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开艘航母去抗日-第5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军票是日军占领沈阳之后发行的货币,这种货币完全是日本人为了榨取中国人血汗而发的,日本人随便印上几张钞票,就能把中国人累死累活得到的东西换走!

    刘雨风心想:“要是让这个军曹把烟花筒拿走,可就都完了!此时不动手,更待何时!”刘雨风刚要发作,只见一队巡逻兵骑着马从远及近,刘雨风见到这队巡逻兵足有七八十人,有马有枪,知道动起手来凶多吉少,便想着等巡逻兵走了再动手。

    可是这巡逻兵的头目竟然和军曹聊起天来,半天没有走的意思,这时翻译过来对众人说:“你们赶紧去干活。”说着,就把刘雨风等人给往外推。

    刘雨风和木二原来的打算是不撒不倒钉,直接在里面动手,可现在的局势却是:他们不敢在里面动手,因为有鬼子的巡逻兵,他们要出去撒不倒钉也不行,因为一但撒完,清军可就冲进来的速度就慢了。

    正在这个两难时刻,刘雨风急中生智,趁着人不注意,把一个箱子往地上一推,里面的不倒钉“哗啦啦”撒了一地。

    这一下引起了军曹的注意,他放下巡逻兵头领,来到刘雨风面前大声喝骂,刘雨风连忙蹲下身去捡地上的那些不倒钉,那些钉子落在地上的时候,彼此间卷在了一起,好像一个钢钉做的刺猬,那钉子尖甚是锋利,人在捡起来的时候也不能一抓一大把,只能一个一个的来,所以捡得很慢。

    这样刘雨风就为他们争取到了时间,巡逻兵的首领见到军曹一时半会也完不了事,不能陪他聊天,就带着人走了,等走远了,刘雨风冲着木二使了个眼色,木二众人往车边挪了挪。

    军曹见到刘雨风捡得慢,心头火起,拿起根马鞭,上前要打,两人相距只有三米的时候,刘雨风突然站起身来,两指掐着一枚不倒钉,喊了声“中”,扬手把钉子扔了过去。

    刘雨风尽管没练过暗器,可是谁都能在三米远的地方扔东西打中一个人,但是那枚钉子不同于一般暗器,它是一个立体的形状,空气阻力要大得多,扔出之后的轨迹也不好掌控,这枚钉子没有按照刘雨风预想的那样打中军曹,反倒是落在了一旁。

    刘雨风早年练武,帮兄弟出头的时候打死人命,这才参了军,他见钢钉没有击中军曹,抢上前去,掌成立爪,一击之下,竟把军曹的双目活生生挖了出来。

    军曹惨叫着倒了下去,众人一见刘雨风动了手,纷纷从箱子里拿出钢刀,砍瓜切菜一般把十几个日军哨兵砍翻在地。

    按照事先的安排,刘雨风带着的十个士兵立刻捡起日军的枪,躲在沙袋后面,打反攻过来的日军,刘雨风和木二带上剩下的人,就往城墙上冲。城门的变故发生得太快,城上的日军还没反应过来,他们的注意力全朝着城外,等听到惨叫声的时候,刘雨风和木二已经往城头上冲了!

    就在日军端枪的时候,城下面翻译大叫了起来:“皇军别开枪,他们是自己人!是自己人啊!”

    翻译这么一叫,城上的日军面面相觑,手中的枪也停下了,眼见着刘雨风他们越来越近,一个老兵叫喊起来:“快开枪,他们是支那人!”

    日军如梦方醒,纷纷举枪,可为时已晚,刘雨风已经带着人冲进人堆,木二在他身边说道:“快发消息,鬼子给我!”

    别看木二干瘦干瘦的,可拎着一柄打铁用的大锤,却似抓着一根羽毛,抡动起来呼呼挂风,把好几个日军打落城头。

    三十多个人,没有枪,要是没有城外林远的大部队接应,很快就会像太阳下的露珠一样,消失殆尽,所以,生死都决定在刘雨风手中的烟花筒上。

    木二给了刘雨风充分的掩护,刘雨风一按机簧,一颗亮黄色的火球冲霄而上,林远见了,挥手命令道:“全军攻城!”

