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调教大宋-第19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当然,这里面像贾昌朝那种,和那一家人在一条船上的肯定不少,不然这事他们也干不成。

    但是,相当一部分则是一时起意,贪了这么一笔。至于是忠君,还是忠汝南王府,倒还谈不上。

    可是,要是把那张烂账都查了,会挖出多少与那家结为一党的恶臣,文彦博算不出来,赵祯也肯定接受不了。

    这其中又有多少抱着贪一笔心态的小人,文彦博更算不出来。

    到时候,查完了,办是不办?

    就算法不责众,官家放过了这波人。。。。。。可是经此一吓,为求自保,就势倒向那一家,也不是没有可能。

    那这个朝廷就真成了那一家的朝廷,赵祯也就真得把皇位让出去了。

    大宋朝不是没出现过这样的局面,太祖最大的败笔就是要迁都,彻底把在开封有既得利益的朝臣推向了太宗一边。最后弟承兄位,成就了太宗一脉。

    原本历史轨迹中,赵祯也犯了同样的错误。

    庆历新政又把一波人推到了悬崖边上,最后在立储的问题上,是选了一个悬疑最小的,还是正中下怀让那一家人得利的,更是成了千古迷案,谁也说不清楚。

    现在。。。。。。

    扑通一声,赵祯砸回龙椅,刚刚一时气愤难当,说出那番话。可是经文彦博一提醒,赵祯哪里想不明白这其中的厉害?

    真的不能再查了。

    不说别的,只这一案,要是公事公办,严惩贫徒,那三司就得彻底瘫痪,干活儿的都被抓进去了!

    。。。。。。

第700章 以毒攻毒,破釜沉舟(二合一,求月票)

    这不是查一个小贪小吏,更不是处置一个几人勾结的小党,赵祯清楚这其中的厉害。

    而且,还有最最要命的一点文彦博没提。

    那就是:狄青还在燕云,没回来。。。。。。

    。。。。。。

    赵祯看向文彦博,“依宽夫之见,当如何处置才妥当?”

    文彦博深吸一口气,“全当没看见。。。。。。”

    赵祯心尖一痛,不甘心道:“又放过那一家人?这又白查了!?”

    文彦博低垂着头,坚涩出声道:

    “也不算白查!这十余年间,困扰陛下的那个问题,经此一次却是彻底明了了。那一家人到底是靠什么把一众朝臣绑在一处,也算清楚了吧?”

    说到这里,文彦博抬起头,“这一点,很重要!”

    赵祯沉吟点头,从其表情中就知,他还是认可文彦博的说法的。

    只要知道他们的底细,又有那一张烂账为引,花些心思彻底查清他们有多少人,埋了多少桩,也就一目了然了。

    想到这里,赵祯猛然抬头,“宽夫。。。。。。”

    “臣在!”

    “朕给你半年时间,务必将那一家的底细彻查个清楚,务必清理朝中关键位置的官员任用!”

    文彦博郑重点头,“臣领旨!”

    “到时。。。。。。”

    赵祯眼中杀机尽露,“定片甲不留!”

    文彦博闻之,亦是亢奋。心中暗道,也该与那一党算算总账了。

    急声道:“臣这就回京,令包希仁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作出放任之姿。”

    “等近日的民潮平息,定不辜负陛下所托,彻查彻办!”

    。。。。。。

    说道这里,文彦博不禁苦笑,“如此说来,倒真的要看大郎的疯计了。。。。。。”

    朝廷不敢查了,怕拔出萝卜带出泥。可还真就是唐奕那个不管三七二十一的弄死几个来的直接,既行之有效,又能转移主意力。

    这话让赵祯沉吟了起来,他原本是不太赞成唐奕这么做的,有些太过极端,对唐奕没好处,对他这个以“仁”立世的皇帝,也没好处。

    可是现在,不得不说,赵祯真的怒了。

    朝廷因有诸多顾忌,不敢掀出更多的弊案,但是。。。。。。

    恨恨地一砸龙椅,“死几个也好,让他们心里也有点数儿。”

    “朕,不是好欺负的!”

