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隋唐之李家庶子-第5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做足了场面活后,窦建德这才收拾自东都而来的车驾仪仗,传国玉玺也被他收入囊中。
然后,窦建德将捉住派逆的同党宇文智及、杨士览、元武达、许弘仁、孟景等人,在隋朝的官员当面斩了这几个人,割下首级悬挂于军营门外。
宇文智及死前大喊饶命,当众尿了裤子,还道自己私藏了许多财物,只要窦建德饶他一命,定将那些财物奉上,但窦建德却丝毫没做理会,刀斧手武器砍下,宇文智及的人头骨碌碌的滚落在了地上……
杀了宇文智及后,窦建德又用槛车载着宇文化及和他的两个儿子宇文承基、宇文承趾到了魏县,在宇文化及不久前鸩杀杨浩的地方,将他们通通的斩首了。宇文化及临死,没有什么要说的,只说道:“不负夏王!”
宇文化及可能是觉得自己没什么对不起窦建德的,却想不明白窦建德非要致他于死地,不管如何宇文化及这个建国不到半年的许国,至此就这样被灭亡了。
窦建德每次打了胜仗、攻陷城池,得到的物资财产,全部用来分给将士,自己不留任何东西。他又不吃肉,经常吃蔬菜,下粗米饭,妻子曹氏,不穿绫绢做的衣服,身份一方诸侯人物,役使的奴婢侍妾,才十几个人。
待到打败宇文化及,获得了一千多名隋朝宫女后,也当即通通遣散了,许多人都很赞赏他的这种行为,觉得这是仁君所为。
窦建德任命隋朝的黄门侍郎裴矩为左仆射,掌管官吏的选拔,兵部侍郎崔君肃为侍中,少府令何稠为工部尚书,右司郎中柳调为左丞,虞世南为黄门侍郎,欧阳询为太常卿。其余的隋朝官员也都量才授官,交给他们政事。
对不愿留下的人,准备去关中或东都的,听任他们前往,并给予路费粮食,派兵保护他们出境。隋骁果还有近一万人,也分派遣返,听任他们选择去处。
窦建德又与王世充联合交好,派遣使节进表于皇泰主,皇泰主策封他为夏王。
窦建德出身盗贼,虽然建国,但没有典章制度,裴矩为他制定朝仪,修订法律,窦建德非常高兴,经常向裴矩请教礼仪典章之事。
窦建德在攻灭宇文化及后,得了不少好处,而远在关中的大唐也是同样得了不少的人。
当初,宇文化及任用原大理卿郑善果作民部尚书,郑善果跟随宇文化及到聊城,为宇文化及督战,但中了流箭而退下静养。窦建德攻克聊城,郑善果也被捕获,但却不受窦建德的尊重,于是郑善果逃往相州,被李神通送他去长安。
郑善果到达长安,李渊对他很优厚,官拜检校内史侍郎兼任东宫左庶子,东宫于是再添人才。
第220章黄蛇岭
隋朝的吏部侍郎杨恭仁,在聊城之战后,趁乱逃出了聊城,最后被唐魏州总管元宝藏俘获,将杨恭仁押送到长安。(元宝藏是在李密兵败北邙山后,被魏征劝降大唐的。)
李渊和杨恭仁是老相识,于是杨恭仁官拜黄门侍郎,随即又任命为他凉州总管。
杨恭仁一向熟悉边境事务,了解羌、胡各族的虚实,凉州百姓与夷族对他都心悦诚服,葱岭以东地区的不少国家国,都前来长安朝拜,献纳贡品。
当初,李渊为隋朝的殿内少监时,宇文士及为隋的驸马都尉兼尚辇奉御,李渊与他的关系很是要好。
宇文士及随宇文化及到黎阳时,李渊便亲笔写诏书召宇文士及,宇文士及那时便暗中派家僮从小路赴长安与李渊联络,之后又托使者献金环表示归回长安。
