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调教大宋-第7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可说修六塔河不可行,唐奕却给不出合理的解释。只能告诉他,六塔河河道不足以容纳大河之水,且地势颇缓,此事不可为。

    文扒皮就说了,你说不可为,那你拿出证据来啊?

    怎么拿?

    这个时代还没有能准确测量地势高低的科学手段,二十年后沈存中修汴河的时候,用的“分段筑堰法”测量地势,就已经是最先进的手段了。

    所谓分段筑堰,就是沿着所要测量的河流,挖一条平行的沟渠,再分段筑出台阶式的阶梯坝,然后把各级台坝的水位高低加在一块儿,得出上下游的水位差。

    六塔河绵延近千里,你想修渠筑坝来测河,那工程也太大了。

    于是,唐奕就把主意打到了“气压计”上面。

    这东西用来测量高度虽不甚精确,但只要同一地,在不同的气压环境之下多测几次,误差还是在可接受范围之内。而且,其原理也十分简单,后世初中物理就学过。

    正好在外游历,还可趁着这个时机,在沿海地区取得“一个大气压”的基准数值。

    只不过,文扒皮有点等不及了,还没等唐奕把东西做出来,这货居然想来个釜底抽薪,打起了观澜商合的主意。

    这唐奕可就忍不了了。

    这件事也让唐奕看清一点,文彦博是个能臣没错,本事也不小,但说到底,他还特么就是个政客。修河之事在他那里已经变了味儿了,成了他彰显政绩的一个手段。

    既然你文彦博不讲交情,那我唐奕自然也没必要和你客气不是?

    。。。。。。

    九月中,唐奕离开德安,继续顺长江而上。

    京中这时也有了动静,唐介首先开炮,直接把文扒皮和张尧佐两人一起给参了。

    张尧佐且不说,刚升上来,谁都知道暂时动不了他,唐介真正的用意其实就是文彦博。

    唐介上本弹劾宰相文彦博,指责他姑息养奸,对张尧佐事件熟视无睹。并揭露文彦博在担任益州(今四川成都)知州期间专门制造金奇锦,通过宦官送给后宫妃子。因而,文彦博是通过不法手段,内外勾结,以固相位。

    其实,老唐有点不地道,张尧佐的事,不光文彦博,朝里除了他和包拯、吴奎等几个言官,谁都没言声,他单提文彦博本就牵强。而送礼的事儿就更没边儿了,张贵妃生辰,大臣们送点礼这不很正常吗?谁都送过。

    可是,老唐也没办法,只能硬着头皮上了,反正只要把文彦博弄下去,让他长长记性就行了。

    对此,赵祯当然不信,还当场发了脾气,直言要把唐介贬出京,并特意安慰文彦博说,爱卿你别放在心上,朕是不信地。。。。。。

    文扒皮暗出一口气,心叹,官家还是明事理的好人啊!

    可是,第二天,他就笑不出来了。

    唐介确实被赵祯赶出了京,但却非贬反升,从殿中侍御史升资政殿直学士,迁扬州别驾。

    哦操!这哪特么是贬?这是出去镀金的好吗?

    文彦博一下就明白了,皇帝虽未说他不是,但却不再维护他这个宰相了。

    唐介弹劾于他,皇帝不降反升,让他这个当事人如何在朝中立足?

    文相公是有尊严的人,当下自请外放。反正呆着也没意思了,赶紧腾地方,还能保住点面子。

    赵祯自是不准,几请几拒,最后赵祯只得很“遗憾”的放文彦博出京,升平章事知苏州。

    得。。。。。

    老唐和文彦博一个扬州,一个苏州,不但挨着,而且大宋最舒服的三个地方让他们占了俩儿。

    另一个当然是邓州,魏介赖在那儿,是死活不走了。

    唐介也算实在,上任之后,特意给文彦博写了封信,大意是:别怪兄弟不义气,实在是你老兄作的太大发了,我也就是当个出头鸟而已。

    好吧,文彦博看完信有点懵,我特么到底做错什么了?

