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淘宝大唐-第4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高昌城里的守军一共3000人,另外还有300名王宫卫队,在失去指挥的情况下,面对2万精锐的唐军,不到一个小时,就全部被缴械了。
国王曲文泰、王世子曲智盛等全城大小官员,无一漏网。
苏定方留下3000名唐军控制局面,他带着唐军主力前往临川,去汇合契哲罗,奔袭西突厥王庭。
不就,梁王李带着阿史那晴的部队、和焉耆部队进入了高昌城。
梁王李接见了曲文泰,对他进行了安抚。
曲文泰父子得知了焉耆王龙突骑支的结局,在得到了梁王李保证他们会受到同样的待遇的时候,答应配合唐军接管全国。
曲文泰向梁王提出了一个请求,就是不要追究他的儿子曲智盛劫持大唐商队的事情,李答应了他的请求,保证对此事绝不追究。
李此举是为了安定高昌的大局。他没有想到的是,这件事,以后给他带来了很大的麻烦。
在曲文泰父子的配合下,程处默、杜荷、尉迟宝琪各自率领3000名唐军,由曲文泰的儿子带路,接收了高昌的各个郡县,基本上没有遇到抵抗。
按照处理焉耆的办法,李整编了高昌国的军队,编成了一共6000人的部队,他留下一名中级军官和200名唐军、500名焉耆军官兵,控制高昌。
第三天早上,梁王李前往西突厥王庭,同时带走了5000名高昌军队。
李等人出了高昌地区,进入西突厥的境内,走了不到100里,苏定方派来的信使就报告了一个好消息。
苏定方已经攻占了西突厥王庭,西突厥可汗利失在抵抗时被杀。
两天后,苏定方在西突厥王庭迎接了梁王李。
西突厥刚刚统一不久,内部矛盾冲突激烈,利失一死,西突厥立刻就分裂成了几部,曾经强大的西突厥土崩瓦解了。
接下来就是苏定方四处征战,李做善后工作。自此期间,焉耆军队和高昌军队为了在新主子面前表现自己,作战十分勇猛。
半个月以后,西突厥基本上平定了。
李和苏定方商议后,决定向朝廷报捷。
长安城。
参加突袭西突厥的行动,不仅仅有数万的唐军,还有大批的工部官员和工匠,以及数千名劳役人员。要想长期保守秘密是不现实的。
工部的官员和随军的工匠们的家眷,长期得不到家人的消息,不免十分担心。于是梁王李和远征军与朝廷失去联系的消息,传得沸沸扬扬的。
人们猜测最多的是,远征军已经出事了。
第二百零一章 红旗报捷
长安街头的一间酒肆里,几个平民打扮的人正在议论着。
一个工匠打扮的人说道:“听说了吗,梁王殿下带着远征军去打西突厥人了,我们工部匠作监也去了不少人呢,到现在已经半年多没有消息了,恐怕是凶多吉少了。”
一个商人打扮的人说道:“是真的,我早就听说了,西突厥出了个厉害人物,叫做什么利失的可汗,他已经统一了西突厥,还要统一西域。统一了西域以后,就像草原上的竭利一样,要来攻打咱们大唐呢。”
在他们旁边桌子上坐着的一个书生打扮的人说道:“那真是该去打他们,不能让他们统一了西域。”
他对面的书生说道:“我也听说梁王殿下带着远征军去了西域,也不知道结果怎么样了?”
工匠打扮的人说道:“恐怕危险了,西域那么远,大几千里地,又是戈壁又是沙漠的,远征军路上吃什么?
再说了,我听说大唐就去了一万人,另外去了一些草原人,也不说草原人靠不靠得住,西突厥的军队据说不下10万人,梁王殿下他们怎么能打得过人家呢?”