宇文化及到魏县,兵力日益衰弱,宇文士及劝他归顺唐朝,宇文化及不听,封德彝便在那时劝宇文士及在济北征收督运军粮,以静观其变。
宇文化及称帝,立士及为蜀王,宇文化及死后,宇文化及和封德彝便从征粮的济北前来长安降了唐。
当时宇文士及的一个族妹,还是李渊后宫中的昭仪,因此宇文士及很快被李渊授予了上仪同之衔。
李渊因为封德彝是隋朝旧臣,在江都时为虞世基帮凶,谄媚虚伪而不忠诚,狠狠地斥责了他一番,罢免了他的官职遣返回家。
不过封德彝被赶出长安后,并未离去,他知道李渊做了皇帝后,尤好女色,于是四处打探能增强房中术的佳方,苦苦寻找多时后,还真被他找到了,亲测有效而无副作用后,便通过宇文士及,将佳方献给了李渊,希望以此谋求进身。
李渊得知封德彝所献的佳方后,感到十分高兴,马上便拜德彝为内史舍人,不久又升迁他为侍郎一级的官员。
除了郑善果、杨恭仁、宇文化及和封德彝这些人外,另外还有二十多个隋朝旧臣,在宇文化及死后,从河北赶赴长安,被李渊授予了官职。虽得了不少人的效力,但李渊仍常常叹息,若是李神通能带兵攻下聊城,将传国玉玺献来,那就更好了。
李渊对传国玉玺的渴望,也是丝毫不低于窦建德的。
四月二十五日,李渊开始奖赏李隐平河西,李世民灭朱桀的功劳。拜李隐为太尉、雍州牧,进授右威卫大将军,诏凉州以及关北诸州兵马皆受李隐节制。
李渊封赏了李隐后,又拜李世民为司徒、豫州牧,右武侯大将军,诏蒲、陕、河北诸总管兵马皆受其节度。
隋唐之制,三师(太保、太傅、太师)和三公(司空、司徒、太尉)皆为正一品的官职,在名义上无所不统,算是最高荣誉性质的头衔了,现在也就李隐与李世民两人获得了此等殊荣。
大唐在地方没有实行州牧制度,所以李隐所封赏的雍州牧和李世民的豫州牧,也是属于荣誉性质的,但是,其中的差别,却已透露出李渊对两人以后安排。
雍州即为长安京畿之地,现在已全为大唐所有,李隐自是不可能对这些要地进行管理,而豫州却是中原地区,再加上蒲、陕、河北诸总管兵马皆受李世民节度,可知李渊这已是表明了要让李世民去攻略中原的了。
而凉州以及关北诸州兵马皆受李隐节制,李隐能以此对付的,也就梁师都和突厥人而已,梁师都不足为虑,只因投靠了突厥人,与突厥人是为一体,大唐才没对付他,而突厥人实力强悍,又岂是此时的大唐能招惹的?
所以此种安排后,李隐已似乎要被闲置很长一段时间了。
李隐对此并未说什么,也没有丝毫的不满之意,因为他知道不需他做什么,事情自会有转机。
转机之地,便在河东地区。
李渊派遣殿内监窦诞、右卫将军宇文歆协助并州总管、齐王李元吉镇守晋阳。窦诞是窦抗的儿子,娶了李渊的女儿襄阳公主。
李元吉性情骄横,生活奢侈,有几百名奴婢侍妾,喜欢让他们穿上战袍,作打仗的游戏,前后死伤了很多人,李元吉也曾受伤。李元吉的奶妈陈善意苦苦劝说,那时李元吉喝醉,听到她的话很生气,竟命令力士将自己的奶妈陈善意给活活打死了。
自从上次被李隐狠狠的教训一顿后,李元吉也安生了多时,但随即恶性再犯,常和窦诞游猎,践踏百姓的庄稼,还让人造了三十车捕捉鸟兽鱼虾的网,有时捕捉动物感到无趣了,便以此逐人。