    。。。。。

    皇佑四年春,唐奕途经苏州,一下船,就见范纯仁在码头迎他。

    范老二中了状元,出任苏州观察判官已有三年,最晚明年就应该调回京城,出馆阁待职了。

    “怎么还留上胡子了?”唐奕一见范老二,就吐槽他那两撇小胡子。

    “显老。。。。。”

    范老二知他没个正经,锤了他一拳。

    “听说,你从苏州过了两回了,都没想看看我!?”

    “你也不在州府好好呆着,下到乡间瞎跑,还能怪我?”

    “你就不能等两天!?”

    “怕你跟我絮叨!”说着,唐奕为其引见众人。

    “章相公的族亲,章惇、章衡。”

    “德安王韶,王子纯。”

    “你们苏州的坐地户,沈括,沈存中。”

    范纯仁一一见礼。

    “你们都是要入观澜书院的学子吧?做为过来人,给你们一点忠告。。。。。。”

    “兄长且直言!”

    这位可是上一科的状元,大伙儿都竖着耳朵听。

    “切记,离唐子浩远点,容易学坏!”

    “哈哈哈!”

    众人大笑,原来这位看起来很严肃的范状元,也有调侃唐子浩的时候。

    唐奕摇头苦笑,看来,范老二也学会圆滑了。

    “你们知州呢?”

    范纯仁一翻白眼,“你把人家给弄下来了,还指望他来接你!?”

    “唉。。。。。。”唐奕一叹。“他不来,就只能是我去找他了。”

    。。。。。。

    文彦博今天连府衙都没去,专门在家里四平八稳的坐着。

    仆役来报,观察判官范纯仁引着客人到了。

    文彦博不咸不淡地嗯了一声,“请进来吧。。。。。”

    唐奕一进厅,见文扒皮连起身的意思都没有,把手里的一盒醉仙金尊往旁边小几上一放。

    “呦。。。。脾气不小啊?见了师叔也不来迎?”

    文彦博横了他一眼,也不作答。

    “拿走!老夫清廉为官,不要你的臭酒!”

    唐奕大喇喇地坐下,“才四十多岁,就算称老夫,也不显老。”

    “。。。。。。”

    “行啦,收收脾气,是我把你弄下去的没错!”

    文彦博一滞,没想到,他没提,唐奕自己却先说了。

    “承认就好!那我也只问你一句,你使的什么手段!?”

    这才是文彦博最想不通的。

    一个白身庶民,凭什么他一句话就把当朝副相给换了!?

    “就因为我要动你的观澜商合?连直臣唐介、包拯都倒向你了?”

    “错!”唐奕一挑眉毛。“他们可不是倒向我唐奕,我也没那么大的本事动你一个宰相。”

    “他们倒向谁?谁能让你下来?还用我明说吗?”

    !!!

    文彦博瞬间脊背生寒。

    “原来如此。。。。。。是官家!!”

    想到此处,文彦博一直堵在胸口的那股闷气一下就通了。

    难怪这点子虚乌有的小事就逼得他辞相,难怪一提观澜之事没几天,唐介和包拯两门重炮就都跳出来了。

    “我今天来,不是特意来看你的。说心里话,我现在最不想见的人,就是你这催命鬼。”

    唐奕往那一歪。

    “我来是和你摊牌的!”

    。。。。。。(未完待续。)

第270章 邓州效应

    “摊牌?”

    “摊什么牌?”

    唐奕把一本小册子甩到桌上,文彦博隐隐觉得,这里面一定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下意识伸手去拿。

    却不想,唐奕一把拍在册子上,倾着身子,凝视文宽夫道:“看之前,有几句话要说明白。”

    “什么话?”

