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调教大宋-第5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父亲大人身体可还康健?”
“结实着呢,不用惦记!”张全福背着手,毫不在意地回道。
“若是觉得疲累,就把严河坊的事情都交给大伟两口子和二妹一家就好了,您老也该多歇歇了。”
“那哪儿行!?”张全福一立眼睛,“那么大一摊子买卖,没了你爹我,他们几个就能玩得转?早给大郎干黄了!”
张晋文忍不住偷笑,知道老父亲这两年脾气和名气一样,长得飞快。
没办法。。。。
沿着汉水、长江一线的酒商、果商,谁不得给严河坊大掌柜一个面子?
现在,邓州上下都叫张全福‘张财神’,上上下下等着张老爷赏饭吃的人海了去了。就在临来之前,厢营指挥使曹满江和知州魏大人还摆酒为他送行呢。
“我说老大。。。。。”
张全福话风一转,“你们在京里面鼓捣了两年多,到底鼓捣出啥明堂没有?要是不行,我看还是回邓州算了。”
京里面的事,张老头儿以前是从来不问,也不管。并不是不关心,而是老头儿认为,就算再怎么折腾,也肯定没邓州的摊子大。他只要把好邓州的严河坊,唐奕这条大船就翻不了。
而且,张全福对唐奕京中生意的认知,还停留在年初,唐奕调了三十万斤醉仙进京的程度。
“还算挺好吧。。。”张晋文谦虚了一把。
“你说,范相公也辞官了,干嘛还非得在京里呆着,回邓州多好?那是咱们的地头儿,知州、营头都和咱们一条心,干啥事儿都有底气!”
“。。。。”
老头儿正说得来劲,就见迎面走来一个衣着光鲜靓丽,三十来岁的年轻人。
过来之后,这人不管三七二十一,一把拉住张晋文就往码头方向拖,“正好你在,给各家准备的奇物礼品船说话就到了,跟我去看看,还少些什么。”
张老爷不禁皱眉,心说,这谁啊,这般不知深浅。放在邓州,还不得被富户、豪绅笑话死?
“咳咳!”张全福使劲儿的咳了两声,以示存在。
那青年这才发现张晋文身边还有个派头十足的老头儿。
“这位是。。。。”
张晋文解释道:“此乃家父。”
“哦!”青年恍然。说是唐奕的大哥等人今天到,他倒是给忘了。
急忙向张全福深施一礼,“晚辈曹佾,曹景休,见过伯父!”
“嗯。。。”张全福不温不火地应了一声,“年青人性子要沉稳一些,且不可毛躁。”
呃。。。。曹佾一阵尴尬,心说,这位张晋文的老子,规矩还不少。
“行了!”张全福一摆手,对张晋文道:“你忙你的去吧,我跟着大郎回去便可。”
说着,也不等张晋文说话,老头儿俩手一背,迈着四方步。。
走了。。。
“你爹知道你在京里纳妾的事儿了?”
曹佾看着老头远去的背影,满心疑惑,这大过年的,板着个脸做甚?
张晋文满脑袋的黑线,关老子纳妾什么事儿?老头儿这是在邓州风光惯了,当京城还是邓州地界呢。
。。。。
张全福跟上唐奕等人,还不忘数落曹佾。
“大郎,刚刚过去那年青人是谁啊?怎么毛毛燥燥的?”
唐奕回头瞅了一眼,“你说曹景休?和您老一样,在生意里有份子的。”
“哦。。。”张全福了然点头,唐奕在京里有合伙人他是听说了的。
“大郎,找合伙的,可得谨慎一些,这等浮躁之人可不是做生意的料。”
唐奕不以为意,“他平时不这样,这不是没外人吗。您别看他在回山无所顾忌,在京里假正经着呢,穿上朝服更是能装。”
张全福一怔。。。。
回头又瞅了一眼曹佾的背影,“这人还是个当官的?什么官?”
“左散骑常侍。”
张全福哪听过什么骑什么侍的官员,不过,听着像是武将。
“这是个什么官?比营指挥大吗?”
唐奕笑了,“没法比。。。”
“那这是几品?”
“正三品。”
张老爷脚一软,差点没栽地上。
心说,我地个娘勒。。。
三品大员啊!
。。。。(未完待续。)
第181章 年结(求月票,月票!月票!!!)
张全福有点不信,“三品大员会和我儿子勾肩搭背的?”