李元吉还放纵身边的人枪夺民物,在大街上以箭射人,看人避箭的样子。夜里打开王府大门,公然在别人家做出**之事,百姓都十分愤恨,宇文歆屡次规劝元吉都不听,于是向李渊上表报告了李元吉的情况。
今年正月二十二日,李元吉获罪被免官,李渊让他择日返回长安。
李元吉在晋阳逍遥自在,自是不愿返回长安受李渊管束,窦诞为他想了个办法,让他收买一些太原的名望父老,赴朝中向李渊要求挽留自己。
李渊也不放心将太原道交给别的人,有了这么个借口后,便又重新任命李元吉为并州总管,继续让他镇守晋阳。
然而事实将会向李渊证明,将龙兴之地交给李元吉镇守,是个多么不智的决定。
四月末,并州黄蛇岭。
自宋金刚投靠刘武周,向他献了“进取晋阳,南争天下”的计策后,刘武周便积极的筹备着,经过大半年的准备后,终于率兵数万,屯军这黄蛇岭(榆次县北),进逼晋阳,军锋甚盛。
刘武周的军中,有着数千突厥的精锐骑兵,是他这数月来,苦心向始毕可汗求得的,为他南侵的最大依仗之一。
今年二月,就在李隐平河西之时,始毕可汗本想召集刘武周与梁师都一起进攻大唐,向大唐索要岁币的,但他行到夏州之时,却忽然病逝了,东。突厥可汗之位,由始毕可汗的弟弟俟利弗设继承了,是为处罗可汗。
第221章 刘武周兵围晋阳,王世充篡隋称帝
处罗可汗因为刚刚继位,需返回王帐铲除异己,巩固自身地位,所以是不愿与大唐在这时有过多纠缠的。
但是,李渊在得知始毕可汗来犯派时,遣出使突厥的右武候将军高静,在带着“礼物”,走到丰州听说始毕去世后,便下令将这些“礼物”交到当地的仓库,打算不再给突厥人了。
处罗可汗闻讯后,感到很气愤,打算继续入侵,最后还是丰州总管张长逊让高静带这些“礼物”出塞作为朝廷赠送给始毕丧事的用款,处罗才感到面子好受了一些,于是便领兵退回了草原。
然而突厥虽退,刘武周与梁师都却选择继续进犯,梁师都的进攻目标依旧是灵州,而刘武周的目标,却是大唐的龙兴之地晋阳。
梁师都侵犯灵州,被大唐的灵州长史杨则给击退了,都不用负责这方面事宜的李隐亲自出马。
而并州方面,情况就没那么好了。
李元吉让车骑将军张达用兵出战刘武周,张达推辞说兵力太少不可前往,李元吉却硬逼他出兵,张达无奈,只得硬着头皮带着八千士兵出了晋阳。
张达领着人马走到离敌营还有五十里左右时,忽然一声巨响在四周响起,接着杀出队人马,为首之人骑着一匹踏雪乌骓,脸黑如锅底,直如杀神一般的向张达军冲击而来。
张达战意本就不高,忽然遇袭之下,更是人人无心恋战,四散而逃,张达见此,因心中对李元吉很是忿怒,遂不再抵抗,领兵投降了敌将。
这位忽然杀出的刘武周将领,是为与李隐有数面之缘的尉迟恭,他的所骑的那匹踏雪乌骓,还是李隐所赠的,此次刘武周大举南下,自是少不得让善战的尉迟恭同行了。
尉迟恭接受了张达的投降,将他带回了黄蛇岭面见刘武周,刘武周对其十分的重视,因为他知道张达在并州为将数年,与许多官员都有交往,可为南侵的一大助力。
五月初二,张达带领刘武周袭击并攻陷了榆次。榆次就在晋阳的东面,离晋阳不足百里,旦夕可至,所以晋阳在得知这个消息后,顿时无比震动。
五月十日,刘武周包围晋阳,李元吉一面率数万唐军抵抗,一面派快马向长安求援。
大唐在晋阳的人马,并不比刘武周少,而且晋阳城无比坚固,若是李隐、李世民或是其他的人镇守晋阳,又怎会怕了他刘武周?
