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春秋霸途-第6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吕布狠狠抹开额头上凝结的血块,将方天画戟递给守候在旁的亲兵,棱角分明的脸上透露出些许不甘:“按照主公的吩咐,臣此次没有佯攻,而是率军死战到底,好不容易接近城楼放下云梯,将士们已经损失过半,不得不撤退了。”

    马超闻言喜道:“不愧是奉先将军,主公,趁着晋军没缓过神来,让臣带兵再冲一次吧!”

    方离摇摇头,先把让吕布进账坐下,唤人送来热水毛巾,这才继续问道:“城楼上什么动静?箭矢的密度有变化吗?”

    “回禀主公,似乎不比昨日犀利了。”吕布答道,“从密集度来看,城楼上应该不到三千劲弓手,直到我军接近城墙才重新密集起来。”

    这就对了。

    方离想,长达五日的围困,并且还有继续围下去的趋势,贾华若还不让他的五千劲弓手交替休息的话,也就不配称为善守的名将了。

    “孟起,军粮还能吃多久?”

    马超想了想,回道:“约摸十日左右,运粮队明日后便能赶到,主公不必忧心。”

    方离突然想到一个可能:“贾华这么安静,我军粮草不会有失吧?”

    马超一愣,随即笑道:“主公放心,我军粮草走绛关由纪灵将军押运,没人能从纪灵将军手上烧粮。”

    想到纪灵手上威风凛凛的三尖刀,暂时放下心来:“虽说如此,攻下安邑却不能再拖下去了。”

    唐军大营中军帐绵延成片,没日没夜的分批次进攻让军士们积累下太多疲劳,连日的毫无进展也在大家心中留下了不少阴影。

    唐军士气渐趋下滑,安邑城中的晋军却士气高昂,不断有手下将领向贾华请求出战,贾华皆坚定地拒绝了。

    但不管被拒绝多少次,每击退一次唐军的进攻,就有晋将继续请战,让身为主将的贾华既是欣慰又是无奈。

    位于安逸城中心的镇守府中,贾华开始了又一次的例行心理工作。

    三名偏将并排立于堂下,头颅高高抬起,眉毛飞扬,对贾华怒目而视,不服气之意溢于言表。

    “贾将军,末将不明白!”其中一位身材偏高,体型壮实的中年偏将大声道,“唐军不过三万,又在连日的攻城中消耗了不少体力,将军为何不让末将等出战,彻底消磨掉他们的锐气?”

    “正是,末将也很是不解。”又一名矮矮胖胖的偏将附和道,“现今三家联合攻我大晋,形势危急,如果我们能一举击破城外的唐军,拿下唐公方离,不正可以替主公分忧吗?”

    第三位偏将虽然没有出言,但不住的点头已经说明了他的心意。

    刚过而立之年的贾华一身短打常服,坐在堂首之上,端着一杯热茶,看起来温文儒雅,完全不像一名带兵冲杀的喋血武将。

    见三人终于停住嘴巴,贾华抬手揉揉抽痛的额角,眼角瞥向下方:“说完了?”

    矮胖偏将怒哼一声:“回禀将军,说完了!”

    贾华嘴角抽了抽,似是异常无奈:“你们跟本将也有三四年了吧?怎么还是如此的。。。蠢笨至极?”

    “你们眼中只有三万唐军,唐公方离,想过率领那三万唐军的还有何人吗?”

    “吕奉先、马孟起,哪个不是在虎狼秦军下还能单骑突围的猛将?哪个不是能以一人之力于万千军中斩上将首级的异才?你们就这么不拿自己和将士们的命当回事?”

    贾华的语调温温软软,不像是在训斥,倒像是在陈述既定的事实:“别说是你们,就是有十个本将,也不够与那二人战十个回合的。”

    心知贾华说的句句是实,若是在这五日之前,三人听完必定会冷静下来,羞愧不已,但偏偏连日来的胜利已经让晋军上下对唐军升起了不屑,这三人也不能免俗。

    贾华态度坚定,三人也不好再劝,只能愤愤不平地离去,想起远在清原的同袍,在先且居将军麾下正大杀四方,屡立战功,自己等人却只能像个没种的缩头乌龟一样躲在城内,靠着那些劲弓手才能维持优势,心中更是愤懑。

    吕布、马超再勇猛,也不过只有两个人,几方有上万精锐将士,又背靠安逸城,到底有什么好怕的?

