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盛唐风月-第20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在云州建守捉后;杜士仪前后募兵八百人左右;这也是天子在复置云州之初定下的额度;可再加上之前固安公主招募的;云州军足有将近两千之数。可即便如此;在面对众多兵马之际仍然险些应付不下来。相邻的朔州和蔚州虽有大同军和横野军;但铁勒拔曳固部和同罗部与突厥眉来眼去不是一天两天了;那两州纵有其他兵马;又怎可能轻易出击来援?
所以说;骤然复置的云州如今赫然顶在了最前面;云州守捉恐怕还要增加募兵才行
祭典上;杜士仪亲自写了一篇洋洋洒洒数百字的祭文;又勒石为记;颂扬了此次的一场大胜。虽说军中上下不少人仍然在心伤袍泽的死伤;但此次是大胜而不是大败;死伤者抚恤丰厚;活着立功的人亦是肯定少不了赏赐;所以;当杜士仪扬臂朗声说了一句;“卫我云州;扬我军威”时;只听得千余军卒齐声附和;竟是营造出了山呼海啸一般的声势来。
“死难者若为家中独子者;日后家属均由云州都督府每岁拨粮赡养;若膝下留有未长成之孩童;不分男女;一律官养。此次所获战利品;我已经上书陛下;拨出一部分;设立云州军属堂;教导军中忠烈之后;以告慰三军烈士在天之灵”
大唐立国之初;武风一度极其兴盛;而且战功的犒赏也是实打实的;从赐田到赐官赐勋;靠着战功封妻荫子;这便是府兵制真正的根基所在。然而如今去开国已经太久了;因为天下已经几乎没有田地可以赏赐军功;拿钱帛犒赏的话;没几次就要掏空国库;勋官更是已经成了烂大街的货色;所以;朝中大佬们大多对于开边之功抱着极其谨慎的态度。而此次收获的战利品已经足够抚恤和犒赏了;更重要的是家人子女无有后顾之忧;一时上下自是再次齐声欢呼。
至于这些安抚的措施;自不是什么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一套。杜士仪和王忠嗣商定之后;在上奏的时候就已经提了;如今钦使未来;两人就都得到了消息;索性就在今日这祭典上放出来安抚人心。前后几场大战;战死的足足有将近三百人;这些人中;大多数人是没有能力扶棺回乡的;所以都选择了就地下葬。而杜士仪直接选择了云州城西北距离御河不远的一座小山头;大手一挥题了英烈公墓;将其与民间坟冢区分了开来。如此一来;自然是让接下来的募兵之举更加顺利。
谁不想在公正明允;待下慷慨的主官底下谋生拼命?
而等到祭典过后;王忠嗣和杜士仪一同回城的时候;他却借口有话要说;和杜士仪双双落在最后。
“杜长史;经此一役;短时间之内;应该再无宵小敢打云州的主意;而云州虽为下都督府;却只设守捉;而不设军镇;募兵太多;恐怕会招来闲话。”这些都是王忠嗣在大捷之后就已经想到的话了;此刻说出来自然一气呵成;“况且;此次我们固然是因为消息不够确切;只是防备;而没有打草惊蛇地知会邻州;甚至也是堪堪赶在消息确凿之前禀报了太原府;可终究难免众口铄金。这些天应募为军的民壮已经多达千人;再这么扩充下去;云州军恐怕就超额太多了。”
“王将军好意提醒;我很明白。”
和王忠嗣打交道多了;杜士仪哪里不知道;这位名将格局已成;缺的只是磨练和资历;但也同样意味着;王忠嗣如今的城府还不算太深;就算有;也在自己的推心置腹之下消解了大半。所以;他很高兴王忠嗣悄悄提点了自己这么一句;点了点头后便笑着解释道:“百姓投军固然热烈;但我也不会照单全收;需得一一遴选。毕竟;经此一役;王将军威名必然名扬天下;圣人欣慰之余;恐怕是真的不会再留下你了。而你不在;收拢这许多新兵;操练就是大工夫。我上哪去找第二个王将军?”