然而这时的李元吉显然已吓破了胆,所以急忙忙的便派人向长安求援了。
刘武周毕竟只有数万人马,与动辄十几万人的薛举、李轨、朱桀等人相比,兵力要弱了许多,故而在长安许多人的眼中,只是将其视为梁师都一类的人物,所以当这消息传来之时,并未引起长安官民的多大重视。
不少的人甚至将之视为是一次立功的机会,身为文官的太常卿李仲文,更是立即向李渊主动请缨带兵救援晋阳,李仲文即李密的堂叔,是李家入关中的时侯,投靠李秀宁归唐的。
李渊同意了李仲文的请求,命他为行军总管,与左武卫大将军姜宝谊一起领兵三万出潼关后北上救援。
就在并州风云变动之时,王世充的篡位之谋已进行得差不多了。
东都的道士桓法嗣将《孔子闭房记》一书献给王世充,称身为相国的王世充应取代隋作天子。王世充欣喜异常,任命桓法嗣为谏议大夫。
王世充又网住各种飞禽,将布帛写上字系在鸟颈上,自称受命于天而放掉。有人得到这些鸟献上,也拜官封爵。
段达以皇泰主的名义下令,给予王世充特殊的礼遇,王世充上表三次推让。满朝文武百官劝他称帝,在都堂设座位。
苏威这时已年老体衰,在江都之乱后到了洛阳,王世充依旧任他为纳言。
苏威这时上朝已难以支撑,王世充因为苏威是隋朝的重臣,想利用他向大臣,百姓炫耀,每次百官劝进,必定以苏威为首。待接受殊礼的日子,将苏威扶到百官之前,然后自己面向南坐定接受拜见。
王世充命令长史韦节、杨续等人及太常博士孔颖达制订禅代的礼仪,派段达、云定兴等十几个人进宫禀告皇泰主道:“上天的旨意不是永恒不变的,如今郑王功高德重,希望陛下遵从唐尧、虞舜的做法禅位。”
原盘坐榻上的皇泰主不禁并拢双膝,撑着矮桌气愤地道:“天下,是高祖的天下,如果隋运未亡,这种话就不应提起,如果上天的旨意已经改变,也用不着什么禅让!各位不是祖辈旧臣,就是身居三公高位,既然你们说出这种话,朕还能指望什么!”
皇泰主神色严峻,在朝的各位大臣都流下冷汗,遂不敢再提,皇泰主下朝后,对着太后流泪不止,他已知自己只能拖得一时,最终仍是逃不过王世充的魔抓的。
不久后,王世充又派人对皇泰主道:“如今海内尚未安定,需要立一位年长一些的人作君主,待到天下安宁,一定公开恢复陛下您的帝位,决不违背原先的誓言。”
五月初五,王世充见准备得差不多了,也不管皇泰主同不同意,对外声称奉了皇泰主之命,隋以禅位于郑,然后派他的兄长王世恽将皇泰主软禁在含凉殿,虽然这以前有王世充三次上表辞让及皇泰主下敕书敦促劝进的事,实际皇泰主都不知道。
王世充派遣众将领带兵清理宫城,又派术士用桃汤、苇火在宫中举行除凶祈福的仪式。
五月初七,王世充用全套皇帝车驾进入宫城,即皇帝位,定国号为郑,随即大赦天下,改年号为开明。
随后,王世充立儿子王玄应为太子,王玄恕为汉王,其余兄弟、同族十九人都封为王。奉皇泰主为潞国公。
又任命苏威为太师,段达为司徒,云定兴为太尉,张仅为司空,杨续为纳言,韦节为内史令,王隆为左仆射,韦霁为右仆射,齐王王世恽为尚书令,其余原隋朝官员,也一并授予官职。
至此,隋朝的统治终于算是彻底的从这片土地上抹去了。
王世充这登基的过程,与李渊相比可就差了些,李渊整个禅让的过程,各种礼数做得十足,让人无法挑剔,而王世充却显得粗暴了许多。
事实将会证明,如此做法是很让人诟病的。
之后,王世充又任命国子监助教陆德明为汉王的教师,命汉王王玄怨到他家中行拜师礼。