    “翻开这个册子,你就算上船了,没有退路,不能背叛!干的好,你会超越我的老师成为大宋第一的功臣,名留千古!干不好。。。。。你也会成为大宋第一。。。。。”

    “大宋第一个被灭族的士大夫!”

    文彦博一哆嗦,心说,你特么要干啥?造反啊?

    “我还是不看了。。。。”

    唐奕笑道:“没事儿,官家允许你看。”

    “哦。。。。。官家允许,那就不是造反。。。。。”

    伸手就从唐奕手下把小册子扯了出来。

    “你想好了?”

    文彦博白了他一眼,“没什么想不想好!?不就是观澜商合的底细吗?”

    唐奕暗自点头,要是他连这都猜不出来,那也就不配担起这个担子了。

    。。。。。。

    那里面确实是观澜商合的底细,连官家在其中的作用都没有隐瞒。

    这也是官家通过深思熟虑之后,才做出的决定。

    很简单,文彦博那一本参奏,要朝廷监管观澜商合,一下子打醒了唐奕和赵祯,随着商合的财力越来越庞大,就越来越难以隐藏。

    像文彦博这种拿观澜商合出来说事的情况,以后也绝对还有可能发生。

    怎么办呢?

    曹佾、王德用这种将门出身,是绝对不可能跳出来为观澜摇旗呐喊的,他们浮出水面只会让问题更加的复杂。

    所以,无论赵祯,还是唐奕,都希望在朝堂之上有一个了解观澜,为观澜说话代理人。

    而这个人选,无疑就只有富弼、文彦博、陈执中和宋庠。

    但陈执中太直,而且从现在来看,能力也不及富弼,一个直臣不适合干这种表里不一的事情。

    宋庠更不用说,干正事儿,他还不如陈执中。

    是以富弼是最好的人选,老成持重,能力过人,且人缘极好。朝中主持大局最为合适。

    唐奕的偏向是富弼,但是有一点唐奕想的没有赵祯深远,那就是富弼有个弱点。。。。。

    太老实!

    观澜那么大的财力,已经到了“不讲理”的地步,甚至越到后来,越不讲理,朝中策应之人太老实,肯定是不行的。

    那就只有文彦博,既有文人的风骨,又有政客的奸猾。最主要的是,他关键时刻可以不讲理,还够无耻!

    赵祯觉得,最好的情况就是,让富弼主持大局,让文彦博这个“恶人”冲在前面。

    。。。。。

    赵祯的这些想法要是让文彦博知道,估计这货能哭出来。

    我愿意当这个恶人啊!这代表什么?代表皇帝用得着你,长期的宰相饭票有保证啊。。。。。

    不过,文扒皮看了小册子之后,也哭了。

    吓哭了。

    观澜商合现在账面上有七百万贯。

    七百万贯啊!!!

    这其中有全国官粮运转的两年红利近五百万,有杨家、王家入股的股金一百万,还有唐奕华联铺的六成利润。

    哦操!七百多万抵得上朝廷十分之一还多的财税,唐子浩这是在抢钱!

    而再一看观澜商合的股份构成,文彦博眼前就是一黑。。。。。

    官家占了六成?

    他想把观澜充公,赵祯没把他直接发到雷州去,算他命好了。

    。。。。。。

    看完册子,文彦博明白了,观澜他是动不得的,谁动谁滚蛋。

    可是,他没看明白的是,官家和唐奕弄这么大一个摊子,要干什么?

    “大郎,这是要干什么?”

    唐奕沉声回道:“为了还我老师一个心愿!”

    “。。。。。。”

    范公的心愿,当然就是革新,是强宋!

    “怒我直言,范公拳拳之心是好的,但现在大宋固疾已成,不是大郎凭一个观澜商合就能扭转的。”

    这也是为什么庆历新政之时,文彦博独善其身,既不支持,也不反对的原因。

    他相信范、富等人的操守,却不看好他们能成事。

    “我知道!”唐奕道。“既然你看了册子,我也没必要瞒你,观澜的作用不是敛财。。。。。”

    “而在聚势!”