却不想,唐奕回头又说了一句,“您老别觉得他多厉害,要不是他姐姐是皇后,也混不上正三品武职。”
“。。。。。”
张全福冷汗就下来了。。。。。
原来刚刚一个三品大员兼皇帝的小舅子给自己见了礼,自己不但没领情,还训戒了一番。
正想着,只见已经进了观澜书院,斜刺的亭子里坐着几个儒仕打扮的老者,其中一人见了马老三便高声叫道:“老兄弟接到孙子了?来,抱来给老夫看看。”
马老三憨憨一笑,对身边的马大伟道:“快把孩子抱过去给杜相公瞧瞧。”
。。。。
相公。。。。
咱还是老实一点吧,真是不到京城,不知道官儿小啊!怎么随便出来一个,不是相公,就是大将军呢。。。。
。。。。。。
安顿好马大伟夫妇和张全福,唐奕就去民学上课了,直到晚间,曹佾和张晋文都回来了,唐奕才把众人聚到自己屋里。
而潘丰此时也到了回山。
潘丰最近很少来回山,年关将近,他一直在忙着酒业协会的事情,今天也是特意赶在关城门之前出城,来到回山。一进门,见张晋文和曹佾都在,潘国为飒然大笑,“你们两个贼厮在回山躲清净,却要老哥我跑东跑西,奸诈至极!”
曹佾给他调上茶,“能者多劳!再说,在城中,我两人哪有国为兄吃得开?”
张晋文也附和道:“待会儿去我屋里,给大兄陪不是,一醉方休!”
张全福坐在一边,看着进来的这个虬髯大汉,心里犯嘀咕,“这又是谁啊?”不过,见他和官家的小舅子都相谈甚欢,应该也不是普通人物。
张全福心里高兴啊,自己的儿子能和国舅爷称兄道弟,。那是祖坟冒青气了!
只不过,张全福没想到,不光那位国舅爷不着调,这位虬髯大汉更不是什么好鸟。
。。。。
潘丰一听有酒喝,面露喜色,“这还差不多,也不妄老哥我处处想着你们两个!”
“又有什么好事?”
“嘿嘿。”
潘丰故作神秘地凑到过去,“为兄从西州回鹘商人那里得了一批西域舞姬,个个金发碧眼,体态妖娆。”
张晋文心里咯噔一声,暗叫不好,正要说话。
不想,潘丰根本不给他说话的机会,先是对曹佾得色得道:“你们每人两个,已经给你送到府上去了。”
说着,又转向张晋文,“你的那两个就在外面,可比你那娇妾妩媚得多,要不要先过过眼?”
噗。。。。。
张全福一口茶汤直接就喷了出来,“怪不得这逆子来京里两年了,也不说把媳妇和女儿接过来,原来在京中快活得紧啊!”
潘丰这时才想起,问问屋里坐着的这个面生的老头儿是谁。
“这位是。。。”
张晋文挤出一个比哭还难看的笑来,杀了潘国为的心都有。偷偷撇了一眼父亲,发现老倌儿脸都青了。
唐奕在一旁心里都笑开了花。
别看张家不是什么书香门弟,只是普通商户。但是,张全福对儿子管教可是很严的,寻花问柳,养姬纳妾,这种事是绝对不行的。
这次张全福进京,张晋文吓得把偷纳的小妾送到了城里,就怕老头儿知道。
没想到,潘国为一进屋,三句话就把张晋文全卖了。
说起来,唐奕还算够意思,决定拉张晋文一把,出声解围道:
“这位是严河坊大掌柜,张全福,张伯。”
潘丰闻言一愣,随即给了张晋文一个‘不能怪我’的表情,你也没说你老子在啊?
张晋文心中大骂,你特么给我说话的机会了吗!?
唐奕适时地对身边的黑子道:“去把大哥叫过来。”
众人神情一肃,只得把杂事放到一边,知道正事来了。
不多时,马大伟跟着黑子进了屋,唐奕让他坐下,然后环视众人,“接下来咱们说正事,先报一下各家的生意,从张伯先来吧。”
这次,借着过年的机会,把马大伟和张全福叫进京,就是要把各摊的生意做个总结,并把下一步应该怎样运作和大家一同商议下。
“那我就先来说说严河坊吧。”
刚刚,张全福已经知道,那虬髯大汉就是京中最大的酒业巨头,樊楼的主家。老头心中也是骇然,唐大郎进京只有两年,竟已经壮大到这个地步!