“杜长史谬赞我了。不过;确实是兵贵精而不贵多”王忠嗣被杜士仪称赞得心中高兴;同时也松了一口大气。他毕竟是因为到了云州方才一鸣惊人的;当然不希望和自己搭档得不错的杜士仪因为急于求成而遭了什么变故。于是一路上两人说说笑笑;待到了都督府门口时;却只见赤毕已经焦急地等候在了那儿。
“郎主;王将军”赤毕快步迎上前来;拱了拱手说道;“太原府命人紧急传信;钦使已经过境太原;正往云州来。”
云州复置不过大半年;就陡然之间迎来了这样一场不小的战事;竟然最终神乎其神地以大捷告终;这样的结果上奏朝廷;纵使政事堂的宰相们并不是一条心;但最起码一定是要赏的。而天子耳边;王忠嗣本就有上奏密折的权力;杜士仪和高力士勾勾搭搭已经不是第一天了;还愁没人在李隆基面前说好话?于是;当远道而来的钦使风尘仆仆地赶到云州时;一见来人赫然是王缙;杜士仪便为之喜形于色。
虽然说出来绕口令了些;但这可是他妹夫的妹夫不过;也不知道是人来得太急;还是别人有心给他一个惊喜;他却不知道来的是这位。
故人相逢;却暂时还不是话衷肠的时候。作为此次的钦使;王缙自然带来了此次云州大捷的恩赏。云州都督府早已因为太原府的行文而做好了准备;只是迎来的既然是最相熟的亲朋;王翰崔颢等人自也人人高兴。而作为杜士仪来说;耐着性子磨完了一套繁文缛节;当听完这一整道长长的制书时;他自然为之大喜。
“周建司马;以申九法;汉用丞相;兼抚四夷。伐畔柔服;於是乎在。云中古郡;实曰新邦;四夷窥伺;百废待兴;不可不仰主官威谋。云州长史杜士仪;学综九流;才苞七德;武称敌国;文乃时宗。忧边之诚;所怀必尽。奉上之道;知无不为。今力克强敌;保云州不失;诚可嘉也。宜加朝散大夫;领云州宣抚使;封蓝田县开国子;其云中守捉;足额七千七百人;先于云州募兵三千人;置云中县;以备边防。”
自从大唐开国以来;除却都督刺史之外;边州也往往会置宣抚使;由刺史兼任;也就是上马管军;下马管民的实例了。但是;边州多了;挂宣抚使的刺史甚至都督又有几人?如今杜士仪有了这样一个云州宣抚使之职;便可以名正言顺地募兵;辟署幕府;更何况扩充的兵员为足额七千七百人;如今先募三千;不但之前王忠嗣的忧虑不再是问题;由此一来;云州招纳流民的步伐还可以再加快一些。
至于那个爵位;大唐的国公可不如大明的国公只有寥寥几个那么金贵;满朝甚至邑号相同的国公都会存在;所以区区一个子爵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计。文散官亦是同理;要知道;当初王忠嗣养在宫中的时候才区区十岁;天子就已经赏了个五品的文散官了。当然;这也算是一件值得庆祝的事;要知道他入仕至今将近八年;但文散官阶不随着职官;基本上没怎么挪动过;这一次却因为一场大捷而水涨船高;如今赫然职官、爵位、散官齐头并进迈入五品了。
而在他之外;王忠嗣的赏赐就要含糊多了。大概天子也念及自己这假子跟到云州来并没有什么名义;只是用华茂的词采褒奖了好一通;最终却只是给了个上护军的勋官;祁县开国子的爵位;余下就是召其回京。尽管这是杜士仪和王忠嗣彼此都心照不宣的事了;杜士仪还是惋惜到了极点。
这样一个名将种子要是还能留几个月有多好?至少可以把资历经验军略不足的侯希逸罗盈南霁云全都给他带出来都怪那些贪得无厌的突厥人和奚人
第一卷当时年少青衫薄 第五百八十六章 羽翼渐丰,天子好玄
