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隋唐之李家庶子-第6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就在危急之时,薛万均、薛万彻兄弟率领三百多人的敢死队从地道中出城到窦建德军背后,突然出现袭击窦建德中军所在,窦建德猝不及防,顿时大乱,军队溃败逃走,被罗艺军斩首一千多级。

    窦建德在易水河畔收拢部队后,感到既懊恼又无奈,感慨蓟城若不是有这薛氏兄弟的存在,他只怕几年前就已将其攻下了。

    窦建德也曾派人去试图拉拢薛万均、薛万彻兄弟,但所派去的人却被他们兄弟个当场杀死了。

    这是因为当年薛氏兄弟的父亲薛世雄带三万兵马南下救援洛阳的时候,被窦建德大败而归,不久后便去世了,薛氏兄弟认为父亲的死跟窦建德脱不了干系,将其视为杀父仇人,故而誓与窦建德不共戴天,自是不会投靠窦建德。

    罗艺见窦建德吃了败仗后,便不顾薛万均、薛万彻兄弟的劝阻,带来军队乘胜迫近窦建德营地,窦建德在营中列阵,填平壕沟出营奋力还击,结果大败罗艺军,又追击逃敌到了幽州城下。

    这时罗艺的士兵人数虽损失了不少,但窦建德军中的攻城器械,因之前的大败而全部被毁,且士气较为低落,所以再次攻城时,已没之前的声势,许久仍未能攻克蓟城。

    窦建德见军队已疲,只得无奈的下令退兵,,只让将军高士兴屯军于易水南岸,继续寻找战机。

    五月,高士兴在幽州袭击罗艺,没有攻克,撤军到了笼火城。罗艺袭击了高士兴,重创高军,斩首五千级。

    在这么多次攻打罗艺的战斗中,窦建德手下的大将,基本都是毫无功劳,但唯独大将军王伏宝勇猛机智,多有战功,每次军功都是全军第一。

    窦建德的众将领于是都嫉妒王伏宝,觉得因为他的存在,而凸显了自己的无能,于是一起向窦建德诬告王伏宝要谋反。

    窦建德杀了王伏宝,刑前王伏宝大声吼道:“我没有任何罪过,大王怎么能够听信谗言,自己断了自己的左右手!”

    当窦建德带兵从幽州返回都城的时候,接到了王世充的救援信,原来这时在唐军的攻伐下,王世充渐感有些难以招架,于是便派了使者向窦建德请求支援。

    窦建德看过王世充的救援信后,脸上露出了迟疑的神色。

    当初,王世充刚击败李密的时候,兵威甚强,以洛阳为中心四处攻城多地,与窦建德也交上了手,所以双方的关系并不太好。

    去年大唐正与刘武周交手的时候,王世充还出兵侵占了窦建德的黎阳,窦建德之后也攻破殷州报复王世充,从此郑、夏两国关系恶化,不再互派使节通信。

    鉴于彼此的关系,窦建德并不想救援王世充。

    不过窦建德的中书侍郎刘彬却劝他道:“天下大乱,唐得关西,郑得河南,夏得河北,形成三足鼎立之势。如今唐起兵攻郑,从去年秋到今年夏,唐军日见增多,郑国地域日益缩小,唐强郑弱,势必不能支撑,郑灭亡,夏也不能单独存立了。不如放弃仇怨,发兵救郑,夏从外袭击,郑自内反攻,一定能打败唐军。唐军退兵后,再慢慢观察形势变化,如果郑可取就取郑,合并两国的兵力,趁唐军疲劳,可以夺取天下!”

