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开艘航母去抗日-第8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张耀说道:“当然是先收回来有力,可是……”

    林远说道:“我让你们撤退,就是要把拳头收回来!”

    张耀说道:“不能撤啊!城中有三万多老百姓呢!**子攻破了城,这些老百姓不都完了吗!”

    林远也没有想到这一点,他知道要是死守的话,这一个五百多人的营在没有支援的情况下,很可能全军覆没,要是撤退的话,城中三万多百姓就会被**子屠杀殆尽!

    林远默默地想着:“能不能让松花江舰队,冒险穿过洪水呢?”

338 生死十五小时

    林远用问询的目光看向松花江舰队的总指挥——于明,问道:“你们的炮艇,能不能穿过洪水区?”

    江水的流速很快,炮艇在其中受到水流的冲击力很大,所以炮艇极有可能控制不住,被波Lang冲击到礁石上,由于河水已经漫出了河道,所以有些地方的水很浅,炮艇在那些地方行进,极有可能搁浅。

    而且上岸的洪水会卷积着大量的沙石,这些沙石也有可能打坏炮艇的螺旋桨,所以,炮艇在此时的江中行进,是十分危险的。

    如果炮艇能闯过洪水区,到达拉哈苏苏城外,那么就会在水面上构筑起一道钢铁长城,没有炮艇的俄军难以逾越一步。

    于明想了想,说道:“我们可以试试。”

    林远知道此时不能犹豫,他愿意相信于明舰队的实力,从三姓城到达拉哈苏苏,水路有将近三百公里,这样的距离,以松花江舰队的航速,需要花费十五个小时左右,于是林远对张耀说道:“你部坚守十五个小时,我们的舰队就会到达,必要的时候,你部可以请求空中支援!”

    张耀答道:“明白!”

    关闭了通讯器,张耀无奈地想:“请求空中支援也没有用,俄军的进攻队形十分分散,而且城外是一马平川的草地,无险可守,十五个小时,谈何容易。”

    十五个小时,即将决定城中三万百姓和两支军队的生死!

    拉哈苏苏位于俄军的眼皮子底下,所以城中百姓紧迫感十足,一听说俄军重兵压境,立刻从家中出来,帮助战士们防守,林远也知道拉哈苏苏易攻难守,而且抽不出足够的兵力驻守,所以早就把缴获的一部分俄军恩菲尔德步枪发放给拉哈苏苏的百姓们,并对他们进行了训练。

    俄军的步枪足有十斤重,所以,在城中挑选的都是年轻力壮的小伙子,总共召集了八百多人,此时已经全部登上城墙。

    凡是依托河流防御的,都是在河流的两岸建立防御阵地,这样的防御最具有灵活性,如果只在一侧建立防御阵地,那么这条河流也成了敌人的屏障,一营就在松花江的南岸和北岸修筑了防御阵地。

    由于南岸没有山,所以一营修筑了几条壕沟,不过张耀并没有对它们抱有太大的希望,他知道这样的壕沟没有太大的用处,因为壕沟太长,他们的兵力太少,占据优势兵力的俄军很有可能在防御最薄弱处突破防线。

    果然,俄军采用了全线突击的战术,他们在壕沟面前几乎是一字排开,这样总能找到没有一营战士防御的地方,一营的战士看着远处的俄军,感到他们和以前的俄军不太一样,他们不再是傻乎乎地往前冲,而是十几个人排成一个三角形,侧翼的负责开枪掩护,向壕沟缓缓推进。

    张耀并没有立刻下达开枪的命令,一直到俄军距离阵地只有五十米的时候,才下令开枪,几乎就在他们枪响的同时,俄军的后方传来了“哒哒”声,那是马克沁机枪的声音,机枪的位置在冲击队形的侧翼,子弹不会打到冲击中的俄军,却能压制战壕里的守军。

    张耀他们被俄军的机枪压得抬不起头来,张耀连忙命令:全部撤到桥头堡!

