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调教大宋-第7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此题可以回去算,若不得解,去民学随便找个十二岁以上的孩子问问,也就知道了。”

    说完,唐奕欠揍地一笑,“咱们明天民学见哦!”

    靠!他也太贱了!

    众儒生无不绝倒。这是认死了咱们答不出来,明天都得去民学报道啊!

    可是,

    还特么真答不上来啊。。。。

    。。。。

    有的儒生已经开始用最笨的方法,一个数儿,一个数的去试了。

    “铜钱十枚,当五五枚,当十。。。。。不对!”

    “铜钱五。。。。。”

    好吧,唐奕进屋的时候说的一点没错,真都掰着手指头在算了。

    范仲淹暗暗点头,唐奕弄这么一出,虽有卖弄之嫌,但却成效斐然。

    最起码,百多儒生都收起了轻视之心。

    年青人其实很简单,年青气盛不假,但你有真本事,也很容易得到大家的尊敬。

    而赵祯则在感叹,唐大郎是怎么把那些孩子教的这么厉害的?民学的娃娃都这个水平?

    还真的都这个水平!

    如此简单的二元一次方程若他们还答不上来,那唐奕没法给他们讲什么统计学,更不用提基础的财会知识了。

    。。。。。。

    “好。。。。。”

    压住了场子,唐奕颇为满意。

    “回去慢慢数,手指不够,可以把脚指头也用上!”

    贱人!

    原来对唐子浩没什么恶感的儒生,现在也恨的牙痒。

    没这么挤兑人的就。这些可都是各地的人尖子,大家乡不说用下巴看人也差不太多。

    现在让唐奕说成,手脚并用才能算明白数儿的无知小儿,谁能乐意?

    。。。。。。

    “那咱们继续上课,接下来说——钱!”

    “谁能说说,什么是钱?”

    “哼。。。这有甚可说!”有儒生还没缓过来,悻悻然地嘟囔,“钱就是钱呗,买东西用的!”

    唐奕也不和他们计较,“太笼统了,有更具体一点儿的吗?”

    “。。。。。”

    见无人能答,拿起粉笑,唐奕在墨板上写下:

    钱,即——货币!

    是用作交易媒介、储藏价值和记帐单位的一种工具,是专门在物资与服务交换中充当等价物的特殊商品,是社会的商品价值观的物质附属物和符号附属物。

    下面的儒生们又傻眼了。。。

    就是一个钱,多简单点事儿,怎么让唐奕说的这么复杂,所用句子之中的名词听都没听过,看都看不懂啊?

    而后排的曾公亮等人却是另一番心情。

    唐子浩虽然用了许多新词,但是对于他们这些整天和民生、财税打交道的宰相们来说,却是看得懂的。

    而且,他们很明白,钱,看似简单,却正如唐奕写在墨板上的一样,一点都不简单,只是就连他们也没如此详尽的总结过什么是钱罢了。

    唐奕写完,知道很多人都看不懂,只能逐字逐句的去解释给大家听。

    儒生们虽不明白,为什么要把钱说的这么复杂,但都不是庸人,细心记下。

    “货币,也就是钱,是商品交换的产物。

    在远古社会末期,最早出现的货币是实物货币。一般来说,游牧民族以牲畜、兽皮类来实现货币职能,而农业民族以五谷、布帛、农具、陶器、海贝,珠玉等充当最早实物货币。”

    。。。。。。

    解释通了“什么是钱”,唐奕又马上开始讲钱的发展史。

    “秦赢政统一度量衡,统一币制。。。。。。”

    他讲了以物易物的原始社会,讲到秋春战国的货币混乱,再到秦统一货币的意义。。。。。。

    唐奕就像在陈述一段历史,只不过,这段历史之中记载的不是哪一朝,也不是哪个人,而是君子轻而远之的——钱!

    大家听着,开始只觉有趣,慢慢的就收起了轻视之心。

    唐奕讲了什么是钱,钱的意义,再把这些定义套用到钱币发展的历史之中,很多人这才猛然意识到:唐子浩所说的“钱”是一朝民生,和占满铜臭的“利”,根本就是两个概念。

    “钱”并不是那么简单!