清了清嗓子,“严河坊今年出酒七十万斤,其中,一半是邓州当地果产,另一半则是汉水、长江沿线州府转运而来的果品酿造。主要是李子和枣子,还有一部分的桔子和葡萄。除了年初运进京的三十万斤,余者已经全部售罄,得利十七万三千贯。”
“另,香水、花露水出货十万零七千瓶,得利十万七千贯。”
“肥皂、香皂,共计一十八万块,共盈七万贯。”
“遂,今年严河坊共盈利三十五万贯,去除果农、花农的借贷钱项一十五万贯,账上还有二十万的余钱。”
。。。
曹佾和潘丰听得眼睛直冒光!
潘丰心说,奶奶的,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老子打拼几十年才把娇白坊弄到今天的规模,但人家唐奕,一个严河坊一年就挣一个白樊楼!
三十五万的盈利啊!就算他只拿一成,那也是三万五千贯。整个开封城除了曹家,谁敢说一年能挣上三万多贯?
张全福报完了营收,张晋文又接着道:“华联铺开业不到一年,再加上六、七、八三个月的大水,对生意影响极大,今年的收入远低于预期。”
“总营业额只有四百一十多万贯,纯利只有七十三万。”
唐奕点点头,七十多万看似不多,但是他清楚,这里面几乎所有的盈利都来自二楼的精品奇货,也就是醉仙和香水的收入,一楼的大仓储几乎没什么利润。
潘丰听了张晋文的话差点想骂娘,这也太能装了。。。。
四百多万的流水,七十三万的利润,这货还说‘低于预期’?
按这么说,那老子的樊楼和酒坊直接关门算了!。。。
果然,轮到潘丰报账。。。
这货兴致全无的嘟囔道:“今年出酒曲四万八千斤,得利一万一千贯。。。”
“樊楼收八千贯。。。”
呵呵。。。。
连人家的零头都没到!
。。。。。。。。。。。。
(未完待续。)
第182章 都惦记上了
潘丰兴致能高吗?
唐奕没出现之前,他潘家是开封仅次于曹家的大富之家。可是现在呢?自己打拼了几十年,引以为傲的娇白酒和白樊楼,连唐奕生意里的一个零头都凑不上。
曹佾管着唐奕旗下所有的运力;
张晋文管华联仓储和回山改建;
张全福管着严河坊;
自己则主管开封的娇白坊和白樊楼;
至于那个马家。。。
好吧,人家命好!唐奕还是个落魄蒙童的时候,人家就开始投资了,现在什么也不用干,纯吃干股。
几个人往这儿一坐。。。。。
那张老头一张嘴,“今年挣了三十五万。。”
他儿子更不客气,“今年挣少了,才七十多万。”
轮到他潘丰,“我今年和往年一样,挣了不到两万。。”
潘国为觉得丢人啊。。。。
这时,张全福突然插了一句,“近五万斤酒曲?乖乖,开封酒行能做这么大啊?”
潘丰闻言,稍显安慰。若说规模,他还是比较有信心的,就算是严河坊,也达不到他娇白坊的规模。
不想,张老头儿后面又跟了一嘴,“但这利也太薄了,这生意做着实在没意思!”
潘丰差点没吐血,这老头儿怎么跟唐奕一样贱?
“呵呵。。。。”潘丰干笑两声,“明年娇白的精品酒也将上市,收入会高些。。。。”
他潘国为也只能等明年再找回场子了!
。。。。
唐奕不管潘丰在想什么,他在心里飞速算计,也就是说,现在账面上有八十余万的可用银钱。。。。
算罢,转头问曹佾道:“观澜这边怎么样儿?”
曹佾这一年,主要的心思都用在了观澜商合的运力上。
“这一年运力都在灾区,几乎没赚什么钱,甚至还赔了点。”
唐奕点头。
“不过,明年情况将会大好。三司已经把明年京粮运转,还有地方军粮转运的任务,全部交给了咱们。预计明年经手的粮食,最少也有上千万石。”
“不过。。。。”曹佾话锋一转,“不过,文彦博那厮却只给咱们开出两成的路耗。”
“两成也行啊!”潘丰急道。
两成也赚飞了啊!
“你答应了?”唐奕可没潘丰那么乐观,眉头紧锁。
曹佾一摊手,“那厮已经把咱们的底都摸透了,给两成已经不错了。”
“不过,你没拍板,我当然没应下。”
“不行,就三成!”唐奕冷声喝道。
“让他去找官家说,少一成都不行!”