    窦建德听从此论,派人见王世充,答应出师援救。窦建德又派遣礼部侍郎李大师等人赴唐军,请求唐停止进攻洛阳,李世民留下了使者,但不予答复,窦建德于是准备召集军队救援洛阳。

    五月十五日,李世民派行军总管候君集袭击并攻拔了王世充的硖石堡,之后李世民让候君集尽快回军北邙大营,但候君集贪功,又继续包围了千金堡,并勒令堡中之人投降。

    堡中的人不仅没投降,还对候君集破口大骂不休,让候君集大怒不已。

    随后,候君集连夜派一百多人怀抱几十个婴儿到千金堡下,让婴儿啼哭呼叫,诈称“从东都来投奔候总管”,然后又互相道:“这是千金堡,我们搞错了。”随后那百来人便立即离去。

    堡中人以为候君集已经离去,来的那些真的是从洛阳逃亡出来的人,然后立即派兵出堡追赶。候君集在途中设下埋伏,待千金堡门一开,猛地冲入,堡中所藏之人屠杀殆尽。

    李世民对候君集的屠堡行为,大肆批评了一番,警告他以后不许再犯,否则严惩不贷,候君集虽口头上答应了,心中却仍是不以为意。

    前阵子乘小船渡过黄河投降了李隐的那个杨庆,曾为王世充的管城总管,管城地处虎牢附近,利于窥伺虎牢,于是李隐让杨庆配合李世绩,重新攻取了管城。

    这个时候,王世充的太子王玄应镇守虎牢关,驻扎在荥泽与汴水之间,听说了管城被唐军攻占了后,便带兵开赴管城,但被李世绩击退了。

    李世绩让郭孝恪写书信劝说王世充的荥州刺史魏陆,魏陆秘密地请求归顺,当王玄应派大将军张志到魏陆处征兵时,魏陆活捉张志等四员将领,举州前来投降。

    魏陆让张志伪造王玄应的信,命王玄应的东路兵马停止前进,命令将领张慈宝暂且返回汴州,又秘密通知郑汴州刺史王要汉让他杀了张慈宝,王要汉斩了张慈宝投降了唐。王玄应得知各州都已反叛,大为惊恐,逃回洛阳。

    不久后,李渊下诏任命王要汉为汴州总管,赐爵国公,王世充所面临的形势这时已是岌岌可危。

第256章 攻伐

    五月,王世充的郑州(治虎牢关)司兵沈悦,派人到唐行军总管、左武侯大将军李世绩处请降。

    李世绩自从被李隐派来夺得管州后,主要的任务就是为了夺取虎牢关,不过虎牢关易守难攻,要想强攻,难于登天,而沈悦的请降,让李世绩看到了其中的希望。

    夜晚,李世绩带兵攻击虎牢,沈悦作内应,一举夺取了虎牢关,抓获了郑国的荆王王行本及其长史戴胄。

    五月十五日,李世民派骠骑将军段志玄与唐州总管王君廓,带兵两万攻打孟津桥,孟津桥守军感到吃紧,向孟津渡的王世充水军请求救援。

    孟津渡水军共有八千人,接到求援讯息后,即出兵五千赶赴孟津桥,但行军到一半的时候,忽然远远的见到孟津渡口燃起了冲天浓烟,顿时大惊,连忙调头返回。

    然而当孟津渡水军返回到渡口的时候,却猛然发现水寨大门上的旗帜,已然变成了唐军的了。

    原来此次进攻,是李世民与李隐多次书信来往后,决定一同发动的,李世民派兵马从陆地上攻打孟津桥,而李隐则派水军校尉张夜叉待其主力离开孟津渡后,迅速出击,攻取了孟津渡。

    由于水军的家属许多都是在水寨之内的,于是那五千士兵不顾将领的阻拦,纷纷划船至水寨投降,孟津渡将领无奈,也只得向张夜叉请降了。

    而因为没有孟津渡口水军的支援,孟津桥在段志玄和王君廓大军的猛攻了两日后,便告沦陷了。

    至此,洛阳八处战略要地,已为大唐夺取了其中六处,仅仅剩下东南方的轩关和南面的阙塞关尚在王世充手里,而由于轩关和阙塞关两地所处的位置,并不处于唐军主力进军洛阳的路线上,所以这时合围洛阳的话,时机也已成熟。

    李世民于是与李隐一同写了奏折,派宇文士及长安,请求进军包围东都洛阳。

    李渊对宇文士及道:“回去传谕晋王与秦王,这次攻打洛阳,不获全胜,决不收兵,攻陷东都之际,隋朝皇室的车驾仪仗、图书簿籍以及器械,除去各人所必须的,就都委托你收集起来,其他的男男女女玉器布帛,都用来分赐给将士们。”

    五月二十三日,李世民将军营转移到青城宫,尚未修好壁垒,王世充就率二万兵马从方诸门而出,凭借旧马坊的墙垣沟堑,靠近水抵御唐军,唐诸将全都惊慌。

    李世民让精骑在北邙山列阵,自己登上高地观察郑军,对身边的人说:“贼子的处境已窘迫了,倾巢而出,想侥幸打一战,今日打败他,以后他再也不敢出战了!”