    随着唐奕细讲为什么单用铜制钱;为什么金银不以官方形势走入流通市场;为什么大宋会出会“钱荒”。。。。。。

    众人终于借着钱的概念,认识到货币的重要性,进而对整个大宋的经济形式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

    然后,就听的更加认真。

    赵祯在后面眼冒金光,这些知识对于治国来说,可比一千一万首好诗来的有用的多。

    一众大臣则是目瞪口呆。

    直到此刻,他们终于知道,为什么上一科观澜出去的学子,有那般见识和能力。

    唐奕讲的这些,在大朝臣们看来,并不新鲜。能立于庙堂之上的文臣,要是这点见识都没有,也就不用混了。

    但是,这些东西都是他们为官几十年,从朝堂到地方走了几个来回,逐渐靠经验总结出来的“为政之道”。

    可以说是,书本上没有,老夫子不教的东西。

    唐奕现在把它总结出来,形成理论,再授于这些白衣儒生,使他们在没进考场之前,就对国家、对民生就形成一个笼统的概念,这份财富,可以说的无价的。

    再加上,范仲淹、杜衍这样的名臣把自己为官的经验传承下去,观澜的儒生怎么可能不高人一筹?

    这可比照本宣科的所谓名儒夫子强多了!

    。。。。。。

    唐奕要是听到几位朝臣的心声,一定嗤之以鼻。

    几十年的为政之道就想总结出来这些东西?这可是几百年,无数人,无数精力的结晶,这叫科学。懂吗?

    这可不是放眼一朝一地,几十年的光景就能总结得出来的。

    。。

    整整一个半时辰。

    原本半个时辰的课时,唐奕讲的起兴,下面听的也认真,一时没收住,唐奕把宋之前的钱币发展史,外加各朝货币政策,一气讲完。

    直到嗓子都冒烟儿了,唐奕才意识到,一个上午都差不多过去了。于是哑着嗓子苦笑道:“我觉得是时候放课了,若有疑问,课后可单独找我。”

    下面儒生一听“放课”二字,先是一怔,接着猛然一醒,随即嗷捞一声,夺门就跑。

    唐奕瞬间不淡定了。。。。

    咱讲的有那么差吗!?这么迫不及待的就逃了?

    见宋楷也使劲往门外挤,唐奕一把拉住他,压低声音道:“很没意思吗?怎么都跑的这么快?”

    宋楷一把甩开唐奕的手。

    “别特么挡我,老子憋不住了!”

    。。。。。。(未完待续。)

第284章 关于“钱”的推演

    好吧,本书大盟主“陈志扬”同学要征婚!!!

    年少多金会做饭,暖床嗨歌样样通。。。

    有意者可加书友群:492、610、427

    哦对了!非诚匆扰。。。。。。

    ——————————————

    一个半时辰啊!

    特么唐奕整整说了一上午,就算再好学的儒生,一听“放课”二字的第一反应也是。。。。尿急。

    不往出跑还等什么?走慢了连坑儿都占不上。

    。。。。

    唐奕愣愣地看着宋楷飞奔而出。

    而曾巩则一边往出挤,一边指着唐奕叫道:“别走,且等我回来,关于钱荒之议,尚有疑问请教!”

    我等你妹啊?

    唐奕猛然大叫,“让开,还有没有点规矩?先送陛下!”

    众人一怔,这才想起,皇帝还在呢,只得停下来,苦脸恭候。

    唐奕则是一揖到底,“送陛下!”

    赵祯欣慰点头,关键时刻,唐奕还是很分得清大小王的。最起码没忘了规矩。

    在范仲淹等人的陪同下,急步出了课舍。

    唐奕则紧随其后。

    课讲的不错,赵祯觉得还是得夸几句的,一边快走,一边道:

    “大郎今日。。。。。。”

    好吧,哪儿还找得到人,只看到一个冲向茅房的背影。

    这混小子是用赵祯给他开路,先去占坑儿了!

    不过,赵祯现在没时间和他计较这些,因为。。。。。

    皇帝也有尿急的时候啊!

    。。。。。

    唐奕第一次上课还是挺成功的,不但镇住了一众儒生,而且大家的听课热情十分高丈。

    主要是,天天都是看老夫子们摇头晃脑的讲经说典,换了谁,也都腻歪。

    唐子浩虽然爱挤兑人,但是讲的都是新鲜东西,且时不时还蹦出几句混不吝的玩笑之语,逗的大家颇为轻松,大伙儿爱听那是在所难免的。

    范仲淹也觉得唐奕讲的这些东西有用,最起码开阔了学生们的视野,而且只一上午有些意尤未尽的味道。

    遂决定,干脆让唐连讲三天,把财商之道的概略讲完,之后再按原本的计划每两天一课的进行下去。

    唐奕知道之后,一阵哀嚎。

    三天?一上午就够受了,三天不是要命吗?

