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调教大宋-第5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说明什么?说明曹彬是帮人背了锅,而能让他领了罪之后,还能比无罪之前更风光的,除了赵二,还能有谁?

    。。。

    回头再说杨业,东军大败,赵二见大势已去,急令中军和西军撤退。田重进二话不话直接就撤,安然回到国内。

    而西路军却没有那么幸运。。。。。。

    监军王侁脑袋被驴踢了,要从北川大路进军,还要一路鼓行(大张旗鼓)至马邑正面迎敌。

    你说,你不是脑袋有包?败退之时,还裹胁着四州的几万汉儿百姓,长点脑子都知道,这时候要悄悄地进村,打枪地不要!

    但是,没办法,他是监军,赵二的眼线,一众将士连主帅潘美都沉默了。

    唯有杨业出声道:“这样就败定了!”

    王侁闻言反讥道:“你不是无敌将军吗?领军数万却只想着逃跑,不会是想造反吧?”

    正是这句话,葬送了杨家父子和几万军士的性命!

    杨业一个武人,还是降将,哪受得了这等诛心之言?

    明知是死,亦只得答应出战。

    其实。。。

    即使出战,杨业也可以不死,问题的关键就在潘美。

    杨业临行前,对在西北搭档七年的老伙计潘美道:“这次败定了,我本是降将,早就该死。只是,你能在陈家谷部下伏兵吗?我败下来的时候,若是无人接应,那就一个也回不去了!”

    潘美自然答应。

    只不过,他说了不算。

    宋军在陈家谷口等到天明,王侁见辽军退去,不知是疑兵之计,争功心切的他带兵退下了陈家谷。

    潘美苦劝不住,只得带着几万百姓,一路沿着交河南撤,行出二十里,才听闻杨业大败的消息。

    这个时候,如果潘美回援,杨业也还有一丝生机。但是,身边的几万百姓怎么办?

    在百姓与兄弟之间,潘美最后选择了前者。

    只不过,他肯定不会想到,这个选择,让他遗臭千年!!

    。。。

    (未完待续。)

第213章 这里定会变成家乡

    纵观杨老将军之死,错在谁?

    潘美吗?他有责任,却不是主要。

    曹彬吗?他要是不冒进,就不会有满盘皆输的局面,杨业也不用表忠而死。但是,没有赵二的命令,他敢吗?

    那是王侁?可能是,但如果不是赵二疑心武将,助长了监军气焰,他一个连兵书都认不全的腐儒就能指挥得动大宋最强的两位军神?

    是赵二?

    是赵二。。。

    大宋重文轻武不假,但在太祖当朝之时,还远没到这个地步。赵大也往军队里派政委,可是还没到瞎指挥的地步。

    正是赵二助长了文人的气焰,之后一发不可收拾,也正是他把大宋军的脊梁彻底的掰弯了!

    赵二得朝,文人们从赵二这里,也彻底地惯出了臭毛病。

    因监军而死的军人,杨业不是第一个,也不是最后一个,宋初名将郭进,也是这么被监军逼死的!

    。。。

    潘越代祖上给杨老将军叩头,看得杨怀玉心中一阵刺痛。杨潘两家几十年的恩怨纠葛,又岂是磕几个头就能了的?

    但是。。。

    杨怀玉恨不起来。

    他上前拉起潘越,“起来吧。。。”

    。。。

    唐奕会心一笑,上前搂住两人的肩膀,“别这么沉重,让老将军看了笑话。”

    “可不!?”黑子附和道:“咱们刚刚宰了契丹秃子就来给老将军上香,应该高兴才是。”

    “就是!”唐奕回身对着杨业的坐像高声道:“好叫老将军知道,本来官家还交给小子一个任务的。。。”

    “陛下想趁着此次宋辽邦交正好,让小子转告范镇,可否向辽帝请求,把老将军的骸骨请回大宋。”

    杨怀玉闻言,猛的一震。让曾祖遗骸归宋,那是杨家几代人的心愿,没想到,官家还记得。。。。

    事实上,这几十年间,不光杨家记得,大宋的君臣也都记得。宋帝曾多次要求辽朝归还杨业遗骸,但是,辽人都没有同意。

    如果真能趁两国交好,要回遗骸。。。。

    不想唐奕继续道:“本来,小子也想让老将军魂归故里,但是。。。。。。”

    “但是到了燕云,到了老将军的祠堂,小子的想法变了。”

    “入土为安,死者为大!老将军在燕云安息了几十年,我们做小辈的,又怎能为了自己的心安,而扰了老将军的安眠呢?”

