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调教大宋-第19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呃。。。。。。”曹佾一窘。“得,算我话多,你好自为之。”

    说完,办正事去了。

    。。。。。。

    唐奕没直接回小楼,而是在人群之中四下扫看,找到文彦博,迎了过去。

    “文相公,查的怎么样了?”

    唐奕直奔主题,文扒皮倒也没像曹佾那么没正形,也不磨叽。

    “昨夜已经动了手,包希仁正在审。”

    唐奕急道:“最好快些!”

    文彦博重重点头,“老夫这就回京,亲自督办,这几天定给子浩一个结果!”

    。。。。。。

    两人在这咬耳朵,从休政殿里出来的朝臣们却是看不懂了。

    这两位前几天不还斗得你死我活吗?都上全武行了,怎么又凑活到一起去了?

    王圭与吴奎对视一眼,“这是要出事啊!”

    好吧,什么叫做贼心虚?

    此情、此景、此言,落到赵宗懿、赵宗实兄弟眼中,却是又要吓得睡不着觉了。

    不等出了观澜,赵宗实已经与大哥急道:“让宗楚出京,去迎一迎韩稚圭。让他三日之内,必须把韩琦带回来。”

    赵宗懿则道:“若是来不及呢?要不要先与贾子明。。。。。。”

    “莫再提那个老东西!”赵宗实都不等赵宗懿把话说完,就已经恨骂出声。

    他对贾子明已经是彻底失望了。

    。。。。。。

    钦天监上报,七日后正是黄道吉日,唐奕的封王仪典自然也就设在了七日之后。

    可是,这七日。注定是风云变幻、吉凶难卜的七天。

    首先,唐奕令观澜进士,还有民学的人,散播出去的八卦已经彻底发酵。

    不管是不是真的,反正汝南王府那一家人暗中勾连大辽,泄露攻辽大义的事情已经传出去了。

    若没有此次泄密,根本不用耗费如此之巨就能收复燕云的假设,也已经成立了。

    大宋第一军血战古北关,折损大半的铁血悲歌,申屠鸣良等汉家英魂埋骨的账,也都算在了那一家头上。

    百姓群情激愤,喝骂之言不绝于巷,严惩奸佞之声山呼海应。

    那架势,好象就等官家一句话,百姓就会冲进汝南王府,活撕了那一家人。

    其次,文彦博、包拯,还有唐介,突击彻查三司历年疑账,京城之中的涉案官吏简直就是风声鹤唳、鸡飞狗跳。

    这个时候,文扒皮也没那么多顾忌了。只为极速破案,好为唐奕进一步造势。

    可是,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简直就是触目惊心。

    单抵税粮一项,涉案金额之大,牵扯臣吏之广,已经超出了文彦博的想象。

    最后,文彦博甚至有点害怕了。

    吩咐包拯不能再查了,等他并报官家再说。

    拿着抵税粮一案的全部卷宗,文彦博回到了回山面圣。

    。。。。。。

    而另一边。

    如热锅上蚂蚁一般的赵宗实终于等来了一个好消息:

    韩琦,进京了!

    。。。。。。

第697章 韩琦的骄傲

    说到韩琦,就不得不提到一个年号,赵祯接掌大位的第一个年号天圣。

    赵祯是乾兴元年二月继承大统,次年改元天圣,共历十年,取进士三科。

    如果说苏轼、曾巩等的嘉佑二年进士集团是千年第一榜,文星集萃,无与伦比的话,那天圣年间这三科,则是对北宋影响最大的三科了。

    我们看看这三科中都有谁。

    天圣二年出了宋庠、宋祁、曾公亮、尹洙、高若讷、余靖。

    天圣五年出了韩琦、文彦博、包拯、吴奎、王尧臣。

    天圣八年,则是欧阳修、富弼、王拱辰、石介、蔡襄,加唐介。

    只看这些名字,就应该明白了吧?