226 城内恶斗

    城头士兵的生死,沈阳攻防的成败,就看能不能赶在日军把城门夺回来之前攻进城了,恺字军的骑兵名为风字营,铁字军的骑兵名为雷字营,攻城的骑兵是从这两个营中抽调的精锐!

    城上其他方向的日军向着冲锋的清军骑兵开枪,不断地有人或马倒下,他们没有减速,人人都清楚,冲进城门就赢了!

    刘雨风本来打算发完消息就从城头下来,共守城门,可是他们很快就被包围了,外面的日军也不管他们之间还有日军,对准他们就开了枪,城头上空空如也,哪有个掩蔽的地方!一时间倒下了七八个。

    刘雨风知道这样下去非全死了不可,他一转头,正好瞥见身后的行台,前面已经说了,行台比城墙要高上三米,当敌人攻上城头的时候,人可以躲进去,以行台为依托进行防御,此时正好给了刘雨风绝佳的机会!刘雨风舞动钢刀,杀开一条血路,带着人进入了行台,可这样一来,日军的反攻就都压在城门那十几个士兵身上了。

    城中的日军也知道,只要把城门夺回来,都不用把门关几匹马就能把路给堵死了,清军就怎么也攻不进城,于是日军像发疯了一般扑向门口的清军。

    那十几个清军战士的枪法都是数一数二的,一枪就能撂倒一个日军,可是日军太多了,眼看就要坚持不住,这个时候,让人没想到的是,帮忙的竟然是那十几辆骡车!

    日军在骡子身边开枪,骡子受了惊吓,就四散着跑开,这一跑,正好都撞进了日军冲击的阵型里,骡子拉着几十斤重的大车,再跑起来,哪里是人能挡得了的!几个日军士兵躲避不及,被结结实实地撞上,倒在一边,不省人事。骡子感到自己撞了东西,胆都快吓破了,跑得更欢实了,日军士兵发了狠,抬起手冲骡子就是一枪,他们以为打倒了骡子就没事了,可惜打错了算盘,那骡子后面拉的车里,可都是不倒钉!

    那些钉子跟着撒了出来,钉子一落地,就成了一个大大的刺团,人就没法走了,清军士兵一见,顿时来了主意,抬起身边装不倒钉的箱子,掀开盖子,对准日军就扔了过去。

    钉子如同天女散花一般落了满地,几个日军士兵被钉子刺中,疼得哇哇大叫,有的步子都迈出去了,收不回来,被钉子刺穿了脚掌,疼得倒地大叫,这一倒地,却坐到了钉子上,一时间狼狈不堪,趁着这段日军被阻隔的工夫,清军的骑兵就冲到了门前。

    刘雨风在城头看到手下把钉子撒出去,气得大叫:“一群笨蛋,撒了钉子不扎到自己人了吗?”木二在一边说:“您放心吧,这么少的钉子,扎不坏马掌。”

    刘雨风心道:“那钉子可是钢铁打造的,又立在地上,马上去还不把蹄子扎坏了。”他向城下看去,只见战马冲进城中,杀入鬼子堆里,丝毫没有受地上钉子的影响。刘雨风问道:“这是怎么回事?”

    木二笑道:“这钉子没有淬火,软着呢,刺不穿马蹄上的铁掌。”“淬火”是一种热处理工艺,能够改变钢铁的金相组织结构,从而提高硬度,木记作坊不愿给鬼子卖命,于是就在钉子上做了手脚。两个人还要说话,只听耳边响起“嗖嗖”的风声,身边的砖石被打得灰尘四溅,刘雨风拉着木二,本能地一蹲。

    木二问道:“怎么这个子弹是从我们身后来的?”原来林远在命令骑兵进城之后,就命令十几门格林快炮向城墙方向移动,等到骑兵冲进城去,城头上的日军注意力一转,这些格林快炮立刻向前冲,把城头纳入自己的射程,然后一起开火。

