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苏联英雄-第16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由于在39年就得知红军装备76毫米坦克炮的坦克存在。1940年,德国级坦克的委托,以pzkpfwiv型坦克为基础研制。

    在东线战争爆发后研制速度大大加快,借鉴了t…3坦克的外形制造出样车,型号定为vk3001,其中man公司(奥格斯堡…纽伦堡机械工厂股份公司)的样车在1941年底改装上长身管75口径加农炮和改进了外形后被定名为vk3002型试验车,就是以后的pzkpfwv豹式坦克。

    德***方认为它是一种比较成功地坦克,最后由man公司的设计在去年11月军方采用。德军要立刻把这款坦克优先投产,希特勒严令要在今年2月就拿出定型坦克,到四月就必须进入到大批量生产阶段!

    豹式无疑是为了对抗苏联t34坦克而制造出来的。这会已经造出的第一批30辆最初试验型豹式坦克借鉴了苏联坦克设计上的思路,同去年上半年之前的设计相比,其最主要改进是采用了倾斜式装甲,增加来袭炮弹产生跳弹的可能,而且也增加了装甲水平方向的厚度,使得不易被‘射’穿。

    此外为了应对东线相对糟糕的道路条件和泥泞,采用较宽地履带以及较大的负重轮改善在松软地面上的机动‘性’。

    不过针对缴获地货真价实的t34做改进也是要付出代价的:全车重量就比原来的“30吨坦克”超出不少豹式坦克的重量由预计的35吨增加至43吨。为此豹式安装了一台700匹马力的迈***hl230p30v…12汽油发动机,,最大公路速度能达到46公里/小时。

    坦克悬挂系统由前方的驱动齿轮、后方的‘诱’导轮和八个涂上橡胶地钢轮所组成。在每个减震臂中添上两支扭力杆,越野‘性’能良好但造价昂贵且费时。

    在参照了t34的设计后,豹式坦克采用倾斜装甲钢板,最初设计中豹式坦克装甲最厚处只有60毫米,这会已经加厚至80毫米。

    豹式坦克的主炮为莱茵金属生产的75毫米半自动kwk42l70火炮,携带79发炮弹。主炮可以使用了三种不同的***:apcbc…r。半自动kwk42l7075毫米口径火炮在当时并不算是大口径的火炮,但是它是现在德国最具威力的坦克炮之一!

    炮弹具有极高初速,一般作战距离上的贯穿能力甚至比88毫米kwk36l56火炮还要高!辅助武器为两‘挺’34机枪,分别安装于炮塔上及车身斜面上。用于清除步兵威胁及防空。乘员五名:驾驶员、通讯员、炮手、装填手及车长。

    豹式坦克全长687米(炮向前866米),宽342米,高299米,战斗全重达到448吨,公路时速45公里/小时,公路行程250公里。

    显然,豹式坦克‘性’能非常优秀,但德国还是将其归入“中型坦克”的范畴它就是针对苏联地t34而设计,在希特勒看来应该会成为对t34的杀手。而对于苏联重型坦克。德国还有6号坦克虎式!

    虎式坦克早在1937年‘春’季就开始研发。开发过程几经周折,没有一个具体的目标。显然那时设计师事怎么也不会想到最终出现的会是几年后的庞然大物!

    因为5号坦克的优先发展,加上对四号坦克改进型的过于乐观(39年的布格河炮轰事件后,德军加班加点装备了长身管四号坦克。在火力和机动‘性’上是能同t34对抗,但装甲厚度处于劣势因为苏联地保密,除了坦克炮口径,对于t34,在战争爆发前德军只能猜测其‘性’能。战争爆发后又遇到了t34…85和kv,这两种坦克都不是四号坦克能够轻松对付地。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几次坦克决战中德军装甲部队地惨败!),6号坦克的研制给延缓了下来。

    在帝国师覆灭后,德***事专家深为震惊:他们发现当时德军装甲部队竟无一款坦克能与t34匹敌!

    四号坦克也吃亏,更不用说对上那些kv!