    部下的不满贾华很是清楚,但也只能视若无睹、好言安抚。

    驻守安邑的晋军只有一万,能出城作战的不到五千,唐军经过五日的消耗,也不过损失两千余人,在如此巨大的兵力差距下,他除了据城死守又能如何?

    望着门外璀璨的星空,贾华拿着茶杯的手忍不住握紧:“不知信是否已经递交到主公手上,又何时才能派来援军。。。”

    。。。

    “援军?他还好意思找寡人要援军?”曲沃宫城内,诡诸正拿着贾华的来信大发雷霆,“他贾华难道不知道大晋兵力已经捉襟见肘?东边的赵军,北边的燕军,哪个不比唐军难缠百倍,他贾华不过面对三万唐军而已,安邑城防固若金汤,他有什么脸还找寡人要援军?”

二百三十一 赌一把

    主子暴跳如雷,做侍的只能跪在地上暗暗叫苦,暗自祈祷主子的怒火不要蔓延到自己身上。

    然而诡诸并不想如他们的愿,他指着跪在身边,自己最为信任的侍,压抑着暴怒的情绪问道:“你说,清原也是以少胜多,安邑也是,为何先且居能做到大败曹操为寡人分忧,他贾华就只会缩在城中找寡人要援军?”

    “主公息怒!”侍战战兢兢地匍匐在地,心中已经把害得诡诸发怒的贾华骂了千百遍,抖着嗓子回答道,“贾将军赤胆忠心,想必也是想替主公分忧的,小人以为,贾将军可能只是单纯的能力不够,无法向小先将军一般所向披靡吧?”

    “借口!”

    诡诸怒喝道。心中其实对侍的话已经认可三分,想起贾华此前的战绩,莫不是死守不出将敌军死死卡在城外,鲜少有主动出击抢占先机的,现在想来,或许真的是能力不够。

    慢慢冷静下来,诡诸将书信重新放回桌案,似是在问侍,又像是在自言自语:“贾华不堪重用,难道寡人现在就得派出先轸了吗?”

    凭心而论,诡诸是不愿意派先轸去面对唐军的,原因无他,先轸是晋国排名第一的名将,为大晋开疆拓土,虽然支持的是重耳这点让诡诸很是不喜,但不得不承认,对晋军来说,先轸就如同一根定海神针。

    这根定海神针,诡诸原本是想插在太原,留着先轸去应付实力保存最为完整,同时也是最难应付的燕**队,三军之中唐军相对最弱,诡诸一点也不想这么早祭出王牌。

    侍虽然不通兵事,但对主子的心思把握得最是清楚,知道这时如果说了令主子高兴的主意,肯定会得到大大的赏赐。

    而且诡诸脾气虽不好,但从不会滥杀无辜,就算说得不对也只不过会挨上一顿骂,值得赌!

    念及至此,侍深吸一口气,小心翼翼道:“主公,依小的看,主公完全没必要现在就派老先将军出战。”

    “哦?”诡诸饶有兴趣地道,“你有什么其他的人选?”

    “小的没有。”侍故作神秘地道,“依小的拙见,既然小先将军对战唐军所向披靡,而贾将军又只能据城死守的话,主公不如将两位将军调换调换?让贾将军驻守清原,小先将军驻守安邑,等小先将军率军拿下唐公,唐国的问题不就迎刃而解了吗?”

    “临阵换将乃是大忌。”诡诸皱眉道,“但你说的也不无道理,待寡人和先轸商议一二再做决定。”

    次日朝议后,诡诸将先轸和毕万两员大将叫到书房,将昨夜侍所言一一说了,问二人有何高见。

    先轸对自己的儿子和学生再了解不过,闻言大惊,急忙劝道:“主公,临阵换将乃是兵家大忌啊!况且小儿生性冲动鲁莽,远不如贾华沉稳,让他去守安邑,肯定会中唐军的诱敌之计,得不偿失啊!”