商人打扮的人说道:“不久前,我的同伴从西突厥回来了,没有听说咱们大唐的军队去了西突厥。按照日子来算,远征军早就该到了西突厥了。”
先前的那个书生说道:“哎呀,要是这样,八成是出事了,听说沙漠里最容易迷路,还有黑风暴,恐怕是在沙漠里遇到麻烦了。”
工匠打扮的人说道:“哎呀,可惜了,梁王妃多漂亮啊,这下,年纪轻轻的,就要守寡了,可惜了。”
这时,另外一张桌之上的一位衙役打扮的人呵斥道:“你放屁,真是狗嘴里吐不出象牙来。”
工匠打扮的人有点畏惧那个衙役,就不吭气了。
不仅仅是这个酒馆,长安城里到处都是这样的场景。
东宫。
太子太傅张玄素说道:“殿下,梁王殿下这次去西域,至今没有消息,恐怕是出事了。他要是出事了,你可就少了一个得力的助手了。”
李成乾忧虑地说道:“应该不会吧,六弟一向运气很好,这次也应该没事的吧。”
张玄素说道:“殿下,你要做好思想准备,万一远征军出事了,无论他是否活着回来,都要赶紧跟他划清界限,不要被他连累了。”
李成乾有些不满地说道:“张师傅,现在还没有六弟的消息,说这些话有些不应该啊。”
杨妃娘娘居住的承晖殿。
“恪儿,你弟弟他不会出事吧?他们已经去了这么久,怎么就没有一点消息呢?”杨妃娘娘忧心忡忡地说道。
“他活该!谁让他整天逞能呢?!”李恪有些幸灾乐祸地说道。
杨妃娘娘不满地说道:“你这叫什么话?有你这么当哥哥的吗?”
李恪说道:“母妃,不是我说他,听说这次组织远征军,就是他窜叨的,朝廷本来就没有打西突厥的意思,他硬说人家西突厥将来会威胁到大唐,主动跑到几千里以外,还只带着那么点人,这不是找死吗?”
杨妃娘娘伤心地哭了起来。
李恪劝道:“母妃,您别哭了,我去想想办法。”说着走了。
不久,岑文本过来了。
杨妃娘娘就像抓住了救命稻草一样,急切地说道:“岑大人,你想办法救救儿吧?”
岑文本说道:“娘娘不必担心,现在梁王殿下还没有消息,不一定会出事的,即使万一有事,臣也会设法保全殿下的。”
杨妃娘娘心里好受了些,她说道:“儿这孩子,总是让我操心,以前他胡闹,也不过是打个架什么的。后来变得出息了,反而跑到草原上去了,现在可好,跑到西域那么远,出了事,我一点都帮不上忙的。”
魏王李泰这几天十分开心,就连走路都哼着小曲儿。杜构倒是有点担心杜荷,就一声不吭。
太极殿,李世民的书房。
长孙无忌看到李世民眉头紧锁,就劝道:“皇上,臣觉得大将军说得对,梁王殿下他们一定是有什么重大的图谋,不然不会不向朝廷传递消息的。
即使有事,数万大军呢,不会一点消息都没有的。”
李世民一生经历过无数重大事件,承受能力极强。他听了长孙无忌的劝慰,没有说什么,笑了笑,和长孙无忌讨论起修建长安到洛阳的公路的事情来了。
这时,王德进来禀报:“皇上,李郡王他们来了。”
不久,李孝恭、侯君集、程咬金和尉迟恭一起进来了。
原来,他们关心女婿和儿子的安危,先去找了李孝恭,接着一起来找李世民。
李世民请他们坐下,安慰起他们来了。
就在这时,长安城北门外。
一骑快马飞驰而来,他的背上插着红旗!
红旗报捷!
守门官兵急忙驱赶行人,为信使让路。
信使一进大门,就开始大声喊道:“大捷,远征军平定西突厥,击毙利失。”
现在,朝廷派出远征军的消息,已经是人尽皆知了。大家都在关注远征军的消息。那些亲属在远征军的人们,就更加关心了。
远征军的信使,一路狂奔,一路报捷,长安城里立刻就沸腾了起来。那些亲属在远征军的人们,更是燃起了爆杆,大声欢呼着。
李世民正在费劲巴拉地安慰李孝恭等人,房玄龄和李靖进来了。房玄龄激动地说道:“皇上,兵部收到远征军急报。”
说着,把李和苏定方联合签署的奏章递给李世民。
李世民接过来匆匆地扫了一眼,兴奋地念道:“大唐皇帝陛下,
臣等率领远征军前往征讨西突厥,为了隐蔽企图,借道焉耆、高昌,突袭西突厥,战事顺利。远征军损失甚微。
到目前为止,焉耆、高昌和西突厥已经全部平定,并入了大唐的版图。
远征军征调了焉耆、高昌和西突厥的人马,合计5万8千人,目前远征军实力已经达到10万之众,粮草补给充足。
臣等决心经略西域,将整个西域纳入大唐版图。
另外,远征军主要将领无一伤亡,勿念。详细战报,容后禀报。”
第二百零二章 大捷之后
尉迟恭一张黑脸激动得通红,只是他的脸太黑了,看不出来。程咬金则大声说道:“好,太好了,我就知道他们会没事儿的。俺家小子命硬着呢!”