众人一愣,这可不像是唐奕的作风,他可是从来不在钱上面算计的。。
年中救灾,朝廷给观澜一半的路耗,唐奕不但没要,而且还把应该自己赚下的上百万石粮食,都白送给了灾区。
所以,不论是曹佾,还是潘丰,又或是张晋文,都摸透了唐奕的性子,他能赚钱,也能花钱。而且,给特定的几人个花钱,从来不计数,简直就是丧心病狂。
第一,给范仲淹花钱,唐奕从来不算计。
外人都以为,观澜是范仲淹的书院,却不知道,唐奕为了这个观澜书院,前前后后投进去了几十万。观澜的那几位老师父,吃穿住行,所有用度都是大宋最顶级的,就算是赵祯也没这个待遇。
第二,给朝廷花钱,唐奕从来不计数。
不说今年义捐了上百万石的粮食,单是给赵祯留下观澜商合的份子,就是一个天文数字。
他今天这是怎地了?
。。
唐奕确实不太在乎钱,但是,现在却不一样。
他抬眼看向众人,见他们的表情不对,不得不苦笑着解释道:
“我缺钱。。。。”
。。。。
他缺钱!?
唐子浩要说他缺钱,那特么大宋就没有不缺钱的了!!
他现在手里有上百万贯的流动资金啊!
文彦博要是知道唐奕手里有这么多闲钱,估计带着禁军来抢的心都有了,那货现在想钱都想疯了。
唐奕没说他要钱干什么,但是,曹佾和潘丰却活氛了起来。
这是又要有新动作?
“大郎,若是缺钱,我曹家还能凑出二到三十万!”
“我潘家也能拿十万!”
唐奕摇头莞尔,“你们还是留着养老吧,这点钱连零头都不够。”
“。。。。”
“。。。。”
。他要干什么?
干什么都动那么大的钱?几十万贯还不够个零头?
不想和他们在这个问题上聊太多,唐奕只得道:“这事儿先放一放,等过几年再说。”
“酒业联合会那边怎么样了?”
潘丰精神一震,终于不用显得那么没用了。
“现今,开封七十二家正店已经全部入会,脚店也有三百余家加入。目前,基本章程已经与各家定下了,年后再召集大伙商讨详细的质量标准,再统一标识,就算大功告成了。”
唐奕点头。酒业协会的作用,主要就是用来打击私酒的,只要定下了质量标准,统一了标识,私酒再想冒名顶替就不是那么容易的了。
“不过,有个事儿,得听听大郎的意见。”
“什么?”
“应天府,还有河南府,有四家酒店也想入会。”
酒业协会是开封酒业协会,京外酒行照理说是不应该掺合进来的。但是,潘丰隐约觉得,这应该有利无害。
“而且,那四家酒店也说了,只要和咱们统一标准,让咱们授权协会标识即可。”
唐奕一听,不禁暗叹,到底还是聪明人多啊!
进了协会,那可是和京城的酒楼同属一系,只要挂出去开封酒会的牌子,立马就上了一个档次。
“让他们交会费,并说明,咱们会派人寻检。若有违反会中条例或质量不过关,立马开除出会!”
“得勒!”潘丰一声欢叫,看来是问对了。
“那再有外地酒行要求入会,还收吗?”
“收,定一个入会门槛和会费标准。”
。。。
潘丰说完了,曹佾也接道:“我这也有个事,不算小。”
“什么事!?”唐奕一惊,曹佾管着观澜商合的事情,可没有小事儿
”前些日子,王咸熙找过我,想入股观澜。。。。”
王德用的儿子?这么说,肯定是鲁国公授意让儿子来问的了?
“还有南平郡王,也有入股的意思。。。”
唐奕沉吟了起来。。。半晌之后方道:“还是去问官家吧,王家应该没问题,但是,老王爷。。。估计官家不会同意。”
曹佾点头,这点他也想到了。
赵德刚毕竟是太祖一脉的王爷,赵祯就算再敬重老人家,也不太可能让太祖那一支掺合进来。
“华联那边没事吧?”唐奕转向张晋文。
张晋文见问到他,正要回答,却不想,还没等他开口,曹佾突然想起个事儿来,抢在他前面插话道:
“说起华联,我这里倒是有个消息。。。”
“什么?”