一座刚刚复置半年的云州城;一场酣畅淋漓的大捷;除却杜士仪和王忠嗣之外;李隆基对于其他人也慷慨得很——天子很大方地把本应归国库所有的战利品都依照杜士仪和王忠嗣所请;留给了云州犒赏三军;杜士仪所请全城庆功宴的事也一口允准——横竖又不是李隆基这天子掏钱。再加上;云州城至今口不过六千;远远还不到担心杜士仪有什么异心的时候。
此外;南霁云以坚城苦战功第一;出少击多;上阵;杀获十之四;上获。既有守城之功;又有破敌之功;统共加在一块竟是策勋八转;封了上轻车都尉的勋官。一个正四品的勋官放在国初;兴许是足以光宗耀祖了;但在如今头等勋官上柱国之子白首都未必能够求得一官的情形下;却还不及云中守捉副将一职。同样;侯希逸和罗盈因随王忠嗣出战;同以上阵策勋五转;获勋骑都尉;同为云中守捉副将。而罗盈从前任过麟州镇将;此次如今为副将看似降级;但将来最高可募兵七千七百人的云中守捉;放眼整个河东;竟是比代州岚州和蔚州横野军更加兵多将广;自然更胜过麟州。
杜士仪领云州宣抚使;云中守捉使。罗盈还算是有前资在身;后头两位全都是无资的白身人;此等恩赏算得上是很优厚了。至于云州城的其他属官;乃至于固安公主;便只有犒赏;而无其他;实质意义就不那么大了。
即便如此;在久战过后迎来钦使;云州城上下仍然一时喜气洋洋;都督府就差没有张灯结彩了。摆宴留了王缙这位钦使同席痛饮;杜士仪方才得知;这位自己妹夫的妹夫在去年年底才授任集贤殿正字之后;因为天子前往集贤殿的次数多;一来二去对了眼缘;得知是此前从草泽自举科中脱颖而出;竟也不计较其兄是当年自己远远贬斥出去的王维王摩诘;直接把人拔擢为监察御史。这样快的蹿升速度;就连杜士仪也瞠目结舌。
而王缙和王忠嗣全都是祖籍太原祁县;即便本家多年前就不在太原了;可同姓再加上同乡;王缙素来长袖善舞;再通过杜士仪;自然三言两语就和王忠嗣套上了近乎;这也让杜士仪暗自叹息。都是名达公卿进而科场题名的;王缙这八面玲珑可比他兄长王维强多了。
一番饮宴过后;杜士仪见王翰满座劝酒;罗盈也好;第一次见识这种场合的侯希逸和南霁云也罢;全都被灌了个半死;就连王忠嗣也没能幸免;他不禁莞尔。趁着王翰还没注意到自己;他冲着王缙使了个眼色;于是;一位云州主官;一位朝廷钦使;在所有人都没注意的情况下;悄悄逃席而去。
两个人到后院空旷处一站;王缙便笑道:“杜长史还真的是英明神武啊小小一个最初口不足两千的云州;你只经营了半年;人口便陡增四千;而且还把暗自觊觎的突厥和奚人全都给打得丢盔弃甲;这消息传到长安的时候;最初引得政事堂好一番吵架。杜暹指责你冒功;李元把你赶了走后却又转性子了;这次是拼命给你这前下属说好话;源老翁不消说就是帮你的;再加上燕国公张说都在御前帮你说了公道话;杜暹这胸闷就别提了。陛下心情好;若不是你资历不够;这个云州长史判都督事;就能直接变成云州都督了。”
杜士仪哂然一笑道:“听你这么一说;我倒是能活灵活现想象出政事堂得了战报后是怎么个瞠目结舌法。”
“那是当然;谁让你和王忠嗣这战报实在是太过神奇;让人几乎难以相信。话说回来;真瞧不出云州一个月前是下过雪的”王缙惊叹了一声;随即便正色道;“当然;也不是没有风声指斥过你瞒报军情云云;但连户部尚书王竣这次也难得为你说了句公道话;这朔州蔚州都抽调不出兵马;再说谁都知道云州复置是有风险的;要是一有风吹草动;你就急急忙忙四处去求援;整个河东道震动不说;而且非有能者所为听说之前放出风声指摘你不是的;是王毛仲;可被王竣这一挤兑就无话可说了。”
“是王大将军?不能吧?就算是他说的;难道还会真的在酒后四处冲人鄙薄我这年轻浅薄的云州长史?”