    。。。。。。

    文彦博说完,刚要告退,却是殿外急报,曹佾请见。

    曹景休这个时候来干什么?

    赵祯略有疑惑,猜是有事发生。当下多留文彦博一会儿,一起听听曹景休到底何事。

    曹佾进到殿中,满脸凝重。赵祯和文彦博的脸色也是随之暗了下来。

    “景休,何事来奏?”

    “启禀陛下!”曹佾大礼过后,直接开口。

    “韩琦,韩稚圭今日到京。。。。。。”

    “第一时间,进了汝南王府!”

    。。。。。。

    “这个白眼狼!”文彦博一听,立时就炸了,瞪着老目直接开骂。“陛下错信了这个白眼狼啊!”

    而赵祯倒是没有文彦博这么激动,但心情也是直往下沉。

    喃喃自语:“稚圭终不是朕的稚圭了。。。。。。”

    “陛下!”文彦博昂然出声。“多半,韩稚圭早已经与那一家不可分割了!”

    只见赵祯哀然一叹:“宽夫啊。。。。。。”

    猛的坐直身子,指着文彦博状若疯魔。

    “你任重而道远!”

    赵祯没想到,这个他给予着希望,带着他能在这五年前回头是岸的幻想招回来的臣子,在进京的第一时间就表明了立场,而且半点余地都没留。

    。。。。。。

    而韩琦也正如赵祯所想,根本就没打算给自己留有余地。

    赵宗楚没有迎上他之前,他确实还想委婉一些,徐徐图之。

    可是,赵宗楚的到来,在韩稚圭眼中不是危机,而是天赐良机,是老天给他五年伏蜇的一个天大补偿。

    赵宗楚见到韩琦时,用到了一个词:

    “生、死、关、头!!”

    “生死关头”,韩琦听闻这四个字时没有一丝胆怯,却从中听出许出微妙的信息。

    生死关头,赵祯已经摸到了这一家人的脉门?

    生死关头,老王爷数几十年的谋划、布局,终于到了不动不行的地步了?

    生死关头,他们不去倚仗贾子明,却急急地来找他?说明贾子明在这一家人眼中已经失去了信任,已经是昨日黄花。

    生死关头。。。。。。

    韩琦心中浮现的不是兵临城下、命悬一丝的柴家小皇帝,而是烛声斧影的赵光义。

    他想的,不是死,而是生;不是败,而是胜。不是做贾子明的备胎,而是取而代之,从龙首功。

    。。。。。。

    所以,韩琦大摇大摆地由汝南王府正门而入,不是太嚣张,而是刻意的做给所有人看。

    韩琦回来了!

    韩琦稳如泰山!

    韩琦。。。。。。

    在向赵祯宣战!

    而这仅仅只是第一步,后面,韩稚圭还有更狠、戾气更重的举动。

    。。。。。。

    “琦确实有应对之法。”

    汝南王府中,韩琦此言一出,满堂皆寂,声可闻针。

    赵宗实更是犹如抓住了救命稻草:

    “什么办法!?”

    韩琦轻笑,朝赵宗实点头示意,让他稍安勿躁。

    转头看向贾昌朝。

    “贾相以为,此时,咱们那位官家与文宽夫在干什么?”

    “当然是死攥住咱们的把柄不放,要把我这一家老小连根拔起!”

    却是赵宗实还是没沉住气,急切出声,替老贾答了出来。

    而贾昌朝此时暂且放下琐碎,认真地思考起韩琦的话来。

    “未必!!”

    老贾沉着出声:“老夫却觉得,恰恰相反。官家现在想的是,怎么把这件事压下去。”

    说完,老贾又加了一句,“暂且压下去!”

    这个判断,也就贾昌朝为什么会主张以静至动的原因。

    这个时候,两方都需要冷静,不然,大宋必乱。

    “没错!”

