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春秋霸途-第7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法正抚摸着酒杯上精致的纹路,轻声问道:“信陵君此举,是想让在下劝说魏公退兵?”
“不不不,唐使若见我主只能适得其反。”魏无忌面色严肃,“孝直先生足智多谋,可否教在下一计,不仅是救我魏国,也是救唐国!”
法正低头不言,脑海中思绪电转。
此次来魏之所以被关进地牢也不急不缓,是因为贾诩出使赵国还没有消息传来。
要破解七国围攻唐楚,荀出使宋国是一路,贾诩和法正则是相辅相成的另一路。
法正思虑再三,突然开口问道:“据在下所知,平陆大败后尉缭将军不是已经失宠于魏公了吗?怎的这次又。。。”
“唉,还不是那张仪搞的鬼!”魏无忌对于同样主张出兵的尉缭是一点好感也没有,闻言唉声叹气道,“张仪劝说我主,说尉缭是我大魏唯一能破唐军之人,让我主准他戴罪立功。”
张仪劝说的?这下反而好办了。。。
法正嘴角勾起一丝微笑:“若是赵国突然陈兵赵魏边境,魏公会否撤军?”
魏无忌一惊:“赵国意图攻打我魏国?”
“当然不是,信陵君多虑了。”法正挥挥手,“三家攻晋赵国消耗也不小,又有齐国虎视眈眈,哪里来的空闲攻魏,不过若只是装装样子,在下倒有办法。”
魏无忌精神一振:“先生教我。”
此夜信陵君书房中的灯火一夜未熄,直到凌晨,法正才在魏无忌的陪伴下走出大门登上马车,驶往城东的驿馆。
这边魏无忌得到法正的保证,正焦急地等待赵国陈兵边境的消息好入宫劝说魏斯撤兵;另一边法正一把推开驿馆房门,确认左右无人后差点放声大笑:“哈哈,天助我大唐也!”
属官在房中等候法正归来等得七上八下,见状不由莫名其妙:“大人,魏公答应退兵了?”
“比答应退兵还要好!”法正不顾一夜未睡的疲惫,快步走到书桌边摊开纸张,“我这就修书,你派人快马加鞭秘密送往主公和文和先生处,要快!”
写完书信,目送属官急匆匆地离开驿馆,法正这才躺倒在床榻上,却又兴奋得根本睡不着。
此计若成,魏国也好晋国也罢,在这大争之世中就再也消失无踪、不复存在了!
唐国,荥阳城。
方离结束了一大早的城防巡视,刚回到宫中准备用过早餐,突然间听侍人来报,说大梁来信。
匆匆看过之后,方离凝神细想不由大喜过望,急忙召来吕布徐晃等将商议军事。
“你三人从今日起,轮流给尉缭去信。”方离嘱咐道,“内容你们自己看着办,措辞要暧昧不清,记住,轮着来,日日不停!”
徐晃闻言茫然不解:“主公是想要离间?臣以为光凭信件往来,魏斯不会相信尉缭有不臣之心的。”
“现在不会信,以后就不好说了。”方离嘿嘿直笑,把法正的书信递过去,“看看吧,孝直来信。”
与此同时,赵国邯郸。
赵雍对贾诩倒是十分礼遇,又是赏金又是赐宴,但只要一谈到出兵救唐,这位心直口快的赵公就开始打哈哈。
一说齐国虎视眈眈,赵国也是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一说三家攻晋府库空了大半,他赵雍就是想出兵也是有心无力;理由一套接一套,任凭贾诩舌灿莲花也自巍然不动。
二百五十九 环环相扣
法正的计划十分简单,先是利用魏斯对尉缭早就存在的不满制造不信任,一旦怀疑的种子发了芽,要长成参天大树也就只是时间的问题。
魏国仅剩的六万兵力全部集中在荥阳前线,此时国内正是空虚不堪,只剩下数万新军与老弱病残。只要赵国做出陈兵边境的动作,在魏无忌的煽风点火之下,魏斯肯定会命尉缭分兵救援。
赵雍势力且自大,做做样子就能得到好处的事情肯定不会放过。
方离要做的,就是在魏国通往荥阳的必经之路上拦截魏斯派出的信使,让尉缭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将在外君令有所不受。”
魏军深入唐国境内,要拦截魏斯的信件并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一方面是赵国大军压境,一方面是大将在外不听军令,此时再想到方离派人时不时给尉缭送信的消息,再有法正的误导,方离不相信魏斯还真的能信任尉缭到那种地步。
尉缭六万大军兵临城下时,贾诩的信件也终于八百里加急送到了出使邯郸的贾诩手上。
得知贾诩求见时,赵雍正在邯郸郊外的马场中与将士们一起练习骑射,这是他自幼养成的习惯,只要有了烦恼的事情,便骑骑马练练箭,头脑就会清晰起来。
“唐使又要求见?”赵雍勒住马缰露出些不耐烦地神色,“寡人不是说过,我大赵兵力捉襟见肘,没能力去援他唐国了吗?”