见杜士仪露出了极其夸张的惊讶表情;王缙哪里不知道他是故意的;当即笑了起来:“我都说了是听说。不过嘛;既然人人都说是王大将军;那就必定是王大将军;他就是委屈也没处说理。难道他还能四处对别人说;我对云州杜长史打胜仗一点意见都没有;是别人诬赖我的?”
“哈哈哈哈”杜士仪终于忍不住大笑了起来;“这促狭的手段;是崔十一还是十三娘的主意?”
“你的妹妹妹夫都有份。”王缙轻描淡写地承认了;随即又加了一句话;“不过;听说朱坡京兆公也掺和了一脚。总之;王大将军这黑锅背定了;因为风声就是从北门禁军里头传出来的。”
这种栽赃手段如今就连妹妹妹夫都用得炉火纯青了;杜士仪不得不感慨;在官场这个大染缸中;要学坏容易得很。不过;心情很好的他自然只会暗赞崔俭玄和杜十三娘的借力打力;此刻却想到了另一件更重要的事情上:“对了;二位贵主和司马宗主如今逗留云州……”
“这就是我来之前;圣人特意嘱咐的另一件事了。”说到这个;王缙面色古怪地看着杜士仪;久久才叹了一口气;“阿兄如今看似忘却旧情;在老家寄情山水;日子仿佛过得不错;可他和我嫂子却一直未有子女傍身;究竟过得如何;就连我这个当弟弟的都不知道。而玉真贵主虽说在京城还是继续文会诗社;可同样再也没有入幕之宾;她这回又连金仙贵主都一块拉着到了云州;在圣人看来;自然是为了散心更多些。和她们相比;圣人更关心的是司马宗主这场
杜士仪听王缙提到王维近况;心里也不禁有些感伤;然而;当听到最后一句话的时候;他不禁目瞪口呆:“什么叫做司马宗主这场雪?莫非圣人以为这场不期而至的大雪;是司马宗主挥挥袖子召来的不成?”
尽管王缙没有回答;但杜士仪只看他的表情就知道;李隆基还真的这么认为了。也难怪如此;大唐既然把道教奉为国教;甚至连唐太宗李世民那样的皇帝到老都也想过炼丹长生;故而对道士道法的推崇自然非同一般。此前便有从高宗武后中宗睿宗到当今天子李隆基期间;一直圣宠不衰的叶法善;此君便是以道法通神出名;但好歹还一直劝着天子不要服丹;而司马承祯则是以坐忘法出名的;从来没展现过道法;没想到这次因为云州大捷;这就被天子惦记上了
而自从云州大捷过后;杜士仪是看出来了;司马承祯和那两位金枝玉叶;着实是出来游山玩水散心来了。尽管云州说不上是如何山清水秀的地方;但没有人知道他们的身份;也没人一天到晚趋奉个不停;三人甚至还在得知钦使要来之后;昨日带着玉奴;由固安公主陪着去了白登山;说是于脆去小住了两天;全然不嫌弃天气寒冷;兴致勃勃可见一斑;当然;躲着钦使的目的也很明显。所以;他不禁谨慎地问道:“那圣人难不成是想召司马宗主回去?”
“是;二位贵主不回去也就罢了;但圣人却想请司马宗主回去;请教道法
司马宗主我对不起你;你这观云之术被当今天子曲解为呼风唤雨了
杜士仪默默对司马承祯说了声抱歉;可转瞬之间;他便想到了一个很不错的主意;当即用推心置腹的口气问道:“夏卿啊;你觉得司马宗主会老实跟着你回去吗?”
王缙单独找杜士仪;就是觉得这趟差事不好办;此刻杜士仪这一反问;他登时面色不善:“那你让我回去如何交待?”