    张耀他们刚开始起身往回跑,就被眼尖的俄军发现了,他们立刻开始冲锋,五十米的距离,普通人只需要七秒就可以跑完,俄军看着撤退下去的中**队,心中满是得意,心想只要进入了战壕,就可以轻轻松松向他们的后背射击,就像在美丽的湖畔打又肥又笨的野鸭。

    俄军士兵刚进入战壕,就听见“砰”地一声闷响,紧接着,这种声音接二连三地响了起来,原来是张耀他们在撤退之前布置了炸弹!

    这批进攻的俄军只有一个连,俄军连长听见响声不大,知道炸弹的爆炸威力不大,所以没有在意,急忙命令道:“向黄皮猴子们射击!”

    可是让他没有想到的是:伴随着爆炸声,战壕里竟然弥漫起一阵红色的烟雾!处在烟雾之中的俄军士兵,竟然都发出了撕心裂肺的咳嗽声!

    俄军连长心中纳闷,心想:“这红色烟雾到底是什么?”突然,一声闷响在他身边传来,一阵红色的烟雾将他包裹起来,他瞬间感到眼睛,鼻子像被针扎得一样疼,他突然明白,这是辣椒粉啊!

    原来拉哈苏苏城中居民喜欢吃辣椒,所以城中囤积着不少,张耀他们因地制宜,把辣椒粉裹在了炸药包外面。

    俄军士兵惨叫着从战壕中跳出来,他们不敢往自己的阵地上跑,因为那里有督战队架着机枪,逃兵一律杀无赦,于是他们向着张耀所在的方向冲来,他们并不想攻击张耀的部队,只是想躲避那可怕的红色烟雾。

    张耀随即下令开枪,子弹像雨点一般,打倒了冲在最前面的俄军,俄军连长一见,急忙命令:别出战壕,在战壕里面走,从两边迂回!

    俄军如梦方醒,这才在战壕中向张耀所部迂回,可是沿途还有辣椒粉炸药包,这些炸药包装药量虽然不大,可是炸掉人的一只脚,一截小腿绰绰有余,被炸断的腿沾上辣椒粉,剧痛无比,受伤的俄军士兵一边咳嗽一边惨叫,没有受伤的俄军士兵胆战心惊!

    后面的俄军部队见到前锋部队攻占了战壕,从后面蜂拥而至,穿过那些辣椒粉,向桥头堡阵地扑来,这座桥只有一百米长,如果俄军占领桥头堡,就能顺势过河,兵临拉哈苏苏城下,俄军士兵也知道这一点,所以群情激昂,冲向桥头堡。

    俄军距离桥头堡一百米的时候,张耀下了开火的命令,桥头堡是一个半圆形的防御工事,用厚厚的沙袋垒起了胸墙,战士们就躲在胸墙后面,命令一下,随即向冲锋的俄军士兵开枪!

    俄军士兵被打倒了一大片,要是以前的俄军,早就调头跑了,可是这次不一样,后面有督战队呢!所以俄军士兵都像发疯了一般扑向桥头堡!

    在留下几十具尸体之后,俄军士兵逼近到了距离桥头堡四十米的地方,张耀拿起了一枚手榴弹,众人心领神会,都把手边的手榴弹拿了起来,这会儿工夫,俄军就冲到二十米的地方了,张耀把手榴弹甩出去,其他人也甩出了手榴弹。

    这些人都经过严格的训练,扔出去的手榴弹全部在空中爆炸,地面上没有半点死角,俄军惨叫声连成一片。

    张耀知道,必须要撤退了,因为他们和俄军离得太近了,而且浓烟笼罩住了俄军,自己的人根本看不清该往哪里开枪。

    张耀于是命令道:“撤退,炸桥!”

    从林远下达坚守命令,刚刚过去三个小时!

339 舰队失踪

    张耀明白,时间是最宝贵的,能拖一分钟算一分钟!只要坚守十五个小时,舰队一到,就能对**子形成合围,那时就能反败为胜!