大将郭信闻言上前扶住赵雍胯下的骏马,笑道:“主公不妨见见,或许是那贾文和又有新借口了呢?”
“哈哈,好!那寡人就见见。”赵雍大笑着翻身下马,让人摆上美酒好肉,“宣唐使过来!”
贾诩快步走入校场,一边暗自观察着赵军士卒的训练,心中暗暗提防,赵军训练有素,尤其是骑兵堪称精锐中的精锐,若不想办法削弱赵国实力,以后必定是唐国的大敌。
脑海中思绪电转,贾诩面上却分毫不显,昂首阔步走到赵雍跟前行礼如仪:“唐使贾诩,见过赵公。”
“行了,这都见过好多回了。”赵雍大大咧咧地一挥手,“先生又来,是有什么新鲜说辞要讲给寡人听吗?”
围坐在周围的赵军众将士一听,纷纷配合着哈哈大笑起来,态度高高在上,摆明是想让贾诩难堪之下知难而退。
但贾诩只是淡淡笑了笑,从袖中拿出法正写来的信件,并无隐瞒,原原本本地将法正拟定的计划告知了赵雍。
赵雍接过信件,边看便笑道:“唐公竟然还派使者去了魏国?看来是被吓得不轻嘛,是要去向魏斯认怂吗。哈哈哈……”
贾诩微不可查地摇摇头,像是在面对一个不懂事的孩子:“赵公啊赵公,我唐国确是危急,然而此时此刻赵国什么也不做,难道不是在等灭唐之后更加壮大的魏晋反过来咬赵国一口吗?”
赵雍轻哼一声,十分的不以为然。
魏国和晋国早就被打空一半,这次憋着劲要灭唐,就算侥幸被诡诸和魏斯灭成功了,他们那点兵力也差不多被耗光了,赵国那时候再出兵,岂不是能坐收渔翁之利?
这个道理显而易见,也是无论贾诩怎么晓之以情动之以理,赵雍也死不松口的原因。
贾诩也不再多说,安静地等着赵雍看信。
本以为法正来信也只不过是劝说他出兵而已,赵雍一开始是一目十行,打算赶紧看完打发贾诩走人。但没想到草草浏览一遍过后竟被法正的主意吸引住,忍不住细细看了起来。
贾诩在下方看得清楚,趁热打铁劝说道:“赵公,唇亡齿寒的道理赵公清楚,若我大唐被灭,赵国将处在魏、晋、韩、齐四面敌国的重重包围之下。那时没有了我大唐作为牵制,四国若联兵伐赵,赵公能抵挡得住吗?”
“孝直的计划无需赵公出兵,只需陈兵赵魏边境拭目以待即可,待魏斯猜忌心起临阵换将,又分兵边境应付赵军,那时我唐军趁胜追击,必定能胁迫魏斯签订城下之盟,那时赵国要不要分一杯羹,就看赵公的意思了。”
赵雍一反常态地没有打断贾诩的劝告,听完之后,把手里的信件递给下首作陪的群臣,问道:“唐使之言,众卿有什么意见?”