    城内的骑兵分成三批,一批保护城门阵地,一批下马向城头进攻,剩下的举枪向城上的日军射击,刘雨风他们一见,也从射击口里向日军开枪,一时间城头的守军方寸大乱。

    城头的守军抵挡不住,只能向着小北门的方向撤了下去,清军攻占了一部分城墙之后,依托马面和行台构建了临时的防御阵地,其余人开始向着城内进攻。

    林远的打法是:先向北攻占小北门和大北门,然后再向南,接应南面的定武军,所以清军进城之后,就向城北发动了猛烈的攻击。

    城中的日军都知道,奉天的城防有多么牢固,铁丝网,壕沟,防御战壕,机枪地堡,不倒钉,高大的城墙,这些让日军认为:奉天牢不可破!可是他们做梦都没想到,外围的防御阵地一夜之间就被攻破了,仅仅过了两天,清军就进城了,这让他们在气势上输了一大截。

    清军裹挟着破城之威,迅速向北攻击,战局几乎是向一边倒的方向发展,清军步步进逼,日军连连败退,很快就攻到了西北城区的制高点,钟鼓楼。

    古代的大城市很多都有钟鼓楼,钟楼和鼓楼一般是分开的,用来报时或者是举行重大的庆典,徐州的钟鼓楼甚至还有报火警的功能,哪个方向失火就敲哪个方向的钟,大家好去救火,不过据地方志记载,它一次火警都没报过,自己还差点被大火给烧了。

    在城市战中,制高点是很重要的,尤其是在这个时代,建筑物不是很多,不足以提供掩护,所以在制高点架上几挺机枪,足以压得敌人抬不起头来。

    奉天城的钟楼和鼓楼隔着一条街,东西对峙,前面全是开阔地,清军冲了两次,无果而终,正在进攻陷入僵持的时候,日军小北门的援军到了!

    这支生力军一到,清军的攻击前锋顿时有些招架不住,连退了三条街,幸好遇见了随后进城的风字营和火字营,这才站住脚跟,消息报到林远所在的指挥部,熊铁生和吴元恺急得如同热锅上的蚂蚁,熊铁生恨不得亲自上阵!

    林远却丝毫不见惊慌,他似乎一点都不关心城内的战局,反而命令定武军,向西南的日军外围阵地发起佯攻。

    吴元恺在林远边上一个劲儿地问:“林帅,如今这战局,成败都在钟鼓楼之上,若是打不下来,日军趁势反攻,我们可就前功尽弃了。”

    林远笑道:“吴将军不必惊慌,再等等,很快就有消息了。”

    话音未落,只听帐外急切的脚步声由远而近,帐帘一挑,传令兵顾不上行礼,说道:“钟鼓楼攻下来了!”

    熊铁生忙问:“是哪个如此善战,老子得和他拜把子!”

    传令兵说道:“他们是从钟鼓楼后面摸上来的,整个把小北门的援军的后路给抄了。”

227 巷战奇兵

    林远笑道:“我早就密令一营步兵,在九门之外埋伏,等到小北门日军一撤,他们就从九门进城,抄到他们后面,给他们包了顿饺子。”

    熊铁生和吴元恺吃惊之际,传令兵又报道:“日军全线败退,恺字军风字营前锋已经进抵顺义街。”熊铁生听恺字军占了上风,满脸不服,林远于是笑道:“命令铁字军勇字营和猛字营,进城之后向大西门的方向移动,占领大西门之后,出城接应定武军。”

    这两营步兵领命之后,像一群下山的猛虎一样扑向了沈阳城,进城之后,就向大西门方向进攻。

    在巷战中,路口是一个重要的目标,抢占了路口,就可以监视敌人的行动,还可以在路口歼灭敌人。

    从小西门到大西门之间比较繁华,道路也比较多,清军在这里作战,主要是抢夺路口和制高点。日军对此早有防备,他们在主要的路口都设置了掩体,平时盘查过往行人,战时就用来抵御清军的进攻。