    “大郎。。。。”杨怀玉有些急了。这事关杨家祖宗的大事,他也管不了那么多了。

    唐奕却不予理会。

    “老将军,且先住着!”唐奕一边说,一边脸色渐冷。

    “我等后辈虽还不能让老将军归家,却可用残生绵力,让这里变成家乡!!”

    燕云,一定要回到汉人手中!不然,唐奕所做的一切,都是空谈。

    唐奕掷地有声,听的潘越一愣一愣的。

    “你啥意思。。。。”他没反应过来。

    倒是黑子和杨怀玉热血沸腾!

    “要是能得燕云,俺老黑把这条命双手送上!”

    。。。

    回去的路上,夕阳渐斜。

    杨怀玉却不似潘越和黑子那般热血,“大郎,何以复燕云?”

    唐奕默然摇头,“现在说什么都太早,且走且看吧!”

    杨怀玉不禁失望,一切都是空话吗?

    唐奕撇了他一眼,知道他想什么。

    “我唐奕放过空炮吗?”

    “那。。。。”

    “唉。。。”唐奕叹道,“现在官家连宰相的薪俸都快发不出来了,哪有钱说什么收复燕云?再说了,就算有钱打仗,就大宋现在那些老爷兵,打得下来?”

    。。。

    回到驿馆,一夜无话,第二天上路,使团继续前行。

    北走五百余里,终于到了辽朝中京大定。

    远望大定城郭隐现,耶律德容和德绪两兄弟也总算长出了一口气,他吗的,这一趟终于到头了。

    耶律德容还特意跑到唐奕的车前喜道:“大定就在前向,大郎不下车看看?”

    唐奕把脑袋伸出车外,抻脖子瞄了几眼,说出的话差点没让耶律行德容吐血。

    “怎么比折津还小呢?”

    “。。。。。”

    好吧,

    耶律德容自悲了。。。。

    和大宋的开封比起来,辽朝的中京就是个大农村。没办法,谁让他们契丹是马背上的民族,论划地而居、建城铸墙的本事,自然比不上汉人。

    都不用和大宋比,辽朝五京之中,最繁荣、最气派的也不是中京大定,而是南京幽州。

    只是,幽州也是接了汉人的底子。

    。。。

    进到城中,唐奕更是不屑。这大辽中京,可能也就比开封内城稍大一点,街上往来的,也以髡头的辽人为主,显少见汉服男子出入,倒是有不少契丹女子,身着儒裙,挽着汉式发髻。

    不过,装扮虽像,但从那欢脱的身形,和略显野性奔放的眼神就不难看出,这是草原养出来的女人。

    而且听耶律德容说,这些穿汉服的女子,还都不是一般人家女人。在辽朝盛行学汉字,读汉书,学汉人装扮的,一般都是受教育程度比较高的贵族子女。

    潘越看得直撇嘴,“蛮子就是蛮子,穿上龙袍也不像太子!”

    可唐奕却不这么想,他反倒觉得挺好,这才有点后世街景的感觉吗!

    女人就应该这样,要勇于展示自己的美。像大宋那样,满大街的小娘子都是羞羞涩涩的,一个两个还好,要是都一个样儿,就显得太单调了。

    。。。

    要说辽帝还是很够意思的,把南朝使馆就设在了皇宫边上。唐奕他们到了的时候,使馆门前,一众汉服儿郎已经等在那里了。为首的那位像个大冰块似的,冷眼看着唐奕下车。

    “嘿嘿,范通政,好久不见啦!”