    远的不说,天圣这科在当下,就已经占领了大宋的整个政治至高点,垄断了从政治到文化的绝对话语权。

    说当今朝堂,尽出天圣,也不为过!

    。。。。。。

    再来说说韩琦本人。

    他出身世宦之家,父韩国华累官至左议谏大夫,是正二八经的高官二代,正二八经的高富帅!正二八经的“指天长歌三万首,就问老子服过谁!?”

    天圣五年。

    韩琦以弱冠之年,进士第二名高中。

    二十岁的年纪。。。。。

    在群英毕会的天圣五年榜中榜眼及第,何其风光?何其骄傲?

    韩琦是个倨傲之人。

    但是,这份自傲若是到在有本事的人身上,那就不叫倨傲,而是自信。韩稚圭,显然有这份自信的本钱。

    一入官场,说韩琦是一遇风云便化龙也不为过!顺风顺水,碾压一切!。

    二十七岁,开封府推官。

    二十八岁,入三司,迁支度通判,太常博士。

    二十九岁,拜右司谏。

    三十六岁。。。。

    西府二把手枢密副使。

    论升得快、论政绩,韩稚圭怕过谁?

    别说是同年进士,与范仲淹一同在西北治军之时,连范大神都被他压了一头,并称“韩范”。

    韩在前,范在后。

    。。。。。。

    韩琦所向披靡,稳坐天圣五年进士头把交椅。要是没有庆历新政,四十岁之前拜相,也非难事!

    别说是天圣五年了,就是整个天圣进士集团,韩稚圭也统统没放在眼里。

    包拯、文彦博这些同年在韩琦眼中就是土鸡瓦狗!就是欧阳修、宋庠、富弼、曾公亮,他也要通通踩在脚底下。

    事实上,要是没有唐奕这只疯蝴蝶,韩琦也是这么做的。

    一个庆历新政根本不能阻拦他的向上攀登的脚步。

    。。。。。。

    在原本的历史轨迹中,韩琦创下出相十年稳如泰山,仁宗、英宗、神宗三朝为相的巅峰记录。

    放眼天圣进士集团,除了一个耗死了四位皇帝的文彦博可与之比肩,他连个“车尾灯”都没给别人留下。

    (没办法,文扒皮太特么能活,这货活了九十二岁,韩琦实在熬不过他,足足比他少当了二十年的官。)

    可惜,韩琦倒霉,遇上了不讲理的唐奕。遇上了这个把大宋搅的天翻地覆的疯子!

    。。。。。。

    韩琦恨唐奕。

    要是没有这个疯子,皇佑年间,回朝出任三司,将是他政治巅峰的另一个开端,将是韩稚圭彪悍人生的另一个里程碑。

    背靠汝南王府这棵大树,他完全有能力把人生拉回到原本的轨迹之中。原本那个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辉煌轨迹。

    可惜,人生没有假设,唐奕来了。。。。唐奕还他干下去了。。。。

    出任三司使,不但没让韩相公嗨起来,反而成了他政治生涯的一场“滑铁卢”。

    还称霸天圣进士集团?还天圣五年头把交椅?

    这十年,他韩稚圭被扔到一边,就好像被遗忘了。别说头把交椅了,特么垫底都不为过了。

    你就说,他比谁强吧?

    宋庠、富弼、文彦博就不用说了,铁铁的倾权之相,十年在中枢那叫一个稳。

    欧阳修官做的不大,却已经是文坛盟主了。那叫一个浪。

    唐介、王拱辰虽然没拜相,但是和唐奕走得近,在京城呆也挺好,那也叫舒服。

    包拯都打坐开封府了。。。。。。火力越来越猛。

    高若讷、吴奎、余靖虽然也不是什么好人,但人家低调,最起码还有早朝上。

    曾公亮。。。。。。嗯,这货比他还不如,被发配到雷州去了。

    可是,人家进爵国公了啊!算是另一种功成名就。

    连狄汉臣那个顶着个大金印子的厮杀汉!都稳坐西府四五年了。。。。韩相公怎能服气?