“交待是不难的;我可以告诉你一桩真正神异的事;相比从来都说自己毫无神妙玄奇之术的司马宗主;那位才是真正的活神仙。”
“哦?是谁?可别拿什么妖道充数;我可不想回去之后背个蛊惑君王的罪名。”
若不是此刻院子里黑漆漆的;杜士仪脸上那犹如哄小孩子的表情一定会让王缙嗤之以鼻;可对方看不见;他自然可以卖弄自己对某些志怪小说的倒背如流:“怎会是妖道。便是之前高宗皇帝和天后都曾经请过却没请到的一位人物;隐居于襄阳中条山的张果。”
“嗯?”王缙登时愣住了;想了想便狐疑地说道;“此人我却也听说过;只不过;他真的还活着?”
“昔人传其乘一白驴;日行千万里;修则叠之;置巾箱中;其厚如纸。乘则以水喷之;如故。初邢州西北三十里许有山;翁常游玩;见内有溜射之水出;又见有云梦山下左右居民苦水;翁一指;顾井泉益涌;一方永赖;因名井曰指圣;。”
杜士仪毫不迟疑地掣出了自己曾经熟背于心的这一段张果老生平;见王缙微微扬眉便复诵如故;他少不得再次挑选了几个相同的故事;见王缙果然一听便记住了;他就循循善诱地说道:“所以;你只要随便掰个理由;陛下自会转念去寻这张果。司马宗主难得出门散会心;还带着两位贵主;总不至于就此一去不回吧?”
“他若是一去不回;你却也要担责。”王缙无可奈何;只能接受了这么个不是办法的办法;但紧跟着便追问道;“那场雪究竟怎么回事?”
“是司马宗主隐居山中多年;观云有些心得;故而能看透雨雪;不是真的能呼风唤雨”杜士仪见素来信佛的王缙竟也有些怀疑;他便没好气地说道;“你爱信不信”
“我自然信;相比佛祖玄奇;真会道法的;多数都是妖道。”一大家子笃信佛教的王缙耸了耸肩;最终轻声说道;“你安安心心当你的云州之主;京师之中越发风云变幻了。如若不是我资历还浅;恨不得也避开远远的。对了;听说你家娘子已经有喜在身?恭喜恭喜;我都忘了告诉你;你家十三娘正好也已经有妊在身;我那内兄高兴得不得了;还让我捎话让你努力些”
自己的师兄兼妹夫是什么德性;杜士仪最清楚不过了;此刻置之一笑;却也为妹妹感到高兴;但随即便问起了最关键的另一件事。
“如今云州都督府属官仍是未满;你既是从长安来;可有什么风声?”
第一卷当时年少青衫薄 第五百八十七章 戮力同心
送走了王缙这位钦使和王忠嗣;当初来自北门禁军的百名禁卒却留下了。杜士仪依照之前的打算;下令八月十五这一天;云州城内大酯一日。中秋这个说法固然从周礼便有;但一直到唐朝才成为相对固定的节日;但别说和上元节相比;就是和端午重阳这样的节日都无法相提并论。
因而;杜士仪借着中秋;却也把这年头还完全没有问世的月饼给一并推出了。满城上下男女老少每人一个;馅料从枣泥豆沙芝麻绿豆莲子各色不等;自是在酒肉之外让小孩子们格外高兴了一回。
这一日;让他高兴的还有另外一件事;便是岳五娘的平安回来。当听说这位艺高人胆大的公孙大娘高足;果然跑到突厥牙帐;去冒充了一回突厥王女阿史那莫儿;还真的说动了毗伽可汗和阙特勤;将三部的贸然来袭归为不遵王令咎由自取;他固然惊叹她的胆大;但也同时明白;突厥已经不复往日锋锐了。
而这对于新生的云州来说;自然是好得不能再好的大喜事
在这样的全城喜庆过后;八月十六日;杜士仪便在云州都督府正式升堂;以云州长史兼云州宣抚使的名义;召见了自己的所有下属。
和之前初到云州时的简略相比;如今他放眼左右;却也是文武济济一堂。左手边王翰这位云州司马以下;郭荃为录事参军;七曹参军已经有王泠然、崔颢、王芳烈三人;余下四曹虽然是他们各自兼着;但吏缺已经都补齐了;都督府内的属官吏员和卫士加在一块;已经超过了上百人。至于右手边;尽管没了王忠嗣;但罗盈卸下兵曹参军为云中守捉副将;品级相同;但论资历都还不及他的侯希逸和南霁云也是腰杆挺得笔直;身上也多了一分上过战场的人独有的锐气。