    沈阳有三道城墙,最外面的外城,中间是内城,最里面的皇城,是满清入关之前皇族住的地方,日军把防御重点都放在了城防上,机枪大都部署在城墙一线,他们根本没想到清军没费吹灰之力就攻进了城,外城的机枪拿不回来,内城的机枪搬不过来,所以日军在防御作战中,吃了大亏。

    日军手里,只有射速慢得可怜的步枪,针对这一点,清军在攻击的时候,以格林快炮先导,清军把格林快炮装在车上,人在后面推着走,格林快炮的两边是有护板的,所谓的护板,就是在炮管两边放上铁板,这样就保护了射手。

    清军充分发挥了聪明才智,他们找来棉被,用水浸湿,再把它铺在铁板上,这样相当于给铁板又增加了一层装甲,清军就推着它,往街口日军的掩体走,一边走一边开炮,将近二十毫米的炮弹,十几发就能把日军的掩体打成筛子。

    这样的攻坚利器其实也有致命的缺点,那就是它没法应对头上的威胁,所以只要在街边的建筑上,再布设一个阵地,就能有效地压制清军的格林快炮了,可是战争毕竟不是玩游戏,死了之后可没有重来一次的机会,很多日军的基层指挥官是在临死的时候才想到这个法子的。

    清军一路势如破竹,很快就推进到距离大西门只有一公里左右的地方。日军的最高统帅大山岩,听到这个消息之后,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清军一夜之间突破了外围城防,两天之内攻进了城,现在距离清军进城不过三个小时,大西门也要丢了。

    对于大山岩而言,这几天的战斗有太多太多的谜团,地堡怎么一枪没发,清军又是怎么把城门给弄开,冲了进来,不过这些事情都过去了,他也不愿意再想,眼前要决定的事情是:要不要把城外的守军撤回来?

    要是撤回来,定武军就会顺势进城,那么奉天城的西部就有大半让给了清军,要是不撤,清军就会出城,对外围守军进行两面夹击!

    思量再三,大山岩终于下了决定,他要执行另一个计划,那就是在巷战中拖垮清军,巷战中,对地形是否熟悉是取胜的关键,日军无疑在这一点上占据优势,而且他要进行巷战,还有一个更加重要的原因——他要在奉天对林远进行合围。

    林远想打奉天,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打下了奉天,就把南北的日军切断了,北方的日军兵力较少,不足为虑,可以专心对付旅顺和大连方向的日军;大山岩决定死守奉天,目的是利用奉天的坚固防御,消耗林远的力量,等到战机出现,立刻从辽阳,旅顺方向调集大批兵力,合围林远。

    可是他没有想到:林远几乎不费吹灰之力就突破了奉天的防御,拖住林远的重任,看来只能落到巷战的身上了。

    于是大山岩立刻下令,西南部,定武军对面的日军撤回城中,并转入阵地防御,命令一下,外围的守军立刻撤回了城,等到外围守军撤回来的时候,大山岩又命令日军放弃大西门,转入城区进行防御作战。

    内城的日军也缓过劲来,出城支援外城的日军,清军的进攻渐渐地变得十分艰难,一个小时推进不到一百米,好多街道甚至是几次易手,天黑的时候,双方都不约而同地停止了作战,清军在一天的进攻中,占领了西部的大部分城区。

    接下来,战局的焦点就全在巷战上了,清军要是在日军合围之前打下奉天,就能借助城防,打赢辽阳来的援军,如果清军没能做到,就会被辽阳的援军合围,全军覆没。

    熊铁生和吴元恺对于林远下令停止进攻的做法十分不解,熊铁生首先问道:“现在我们为什么不趁热打铁,一鼓作气打到内城去!”