    出乎赵宗实的意料,韩琦竟认同贾子明的观点。

    “此事牵扯之大,超乎官家的想象。以官家的性子,断不会一条道走到黑的与咱们硬碰。”

    “况且。。。。。。”

    说到这里,韩琦自信的顿了一顿。

    “狄青可还没归京呢。”

    “!!”

    此话一出,倒是提醒了赵宗实。

    对啊,狄青那厮可是还没回来呢!

    一个厮杀汉上来的西府宰执还不至于让韩琦和赵宗实这么重视,问题的关键在于,与狄青一起还没回来的,还有大宋二十万的可战之兵。

    燕云初复,赵祯是小心再小心。为保燕云万全,这二十万禁军基本都是曹、潘、王、杨,观澜四将门的嫡系。

    可惜,赵祯没想过的是,自己是拆了东墙补西墙。

    燕云是稳固了,可京中明里暗里,与这位官家真正一心的禁军却是少了。

    。。。。。。

    “稚圭要干什么!!”

    贾昌朝急得站了起来,“你。。。。。。你要!?”

    “贾相放心!”韩琦却是淡定地单手下压,示意贾昌朝坐下。

    “琦的意思只是说,此时京中空虚,官家更不敢轻举妄动,可没有忤逆犯上的意思。”

    老贾闻之,稍稍安心,缓缓坐下。想起韩琦的那一脸戾气,还是有些不放心。

    “燕云未稳,西北犹危。稚圭此时可不能过于激进,让诸蛮有了可乘之机!”

    赵宗实闻言,气得脸色通红。这都什么时候了,这老东西还在这唱高调。正要出声,却被韩琦抢了先。

    “贾相说的哪里话,家国大义,琦还是懂的。”

    “此说只是为了证明官家没有底气,不敢一查到底,其实本意和贾相还是一样的。”

    “如此甚好!稚圭只说如何应对吧。”

    贾昌朝真的厌了,不想与韩琦再推来斗去,所幸直入主题。

    “官家不敢妄动,所以我们还有时间,稚圭是想利用这个时间差作什么文章吗?”

    韩琦闻之,洒然的一摊手,“作什么文章?官家想要这个时间,想等狄青回来,想徐徐图之。”

    “那咱们就别给他这个时间,不就好了?”

    “不行!”

    韩琦此言一出,贾昌朝又坐不住了,急急地吼叫出声。

    “破釜沉舟绝非妙计!!”

    而韩琦寸步不让,身体前倾,眼睛一眨不眨地看着老贾。

    “当断不断,必受其乱!!”

    。。。。。。

    两位政坛风云人物,就这么对上了眼。

    而赵氏兄弟此时却唯有大眼瞪小眼,你看着我,我看着你,一个个心里都日了狗一般。

    特么你们能不能别玩这么深奥啊?说点我们听得懂的,行不?

    。。。。。。

    那韩琦到底是什么用意,能让老贾反应这般激烈?

    老贾没法淡定,因为韩稚圭一开口他就知道,这人疯了,使的是一招以毒攻毒的肃杀之招。

    赵祯需要时间,所以不会再查下去,而韩稚圭说不给赵祯时间。

    什么意思?

    就是,你不查也得查,不想掀盖子也得掀盖子。

    事实上,韩琦比老贾想的还狠。

    他不是要让赵祯查下去,他是想让赵祯根本不用查,直接把所有案子都亮出来。

    。。。。。。

    如此一来,一个抵税粮案,四百多朝中官吏涉疑,赵祯就不敢查了,怕把不相干的人推上汝南王府的船。

    要是赵宗实兄弟把这些年干过的类似事情,都自己放出去呢?

    那么,不但这四百多官吏全无退路,赵宗实所说的那十几件弊案的涉案官吏也没有了退路。他们只能与汝南王府一心,来谋求生路。

    韩琦这是不光要自己“走正门”,还得逼着所有人和他一起“走正门”!!