首先赞成的是郭信,在赵国众将之中,他是少有的一开始就赞成出兵救援荥阳的将领,此时也主动抱拳道:“主公,臣以为唐使所言不假,唐国若真被灭,我赵国会陷入四面合围的境地,齐楚或许会趁火打劫,但绝不会真心与我赵国盟好。”
赵雍低下头,若有所思。
左师触龙看过法正来信后,也颤颤巍巍地起身拱手道:“主公,唐国的计策可行,若魏斯不动,我赵军只需在边境以逸待劳即可,若魏斯动了,我大赵自可以趁火打劫,轻而易举便能得到魏国大片疆土啊!”
郭信和触龙之后,赵国众臣也纷纷出言,虽然有极少数仍旧坚持赵国应该巍然不动坐山观虎斗的,但大部分都是赞成发兵边境。
赵雍权衡利弊之后,最终决定还是拉唐国这个小兄弟一把,不过不是没有要求的。
“文和先生,我赵军出兵援你唐国,这粮草军资?”赵雍笑眯眯地摸摸胡子,“大赵刚参与过三家攻晋,你看,这国内粮草辎重也是捉襟见肘啊。。。”
贾诩拱手:“赵公放心,一旦荥阳之围解,我主定会有大礼相送!”
有了贾诩这话,赵雍也不客气,坚定地秉持了赵国狮子大开口的作风,一开口就要粮草五十万石、黄金五百两。
贾诩听得肉疼,嘴里却答应得果断,脑子里已经开始琢磨怎么把这账帮方离给赖掉。
赵国终于松动的时候,尉缭的大军已经结束了对荥阳的试探性进攻。
在发觉城内守城器械充足,且士卒百姓士气高昂有必死之志后,尉缭决定采取围而不攻的战术,将荥阳城死死围困住,助魏国以最少的兵力损失拿下荥阳。
看出尉缭战术的方离大喜过望,原本还担心魏军一到荥阳城下就展开猛攻,不给法正贾诩的计划以实行时间,但没想到用兵不拘一节的尉缭最终还是选取了最为保守的战法,真是太合方离的心意了。
这日,尉缭正对着地图研究唐军可能会有的突围方向,账外亲兵突然来报:“将军,唐国来信!”
“又来?”尉缭皱紧眉头接过信,“这次又是什么把戏。”
接连三日来,尉缭几乎每天都能接到唐军不下两次的来信,有时候派传令兵直接送来,有时候是让沿途的百姓带来,更有甚者,还有神不知鬼不觉钉在魏军必经之路上的树干上的,方式应有尽有。
来信之人也都是唐国数得上名字的名将名臣,诸如典韦、吕布、刘封、徐晃、公孙衍,几乎荥阳城内的唐国重臣都给轮了个遍。
内容也是五花八门,有嘘寒问暖关心尉缭身体的;有做好友状约定下次比武时辰的;有关心魏军远道而来伙食够不够需不需要支援的;当然也有正正经经劝说尉缭降唐的;不一而足。
心思敏锐如尉缭当然知道这是唐军的离间之计,但却毫无办法,他若是主动写信去大梁澄清,那个生性多疑的主公怕是会直接坐定他的通敌之罪。
万般无奈,尉缭也只好祈祷魏斯不要中计。
打开信件,尉缭惊异地睁大眼睛,信的内容依旧是没什么新意的劝降,但让他惊讶的是信件的落款方离。
竟然是唐公亲自来信!