侯君集攥着拳头狠狠地挥舞两下,说道:“干得漂亮。”
李孝恭用手粘着胡须微笑着不说话,眼睛里却闪着兴奋的光芒。
房玄龄素来镇定,他难得地激动道:“皇上,梁王殿下他们这次,是采取以夷制夷的方略,大唐实际上只出动了苏定方的一万人马,兵部也只给他们补充了一次给养。
殿下竟然能够驱策草原人、焉耆人、高昌人和西突厥人为大唐效命,现在竟然有了10万粮饷充足的大军,实在是令人难以想像啊!”
长孙无忌说道:“是啊,皇上,按照朝廷以往的战争方法,要对付西突厥这样强大的敌人,至少要动用20万大军,仅仅是粮饷和劳役,就能够拖得朝廷很长时间喘不过气来。
梁王殿下的才能,实在是令人惊叹!”
历史上侯君集攻打高昌国,动用了20万大军,也是穿越罗布泊,仅仅路上就死了6000人。
李世民心情大好,笑道:“还是靖兄判断得对,梁王他们果然是隐藏了战役企图,一击制胜。”
李靖此时正在审视西域地图,他笑道:“真不知道他们的仗是怎么打的?臣老了,有点跟不上了。”
第二天早朝、太极殿。
李世民宣布了远征军的战果,朝堂上一片欢腾。
太子李成乾格外高兴,立刻就上前表示祝贺。
魏王李泰和蜀王李恪尽管心里郁闷,也上前表示了祝贺。
接着,李世民宣布成立西域都护府,让大家推荐人选。
李恪咳嗽两声,发出了信号。他的死党原蜀王府长史、现任吏部郎中权万纪,站出来说道:“皇上,现在西域仅仅打下了焉耆、高昌和西突厥,其它地方还不知道是否能够打下。
况且,焉耆、高昌和西突厥刚刚打下,内部还未稳固,现在就派遣大批官员过去,是不是有些太冒险了?”
他的话并不是表示反对,而是提醒朝臣们,西域太危险,要去西域得小心了。李恪的意思是怎么也要给太子的人出点难题。
果然,原本想毛遂自荐或者推荐自己亲朋故旧的人,开始犹豫了。
李泰现在觉得太子的人风光太过了,他有必要和李恪联手,打击梁王李。于是他摸摸耳朵,也发出了信号。
李泰的死党礼部左侍郎王、立刻站出来附和道:“权大人言之有理,西域地方广大,仅仅打下了三处地方,设立都护府有点太早了。是不是再等等看?”
李世民被泼了一瓢冷水,心里郁闷,直想发火,可是人家说得有道理,他一时无法反驳。
就在这时,兵部送来了紧急公文。
李世民看完了公文,笑道:“远征军传来捷报,且末、小宛已经被收复,渠勒、皮山、西夜已经自动归附,远征军已经进入龟兹,龟兹被收复之日可待。”
大殿里一阵议论纷纷,大家都觉得不可思议,据说大唐只出动了阴山都护府的一万唐军,他们怎么就这么厉害?