陆德明觉得是耻辱,吃了泻药巴豆散,卧床说有病,王玄怨进屋跪在床前,陆德明当着王玄怨面泄痢,从始至终没有和他说一句话。
第222章 兵败雀鼠谷
窦建德原本是与王世充结盟的,但听说王世充自立为帝后,立即与王世充断绝了关系,开始自己设立天子使用的旗帜,出入都像天子一样清道警戒,下达的文书也称为诏。
窦建德追谥杨广为隋闵帝。隋齐王杨死的时候,有一个遗腹子名为杨政道,窦建德也立他为郧公,倍加尊崇。
在突厥的可贺敦义成公主派人迎接隋萧皇后和南阳公主到突厥,窦建德派遣一千多骑兵护送,又将宇文化及的首级献给义成公主,通过此种行为,依靠突厥来大壮声势。
王世充登基为帝后,为了树立自己的良好形象,在宫门前的阙楼下及玄武门等几处都摆了榻,行坐没有固定场所,亲自接受奏章上表,有时轻骑简装经过闹市,也不用清道令百姓回避,老百姓只需让开道便可,亲民之举做得十足。
王世充勒住马缰缓慢行走,对街道上的老百姓大声道:“过去的天子居住于重重宫殿之中,民情无法上达帝听。如今朕不是贪图皇帝的宝座,只是想拯救现实的危难,就如一个州的长官刺史一样,亲自过问政务,并要与官员百姓共同评议朝政,但是怕宫门有所限制,现在便在宫门外设坐位听朝,各位都应当把了解的情况全部讲出来给朕听。”
于是王世充命令以西朝堂受理冤情,东朝堂接受直言极谏。这使得每天有几百人献策上书,然而这些策书分类既很麻烦,也难以全部省阅,更不用说处理冤案了,如此过了没几天,王世充就不再出宫,将这些事头抛之脑海了。
王世充每次听朝,都殷勤训谕,然而常常言词重复,千头万绪,让人摸不着头脑,令侍卫疲倦不堪,各部门官吏上奏政事,也因长时间听受训示而疲惫。
御史大夫苏良劝谏道:“陛下话太多,而不得要领,如此这般商议一下就可以了,何必费这么多口舌?”
王世充沉默了很长时间,也不怪罪苏良,但是他就是这种性情,最终也无法改掉这个毛病。
五月十七日,李渊考核群臣功绩,以李纲、孙伏伽为第一,李渊于是设盛大宴会,表彰他们二人。
李渊趁这个机会对裴寂等人道:“隋朝因为君主骄奢,臣子谄媚,而丢了天下,朕即位以来,经常虚心求谏,但是唯有李纲比较能竭尽忠诚,孙伏伽可以称得上正直,其余的仍然沿袭隋朝恶劣的风气,只是俯首贴耳,这岂是朕所希望的?朕视各位犹如爱子,各位应当将朕当作慈父,有什么看法一定要畅所欲言,不要埋在心里。”
群臣听后,大声称是,李渊于是下令免去君臣之间的礼数,与众人尽兴而罢。当然,谁要是真的以为可以将李渊当做慈父,那他的小命可就有些悬了。
官场的法则,向来是做君主的可以向臣下以示亲近,而做臣子的却不能得意忘形的主动与君主套近乎,此乃亘古不变之理。
长安,晋王府。
李隐这时正泡在浴池之中,靠在浴池边上,双目紧闭,一个娇美的婢女正在以她的一双玉手为李隐按摩头部。
平定河西回来后,李隐也没什么紧要的事情做,于是就常找些能使自己放松的事情来做。在浴池中泡着澡,让个小婢女给自己按摩,旁边再放上一壶小酒和一些吃食,日子过得美滋滋的。
“晋王,有并州急报传来!”浴池所在的房屋外面,忽然传来了傅鹰的声音。
李隐睁开了眼睛,不慌不忙的在婢女的服侍下将衣服穿好,然后才走了出去,傅鹰连忙上前,递给了李隐一张纸条。
李隐接过纸条后,匆匆扫了一眼上面的内容,冷哼道:“一群酒囊饭袋,也想大败刘武周?”
