有推托过。至于王守规,不如”

    看张亢眼中现出凶光,徐平道:“想什么呢!我们如实上报,朝廷怎么处置,由他们了。”

第42章 动荡

    甘昭吉审讯完毕,三个私见王守规的统兵官被斩,徐平把案卷汇总,依正常渠道上奏朝廷。与此同时,王守规密奏徐平在秦凤路擅改军制,乱祖宗之法,如果朝廷不能及时制止,恐怕闯下大祸。奏章发出去,甘昭吉便忧心忡忡地等到朝廷的回复。

    军兴以来,传递边地州军机要文字,一律使用急脚递,日行四百里,夜行一百里。秦州虽然地处偏远,机要文书到京城也不过四昼夜。

    到第十天,朝廷的回复便就到了,同时发到徐平和王守规的手中。

    朝廷的密令,是通过王守规传递的,这也是设置走马承受这个职务的本意。直接发到徐平手中,表示这是公开的公文传递,并不涉及军中机密。

    看了朝廷的公文,徐平的眉头便就皱了起来。

    王守规因为干涉军事,下诏切责,然后罚俸一年。这算是个什么处理结果?正常来讲最少也要把他召回去,不说砍头,一顿脊杖是跑不掉的,然后发配到边远州军当个监当官闲置起来。只是罚俸半年,还继续让他在秦凤路,这不是相当于纵容吗?

    另一道宣命是给徐平的,倒也没有让他停止军制改革,只是要上章说明,平息朝廷内外的疑心。大敌当前,擅改军制,如果由此引起战事不力,徐平要承担这个责任。

    秦州僻处陇右极边之地,对朝廷的动向并不清楚,按照这两份回复来看,应该是有人在朝廷中支持王守规。但支持他的人应该也不是皇帝赵祯,不然就不会让徐平上章解释改革军制的目的了,在京城的时候徐平已经跟赵祯讲过无数遍了。

    一个人在官厅里想了大半个上午,徐平大致理出了一些头绪,事情应该还是出在枢密院那里。王德用是武将,做枢密使畏首畏尾,应该是有其他人给他出难题。徐平上章解释过了之后,枢密院还是要做决定,一旦秦州出了意外,王德用可能就要被换掉。

    想不明白的事情,徐平干脆就不想,只要赵祯那里支持自己的决心还没有变,事情就可以继续做下去。至于朝中的纷纷扰扰,徐平现在也懒得理他们。

    自从入仕,徐平便就不靠任何一派,换句话说,他是自成一派。后果就是不管做什么事情,他都是顶在最前面披荆斩棘开路的那一个人,事情成功了,带着跟自己做事的一帮人一起升官。直到现在,那些跟在徐平身后的人还是只能够摇旗呐喊,借不上力。

    静下心神,徐平展开纸墨,写解释自己军改目的和内容的奏章。这些东西他都早已经烂熟于胸,写起来倒并不艰难。最难的,是两个时代思想的冲突,他得让人看得懂。

    正在伏案疾书的时候,谭虎突然进来禀报,新任的经略司判官到了。

    随着战事越来越多,沿边帅府继续增加人手,徐平帐下多了一名判官的编制,除此之外秦州增设一名通判。通判徐平上章请让石延年来,判官则就让朝廷选派了。

    头也没抬,徐平问谭虎:“不知新来的判官是哪一位?以前认识吗?”