    范镇根本没搭理他,“来人,请诸位同寮入馆歇息!”说完,一甩大袖。。。。。。

    走了。。。。

    这就完了?

    潘越心说,特么我们千里迢迢而来,你这坐地户怎么也得慰问一下吧?

    “你怎么惹着他了?”潘越发现了问题的关键所在。

    唐奕苦笑一声没说话,急走几步跟上范镇,极为狗腿地搭讪道:“我带了邓州特供,一会儿就给您送到屋里去。”

    “喝不起!“范镇语气呛的很。

    “送您的。。。。”

    “无功不受禄!”

    唐奕苦叹道:“又不是我让您来驻使的,您跟我着这么大的急有什么用?都是富彦国和文宽夫出的馊主意!”

    范镇猛的停住,“但是,驻使的馊主意是你出的!”

    范镇是真气啊!

    老子京官当得好好的,你个倒霉孩子非跟官家出什么驻使的主意,然后自己就悲剧了,被发配到这么个鸟不拉屎的破地方,天天对着一群契丹蛮子。

    还要他高兴,可能吗?

    (未完待续。)

第214章 好像上当了

    大宋天朝上邦,国大民娇,让文臣偶尔到大辽来混个资历,彰显一下大国之威还行。要是让他们在这番邦蛮夷之地长期住下来,那真的是比杀了他们还难受。

    范镇就是这个心理,要不是所学君子之道,灌输了一大堆什么‘食君之禄,忠君之事’之类的思想,这位宁可在京里担一闲职混吃等死,也不来这辽国国都遭罪。

    一个大辽的都城,还特么没大宋一个好点的州府繁盛。他能乐意呆吗?

    。。。

    再说唐奕,一看拿好话唬不住这位,只好亮出杀手锏。

    他靠到范镇耳边,神秘兮兮地道:“一套醉仙典藏。。。。一共就带来三十套,准备糊弄辽朝那些冤大头的。”

    范镇眼睛一立,“少拿腌臜东西诱惑于我,本使岂是几瓶劣酒就能打发的!?”

    “两套!”唐奕开始加码。

    “该干嘛干嘛去,少给我添乱!”范镇大义凛然,坚决不受诱惑。

    “我可告诉你,官家的公涵早就到了,让你在辽朝一切行事听命于我!”

    “三套!”唐奕咬牙道。

    范镇依然不接他的话头,自顾自道:

    “既然官家把你交给我了,你就老老实实在使馆呆着吧,不许出去生事!”

    “四套!不能再多了!”

    “五套!”范镇毫不犹豫的伸出一个巴掌。

    “成交!”唐奕从牙缝里挤出一句,脸上神情那叫一个肉疼。

    范镇满意地点点头,“一会儿把酒送到我那儿去。”

    说完,两手一背,下巴一扬。。。。

    又走了。

    目送他离开,这时黑子靠了过来,“大郎,咱那五大车酒卸哪儿啊?”

    唐奕像是被踩了尾巴一般,一把捂住黑子的大嘴。

    “小点声,别让范景仁听见!”

    呵呵。。。三十套!?

    小范同志还是太年青啊,这话你也信?

    老子连着千军酿拉来五大车。

    。。。。

    使团呼呼拉拉一下来了一千多号人,可是,扔到使馆里,根本就不显山不露水。辽朝配给大宋的使馆,原本就是大辽接待各国使节的驿馆,别说是这一千多号人,就算是再加一千人,也住得下。

    把黑子等人安顿好,唐奕就拎着五套醉仙典藏寻到范镇的院子。

    一进院,就见一个明显异于汉女的妙龄少女端着茶盘从范镇房里出来。

    唐奕一愣,心说,这老范同志可以啊!这才来几天,都开始换口味了。

    少女不似中原女子那般肤若凝脂,而是健康的小麦色,看向唐奕的眼神也是大方直接对视。

    “你就是唐公子吧?老爷在屋里等着你呢。”

    唐奕玩味地笑着进了屋,就见范镇老脸一红,都没用唐奕来问,自己就先招了。

    “辽帝赐于,不可不授。。。。”

    “懂懂懂!”唐奕挑着眉毛,“都是男人,理解理解!契丹族?”