    。。。。。。

    等赵宗兄弟彻底明白两位相公为什么顶牛,全都傻眼了。。。。。。

    如果现在的赵祯是“投鼠忌器”,那韩琦的此招一出,就变成彻彻底底的二虎相争了。

    “韩。。。。。。韩相公。”赵宗实有点怕。

    “这,这能行吗?”

    韩琦冷笑着收回目光,看向赵宗实。

    “十三殿下,还有退路吗?”

    “没。。。。。。没有。”

    “那天下还有人不知道十三殿下的宏图大志吗?”

    “没,没有了吧。。。。。。”

    “那皇帝会放过一个对皇位有觊觎之心的侄子吗?”

    “没。。。。。。”

    “那十三殿下还在犹豫什么呢?”

    “。。。。。。”

    赵宗实突然“开窍”了。。。。。。

    对啊,还特么犹豫什么呢!?

    “韩相所言极是!此存亡之机,不可犹豫,就依韩相之法!”

    。。。。。。

    “宗实。。。。。。”

    贾昌朝缓缓地站了起来,老目之中有愤怒,有凄苦,亦有。。。。。。决绝。

    猛一拍桌子,暴吼出声:

    “你问过我这个亚父了吗!?”

    “呃”。。。赵宗实第一次见贾子明如此凶恶,一时被其所摄,竟也手足无措起来。

    “亚父,息怒。。。。。。此时首要任务却是渡过难关,韩相之言也。。。。。。”

    “也什么?”贾昌朝怒喝着。

    “你想做太宗,明刀明枪的上阵吗!?”

    “我。。。。。。”

    老贾根本不给他说话的机会。

    “你想做太宗,老夫不拦你!但也不想想,你有太宗的实力吗?”

    韩琦的招子固然有用,可是后果呢?之后怎么办?真与官家摆明车马?别忘了,赵祯可不是孤家寡人。

    他手里有狄青,有曹潘王杨四大将门。

    还有唐子浩那个疯子!

    如此一来,固然能聚拢一大批可用之力,可是。。。。。。

    “你有十成胜算吗?

    “下一步你又当如何?等着狄汉臣带着二十万大军杀回京师,要你们的命吗!?”

    “呃。。。。。。”

    赵宗实被老贾问得哑口无言,下意识看向韩琦,求助似的问出了声儿:

    “下一步。。。。。。?”

    韩琦则是低头抖了抖衣襟,全然不把贾昌朝的愤怒放在眼中。

    “下一步,琦倒还真有对策。。。。。。”

    贾昌朝一皱眉,“什么!?”

    只见韩琦笑了,抬眼看向老贾,从容淡定地说道:

    “不能告诉贾相。”

    “你!!”

    老贾只觉天眩地转,险些晕倒,指着韩琦半天无言。

    “你。。。。。。”

    “你。。。。。。”

    “你做梦!”贾子明愤然大喝。“老夫还没死,还是老王爷钦点的这一帮孩子的亚父!”

    “我说不行,就是不行!”

    “亚父。。。。。。”

    赵宗实想劝,却被老贾抬手堵了回去。

    “什么也不用说了!”

    “老夫。。。。。。”

    “老夫。。。。。。”

    老贾是真的气着了,生出一股无力之感。

    “老夫累了,暂且告辞!”

    说完,所性一甩袖子,走了。

    赵宗实目瞪口呆地目送贾相爷离去,僵在那儿,追也不是,不追也不是。

    “这,这可如何是好?”

    却是一直没插上话的赵宗懿上前劝阻,“亚父一向多思求稳,许是觉得此计太过激进,十三弟就别。。。。。。”

    “可现在怎么办?”

    赵宗实无语哀嚎,再怎么着,你也不能议到一半甩袖子就走吧?