    于是张耀下达了炸桥的命令,爆破排早就在桥边准备好了,按照预案,只要桥头堡阵地一开打,他们就在桥身上铺设炸药,随时准备炸桥。

    江北岸的机枪声响起,这是在掩护张耀他们过桥,他们一口气甩完了身上携带的四枚手榴弹,掉头就往北岸跑。

    浓烟遮住了俄军的视线,弹片打掉了前锋部队的几十个人,惊讶之中的俄军在张耀他们返回北岸才明白过来,他们冲过桥头堡阵地,向桥上冲来。

    爆破排就等着俄军呢,俄军刚冲到一半,剧烈的爆炸声就在脚下响起!巨大的气Lang炸断了桥身,俄军士兵被抛上空中,犹如纷纷扬扬的纸片。

    桥身一断,俄军的冲击势头顿时被狠狠打了下去,他们无可奈何地撤退回南岸!张耀心想:“这下子你们过不来了吧!等我们的舰队一到,你们就等到全军覆没吧!”

    正在这时,张耀的通讯器中传来了林远的呼叫:“战况怎么样?”

    张耀说道:“报告舰长,我们炸断了桥,俄军现在被阻隔在了南岸!”

    林远听到张耀的报告,心想:“太好了,俄军多被阻隔一分钟,舰队就少一分的危险!”他于是说道:“太好了,舰队已经出发,十二个小时之后就能抵达你处!”

    通讯器里张耀的声音一变,说道:“不好,俄军有船,他们开始渡河了!”

    林远连忙问道:“他们用多少时间能渡过河?”

    张耀说道:“上游河水溢出了河道,所以我们这里水流不是很急,还好俄军的船都是舢板,只能依靠船桨过河,肯定要花费两个小时以上!”张耀说完,就关闭了通讯器。

    林远知道张耀一定去指挥作战了,林远联系到舰队的于明,于明汇报道:“现在江面上的Lang很急,不过我们可以克服,还有一个小时的路程,我们就要进入洪水区了。”

    林远心中一紧,不知道该说什么好,现在,也只能依靠将士们的能力,和时间赛跑了!

    在于明的指挥下,十六艘炮艇排成两列纵队,向着洪水区进发,由于河水流量增大,所以波Lang也变得湍急起来,洪水区之前的河道很窄,所以波Lang就更大了,波Lang在船身上引起的倾斜角瞬间就增大到十度!十度听起来不大,可是船身是在这个角度左右晃动的,如果此时突然有一个急Lang打来,船很有可能发生倾覆!

    更危险的事情还在后面,如果把此时的松花江剖开,一个人站在边上观察波Lang的话,他会发现波Lang好像一条条正弦曲线,船就随着这条曲线,从波峰到波谷,再到波峰,如果波Lang的能量很强的话,船就会在波峰处被重重抛向天空,然后再落回水面,这个距离不会很大,也不需要很大,船身离开水面几十厘米的时候,落在水面上的撞击力就足够撞断龙骨了!

    这些炮艇都是蒸汽机螺旋桨推进的,螺旋桨是推动水的,发动机传递给它的驱动扭矩和水对它的阻力扭矩相等,当艇身离开水面的时候,螺旋桨就会处在什么都不推的状态,于是没有东西为它提供阻力扭矩,这个时候螺旋桨就会在巨大的驱动扭矩之下飞速旋转。这种状态被称为“飞车”,是十分危险的,因为转速一快,首当其冲的就是轴承,轴承都是按照额定工作状况设计的,只能承受一定转速的摩擦力,当转速加快的时候,产生的巨大热量就会烧坏轴承。

    接下来受难的驱动轴,轴在制造,安装之后,质量中心绝对不可能几何中心上,这样在转动的时候就多出来一个偏心力矩,让轴绕着轴承中心连线转动,从外面看上去就是轴在不停地振动,当转速很高时,轴的振动也会增大,轴就会撞击到和它连接的部件,从而造成很大的损坏。在波Lang中行船,一定要加装压舱物,这样波Lang就不容易推动船身,可是舰队没有时间装压舱物!将士们与波Lang战斗的唯一法宝,就剩下了高超的技艺和坚定的意志!