原来,纸条上的内容说的是不久前从长安出发,前去救援晋阳的李仲文、姜宝谊的情况,他们这时现在已被刘武周大败,正仓皇南逃。
李仲文与姜宝谊带兵到了雀鼠谷后,便不得前进,因为刘武周这时已遣将领黄子英饶过晋阳,到此等候多时。
两军对峙雀鼠谷后,刘武周的将领黄子英几次用小部队挑战唐军,但稍一接触,便就假装战败逃走,几次三番这样后,姜宝谊、李仲文都有了轻视之心,当黄子英再来挑战之时,便出动全部兵力追击。
雀鼠谷中段有一处地方,地形低陷,且有大树乱石阻挡视线,极适合埋伏兵马,当年的“历山飞”甄翟儿寇掠河东,李隐助李渊将其击败时,事先就是埋伏在此处的。
刘武周的将领黄子英,常往来于这雀鼠谷,所以对这里的地形十分熟悉,也事先在那个地方布下了伏兵,之前的屡次假装战败,也都是为了引诱姜宝谊、李仲文至此。
当姜宝谊和李仲文带着全部兵马追击到伏兵之地时,黄子英的伏兵便突然出击,大败唐军,姜宝谊、李仲文两人都险些被对方俘虏,在亲兵的拼死护卫下,才杀出一条血路,逃往了长安,但所带去的三万兵马,返回的却所剩无几了。
姜宝谊和李仲文两人返回长安后,李渊并未对他们多加怪罪,重让两人带军攻打刘武周,但他们两人却已胆寒,迟迟不敢再动身前去刘武周较量了。
虽已有姜宝谊和李仲文之败,但李渊与其他官员对刘武周仍是不够重视,或许要继续付出一些代价,才会警醒过来。
大业十年的时候,离石胡人刘苗王佣兵数万造反,自称为皇帝,以儿子刘季真为太子,刘苗王被杀后,他的儿子刘季真却逃脱了。
刘家自称来当年南匈奴单于刘渊之后,在离石的影响力很大,刘武周准备南侵太原时,经过多方寻找,终于将逃亡的刘季真与弟弟刘六儿找到了,并助他们返回离石,重新得到了稽胡人的拥护。
故而这时刘武周发动南侵后,刘季真便自称突利可汗,以弟弟刘六儿为拓定王,带领稽胡人再次起兵叛乱,并与刘武周的军队合兵一处,攻陷了石州(即离石郡),杀死了大唐的石州刺史王俭,石州于是被刘武周所掌控。
第223章 四方攻唐
五月二十九日,刘武周攻陷平遥(现在的今县,原属于西河郡,西河郡现在被改为了汾州。)
六月初,刘武周任命宋金刚为西南道大行台,让他带领三万兵马继续围攻晋阳,而刘武周自己,则进逼介州(治介休县,位于平遥县南部)。
刘武周早已在介休安插有内应,当大军围成之时,憎人道澄组织僧众,用佛幡垂于城墙下,把刘武周的士兵拉入城中,于是刘武周便轻松的攻陷了介州。
当刘武周接连攻城略地的消息传到长安后,李渊终于坐不住了,长安的满朝文武,也终于认识到了刘武周的厉害,知道他确实不是梁师都之辈可以比的。
而与此同时,王世充也分兵十数万,向大唐的义州、西济州等地全线进犯,来势汹汹。梁师都方面,在屡次攻打灵州无果后,改换了目标,与突厥合兵以数千骑兵侵犯延州。
江汉方面,梁国皇帝萧铣,也于这时派手下将领杨道生向大唐的峡州大举进犯。
所以这时,大唐已是同时面临着四方势力的的进攻,形势可谓十分不妙,大唐实则已面临着开国以来的第二次大危机。
六月初八日,突厥使节前来长安通报始毕可汗的讣闻,李渊在长乐门(皇宫南面三门之东门)举行哀悼仪式,三天不上朝,命百官到使者住所吊唁,又派内史舍人郑德挺去慰问处罗可汗,赠丧仪三万段。
李渊这是希望以此缓和与突厥的关系,避免突厥人趁火打劫,加剧大唐面临的困境。
初九,李渊召集了部分的王公大臣,在武德殿中议事,李隐自然是也在其列了。