    谭虎叉手道:“禀节帅,是前些日子出使青唐的刘屯田。”

    “嗯,怎么是他?”徐平猛地抬起头来,想了一想,“快请他进来,我在客厅等候。”

    刘涣有一个都快被忘掉的身份,他是外戚,而且是出身于整个两宋辈份最高的外戚之家,太祖祖母刘皇后的保州刘家。这份亲戚关系实在太过久远,按照正常的外戚,就应该不算数了。但刘皇后辈份太高,赵宋皇室的所有皇帝都是他的后人,所以直到现在,几任皇帝一直都还是认这一家亲戚。现在派他来,赵祯的态度就非常明显了。

    此次出使青唐,刘涣做得非常成功,为国家立下大功,超迁职方员外郎。因为入殿奏对称旨,再迁一资为屯田郎中。官场就是这样,运气来了,升官便跟坐火箭一样。

    刘涣进了客厅,向徐平躬身行礼如仪。徐平笑道:“此次帅府增设一名判官,我怎么也没有想到是你去而复来。短短时间在京城和秦州奔波,一路上你也辛苦了。”

    “朝廷正是用人际,些许旅途劳累,又算得了什么。”

    见刘涣倒是看得开,徐平忙赐座,让上了茶来。

    请了茶,徐平对刘涣道:“前些日子走马承受王守规私会统兵官,我已经上奏朝廷,处分已经下来,想必你已经知道了。此时京城什么情形,你何以教我?”

    刘涣想了想,拱手恳切地道:“节帅问起,我便有话直说,如果有不妥当的地方,节帅一笑置之便了。这种事情本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徐平道:“以后你我同府共事,正应该坦承相见。”

    “王守规密奏节帅在秦凤路变更祖宗法制,怕引起大祸,请朝廷妥善处置。这份奏章圣上并没有秘而不宣,而是交付中书和枢密院共同处置。李相公认为节帅曾经在邕州以一州之地破交趾一国,现在所谓变更军制,不过是当日邕州旧法,并没有什么不妥。陈相公却以为阶级法是本朝军事之本,绝不可以妄动,动则必乱。枢密院王太尉没有主见,对此不置可否,但新任的枢副章相公,却以为陈相公说得有理,应当谨慎行事才对。正是因为如此,朝廷才下宣命让节帅上章说明,再行决定。”

    徐平想了一会,突然笑了笑:“在这中间,陈相公和章相公,就真的是因为为了朝廷着想,才反对我在秦凤路做的事?就没有动换一换宰执的心思?”

    刘涣有些犹豫,最后还是道:“下面的话,是下官心里乱猜的,对与不对,节帅听听就好,不必深究。自从节帅离开京城,三司分拆,中书不再像以前一般,轻易不过问三司的事务。中书对三司事事插手,程学士何许人?跟中书的冲突不断。在这中间,因为审计司的郑戬多附和李相公的议论,又与陈相公起了冲突。前些日子,陈相公便就与李相公闹得不可开交,从而建言朝廷重新请许国公回朝为相。此时朝廷事多,李相公性子粗疏,不能掌控大局,还是用元老重臣才妥当。这次秦凤路的事情,当与此有关。”

    徐平点了点头,不再说话。王曾已经去世,紧随之后蔡齐也去世了,吕夷简终于还是耐不住寂寞,想重新出山了。朝廷的党争,不可能不波及秦州,自己的日子难得安生。以后只能尽量不管朝廷事务,让他们不要牵扯到自己身上。

第43章 赐姓

    数日之后,徐平的奏章得到答复,同意他在秦州继续推行自己的政策,但务求谨慎。

    王守规还是留了下来,不过又派了一位武臣走马承受,李昭亮的长子李惟贤来。

    李家既是将门,也是外戚,是到这个年代为止最成功的外戚将门。其祖李处耘在太宗年间议定的太祖从龙功臣中居首,后一代李继隆又是太宗年间无役不与的重要将领,虽然有君子馆之战的败绩,但总的算起来还是胜仗居多。特别是晚年最后一仗澶州之战,为大宋换来了数十年和平,契丹也从此不敢轻易南下。

    因为太宗李皇后牵涉到了太子之争,谋废真宗,真宗登基之后李家受到了牵连。不过在李皇后去世之后,李家又重新得到重用。李昭亮在父亲李继隆去世之后,主动投靠刘太后,李家再次兴旺起来。当刘太后年迈,李昭亮又及时主动离开京城,避过了赵祯继位清算太后时权臣的风波,继续得到赵祯的信任。