    在船被波Lang推起来的时候,如果能下压船头,让船头和波Lang成一定角度,就能有效地减轻危害,不过这个时机和角度不是一般人能掌握的,所以掌舵的都是最有经验的老师傅,他们都是林远新近招募的,在江上跑了几十年的船了,开始的时候于明还嫌他们年纪太大,这个时候就见到好处了。

    老师傅们全神贯注地操纵着船,不让船有丝毫的差错,大Lang顺着船头打上来,溅起一片晶莹的水花,船身剧烈地摇晃着,船舱里的炮手们死死地盯着炮弹架子,生怕炮弹从上面掉落,战士们则死死抓出舱室里的把手……

    突然,船身摇晃的幅度减轻了不少,于明知道进入洪水区了,由于江水漫出了河道,相当于是水流的面积增大了,上流的流量是不变的,于是水流的速度就变小了,江面上的Lang涛也变得平稳了许多,可是于明悬着的心却不敢有丝毫的放松!

    两岸变成一片汪洋,缺少参照物,无法确定哪里是河道,一但炮艇行驶到了陆地上,那里的水相对较浅,很有可能搁浅!

    只能依靠老师傅们的经验了,他们的感觉将是指引舰队走出洪水区的致胜法宝!

    屋漏偏逢连夜雨,这话说得一点不错,就在舰队全神贯注驶过洪水区的时候,天空中下起了瓢泼大雨,雨点打在江面上,溅起雾蒙蒙的水花,笼罩得天地之间一片惨白!

    现代舰船上采用特种橡胶做密封材料,下再大的雨船舱也不会漏水,这个时代船舱的密封是用桐油混合柴灰,效果相差甚远,在大雨之下,船舱里很快就进水了,于明急忙组织人手排水,排水是现代军舰损伤管制的重要内容,船舱里有专用的排水水泵,可是这个时代没有!

    于明只好命令士兵们拿起盆盆罐罐,一切能盛水的东西,把水往船体外面排,突然,于明觉得船身一震,好像是撞到了什么东西,他不由自主地向前倒去……

    就在舰队与大雨和急流搏斗的时候,林远联系上了张耀,问道:“现在情况怎么样?”

    张耀说道:“我们正在阻挡俄国人渡河,现在全城已经动员起来,俄国人太多,我们已经准备放弃河岸阵地,向后撤退,固守城防!”

    林远说道:“你们再坚守十个小时,我们的舰队就能赶到了!”

    林远关上通讯器,就联系舰队的于明,令他吃惊的是:他竟然联系不上于明了,舰队失踪了!

340 他们来了

    舰队失踪了!这个消息犹如晴天霹雳一般,最可怕的事情发生了,于明所在的炮艇极有可能已经沉没了!

    舰队中,只有于明的炮艇上有通讯器,于明的炮艇沉没,意味着林远无法知道舰队的具体情况,有多少艘战舰受损,有多少艘战舰完好,这些信息他都不可能知道。

    林远看了看表,距离自己下达命令已经过去了十个小时,正在这时,张耀报告道:“俄军的攻势太猛,我们已经放弃了岸边阵地,现在正依托城墙进行防御。”

    摆在林远面前的,有两个选择,第一:舰队没有沉没,还有相当的实力可以进行作战,命令张耀坚守待援!第二:舰队已经丧失了战斗力,命令张耀所部立刻撤出战斗,尽管放弃拉哈苏苏会让城中的百姓遭殃,就算是这样,也比把城中百姓和张耀所部都搭进去强。

    于是林远命令道:“立刻放弃拉哈苏苏,向三姓城撤退!”

    张耀争辩道:“舰长,我们没有必要撤退!俄国人打不进城墙的!”张耀这样说是有底气的,他们在占领拉哈苏苏之后,依托松花江航运,运来了大批山石,这些山石全部用在了加固城墙上,尤其是城中的老工匠贡献了一个秘方,糯米汁加粘土,把山石牢牢地粘在墙上。

    张耀还想继续说话,远处传来的一声巨响打断了他,他急忙关闭了通讯器,问道:“这是怎么回事?”