所议之事,无非是该如何应对此时的局势,李渊采取先易后难的方法,让大家先讨论该如何应对萧铣、梁师都,之后再商讨刘武周和王世充。
萧铣攻峡州,无非是为了要图谋大唐的巴蜀地区,而巴蜀之地,是赵郡王李孝恭宣抚而来的,派他前去主持大局,最是适合不过了。
不过众人都知道,李孝恭之所以能成功的招降巴蜀之地,是因为那些地方的太守、县令和各族首领都事先派人到长安商议妥了的,李孝恭个人的军事能力到底怎样,是不能定论的,所以仍需给他派一个具有军事才能的人才行。
“庆州总管李靖可为副将。”李隐这时说道。
李靖因开国之战的各种功劳,被拜为庆州总管,镇守关中的北部地区,他为人性情比较孤僻,虽是李隐帐下出来的,但镇守庆州后,却少与人来往,也几乎没跟李隐通过书信,就像是个孤臣一样。
以李靖的大才,镇守在一州之地实在是一种浪费,所以李隐这时才会向李渊极力举荐,何况在历史上,李靖也是跟李孝恭一起搭伙对付萧铣的。
自从当初李靖以区区几千兵马平定了离石郡,他的军事才能便为人所知,所以这时李渊稍一考虑后,便同意了李隐的提议。
至于梁师都,李渊则看向了李隐,李隐现在节制关北兵马,理应为大唐解决这个麻烦。
在李隐看来,梁师都已不配他亲自出马,所以他提议让行军总管段德操去应付,段德操是段孝先的儿子,有善战之名,李渊对此也同意了。
商议完萧铣、梁师都后,就该刘武周和王世充了,李隐和李世民都主动请缨,要去与刘武周交战,收服失地,解救晋阳。
王世充来势虽大,但大唐对其早有防备,于双方的边境修了许多防御工事,要想他抵挡住,应该不是难事,相比之下,现在的刘武周就要难对付得多了,李隐与李世民都是高傲之辈,自是都选择最难对付的人请战了。
然而就在这时,裴寂却捋须笑道:“小小刘武周,岂用晋王与秦王亲自出马?让老夫带兵前去,定能将其生擒来长安献给陛下!”
李隐和李世民听后,都是一阵错愕,裴寂也懂带兵?他哪来的自信能生擒刘武周!
裴寂随即又向李渊拍着胸脯保证,要李渊让他带兵迎战刘武周。在李隐定河西,李世民灭朱桀后,裴寂就想着也要带兵出征,以增加一下自己的军功。
在裴寂看来,刘武周无疑是很适合的人选,他并不如李隐与李世民所想那样,觉得刘武周有多难对付,他认为凭着自己对河东地区的熟悉,再带个五六万大唐的精兵前去,定是能轻松的对付刘武周的。
李渊对此却心怀疑虑,但他与裴寂的关系毕竟非同一般,见裴寂如此热切,便也不好拒绝,于是,李渊当即任命裴寂为晋州道行军总管,听其便宜行事,以大军五万去讨伐刘武周。
李隐与李世民两人对李渊的这个决定,都是有些傻眼了,然而他们也不能多说什么,只能默默的接受。
随后,李渊钦定李世民为东讨大将军,前去新安对付王世充,对战意甚浓的李隐道:“皇儿就与朕一起在长安居中统筹各方吧!”
李隐唱了声诺,然后与其他人退出了武德殿。
裴寂这时一脸得意的看向李隐,哈哈笑了几声,“晋王,以前都是我在长安知闻你的捷报,这下你可得在长安听我的大捷了。”
李隐面无表情的道:“我只希望你不要败得太惨就好。”他说完这话后,便向宫外走去了。裴寂脸色难看的哼了一声,也离开了皇宫,拿着虎符点兵去了。
李隐回到晋王府后,即与房玄龄、宋正本二人在书房中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