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开艘航母去抗日-第5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面,速度慢是一道口子,速度快了就是一条肉!
所以铁丝网可以有效地拦住步兵,日军的铁丝网在后面战壕士兵的射程范围之内,如果清军前去拔掉铁丝网,必然会被战壕和高处地堡的火力杀伤,而现在,风卷狂沙,能见度很低,正是去除铁丝网的绝佳机会。
百十个精干的清军士兵,拿着大斧子,在风沙的掩护之下,摸到了铁丝网边上,抡起斧子,向着木头桩子狠狠砍去,那些木头桩子并不是很粗,几斧子下去,那些桩子便被砍断了。
那些铁丝网并不是完全是一整片的,隔上百十米便有一个缺口,木桩子一倒,铁丝网没有了依托,跟着倒了下去,于是清军士兵就在日军的防御圈上打开了五处大口子。
这些口子一开,又有三百清军,扛着沙袋,冲进铁丝网,在壕沟边上,把沙袋扔进壕沟,这些沙袋落到坑底,有的被尖利的木桩子刺穿,挂在了上面,沙袋一多,三米深的壕沟,就被填平了。
这样一来,相当于清军是在日军精心部署的壕沟上搭了一座桥!
用沙袋填平壕沟,这的确是一个好办法,可是历史上却很少有人能做到这一点,因为这些壕沟往往都在对手的射程之内,想要填平壕沟,难免付出大量伤亡。
多亏了这场大风,清军不流一滴血,就破解了日军的两道防御等到风停的时候,清军已经占领了这座山。
清军占领了掩体,日军的增援部队随即从山下开始了反攻,可是这山易守难攻,日军除了多了几具尸体,什么都没得到就撤退了回去。
林远来不及奖励柳十九等人,更来不及解除湘军中的地域歧视,他见到山头一攻下来,立刻命令,修建炮阵地!
就在士兵们忙着把迫击炮搬上山腰的炮阵地的时候,吴元恺见到熊铁生的部下立了功,不甘落后,找到林远,说道:“林帅,您可是要进攻了吗?能不能让我的恺字军来主攻?”
林远欣然应允,吴元恺问道:“那我们应该准备些什么?”
林远想都没想,随口说道:“回营睡觉!”
吴元恺惊讶地问:“您说什么?”
林远笑道:“我们会在晚上攻击,所以,让你们的人回去好好休息。”
夜幕垂临,没有一丝的风,山头上已经架起三十门迫击炮,成堆的炮弹就放在日本人开凿好的山洞中,观察员已经解算好了诸元,各炮也瞄准完毕,只等进攻!
地面上,恺字军的骑兵营蓄势待发,一会儿,他们将要快速冲击阵地,在这场战斗中,他们担当的是踹门人的角色,他们身后,是恺字军和铁字军中选出的一千精锐步兵!他们将会占领战壕,准备接下来的进攻!
凌晨两点,林远对炮兵阵地下达了炮击的命令,总攻的号角吹响了!
林远设计的迫击炮,经过多项试验,通过炮弹的散射分布规律,得出了一千米左右距离,风速较低的条件下,炮弹的命中概率在百分之七十左右,这样算下来,要想达到百分之九十九的命中率,只需要两枚炮弹就足够了。
一个个凄厉的呼啸声划破静夜,伴随着它的,是日军刺耳的警报声!
日军在战壕和地堡里值守的士兵笑道:“看啊,支那人又来送死了!”说着,供弹手把弹链的子弹放进供弹口,等着清军的冲锋。
这时一枚炮弹在地堡身边爆炸,在爆炸声中,一个日军士兵笑道:“可笑的支那人,他们能打得动我们的地堡吗!”