。。。。。。
(未完待续。)
第183章 天上掉馅饼
说到华联仓储,倒是曹佾那里说出点算不上好,也算不上坏的消息。
“辽国贺岁使节已经到了开封,昨天见了富相公。”
唐奕暗道:都是黄河改道闹的,今年辽使来了三四回了。
辽使见富弼也不奇怪,贺岁使节,当然是过了年,大朝之时,赵祯才会接见。而富弼在庆历之初曾经出使辽国,与大辽的官员还算熟悉。
“辽使向富相公提了个要求,是关于咱们华联铺的。。”
“关于咱们的?”不光唐奕,还有张晋文和潘丰都愣了。两国通谊,关我们一个商铺什么事儿?
“辽使想让咱们在大辽中京也开一家华联仓储!”
“什么?”
“什么!?”
“。。。。。”
唐奕以为自己听错了。。。。
潘丰以为曹佾说错了。。。。
张晋文环顾四望,看是不是大半夜的出太阳了。。。
这可能是今年最大的笑话了吧?
。。。
话说,这几人至于这么大反应吗?
还真至于!
稀奇的不是两国互访提到了一个小小的民商,稀奇的是,辽人居然主动让大宋商人到辽国去做生意。
要知道,宋辽两国除了雄州互市,民间的商业往来可以说是断绝的,当然走私除外。
有人可能会说,汉民族排外,闭关锁国,不与蛮夷互通有无。
真不是。
大宋乐不得和辽、夏、高昌,回鹘、吐番、交趾开放边贸,因为大宋对外贸易是占便宜的。
拿大辽为例,辽国别看比大宋还大,也十分强盛,但是,辽国能向大宋输出的无外乎牛羊马匹,还有皮货,这些都是低附加值的农副产品。
当然,马匹大宋极缺,附加值很高,只是,辽人也不敢多卖啊!那可是战略物资,到时候,你用我的马来打我怎么办?
那大宋卖给辽国的是什么呢?
是丝绸、茶、布、瓷等等,在当时属于高附加值的商货。
所谓‘蛮夷’在与大宋的贸易中,跟本不占便宜,要是开放边贸,可着劲儿地让大宋‘明抢’,用不了几年,就得让大宋掏空了。
可是,不论是大辽,还是西夏,又或是其它周边国家,因为工业不发达,又离不开大宋,所以,只能用互市的形式官方交易。
这样,既防止了被大宋经济掠夺,又满足了国内市场。所以,大宋商人自有宋一朝以来,从来也没在大辽的土地上,正正当当地做过生意。
如今,曹佾说辽使让华联在辽国开铺子,几人听了能不惊吗?
这也太扯了。。。
就好比,赵祯让唐奕在皇城里面开个杂货铺一样,简直就是天方夜谭。。。。
那么,辽使为什么提了这么一个‘过分’的要求呢?
实在是,今年两国走得太勤了。
现在的辽国已经基本蜕去了游牧民族的野性,和大宋一样,信佛尊儒,汉化严重。辽国上下,处处学大宋,不论是朝政,还是民间文化。
这么说吧,范仲淹的一篇《岳阳楼记》,庆历六年九月成文,两个月后,就传遍了辽国大都;开封举子的时文选集,在开封还没过时,大辽国的书铺里就已经开售了。
辽兴宗更是个汉学簇拥,开封有什么,中京肯定就得有什么。要不,老头心里不舒服。
年初,使宋的辽使还没走,华联铺就开张了。
对于这个开封城传了一年的新奇铺子,辽使自然也去逛了逛。一看之下,简直是叹为观止,心说,要是在我大辽也能有一间聚拢天下奇物,要什么,有什么的铺子就好了。
回去之后,辽兴宗问,开封又流行什么啊?
使官就说,开封现在流行逛华联,并把华联铺详细地描述给辽国皇帝听。
辽兴宗一听,只是个商铺,虽说觉得新奇,但也没太放在心上。
后来,黄河溃河,辽使再次来访。回去的时候,给辽兴宗带了一份礼物,正是华联的‘千军酿典藏’。
这份礼物辽兴宗十分喜爱,对这华联铺也好奇了起来。
心说,这么好的商铺大宋有,咱也得有啊!于是,命臣下联系本国巨商,要在中京也开一间要什么有什么的铺子,而且,规格不能比大宋的差。
这可难坏了大辽的商户,唐奕的华联仓储,那可不是你有钱就弄得起来的,你得有供货渠道。没货品你怎么开?