    。。。。。。

    正在此时,韩琦暗暗轻笑,满意地端起桌上的茶碗轻抿一口。

    “既然贾相爷走了,那咱们就来聊聊,下一步当如何处置吧。。。。。。”

    说着,韩琦从怀中抽出一纸书信推到了赵宗实面前。

    。。。。。。

第701章 底牌(二合一)

    贾昌朝有些颓然地出了汝南王府。

    做为赵允让的托孤重臣,做为那几个傻兄弟的掌舵人,老贾很明白,“一走了之”、“负气而走”,这显然不是他这个亚父应该干出来的事情。

    可是,贾昌朝更清楚,在那几兄弟心中,他这个亚父已经失去了威严,更失去了信任。

    在韩稚圭戾气冲天的挽天之策面前,赵宗实已经动了心,再不会多听他这个老人家多说一句了。

    “对策?下一步?”贾昌朝不由冷笑。

    韩琦不说就真当他贾昌朝猜不出来吗?能有什么对策?又能有什么下一步?

    一个离开了中枢五六年之久的弃臣,他对局势能有什么了解?又有几分实力扭转乾坤?无非是在外面的时候得了什么奇遇,就不知天高地厚地以为乾坤在握罢了。

    他是从西北那州归京而来的,那么,答案也就显而易见了。

    西北无外乎“两患”可撼动大势,一曰,西夏边扰;一曰,魏王后人。

    西夏现在正内战不断,自己都顾不过来自己,那就只剩下一个能让韩琦如此大胆的理由了。

    。。。。。。

    话说回来,韩琦要真能劝动魏王一脉助之,有用吗?

    有用。

    那一脉在西北经营了七十多年,在军政两界可以说根深蒂固。若决心入京搅动风云,还真够赵祯喝一壶的。

    韩琦打的好算盘,魏王一脉加汝南王府,其势必盛,很有得天之机。

    可惜,韩琦百密一疏,那几个傻兄弟更是记吃不记打的蠢货。

    老贾在京中与赵祯斗了十年,他明白自己的对手是谁了。

    他斗的是赵祯吗?错!他斗的是唐子浩。

    韩琦也好,赵宗实也罢,都把那个疯子漏掉了。

    那个疯子,才是最可怕的。

    诚如赵允让临行之前与唐奕当街对谈,那个疯子当着满街百姓说过的一句话:

    “他不想与任何人为敌,但前提是,别挡他的道!”

    诚如那疯子还曾说过的一句话:

    他之所以纵横无忌,凭的是。。。。。。“对手不知道他的厉害。”

    与唐奕斗了十年,老贾都不知道这个疯子到底有没有底限,到底有多厉害。

    一个刚刚回京的韩琦就敢把他忘了?简直就是找死。

    。。。。。。

    抬眼望天,贾子明长叹一声:

    “老爷王,老夫回天无力,您别怪我。。。。。。”

    说完,下意识地四下扫看,然后也不登车,就那么蹒跚而行,任由使役、车夫在身后跟着。

    沿汴河大街,漫无目的的向前行去。

    。。。。。。

    事实证明,贾昌朝这几十年的官场没有白混,所料之事不说十之中十,也猜中了**。

    与此同时,赵宗实捧着韩琦递过来的书信,双手都已经有些颤抖了。

    神情更是由初接信封的疑惑,转而变成了震惊,到了最后,又化做无边狂喜。

    “此事当真!?魏国公真愿助我!?”

    韩琦微微一笑,“千真万确!”

    赵宗实闻之,心思飞转,“他。。。。。。他有何要求?”

    “只有一请,大事得成,望十三世子为其父正名!”

    “这有何难?”赵宗实想都没想就答应了。

    这里边儿那点儿事,其实谁都知道。只是为一个逆臣平反,这对于赵宗实来说,简直就不算是条件。

    魏国公是谁?