    但师命不可违,下午,唐奕只得硬着头皮接着开讲。

    一进课舍,唐奕就心中暗骂,你们特么都很闲吗?

    原来,包括赵祯在内,上午那几人一个都没少。

    能少吗?唐奕所讲别说漟生们觉得新鲜,老大臣们也没处听去啊?

    而儒生们上午光顾着听,谁也没记笔记,下午就学乖了,笔墨纸砚拉开了架势,只等小唐教谕开讲。

    唐奕把事先准备的教案往讲台上一扔,“咱们下午就不讲钱的问题了。。。”

    众人一愣,我纸笔都准备好了,怎么不讲了?

    废话,再讲,唐奕的嗓子也受不了啊!

    “钱,或者说货币,这是一个大命题,估计没个三两个月是讲不完了,也不急于一时。”

    “咱们下午就用上午所学的东西来做一个‘假想题’。”

    假想题?

    后排的朝臣们对这个词很陌生,但观澜的师生们却十分熟悉。

    观澜授课受唐奕的影响,已经是十分科学的了,不但缩短了课时,合理地安排了学习与休息的时间,而且课业上,也是各科穿插,寓教结合。

    上一堂学诗词,下一堂一定不再继续灌输,而是让学生练脑,当堂出些情景考验的题目。

    所以,唐奕一说假想题,大伙儿都明白其中的意思。

    “咱们来做一个假设。”

    “假设钱荒的问题在大宋是不存在的,朝廷可以无限度铸币。那当下的民生环境会有何不同?”

    后面的朝臣不明所以,心说,出这么一个毫无根据,又不可能实现的问题,是何用意?

    但儒生们却不管这个,已经开始动脑思考了。

    “咱们先结合现在的实际情况,把基本条件列举出来,然后再根据条件来推演结果。”唐奕试着去引导儒生们一点一点地剖析问题。

    果然,有儒生闻言道:“如若是这样的话,金银、绢帛、铁钱、交子都会退出现在的流通市场。”

    唐奕点头,这个儒生他知道,叫郑獬,文采极高,与曾巩不分高下。只是上午听了课,就已经可以活用唐奕嘴里说出的一些名词了。

    “不错!”

    回身在墨板上写下:“铜钱独宠”四个大字。

    曾巩也起身道:“无钱荒之忧,则富户屯铜、私铸劣钱、化钱为器的问题亦可忽略。货币总量会大增,到了一定程度,钱比货多,就会出现钱贱的情况,物价就会上涨。”

    唐奕点头,这是上午他提过一点皮毛的“通货膨胀”,曾巩也能活学活用。

    在墨板上又写下,“通货膨胀”这四字。

    有曾、郑两人开了头,儒生们也都活络了起来,七嘴八舌的插嘴。

    其中还有一些是唐奕本以为他们想不到的,此间当真是人才济济,一点就通。

    章惇竟提出了辽夏、大理等国皆用宋钱的问题,而十二岁的苏辙竟也能说的头头是道。

    有用的,唐奕就列在墨板上;无用的,也给他们讲明为何无用。

    等到都提的差不多了,墨板上已经列出了十多条。觉得差不多了,唐奕正要往下继续,却闻最后一排有人开口:

    “子浩是否考虑过,朝挺的铸币成本的问题?”

    唐奕一怔,因为说话的是韩琦。

    “韩相公提到了最重要的一个点。”

    唐奕回身把“铸币成本”四字,写的比所有小项都大。

    “建议大家把这十几条都记录下来,因为之后两天,我们的课都是围绕这十几条来上。”

    “现在咱们开始推演。首先,铜钱独宠,劣钱、铁钱退市,富户屯铜失去了利润,就会把手里的钱近一步投入市场。加之朝廷铸出来的钱只增不减,钱多于货,物价飞涨对不对?”

    “对。。。。。”

    下面的回答稀稀拉拉,大伙开始纳闷,如此一推,就算解决了钱荒,好像也没什么好处啊?

    当然没有好处。唐奕这是把贵金属货币,当信用货币的不限量来推演,又没有金融调控机构,如此推演下去,就只有一个结果——货币倒台。

    可是,无限铸币也不是没有好处,章惇提出的辽夏诸国都用宋钱,在这里就用上了,也就是唐奕之前说过的,以宋钱买办八方。

    用最直观的方式,告诉大家解决钱荒之后,大宋这架印钞机,在宋钱一统天下的情况下,是怎么不知不觉买空各国的。

    “那么问题来了!”