    李世民命令屈突通率领五千步兵过谷水进击王世充,并告诫屈突通道:“军队一交锋立即放烟火。”

    待到起烟,李世民带领骑兵向南冲击,身先士卒,与屈突通汇合兵力奋力战斗。李世民想了解王世充军阵兵力分布情况,率几十精锐骑兵冲入敌阵,一直冲到敌阵背后,不可阻挡,杀伤很多敌人。

    不久因长堤所限,李世民和众骑兵走散唯有秦叔宝紧紧跟随着李世民,几名王世充的骑兵追上来,李世民的坐骑中箭倒毙,秦叔宝调转马头向回骑,射击追赶的郑兵,箭无虚发,追兵不敢向前。

    于是秦叔宝下马将自己的坐骑让给李世民,自己在马前步行,手执长刀跳跃大喊斩杀几人,冲出王世充军阵,得以回归唐军大部队。

    王世充也率领部下殊死战斗,军队几次三番打散后重又集合起来,从早晨直到中午,王世充的军队才退军。

    在最后的交战中,段志玄奋力与王世充的士卒交战,深入敌阵,坐骑倒下,段志玄被王世充的士兵俘获,两名骑兵夹着他并抓住他的发髻,准备过河,段志玄奋勇跳起,那两名骑兵都掉下马来,段志玄骑上马奔回唐军,后面有几百名骑兵追赶,但不敢靠近。

    李世民于是下令让大军朝洛阳进发,行台仆射屈突通、赞皇公窦轨带兵巡行营屯,突然与王世充遭遇,交战失利,节节败退。

    眼看着屈突通、窦轨的大军将要溃败之时,李世民带领其三千玄甲军救援,王世充大败,唐军俘获王世充的骑将葛彦璋,俘虏歼灭了六千多敌人,王世充仅带着数百人逃跑回洛阳城,阻挠唐军朝洛阳进军的计划再次失败。

    每次作战,李世民都亲自披上黑甲率领玄甲军作为先锋,乘机进击,所向披靡,令敌人畏惧。

    击退王世充的兵马后,李世民继续率大军向洛阳进军,最终包围了洛阳宫城,城中王世充的防御十分严密,大炮可以射五十斤重的石头,投出二百步远,有八个弓的弩,箭杆像车辐,箭镞如同臣斧,可以射五百步远。

    李世民四面攻城,昼夜不停,十几天未能攻克。城中先后有数十人想以城倒戈唐军,均没有来得及发动,就被王世充杀死。自从王世充到洛阳以来,还没人能够在他眼皮底下发动过阴谋。

    苦战多时后,唐军将士都疲惫不堪想回关中,总管刘弘基等人请求班师回朝,李世民道:“如今大举而来,应当一劳永逸。洛阳以东的各州已望风归服,唯有洛阳一座孤城,其势已不能持久,成功在即,怎么能放弃而回朝呢?”

    于是下令全军:“洛阳不破,决不回军,再有胆敢提起班师的一律斩首。”

    众人才不敢再提班师一事。高祖听说后,也下密敕让李世民还军,李世民上表说明洛阳必定可以攻克,又派参谋军事封德回朝面陈军前形势。

    封德彝对李渊道:“王世充得到的地方虽然多,但都不过是略有联系的部属,实际号令所能管辖的只不过洛阳一城而已,他已经智尽力穷,克城之日就在近期之内。现在如果回师,他的势力就会重新振作起来,再加上各地互相联合,以后想要消灭他就难了!”