    手下士兵报告说道:“俄国人使用了火炮!”

    张耀说道:“胡说!俄国人的火炮我见过,哪有声音这么大的?”

    士兵说道:“真的,俄国人还没有靠近城墙,自然不可能埋设炸药,这么远的距离,肯定是火炮!”

    张耀说道:“走,出去看看。”

    来到城墙上面,只见四百米外的旷野上,俄军士兵像一群饥饿的蝗虫一样,等待着进攻,更远的地方,依稀可以看见四门大炮的身影,张耀平伸出大拇指,用跳眼法测量了一下距离,默默地计算了一番,心想:“看来俄国人也有新式武器了,这门火炮的口径差不多在九十毫米以上!”张耀正在盘算着,只见远处的火炮冒出一阵轻烟,张耀说道:“快卧倒!”

    其实他多虑了,炮弹的落点距离他们很远,只听“轰”的一声巨响,被张耀寄予厚望的城墙砖在爆炸声中四分五裂,城墙上顿时出现了一个大豁口!紧接着,又是三声爆炸,墙上出现了三个豁口,城墙上的民兵们面露惊慌,在他们的印象里,城墙是坚不可摧的,如今却在俄国人的火炮之下不堪一击。

    张耀见到俄军的炮火停住了,以为他们的火炮要准备很长时间才能发射,心中略微放宽了一些,下一轮射击隔了将近半个小时才到来,等到炮弹落在城墙上的时候,张耀才认识到自己想错了:不是俄军的发射准备时间长,而是俄军在调转炮口的方向,他们要在尽可能多的方向上打开缺口!

    张耀看看手表,时间又过去了一个小时,只需要坚守四个小时,就能等到舰队的援助了,此时他还不知道舰队失踪的消息,他命令手下通告全城,准备巷战,所有年轻人,不论男女,全部做好准备。

    命令一下,全城都行动起来,菜刀,木板,铁铲,凡是能拿起来打人的东西,都被城中百姓拿在手中,在被俄国人占领的时候,他们受够了欺负,此时,就算是战死也不愿意在俄国的脚下做顺民!

    东,西,南三个方向的城墙上都被炸开了缺口,俄国人已经开始了行动,他们排成三角冲锋阵型,慢慢地向着缺口走来。张耀看看表,心想:“最后的决战要开始了,不知道能不能挺过这四个小时!”

    正在这时,天边两个黑点由远而近,两架歼25君临战场!林远无奈之下,只得命令歼25起飞,支援城中守军。

    张耀无奈地看了天空一眼,心想:“你们来了有什么用啊!”

    原来张耀他们没有配备激光指示器,甚至连可以指示目标的发烟弹都没有,地面上单兵的目标太小,飞机上的合成孔径雷达和红外探测装置都不足以发现他们,飞机又不可敢下降得太低,只能在天空盘旋两圈,无功而返。林远此时也收到了飞行员空中支援失败的消息,他联系上张耀,用最严厉的口吻说道:“你们立刻撤退,这是命令!”

    张耀无奈地说道:“我们已经动员了全城百姓,这个时候我们撤退了,老百姓会怎么看我们!”

    正在这时,林远听见通讯器里一个焦急的喊声:“他们来了!”

    林远心想:“俄军数量占优,被他们包围就麻烦了!”他连忙说道:“再不撤退就来不及了!”

    张耀大声地喊道:“是他们来了,我们的舰队!我们的舰队来了!”

    林远心想:“怎么可能是舰队?还有四个小时才能到呢,他们不可能这么快啊!”