一枚炮弹倾斜着落在地堡顶上,弹头的壳体一瞬间就被撞碎了,里面的黑索金炸药向一块扔在石头上的面团一样,被压扁在地堡上,此时弹尾部的引信开启,点火药,传爆药忠实地引爆了炸药。
一瞬间产生的应力波的压力高达十亿帕斯卡,这个数值比混凝土的屈服强度要大上几个数量级,应力波在混凝土内部传播,所到之处,混凝土永久地变形,在地堡的内壁上,几块硕大的石块,从上面崩落下来,带着一百五十米每秒的速度,射向日军!
碎甲弹,像一只无人可挡的猛兽,终于离开了牢笼!
222 土崩瓦解
应力波在固体里的传播速度远大于声波,所以地堡里的日军士兵在听见爆炸的声音的时候,应力波崩落的碎片就已经飞到了。
碎片先碰上棉衣,它吸收了一部分碎片的动能,不过这并不足以降低碎片的致命性,棉衣瞬间就被撕开,碎片钻进皮肉,在撞击到皮肤的时候发生了破裂,一大块碎片被打散成了几个小块,这样无疑增加了碎片的杀伤力!
这些碎片在穿过人体的时候,留下的是一个血肉模糊的大窟窿,窟窿里面的人体器官都被打碎!被打中的人必死无疑!
日军为了筹备奉天防御战,特地购进了大量的机枪,以保证每个地堡一挺,这样一来,每个地堡都是一个杀伤力强大的机枪阵地,每个地堡里面有五个士兵,两个机枪手,轮流操作机枪,两个供弹手,还有一个是观察员,用来观察大面积目标。
这样一来,人员的站位就有了一定的重叠,也就是说,一个人可能成为另一个的肉盾,所以,尽管地堡被碎甲弹击中,还是有很大希望保持杀伤力。
可是碎片不全都撞在人身上,那些没有撞上的,就以高速撞击在地堡的内壁上,在内壁上留下大大小小的坑之后,改变方向继续飞,尽管在撞击之后速度有所降低,可是依然具有杀伤力,这样一来,碎片就像是在地堡内织出了一张死亡之网,让每个人都无处可逃。
林远并没有按照常规下炮兵命令,就像他之前指挥定武军炮兵那样,而是下了一个很灵活的命令,那就是,由炮兵的指挥官分配由哪门炮打哪个地堡,唯一的要求就是,每个地堡必须被命中一次。
在林远准备攻击的地段上,日军修筑了四十七座地堡,所以,清军特地准备了四十七名观察员,每个负责一个地堡,在地堡被击中的时候进行报告。
林远焦急地等待着,炮声响起之后十五分钟,炮兵指挥官报告:所有地堡均被命中,林远随后下令,第一批五十名骑兵,分五路,向日军壕沟之后的战壕攻击。
吴元恺在一边听见林远下这样的命令,惊讶地想:“这样的话,人不是太少了吗?哪能攻得下来!”
可是战场只有一个指挥官,情况不容吴元恺多嘴,只见五十名骑兵跃马而出,向着壕沟冲去,他们冲的是一条弧线,因为冲直线的话很容易被对手杀伤!
骑兵的出动很快被日军发现,两枚照明弹升上天空,映得暗夜一片雪亮,战壕里枪口的火光好像夜空里的星光那般闪烁起来,不过步枪对于骑兵的打击效果实在是太有限了。
正在这时,几座地堡里吐出了一串串火舌!
原来林远命令下的这五十名骑兵,正是这些地堡的诱饵,他们,不过是想要侦察出哪些地堡在打击中漏网了而已!
林远给身边的传令兵做了一个手势,那个传令兵拿出一门锃亮的军号,吹了起来,那些骑兵一听,拨转马头就往回跑。
炮兵阵地于是开始新的一轮炮击,那些暴露了自己位置的漏网之鱼在这一轮的打击中彻底落网了!
林远随后命令,迫击炮向下,攻击日军地堡下面的位置!
碎甲弹的弹体,相比于同口径的榴弹,要粗上一截,这样碎甲弹可以装填更多的炸药,更何况林远带着人研制的碎甲弹里装填的是黑索金炸药,尽管是土法制取的,性能比后世的黑索金要差,尽管如此,它的爆炸威力还是远超同时代的黑火药和苦味酸!