    于是李渊听从李世民的建议。李世民写信给王世充,晓以祸福利害,王当世充没有任何回复。

第257章 镇虎牢

    李世民见猛功洛阳不下,只好采取围困之策,于洛阳四周挖沟筑垒,打算将王世充的军队困与其中。

    洛阳城内缺粮,一匹绢才值三升粟,十匹布才值一升盐,服饰珍玩,贱如土芥。

    百姓把草根树叶都吃光了,就一起澄取浮泥,放入米屑作成饼吃,食后都得病,身体肿胀脚跟发软,饿死的人交错着倒在路上。

    当初皇泰主迁百姓入宫城时,有三万家,到这时不足三千家。就是地位高贵的公卿,这时连粗糠都吃不饱,尚书郎以下官吏,需自己亲自参加劳动,还往往饿死。

    之前双方在洛阳外围攻伐之时,大唐的骠骑将军王怀文在亲自带来斥候侦察敌情,但被王世充俘获,王世充想笼络他,将他安置在身边。

    六月十四日,王世充出右掖门,临洛水列阵的时候,王怀文忽然举起长矛刺王世充,王世充衣内穿有护甲,长矛折断未能刺进,周围的人猝不及防,都惊呆了不知所措。

    王怀文见一击不中,便即上马逃往唐军大营,但逃到泻口的时候被追兵赶上,拼死反抗,拒不投降,最终力竭而亡。

    王世充回城后,脱下内甲,袒露给群臣看,大声道:“王怀文用长矛刺朕,朕却毫发无损,这难道不说明了天命归属于我大郑吗?”

    王世充说这话,自是为了激励一些群臣的士气,群臣也齐声应和了一番,但许多人的心中都是对这事不以为意的。

    王世充的御史大夫郑不愿作王世充的官,总是说有病不参预政事,这时便借机对王世充道:“我听说佛有金刚不坏身,陛下就是这金刚不坏身。臣对此甚感荣幸,能够生于佛世,臣愿意放弃官爵削发为僧,勤于修持佛道,以助陛下的神武。”

    王世充说:“卿是国家大臣,一向声高望重,一旦进身佛门,必将惊世骇俗。等到战事过后,朕一定尊重爱卿的志向。”

    郑再三请求,王世充都不许。

    郑下朝后对他的妻子道:“我自幼年为官,一心向往名誉节操,不幸遭遇乱世,落到如此地步,身处这互相猜忌的朝廷,立足于危亡的国家,而智力有限,无法保全自身。人生在世总有一死,早晚又有什么差别,姑且遂了我的心愿,死了也没有什么可遗憾的。”

    于是郑剃发穿上了僧服,于一处小庙出家了。王世充闻讯,大为震怒,心中暗道:“好你个郑匹夫,这是认为我必然失败,想以此逃脱一死吗?不杀了你,又怎么能制众!”

    于是王世充下令在闹市中将郑斩首,郑临刑谈笑自如,作临刑诗曰:“幻生还幻灭,大幻莫过身。安心自有处,求人无有人。”

    旁观的人,都很佩服郑的风度与胆量。

    ……

    窦建德在决定救援王世充后,立即着手准备,召集好大军后,先率兵花费了两个多月的时间,攻克了周桥,俘虏了孟海公,保障了侧翼的安全。

    七月,窦建德命他的将领范愿守卫曹州,然后调孟海公、徐圆朗的所有兵马,向西救援洛阳。

    到达到滑州的时候,王世充的行台仆射韩洪打开城门迎他们入城。七月二十一日,军队到酸枣。

    随后,窦建德又攻陷了管州,杀了管州刺史郭士安;又攻陷了荥阳、阳翟等县,水陆并进,用船运粮,向西溯黄河而上。

    王世充的弟弟徐州行台王世辩派遣手下的将领郭士衡带几千兵马与窦建德会合,共十几万人,号称有三十万,在成皋东原扎营,在板渚修筑宫室,派人和王世充互通消息。

    对于来势汹汹的窦建德,围困洛阳的李世民军感到压力倍增,于是召集众将议事。

    许多将领都请求避开窦建德的兵锋,郭孝恪说:“王世充已是穷途末路,马上就会成阶下囚,窦建德远道而来救助王世充,这是天意要郑、夏两国灭亡。我们应当凭借武牢之险抵御窦建德,视情况而动,肯定能打败他们!”