    原来,于明的船在水中撞到了一块礁石,这一撞只是侧撞,把船身撞出了一个大口子,舰上战士用补漏装置很快把它补好,可是于明在碰撞的时候摔了一跤,正巧把通讯器摔坏了,这才给了林远舰队沉没的假象。至于时间问题,林远从一开始就算错了,他下意识地用船的静水速度计算了时间,由于战况紧迫,这个低级错误竟然没有人提醒他,由于天降大雨,水流的速度增加了不少,所以水流推动船身飞速地前进,让舰队提前四个小时赶到了拉哈苏苏城下。此时已经是黎明时分,天际的云霞里,炮艇是最绚丽的风景,借着水流,他们很快来到俄军的身后。

    炮艇上的75毫米速射炮响了起来,让张耀意外的是,炮弹并没有落在俄军的头上,而是在岸边的船堆里炸响,俄军的小舢板就是用几块木板拼成的,哪能抵挡住炮弹的轰击,在爆炸声中纷纷化为一片片碎屑。

    炮弹炸碎了舢板,也炸碎了俄军的信心,舢板被毁,他们无法撤退回去,就只剩下被包饺子了,于是俄军士兵纷纷往舢板那里跑,想要趁舢板没有被全部击毁的时候,夺下几艘逃走!

    这样一来正中于明的下怀,他就等着俄军回来呢!命令一下,炮艇上的速射炮,机枪一起开火,俄军士兵被撂倒了一大片。

    俄军士兵见到夺船逃跑无望,只得沿着河岸逃跑,想要摆脱炮艇的火力范围,这种情况下,人必须往河的上游跑,如果你往下游跑的话,炮艇就能顺流而下追着你打,人怎么可能跑得过水!

    可是不知道是谁带的路,俄国人居然认准下游的方向,一股脑地扎了下去!

341 单兵火箭弹

    俄军往下游一跑,正中炮艇下怀,炮艇调整船速,顺流而下,用机枪对俄军士兵点名,惊恐万状的俄军士兵拼命向远离河岸的地方逃跑,他们想得明白,炮艇尽管厉害,可是不能上岸!

    俄军士兵打错了如意算盘,炮艇上不光有火炮和机枪,每艘船上还装载着五十名全副武装的士兵,十六艘炮艇就有八百名士兵,他们从炮艇上下来,在后面追赶俄军士兵。

    就在战局呈现一边倒的态势之时,城中的张耀却突然吩咐手下,准备战马,出城!

    手下战士问道:“现在没有出城追击敌人的必要吧,我们的舰队足够对付他们了。”

    张耀说道:“我出城不是去追敌人的。”

    手下战士再要细问,张耀已经带着十个战士,骑着快马冲了出去,他们骑的马也是从俄国人手中夺来的,这些马的速度很快,所以张耀已经带着十个战士,出城而去。

    张耀的目标,正是俄国人的火炮,他猜到俄国人很有可能使用了全新的火炮,俄军败退,一定不会把这四门火炮留给自己,所以自己要在俄国人转移它们之前,把它们夺回来。

    张耀带着人往火炮的位置冲,远远地看见四个庞然大物在草地上移动着,速度还不慢,张耀心想:“俄国人的重炮居然没有陷到地里,不知道上面用了什么高招。”

    八匹马拉着四门火炮,向河流的上游逃窜,俄军火炮的位置比较偏远,所以炮艇没有发现他们,要不是张耀及时赶到,还真让他们逃走了,俄军的炮车上坐着炮手们,他们见到张耀追了上来,纷纷举起手中的步枪,向着他们射击。

    张耀手中拿着一支北京舰自己生产的半自动步枪,向左右一挥,十名战士左右一分,向着炮车包抄过去,这样做的目的很简单,炮车上的炮手枪法一定不会很好,如果从后面直线追赶,炮手不需要计算提前量,战士很容易就被击中了,可要是向左右包抄就不一样了,枪手射击的时候必须考虑提前量,还要校正炮车的颠簸,这样命中率就大大降低了。张耀命令道:“先把赶车的**子打掉!”他手下的战士,都经过马上射击的训练,技艺非凡,一阵枪响之后,赶车的就全被撂倒在地,拉车的马没有了人的指挥,纷纷停了下来,剩下的炮手从车上下来,依托炮身,垂死挣扎,很快被全部击毙。张耀凑上前去仔细地看了看火炮,口径的确比原来的七十五毫米火炮大上一号,而且最大的改变是车轮,车轮不再是铁皮包着的木头,而是厚厚的橡胶轮胎,难怪这四门火炮没有陷到地面中去。