辽国商人鼓捣了半年,还是一点头续都没有,反倒弄得兴宗心里直痒痒。最后一咬牙,老子自己开不起来,把那个什么华联直接搬过来不就得了!
。。。。。。
“朝廷应该不会同意。。。。”曹佾说明了事情的原委,就开始揣测起来。
“同意也不能去!”潘丰把脑袋摇得似波浪鼓一般。“现在宋辽正是敏感时期,一个不好,就得打起来,傻子才去大辽送死!”
曹佾点头,算是赞同潘丰的想法。
不想,唐奕终于回过神来,猛的一拍桌子,“去啊!干嘛不去?傻子才不去呢!”
“宋辽肯定打不起来,辽帝那老不死的,比咱们还不想打呢!”
曹佾一愣,“你怎么知道辽国不想打?”
潘丰也道:“是啊!别看有澶渊盟约束缚,辽国想南侵,可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了。”
唐奕一甩手,“想打仗,直接往边境增兵不就得了,还一年派了三四回使团作甚?”
“许是探我大宋虚实呢?”
“你不知道。”唐奕笃定道,“辽帝正琢磨着怎么让亲儿子上位,现在开战,那他就是自己找死!”
曹、潘两人听得一头雾水,怎么也想不明白,唐奕为什么这么肯定宋辽打不起来。
不过,曹佾又道:“就算你想把华联开到大辽去,咱们的渠道也伸不到辽地。那咱们将面临和辽商同样的难题,没有货源!”
“渠道太容易了!”
唐奕心里美的已经是不要不要的了。以前,他一直在想,怎么渗透到大辽的经济之中。想不到,瞌睡有人送枕头,这来得也太及时了!
唐奕让黑子拿来一张山河图,这图还是曹佾特意管赵祯要来的,大宋民间是不能有地图的。
他指着地图登州的位置,“从登州出海,在辽国莱州登陆,行五百里即到中京大定。”
见众人都听傻了,又指着另一处道:
“你们要是嫌卸船麻烦,也可经辰州入辽河,转璜河、土河,直入大定城内。”
“。。。。。?”
“。。。。!”
现在,根本没人去听唐奕在说什么,皆是骇然地盯着图上几个大字!
那是之前,唐奕自己闲着没事儿的时候随手写上去的。
“攻、辽!线路图!!”
在图中,有两条用朱砂红线标出的线路十分显眼。。。。。
正是唐奕所指的莱州、辰州两地!!!
。。。。(未完待续。)
第184章 宋人之痛
“大郎!!”
“这这这这,这是什么东西?”曹佾说都不会话了。
这唐奕脑袋里装的都是什么啊?难道大宋还不够他折腾?居然还琢磨到‘攻辽’上去了。
好吧,唐奕其实还真没想过攻辽,这图,只不过是他闲着没事儿的时候瞎琢磨,图上演练着玩儿的。
。。。。
大宋为什么做梦都想拿回燕云十六州?
大辽为什么打死也不肯还给大宋燕云之地?
其中一个原因就是,这块儿地方太重要了,是宋辽之间的咽喉要冲。可以说,谁掌握了燕云,谁就掐住了对方的脖子。
如果说,白沟河淤塘和黄河是两国之间的一堵‘墙’的话,那燕云就是两国之间的一座山。翻过了这座山,就直接进了对方的老家。
之前,唐奕有时候晚上睡不着觉,也会和所有的宋人一样,想着一个问题。。。。
燕云!
这是所有大宋百姓心里的痛,也是所有宋人心中的梦!
要是有了燕云,大宋就再不怕辽国,灭辽只是时间问题。
那样,大宋就能一心对付西夏,就不用在西北、东北两地布那么多兵,更不用每年给‘蛮夷’送钱。
不过,想着想着,唐奕突然有了一丝明悟:
“干嘛揪着燕云之地不放啊!?直接把辽国灭了,燕云自然不就是大宋的了?”
“而且,谁说灭辽就一定要垮过燕云啊?直接绕过去,来个黑虎掏心,在莱州登陆,占领莱州为根据地,从海上建立补给线,然后向内陆辐射。”
“或者从辰州转内河,一路打,一路占。以大宋水军的实力,谁能断了它的补给线!?只要粮道不断,占城据守,辽军善骑,不善攻城的弊端就尽漏无疑,早晚完蛋!”
当然了,唐奕这个军盲有点‘想当然了’。
这个想法不错,但却有很多问题是他没想到,也解决不了的。
。。。
“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