原来,西域的国家都是城邦国家,大部分都很小,人口几万,兵马几千。最大的西突厥被灭了,大唐的10万大军随便就可以打下一个国家,很多小国,为了避免战火,干脆就主动投降了。
李世民笑道:“这下大家就不要有疑虑了,西域的收复指日可待。西域广大的领土需要大批的官员治理,朕意已决,立即成立安西都护府,经略西域。”
随后,朝廷发表了文告,成立了以苏定方为大都督的安西都护府。朝廷派遣了大批官员,前往西域接管地方政权。
两个月后,西突厥王庭。
苏定方负责对外作战,梁王李接待了大批的朝廷官员,对他们进行接管西域的有关政策、尤其是如何处理民族关系的培训。
这天,杜荷进来报告,说唐军在龟兹抓住另一个西突厥将军,是个老熟人。
李让把人带进来一看,不禁笑了此人就是原薛延陀部王庭管孛贴。
原来,苏定方奔袭西突厥王庭,杀死了西突厥可汗利失以后,孛贴见西突厥大势已去,就带人投奔了龟兹王白九度。哪料到,龟兹不到一个月也被唐军打了下来,就把他给活捉了。
孛贴见到梁王李,不由得满脸羞愧。他当年是何等的嚣张,如今变成了丧家之犬,跟着的主子一个不如一个,也一个比一个短命。
李示意把他先押下去,吩咐要善待与他。
杜荷不解地问道:“大帅,留着这个小人干嘛,一刀砍了算了。”
李笑笑说道:“不急,留着他有用。”
一天晚上,孛贴意图自尽,被救了下来。他之所以走上了绝路,是因为他知道自己多次与大唐为敌,认为大唐不会放过他的。梁王李之所以暂时不处置他,是要把他押回长安,好羞辱他。于是他就选择了自尽。
李听说后,派人把他带拉过来。
孛贴见到李,满脸敌意,脖子一梗,把脸扭向一边。
李笑笑,示意杨康等人退下,杨康一看,房间里就只剩下了王爷和前来做客的阿史那晴,立马不愿意了。他说道:“王爷,这怎么行?就让臣留在这儿吧。”
李说道:“无妨,孛贴将军是我的客人,他是不会伤害我的。”
杨康说道:“我就在门口,随时都能够进来的。”他这话是说给孛贴听的。说着就出去了,他特意不把门关紧,自己就站在门边听着动静。
李说道:“殿下,请为孛贴将军松绑。”他之所以留下阿史那晴在这里,一方面她和孛贴是熟人,说话方便,另一方面,阿史那晴的武功极高,万一动手,三个孛贴也不是她的对手。
孛贴看到李对他的态度,不像是要处置他的样子,心里开始放松下来,他对阿史那晴说道:“谢谢殿下了。”
李请孛贴坐下,对他说道:“孛贴将军,其实,你是个人才,可惜的是投错了主子。”
孛贴听到这里,心中一阵温暖,他忽然觉得自己遇到了知音,忍不住眼角湿润了。
第二百零三章 海外情报局
孛贴真是个有才能的人,他辅佐夷男统一薛延陀部,是出了大力的,可惜的是夷男是个刚愎自用的家伙,自取灭亡了。
他投奔了西突厥以后,利失倒是个人物,他为西突厥招揽薛延陀的人马,立下了汗马功劳。上次他截杀李绩,阴谋策动铁勒部和唐军发生冲突,要不是梁王李及时赶到,几乎就成功了。
他接连投奔了三个主子,全都败在了眼前的梁王手下。作为敌手,他对梁王李心中十分敬服。
李说道:“孛贴将军,你也是条汉子,我有件事想请你做,不知道你敢不敢?”
孛贴刚刚自尽过,他连死都不怕,还有什么不敢做的。他说道:“请殿下吩咐。”
原来,李知道大唐未来将会和周边国家发生很多次战争,但是由于对周边国家缺乏了解,几乎没有什么情报工作,因此,走了很多弯路,也损失巨大。
李打算建立一个海外情报机构,在周边的国家建立情报网,及时准确地为大唐提供情报。
孛贴头脑清醒,思维敏捷,对于草原,西域都很熟悉,精通汉语、维语、希伯来语等多种语言,曾经出使过东罗马帝国、大食帝国和吐蕃等国,见多识广,对于这个机构,是个合适的人选。
李讲完了自己的想法,孛贴听得热血沸腾,他说道:“殿下,如果您信得过臣,臣一定全力做好这件事情。”
李说道:“我相信你。这个机构对外保密,就叫国家海外情报局,直接听命与我。你的官职暂时定为正四品,等你有了功劳,我会保举你为大唐的伯爵。”
孛贴看到梁王殿下对自己如此的厚待,忍不住流下了眼泪。他跪下发誓,一定会忠于梁王殿下。
接下来的日子,李把后世国家情报局、fbi、kgb等牛叉的情报机构的组织方式,对孛贴进行了科普。
不久,大唐海外情报局正式成立了。孛贴任局长,赵大山任副局长,首批人员由他们在军中和地方招募,初步定为300人,根据情况,可以随时扩大。
海外情报局成立后,孛贴立刻就发挥了自己的才能,为远征军的征战提供了很多有价值的情报。
后来,大唐海外情报局的势力发展到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国家,自身的成员就达到15万人之多,为大唐开疆拓土,立下了汗马功劳。
8月10号,安西都护府梁王官邸。李接到了李旦的来信,看完来信,他皱起了眉头,对杨康说道:“你去把大都督请来。”
不久,苏定方过来了,他说道:“殿下,我正有事情找您商量呢。且末县令的人选,您看这个人行不行?”