    毕万虽也认为临阵换将太过鲁莽,但听得先轸如此评价自己的学生,当下便不干了:“先将军,小先将军冲动归冲动,但怕是当不得您‘鲁莽’的评价吧?倒是贾华,三万唐军而已他就束手无策,天天靠着弓箭据敌,犹如乌龟般闭门不出。他是想拖到唐国援军到来,把安邑拱手让给敌人吗?”

    先轸噎住,皱眉不言。

    这也是他对贾华这个学生不满的地方,沉稳有了,但太过谨慎不知变通。

    方离麾下虽只有三万兵力,但唐国新下那么多土地,在池阳、绛关均有不少的驻军,荥阳、延州也有正在训练的新募士卒,这么拖下去,对方离来说无甚要紧,对四面楚歌的晋国却是大大的不利。

    想到这里,先轸拱手道:“主公,贾华想必是手下能用兵力太少,安邑驻兵不过两万。方离麾下猛将如云,贾华谨慎些也是情有可原。依臣之见,不如派出援军,充实安邑兵力,贾华自然能有更多选择。”

    毕万虽然不喜先轸,但也只是用兵方略之争,不带多少私人恩怨,此时闻言也附和道:“臣也建议派出援军,充实安邑兵力。”

    两员大将统一意见,诡诸揉揉额角,心下无奈之中又有些失望。

    对敌作战,兵力当然是多多益善,可大晋除去安邑、清原的四万兵力。现在曲沃待命的只剩下曲沃,七万兵力现在由魏丑统帅在太原、晋城抵御燕军。八万兵力在赵夙的率领下在沾县、上艾一带抵御赵军。汾水之上又有唐国水军虎视眈眈,赵雍根本不敢再分兵向南。

    原本以为先轸和毕万能有什么计策助他破敌,但果然还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想到先且居和贾华的作战差距,诡诸横下心道:“既然如此,那就从曲沃抽掉两万军队前往安邑增援。同时飞马传令贾华,命他调守清原,不得放曹操前进一步。让先且居赶往安邑,给寡人击破方离。最好阵斩了这个小人得志的家伙!”

    “主公!”先轸单膝跪地苦劝,“临阵换将乃是兵家大忌,还望主公三思!”

    “如今没有更好的办法,只能赌上一把了!”诡诸凝眉做了最终的决定,“只要能够击破方离,三家之围便解了一家,大晋兵力捉襟见肘,寡人只能豁出去了!”

    想想诡诸说的都是实话,先轸也只能无奈地点头同意。在心中暗自盘算,回头就派人给次子先且居送信,让他固守城池,决不能出城轻敌。

    晋诡诸的诏书发出之后,先轸又主动请命前往安邑协助先且居守城,对于这个冲动骄狂的儿子,他实在是不太放心。

    诡诸却阻止了先轸的主动请缨:“比起安邑,寡人更希望先将军北上太原,替寡人拦住燕国大军,那乐毅的攻城能力实在了得,看来魏丑不是他的对手啊!”

    先轸只能作揖领命:“既然如此,那臣就亲自赶往太原迎战乐毅。”

    “先将军此去,寡人并无多余兵力与你。”诡诸离开桌案行至先轸身前,紧紧握住先轸布满老茧的双手,“望将军万万坚持住,寡人会命人昼夜不停前往齐国求援,在齐军来援之前,太原和晋城万万不可丢。”

    先轸昂然抱拳:“主公放心,有臣在,燕国小儿休想犯我大晋一步!”