    这一战,俄军被击毙四百八十七人,五百四十九人投降,其余人狼狈地逃窜回完达山要塞附近的大营。

    林远最感兴趣的,还是那四门火炮,等到洪水一退,林远留下四艘炮艇在拉哈苏苏做掩护,其余的,带上那四门火炮返回三姓城。

    罗超英此时已经从天津机器局乘坐火车赶到了三姓城,林远执行的战略是:部队打到哪里,铁路就修到哪里,故此,铁路线在东北各地已经广泛建立起来,再加上俄国人原有的铁路,东北地区的铁路已经具备了相当的物资运输能力。

    罗超英先是让人搬来一枚炮弹,他用手比量着,说道:“长径比接近我们那个时代的炮弹了,看来俄国人对气体动力学技术理解得不错啊。”

    罗超英让人把那门火炮拆解开来,他拿出游标卡尺,在炮口的两条膛线之间测量了一阵,然后说道:“一百零五毫米,这样的火炮威力可不小!看来俄国人的钢铁冶炼技术上了一个大台阶啊!”

    林远说道:“您前一阵子不也有设计制造这种口径火炮的打算吗?”

    罗超英用脚踢了踢橡胶轮子,说道:“当时我们要是有这样的橡胶轮胎,我们不就把它造出来了吗?现在这个时候的轮子,还都是木头外面包铁皮呢,容易陷入泥中不说,这种轮子还无法减震,没法快速机动。”

    林远说道:“您别着急,橡胶我们很快就能够造出来了。”

    罗超英说道:“那就太好了,那时候我们甚至能制造一百五十五毫米加农榴弹炮,火力将会远远超过当今世界任何一款火炮。”

    罗超英一边说着,一边指挥人把火炮身管卸下来,然后向身管和架体的连接处看了一眼,笑道:“采用弹簧式制退复进机,射速一定不会很快,我们要新造火炮,一定要选用液压气体式制退复进机。”林远说道:“罗老,我们如今需要设计的,并不是大型的军师级支援火炮,而是能为单兵提供火力投送的武器。”

    罗超英一愣,林远解释道:“我们下一步的作战目标是山地上的俄军,山地的道路狭窄,大型火炮机动起来不方便。”

    罗超英问道:“你指的为单兵提供火力投送的武器是什么?”

    林远说道:“就拿我们那个时代的步兵装备为例,比如像四零火箭筒。”

    罗超英说道:“这些武器的射程都比较近,比如四零火箭筒,表尺距离才二百五十米,实战中也很少有在一百米之外使用的。”林远说道:“那没有关系,山地作战很多情况都是近距离作战,并不需要太大的射程。”

    罗超英说道:“在我们那个时代,单兵火箭筒主要是反坦克用的,火箭弹广泛采用金属射流破甲战斗部,既然这个时代没有坦克,那我们改进战斗部就可以了,可是,最关键的是发射药,我们制造炮弹,发射药可以用黑火药凑合,可是火箭弹需要用固体燃料推进,需要把发射药造成块,这个就不能用黑火药了,你知道应该使用什么推进药吗?”

    林远说道:“我知道,固体火箭推进燃料一般使用硝化棉和硝化甘油。”罗超英说道:“硝化棉天津机器局就能生产,尽管产量不高,可也够用,不过硝化甘油,我们去哪里找?”

    林远笑道:“您怎么糊涂了,我们的石油工业已经起步了,石油简直就是化工行业的聚宝盆,很多化工原料都能从中找到,硝化甘油就是由甘油和硝酸反应制得的,甘油是什么?不就是丙三醇吗?我们完全可以用催化加氢的办法,制取甘油,我们的硝酸也有了,制取硝化甘油不是水到渠成吗?”

    罗超英说道:“这样说的话,我这就回去准备,很快我们就能造出一批单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