    不对。。。。。他至少比一个人强。

    他至少比石介命长,因为石介已经挂了。

    好吧,韩相公现在只能和死人比一比了。

    。。。。。。

    这五六年,韩琦窝在那州那个破地方,恨不得早晚三课把唐奕的祖宗十八代都问候个遍。

    他恨!

    他恨唐奕,恨文彦博,恨富弼,恨赵祯!

    恨这些敲碎他的骄傲,并踩在脚下狠碾几下的人们。

    他甚至恨赵允让。

    恨他有志无谋,竟被一个二十岁的娃娃打入了深渊;恨贾昌朝,身居高位却畏首畏尾不拉他一把。

    但是,恨归恨,韩稚圭没有放弃。这五年多的时间,他在那州依然是那个勤政不辍的韩琦,依然是那个“西北有一韩,西贼闻之心骨寒”的韩稚圭。

    五年伏蜇,五年隐忍。

    他甚至没有给老搭档范仲淹、同年文彦博去过一封求请的书信,更没与汝南王府现出一点关联的迹象。

    而机会,终于来了。

    赵祯的圣旨到了!

    三司使。。。。。。

    接到旨意的韩琦笑了,笑得意味深长,笑得宛若当年一般倨傲、自信!

    又是三司使。。。。。。

    韩琦心道:也许这就是天意,从三司跌下来,老天又让他从三司站起来。

    。。。。。。

    如今,韩琦立于开封城下,“南熏门”三个大字深深地印在韩相公眼中。

    赵祯。。。。

    我回来了!

    “相公,咱们速速入城吧!”

    身边的赵宗楚很煞风景地突兀出声,他可没有韩琦那么多的“骚情”。

    家里都火燎腚门了,哪还有工夫让您在这临风傲骨的装什么大尾巴狼?

    正感慨着的韩琦,不得不收拾心神,无趣地斜了赵宗楚一眼,心中暗骂:

    俗气!

    脸上却是不露一点心思,再看一眼巍峨的开封城墙,深吸一口气:

    “入城!!”

    “得勒。”

    赵宗楚忙不跌地欢叫一声,吩咐车夫,“相国寺东门,快着点!”

    “不。”韩琦漠然出声。“汝南王府。。。。。。”

    “正门!”

    。。。。。。

    赵宗楚一惊,苦着脸出声道:“不太好吧。。。。。。”

    您这回京脚还没沾地就大摇大摆地走我们家正门??

    从相国寺东门偷摸儿的进去,再出后门出来,再从五府后门进家,这已经是很不错了好吧?

    赵宗楚心说,没拿箱子把您抬进去就够意思了。还正门?

    而韩琦此时却是眼神坚定,杀气隐现。

    “正门,有何不可!?”

    “就走正门!”

    得!

    赵宗楚也看出来了,这位韩相公这次是猛虎归山,霸气侧漏啊!

    。。。。。。

第698章 戾气

    “正门?”

    “怎么又是正门!?”

    赵宗实此时就像一个失去理智的猴子,对着通传侍卫一阵大吼大叫,心里更是日了狗一样的无语。

    特么贾子明脑袋进水走了一回正门,这个韩稚圭刚回来也特么走正门,这是生怕别人不知道咱们是一窝的啊!

    “十三弟稍安勿躁!”赵宗懿只得是好声安慰。

    “韩相公不是没有分寸的人,许是有他的用意吧?”

    赵宗实眉头拧到了一块儿,使劲揉着太阳穴。

    头疼。

    “算了,赶紧请进来吧。”

    侍卫如蒙大赦,急步出厅。

    最近,这位本是温文尔雅的十三世子,可是脾气越来越大了。

    。。。。。。

    不多时,五年未见的韩琦出现在王府正厅,依然气宇轩昂,依然彪悍,依然高富帅。

    赵宗懿、赵宗实、赵宗汉、赵实球几个在府的赵家兄弟全来了,齐齐地迎了上去。

    “相公,别来无恙!”