    以李惟贤的家世,一般不会来当边路走马承受这种容易引起争议的职事,不过赵祯一向重用外戚,他既然把李璋都派来了,再派一个李惟贤来也不算什么。在心里,他还是相信徐平能把秦州的事情处理好,带挚这些外戚带些军功在身上。

    得到了朝廷的答复,徐平重新启动了秦州军改,核心还是放在训练、作战、指挥以及后勤等的专业化上。不仅仅是设置专业人员,而且定下规例,编制操典,务求每件事情都有章可循,真正把禁军变成一支职业化、专业化的军队。

    在禁军进行整训的同时,秦州的经济和政治改革终于开始,三司铺子正式开张。

    七月流火,暑气开始渐渐退去,早晚的天气凉了下来。一队蕃人骑着快马,乘着早晨凉爽的天气,到了秦州城外。看见城门前人头涌头,在壕沟外早早便下了马。

    一个浓眉大眼的汉子看着秦州城门,对身边的人道:“许多日子不来州城,看起来还是跟以前一样吗,只是人多了一些。”

    张香儿笑道:“城门能看出什么来?你要里面去,才知道秦州跟以前大大不同了!”

    几个人一边说着,一边牵着马向城里走去。

    到了城门处,几个守城的兵丁看见几人牵着的马甚是神俊,对他们喊道:“兀那几个羌人,你们的马不可以在城里私售,要卖牵到三司的铺子里去,那里有买马的牙人!”

    张香儿奇道:“自十几年前,不就不许私自卖马了?听你的意思,若是我们的马差上一些,还能够在城里卖不成?”

    兵丁指了指城门旁边,口中道:“帅府新规,不合作战马的,可以在城中售卖,不过只能在三司铺子里的市集那里卖。那里写的有马格,旁边有马样,你们的马一看就是中格能做战马的。似这等马,只能卖与帅府,敢私自售卖的一律治罪!”

    几个蕃人有点尴尬,官府的布告,除了上面的大红朱印能约略猜出来,上面其他的字谁知道是什么意思?不过只要有马格马样,并不耽误将来卖马。

    张香儿到城里的次数最多,对兵丁说了这是自乘的马,并不售卖,几个人进了城。

    过了城门,张香儿对身边的浓眉汉子道:“阿厮铎,我们去看一看卖马的地方,如果一般的马这里也收,过几天赶上几十匹来卖。最近秦州城里商贾多了起来,有不少的新奇货物,把马卖了换些回去也好。”

    阿厮铎道:“我也正有此意,只是不知道那个什么三司铺子在哪里,刚才也没有问一问。”

    一边的瞎厮铎心道:“三司铺子便就是原来的纳质院,我们蕃人,还有不知道那个地方在哪里的?几十年前,你们药家族不一样纳过质子。”

    “原来是那里,我知道了。”阿厮铎点了点头,不再说话。

    田仁朗任秦州都巡检的时候,对周围蕃部杀戳甚重,周围但凡大一点的蕃部,都不得不向秦州纳质。后来党项赵继迁反叛,出于利用蕃部对抗党项的目的,才对蕃羌改为笼络为主。后来好几任知州都曾放过一些年迈或有病的质子,药家族便就是那时候不再纳质了。

    秦州城不大,几人走了并没有多远,便就到了纳质院前。见到那里人山人海,几个人不由吸了一口凉气,面面相道:“这里怎么变成这样?如此多的人!”

    刚到门前,就有两个排军走上前来,拦住几个人道:“要卖马吗?你们的马只合卖给帅府,其他人一律不得收买。如若违例,且到秦州牢城里走一遭!”

    张香儿忙道:“这是我们自己骑的马,不卖,不卖的!”

    排军仔细打量了几个人,有认得他们是附近大族的头人的,才道:“中马格的马一律不得私卖,不然被人首告了是重罪!你们切记!”