    范镇眼皮直抽抽,心说,你一个十七岁小娃娃谁跟你‘都是男人’。

    “渤海人。。。。”

    正要再说话,却见那少女去而复返。“老爷,萧公子来了,要不要他进来?”

    “咳。。。。。”范镇干咳一声,“让他进来吧!”

    萧公子?

    唐奕心说,我是不是让这货给骗了?看这意思,范景仁在大辽混得不错啊,又是异族小妾,又是辽人宾客的。

    姓萧的,在大辽那都是妥妥的贵族。

    大宋是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大辽也非皇权独揽,乃是帝后两族共治天下。

    帝族,自然就是耶律氏。

    而后族,就是萧氏一族。

    从耶律亿,也就是耶律阿保机,并契丹八部众,开创大辽以来,萧氏就世代为后,是大辽仅此于耶律氏的大族。终大辽一朝萧氏,一共出了十三名皇后,还有十三位诸王,外加十七位北府宰相、二十位驸马。

    范镇这货跟唐奕甩脸子,埋怨他给官家出馊主意,害自己被派到大辽受苦,并借机哐了唐奕五套醉仙典藏。可唐奕现在怎么看也看不出来,这货在大辽有半点受苦的意思,顿时有种上当受骗的感觉。

    正想着,那少女已引着一位青年进到屋内。

    让唐奕意外的是,这萧姓青年着的还是汉服,发髻也是跟汉人一般的青布纶布,一股子儒生文士的味道扑面而来,一点契丹人的样子都没有。

    “尊师在上,学生前来问安!”

    靠!都已经老师学生了。。。。

    “嗯!”

    范镇师仪威严,指着唐奕道:“此为我大宋名臣范希文的门生,唐子浩。”

    那青年转身向唐奕拱手一礼,不卑不亢。

    “这是我在北朝收的弟子萧誉,萧悦林。”

    唐奕回礼,那青年微笑点头,算是见过了。

    “既然通政师徒聚首,那晚生就不打扰了。”

    有辽人在,唐奕装得还是挺像个人的,拱手退了出去。

    范镇点头应允,并和唐奕约定,晚饭之后再行续话。

    出了范镇处,唐奕又拎着五套千军酿寻到驻辽武官的院子。

    。。。

    王咸熙可不像范镇那个臭屁,亲自相迎。两家现在可都在观澜商合这一条船上,亲着呢!

    只不过,一进屋,在王咸熙屋也。。。。也有一个异族女子,

    唐奕心说,这要是让赵祯知道,他派出去的两个心腹都中了辽朝的美人计,估计晚上要睡不着觉了。

    而且王咸熙屋里的这位,可不是什么渤海娇娘那种杂牌儿货,而是正经的契丹姑娘。

    。。。

    和王咸熙没什么可客套的,从老师那来论,唐奕得管他叫声叔伯。其实,要不也应该叫叔伯,毕竟王咸熙已经年近五十,叫爷爷都不为过。

    二人聊着京中之事,一直到黄昏,晚饭也是在王咸熙这里用的。

    待天色暗了下来,唐奕才起身告辞,借着月色拐到范镇院里。

    这回总算没人打扰了。

    “那萧悦林什么来头?范通政怎么还收起契丹门生了?”

    范镇叹道:“你当我愿意收?回去之后,还不知道被御史、台谏怎么嚼舌头呢!”

    “那您还收?”

    “不收不行,来头太大!”

    “谁啊?”

    耶律宗真的姐夫、秦晋大长公主的驸马、辽朝北府宰执、魏国公萧惠的儿子。

    嚯~~!

    这一串前衔,听得唐奕直眼晕,确实有点小牛逼。

    “一个契丹人不好好学学骑射之艺,学什么诗书文章啊?这不添乱吗?”