    只见韩琦稳若磐石,气度不减,飒然地一摆手,止住几人无用的寒暄。

    “事急从权,路上宗楚已经把情况与老夫说过了,世子殿下不必客套。”

    “贾子明此时何在?”

    “。。。。。。”

    赵宗懿、赵宗实闻言,愕然对视。

    韩稚圭这回这是猛龙过江啊,很强势啊!

    这是要一上来就拿老贾立旗?

    可是,事到如今,由不得他们多想。赵宗实吃味地冷哼一声:“他?还能在哪儿?”

    “正心甘情愿地给那个癫王当搬运苦力呢!”

    韩琦一皱眉头,这个时候了,这位世子殿下怎么还顾得上说怪话。

    “只说在京与否?”

    赵宗懿不敢绕弯子,“在!”

    “定在三司典库收银。”

    韩琦闻之,语气更是不容有疑,“那就立刻派人知会一声,过府一叙。”

    赵宗汉闻之,心中暗叹,得!又回来一个指手划脚的,也不知道有没有真本事?

    可惜,吐槽归吐槽,满屋子就他最闲,跑脚儿吧。马上抬步而去,去吩咐人叫贾子明。

    赵宗实一看人也去叫了,你也装完大爷了,该让我说点正事儿了吧?

    “韩相公。。。。。。”

    “不急!”韩琦一抬手,又把他顶了回去。

    “等贾子明到了再说!”

    说完这句,韩相公两眼一闭,再没了动静。

    一屋子赵家儿郎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大眼瞪小眼,特么还是这位有气场啊!

    。。。。。。

    半个时辰之后。

    厅外传来急徐脚步之声,随着脚步越来越近,韩琦终于抬起了眼皮。

    满屋子的人见韩琦终于动了,下意识地坐直了身子。

    果然,进来的乃是守府侍卫,禀报府门之外,贾昌朝到了。

    赵宗实已经麻木了,特么又是正门?

    急声道:“快让他进来。”

    吩咐完,赵宗实暗自摇头,瘫回到椅子。可是还没坐稳,只见韩琦已经站了起来,向厅外走去。

    “韩相公这是哪里去?”

    韩琦则道:“贾相乃琦尊重的长者,却是要迎一迎的。”

    “呃。。。。。。”赵宗实无法,只得支起身子,跟了出去。

    在厅前少候,就见贾昌朝出现在影壁之前。

    韩琦上前几步,恭敬抱礼:“多年未见,相公却是苍老不少。。。。。。”

    贾昌朝没接话,先是好好地看了韩琦半晌。

    韩稚圭第一眼给他的感觉就和五年前不太一样,可是,贾昌朝一时也说不上哪里不一样。

    许是多了几分。。。。。。

    戾气?

    对,应当是戾气吧?回京第一件事就是登门汝南王府,听说还走的是正门,这又把自己急急的叫来。。。。。。

    看来,来者不善啊!

    缓缓抱拳,“稚圭却是变化颇大啊!”

    说完,不等韩琦多想,老贾又加了一句:“可是,样子却是没变,还是当年那般意气风发。”

    韩琦闻之大笑,让出道路,“相公,里面请!”

    进到厅中,也不知是韩琦有心还是无意,堂前正位,一左一右两个位子,他直接坐在了其中之一。

    坐下之后,见贾昌朝还站着,疑惑出声:“相公怎么不坐?”

    老贾怔了一下,心道,还真是戾气。正位他占了一个,让自己坐哪儿?另一个?那赵宗实这个真实的主子坐哪儿?