“如今;咱们云州才算是真正上了正轨。”
杜士仪用这样一句话作为开场白;随即笑眯眯地说道:“突厥那边已经不用再担心了;至于奚人;我大唐问罪;处和部必定会成为众矢之的;此消彼长;李鲁苏已经不足为惧趁着这一仗奠定的基础;我已经请王夏卿替我带去了奏疏;奏请在云州和突厥正式互市。同时;大力招揽流民和逃户屯田。”
说到这里;他顿了一顿;复又看着郭荃说道:“从当初宇文户部主持括田括户之后;五年的给复已经到了;登籍的逃户只怕又会进入一个逃亡的**。郭参军;你先不要急;我并无指斥宇文户部和你的意思;但是;宇文户部如今虽则复户部侍郎;但更多的心思还是不得不放在疏通河道以及救灾上;除非他立时回户部主持;否则这乱象是不可避免的。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我如今既然主持云州;便当先以云州为重。”
这是其他人都赞同的。郭荃虽痛心于从前的心血就要毁于一旦;可也知道宇文融自己都没有动作;他如今是云州录事参军;而不再是宇文融的属官;再去管登籍的逃户会不会因为优惠措施期满而又再次逃亡;那就是越权了。所以;他深深叹了一口气;最终起身肃容拱手道:“长史放心;我当以云州为重。
杜士仪欣然点头;随即又看向了王芳烈。后者立时站起身道:“和突厥三部以及奚人处和部兵马这一战;俘虏将近千人;已经打散了分成十人一队;在云州城外从事垦荒、修堤岸、造水渠等等重活。因为生怕他们彼此串联;对云州城不利;所以在城外设置统一安居点;并晓谕他们;只要每日完成一定的量;那么五年之后便可脱籍为平民。当然;我知道他们对农田水利大多生疏得很;所以在白登山以西设置了牧场;表现良好者;让他们负责养马以及牛羊;供给云州肉食。”
让游牧民族去种田;并不是人人都愿意;但让他们去放牧牛羊马匹;这就是老本行了。
所以;王芳烈所呈报的这一措置让杜士仪很满意。他想了想又补充道:“如今云州设云中守捉;兵员可达两千五百人;可军多民少;供给就吃力;而且倚靠外部输入;对于云州发展不利。这些俘虏固然是奴隶;但也不要一味苛待;须知把人凌虐致死;远不如让他们在云州繁衍生息所能带来的利益大。但是;逃亡也不能一味姑息;逃亡一次;捕拿之后鞭二十;十人连坐。逃亡两次;捕拿之后逃亡者即刻处死;其他连坐者降一等;十年不得脱籍。”
考虑到一次逃亡就杀显得太过于严苛;也容易被人弹劾为草菅人命;因此杜士仪定下了两次逃亡便处死的严令后;王泠然出于士大夫向来的宽仁之心;皱了皱眉后便说道:“也不可有罚无赏。不如和官员考功似的;这些人也每月考评功绩;如若杰出;可以恩赦;奖赏从迁入城中居;到奖励土地牛羊之类的都可以。”
崔颢却似笑非笑的加了一句:“对;不如这样;每十人为一队;可以在这十人中设一队正;奖励告发;重罚逃亡;这样就成了。”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一整个外族俘虏管理办法很快新鲜出台;仍然担任记室的陈宝儿在一旁奋笔疾书;心里自然叹为观止。而等到从俘虏、秋粮入库、过冬准备、互市时间、缉私署和云中守捉军队之间彼此分开;一直商量了将近一个时辰。最终;杜士仪方才说出了先前王缙透露的另一个消息。
“现如今;罗盈改为云中守捉副将。小崔是云州户曹参军;仲清为云州功曹参军;王芳烈为云州法曹参军;剩下的还有兵曹、仓曹、田曹、士曹各一人;录事两人;参军事三人;文学一人;医学博士一人。朝中已经有定论;既然云州已经稳住了;这些属官自然是一个也不能少。而我既然如今尚兼云州宣抚使;各位之中多学富五车之辈;应当知道;这宣抚使自贞观年间开始;大多便是高官兼任;只管云州一地的宣抚使;实在是太过蹊跷;而像我这样的资历兼宣抚使;从前也是没有的。只怕朝中很有些人没想到云州能够轻易便达到如今的规模;朝议之后;会给我添一个副使也未必可知。”