    几个人答应着,才进了三司铺子的门。

    院子里是搭好的台架,三司铺子租给到这里做生意的人。每个摊位一天十文钱,象征性地收一点,防止争抢摊位惹出矛盾。这些都是普通商人,售卖的也都是以前秦州城里都有卖的货物,并没有什么稀奇。不过这么多货物聚在一起卖,还是让这几个惊奇不已。

    一个须发花白的老人骄傲地道:“我的儿子甲寒曾经给族里写信,说原来的纳质院改成了三司铺子,里面售卖各种珍奇货物。不过好物不在院子里,在里面那些房子里。那里面才是三司铺子发卖货物的地方,天下各种奇珍,应有尽有,跟开封府一般!”

    阿厮铎道:“据说你儿子学字是最快的,他能写信也信得过,但你能看得懂?”

    老人道:“前些日子有个商人到我族里,是认字的,我请他念给我听。”

    众人点头,话题不自觉得就转到了甲寒身上。

    自从纳质院搬到城外,开始教书识字,甲寒是最用功也是学得最快的。就在前几日纳质院进了第一次的全体考评,甲寒无论是考试成绩,还是平时表现,均位列第一。徐平特意上奏朝廷,对他赐姓名。本来纳质院定的规矩是姓从百家姓中拈阄,但因为甲寒是第一个得到这种待遇的,赵祯特例赐予赵姓,既是国姓,也是百家姓中的第一姓。

    虽然徐平定的规矩是质子赐姓名只及自己,与部族无关,但还是被他的部族当成极大荣耀。瞎厮铎心父子此次到秦州,便就是为庆贺此事而来。他们族中比较重要的人物,几乎全部一起到了秦州。

第44章 细盐

    一边议论着甲寒的表现,几人一边向纳质院里面走去。

    瞎厮铎心听众人盛赞自己的弟弟,不知怎么心里有点不舒服。弟弟的未来会怎样?他想象不出来,不过听说朝廷定的是与本来的部族无关,才让他安心一些。否则的话,以现在甲寒的声势,如果回到部族,十之**未来会接首领的位子。

    说了一会甲寒,张香儿问阿厮铎:“你是不是听说甲寒被赐了姓名,才要把药厮哥送到纳质院去?现在的纳质院好是好,不过进去之后,可就跟本来的部族无关了。你一向都要药厮哥接你的位子,他进纳质院,你岂不是还要另选别的人?”

    阿厮铎笑道:“我早就已经打听过了,入了纳质院后也不是不能回本族,不过要举族奉迎,全族归顺。到时我们药家族把他迎回来说是,别人能说什么?”

    听见这话,瞎厮铎心的父亲忙回头问道:“还有这种事吗?那我们族里岂不是也可以把甲寒迎回来?不知道朝廷有没有说,回到族里之后可不可以不做首领。”

    “不做首领你们迎回去做什么?他在朝廷做事,有品级俸禄,不是更好?”

    “说的也是。”老者点了点头,低头想着心事,不再说话。

    瞎厮铎心的心里猛跳,突然有了一种不详的预感。父亲的话是什么意思?难道是想把弟弟迎回族里?如果甲寒真地回去自己怎么办?还能顺利接首领之位吗?

    其他人并没有注意瞎厮铎心表情的变化,依然兴致勃勃地讨论着各自的儿子在纳质院的表现。张家族的戍奈因为不是张香儿的亲儿子,不可能被迎回去,反而洒脱一些。反正秦州不追究他用义子冒充儿子纳质,现在对戍奈好一些,将来真有出息了对本族也有好处。

    这些质子不说将来做大官,哪怕就是在秦州当一个公吏,对本族都有极大的好处。你在官府里有人,便就可以比别的部族得到更多的关照,不管是赏赐还是贸易,随便从官府手里**好处出来,都受用不尽。

    看看快到走到房子那里的时候,张香儿突然道:“咦,这里还有卖盐的?这盐好细,怎么又白得跟雪一样,跟以前秦州卖的盐不一样啊!”