    暗自苦笑,微微摇头,也不与他争这些,捡了侧坐的位子淡然地坐了下去。

    只不过,坐下去的同时,老贾一直看着赵宗实。

    可惜,这位十三世子注定让他失望了,在其眼中,已经没有他这位亚父了。

    。。。。。。

    赵宗实当然是连让都没让,心安理得地坐在了正位,与韩琦并坐。倒是赵宗懿还没混蛋到那个份儿上,领着一众弟弟,在老贾的下首落座。

    见众人都坐下,赵宗懿率先开口:“亚父,韩相公,事到如今。。。。。。”

    韩琦打断道:“事情大家都已经清楚了,就不用再做赘述,且说对策吧。”

    “对策?”

    贾昌朝双目微闭,眼鼻观心。什么对策?除了让这一窝笨蛋擦干净屁股,还能有什么对策?

    现在最好的对策,就是如他现在一般,什么都不做。

    与唐奕斗了十年,与赵祯斗了几十年,老贾太清楚这对君臣了。

    那个疯子的性子是不能让他抓住把柄。否则必是杀招。

    而那位皇帝正好相反,重名顾势。百性骂得越凶,你越是可怜,他就越要顾忌他的仁德而不敢下手。

    以老贾看来,你现在做什么都是错,越做越错。

    可是,看韩琦的样子,这是要大干一场,并不打算偃旗息鼓。

    果然,赵宗实闻声面色一苦,“现在的情况极为严峻,却是没有什么上策可施啊!”

    “贾相呢?”韩琦突兀地问出了声。

    “唉。。。。。。”贾昌朝一声长叹。

    也许真的是他老了,对这种官场上的暗斗开始厌烦透顶。

    从一进王府,韩琦就处处要压他一头,若是放在十年前,贾昌朝定会让他知道贾子明的厉害。可是现在。。。。。。

    看着正位上稳坐的韩琦,贾昌朝竟生出一股无趣的意味。

    甚至,是鄙夷。

    “稚圭若是有良策,倒是不妨直说,老夫静听便是。”

    韩琦没想到贾昌朝会这么平静,意外的同时倒也坦然。

    “琦确有应对。”

    “是什么!?”

    赵宗实腾的一下站起来,急问出声。

    。。。。。。

月初例行话唠(月票啊!)

    生物钟全乱,码完了字儿,却睡不着。

    突然发现,自己是一个向来标榜平和,却从未平和的人。

    粗衣麻裤,淡茶观史,甚至寄情山水,向往简单。可惜,内心却从未安分,从未淡泊。

    其实也属必然,一个写疯子的人,内里怎么安静呢?只不过是从未从这个角度审视自我罢了。

    做不到“不争”,更做不到一笑置之。

    既然有比较,有竞争。。。。。。

    那就只能全力以赴地去“争”吧。

    呼唤大伙儿,多多帮衬,多多投月票。

    起点515粉丝节的活动,《调教大宋》的粉丝称号叫:“观澜匪帮”。用活动的宝珠就可以领,大家都去领一领,算是帮苍山顶排名了。

    有赞赏票的书友,投投票,那玩意也有排名。

    红包。。。。。。

    只要月票红包,别的就省了吧。

    咦?还是排名。。。。。。

    515红包加码。。。。。。这个随缘吧。

    好吧,(狗日的起点)这个也排名,而且是最最重要的排名。

    。。。。。。

    积少成多,虽然知道这次又是“大神的游戏”,咱们连入场的资格都没有。

    但是,还是不甘心啊,想往前凑一凑。

    。。。。。。

    “闲话”说完了,聊点正经的。

    有的人说苍山破万均订之后心态就变了,就开始患得患失了。

    开始我也这么觉得,可是现在才发现,其实苍山心态从来都没变过,依旧好斗,依旧不服!