    原本在39年底,亨舍尔和其它三家竞争对手(保时捷,man,和戴姆勒…奔驰)分别提‘交’了一款35吨左右,配备75火炮地坦克设计方案。然而,在接触了缴获的苏联t…34…76型坦克后。彻底宣告了这些设计地过时。

    在今年夏天保时捷公司已经造出大约80辆新式坦克的地盘(还没定型就造地盘,可见战争的急需和竞争的‘激’烈!斐迪南的故事似乎提前上演了!),结果成了一堆‘鸡’肋废物利用。都被改造成了装备88毫米kwk3l/56坦克炮的突击炮,这会正培训完车组成员往东线运,没赶上明斯克大战。

    原有设计已经不适用,定制标准立刻提高:包括车重增加到45吨,并配备新式88坦克炮,新坦克的原型车必须在1942新年到来前亮相。

    由于研发时间有限,原先较轻的底盘设计被保留,增加的重量使得一些部件需承受更大地压力,因而该车可靠程度、稳定‘性’相对降低了。

    不像豹式坦克。虎式坦克丝毫没有借鉴t…34坦克的设计经验:没有考虑斜坡式装甲在防穿透方面的优势,而采用厚重、制造质量优良地直面装甲。

    但一种高技术新式坦克不是一两个月就能定型的,一直到今年1月5日,几家公司才搞出样品,最终的结果是采取了折衷方案:亨舍尔的基本架构被采用,换装保时捷的炮塔。

    希特勒对新战车非常满意,下令立刻投入生产但想进入量产至少还要等三个月,至少会在5号坦克之后。

    虎式坦克的设计概念完全不同于德国早年生产的大部份坦克,在此之前的设计强调机动‘性’、防护和火力三方面的平衡。虽然德国早期地坦克火力往往不及其它对手。然而战术上的优势抵销这些不利条件。

    虎式坦克的设计着重火力和装甲而牺牲了部分机动‘性’,尽管大体上的设计和外型类似四号坦克,但虎式坦克的重量足足是四号坦克的两倍,重量的增加来自于更厚装甲、大口径火炮,以及必然产生庞大的燃料和***储存空间、较大的引擎、更坚固地传动及悬吊系统。

    虎式坦克的车体前方装甲有100毫米厚,炮塔正前方装甲厚达110毫米!相较于四号坦克车身前方80毫米、炮塔正前方50毫米,虎式坦克的两旁和背面也有80毫米厚的装甲!

    如此厚度的装甲已经能够抵挡在大多数接战距离飞来的威胁,尤其来自正面的反坦克炮弹!而炮盾和炮塔的厚度几乎相等,使得要从正面贯穿虎式坦克的炮塔看似几乎是不可能!

    不过车顶地装甲只有25毫米至40毫米厚。这也是没办法中地办法。不然老虎都跑步起来。

    坦克动力采用迈***hl230p4523公升700匹马力发动机,悬吊系统使用了十六组扭力杆。履带725毫米宽。

    虎式坦克采用了威力强大的最新式88毫米口径电动击发kwk36l/56坦克炮,,主炮地支撑及发‘射’机制则发展自德国著名的88高‘射’炮,杀伤效率非常高。

    相对于威力强大的坦克炮,虎式还配置了极为‘精’确的蔡司tfz9b瞄准器,准确度惊人!该炮可装载三种型号***:弹道穿甲爆破弹、亚口径钨芯穿甲弹和型高爆弹,可以确保在较远远距离上先敌开火击毁对手。

    就如同远在千里之外的林俊的想法一样,这会希特勒和他手下的将领们已经在考虑42年夏季攻势,而斯托尔布奇突出部是德军必须消除的一块心头之患!

    “在五月中旬之前,必须要有至少两个主力换装5号和6号坦克的装甲师运抵白俄罗斯!”

    希特勒的严令德军和坦克制造厂能完成吗?难说,但可以确定的是,那片饱经战火的土地上势必再次爆发一场大战,而且会是载入史册的坦克大战!