信件中,方离敞开心扉向尉缭大聊特聊他的一统天下之志,介绍唐国内政民生,一个旨在天下却又忧国忧民的明君形象跃然纸上,尉缭想起这一路杀进唐国的所见所闻,知道方离所言非虚,再想想大梁城内的魏斯,对比之下,心中不免有些茫然。
但小小的亲笔信当然无法动摇尉缭为大魏夺取荥阳的信念,魏军依旧将荥阳城围得如同铁桶一般,连只鸟都飞不进去。
三天转眼间便过去,这日清晨,方离按惯例巡视城中的粮草军械库,又登上城楼鼓舞守城士卒的士气。
城楼上的唐军士卒们早已经习惯主公时不时地出现,在有人开了先河之后,此时都纷纷跟方离搭起话来。
方离一路边走边聊,亲热地和他的士卒们打着招呼,走着走着,视线突然落在前面不远处望台上一名一丝不苟注意着魏军动向的小士卒身上。
那年轻士卒看起来不过十二三岁,身子都没开始发育,从侧影就能看出只不过是个小孩儿,方离眉头一皱,忍不住憋着火气询问跟在身边的徐晃:“公明,荥阳已经危急至此了吗?连小孩子都要拉上战场?!”
“主公息怒,请听臣解释。”徐晃摸摸鼻子,显得并不怎么怕,脸上反而有些骄傲,“这孩子臣知道,不是臣等抓壮丁抓到了娃儿头上,这小子是兵部一主事家的小儿子,被他父亲撵进兵营的,还说非得让他上前线,臣实在没办法,就把他安置在了望台上。”
二百六十 民不畏死
“兵部主事?”方离仰望着望台上小娃儿清瘦的背影,“我大唐的九品小官都有这么大觉悟?”
徐晃似乎想起了什么,无奈地摇头笑道:“可不止是这一个,主公现在若去军营细查,能查到不少我大唐官员子弟,将门的就算了,还有许多文臣家的公子也被送来,着实让臣等头疼。”
“将军,您可不能只看见那些大人家的公子们啊!”城墙垛子旁边,一个十五六岁模样的元戍弩手突然叫到,“小的们也是被爷娘赶来从军,保卫荥阳的!”
徐晃没好气地一巴掌拍在那少年头盔上,笑骂道:“行了,知道你小子勇武!”
方离笑笑,没怪罪这小士卒的孟浪,反而主动蹲下和他聊起天来,见主公如此平易近人,旁边许多半大不小的娃儿也都纷纷凑上来,争先恐后地开始介绍自己。
有不到十六岁却主动从军已经三年的,有前几日才被爷娘赶进军营手上就已经沾了魏兵的血的,也有明明是家中独苗儿却瞒着爹娘主动投军的,有的甚至还说到家中姊妹也想女扮男装,引起血气方刚的少年们一阵大笑。
年纪大些的老兵们则主动担负起侦查警戒的责任,将与主公近距离接触的机会留给了这些孩子。
方离微笑地听着眼前这些大小子们的豪言壮语,心中却翻起滔天巨浪。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大唐有民心士气如此,一个小小的魏国,还真能亡了唐国不成!
自从得知北境噩耗以来就始终盘绕在心头的乌云突然散去,从这些半大不小的孩子们身上,方离第一次感受到了无比的底气。
“都是我大唐的好儿郎!”方离一个个看过去,试图记住每个少年鲜活的面孔,“你们要活着,活着为我大唐建功立业,光宗耀祖!”
少年们爆发出震天的欢呼,又感染到一旁竖起耳朵旁听的老兵们,渐渐传染开去,荥阳城四面城墙都笼罩在一片朝气蓬勃的欢呼声中。
在这毫无畏惧的气概之下,方离觉得一统天下不再是系统强加给他的虚幻使命,而城墙下本应占据优势的六万魏军,不知怎的想起不久前被唐军撵着屁股追逐时的样子,心中忍不住开始有些发虚。
唐军的欢呼声即使在魏营大帐中也清晰可闻,尉缭放下手中的战报,忍不住走出帐中向远方眺望,势在必得的心中平添了几分凝重。
距离荥阳城二十公里外,本来二十天前率五千轻骑驰援荥阳,五天前兵马进城本人却不知所踪的马忠不知何时出现在路边的灌木丛中,身后还跟着五百唐兵步卒,人人只身着轻甲,手持长剑轻弩,都趴在地上眼珠子紧紧盯着十几布之外的羊肠小道,显然是在等着什么人。
一伏在马忠身边的年轻唐兵忍不住开始低声抱怨:“将军,咱们都在这儿等了五天了,弟兄们都快要发霉了,主公的情报到底准不准啊?”