    盐是很敏感的物资,几个人凑上前去,围着摆着的几盒食盐看了又看。

    这几盒是样品,真正要买要到另一边堆成大堆的那里,是以他们这里倒不挤。

    看了又看,瞎厮铎心看了看父亲,问一边站的吏人道:“不知这盐什么价钱?”

    那吏人看了看几人,道:“这是上好精盐,无泥无沙,最有盐味,一斤十文足钱。”

    听了这话,瞎厮铎的脸色一下变得铁青,悄悄拉了拉父亲的衣袖,小声道:“这里卖的上好细盐,一斤十文。这样下去,我们族里盐池出来的盐还有谁买?”

    先前陕西沿边州军食盐实行入中法,按运送粮草物资道路的远近,各地盐价不同。秦凤路高于延、环庆、泾原诸路,给商人的价钱是每斤十八文。但这是官府给商人的优惠批发价格,招揽商人的,真正的解盐的市价则要三十多文。而从古渭盐池和党项、吐蕃来的青盐,一般售价为每斤十五文,所以秦凤路的居民,实际上大多吃的是走私来的青盐。

    为了打击走私,朝廷的做法是按人户强行摊派食盐。如陕西路中部和东部的永兴军和同州、华州等地,强行摊派给人户的食盐价格是近五十文。这件事情的逻辑是这样的,解盐跟走私的青、白盐比没有价格优势,朝廷又要盐利,又要打击走私,单凭经济手段无法做到。强行把食盐摊派下去,你反正有了高价盐了,总不会再买走私盐吧,一举两得。食盐实行强行摊派制度,实际上就变成了税,一种变相的人头税。

    沿边的几路,因为作战和安抚战区百姓的需要,不实行食盐摊派,只是严厉打击走私而已。所以秦州的食盐,官价是三十多文,私下里卖的走私盐则基本是十五文。

    徐平把盐价定在每斤十文,使党项运过来的走私盐完全无利可图,他们的运费就不止十文了。而附近的古渭周围和叠、宕两州的蕃部私盐,卖十文还是难够赚钱的,但跟三司铺子卖的细盐相比,质量就差了许多,同样失去了竞争力。

    上丁族最大的财源就是盐池,与之相比,放牧的牛羊马匹反而不重要了,刚刚还因为听说秦州开始允许蕃部卖马有些开心,此时瞎厮铎心父子心中一片冰冷。

    见瞎厮铎心面色铁青,不定就要做出什么事来,他父亲拍拍他的手,低声道:“此事我们回去再商量,这里是秦州城,不要惹出祸事!”

    张香儿和阿厮铎站在一边冷眼旁观,他们族里没有盐池,平时对上丁族靠着食盐发财眼热不已,也没少闹矛盾。秦州低价卖上好细盐,他们乐观其成。自己也是要买盐的,三司铺子的做法对他们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见瞎厮铎心父子默默站到一边,张香儿对阿厮铎道:“这上好细盐,才十文钱一斤,这次回去要派人来买几百斤回去,莫要来得晚了。”

    阿厮铎道:“几百斤怎么够?我们都是族帐众多,最少也要买几千斤!甚至几万斤!现在秦州城里又让私下卖马,价钱必定比以前好了不少,随便卖几匹就够买盐了。”

    张香儿连连称是,与阿厮铎围着卖食盐的地方转来转去。

    瞎厮铎心的父亲心里五味杂陈,朝廷赐了儿子姓名他感激不已,只想着无论如何也要报答朝廷的恩典,没想到接着就迎来这当头一棒。族里最大的财源就是盐池,普通的族人还好说,盐池再赚钱跟他们也没有关系,但对首领和随着来这些重要族人,这就是断了他们的财源啊。占据着盐池,这钱简直就跟白拣来的一样,放牧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