    推演至此,唐奕话锋一转,双手死死地扒着讲台边缘,环视全场,掷地有声地发问:

    “我们如何解决,无限度铸币带来的负面效应呢?”

    “如何解决,大额交易,铜钱笨重的不足呢?”

    “如何控制通货膨胀,阻止货币倒台呢?”

    “如果,我把无限度铸币的弊端都解决掉,那是否就相当于驯服了一头吞噬天下的猛兽?”

    “如果这头猛兽真的存在,那我们要怎么解决钱荒之难,把这头猛兽放出来呢?”

    一连串的问题砸的众人一阵阵头皮发麻。

    本来还不明白唐子浩为何出这一题的一众朝臣,此时方恍然大悟:

    这才是唐子浩题中应有之意!

    这才是这堂可能改奕大宋命运的“财税”课的重中之重!

    。。。。。(未完待续。)

第285章 铸币的成本

    有人在纠结,那道数学题。。。(偷笑。。。)

    事情是这样的,这两天实在太累了,中午码完一章就睡着了,新章节扔给老婆来修改错字。

    我一向有乱用标点符号的毛病,当时看到那道题,媳妇也没叫我,以为是又点错标点了。于是把一个“、”号换成了“,”号,最后一句又去掉了一个、号。

    于是。。。。。

    一道三元一次方程神奇地变成了二元一次方程。。。。。

    已经改过来了,大家再去看一眼就知道标点符号的威力了。

    ————————

    唐奕用一个假想中的推演,把大宋君臣和观澜百多学子的心神全部吸引过来,进而引出了一连串值得探思的问题。

    一见时间差不多了,唐奕赶紧下课,可不能像上午似的了。

    “这几个问题,留做大家课后思考,明天再接着讲。”

    儒生们一阵起哄,倒是忘了唐子浩是个贱人,再有学问也改不了招人恨的秉性。

    就不能一次讲完?特么刚勾起一点思路。。。。没了!

    赵祯也有点急,之前他就听范仲淹提过唐奕“以八方银钱养宋”的理论。只不过太过笼统,赵祯只是记得有这么一回事儿。

    今天终于听到了他整套的推演和系统理论,却只说了一半,就没了。

    一气之下,赵祯出门之前对唐奕冷声道:“随朕来!”

    唐奕不明所以,心说,我没招您啊?怎么这么大火气?

    跟着赵祯到了皇帝居所,进到厅中。

    赵祯往正位上一坐,待一众朝臣站定,便沉声对唐奕道:“说吧,何以解钱荒?何以去通货之危局?”

    钱荒的问题于现在的大宋已经不是小问题了,市面上无钱流通,致使通货紧缩,这是制约大宋国计民生的一大固疾。

    要不然,赵祯也不会等不急明天上课,就把唐奕叫来问话了。

    要知道,这之前,赵祯可是打算晾唐奕三个月的,也就是三个月都不召见。今天却为了钱荒之事破例,可见这事儿对赵祯来说有多重要。

    唐奕苦道:“陛下可别当真,那只是小子的推演。”

    “哼!”赵祯道,“朕还不知道你,若无把握,定不会拿此事来推演。”

    朝臣当中有个略显富态、儒风文雅的朝臣搭话道:“素闻唐子浩从来不吃亏,亦不愿落了面子。今日第一天授业,怎会拿出一个自已都没有结果的推演来?万一被学生问住可是不美喽!”

    唐奕偷偷地瞪了那人一眼,心说,这是谁啊?这么讨人厌呢!

    无法,只得辩解道:“草民出这个推演,确实不是随便出的,只不过是想在众儒生心中埋下一粒怀疑的种子。将来他们走上高位,也有能力之时,自然就会往这方面考虑。”

    赵祯点头,却不上当,“那你到底还是有解决之法的,对不对?”

    唐奕一翻白眼,知道是躲不过去了,只得咬牙道:“有!但短期不可为。”

    赵祯眼前一亮,“说说!可不可为另说,先把招式晾出来,大家讨论。”

    “先说抑制通货吧,其实解决的办法有很多。”

    “比如。。。。。。”唐奕咬牙切齿地道,“买买买!使劲地买!”

    唐奕所说的“买”,是对国外买。

    钱多就花钱,把外国买空,这个道理不难理解。

    赵祯点头,对是对,但不是长久之计。

    以大宋现在的富有程度,就是在缓慢地买空大辽,要是钱再多的话,可能买也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再有就是。。。。”唐奕心虚地扫了一眼众人。“扩张,用对外扩张来稀释国内市场,转移国内压力!”