罗超英在主持碎甲弹的制造时,还在弹身上给日本人加了料!
原来的炮弹碎片是怎么产生的呢?全靠战斗部里装的炸药,这些炸药把炮弹外壳炸成多少片,炮弹就会产生多少杀伤破片,而罗超英应用了后世弹药设计的先进技术——破片预控技术。
这种技术简单地讲,就是在制造战斗部壳体的时候,用车刀在上面开出一些划痕,这样一来,在爆炸的时候,这些有划痕的地方就会产生应力集中,壳体就会先行破碎,相当于节省了很大一部分爆炸的能量。
这种技术说起来简单,可是要用的时候就有很多具体的问题了,比如说划痕的位置,深浅,多少,这些都决定了破片的数量和单个破片的杀伤力,对于炮兵来说,当然是希望破片在保证杀伤力的条件下越多越好,可是这是不现实的,因为划痕太多了,弹体的强度就无法保证,炮弹很有可能飞到半空就解体了。
还有加工难度,加工时间,费用等等一系列问题,这些很难用数学方法取一个最优解,其实不光是武器装备,几乎所有的工业系统的设计都不存在最优解,所以,设计参数的选择就要依靠设计者的经验,而经验,恰恰就是罗超英最不缺的东西。
要是日军的战壕在平地上,预控弹片技术也就没什么用了,因为弹片是向上飞的,可巧就巧在,日军的战壕在地堡下面,炮弹打在战壕之上,弹片就像雨点一样落在日军的脑袋顶上!
十分钟后,已经有一百二十多枚炮弹落在了日军的阵地上,林远随后命令,炮兵停止攻击,骑兵出击!
一时间铁蹄卷狼烟,骑兵向着日军阵地冲去,被炮弹炸得灰土头脸的日军士兵还在纳闷,怎么今天支那人的炮弹这么厉害,一枚炮弹爆炸,弹片覆盖的面积几乎是原来炮弹的二倍,这个时候见到骑兵冲了上来,顾不上多想,急忙抄起枪,冲到战壕边上。
人不是机器,不可能因为没有被弹片和冲击波杀伤就没有一点战斗力损失,在炮击的过程中,巨大的声音震得人耳朵发痛,刺鼻的硝烟压得人喘不上气,还有从天而降的土块,几乎让人以为身陷世界末日,这种情况下,缺乏战斗意志的部队在敌人的炮声一响的时候就撒丫子跑了。
可是阵地上的是日本陆军,战斗意志之强世上少有,尽管被炸得七荤八素,还是举枪还击,日军虽然强悍,可是他们面对的是林远的指挥和罗超英精心设计的炮弹!
对付骑兵最好的武器就是机枪,日军看着骑兵冲上来,可身后地堡中的机枪丝毫没有响一声的意思,气得跳脚骂娘。
不到一分钟,清军的士兵就冲到了战壕跟前,一个清军士兵也不停马,一甩马镫,直接从马上跳了下来,对准一个日军士兵就撞了过去,日军士兵本能地抬手去挡,被清军士兵一下子撞倒在地,摔得头昏脑涨,清军士兵抽出刀来,顺手给了身下的日军士兵一刀。
清军士兵就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多,很快,日军的外围阵地便土崩瓦解!