    范镇苦笑道:“可不。。。。”

    。。。。(未完待续。)

第215章 好像都挺舒坦

    要说范镇在大辽算是找着感觉了。。。

    放在大宋,就范景仁的文学水平,最多算个中等偏上。

    现在的大宋,老一辈的有晏殊、杜衍,范仲淹;再年轻点的有孙复、胡瑗、富弼、韩琦、宋公序。

    当然,还有一个文坛盟主欧阳修,那可是整个大宋都要仰望的存在。

    更别说,还有司马光和王安石后来居上。

    有这些大神存在,哪还轮得到他范景仁装什么名师大儒?

    但是,到了辽朝那就不一样了。范镇可谓是野鸡落到了鹌鹑窝,好大一只鸟啊!

    范镇在大辽那是存在感爆棚,谁要是不来拜会一下这位南朝‘大儒’,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契丹贵族。而来拜会的这些人中,就有耶律宗真的姐夫萧惠。

    说起来,萧惠也是够倒霉的。

    今年辽国大战西夏,用的是哪员将呢?正是皇弟耶律宗训为主帅,萧惠为副帅这套班子。

    可惜,萧惠出师未捷,反而被夏军突袭得手,军卒死伤惨重。本来这在辽朝是要治罪的,但是此一役,萧惠不但败得极惨,还把长子慈氏奴给搭了进去,耶律宗真念其丧子之痛,就没有追究。

    可是,耶律宗真不追究,萧惠自己却不停地在反思。

    自己已经走到了权利的顶峰,却依然逃不了儿死沙场的宿命。所以,萧惠觉得,死一个儿子已经够了,再不能让子孙后代靠血淋淋的军功来搏前程了。

    正好,萧惠别外两个儿子都喜汉学,于是萧惠找到耶律宗真,希望让两个儿子拜南朝通政使范镇为师。对此,耶律宗真自然要给姐夫兼心腹重臣一个面子。

    其实,大辽开国的两位皇帝曾严令,契丹贵族不得着汉服、学汉礼,怕的就是本族传承最后融于汉家。但是,时至今日,这些禁令早就不做数了,大辽贵族学大宋已经是不可逆转。

    现在,辽地不光到处是穿着汉人衣裳,写着汉人诗文,行着汉人礼节的辽人,甚至连货币用的都是宋钱。辽朝皇帝自己都觉得,只有大宋的钱才叫钱。

    所以,萧惠想让儿子拜个南朝的老师,根本就不是问题。

    耶律宗真开口了,范镇能不收吗?人家是辽朝皇帝,而且自到了大辽,对咱也不错,又是送女人,又是送钱的。

    范镇、唐奕在这些鸡毛小事上也不多做纠结,至于回宋之后什么样儿,只好到时候再说了。

    。。。。。。“你们路遇盗匪之事,五天前就已经传到了大定。”

    唐奕点头,“辽帝什么反应?”

    “能有什么反应,自然是把我叫入辽宫解释了一番,生怕咱们误会。”

    唐奕暗暗想笑,耶律宗真为了易储也真是拼了。以前遇到这种事儿,还用皇帝亲自向宋使解释?派个北府官员算是客气。就是什么都不跟你说,你也一点招都没有。

    “我来问你!”范镇肃然道,“并非盗匪,而是耶律重元生事,对是不对?”

    “呵呵,您是怎么猜到的?”

    “还用猜?”范镇撇嘴道,“大定城里是个人就心明镜似的,肯定和皇太弟脱不了干系”

    “而且,你还不知道吧。。。”

    “耶律重元已经早你们一日进京了!”

    。。。。

    唐奕一挑眉,“这么快?”

    “耶律重元不但自己来了,还把儿子也带来了。听辽宫传出来的消息,耶律重元很快就会回去,但耶律涅鲁古却不走了,在大定住下了。”

    唐奕心说,果然没看错这个耶律重元,怂货就是怂货,这是怕辽帝起疑,把儿子放在这做人质了。

    。。。

    “耶律宗真也是,就耶律重元这怂样儿,还顾忌他干什么?直接把儿子扶上位不就得了?”