    “聚势?”

    文彦博沉吟起来。现在来看,唐奕基本掌控了将门势力,而当年范公改革的阻力却不是将门最大啊。

    事实上范仲淹的庆历新政,初步形成了一种南北对峙的态势,就是北方以大地主、大士族为首的勋贵极力反对,因为他们的利益主要在土地,范仲淹的新政对他们冲击最大。

    而南方经济发达,以商业和民间小手工业为代表的南臣并不十分反对新政,他们的家族利益相对分散,范的政策没有影响其根本,甚至多有助力。

    赵祯正是看到了这一点,恐南北对立的问题加重,所以才及时叫停。

    而唐奕所弄的观澜商合,虽团结了将门,却并没有给大地主阶级什么好处。而且现在来看,还属于对立的。

    “难倒?!”

    文彦博猛的看向唐奕,“你要把北方士族和地主也拉进来?”

    唐奕暗叹,文彦博不愧是经世之才。“没错!”

    “可是,你拉进来也没用啊!他们的根本利益还是土地,你只要敢动,就必遭反噬。”

    唐奕没头没脑地来了一句,“你看看现在的邓州如何?”

    “。。。。。!!”

    “邓州!?”

    “邓州现在物价不输苏扬二州,直追开封的水平,但偏偏土地最不值钱了,只是邻州的六到八成。”

    “。。。。。。”

    “原本的地主大户经营田地已经不是最赚钱的了,已开始从经营土地,转投其它行业。别看这几年年年往邓州运流民充佃农,可是,邓州无产佃农的数量还是在逐年减少。”

    “你要把邓州的模式推行北方?让地主由农转商?”

    文彦博有点懵,北方上百州县,那可不是一个邓州那么的地方。

    “可你只有一个醉仙,北方那么大的地方,你哪来那么大的产业规模,可以改。。。。。”

    文彦博说到一半,猛然顿住。

    他想到了唐奕使辽之前说过的。。。。。

    羊毛纺织!!!

    那个产业的规模几百倍于果酒,要是唐奕把大辽变成了羊毛产地,变成大宋的收毛场。。。。。。那临近大辽的北方诸州是最适宜铺开这个行业的。

    文彦博很清楚毛纺中的利润有多厚,能形成的规模有多大,这足以使整个北方形成“邓州效应”。

    “你你你!!”

    文扒皮已经说不出话来了,他现在终于知道,赵祯和范仲淹为什么把唐子浩当亲儿子一样供着了。

    终于知道这小子横行无忌的资本何在了。

    对于现在的大宋来说,他特么就是个无解的妖孽!

    。。。。。

    “还有一个问题。。。。。”文彦博要是不趁这个机会把心中疑问都问出来,晚上肯定是睡不着睡的。

    “既然你已经策划好了一切,为何此次入辽不把毛纺之事敲定?”

    唐奕笑了。

    “不用考我,你我都知道时机未到,现在还不能铺毛纺的事情。”

    “不是!”文彦博一摆手。“绝非考教,财商一途彦博自知不如,甘愿拜师,只想听听小师叔有何顾虑!”

    好吧。。。。。

    “第一,大宋现在可以给大辽套上项圈,却没有驯服这头北方狼的能力。”

    “第二,大宋自身的诸多问题还未解决,流通环境也不成熟,这时候开毛纺这条路,必自受其害!”

    。。。。。。。(未完待续。)

第271章 攘外先安内

    文彦博有一个错觉,一个让他浑身颤抖的错觉。

    看着唐子浩坚定的眼神,他觉得,范仲淹没干成的事情,也许。。。。。唐子浩能干成!

    而此时此地,他文彦博的手里握着一本小册子。这本小册子让他真真实实地感觉到——他已经身处其中了。

    这让文彦博莫名地生出一种澎湃之情,一种难以抑制的亢奋。

    不论成败,我文彦博注定要留史千古,任世人评说的!