李说道:“这些事情,你就看着办吧。你先看看这封信再说。”
苏定方看完了来信,一下子站起来,激动地说道:“这纯粹是造谣,这不是在抹黑远征军吗,咱们在这里拼死拼活地征战,他们却在背后放冷箭。”
原来,李旦来信说,现在长安城里传来了很多谣言,说远征军擅自扩军,私下封官许愿,贪污被占领国库的财宝等等,条条都是大罪。
对于李来说,被弹劾已经是家常便饭了。可是这次不同,他必须重视起来。
安西都护府区域广大,他和苏定方现在手里掌握着25万大军,是名符其实的西域王,甚至都有威胁大唐的潜力了。一旦被朝廷猜忌,可不是闹着玩的。
历史上统兵的将军最怕的就是这个,岳飞、袁崇焕等人是怎么死的?类似的事情海了去了。李可不想被冤死。
他对苏定方说道:“我马上返回长安,你在这里按照原来的计划,该怎么办就怎么办,不过,你每十天一定要给朝廷写一份奏章,如实报告这里的事情。
你放心吧,对付那些小人,我自有办法。”
苏定方对这位梁王十分信任,他说道:“好吧,有您在长安,臣就可以放心地继续经略西域了。”
苏定方走后,李找来了杜荷、程处默等人,布置他们准备返回长安的事情。
傍晚,采砂说道:“王爷,咱们明天就要走了,公主殿下怎么办?她对你的一片情意,你应该珍惜呀。”
阿史那晴的情意,李不是不知道,他也十分喜欢这位聪明而善解人意的女子,契乌云等人看来也能够接受她。条件都具备了,而且阿史那晴已经16岁了,再让她等下去也不公平。
李说道:“好吧,你去把她请来吧。”
不久采纱就陪着阿史那晴过来了,采纱给他们沏好了茶,说道:“你们先谈着。说着,走了出去,她对杨康说道:“王爷吩咐了,不准任何人去打搅他。”
杨康就在门口把门。
看到采纱走了,阿史那晴忽然有些害怕,她有些紧张,就低下头去不敢看他。
李果断地伸出手去,握住了她的手,说道:“晴儿。”
阿史那晴本能地微微一挣,但是李的手坚定有力。她就没有继续抗拒,任由他握住了自己的手,没有出声。
李继续轻声叫道:“晴儿。”
阿史那晴不敢抬头,声如蚊呐地“嗯”了一声。
李说道:“晴儿,你对我的一片情意,我都明白,如果你愿意,我就娶你为妻。”
阿史那晴心头一震,一股幸福感涌上了心头。接着就感到无比的委屈,她失声痛哭了起来。
她喜欢李很久了,相思之苦是很折磨人的。尤其是他迎娶了契乌云之后,这种苦楚更加难捱。这次远征西域,她不顾危险,就是要设法接近他。
可是这家伙就是迟迟地不肯表态。
这一声表白来得太艰难了,她也等得太久了。
李上前抱住了她。她忽然双手握拳,用力地在他的胸膛上捶打着。李紧紧地抱住她,任由她发泄着自己的情绪。
很快,她不再捶打他了,双手紧紧地抱住了他的腰,俏脸贴在了他的胸前。
李伸手轻轻抬起她的下颌,朝着她娇嫩的樱唇吻了上去。
第二百零四章 灞桥杀机一
第二天,李、阿史那晴、杜荷和程处默等人离开了安西都护府,踏上了返回长安的路途。
跟随他们前行的,是西域23个被征服国家的国王及其直系亲属。他们都是前往长安去当寓公的。
两个多月后,长安灞桥。
李正在马车上和阿史那晴、采纱二女斗地主,三个人脸上贴得满满的都是纸条。这时,杨康在外面喊道:“王爷,请您下车,前面有人迎接您呢。”
李从车窗探头一看,嗬,灞桥周围全是人,足足有数十万人之多,大约三分之一的长安人都出来了。这是迎接大军德胜还朝的架势啊!
太子李成乾、李恪、李泰、李孝恭、长孙无忌、房玄龄等人都来了,还有很多大臣们。看来,除了皇上以外,该来的都来了。这阵式,基本上是大唐规格最高的仪式了。
李笑了,看来自己的皇上老子,并没有因为流言蜚语,而怀疑自己啊。此时的李世民年富力强,英明神武,还是值得信赖的。
不过,当他看到李恪和李泰那假摸假样的做派,心里还是挺高了警惕。
杜荷、程处默、尉迟宝琪等人则不然,他们是满脸的兴奋,身后的那些将士们也一个个胸脯挺得老高,一副英雄凯旋的样子。
李不敢托大,他早早地就下了马车,快步向人群走去。
这一刻,他的心里也有些激动在原来的时空,自己不过是个找不到合适工作的宅男,没想到造化弄人,来到了大唐,竟然混的风生水起!