    吴元恺也说:“对啊,林帅,要是等日军缓过劲儿来就不好打了。”

    林远用手在地图上面一划,说道:“你看我们现在所在的位置,建筑物并不是很密集,再往前推进的话,建筑物很密集,日军的防御目标就是利用巷战拖住我们,所以日军肯定会在这些建筑群里重重设防。”吴元恺说道:“林帅,那我们早晚不都得打这里吗?”

    林远笑道:“打是要打,不过不是你们去打,我已经调来了一支奇兵。”

    熊铁生急道:“林帅,你是说我们打不下来吗?”

    林远连忙说:“有道是术业有专攻,两位将军的部下长于野战,我调来的这支奇兵,他们最善于巷战!”

    正说话间,有人来报:“营外来了一支部队,林帅可否让他们进来?”

    林远听了,对吴元恺和熊铁生说道:“我们的巷战奇兵来了,快和我去看看。”

    众人来到营外,只见空地上整齐地坐着近千人,令人诧异的是,竟没有一人说话,足见军纪之严明。

    林远走上前去,人群前面站起一人,冲着众人吼了一嗓子:“起立!”众人坐得密集,听见喊声,顿时都站了起来,立正站好。

    那人接着吼道:“向右看齐,向前看!稍息!立正!”声音之大,震得吴元恺和熊铁生耳朵“嗡嗡”只响。

    那人跑到林远面前,“啪”地敬了个礼,林远心想:“都到了这个时代了,就不要再来请示报告那套流程了。”于是连连摆手。

    在我军的请示报告的惯例里,下级敬礼,上级要还礼,上级要是不把手放下,下级是不会把手放下的,那人见林远没有回礼,手就一直举在太阳穴上。

    林远只好回礼,那人才说:“第一旅集结完毕,请您指示,代旅长,邓鸿!”

228 战场单向透明系统

    林远说道:“原地休整!”

    “是!”邓鸿高声答道,回礼之后,把命令传递下去,众人安营休整。

    邓鸿是一名十年老兵,是海军陆战队的一员,原来是一名战士,后来因为立功而提干,刚刚在军校培训完,回来之后担任海军陆战队的排长,因为他的资历和能力都很强,所以在陈飞不在的时候,就担任代旅长。

    邓鸿走近林远,小声地说:“按照您的要求,我们在训练的时候,着重进行了巷战的训练,我们还仿制了沈阳城内的很多建筑物,进行了针对性的训练。”林远点点头,邓鸿接着说:“这次我们来了四百人,都是优中选优,为了适应这次巷战,我们编成了十个战斗群,战斗群的指挥官都是我们自己人,每个群配备两门迫击炮,一挺机枪,火力足够压制敌人了。”

    林远又问:“那些秘密武器你带了吗?”邓鸿拿出一枚木柄手榴弹,哭笑不得地问道:“这个也算秘密武器吗?”

    林远笑道:“它怎么不算秘密武器?”

    邓鸿说道:“手榴弹这种东西,我记得自从发明了火药就有了,那个时候人们一般点上火扔出去,很奇怪,这个时代的军队居然装备得很少,几乎都没有人用。”

    林远说道:“这个时代,步枪发展极快,从十九世纪初到现在,步枪的射速和有效射程都几乎提高了一倍,武器装备的变化也带来了战术的变化,交战双方都乐于在远距离射杀敌人,步枪能打二百多米,而对大多数人来说,手榴弹只能扔三十米,所以手榴弹就被冷落了。”

    林远接着说:“可是现在我们要打巷战了,在巷战中,百分之九十五的战斗发生了五十米之内,用手榴弹不是正好吗?在我们时代的二战的中,各国总结巷战的时候都说:‘冲锋枪,手榴弹,金不换!’,天津机器局产的钢太差,没法用作弹簧钢,所以只能先装备手榴弹了。”

    邓鸿点头笑道:“我还是觉得,我们的那个东西才是真正的秘密武器!”