223 不能攻城
清军的五百骑兵攻入战壕,随即与日军在战壕中展开肉搏,他们早有准备,携带的都是适合于近身作战的刀斧等武器,日军士兵的步枪加刺刀在战壕里面施展不开,很快落了下风。
有的日军士兵丢弃了长枪,抄起阵地上的工兵铲和清军士兵肉搏,可是日军已经在炮击中饱受折磨,战斗力大减,哪里是养精蓄锐已久的清军的对手。
对于日军来说,更要命的是,清军是从五个位置突入战壕的,这样就把日军的防御阵地分割成了几段,这样日军士兵心里没底了,因为他们并不知道清军有多少人,以为防御阵地已经被全面突破,这样很多基层指挥官心里也泛起了嘀咕,不知道是要撤退还是要死战。
如果中层指挥官能够镇定下来,及时组织兵力反击的话,战局还有逆转的可能,很可惜,他们把消息往高层报完,就开始纠结为什么地堡的机枪一直没响!毕竟地堡是他们防御阵型上的杀手锏!等到他们想到要派兵增援的时候,战况已经不是他们能够掌控的了。
清军士兵很快占领了战壕,向着更高处的平行与地堡的战壕发起攻击,那里的士兵是第一波炮击中就伤亡惨重,更加不是清军士兵的对手。
日军在经过一阵的慌乱之后,终于决定从奉天城中向外围派出了增援部队,可是由于林远隐瞒了自己的主攻方向,造成了西北部城中的守军思想松懈,集结时间从原来的十分钟增加到了二十五分钟。别小看这短短的十五分钟,在这十五分钟里,被打残的日军防守部队全线溃败,沈阳外围西北段的防御阵地已经全部落入清军手中。
清军占领了阵地,第一件事就是打开地堡的暗门,派人进去,把能用的机枪都搬出来,在炮击开始的时候,日军以为清军要开始攻击,所以机枪手都在机枪后面,随时准备开枪,碎片一下来,正好把机枪手打死在机枪上,他们的**自然而然地当了机枪的保护罩。
所以清军能用的机枪竟有二十八挺之多,这些机枪也不需要挖掩体了,往地堡上面一架,就是一个天然的机枪掩体,就这样,在日军的反攻部队冲上来的时候,清军的火力异常密集,很快就把日军压了回去。
林远又下了一道命令,营中待命的火炮全部出动,用于协助清军保护阵地,采用预控破片技术和黑索金装药的碎甲弹简直是步兵的天敌,日军冲击的士兵占不到一丝便宜,丢下一百多具尸体,退回了沈阳城。
等到天亮的时候,清军已经完全占领了西北段的外围防御阵地,而西南方向的守军,因为担心定武军会趁虚而入,不敢进行增援。林远深知,这场战役能够取胜,柳十九他们十几个人居功至伟,要不是他们攻下了山头阵地,后面的事情也就都不会发生。
要是不好好奖赏柳十九他们,别的将士一定会寒心,可是,林远必须要一鼓作气攻下沈阳,要是给了日军喘息的机会,就不好打了,所以也就没有时间专门为他们庆功。
林远想出了一个两全其美的法子,他一方面命令奖赏他们银子,另一方面邀请他们和自己一起侦察日军的城墙防御。
能跟着主帅一起侦察,对于一个小兵来说简直是天大的荣耀了!
林远带着柳十九和一众幕僚,在沈阳城外巡视着,他举起望远镜,仔细看着沈阳的城防,看过之后,不由得倒吸了一口凉气。
沈阳的城墙是皇太极在明代沈阳中卫城的基础上建的,为了防备明军的打击,修得城高池深,坚固异常,尽管满清已经入关二百余年,可这城防依旧如同一座高山挡在攻城者的面前。
城墙高十三米,每隔一百米修有一座马面,所谓的马面,是在城墙上突出来的部分,下宽上窄,形如马面,故此得名,这种墙的存在,使得攻城部队不得不面对来自三个方向的打击,在马面边上十五米处,又修有行台,这是高出城墙三米多高的一个楼台,人在上面,可以居高临下地打击攻城者。
再往墙体上看,墙上挂着大网,网上装着倒钩,尖刺,要是攻城部队想要架云梯攻城,那士兵很有可能被网杀伤,墙的中部还开着口,这些口不是用来开枪的,而是排烟的,在敌人攻城的时候,守军在城中焚烧杂物,放出刺鼻的烟,再把烟从这些排烟口排出来,这些烟比空气要重,可以干扰城下的攻城者。
林远看着城墙,心想:“舰载机上可是有圆径一吨的炸弹,而且在这个距离上我还可以用激光瞄准,多厚的城墙都能给你炸飞了!”