    。。。

第五百二十章 坦克大炮罐头老子都要!a

    !9点的凌晨,这也算是“苏联特‘色’”之一了,而在更北部的苏联土地上离天亮还早,在北冰洋沿岸附近这段时间干脆就没白天!而这会早起的人一到室外,甚至能隐约听到自己呼出的水蒸气瞬间被严寒冰冻成冰渣子形成的“噼啪”声!

    白俄罗斯的严寒在一月下旬达到极致,而今天还不是最冷的!

    林俊上午六点就已经起来,自己这会不可能睡什么懒觉。在指挥部里完全感受不到室外的严寒,各个房间里火炉彻夜燃烧,不过林俊在黎明前两个小时就到室外转了转:那刺骨的严寒让明斯克城整个静悄悄,除了那些执行任务的士兵,看不到一点活物!

    这会自己登上了机械厂办公楼的楼顶,这里设置有一个对空警戒哨,两个装备两‘挺’四联装、古老而又巨大的1910式762毫米水冷式高‘射’机枪的防空阵地设置在最显眼的位置。但它们这会只是摆设,机枪手们都在办公楼顶部边沿用沙包构筑起来的简易掩体里烤火,连观察员也躲进掩体,就用个望眼镜隔三差五看看天空。

    厂房边沿最坚固,掩体和阵地构筑在这不怕压塌屋顶。

    一看到有一队人上来,值班的军士长连忙钻出掩体报告,看到是副统帅,差点话都说不清楚!

    “没什么事,这会德国人不会来,注意观察,让同志们烤烤火。”

    林俊没有责备军士长和他部下的意思,这样的极端气温下在室外***太长时间,就是来自西伯利亚习惯严寒的‘精’锐战士都吃不消。再说这会德国人不会闲着没事来明斯克,想把飞机飞起来就不是件容易的事,更不用说来明斯克已经没有多少实际意义。除非想把炸弹扔到自己人头上。

    如果是侦察机,那是那些大口径高‘射’炮的事,从762毫米防空机枪就能够威胁到的高度进入明斯克上空那是死路一条。

    通过望眼镜,林俊看到远处一队队的德军俘虏正在缓慢的移动,场面蔚为壮观!不过相对于昨天,这俘虏人数已经少了至少两三千一晚严寒就让那些保受冻饿伤病的老弱病残魂归故里。不用受严寒中长距离押送地痛苦煎熬了!

    也许对他们而言在明斯克成为火光中的尘土,比那些正在严寒中苦苦挣扎的同胞更加幸运!

    “会死很多人。都不用我们地刺刀和枪托。”放下望远镜地林俊对身边地人说。冷冰冰地语气就像这气温一样。听到这话地军士长心里都不知道是什么滋味。不过他不能也不敢多想瞎想:对于敌人。就要像这严寒一样冷酷无情!

    军士长不知道地是副统帅不是想杀人。而是可惜为什么不是夏天。那样免费地劳动力就能多上些送到需要他们赎罪地地方!

    这天气就像个怪兽吞噬人命!

    转身走了两步。拉开盖在掩体上地篷布。看到里面一口烧着火地大锅里正在融屋顶地积雪。下头垫着一层砖隔热。

    军士长一看副统帅注意到那个地大锅。连忙报告:“元帅。我们正在烧冷却水。”

    林俊点点头:那两‘挺’四联装高‘射’机枪在这个天气可是很难伺候水套里没水不行。但结冰了也不成。想24小时保持可用状态。机枪手们就得老做烧火工!如果任其水套里地水结冰。冰能把钢制地套管挤爆!