    也是赵氏子孙,全名赵德锦,也就是魏王赵廷美的七儿子。

    当年,太宗继承兄长帝位的法理依据是“金匮之盟”,也就是其为弑兄找的那个理由。

    借生母杜太后的训示,意思就是大宋皇位不应父传子,而要兄传弟。

    所以,太祖崩世,依金匮之盟顺理成章地就要传位于弟。可是这个“弟”接掌了皇位却又不想认账了,对弟的弟隐瞒了金匮之盟这回事儿。

    后来,弟的弟,也就是赵廷美得知了此事。原来二哥传位三哥是因为这个,那三哥为啥不传给他这个四弟呢?心有不满,自要造反。

    而他的这位三哥也不知道是怎么想的,二哥都死了,对四弟却手软了。

    得知赵廷美要造反之后,很讲亲情地没下死手,而是把他赶到了西京。后来见四弟贼心不死,又削去了一切官职,一撸到底,从魏王贬成了县公。

    这也就是廷美一脉一直在西北盘踞的原因。

    老赵家的皇帝都是老好人,从太宗到真宗对那一脉还算厚道,虽无大赏,却也算是纵容了。到了赵祯这里,庆历封王还特意想起了那一家,恢复了赵廷美的王爵。

    只不过,反过就是反过,直封魏王不可能了,改封“魏悼王”,一个“悼”字用的似是而非。

    加之廷美七个儿子大多已离世,只余七子德锦在世,赵祯心一软,七个儿子都封了国公。

    。。。。。。

    说心里话,大宋斩草不除根的毛病真的不是赵祯一个人的嗜好,这一家子为了名声,可以说是拿生命在演。

    也不想想,有“金匮之盟”在前,那一脉能服气吗?

    他们的老子赵廷美就是因为这个,才三十八岁就活活气死了,又在西北苦寒之地窝了七十多年。。。。。。

    于赵祯这里,封王进爵自认做的仁至义尽,可是,于赵廷美的后人来说,却不见得领他这个情。

    “魏悼王”!

    这个“悼”字就是压在那一脉头的一座大山,不把这个“悼”字去掉,这一脉就永远都是赵氏叛民。

    。。。。。。

    赵宗实简直高兴坏了,天可怜见,苍天庇佑。

    激动莫名地惊叫出声:“有魏国公之助,西北诸路尽为我所用,加之。。。。。。”

    “加之。。。。。。”

    加之什么?赵宗实还不傻,不能说。

    而韩琦却是自信轻笑,“事到如今,世子还不能与琦坦诚相见啊。。。。。。”

    “呃!”赵宗实一窘。“韩相公哪里话。。。。。。”

    韩琦也不与他磨叽,所幸一下都挑明了,今天不谈条件,可能以后都没机会了。

    “世子。。。。。。”

    “韩相您说!”

    “老夫与你分析分析吧。”

    “想破今日之局,唯破釜沉舟之计可为。这个咱们已经说过了,老夫就不多费唇舌了。”

    “之后呢,正如贾子明所言,世子与官家再无转圜余地,必是一场龙争虎斗。”

    “世子得了魏国公西北之助,又强拉一大批朝臣使吏同阵,看似大优,可是,世子别忘了。。。。。。”

    “忘了什么?”赵宗实跟着韩琦的思路一路沉吟下来,见他顿住,急问出声。

    “别忘了,最多三个月,狄青就要带着大军归京。”

    “到时候,谁胜谁败犹未可知。”

    “三个月!”韩琦伸出三个手指。“世子只有三个月的时间!”

    “这三个月,世子必要全力以赴,用出十二分力气与官家周旋。”

    “成王败寇,尽在这三个月!”

    “。。。。。。”

    赵宗实怔住了,三个月?这么快?这么急?

    “可是。。。。。。”

    “没什么可是。”韩琦一摆手,极为强势地打断赵宗实。

    “这三个月,世子有什么招数就要使什么招数。存亡之机,世子还不能与老夫坦诚相见吗?”

    说到这里,韩琦满脸真诚,甚至有几分哀求。

    “老王爷到底都给世子留下了什么倚仗,都这个时候了,世子还不肯告知与琦,让琦悉心谋划掌控全局吗!?”