“闭上你的嘴安静等着!”马忠眼睛眨也不眨,“主公的情报啥时候错过,瞧好吧,等魏军信使一到,那就是咱立功的时候!”
年轻唐兵看起来有些不信:“这去往大梁的倒是过了几波,来的是一个鬼影也没见着,将军,咱真没等错地方?”
马忠抬起头,刚想好好教训教训这个没完没了的混小子,突然耳朵一竖,百步之外隐隐约约传来急促的马蹄声响。
“来了!”马忠赶紧又伏下来,那唐兵眼睛一亮,也闭上嘴一眨不眨地看过去。
很快,三名轻装简行的魏军骑兵出现在众人的视线之内,马忠静静地等待着,待那三人进入绊马索的范围之内,猛然一吹口哨。
尖利的口哨声从两旁灌木丛中突然响起,三个魏兵一惊,赶忙就要勒住马缰,但为时已晚。两旁埋伏已久的唐兵猛地一扯绳头,浅浅埋在泥土中的绊马索蓦地勒紧,三匹骏马前蹄一弯,将背上的主人瞬间摔落马下。
马忠一声唿哨,五百唐兵一拥而上,可怜三个魏兵还没来得及抽出兵器便已身死乱军之中。
挥挥手让大家收拾战场,马忠蹲下来在三个魏兵身上一顿摸,果然摸出来一叠写满字的白纸。
连白纸都用上了,看来魏斯是急得不轻。
马忠翻开纸张细看,果然是命尉缭分兵救援的消息,不由得心下一喜:“好家伙,主公的情报果然没错,咱们拦对人了!”
指挥部下把三具尸体拖进灌木丛中,唐兵中一卒长模样的人跑来请示:“将军,是否要派人把此处情况告知主公?”
“不用,尉缭把荥阳城围得连鸟都进不去,别说送信了。”马忠摇摇头,“主公心里有数,咱们在这儿专心拦人。”
一旦打定主意,赵雍的动作确实像他的人一样雷厉风行,赵齐边境的大军不能动,就从赵晋边境调了两万骑兵,让郭信带着在赵魏边境列阵,摆出一副明日就要进犯魏国的架势。
虽然只有两万,但赵国骑兵英勇善战,连草原蛮夷都难以望其项背的名声还是让魏斯吓得不轻,连夜召魏无忌商议对策。
魏无忌有法正的承诺在先,认定赵军只是做做样子不会真的进犯,便像之前商定好的那样,劝说魏斯从唐国撤兵,好集中兵力防备赵军。
魏斯现在已经不如之前坚定了,但是看着荥阳城这块到手的肥肉是怎么都舍不得就此放掉,魏无忌再三劝说之下还是犹豫不决。
法正见状给魏无忌出主意,不用全撤,只要撤回一半就行,反正唐军还有晋军在牵制着,延州兵马大部分已经去了平陆,大军从平陆赶到荥阳怎么也要一个月,尉缭留三万大军足够。
魏斯一想,是这个道理啊!再看边境上的两万赵军虎视眈眈越看越怕,赶紧派信使八百里加急昼夜不停去给尉缭传信。
除了调兵之外,魏斯还有着自己的小心思唐国君臣在前线和尉缭眉来眼去,魏斯虽然还不至于就怀疑尉缭叛变,但心里终归留了个疙瘩。
趁此机会把尉缭调回来放在眼皮子底下,魏斯也好放心,荥阳城兵力空虚,尉缭又包围了那么久,换个将领过去也是一样的嘛!
打定主意之后,魏斯就在宫中日夜等着尉缭带兵回援的消息。
等了五天,没有回信,可能是信使路上出了什么问题;那就再派一批!
没有回信,可能是尉缭有什么别的打算,再派一批,措辞严厉些!