    若是没有这份争的心,《调教大宋》不会从几百均订,一路爬到一万多均订。更不会几次为了一些无聊之人的挑衅,而挑战不可能。

    也不会,有今天的成就。

    前几天,当跨过10000均定的那天,苍山把群名片改成了“吐四个圈儿”,好多人问我,这是什么意思。。。。

    一直没说,其实。。。

    two,4个‘0’。20000才是下一个目标。。。。。。

    已经改回来了。

    倒不是放弃了,而是今天才认识到,可能到了20000也不会停下脚步,人的**是没有尽头的。

    若不**,我这个一年要进几次医院的“病秧子”断不会一宿一宿的熬着。每天超过四千字的更新于我,绝逼是难得了。

    其实,很想像香蕉大魔王那样慢下来,一个月一更,可以有时间玩乐,也能细细地沉淀文字。

    可惜,**停不下来,自然也就慢不下来。

    。。。。。。

    看书的人多了,才知道什么叫众口难调。

    有人要看唐疯子疯,于是就骂写的沉重;

    有人要看官斗智计,于是就骂这疯子小白;

    有人要那一家死人,于是就骂为什么还不弄死;

    有人要看唐奕娶妻,于是就骂为什么还是童男;

    有人要后宫、有人要纯情、有人要攀科技树、有人要改革快点。。。。。。

    有人说水,有人说短,有人说断章可恶。

    于是。。。。

    苍山就成了你们泄愤的目标。

    没事儿,骂吧,苍山已经改掉了看书评、看章节说的坏毛病,已经麻木,已经被撕裂。

    。。。。。。

    凯旋归京之后,写了很多官场,其实苍山也很不乐意写,无他,不喜欢。

    可是,还是写了,有两个原因:

    第一个,比较敷衍,剧情需要,增加厚度,铺垫、转折,承上启下。树敌,为下一个大剧情开篇。

    反正能说出一大堆理由。

    唯一不是理由的就是,疯子还是疯子,风格没变。

    第二个,比较显摆,或者说,也是我看清自己好斗的原因。

    不都说白吗?不都说幼稚吗?

    那就写点深的呗。不是不会玩儿,也不是玩不转,快四十的人了什么人情世故看不透?又什么尔虞我诈没见过呢?

    可以写,也写得好。

    就像最新的两章,又有兄弟说了,韩琦政治觉悟太低了,怎么可以走正门?

    猜不透吧?等着吧,会有交代。

    。。。。。。

    好在,这段官斗快完事儿了。

    呸!!!

    再特么也不碰这种东西,恶心!

    也有很多兄弟觉得这才是真实,确实,官场生态就是如此,只不过出发点可绝不是网文写的这么简单。

    我不认为这是真实,只不过是人性的丑恶罢了。

    有什么好看的?

    也特么是我天真了,知道你们喜欢这个,开篇就来多好。

    。。。。。。

    还有很多很多想说的,想聊的,只是。。。。。。脑袋要炸了,一下键盘都不想摸了。

    大伙儿记得开头的“闲话”哈。。。。。。

    一定记着,一定照办哈!

    。。。。。。

    完了

    (看完的都是真爱,下辈子娶你!)

第699章 胆怯的文彦博

    感谢“独孤克金”的五万飘红,并成为《调教大宋》第四十位盟主。

    好久不见,一来就破费,多不好意思?

    啥时候还来?

    对不起,我暴露了。

    与此同时,观澜的休政殿中,赵祯与文彦博这对君臣也在进行着一场谈话。

    。。。。。。

    “陛下!”

    文扒皮恭敬一礼,先开了口,“事态有些,超出想像。。。。。。”

    “哦?”

    赵祯心下一颤。文彦博在京中彻查三司疑账,此时急急地赶回来,又说出这样的话,让他怎能不惊?

    “如何?”

    只见文彦博深吸一口气,凝重开口:“事情远比臣等想象的严重得多!”