    范镇鄙夷道:“照你这么做,北朝早乱成一窝粥了。”

    “怎地?”

    “皇太弟也并非毫无本钱的!事实上,辽朝之中,除了萧惠、萧啤值埽褂幸勺谘担蠖嗍遣恢С肿谡嬉状⒌摹!

    “还有这么回事儿?。”唐奕惊讶道,“还以为耶律宗真赢定了。”

    “辽人虽蛮,但重承诺。耶律宗真早年说要把皇位传给弟弟,现在又要出尔反尔,在辽人看来,这是失信之举。要不是辽帝手中有五万皮室军震慑四方,恐怕早就反对声连成一片了!”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看来,耶律宗真的日子也不比赵祯好过多少。

    。。。

    耶律重元赶在宋使到来之前进京,其实就是怕耶律德容和唐奕在耶律宗真面前说什么。所以才自己先来澄清,还把儿子送过来,好让耶律宗真放心。

    如此一来,唐奕就更不用担心了,遂又问起观澜书院在大定开设分阁之事。

    范镇直言,此事辽帝已经帮他考虑好了。观澜分阁就设在辽朝国子监旁边,所用之地也是原来国子监的馆阁。耶律宗真已经让礼部把地方空了出来,观澜的人只要稍做整理,就可开阁。

    这倒省了唐奕很多麻烦,有现成的阁址,总比新建要省事得多。

    。。。。。

    其实,在大辽设阁,也就是一个形势,观澜书院不可能跑到辽人的都城来授课开讲。

    所谓汉学交流,也只是利用分阁把观澜书院各位名儒、文生的时文、诗词汇集成册,实时在辽朝发部、售卖罢了。

    这一点与大宋也没什么分别。要知道,在观澜书院还没开山授课之时,就有书商找上门了,专门约稿几位名儒。

    不同的是,辽人以前都是从辽商手中买南朝贩运而来的诗集、时文,这回换成了观澜书院直售。名头上好听了不少,时效上也比原来快了很多。

    二人又闲聊了一阵,天色不早,唐奕就起身告辞了。

    一出门,又看见那异族小妾等在门外,唐奕暗笑,就范景仁那四十有余的身体,还不让这异国妖姬给吸干了。。。。

    。。。

    第二天一早。

    用过早饭,唐奕就带着黑子和君欣卓,随范镇派过来的仆从一同出了门。

    仆从带着三人穿街过市,走到大定城东的市集,在土河边上的一个院落停了下。

    唐奕左右一看,这地方不错,沿河邻市,闹中取静。要是放在开封,光地皮就值不少钱。

    让黑子上去叫门,不多时,一个身着裘皮毛领的契丹女子把院门开了一个缝隙。一看是一群南朝人,就用并不流利的汉话问道:“你们找谁?”

    唐奕三人对视一眼,不确定地问道:“这是周四海的家吗?”

    。。。。(未完待续。)

第216章 新契

    周四海年初来到大辽开设华联分铺,最初也是住在大宋使馆里的。可是,他是要长期在大辽扎根的,所以干脆由公中出钱,为他和几个在辽的主要管事在大定置办了住处。

    现在,华联铺正在建设之中,预计要年关前后才能开业。周四海等人也是忙的不可开交,唐奕昨天也就没让他们去接,今天自己找上了门来。

    只不过,怎么开门的是个契丹女子?走错门了?

    那契丹女子一听南人找的是周四海,呀的一声娇喝,也不管门口的唐奕几人,掉头就往回跑。一边跑,一边嚷道:“郎君,郎君!南朝来的人到拉!”

    “我噗!!”

    “郎君!?”

    听这意思,好像没找错,是周四海这老货到了大辽也开始**了。。。。。

    那女子进去叫人,出来的更让唐奕绝倒。她嘴里的郎君不是周四海,而是张晋文的那个机灵徒弟,刘韬!