    诡诸面露欣慰,又转向一旁的毕万:“毕将军骁勇善战,屡立奇功,寡人希望你能东去协助赵夙,抵挡来势汹汹的赵军。”

    毕万高声应诺,和先轸双双走了出去。

二百三十二 重拳出击

    军令传到安邑,贾华不禁苦笑不已。

    然而军令如山,也只能再三嘱咐众将在先且居将军到来之前先固守城池,万不可轻举妄动。

    部署完毕后贾华选了一匹快马,带了数十名随从,昼夜不停赶往清原。在心中暗暗祈祷方离不会发现安邑暂无守将,祈祷部下不要中了唐军诡计鲁莽出战。

    清原的先且居接到诏书倒是大喜过望,和曹操大军作战六七日以来,晋军连战连捷,唐军屡战屡败。早就让小先将军尾巴翘到了天上,直叫贾华走了狗屎运才能碰到方离,而自己只能面对一个小小的都督。

    先且居早就不止一次派人往曲沃送信,言清原无甚压力,希望能调守安邑,为大晋一举拿下敢于来犯的唐公方离。此时终于等到调令,先且居大喜之下草草安排了一番清原的防务,快马加鞭赶往安邑去了。

    清原与安邑相隔一百八十里,但从城外走要翻过群山峻岭、越过数条河流,是以外部来攻的敌军无法轻易汇合。从晋国境内走则是一片坦途,只需两日便可到达。

    次日清晨,马超刚刚率军结束了每日的例行攻城,依旧没能靠近城墙半步便被打退。

    但不知为何今日的晋军与往常相比,凶猛了何止一倍,马超带着五千将士几乎是一露头就被死死压在原地,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巨大的伤亡。

    坐镇大帐的方离听到这个消息,一直紧绷的心脏略略放松下来,笑道:“看来孟德牺牲数千将士性命示弱,我等又持续多日的佯攻终于还是见效了,想必这个时候,贾华和先且居正朝着对方镇守的城池飞奔吧?”

    吕布和马超对视一眼,都看到了对方眼中的兴奋。自从定下这个计划后已经过了七日,连方离也认为必须要另做他图的时候,诡诸终于还是动了。

    只有前日才运粮过来的纪灵听得一头雾水:“临阵换将兵家大忌,诡诸怎么可能现在让他们调防?”

    “因为他必须赌这一把。”方离笑得胸有成竹,“比起水路并进,总兵力接近六万大军的孟德,只有三万兵力的寡人可好对付多了。现在他晋国四面受敌,只要拿下寡人,我大唐这一路不就不攻自破了?”

    “可惜他诡诸这次注定是要赌输了。”

    马超连续六七天被困在城下动弹不得,早就积攒了满肚子的怒火,“等先且居那个莽夫到任,肯定会主动出城迎战,到时就可以大开杀戒了!”

    吕布嘴角露出一丝森冷的笑意:“到时,臣一定将先且居的头颅砍下,献给主公!”

    刚刚押运粮草到来的纪灵还是很茫然:“既然确定城中并无主将,主公为何不直接进攻,打他个措手不及?”

    “如果镇守此地的是先且居,当然可以,但那是贾华。”方离笑着解释道,“贾华走前肯定做好了完全准备,以防我军突然暴起攻城,安邑众将都跟随他多年,一定会严守贾华的军令,此时强攻得不偿失。”

    见纪灵恍然大悟,方离心中欣慰,又命令道:“传寡人将令,暂停攻城,让将士们好好休息,迎接我们的小先将军!”

    黄河主干道水流湍急、波涛汹涌,隔着老远就能听见水浪击打在岩石上雷鸣似的响声。两岸黄沙漫天,远远望去几乎和水面连成了一体。

    曹操麾下的四万大军此时停留在岸边,看着水面上被烧毁的船只表情复杂。

    演了七天的戏,曹操带着部下且战且退,已经退到了黄河岸边,就差直接渡河逃回梁地了。

    “这是。。。断我军后路?”张辽驻马曹操身边,望着船只的残骸失笑,“这先且居也不完全是个莽夫嘛!”

    “怎么不是个莽夫?”马忠在后面撇嘴,“我军明明是跟着徐盛将军的水军一起渡河而来,他烧一堆百姓渡河的小船能有什么用?”

    在一堆或骑马或站立的将士前方,曹操正惬意地坐在行军马扎上欣赏着黄河风景,闻言悠然问道:“今天,我们的先将军没有大举来攻吗?”