    这还不够吗?

    哪怕最后真的如范公一样败了,即使落得个尸骨无存。。。。。

    也值得他去赌一把!

    。。。。。

    “所以你先拉将门入伙,就是要借此来整顿军制!?”

    以文彦博的智慧,一通则百通。唐奕一点,他就什么都想不明白了,也难怪官家会任由曹潘王杨几大将门插足观澜商合。

    这不但把军队中的大势力牢牢地拢在了皇帝身边,而且将来要改革军制,会少掉颇多阻力。

    “最后一个问题!”

    唐奕一翻白眼,“要干就干,不干拉倒,哪儿来那么多问题?你干不干?不****特么找别人了!”

    “干!干!”文彦博笃定道。“但是,这里面你有一个大问题解决不了。”

    “你是说经济总量?”

    “什么总量?”

    “就是大宋现在的土地产出是有限的,周边又没有产粮大国。所以,一旦在北方铺开毛纺,定会对粮食产量形成冲击对吧?”

    好吧,文彦博还没唐奕想的远。他其实就是想说,毛纺用工量大,与土地抢夺劳动力怎么办?

    “这也是现在不用毛纺的一大原因,在粮食产量没上去之前,毛纺就不能动。”

    这是唐奕最大的顾虑。大宋的生产力有限,不能像后世一样可以毫无顾忌地发展手工业。要是劳力都去做工了,没人种地,那不用外敌,也不用改革,自己就把自己玩死了。

    “粮产怎么上去?”

    “一是人口,朝廷必须大力鼓励人口增长。人多不但能填补劳力缺口,而且能提高土地开发率,但这是一个长期过程,没个二三十年见不到成效。”

    “二是增产,辽朝每年供应十万牛肠,沼气池的技术也趋于成熟,官家已经拟定,每年从观澜进项之中拿出一成补贴农户建池积肥,几年内就能见到成效。”

    “再有。。。。。”再说,唐奕就没法说了。

    他总不能说,老子知道哪有高产作物吧?

    。。。。。

    文彦博已经无话可说了。以前赵祯说让唐子浩执掌三司,现在在他看来,让这货当宰相好像。。。。。

    好吧,他那个脾气真当不了宰相,两月就能把人得罪光了。

    “那官家什么时候调我回朝?”

    文扒皮终究还是忘不了升官儿的事儿。

    唐奕横了他一眼,“等着吧,怎么也得让你在下面呆两年,长长记性。”

    “。。。。。。!”

    文彦博还是太年轻!

    赵祯的意思很明显,现在朝中没什么大事儿,让小文同志在下面磨磨性子,毕竟再回朝中,那就是轻易不会再让他下来了。

    这是好事儿,大宋朝换相太过频繁,终不是什么值得夸耀的事情。能因观澜商合把富弼和文彦博绑在相位之上,在唐奕看来,绝对是功德一件。

    。。。。。。

    在苏州呆了三天,因为之前来过,唐奕也就不打算多呆了。文扒皮也一改之前接都不去接的臭架子,亲自送唐奕上船。

    范纯仁则是一再嘱咐唐奕,回去之后,代他好好照顾老父亲。范仲淹已经六十有余的高龄了,就算每日精于调养,也已大不如前了。

    而唐奕也终于不再游山逛水,准备回京了!