    果然。。。。

    “还有别的方法吗?”

    大宋君臣对打仗啊,扩张啊,之类的事情根本就不感兴趣。

    “再有就是,国家调控了。”

    “怎么调控?”

    “建立专门管钱的机构,控制货币总量。”

    “。。。。。”

    这一点,大家听的是似懂非懂。

    唐奕现在也懒得和他们解释什么叫银行,反正以现在的条件,大宋也建不起来。

    。。。。

    这时,韩琦忽道:“子浩,还是说说钱荒的问题吧!”

    钱荒解决不了,说什么都是没用的。

    唐奕无语了,怎么说?

    想彻底解决钱荒的问题:

    要么,打大理。那里有后世华夏最大的铜矿,几百年也用不完。

    可是,现在的大宋,你让他打土匪都懒得动,还打大理?

    要么,就是推行信用货币。

    但是,现在和赵祯他们说什么信用货币,估计都得跟听天书似的。

    “钱荒的问题,能解决,但是想彻底根除,现在还不行,最少要十年之后。”

    “那不彻底呢?”

    好吧,刚刚噎了唐奕一道的那个“胖子”又出声了。

    唐奕恨不得掐死他,这货是吃准他了。

    “有不彻底的?”赵祯一看唐奕的表情就知道,唐奕还真有招儿。

    “有!”唐奕道,“但是技术还不成熟,草民还得一段时间的试验。”

    “快说说!”

    “分级货币制度。”

    “。。。。。?”

    “就是除了铜,把银和金也同时纳入货币体系,形成小额交易用铜钱,中等额度用银币,大额交易用黄金的货币市场。如此一来,铜的需求会大大降低,钱荒也就不是问题了。”

    众人闻言,不见喜色,反而摇头。

    唐子浩毕竟还只有二十岁,再怎么惊艳,也有疏漏之时,想出来的方法也太过想当然了。

    韩琦诚然道:“子浩可知,为何汉唐以来,一直不将金银纳入币制?”

    “还请相公指点!”

    “一来,是中原不产金银,储量极少,即使纳入币制,也不够流通。而且民间以金银为饰,会令金银进一步的疏于流通,使得各级货币的币值失衡,市场混乱,不得其利,反受其害,得不偿失。”

    韩琦没有揶揄唐奕的意思,反而说的极为诚恳。

    在他看来,唐子浩能把财商之道悟到这一步,已经算是奇材了。

    唐奕则道:“可以从别处进口白银啊!”。

    唐奕知道,在美洲白银没有进入华夏之前,即使是进口白银,对华夏货币的冲击也并不大。而且,依唐奕的设想来运作,大宋不但不会亏,还有赚头。

    “唉!”韩琦一叹。

    在他看来,可是没有赚的,只有赔的。

    “这就是刚刚在课上,我为什么提出铸币成本的问题。”

    “钱币不是无端成形,需要人力、火耗。大宋铸铜钱尚且亏空,若铸银,那亏空可就大了,朝廷是承受不起的。”

    宋钱不是纯铜,而七两铜,配二两铅,再加一两铁,用来铸整一斤的铜钱。

    乍看之下,朝廷是有赚头的,毕竟铅铁价值比铜低。

    但是,若算上人工、火耗,还有成币运输的成本,这点赚头也就什么都不剩了,甚至还亏钱。

    而且,铸银币是没法搀入铅、铁的,也就是说,十成银就是铸十成币。

    去掉成本和火耗,赔的只能更多。

    对此唐奕是知道的,而且没少吐槽,特么印钱还赔钱,这特么也是没谁了!

    他也不多言,向怀中一摸,拿出一个银板交到韩琦手中。

    “韩相公,看看这个。。。。。。”

    。。。。。

    ps:极其鄙视苍山到处宣传本人偶尔出错的行为!(未完待续。)

第286章 银圆

    四更,没有五更,大家不用等了,实在是累了。

    ————————

    以大宋现有的冶炼条件和锻造技术,以银铸币确实是赔钱的。

    不说大宋在银里掺不进东西,单是铸钱之法就足以令人抓狂。

    大宋用的是范铸,而且为了防伪保证铜钱的质量,用的是母钱翻砂法。工艺之复杂,产量之少,简直都不好意思说这是国家行为。

    一个铸钱熟工,一天也只能铸钱百文!

    想想大宋的货币总量,这得用多少工人,多少时间来铸钱?