    记室薛收道:“王世充保据东都,仓库充实,统帅的兵马,都是江淮地区的精锐,现在的困难只不过是缺粮。因为这个缘故,被我们拖住,想打打不了,要坚守又难以持久。窦建德亲自统帅大军远道赴援,也会尽出其精锐。如果放他到此,两寇合兵,将河北的粮食运来供给洛阳,那么大战才展开,不知什么时候结束,统一天下的日子更是遥遥无期了。

    现在我们应当分出兵力围困洛阳,加深壕沟增高壁垒,如果王世充出兵,要小心不和他交战,大王您亲自率领骁勇精锐,先占据成皋,磨快兵器训练兵马,等他们到来,以逸待劳,一定能够克敌。打败窦建德后,王世充自然也就败亡,不出二十天,就会捉住两个国君!”

    然而萧、屈突通、封德彝等都认为:“我军疲惫不堪士气低落,王世充凭借坚城固守,不容易很快攻克,窦建德挟胜利之势而来,士气高涨锐不可挡,我军腹背受敌,不是好办法,不如撤退保守新安,以便等待时机。”

    就在李世民感到左右为难的时候,忽然有士兵来报,晋王李隐派了信使前来,李世民略作犹豫,然后叫那士兵将信使带来。

    李隐的信使进入军帐行过礼后,然后向李世民说明了来意:“晋王派我来告诉殿下,他将亲自带兵驻守虎牢关,抵御窦建德的三十万大军,有他在虎牢一天,必不会让窦军前进一步,请殿下与众军安心的继续围攻洛阳。”

    信使说过话后,便从怀中拿出亲笔信,递给了李世民。

    李世民接过信看完后,神色十分的复杂,而大帐中的萧、屈突通、封德彝等人,更是惊诧的说不出话来了……

    这时的虎牢关城墙上,李隐带领众将在那里站立着,向连营不绝的窦建德军眺望着,许久后,李隐向众将笑道:“几年前,窦建德这厮差点被本王捉住,现在可不能再让他给溜走了!”

第258章凌敬建言

    当此之际,天下的命运无疑已到了最为关键的时刻,大唐若能消灭王世充,便能问鼎中原,到那时,大唐在北方的对手,可就只剩下窦建德一人了。(梁师都现在已不够资格被大唐视为对手,在这两年间,仅凭行军总管段德操一人的兵力,就常常将其打败。)

    窦建德的地盘,北面是归降了大唐的罗艺,西面是河东之地,如中原再为大唐所夺,他就将面临大唐的三面夹攻,面对这样的情况,他又能支撑几年?

    所以现在的这场中原大战,实乃关乎天下归属的关键之战!

    如此关键的战役,李隐自是要努力的参与其中,捞取更大的战功了。

    自从孟津渡口被攻占后,李隐的大军便可以从河内随意的进入河南之地了,在得知窦建德率大军来救援王世充后,李隐考虑了许久,最终决定带兵镇守虎牢关,抵抗窦建德的大军。

    当前的形势,王世充损兵折将,粮食吃尽,上下离心,大唐的军队不必花气力攻打,只需继续围困,便可以坐等他败亡。

    窦建德刚刚打败了孟海公,将领骄傲而士卒疲惫,李隐这时如重兵镇守于虎牢关,就等若扼住了窦建德的咽喉。

    这时窦建德如果冒险决战,李隐便可依靠虎牢天险,轻而易举的打败他,而如果窦建德犹豫不决,不来交战,就只能坐等王世充自己溃败了,这定不是他所能接受的。

    于是思考许久后,李隐与谋士觉得,窦建德的大军人数虽多,但却是个纸老虎,与他较量,己方至少已是不败的局面,将他打败的可能也很大。

    于是李隐便带着五万精兵,过北邙,至河阳,取道巩县来到了这中原的雄关虎牢关。

    而事实上,还有一个原因,促使李隐最终决定不去与李世民争首入洛阳的大功。

    他想要活捉窦建德!