见众人无不露出了惊诧和凛然的表情;杜士仪便站起身道:“云州不到半年便能有如今的收获;靠的是上上下下戮力同心。我只希望;无论来人是谁;大家只要如同从前一般即可。天底下;没有越不过去的坎我们既然能够屡败强敌;还用得着惧怕其他?接下来我已经决定了;除却屯田和互市之外;全力疏通御河;保御河水季能开航运。一旦御河疏通;每年水季便可由桑于河直达幽州;再由运河到江南”
此话一出;众人登时齐齐露出了振奋的表情。要知道;云州从前作为下都督府却始终只是边陲贫瘠之地;就是因为孤零零地顶在河东道的最北面;倘若能够如同杜士仪设想这般;南可至北都太原府;东可至幽州;然后可到江南;可以说;云州的地位将立时水涨船高
彼此关系亲厚归关系亲厚;但在杜士仪表态之后;所有人全都齐齐站起身来;深深弯腰行礼道:“我等必与长史同心协力”
等到人各自散去;杜士仪方才疲惫地舒了一口气;却是招手让陈宝儿过来;接了他手中的记录。和从前完全靠记性相比;如今的陈宝儿在速记和归纳方面已经大有长进;他一目十行看了记录之后;便欣然点了点头;又若有所思的看着陈宝儿:“宝儿;云州上下两次论功行赏;人人各安其职;你却因为只是我的记室;以至于文不成武不就。如今我再问你一句;若打算下科场;我当于明年云州州试时;取你拔解;上京应试。”
陈宝儿没想到恩师骤然又提到了此节;一时愣住了。低头沉默了好一会儿;他才抬起头来;坚定地摇了摇脑袋道:“弟子能有今天;全都是杜师提携栽培;否则此生不过是一个乡野小子而已。科场虽好;但我一无出身;二无名声;而才艺也是平平;和人同场较技;不过是自取其辱。弟子不在乎功名利禄;只要能为杜师分忧就行了。哪怕此生都为杜师记室;我也心甘情愿。”
这话说得掷地有声;哪怕杜士仪从前就深深明白自己这弟子是什么性情的人;这会儿也唯有嗟叹。然而;他不得不承认;哪怕是他的弟子;陈宝儿应明经科兴许还有七八成把握;进士科却一成都没有;除非陈宝儿肯花十年功夫游学两京扬名。至于题名之后的吏部选官;只要看看如王泠然崔颢这些素来有才名的;仕途都走得磕磕绊绊;就知道这官途有多难。
可是;他固然习惯了有这样一个可以信赖的人在身边拾遗补缺;却也不愿意真的这么一直耽误首徒的前程;这些天更考虑了不少;便示意小家伙坐下来说话。
“既如此;就索性不耽误你了。你可以如同王芳烈那样;由处士直接出仕。我如今既为云州宣抚使;虽然将来到底会不会派个副使来还是个未知数;但辟署一个判官却并无问题。这不同于你之前的记室之职;也算是入仕的第一步。但从处士辟署为官;而且提拔你的又是我这个当师长的;你将来的仕途恐会有些坎坷。”
听到这里;陈宝儿不假思索地说:“一切单凭恩师做主”
面对这样一个首徒;杜士仪不禁笑了起来:“既如此;那你就当是我这个云州宣抚使辟署的第一个判官吧”
第一卷当时年少青衫薄 第五百八十八章 不愿拜相愿封疆
白登山上;山寨犹在;然而;王培义最终还是在那场云州大捷后下了山;带着其他两个儿子和这四十年来和他风雨同舟的部属搬入了云州城中。而作为回报;杜士仪在王芳烈之外;将其二子都简拔入了云中守捉的军中;许诺来日为他们谋取前程。
至于那座空下来的山寨;他也没有由其闲置;而是选取了五十名健卒在山上值守;其中白登山旧人和云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