    正在这时,吴元恺和熊铁生走了过来,吴元恺问道:“邓将军,我已经吩咐手下,准备了酒肉犒赏远道而来的将士们,还备下了薄宴,希望邓将军赏光。”

    邓鸿忙说:“不了不了,我还有很重要的事情。”说完,冲林远使了个眼色,林远忙说:“对,我已经交给了邓将军一个很重要的任务,需要现在就去办,你们快给邓将军在城内准备一间屋子。”吴元恺疑惑地问:“准备屋子?做什么?”

    林远说道:“这个日后你就会知道了,快去准备吧,那间屋子,没有邓将军的允许,任何人不能进去。”

    吴元恺想了想,问道:“这间屋子有什么要求吗?”

    邓鸿说道:“尽量靠近战场,处在我们的重兵保护之下,位置要尽量得高。”

    吴元恺说道:“我们占领了一座名叫锦绣山庄的饭馆,那里符合邓将军的要求。”

    邓鸿说道:“那麻烦您为我们引路吧。”

    说完,林远和邓鸿就带着十几个人,用马车拉着几个大箱子,去了那家饭馆,进了屋子,林远让不是北京舰的人出去,这才说:“好了,是时候亮出我们真正的秘密武器了。”

    邓鸿把一个箱子打开,从里面拿出几台笔记本电脑,又从另一个里拿出天线,移动电源,然后把最后一个箱子打开,从里面拿出一个银灰色的盒子,打开看时,里面是几十个流线型的圆柱体,每个都只有五厘米长。

    邓鸿和几个人它们从盒子里面拿出来,放到了窗外的阳台上,这个时候,同行的几个人打开了电脑,在上面噼里啪啦地敲击了一阵子,只见那些圆柱体的身上,居然伸出了短翼,然后,那些短翼就像鸟的翅膀一样,上下扇动起来,那些圆柱体就像是一群幽灵一样,飞进黑暗之中。

    这些圆柱体,就是我国最新研制扑翼飞行器,它们的身上,带有红外传感器,能够侦察战场上敌人的分布,它们的数量很多,能够覆盖很大的一部分战场,不过它们太小,所以信号发射功率有限,这也是邓鸿要尽量靠近战场的原因。

    这些扑翼飞行器,组成了林远为巷战准备的真正秘密武器——战场单向透明系统,所谓的扑翼飞行器,是一种全新的飞行器,它和固定翼,旋转翼飞行器有着本质的区别。

    人类常说自己飞行器是模仿了鸟类,如果鸟类能听懂的话,它们一定会笑掉翅膀,鸟类的翅膀可以上下扑动,所以鸟类可以做到人类飞行器做梦都飞不出来的急速转弯,小半径转向,这种扑翼飞行器完美地模仿了鸟类翅膀的运动,拥有空前的灵活性,而它内部装载的微型燃气涡轮发动机给它提供了充沛的动力。

    电脑屏幕上,一个个红点接连亮了起来,那是飞行器落地之后开始了工作,很快,敌人在建筑物里面的分布就清晰了起来。

    经过一夜的忙碌,侦察网络已经建立起来,第一旅十个战斗群,每个战斗群的指挥官都是海军陆战队队员,他们手中都有通讯终端,可以接收敌人的位置分布信息。

    林远他们在晚上忙活,日本人那边也没闲着,他们在路口和制高点上精心设防,尤其是在路口,他们吸取了被清军格林快炮打得一败涂地的教训,在路口的建筑物上也布设了阵地,他们还加厚了沙袋,架设了机枪。

    第二天的白天,第一旅休整,养精蓄锐,等到夜幕降临,战斗开始了。

    林远制定了从北到南,迂回包抄的战术,由于第一旅仿制了沈阳城内的大量建筑,所以这十个战斗群对沈阳城内的建筑物分布十分了解,日军仰仗的优势被抵消了大半。

    在战场单向透明系统的帮助下,邓鸿很快发现日军在和顺街没有部署兵力,他随即命令三个战斗群从和顺街迂回,一举包围了最北端的日军。

    日军以为据守建筑物就可以大量杀伤清军,可是清军的打法让建筑物力的日军成了瓮中之鳖,在扑翼飞行器的监视之下,哪栋建筑物有多少日军,第一旅一清二楚,他们在锁定建筑物之后,根本不从门窗直接进攻,而是在墙壁上安装炸药,把墙壁炸开一个大窟窿,紧接着,手榴弹登场了。