林远往城墙外看,墙下面是护城河,有十几米宽,不过此时河面结冰,所以不足为虑,他再看时,只见城外的地上撒着不少东西,离得太远看不清楚,林远问道:“地上的那些东西是什么?”
柳十九连忙跑上去,捡回来一个,幸好城上的日军没有发现他,柳十九把拿东西交给林远,退到一边不敢说话,吴元恺问道:“林帅,你可认识这个东西?”
林远仔细地端详这个东西,发现它和现代的不倒钉很相似,所谓的不倒钉,就是把两根钢钉用一根钢条连在一起,连完之后,两根钢钉不在同一平面,各自所在的平面相互垂直,这样一来,不管这个东西怎么扔,都会保证有一根钢钉的尖端朝上,现代战争中可以用它来阻隔前进中的步兵或是车辆,有的时候一撒就是几万枚。
林远把它随手往地上一扔,不倒钉乖乖地立了起来,林远笑道:“知道他是做什么的了吗?”
吴元恺惊呼一声,说道:“看来这沈阳城,可是难打啊!”
林远却丝毫没有在意,这样的铁钉,是无法挡住进攻部队的。
正在这时,突然有人来报:“林帅,抓到了一个奸细,非说要见您!”
林远问道:“你们怎么知道他是奸细?”
来人答道:“启禀林帅,日本人把奉天城给封了,能出来的人,自然是给日本人办事的人。”
林远跟着来人去到关押奸细的帐篷,一掀帐帘,只见里面躺着一个年轻男子,被绑得粽子一般,嘴里塞着一团破布,喉咙里不住地发出声音。
兵丁说道:“这个奸细死不认账,嘴里一个劲儿地说话,我们烦了,这才把他给绑在这里。”
林远使了个眼色,兵丁上前从他嘴里拿出破布,那个男子咳嗽了几声,挣扎着跪起来,对林远说道:“上官,可万万不能攻城啊!”
224 里应外合
林远笑问道:“为什么不能攻城?”
男子说道:“奉天城外被日军放上了不倒钉,人要是踩上,非把脚扎烂不可!”
林远说道:“那些我都看见了,你来不是为了和我说这些?”
男子说道:“上官,能不能先把我身上的绳子给解开?”
正在这时,帐帘一挑,一个武官手里拎着刀走了进来,一边走一边呵斥着边上的兵丁:“怎么能让林帅来见这个奸细,万一他使什么阴谋诡计,害了林帅怎么办!”
林远一见那个武官,感觉有些眼熟,于是问道:“你叫什么名字,我们是不是见过?”
武官一听,两眼放光,说道:“没想到大人还记得小人,在攻下盘锦之后,小人曾经冲撞过大人,幸亏林帅大**量,小人才侥幸不死。”
林远一下子想了起来,这个武官原来就是那个听说自己要和日本人谈判就来杀自己的刘雨风!
林远惊喜道:“原来真是你。”
刘雨风来到林远面前,撩衣襟跪倒,说道:“林帅,这人是个奸细,我这就挖了他的心肝,大人请回吧,免得这奸细的血污了大人的鞋底!”
男子一听,面无惧色,嘿嘿冷笑道:“杀了我也行,不过,你们会有很多人给我陪葬的。”
刘雨风眉头一皱,怒道:“你这话是什么意思?”
男子说道:“我叫木二,是奉天城中木记铁匠作坊大掌柜的儿子,我来是给你们送一条攻城的路。”
林远对刘雨风说道:“把绳子给他解开。”
刘雨风抬手一刀,木二身上绑着的绳子已经被斩断了,林远问道:“这回能说了吧,什么攻城的路?”