    “。。。。。。”

    赵宗实犹豫了,该不该告诉韩琦?该?还是不该!?

    “十三弟!”

    却是赵宗懿一声轻唤。

    “事到如今,也没什么不能说的了。”

    决然看向韩琦,“相公猜的没错,父王却有所遗。”

    “什么?”韩琦面上平静,可是心下却是激动得声音都有些发颤。

    只闻赵宗懿一字一顿的答道:

    “整、个、北、方、氏、族!”

    “加上将门石家!”

    。。。。。。

    呼。。。。。

    韩琦长长地出了一口气,任由身体靠在椅子上。

    他,赌对了!!!

    赵允让果然不光只攥着他韩家所在的安阳这一张牌,整个北方氏族?老王爷好算计。

    他知道,汝南王一家必有倚仗,也知道肯定不小。可是,他没想到,是这么个不小法。

    整个北方氏族?

    整个北方氏族代表什么?

    代表着,北方四路一百多州府政、经、商、农的绝对控制权。

    代表着,赵允让把一个一个的仕家大族串联起来,形成了一个利益共同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韩琦终于明白,贾昌朝、曾公亮、张尧佐等等等等,为什么这么多朝臣致死都跟着赵允让了。

    原来,都和自己一样,放不下一大家子人啊!

    。。。。。。

    大宋不杀士大夫,又以高薪养廉,所以,贿赂、笼络对朝官的吸引力真的不大。

    可是,不杀士大夫,并不代表不杀士大夫的亲族。

    士大夫有钱,也不代表家里的七大姑八大姨也有钱。

    只要把一家子都拉上船,在宗族观念极为看重的当下,有几个能做到大义灭亲呢?反正他韩琦做不到。

    想到这里,韩稚圭由衷感叹:

    “老五爷宏图远志啊!”

    现在想想,赵允让为了保住这个根基不惜身死,确实是值得的。

    。。。。。。

    韩琦越想越兴奋,如此说来,现在的形势比他想象的还好。

    有西京的赵德锦雄踞西北,再加上整个北方。大宋半数之地心向一处,何愁大事不成?

    可惜,还没等他高兴完,赵宗懿的冷水就。。。。。。

    就砸下来了。

    “不过。。。。。。”

    “不过,北方这股力量现在不在我们兄弟手中。”

    “嘎?”

    韩琦一噎。

    “什么意思?”

    只闻赵宗实苦道:“也不知道父王薨世之时是怎么想的,把北方诸族的控制权交到了贾子明手里。”

    “交到贾子明手里!?”韩琦瞪着老眼,一脸的不可置信。

    “各家各族不是应该只认汝南王府吗?与贾子明何干?”

    “韩相有所不知。”赵宗懿苦着脸。“父王在世的时候,为了不暴露这股倾天之势,从不让我兄弟插手其中。除了他老人家一人,谁也不知到底有多少底细。死后留下一箱账目、名册,所有的联络和过手之数,都在那里面。”

    韩琦腾的站了起来,“账目呢?”

    赵宗实都快哭出来了,“父王死前,交给贾子明了。”

    “。。。。。。”

    韩琦有种日了狗的感脚,看着赵宗实的眼神儿都不一样了。

    起初,他只当是赵允让是普通的托孤,把赵宗实交到了贾昌朝手中。

    这几年诸事不顺,赵宗实对贾子明多有不满也属正常。像刚刚那样,完全不把贾昌朝放在眼里的作派也说得过去。

    可是,你命根子就在老贾手里,你还敢造次?这特么不就是作死吗?

    韩琦有点没底了,这位爷到底能不能扶得起来啊?

    韩琦这还想着,一回来就把贾昌朝挤掉呢。哪成想,闹了半天,自己在这儿耍了半天的猴戏,人家根本就不跟你玩儿。

    “试,试试能不能要回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