    “回都督,没有。”张辽瓮声道,“末将还以为主公的计划要失败了呢,没想到诡诸还真给面子。”

    “他那是不得不给面子。”曹操笑着直起腰,缓缓爬上候在一旁的战马,“都憋狠了吧?”

    身披重甲的高顺立于三千陷阵勇士前方,沉声道:“回禀都督,末将等早就已经不耐烦了。”

    “安邑到清原快马加鞭只需一日,不然他诡诸也不敢这么赌。”曹操凝视着他的四万精兵,“一日之内,为主公拿下清原县城,尔等可有信心?”

    四万壮士齐声怒吼:“有!有!”

    曹操满意地挥手示意停下,又唤来众将:

    “命,高顺率三千陷阵勇士在前,攻上城墙,为后军打开道路!”

    “命,马忠率一万步卒在后,沿着陷阵营开辟的路线推进!”

    “命,一万弓箭手随我压阵,掩护步卒攻城!”

    “命,张辽率七千轻骑两翼游走,以防有晋军来援!”

    众将轰然应诺,四万大军杀神震天,朝着主将走后茫然无措的清原县城杀去。

    倒不是先且居真有多草包,只是曹操等人演技实在太好,直把这位少年将军捧得找不到北,认为即使清原一天没有守将,被吓破了胆的曹操众人也不会发现,而贾华最善守城,一天后他到了,曹操就算发现也无可奈何。

    贾华就算再不济,守城却真真切切是一把好手。

    但曹操众军一边演戏一边时刻观察着清原动向,就等先且居收到调令离开清原来个攻其不意。

    和方离部下不同,曹操虽无远距离攻击神器元戍弩,但有高顺训练的陷阵营在,比起和晋军庞大的精锐在野外硬拼,攻城才是上上之选。

    果然,三千陷阵勇士在高顺的带领下,身披重甲,高举巨盾,列阵向城墙缓缓推进。

    陷阵营的重甲是由鲁班的弟子特别制作,轻易无法穿透,即使有箭矢穿过盾牌也无法轻易对攻城士卒造成重伤。

    只因这等重甲巨盾太过笨重,是以只有在陷阵营中配发,算是最初的重甲步兵。

    三千勇士在倾泻而下的箭雨中缓步向前,虽缓慢却坚定,沉重的步伐敲击在城楼守军心底,直叫人肝胆俱颤。

    终于,有陷阵勇士到达了城墙底部,四人默契地放下盾牌,高高架起云梯,其余同袍则举盾在周围掩护。

    云梯已经架起,后面跟进步卒士气大振,纷纷呐喊着向前冲去。陷阵勇士们也在高顺的指挥下分批脱下重甲,抽出腰间横刀,举着盾牌率先攀登上云梯。

二百三十三陷阵之志

    城楼上滚石擂木汹涌而下,瞬间便砸破云梯上士兵的脑袋,脑浆迸裂,四散横飞。

    后面的人被同袍的尸首砸个正着,眼前一黑,瞬间掉落下去,带落一串。

    高顺和马忠此时也举着盾牌奋战在前,然而敌军反扑太过凶猛,两员唐将也只能无奈地挂在云梯之上,静静等待着敌方转瞬间的空隙。

    远方的唐晋两军已经如同蚂蚁般胶着在一起,代替曹操指挥弓箭手的英布大手一挥,让众军停止抛射以免误伤友军。

    即便晋军因为主将的突然离去而短暂地陷入了混乱,但很快便在各自偏将的带领下重整阵型,反击很快变得井然有序起来。

    滚石、擂木、热油,一波接一波地砸在唐军头上,竟让攻城的一万三千劲卒一时间进退不得。

    曹操在后方看得清楚,唤来英布低声下令:“弓弩手往前压,不要惧怕进入敌军射程,一定要为我攻城大军压制住城楼上的敌人。”

    英布应诺,手中令旗飞舞,一万弓手纷纷收起弓箭,压低身体缓缓向前推进。一个又一个士兵在晋军猛然密集起来的箭阵中倒下,幸存的士卒却连看一眼倒下的同袍的时间都没有,只能在兵头们的呼喝声中继续前进。