木二说道:“您看到的城外撒的不倒钉,就是我们木记作坊做的,没法子,日本人的刺刀都戳着心口了,我们不得不给他们做,不过我爹听说大军攻来了,想要和你们里应外合,打下奉天城。”
林远听了心中一动,心想:“这奉天城防坚固,就算我们用航空炸弹炸开城墙,往里面打的时候也要大费周章,这个木二看来真是个机会。”
林远于是问道:“你要怎么里应外合?”
木二问道:“上官,你知道我是怎么从城里出来的吗?”
刘雨风此时还不相信木二,冷笑道:“你给日本人做事,当然出得来了!”
木二白了刘雨风一眼,说道:“上官,我是怎么出来的,还要从这奉天城建城的时候说起,你们如今看到的奉天城,有八个门,大北门,小北门,大南门,小南门等等,可是在建城之初,它是有九个门的,在大北门和小北门之间,有个门叫‘九门’。”
木二接着说:“可是后来,奉天城出了一桩奇案,什么奇案?原来这九门里竟是作坊和窑子,有不少人一到晚上就上窑子找姑娘去,后来九门那里死了一个人,这人全身青紫,死相吓人,仵作给验尸,发现是中了蝎子毒,于是人们就传开了,说是奉天来了蝎子精,化作窑姐,专吸男人精血。”
“事情越穿越邪乎,官府看不下去了,便找来风水先生,风水先生说,妖物是从这九门进来的,要想除去此妖,要封上九门,并找一个姓姬的人,活埋在九门下,姬和鸡同音,如此一来蝎子精便不敢作祟,于是九门便封上了,以后没人敢来这里逛窑子了,于是窑子就搬到别的地方去了,九门里渐渐荒了,后来我爹赁下了大块的地,建了铁匠作坊。”
“等到你们打来的时候,日军知道你们的火炮厉害,担心炮弹炸塌城墙,于是就把城墙分段,让各家各户守着,万一有哪段城墙被炸塌,就立刻上去修,我家作坊,恰好就包到了九门这里,有一天我爹突然发现墙上有大缝,再细看发现门并没有封死,只有两边有砖石,中间是空的,人想要进出,只要把薄薄的两层砖拿掉就行了,我爹知道之后,不敢声张,万一被鬼子安上里通外国的罪名,脑袋就搬家了。”“我爹就找老人问,后来才知道,当初这样做是风水先生的主意,那个风水先生说,那个姓姬的人被埋在此处,已有怨念,若是上面再加上墙砖,压得三魂七魄不得安生,怨念陡增,反为大祸,于是里面并没有砖。我爹知道这是个迎大军入城的机会,于是严守秘密。”
林远说道:“大北门和小北门之间,道路崎岖,只有容两三人并排行走的小路,这样一来,大部队进城要花很多时间,日军又有人在城墙上巡视,从那里进城,怎么能不被人发现?”
木二笑道:“大人,我爹已经想到这一点了,你们只要派上二三十个精锐就好了。”
林远问道:“你这是什么意思?”
木二说道:“日本人平素作威作福,我们早就看不下去了,你们的部队离小西门最近,你们把小西门外的不倒钉收走一部分,日本人肯定会让我们木记作坊去给他们送,日本人也不亲自撒,每次都叫我们撒,趁着他们开城门的工夫,我们的人就趁机占了城门附近的墙头,你们借着那个空当攻进来!”
木二接着说:“可是,我们作坊虽说有百十号人,都是年轻力壮的小伙子,可是这件事情是掉脑袋的大事,我爹担心走漏消息,不敢用他们,所以希望你们能派些人进去,扮作我们的人,到时候一举攻下城头。”
没等林远说话,刘雨风在他身边低声说道:“林帅,借一步说话。”
林远跟着刘雨风出来,低声说道:“林帅,您看这事可否有诈?”林远说道:“这种骗局数不胜数,我也没有法子去验证他说的话到底是真是假。”
刘雨风说道:“林帅,我愿意跟着这个木二一起回城,我带上一只烟花,如果此事当真,我就放出烟花,到时候,奉天唾手可得。”
林远说道:“这件事万一有诈,你的命可就没了。”
刘雨风坦然笑道:“林帅,要不是您,我的命早就没了,现在为了帮您打下奉天,冒点风险算得了什么!”