“六弟!”李成乾早早地就和他打招呼了。
李紧走几步,上前拱手说道:“参见太子哥哥。”随即,对着其他人施了个罗圈礼,说道:“各位大人好。”
长孙无忌、房玄龄等人纷纷上前和李见礼。文武百官们对梁王殿下交口称赞,场面十分热烈。
李恪和李泰站在一边,眼睛里全是羡慕嫉妒恨。
就在他们说话的时候,程咬金去找程处默、尉迟恭去找尉迟宝林,有他们带头,将士们的亲属也一拥而上,呼爷唤儿的寻找自己的亲人。
这时,李泰的死党御史台御史牛路好奇的提议道:“梁王殿下,听说你带来了23个国家的战俘,把他们押出来吧,让大家都看看这些人是什么样子,我们也都很好奇呢。”他的话里包藏着祸心。
李心中一阵恶寒,暗道:“李泰这些家伙竟然如此狠毒,为了压制政敌,竟然完全置大唐的利益而不顾,肆意挑起事端。”
西域在汉代一共有36个国家,唐朝初年还剩下27个国家,其余的已经被兼并或者因为其他原因消亡了。这次远征军一共打下了23个国家,剩下了宁远国(汉代称为大宛)、康居帝国等4个强国。
李考虑到,这四个国家的国力强大,和他们发生战争没有绝对必胜的把握,因此,就与他们签订了友好条约,确保对西域已经占有地区的巩固。
已经打下的23个国家,为了安定民心,对他们国家的国王,李都进行了善待,并且代表大唐帝国,保证了他们的政治地位,把他们送来长安养老。
御史牛路的话,把这些人当做了战俘,要搞什么献俘仪式,此举将会极大地妨碍朝廷对于西域的管控。他的话听上去似乎没有什么问题,因为过去朝廷也都是如此处理的。但是,此时此刻,却是包藏祸心了。
果然,听到他的话,人群中爆发出一阵喧嚣声,李泰安排在人群中的人,故意大声挑动,勾起了广大百姓的好奇心,于是御史牛路的提议,获得了成千上万百姓的支持。
百姓们对于异族人,历来都是敌视的,他们此刻的心态是正常的,无可厚非。
可是梁王李却陷入了尴尬的境地。仓促之间,他无法向这么多百姓解释清楚,为什么会优待这些异族的国王,可是面对着百姓们的要求他又如何应对呢?
长孙无忌、房玄龄也脸色大变,他们是了解朝廷的政策的,深知这其中的利害关系。出现这样的局面,他们也深感为难。
对于百姓的要求,朝廷也不能置之不理,必须要给他们一个答复。
太子李成乾是这里的最高长官,大家都把目光投向了他,看他如何处理。
李成乾不是个急智的人,应变能力差,他一时不知道如何处理。就对李说道:“六弟,你看怎么办?要不然,就把他们押出来,让大家看看?”
李心中十分郁闷,心道:“这个太子哥哥,实在不是一个做皇帝的料。”
长孙无忌和房玄龄等人也感到失望。
李镇定地说道:“太子哥哥,让臣弟来处理吧。”说着,他上了马车,站在了门前车夫的位置上。
杨康一看王爷要讲话了,急忙递给他一个铁皮喇叭。
李手举着喇叭大声喊道:“长安的父老乡亲们,大家好。感谢你们前来欢迎自己的子弟兵远征军的将士们。有了你们这样热爱大唐的可敬的百姓,远征军所付出的一切牺牲都是值得的。我代表远征军向你们表示诚挚的感谢。”
说着,他对着人群深施一礼。
李亲切的话语和真诚地态度,获得了百姓们的好感,人们报以一阵喝彩声。
接着,李说道:“至于大家想看看西域的国王们,大家的心情我是理解的。遗憾的是,西域目前的局势还不是太稳定,为了防止在路上出现意外,这次,我没有带着他们回来,等苏定方将军带着大军凯旋的时候,一定会让他们和大家见面的。”
长孙无忌和房玄龄等人心中暗暗佩服,心道:“梁王殿下这样化解危机,确实是个不错的办法。”
李恪和李泰心里暗道:“这家伙真够狡猾的,就这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