    而白天不可能老放水灌水,战士们就用火把隔一两个小时就烤烤套筒在降低套筒寿命和能够使用之间,军队只能选择后者。

    眼前列队的战士们穿地都很臃肿,努力保持威武的军容,不过同红场阅兵的威武是没法比………显然防寒冬装里面还套着不少“非军用化”服装;就是能烤火。有几个战士老羊皮的防寒帽上都还结着细小的冰渣子。

    林俊的装扮要比战士们看着简洁的多,头顶戴着顶显眼的高桶帽,这是他进入战争以来第一次戴红军高级军官的专用冬季防寒帽(‘交’火状态下他可不想戴这暖和而又漂亮、“沙俄将军式”地高帽,那会是狙击手最理想的目标。)。

    天太冷了,上午起来的时候,林俊给自己穿了不少衣服,甚至还穿上了水貂皮做的特殊夹衣:那是伊万诺夫大叔以前送给自己的,据说是大叔的老朋友送的,已经有些年头了。伊万诺夫自己用不着。硬是塞给了林俊,这会正好用得上。

    那件夹衣是很奇特的衣服,就像超长的马甲,但比马甲多了两个袖子,就穿在***里边,‘毛’朝里非常保la更新快,网站页面清爽,广告少,,最喜欢这种网站了,一定要好评'不过样式一点也不时髦,甚至可以说难看!而且用地不是做时装裘皮的剪裁法(把一块皮子裁剪成大大小小上百块,然后上千块的“小皮子”按照‘毛’‘色’、形状拼接成一件大衣,这样能最大程度上利用‘毛’皮。‘毛’‘色’均匀、纹理柔顺。)。而是整块整块的皮子拼成的:水貂皮用来做这样的衣服从经济上说根本就是‘浪’费、毫无美感,但却真的很实用!

    似乎伊万诺夫那位老友曾经是个落后地区条件不错的猎人。不然不会将真么多张珍贵的水貂皮这样做衣服。

    因为外边套着***,别人是看不出林俊里边穿地是什么,更不用说还穿着苏联元帅地冬季大衣。和战士们的防寒‘毛’毡里子长筒靴不同,林俊脚上穿着几年前孔祥熙送地旱獭皮里子长筒靴。

    虽然说两双靴子已经穿了几年,但因为自己每年都有新靴子发下来,真正穿它们的日子并不多,至少还有个七八成新。里边穿上一层薄袜和一层保暖羊‘毛’袜,正好合适那两双七八成新的靴子,就是零下四十度在野外也不用担心冻伤脚。

    不过就是这样的“全副武装”之下,林俊的脸还是冻得通红,在这个问题上他的待遇在室外还比不上一名普通的列兵待遇好战士们能给脸上围块厚围巾,再不济也能‘蒙’上几层撕开的窗帘布,但林俊不行。那样有损一名元帅的形象。

    林俊有些地方很羡慕眼前这几位红军指战员,特别对其中两位的创意特别佩服:有两位同志显然因为见到副统帅过度兴奋而没有意识到自己这会着装地出格之处:两人手工给自己缝了个防寒头套,就‘露’出两只眼睛一张嘴巴,活脱脱两个“反恐‘精’英”!

    破‘毛’线衣做的头套,虽然林俊看到战士们的针线活技术粗糙,但非常实用。配合上带护耳翼的羊皮帽子。在需要的时候把下巴那块的布料往上一提,除了人体中最能抵御寒冷地眼睛,其它的得到了彻底的全面保护!

    林俊走进掩体,看到边上放着些土豆和硬面包,显然这个哨位搞了点存粮。“你们自己准备的?”

    “不是,副统帅,上级特别配给各哨位的。夜班哨太冷,同意我们搞点加餐。”

    “热量不够是个问题。”林俊似乎是在自言自语。没理会军士长的汇报,自顾自离开掩体下楼。阿廖沙几个连忙跟上。

    昨晚在同崔可夫谈话后,林俊就去野战医院看了看,伤员完全把医院都给挤满了。战役虽然已经结束。但部队的伤亡数量还会不断往上增加:原因除了“伤”就是“病”。

    昨天他向布琼尼和朱可夫保证部队能得到足够的后勤供应,他能做到,但有些事想到就揪心:那些都是后方从嘴里省下来的粮食前几天在莫斯科,林俊发现自己第一次这样地讨厌、甚至是痛恨俄罗斯的冬天,他自个估计应该已经达到“德国人的水平”!