二十天,仍旧没有任何消息传回来。边境的赵军秣马厉兵,眼看就要杀进来。
魏斯有点慌了,又召魏无忌商议对策,一句不太好的话同时出现在两人脑海之中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
魏无忌劝说魏斯先不要下结论,再派一批信使试试,把国内遇到的危机详细描述给尉缭听,尉缭帅才,只要理解了主公的意思,肯定会调兵回援的,魏斯听了。
第三批信使毫无悬念地再次死在马忠刀下,尉缭已围困荥阳近一月,更加胸有成竹。
魏无忌这下也有些虚了,开始明里暗里打探法正的话锋,想要试探出尉缭是否真的和唐国达成了默契。
法正自然是满口否认,又劝说魏无忌不要多想,尉缭是个领兵的大才,肯定是有什么自己的想法又不便明说,这才选择保持沉默的。
魏斯听了法正的话,不仅没有消除对尉缭的怀疑,反而越发觉得荥阳前线有问题。
据报说荥阳城内守军不足一万,就算后来有援军入城,满打满算也不足两万吧?又都是经历过攻晋之战的疲惫之师,他尉缭怎么就打了一个月还没半点动静?
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是来自晋国进攻少梁前线的消息。
“你说什么?晋军大败?!”魏斯捧住帛书的手止不住地颤抖,“这不可能,他诡诸发兵的时候不还信心满满吗?怎么突然就大败了!”
魏无忌低着脑袋,也是满心的苦涩:“晋公说原以为荥阳被围,曹操再远也肯定会发兵去援,少梁肯定空虚。但没想到那曹操是个疯子,连主公被围也不去救!”
“少梁城内加上原清原守军共有六万之多,晋军只有三万余人,先轸毕万等大将又都在燕赵前线,被唐军分割合围之下。。。”
“那个蠢材!”魏斯一掌拍在桌案上,双眼瞪得赤红,“他以为,他诡诸怎么这么能以为!攻少梁,多大的事啊,寡人想来他就算不召集重兵,怎么也得把先轸毕万召回去吧?他诡诸可好。。。”
“主公,现在怪罪晋公也无济于事了。”魏无忌打断魏斯的发泄,满嘴苦涩,“这是半个月前的消息,现在曹操的唐军恐怕又攻入了晋国境内,当务之急,是赶紧让尉缭将军的大军回援。。。”
“寡人倒是想!”魏斯气得是七窍生烟,“你是看着的,寡人都派了几次信使了?他尉缭做出什么反应了吗?!”
魏无忌长叹一声:“今时不同往日,主公好好劝劝尉缭将军吧。”
魏无忌想的是把晋军大败的消息讲与尉缭听,尉缭就算再怎么想拿下荥阳,也一定会顾及大局退兵回援。但魏斯想的不一样,这位又急又怕已经失去理智的国君,在心底动了杀机。
二百六十一 君命难违
荥阳城外,马忠等人埋伏的灌木丛中,又一股百余人的魏兵乘快马疾驰而来。
负责眺望的唐兵听得清楚,低声汇报道:“将军,魏国又来人了,咱们继续等下去,还是?”
马忠数了数,问道:“这是第几波了?”
身边的卒长认真地掰起手指:“第四波了,将军。”
魏兵越来越近,当先一名大将的身影越来越清晰,魏国这次来的竟然不只是传令兵,还有满脸杀气腾腾的将军。
马忠眼睛一亮:“好小子,这肯定是去兴师问罪的,咱不拦。”
五百唐兵安安静静地目送这小支魏军过去,马忠眼睛转了转,决定暂时不撤,就钉在这儿看看尉缭到底会不会撤军。
此时的大梁城显得有些兵荒马乱,各处官吏匆匆忙忙地不知在忙活些什么。魏斯调兵的命令一个接一个下达,就连各处小县城驻有的几百兵卒都给一并派去了赵魏边境,大战的气氛一触即发。
唐使驿馆内,除法正之外的使团官员们都开始忙不迭地整理行装,副使张季见法正还待在院子里悠闲地赏景,不禁大急:“大人,等尉缭一撤,赵军就要打过来了,您怎么还不收拾行囊?”
法正面露不解:“为何要收拾行囊?你等预备去哪?”