    而一个佣工,就算没工资,一天的吃食就得多大的成本?

    所以,朝廷铸钱,一点油水都没有。

    当时在课堂上,韩琦其实就想说,朝廷无限度铸币的设想,根来就不成立。因为铸的越多,赔的就越多。

    现在,唐奕说要铸银币,还想进口白银,韩琦只能说他很傻很天真!

    唐奕递给他一块银板,韩琦拿着细看。。。。。。

    其实,这已经不算是银板了,就是银币。只不过无方孔,也无正反面的字。

    颠了颠,差不多半两,也就是正好值一贯钱的样子。

    “子浩,这是?”

    唐奕也不卖关子,“搀了东西,含银七成。”

    那边曾公亮眼眼一瞪,一把抢了过去。

    “掺了什么?怎么一点也看不出来?”

    唐奕心说,让你看出来,老子也别玩化学了。

    “相公先别问掺了什么,只说,七成银,若朝廷以此法铸币,可有赚头?”

    当然有赚头!

    银可不是铜这种相对不算贵的金属,能省出一成,就是好大一笔利润啊。

    “要看子浩掺的是什么。”

    唐奕道:“掺的是铁,但却不是普通的铁,而是铬铁。”

    哦靠!铁啊!连赵祯都不淡定了。

    “拿来,与朕观瞧!”

    铁啊?掺在白银里,当银子用。那得多大的利?

    赵祯都自动忽略了唐奕说的“铬铁”是什么铁了。

    曾公亮一边把银板交给赵祯,一边急问:“工艺如何?”

    其实,就算工艺繁琐一点朝廷也有赚头。只不过,曾相公幻想着要是工艺也能省点,那就更好了。

    唐奕苦笑,“这也是草民一直没把这种银中掺铁的法子拿出来的原因。”

    “目前,我只能在我的实验室里完成铬铁的提炼,还不能实现大规模的冶炼。且模具材料的冶炼也无法实现。”

    “这不是问题!”曾公亮大手一挥,“明白我就令工部拣选最好的冶炼工匠来回山助你!”

    唐奕摇头,“这不是工匠的问题。”

    “那是什么问题?”

    “炉温!”唐奕肯定道,“铬铁矿,相公可能没听过。大多数时候,人们会把它和灰磁石混为一谈,有弱磁性,却非磁石,而是一种含铁和铬的矿石。”

    “这种矿石的冶炼温度比正常铁矿要高很多,目前的冶炼水平是提炼不出来的。”

    炼。。。炼不出来。。。大伙儿傻眼了。

    韩琦问道:“高多少?”他觉得,可能是唐奕找的工匠水平不够。

    “最少要冶铁炉温的两倍!”

    好吧,两倍有点高,那就不是水平的问题了。

    “那子浩可有办法?”

    “法子有,但是一时半会弄不出来。”

    唐奕学的是化学,懂其中的原理,但却不懂冶金。

    他可以把煤炼成焦炭来提升冶炼温度,但相应的炼焦炉,高温炼铁炉是什么样子,却不是他所学,只能带着工匠一点一点的摸索。

    这真的需要时间。

    曾公亮一听,还是得要工匠。。。。

    “明日老夫就给你送五十,不,一百工匠过来,还望子浩快些成功!”

    范仲淹都有点看不下去了,特么真当我徒弟是神仙不成?神仙也没你们这么使唤的吧?

    没钱了也找他,没法子也找他,现在炼个铁也找他??

    眼皮都不抬地低声道:“明日大郎还要授业开班!”

    呃。。。。曾相公心说,这事儿跟开班授业一样重要啊!

    七成银!加三成铁,就能当十成的银来用,这种好事儿哪儿找去?

    若是成了,单铸币一项,朝廷就有天大的油水。而且,正如唐子浩所说,就算是进口白银也是只赚不赔的,

    想象一下,产银之国运到大宋一斤白银,换回去的却是七两的宋银。。。。。

    简直和耍流氓没区别!

    韩琦此时发声,“曾公别高兴的太早,白银一旦入市,富户转而屯银,且私铸劣钱之事必然更为猖獗。到时,对国朝的冲击会更大,此事还要慎重!”

    铜钱都造假严重,何况价值更高的白银?

    唐奕一笑,不等曾公亮做答,先其一步道:“这一点,韩相公倒是不用担心。”

    “哦?为何?”

    “白银加铬铁铸币,一般人还真仿冒不了。”

    “一来,铬铁的冶炼技术,就算弄出来,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