    俄罗斯地冬季是苏联最忠实的盟友,但又是白‘色’的吃人魔鬼!

    为什么痛恨俄罗斯的冬天?因为虽然有专人、专部‘门’负责,但林俊还是名义上负责着整个苏联的战事后勤供应,他是整个苏联的后勤大管家!不管是武器装备还是粮食生产他都是最高负责人,一回到莫斯科就自然有人把各大方面的统计报告‘交’给他过目不用他决定什么。这是步骤,只不过如果林俊不在莫斯科就可以省略的步骤。

    德国人在去年6月遭遇到惨重损鼠,加上苏联与英美的物资援助条约地实行,认为必须尽可能困死苏联得到外部支援的通道,对英国至摩尔曼斯克的航运进行严密封锁,这比历史差不多提前了一年!这使得西方运输对苏援助物资的货运船队遭受了惨重损失,几个月来差不多有近一半的货物沉入了大海!

    军队要作战就一定要有粮食吃,一旦军队没有了粮食那也就输掉了战争,从古至今的所有战争都遵循这一不变的法则!

    这会的德国也是如此。它从战争一开始就开始重视掠夺苏联的粮食资源,历史上从1941年6月11月,德国不仅占据了苏联最大地粮食产地乌克兰,还掠走了苏联84%的食糖产地,38%的大牲畜和60%的‘肥’猪!

    德国人这样做的目的就是想让苏联人因无粮可吃而被迫就范,结果历史上到1942年的时候,苏联不但丧失了全国近50%的农用耕地而且还丢失了40%以上的农用机械,剩下地那些拖拉机和汽车也大部分被军队征用走了;与此同时,苏联农场里地大批青壮劳力和马匹也被军队征调到了前线。

    到最后。苏联的农田里就只剩下了一些‘妇’‘女’和半大孩子在没有任何机械和畜力地帮助下。以肩拉人挑的最原始方式进行粮食生产!

    不过这还不算是最糟糕的事情,最糟糕是历史中苏联在战前所储备的多达600万吨的粮食由于没有及时转运。其中大部分不是被快速推进的德军抢走,就是被惊慌失措的苏联人自己给烧掉了。结果到了1942年,苏联的粮库里几乎没剩下1粒的存粮,真可以说是“一穷二白”了!

    不过现在德国人可没历史上那样干的彻彻底底,林俊的“备战备荒”给苏联囤积了不少粮食,耕地也没像历史上那样给抢去那么多,大撤退地时候也不是崩盘,但形势依然严峻。

    众所周知。拥有广袤土地的苏联是农业大国,但从自然条件而言却并非一个农业强国。这主要是因为苏联的农业光能资源总体不足:在苏联的主要农业产区,日照温度在0度以上的日子才只有46个月,因此苏联大部分农作物只能一年一熟。

    林俊两年前听过苏联农学院几位教授的报告,了解苏联地农业特‘色’,同环境优越的美国相比。苏联土地上的无霜期也很短,总体条件一般。

    苏联全国4/5的地区年降水量才只有500毫米,所以苏联农田的生物气候潜力平均指数很低,仅为149,比德国低了38%,比法国低了53%,比美国更是低了60%出适合自己食用的粮食出来,像土豆这样的农作物在苏联广袤的黑土地里就非常适合耕种,对于苏联缺光的高寒环境又非常地适应。因此产量也就特别的高。

    “在历史上土豆曾经不止一次的以“救命粮”地身份把俄国从饥荒的边缘拉了回来,战争期间也是一样!”在战争一开始,林俊就向农业生产的负责人说过这样的话。

    土豆。苏联需要土豆!

    历史上苏联在粮食生产最困难的19421944年期间,光是土豆的产量就达到了1亿吨左右,仅此一项就是西方援助总合的2倍,因此苏联能够在战时养活大量的军队及后方工人西方媒体常说要不是有他们的援助,苏联就会彻底垮掉:这太夸张了一点:与其说是西方援助地功劳,还不如说是苏联自己土豆的功劳。

    “土豆,粮食,牛‘肉’!”