    待距离城墙只剩约一百米时,英布终于下达了停步的命令,让麾下的弓弩手分散开来,准备自由射击。

    高顺在云梯上看到后方动静,赶忙命令城墙下还没登上云梯的陷阵勇士们举起巨盾,后撤至弓弩阵的前方,尽可能地护卫住仅仅身披轻甲的弓手们。

    一百米的距离,双方几乎能看到对面狰狞的样貌,唐军弓手们为了掩护步卒尽快登上城楼,纷纷使出了压箱底的本领,见着敢露头的晋军兜头就射。

    而晋军则显得更加疯狂,他们不顾唐军瓢泼的箭雨,挺直胸膛张弓射箭,誓要给这些不把他们放在眼里的唐军一点颜色瞧瞧。

    战局瞬间变得激烈起来,双方伤亡进一步加大。

    张辽率七千轻骑一边游走在两翼,一边时刻关注着城下战局,此时见众军半晌前进不得,命令部下掏出马弓,配合顶在前沿的弓弩手一道给晋军施加压力。

    马弓射程虽然有限,但胜在马上骑士灵活的机动性,往往纵马飞奔到城下射出一箭,敌方还没反应过来,射箭的骑士已经消失在弓箭射程之外。

    与此同时,其余三门按兵不动的数千将士也在各自将领的指挥下开始了佯攻,虽是佯攻,勇猛却半点不比正面大军差,成功将三门守军死死钉在原地,无法去援助正面战场。

    七日以来第一次遭遇如此顽强的唐军,城楼上的晋军都颇有些不适应。

    怎么前一天我们还在追着这些人屁股后面打,今天就被他们压得抬不起头了呢?

    天色慢慢昏暗下来,城楼上的喊杀声还在继续。曹操的眉头越皱越紧,如果天色完全黑下来他们还没能拿下清原,就不得不暂时撤退等待天亮再继续了。

    在还没有发明夜视镜的古代,夜盲症患者随处可见,即使再精锐的大军也一样,是以除非特殊情况,否则没有一个武将会冒险选择在夜里进行攻城。

    曹操思虑半晌,唤来身后一名传令兵:“去告诉高顺,就说本都督问他,陷阵营的伙食是否配给不足?要不要本都督给他加倍?”

    “诺!”

    传令兵抱拳领命,翻身下马压低身体,在铺天盖地的箭雨中左躲右闪,很快竟毫发无伤地到了城墙根上。

    双方喊杀声太过嘈杂,传令兵在城墙下小心翼翼找了半天,才找到挂在云梯一半处的高顺,当即敞开嗓子,将曹操的传令吼了出来。

    伙食是否配给不足?

    高顺脸色一绿,只觉浑身燥热得慌。

    曹都督这话,分明就是在说陷阵营拿着军中最好的补给,享受最好的待遇,关键时刻却跟没吃饱肚子一般不堪重用嘛。

    高顺铁血悍将,怎么能受得了如此侮辱?当即心下一横,顺手扔掉顶在头上的巨盾,腰刀挥舞劈开当头射来的几根箭矢,扯起嗓子高声喝道:“陷阵营,撤盾,上云梯,随本将冲锋!”

    陷阵营三千勇士本就是高顺精挑细选,亲自操练日夜不停,视荣誉为性命,视生死为无物。此时见主将以身作则,纷纷跟打了鸡血似的抛掉盾牌,有的连箭矢也不挡了,将腰刀咬在牙中,双手攀登如风。

    原本守卫在弓弩手身前的陷阵营将士们此时也管不了那么许多,随手抓来身后某个同袍递上盾牌,抽出刀嗷嗷叫着就冲云梯去了。

    陷阵营突然暴起,唐军士气大振,就连普通士卒也开始效仿,将武器叼在嘴中,解放双手双脚用力攀登。

    弓弩手们见状大急,再也顾不得身上甲胄有多薄,一心将城楼上探头的晋军射下来,以保不顾性命攀登城楼的同袍们安全。

    曹操轻轻一句话,唐军霎时间判若两人,爆发出比之此前数倍的战斗力,城楼上的晋军一个愣神,竟然真让高顺就此攀上了城楼。

    有一就有二,高顺之后,马忠也登了上去,二将在城楼之上大杀特杀,硬生生给后面的士卒杀出了一条血路,一个又一个唐军将士登了上去,看也不看回手就是一砍,双方很快杀红了眼,在城楼上展开惨烈的厮杀。