林远看着他态度甚是坚定,于是答应了,两人回到帐篷,林远说道:“我们答应了,什么时候开始行动?”
木二说道:“我们今天夜晚回城,明天晚上你们收不倒钉,后天一大早,日军就会让我们去撒,就是那个时候,我们动手!”
刘雨风在手下挑了三十名精锐,这些人历来都是敢死队的,身经百战活了下来,战斗力自然不用说,当天晚上就跟着木二进了城。
收钉子的过程也一帆风顺,到了后天白天,林远命部下做好准备,他则焦急地望着城门,终于,城门缓缓地开了。
225 夺门
林远见到城门打开,可并不敢下攻城的命令,万一是个圈套,进去的人可就危险了!。
所以,林远必须等待刘雨风的信号。
林远不知道的是:刘雨风带着的烟花筒,给刘雨风惹了大麻烦。
刘雨风带着三十个部下从九门秘密地进了城,隐藏在木记作坊里,转过天来的晚上,林远命令部下偷偷收走了大量的不倒钉,正如木二所说的那样,日本人很快就找到木记作坊,要他们去重新撒不倒钉。
木记作坊的大掌柜,也就是木二的父亲,年事已高,所以并不直接参与行动,木二领着二十个极为亲近可靠的兄弟,带着刘雨风他们去往小西门。
这些人赶着十几辆骡车,车上放着几个大箱子,里面满满地装着不倒钉,来到城门,城门是上等硬木做的,外面裹着厚厚的一层铁皮,两扇大门每个都有五米多宽,可想而知那个城门有多沉了。
当值的是个日本军曹,他挥挥手,一个翻译会意,走上前来,客客气气对木二说:“少掌柜,得你们去开城门了。”木二是少掌柜,自然不用他去开门,刘雨风正巧走在前面,便由他和其他十几个人一起去开门了。沈阳城的城门是朝内开的,拉开门自然要比推开门困难得多,所以刘雨风他们一个个都弓着腰,卯足了力气,才把门给拉开,刘雨风的烟花筒别在腰间,这一弓腰的工夫,一下子被鬼子军曹给瞧见了。
军曹哪里能够想到刘雨风是来夺城门的,他也是好奇,便问道:“你腰上的那个圆筒是什么?”
刘雨风没有惊慌,倒不是他处变不惊的能耐有多强,而是他没有听懂军曹说的什么,翻译官见到这是个讨好鬼子的良机,急忙上来问刘雨风:“你腰上带的什么?还不拿出来给皇军瞧瞧。”刘雨风心想:“全靠这个烟花筒给林帅发消息呢,怎么能给鬼子看?”
可是形势所逼,不由得刘雨风不答应,他拿出那个烟花筒,交给翻译官,刘雨风在经历过“刺杀”林远之后,性格沉稳了许多,此时也不慌乱,笑道:“这是给小孩玩的烟花。”军曹接过来在手中打量着,随口说道:“正月十五都过了,还玩烟花?”
刘雨风看到手下一个人往车上的箱子边凑了凑,他知道那里装着钢刀,等着一会儿夺城门用,刘雨风用眼神制住了手下,心想:“从一个烟花筒里能看出我们是来夺城门的,小鬼子你们还没有那样的能耐!”
令刘雨风没想到的是,那个军曹竟然笑了笑,掏出几张票子来,递到翻译手里,那个翻译走到刘雨风跟前,笑道:“皇军很喜欢烟花,他买下来了。”说完,翻译把手摊开,里面是几张军票。
这军票是日军占领沈阳之后发行的货币,这种货币完全是日本人为了榨取中国人血汗而发的,日本人随便印上几张钞票,就能把中国人累死累活得到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