    这并非是异想天开的事情,在历史上,窦建德就是在救援王世充之战的时候,被李世民给活捉的,诚然,窦建德被李世民所活捉的过程,有着事情发生的偶然性,不过其中也有着其必然的因素。

    窦建德每次行军打仗的时候,为了激励军队的士气,几乎都是亲自坐镇前军的,这就让突袭他的人有了机会。

    去年,窦建德攻占了由李神通所据守的相州、州等地后,继续向带兵赴卫州,分部队为三道,辎重,家眷居中央,步骑在两边,他自己则带千余骑兵走在最前面,在黎阳附近的时候,就曾差点为李世绩的大将丘刚和所趁。

    而窦建德不久前的幽州之败,若不是他走得过于靠前,薛氏兄弟想要将地道挖到他的附近,就没那么容易不被人发现了……

    所以,历史上的窦建德,作为一方诸侯,却在交战的时候被李世民所生擒,其实也并非是毫无理由的,而这也是李隐觉得自己有机会生擒窦建德的原因。

    七月二十六日,李隐带领五百骁骑,出虎牢,到城东二十多里处,观察窦建德的营地。

    李隐沿路分别留下随行的骑兵,让李世绩、程咬金、秦叔宝分别统领,埋伏在路旁,只带四名骑兵和他一起前去。

    李隐对尉迟敬德道:“我拿着弓箭,你手握长枪跟着我,就是来一百万人又能拿我们怎么样?”又道:“敌人看见我就返回,是上策。”

    离窦建德营地三里处,李隐等与窦建德的游兵相遇,游兵以为他们是侦察敌情的斥候。李隐大喊:“我是晋王。”拉弓射箭,射死对方一员将领。窦建德军中大为惊慌,出动五六千骑兵追赶,跟随李隐的人都吓得变了脸色。

    李隐道:“你们只管在前面走,我自己和敬德殿后。”

    于是勒住缰绳慢慢走,追兵快赶上后,李隐就拉弓放箭,每射一箭都杀死一人。

    追兵惧怕便停止了追击,停一会儿又重新追赶,几次三番,每次追赶上必定有人被杀死,李隐先后射杀了对方几员将领,尉迟敬德杀死十几人,追兵不敢再进逼。

    李隐有意徘徊或稍稍后退引诱追兵到埋伏圈内,李世绩等人就奋力战斗,大败追兵,斩首三千多级,俘获窦建德的将领殷秋、石瓒返回虎牢。

    窦建德在虎牢受阻不能前进,停留了一个多月,打了几仗都未能取胜,将士们人心思归。三十日,李隐派程咬金率领一千多轻骑抢夺窦建德的运粮队,再次打败了他,并俘获窦建德的大将军张青特。

    凌敬对窦建德道:“大王您不如出动全部兵力渡过黄河,攻取了怀州、河阳,派重将守卫,又擂响战鼓竖起战旗,翻越太行山,进入上党,略地汾州、晋州,奔赴蒲津,这样做有三点好处:一是进入无人之境,取胜可以说是万无一失;二是开拓了领士召收兵马,国势更加强盛;三是关中的唐受震骇,郑国洛阳之围自然会解除。眼下的计策,没有比这更妥当的了。”

    窦建德准备按照凌敬的建议行事,但是王世充连续不断地派人来告急,王琬、长孙安世也日夜哭泣,请求窦建德援救洛阳,又暗地里用金玉收买窦建德手下的将领,阻挠凌敬的计划。

    诸将都道:“凌敬是个书生,哪里懂得打仗的事,他的话怎么能听呢?”

    于是窦建德向凌敬道:“现在大家士气很高,这是上天在帮助孤,趁此机会决战,必定能大胜,不能照先生的意见办了。”

    凌敬再三争辩,窦建德不高兴,命人把他架了出去。

    窦建德的妻子曹氏也随军而来,这时对窦建德道:“祭酒大人的话不能不遵从。现在大王从滏口趁唐国空虚,连营渐进夺取山北并、代、汾、晋等地,又借助突厥的军队向西抄掠关中,唐军必然回师自救,还用担心郑国的东都之围不解吗?如果在此地停顿不前,磨灭了士气,消耗了财力,要想成功,就没有日期了!”