    脑子有点‘乱’,一直到现在林俊都还没吃早餐。已经非常饿。脑子里想着莫斯科看到的那些报表中的数据,没理会边上遇到的军官们的立正敬礼,‘蒙’头走回指挥部。

    “元帅,朱可夫司令员请您一同用餐。”

    一名上尉在自己面前报告。点点头往朱可夫的办公室走:长时间的接触让自己早就知道大将同志总是在自己的办公室吃早餐。

    一大块硬面包,几个大土豆加上一盘加热过地红绕牛‘肉’,显然是“土洋结合”。

    林俊没什么客套话,直接就坐在朱可夫对面,拿起放在桌子上的刀子给自己切了两***黑面包;用勺子舀了点牛‘肉’和汤汁浇在面包上,两片一夹当三明治吃。

    很硬、很有咬头。也耐饿,但只能提供勉强足够的热量这就是林俊发愁的事。

    “古谢夫,现在我们一线部队每天的最新伙食标准是多少?”

    林俊没头没脑的提问让一直以来都和林俊一同吃饭的机要秘书回答不出来:他是机要参谋,但不是后勤司务长。

    “问你做什么,呵呵。”就一秒钟之后林俊就有点自嘲。

    “我记得坦克兵的最新标准,刚刚上个月颁发的,其它地一下子说不上来,要不让后勤部来个人汇报一下?”朱可夫问。

    林俊刚一个“恩”字,古谢夫就已经离开座位走向电话机。

    “我们地坦克兵一天标准怎么样?”林俊似乎很想知道。

    “冬季一天的定量是1000克面包加600克土豆。副食就看具体情况。很难有个准确地时候。”

    “不够。”

    用林俊习惯的“市斤”计算,这就是一天三斤二两主食。就是阿廖沙那样的大块头都能吃饱了但能吃饱并不代表能作战,能吃饱与能作战不是一码子事!

    就好比一名t…34坦克装填手,一天的定量是1000克面包600克土豆,凭这些粮食他是能够吃饱,可作战的时候一名装填手需要每分钟发‘射’5发炮弹,装填的炮弹每发差不多重20公斤,也就是说他要在1分钟之内把10公斤重的炮弹翻腾一遍,不用多久便会头晕眼‘花’,四肢无力………这就是能吃饱但却不能有效作战!

    为什么装填手会四肢无力,就是因为他吃的食物里面热量太少!这会虽然苏联人勒紧了‘裤’腰带。但是光靠土豆和面粉却不能满足士兵对热量的需求,因为在冰天雪地的苏联这些淀粉类食品根本就顶不了多长的时间!

    副食品供应是最大的问题,而‘肉’类却又是能量提供大户………士兵们没有了热量就会没力气,没了力气就不能作战,更何况苏联制造地武器常常都和“重”字沾边,士兵们不管是日常维护还是作战使用。都得有象“牛”一样的力气才成!

    而为了让士兵有像牛一样的力气就必须让他们吃牛,只有吃了牛‘肉’才能使出“牛劲”!这个辨证关系在苏联谁都懂,可是这会苏联却偏偏养不起牛!

    几年前林俊的“备战备荒”时还能减少‘肉’类供应囤积淀粉类粮食,因为就是在艰苦的训练工作环境下,大量的土豆加上少量‘肉’食只不过是让士兵和平民中少几个胖子,但战争状态下就不成了!

    这会国家‘肉’类产量老也上不去,饲养牲畜所用地谷物要从人吃的口粮中扣除,因为苏联连人吃的粮食都要斤斤计较,哪里还有多余的部分再喂给牛吃?!