    。。。。

    刘韬出门一看是唐奕,忙道:“少爷,您要来怎么不支应一声,咱好去接您!”

    唐奕没急着回他,反而上下打量起他来。

    “可以啊。。。。。小子!”

    “本事不小啊!够俊俏的啊!”

    这小崽子今年才刚满二十,媳妇还没有呢,先找了个俏丽辽娘暖床。

    刘韬脸色一红,吱吱呜呜地说不出话来。他还以为,唐奕怪他不务正业呢。

    倒是那辽娘一点都不认生,“您就是唐少爷吧?快进屋。”

    刘韬这才想起把唐奕等人让进院子。

    唐奕暗自好笑,迈着方步进院。四下观望。

    这院子不小,除了周四海,刘韬和童管事也住在这个院里。

    刘韬把唐奕带到自己的独院,那辽娘张罗着下人去沏茶了。

    人走了,唐奕开始八卦起来。

    “多大?什么人家?别告诉我是个粉头!”

    刘韬一怔,“少爷不怪咱?”

    “我怪你干啥?这就对了,睡他娘的,这叫为朝争光!”

    君欣卓在边上听的直翻白眼,男人果然没一个好东西,这哪儿跟哪儿啊,就成了为朝争光了?

    刘韬怯声道:“少爷不怪罪就好,咱还以为,让您知道铺子还没开起来,就先行这苟且之事,肯定要挨骂呢。”

    唐奕一拍大腿,“骂个囊球?只要不耽误正事,可劲睡,老子给你出钱!”

    刘韬心中一热,心说,跟着这样的主家就是痛快。

    但是嘴上却道:“有这一个就行了,不找了。”

    “到底什么来头?看样子把你个初哥迷得还不轻。”

    刘韬挠头道:“叫思奴哥,十九了,父亲是辽朝刑部大狱的牢差。”

    唐奕眉头一挑,颇为惊讶,原来还不是什么奴籍、妓籍的贱户,是个良人。

    “那这。。。”唐奕瞪着眼睛指着外面道,“那这无名无份,她家里就让她住这儿了?”

    “少爷不知,辽人不似咱们汉人规矩多,普通辽户女子。。。。”

    “怎地?”

    “奔放的很。。。。”

    那还真挺奔放的,这都赶上后世的小年青儿了,婚前同居啊!

    事实上,除了少数民族的奔放、热情,还有另一个原因。

    别看宋辽两国在政治上相互对立,宋人也十分仇视辽人,毕竟燕云在辽人手里。

    但在大辽的民间,对南朝人却没有多少仇视。在普通辽民眼中,宋人更是追捧、憧憬的对象。

    反而因两国民间不往来,辽朝百姓只能从诗词,话本之中听来南朝的美好。什么南人个个富贵,百姓穿绸披纱,连袜子都是丝织做的,如厕都用绢帕擦屁股等等,反正都传出花来了。

    再加上大辽贵族通汉礼,学汉典,汉服、汉话已经成了贵族的象征,普通百姓自然也希望向贵族老爷们靠拢。

    所以,刘韬这种南朝来的富商,在大定那简直就是蝎子粑粑——毒粪(独一份)!贵族小姐看不上,普通人家却捧得不行。

    小刘同志从第一天到大定开始,各种异域小娘子的**攻势就没断过,于是他就‘免为其难’地挑了个还算看得上眼的。

    正说着,那思奴哥端着茶点进来。唐奕又好好看了两眼,确实端庄俏丽,要不是个契丹女子,就算刘韬娶为正妻,也不算亏了这小子。

    待思奴哥放下茶点,刘韬便叫她去趟华联的店址,把周四海叫回来。

    “干让姑娘家的跑腿?叫个下人去不就行了?”

    刘韬道:“铺子那边赶工,从家里带来的仆役都在那边跟着忙活,这边就剩一个做饭的。”

    要不是知道唐奕差不多这几天到,他们几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