    第一旅的战士直接把手榴弹从窟窿里扔进屋子,尽管天津机器局生产的手榴弹用的还是黑火药,爆炸威力远逊于后世的手榴弹,但是在小小的屋子里杀伤敌人还是绰绰有余的。

    而日军引以为豪的单兵战斗素质,在第一旅面前,更加不堪一击。

229 铁锁合围

    单兵素质,说白了就是人和武器结合的能力,包括耐力,力量,射击技术等等,日军士兵在参军之初,必须经受三个月的强化训练,训练的科目有很多,负重长跑几乎是每天都有,还有射击训练。

    第一旅的士兵也经过了强化训练,不过海军陆战队的士兵充分运用了科学的训练方法,在短时间内提升了士兵们的素质,在这一点上,日军的训练就相形见绌了。

    比如长跑训练,日军为了体现武士坚忍不拔的精神,在高强度的奔跑之后,往往只休息片刻就继续进行其他的训练,现代运动科学已经证明,机体在运动之后的放松恢复,对于机体能力的提高帮助极大,所以第一旅的士兵在训练中,非常注重训练完的放松。

    这些还不是日军的致命缺陷,他们的致命缺陷是,他们从来没有有针对性地进行城市战训练,举个简单的例子,当人在一堵向右转弯的墙壁后面探出身子射击的时候,用左手射击可以把大半个身子隐藏在墙后,也就降低了被敌人击中的可能,而大多数人都是用右手射击的,所以,需要进行双手射击训练,而日军士兵从来没有进行过。还有很多细节的地方,比如说从一堵断墙后面向外射击,好多日军士兵不假思索地从墙的上面射击,而经受过专门训练的第一旅士兵都是从墙壁的侧面射击,这些细节看起来不起眼,可是这些细节在战场上面积少成多,再加上战场单向透明系统,几乎把日军的每一个劣势都无限放大。

    第一旅的战斗群中编有两门迫击炮,迫击炮的射击角度高,弹道弯曲,是典型的曲射武器,而直射武器在建筑物面前却有大量的死角,借助于第一旅强大的战场侦察能力,藏匿在建筑物后面的日军士兵几乎被看得一清二楚,往往是扑翼飞行器发现了日军,把消息传给邓鸿,邓鸿再把消息传给战斗群的指挥官,然后就是迫击炮发威,把日军炸得一干二净。

    第一旅士兵的手榴弹也给了他们极大的帮助,很多时候,在面对拐角的时候,如果战士发现后面有敌人,也不过冒着生命危险探身开枪,扔一枚手榴弹过去就行了。

    不过林远也发现了问题,那就是这样的打法推进速度太慢,于是他命令,第一旅主要负责攻坚,打下路口和制高点之后,就由恺字军和铁字军的步兵继续清理残余的日军。

    这样大幅提高了推进速度,中午的时候,内城到外城之间的西部城区,已经有一多半都被清军掌控,小南门也唾手可得,就在第一旅继续向南推进的时候,一发炮弹在他们的面前爆炸。

    冲击波把一面墙壁整个掀开,碎石像雨点一样砸向了第一旅的战士们,他们没有钢盔,有几个战士被碎石打中头部,昏了过去,他们之所以没有钢盔,不是林远没有想到,而是天津机器局缺乏制造钢盔的能力,不要小看钢盔,要把钢铁制造成半球型,是比较难的,在林远的时代里,中国直到抗日战争的时候自己也没有造出钢盔。

    日军在沈阳共有八十门火炮,其中六十门火炮部署在了外城,可惜已经落在清军手中了,还有二十门部署在内城,本来是不打算投入巷战,可惜战局打到这个份上,不用也不行了。日军的火炮都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