    “我们这会缺少足够的‘肉’制品。部队饮食里的‘肉’制品占有比例不足,提供的热量太少。我们还相对缺乏对‘肉’食的浓缩和包装技术,这直接造成了罐头生产能力的不足。目前大概只有10被做成了‘肉’罐头。每个月生产地‘肉’罐头是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满足前线部队的‘肉’食需求。”

    这会朱可夫觉得有点奇怪,为什么今天副统帅会和自己谈论这个:据他所知,部队伙食供应虽然艰难,但绝大部分时候还没到因为能量不足而影响作战的地步。

    “目前我们是在本国地腹地作战,多数的‘肉’食可以就地加工筹措,没有那么多贮藏和运输上的压力,问题还不是那样凸显。但是如果占线拉长,在西边德军目前占领的国土和‘波’兰等地,我们不可能得到足够的‘肉’类。主要得靠罐头,问题就严重了。”

    德国人就像清洗一样把占领区搜刮了个干干净净,等向西进军之后,估计连颗麦粒都找不到,还要给那些地区的人民提供救命的生活必需品,后勤压力会急剧增加。

    朱可夫已经明白副统帅担忧‘操’心的是什么,显然作为方面军司令,他在整个国家的后勤供应上并不需要考虑,只是问题到明年开始他也会尝到。

    苦恼不仅仅来自于军队供应不足。更大地困难来自于普通平民的供应!

    这会要是把苏联所有的粮食来平均分配给苏联所有人吃,肯定会不够吃的情况。对此,斯大林的解决办法就是毫不留情地卡掉农民的口粮,用卡下来的口粮优先保障军队和后方工人的食品供应。

    还好林俊的几年前地预见‘性’,不然就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苏联农村大部分的青壮劳力都已经上了前线,卡掉农民的口粮实际上就是卡掉‘妇’‘女’和孩子的口粮。为了能保证部队的供应,斯大林对苏联农产品进行了最大限度的集中,像历史上的1942年,苏联全部2970万吨谷物中的1251万吨。180万吨‘肉’中地120万吨。约100万吨甜菜,200多万吨牛‘奶’全部集中到了国家手中。

    这些食物都被重点用于供应红军。斯大林只是把其中200万吨地谷物留给了那些仍然在农田中从事繁重劳动的‘妇’‘女’和孩童,她们一天最多也只能分到大约800克面包和300克土豆而且没有任何地副食。

    正因为如此,战时的苏联农村普遍都处于极端悲惨的境地,被饿极了的小孩甚至用舌头去‘舔’放过面包的架子!很多的人都死于营养不良,可就是这样,‘妇’‘女’们还要以高出平日近一倍的劳动强度去从事农业生产,可以说不通情理残忍至极了!

    但是这些苏联‘妇’‘女’们都默默地承受住了,因为她们明白,如果战争输了,一切都将不存在!她们勒紧‘裤’腰带,把口中能省下来的每一粒粮食都无偿奉献给了国家和军队。

    那会西方的粮食援助只是在低程度上弥补了苏联粮食的部分缺口,并没有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后世的那些所谓的苏联饥饿崩溃论是在有些危言耸听!

    不过现在也只是比林俊记忆中的好那么一丁半点,‘妇’‘女’们的供应标准最高也就是一天800克面包和300克土豆,副食品极少不过和历史上不同的是:历史中的供应标准基本就没达到过,有时候一天14小时工作后的‘妇’‘女’同志只能得到半公斤的土豆,其它什么都没有!

    而且那时候常常出现只供应劳动者粮食的情况,而老人和孩子只能靠家中劳动者带回来的一点点食物不是当官的不给、没人‘性’,因为根本没有!

    现在标准是基本能够执行的,因为各地的粮库里有粮食,虽然有些是前年的存量,但还是粮食!小孩和老人也能得到活命的口粮,像后方保育院出现大量小孩冻饿而死的情况是绝对不容许的!

    苏联这会能靠土豆和‘妇’‘女’的力量填饱了自己的肚皮,但想彻底解决吃饭问题就必须多养牛多产罐头!可对苏联来讲这些牛不但养起来成本高而且加工率也极低与其自己打肿了脸硬充胖子,还不如厚起脸皮直接伸手向别人要更来得实际!

    林俊不是打肿脸充胖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