    。。。。。。

    虽只是两年未归。但是,如今的回山已经不是两年前的回山了;如今的观澜书院也非原来的观澜书院可比了。

    回山改建,在唐奕走的那一年就已经完成,第二年开始建街引商。

    先是白樊楼于此建立了分楼,然后华联铺也来此开设了分铺。

    这里有回山美景,又有观澜书院,更有文圣石这等文教圣物。连官家每年都要来此住上半月,寻常百姓自然把这里传的神乎其神。

    改建一经完成,回山码头就热闹了起来。

    开封文人雅士、花魁粉头儿对这有山有水,有吃有喝,有文学殿堂,又有诸般美景的地方趋之若骛,每天都有画舫、香船专门从开封发出到回山一游。

    京中各家商户看到了商机,也纷纷前来开铺面。

    现在的回山,汴河之西是回山河弯和回山商村,荷塘水色,亭榭廊桥,楼阁林立;河东是月季花海,色彩斑斓。

    开封甚至有牙行专门经营每日往来回山与京中的游船,让那些雇不起花船、画舫的普通百姓也能舒舒服服地一游回山。

    而观澜书院,当年一榜十进士,头甲双鳌头的盛举早就令其名满天下。

    这几年,范仲淹、孙复、杜衍等大儒无朝事烦心,一心钻研学问,着实做出了许多可传世的美文。

    如今,《观澜时集》要比《太学文集》好卖的多,进一步使得观澜的名声闻名宇内。

    。。。。。。

    人就是这样,不想回家的时候,在外面怎么疯,怎么跑,也不会想家。可一但定下归期,却一刻也不愿意多等,恨不得马上飞回去。

    唐奕走淮河,入汴水,一路行来,下午本应靠岸歇脚,最后的几十里水路,留在明天正好。

    可是唐奕说什么也不想再多等一晚,多赏了船家和纤夫十贯铜钱,非要连夜回去,以至于船快到回山之时已经临近子夜。

    眼见拐过下一个河弯就能看到回山码头了,唐奕不禁立于船头,等着“到家”的那一刻。

    君欣卓等人也陪着他,站在船首眺望。

    萧观音已经从两年前的惊惧之中走了出来,站在唐奕身边。

    “马上就能见到唐哥哥说的那个回山了吗?一定很漂亮吧?”

    唐奕笑道:“你看过就知道了,绝对是你没见过的景象。”

    倒是章惇撇着嘴道:“再漂亮大半夜的也看不出个端倪,青瑶姑娘还是安睡一晚,等明日早起再看吧!”

    章衡比他这个“小族叔”大了整十岁,已经二十几岁了,自然没有他那般恬燥,站在一旁默默不语。

    他来观澜书院就是冲着范仲淹、尹洙、孙复等人的名头来的。而且,章衡自视文章诗赋在同龄人中的水平天下无二,他是来当第一,拿状元的!

    至于什么回山美景,对于他来说,都是浮云。

    而沈括则盯着手里的一个铜皮器物道:“若此地的气压趋于正常水平,从泗州到这里汴水河势不过二十来丈,难怪汴水趋缓。”

    唐奕不语,静静地等着客船转过河弯,才露出一个畅快的笑意。

    一指前方的灯火闪动,“到了!那就是回山!”

    众人顺着他手指的方向看过去,“我的个天爷啊!”

    “现在不是子夜时分吗?怎么这般热闹?”

    章惇有点不淡定了。

    。。。。。

    (未完待续。)

第272章 灯火通明不夜天

    四更,拼了。。。

    求票票,求全订,求打赏,什么都求。。。

    ————————

    章惇自觉是东南豪门大族出身,什么没见过?

    可是,殊不知,他章子厚在浦城长大,只到过福州。

    一到开封,和乡巴佬进城没什么区别。

    而回山。。。。

    那是开封城民来了,都觉得自己是乡巴佬的地方。

    船刚转过来,就见隐约可见,远处两山夹壁之间有一处码头。码头之外,大大小小的花船、画舫停了一溜,把码头挤的是满满登登。

    而且,别看已经临近子夜,大小船舫竟没有一条是黑着灯的。离得这么远,就能隐约听见有靡靡仙乐从船中传过来。。

    “乖乖!”章惇呆愣地叹道,“你们开封人都不睡觉的吗?”