    两军将士交杂在一起,弓弩手此刻彻底失去了用场,只能退回中军,在城楼下为同袍呐喊助威。

    英布早就不爽高顺等人能与敌军短兵相接,而自己却只能远远地指挥弓弩手,此时见弓弩手终于可以退居二线,急忙向曹操请战加入攻城大军。

    曹操对英布的想法心知肚明,大度地让他去了。并且让英布转告张辽,虽然此战已进入尾声,他的骑兵仍然不可大意,防止晋军突然来援。

    攻城战最难的步骤就是攻上城楼,只要进攻方登上去并站稳了脚跟,这场攻城战便胜利了一大半。

    远方城楼之上隐隐可见血光四射,曹操低头看看自己粗糙的手掌,难得地有些羡慕能够冲杀在前的高顺英布。

    混战之中,有无主将的差别便渐渐显露出来。同样是建制被打散,唐军将士心知主将就在城下,在各自领兵将领的指挥下乱而有序,而晋军没有主心骨,各将领自说自话半晌统一不了意见,颓势渐渐显露出来。

二百三十四蓄势

    曹操敏锐地察觉到战况正在朝己方倾斜,毫不犹豫地将拱卫中军的上千将士全部压上,又命弓弩手随后加入攻城,除城外游走的七千骑兵外,将所有兵力全部压了上去。

    唐军一鼓作气,在高顺、英布等人的带领下,终于在天黑前一举攻破清原,为唐国攻晋之战拿下第一座城池。

    此战唐军死伤三千余人,加上连日来与晋军拉锯的死伤在内,曹操麾下四万大军已经折损了七千。反观晋军,原本的守军三万最后投降的有八千余人,战死的超过万余人,剩下的万余人见形势不好,从北门朝曲沃撤退而去。

    攻下清原后,曹操命全军在县城内暂做修整,同时紧闭四门,派信使三百里加急星夜兼程将战况交与方离。

    城内一片灯火通明,唐军挨家挨户敲开清原百姓紧闭的大门,宣扬唐公和曹都督爱民如子,绝不会纵容军队烧杀抢掠,同时最重要的,则是强行搜查各户家中是否藏有残兵奸细。

    晋国不比孱弱小国,身属春秋大陆五大强国之一的百姓向心力极强,对攻入自己家园的唐军自然不会有什么好印象。曹操必须步步为营,既不能扰民太过引起民愤,也不能太过宽纵以至遭到反噬。

    训练有素的唐军很快便完成了初步筛查,无数藏身于百姓家里的残兵败将被揪出,在统一护送下押往城中的俘虏营。夜半时分,在唐军过筛子般的搜查中战战兢兢的百姓们终于得到允许,关上屋门悄悄地松了口气。

    而疲惫了数日的唐军将士们在分批次于各处守夜后,终于能在原本属于晋军的温暖营地中沉沉睡去,等待下一次的苦战。

    清原城东部数百米的山丘上,一个黑影探头探脑朝城中张望了半晌,又小心翼翼地钻回树林,拳头恨恨地砸在土地上。

    此人身着晋军中级将领制式甲胄,约摸三十来岁,白面无须,若方离在这儿,肯定能认出这人正是在安邑与唐军缠斗长达七天,让方离等人寸步难行的原安邑守将贾华。

    贾华自受命以来便快马加鞭,拒绝了卫士的护送,沿途每路过驿站都要换上一匹精力充沛的快马,不吃不喝纵马一天一夜,将原本两日的路程整整压缩到大半日,终于在日落时分赶到了清原城外。

    然而还是迟了,彼时唐军已经在城楼站稳脚跟,正在对守城的晋军赶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