    窦建德说:“这不是女人能懂的!我来救郑,郑如今处境很危急,就要亡国,我弃他而去,是畏惧敌人而背信弃义,不能这么做。”

第259章 颉利南下

    就在中原的大战进入白热化阶段的时候,突厥颉利可汗已快刀斩乱麻扫除了异己,野心勃勃的将目光投向了中原。

    义成公主的堂弟杨善经在突厥躲避战乱,王世充这时又派了使者王文素前来突厥求救,王文素找到了杨善经,给了他杨善经一笔重金,杨善经便答应了王文素的请求。

    杨善经向颉利可汗劝道:“过去启民可汗遭兄弟逼迫,脱身后投奔隋朝,全靠文皇帝的力量,才拥有了突厥的领土君权,子孙后代享用不尽。现在唐天子非隋文皇帝的子孙,可汗您应当立杨政道为帝并伐唐,来报答昔日文皇帝的恩德。”

    颉利可汗本就已有此意,所以对杨善经的话深表赞同,答应不日将率大军南下。

    李渊因为中原尚未平定,对待突厥十分优厚,而颉利可汗要求无度,言辞又很傲慢,所以也知双方难免一战,于是对此做了一些应对之策。

    三月份的时候,骠骑大将军可朱浑定远上奏道:“石州总管李仲文与突厥勾结,商定准备等唐、郑交战时,引导突厥骑兵直驱长安。”

    三月十三日,李渊命令李建成镇守蒲阪,以作防备,然后又派礼部尚书唐俭安抚石州,暂时废除石州总管府,急召李仲文入朝,李仲文没有推辞,骑快马赶回了长安,然后立即被捉入狱,不久后就被处死了。

    李仲文到底有没有勾结突厥人,只是可朱浑的一面之词,证据并不充分,但在这个敏感的时刻,李渊也是宁可信其有,不可姓其无了,当然,更重要的,还是李仲文在朝中并无靠山,以至于到死,也没人为他求一下情。

    李仲文刚被杀不久,石州的稽胡刘成部落便带着部族造反了,刘成是刘苗王的弟弟,对于侄子刘季真的被杀很是不满,于是在掌握稽胡大权后,便不顾其他部落的劝阻,决然的选择了叛唐。

    三月二十三日,李渊下诏命太子李建成统领各路兵马讨伐稽胡。

    李建成接到诏令后,便即从蒲阪出发,很快将刘成打败,俘获一千多名稽胡。

    之后,李建成释放了几十名稽胡酋长、首领,授予他们官爵,让他们返回部落,招降同党,刘成也投降。

    李建成假称增置州县,要修建城邑,下令投降的稽胡年纪在二十岁以上的集中起来,然后派军队包围全部杀死,共杀死了六千多人,刘成发觉情况不对,逃跑投奔了梁师都。

    四月初二,唐丰州总管张长逊回到朝中,当时许多议论政事的人都说,张长逊长期在丰州,受到突厥的重视,不利于国家。

    张长逊听到这些议论,害怕步李仲文的后尘,于是主动请求回朝,李渊准许了他的请求。恰好李建成北伐稽胡,张长逊率领部队与建成汇合,顺势回朝,官拜右武候将军。

    当益州行台左仆射窦轨率领巴、蜀兵马前来与李世民会师攻打王世充,李渊便任命张长逊为益州行台右仆射,处境算是立即转危为安了。

    五月十六日,突厥的数千人马侵犯汾阴县。二十四日,突厥有兵马上万侵犯石州,新任的石州刺史王集打退了进犯的突厥兵。

    这些都是突厥的前头部队。

    李渊十分不愿意在这个时候与突厥人对抗,于是派李孝恭的弟弟,汉阳公李瑰带重金布帛去贿赂颉利可汗,但见面之时,颉利想让李瑰对自己行跪拜大礼,李瑰不从,颉利可汗大怒,于是二话不说,将李瑰扣留了下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