    “经过包希仁几天突审,到案的十几位嫌疑使吏已经招认,那笔抵税粮款确实有问题。”

    赵祯闻之点头,这是在他意料之中的。他现在关心的是,到底怎么个严重法。

    文彦博也不停顿,把现已查明的部分和盘托出。一件瞒天过海的惊天大案,也就展现在了赵祯面前。

    。。。。。。

    此事说来简单,就是一百二十万石抵税粮在灾年出库,所得差价被相关人等侵吞。数目大概是多少,大伙儿一看账,再结合当年的实情,也都能猜出个大概。

    真正触目惊心的,不是数目,不是结果,而是过程和涉案人员。

    文彦博查案的过程中,据一个当年开封常平仓的小吏交代,这笔粮不是被偷偷运出常平仓,在外地神不知鬼不觉地被贩卖的。而是,在开封大水,槽运阻断,粮价最最贵的当口,就在常平仓中,大摇大摆地被开封粮商竟价买走了。

    粮商买走之后,是直接运到开封城中,高价售出。

    而从开封府到朝廷,当时竟无一人得知此事。

    这还不是让文彦博胆寒的,他胆寒的是涉案人数。

    具体有多少人,文扒皮都不用说了,他只与赵祯说了一点。

    常平仓归三司的屯田司掌管,账目出入归三司的支度司。

    这个案子从屯田使和支度使封顶,往下排,屯田、支度两司下面的账房使吏、常平仓值守、禁军城防、开封府、市政司,随便抓出一个下狱,绝不会是冤枉的。

    这代表什么?

    代表着,除了三司财相、政事堂的相公,还有赵祯这个皇帝,只要和这笔抵税粮沾边儿的人,就没有人不知道这个事儿,就没有人没参与这个事儿的。

    赵祯都有点慌了,他想过此事涉案的官吏应当不少,可是从没想过会是这么的“不少”。

    “真有这么严重?”

    文彦博凝重道:“回禀陛下,单这一案涉案的官员中,有从三品要臣一人、正四品三人、从四品属官十一人、正五品到从六品官四十七人、正七品以下属官八十四人、吏员两百五十四人、武职将官十三人、商籍民户二十三人。”

    “共四百三十三人!贪没银钱两百二十万贯。”

    “其中,有一百一十万贯赃银被这四百三十三人以不同数额瓜分。余之一半一百多万银款,则是下落不明!”

    “。。。。。。”

    四百三十三人!赵祯怔怔地坐了好久也没反过味儿来。

    四百多人,就瞒了他这个皇帝。

    猛的回过神来,瞪着文彦博,“那一百万贯去了哪里!?”

    文彦博苦笑,“陛下,这还用问吗?”

    “。。。。。。”

    “!!!”

    “这还用问吗?”赵祯瘫坐在龙椅之上,心如刀绞。

    咬牙切齿地恨恨出声:

    “尔等怎敢如此!?”

    “查!”一声爆喝。“彻彻底底地查!”

    “把大郎给你的那张纸上的烂账,给我细细地查!”

    “一笔账就四百多朝臣涉案,一百多万贯的进账。朕倒要看看,他们到底贪了多少,到底结了多大的一个党?”

    赵祯越说越是气愤,不由得站了起来,在殿上来回踱步。

    “也不用大郎使什么疯招了,只这一件,朕就绝不能再姑息养奸,朕要亲自办了他们!”

    “陛下!”

    文彦博长揖到地,高呼圣驾。

    “不能再查了啊!”

    他回来面圣,就是因为查不下去了,也不敢再查下去了。

    一笔账就四百多人陷进去了,三司从上到下一大半儿的官吏涉案。

    要是再查下去,文彦博都不敢想,会是怎样的滔天巨浪。

    他不是胆小,也非纵容贪官。最最要命的是,这事和汝南王府扯上了关系,那么就肯定不止这一件。那一家拉下水的官员使吏,也肯定不止四百多。

    有多少?文彦博不知道。

    但是,可以肯定的,这些贪官污吏之中,绝不会全部都是那一家人的簇拥。否则的话,赵祯也就不用折腾了,直接把皇位拱手让出去就行了。

    当然,这里面像贾昌朝那种,和那一家人在一条船上的肯定不少,不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