    潘越揶揄道:“你刚才不还说,黑灯下火看不清端倪呢吗?也不看看咱回山是什么地方!?”

    唐奕喃喃自语,“是我的回山。。。”

    。。。。。

    此时,船已经入了南屏山的峡道,整个回山已经露出了一角。

    众人已经惊的说不出话来。

    就见码头边上有一五层高楼耸立岸边,青瓦朱墙、雕栏画栋,层层灯光摇曳,人影闪动,那叫一个气派。

    潘越得瑟道:“不用说,这应该就是我家的樊楼分号了。”

    隔着樊楼往里面看,整个回山一半河弯,一半城。

    河弯除了停靠的画舫显得有些静谧清幽,另一半谷地则亮如白昼。整齐的街道人流未断,一排排高低错落的商铺、楼阁一直延伸到山角。

    “当真是不夜天。”王韶本来话不多,见到此景,也不由发自内心地感叹。“在这里读书,当真不错!”

    船入回山,在码头停靠。

    还没等船停稳,就闻码头上一个声音戏虐高叫:“疯子,赶紧下船!让小爷看看缺胳膊少腿没有!?”

    唐奕闻言,放声大笑。“宋为庸,站那儿别动,老子让你两只手!”

    码头上站着的,正是宋楷等人,却都是为了迎唐奕,在码头上等到半夜。

    范纯礼贱声贱气地叫嚷:“快下来让小爷看看,你拐回来那番婆子俊不俊!?”

    。。。。。。

    萧观音瞬间脸就红了。心说,唐哥哥交下的都是些什么朋友呀?怎么什么难听的,都说得出来?

    唐奕却不在意,这帮损友再聚首,说几句调笑之言,算是轻的了。

    急匆匆地跳下船,与几人又是锤肩,又是拥抱。别提多亲。

    这几个可是他在大宋交下的第一批朋友,意义自然不同。

    “你们怎么知道我今晚到?”

    “嘿,我们还不知道你!?算日子应该是明天。不过,猜你最后这段水路就得连夜走,果然让我们猜个正着!”

    。。。。。。

    待众人下船,贱纯礼一见潘越,“哈哈,潘老四,听说你在辽朝让一个侍郎千金给睡了?”

    噗!

    潘越一口老血喷出,“哪个王八蛋嘴上没个把门的!?”

    “嘿嘿,杨家二哥早把你在辽朝干的那点事儿告诉我等了。”

    “好吧,杨怀玉就算了。。。打不过。。。。”潘少爷这个郁闷,威胁地一勒贱纯礼的脖子,“敢给我传出去,老子跟你没完!”

    “晚了。。。。”贱纯礼幸灾乐祸地道:“至少,你爹是知道了。”

    潘越一阵哀嚎,这回可惨了!

    不过,自己遭罪太孤独,他准备拉上唐奕。

    凑到几人耳边贼兮兮地道:“我这都不算啥。。。。。”

    “还不算啥?听说小娘子浪的很呢。。。。。”

    好吧。。。。

    偷瞄了一眼唐奕,“他那才叫厉害。”

    “怎么地?”

    “我睡了侍郎千金,唐大郎却把王妃拐回大宋了,你们说谁更牛?”

    “当真?”几人八卦之火熊熊燃起。

    “不是说就是一个女奴吗?”

    “怎么变成王妃了?”

    “嘘~~!”潘越做了个禁声的手势。“燕赵国王的正统王妃,还没过府就让大郎给拐回来了。”

    “啧啧。。。。”宋楷直咂巴嘴,不由多看了跟在唐奕身边的那个少女两眼。

    “下手够黑的,那个什么王也够绿的。奶奶的,早知道有这等好事儿,老子也去拐一个回来。”

    潘越正在暗爽,忽觉屁股一痛,整个人就射了出去。

    “说特么什么呢?”唐奕佯装温怒,转脸对宋楷几人道:“嘴上有个把门的,别听他瞎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