“去哪儿?当然是回荥阳啊!”张季急得直跺脚,“等赵军杀过来,魏无忌反应过来您的计谋,那时咱们就回不去了!”
法正无奈地摇摇头,对部下们的天真感到有些好笑:“让大家歇会儿吧,我等已经回不去了。”
张季惊诧地瞪大眼,想了又想,蓦然一惊。
“反应不慢嘛。”法正笑笑,“魏无忌不是傻子,我说赵军不攻他就相信?肯定是要等事情了结后才会让我等出城的,到那时,他魏无忌说不定还会一起出访荥阳呢。”
。。。
法正说得轻松,张季听得却是面色惨白。
谁都知道赵军在边境上虎视眈眈,等的就是尉缭撤并,唐军趁势追击的消息,届时唐、赵大军两面夹击,同时蚕食魏国的国土。
真到了那个时候,魏国上下为了出气不得扒了他们这些唐人的皮?
张季的表情实在有些过于惊悚,法正只好站起身安抚地拍拍这位年轻部属的肩膀:“放心吧,只要我大唐不倒,你我就死不了。”
同一时刻,唐国荥阳城内,经过魏军长达一个月的围困,城中上下已经有些疲惫不堪。
虽然粮草器械都还十分充足,但这看不到尽头的围困,加上魏军时不时出其不意的骚扰,都让守军感到十分烦躁。
吕布、徐晃、典韦和刘封分别值守四面城门昼夜不息,工匠们开足马力不断赶制的守城器械也一架接一架被搬上城墙,以防魏军突然袭击。
大着肚子的芈月不顾方离等人劝阻,执意要日日去往城墙上鼓舞士气,大乔阻止不了,便只好也小心翼翼地陪着一起。
方离在结束每日的例行巡视之后,便把自己关在书房里谁也不见,一方面是等待大梁那边的消息等得心焦。另一方面,也是在思考如果尉缭一旦撤军回大梁,自己要如何才能把这个人才从魏斯手上抢回来。
荥阳水泄不通,曹操大胜的消息也传不进来,方离等人虽然知道少梁和大晋的兵力相差不远,但还是忍不住有些担心。
徐晃披坚执刃,顶着秋末凛凛的寒风站在东城墙之上,眺望远方魏军严整的大营,心里开始有些着急:“孝直先生的法子到底有没有效果?这都一个月了,尉缭这厮怎的还是不动弹!”
正在徐晃急得唠唠叨叨的时候,魏军大帐中也在争吵不息。
魏斯派来传令的人名为王廖,此人善统兵,威望虽然不及尉缭,却也是魏国排的上号的名将。
最重要的是,其人勇武而无谋,对魏斯言听计从,并且和尉缭向来不合,这也是魏斯派他来传令的重要原因。
究其原因,尉缭在魏军中的威望太盛,军中几乎有一半的将士都曾经历过他的指导,魏斯非常担心,如果派其他人传令的话,会对其有偏袒,甚至有可能被尉缭说服一齐抗命。
但王廖显然不会,这位对国君忠心耿耿的大将一进军营,就差点把尉缭的衣领给揪下来,还是被周围的将士们拦住才悻悻罢手。
尉缭本来衣冠齐整出来迎接主命,没想到迎上的却是王廖要吃人的眼神和差点把人烧穿的怒火,不由得莫名其妙:“王将军何意?尉缭有得罪过你吗?”
王廖闻言更怒,眼珠子几乎快要瞪出眼眶:“尉缭将军,你带兵有方,王某敬你。但你为何屡次抗命不尊?莫非将军不知道大梁已经危急了吗?”
三波传令兵都被马忠拦下,没有一人活着来到荥阳城下,尉缭闻言更是奇怪:“抗命不尊?王将军,尉缭从未接到过主公军令,你是来传令的第一人啊?”
周围的将士也是一脸茫然不解,纷纷附和着点头。
王廖眉头一皱:“主公已经派过三波传令兵,将军一人也没有见到?”
三波传令兵?
尉缭面色一紧,郑重道:“王将军,尉缭向天起誓,未曾接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