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淘宝大唐-第4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段话不用说,大家也明白,他们不关心这个,只关心他们自己的命运。因此,没有人出声。
终于,李说道:“至于如何对待你们,有人给本王出了两个主意:一个是把你们都杀掉。”说到这里,他故意停顿了下来。
这下,不少人都吓得快昏过去了,有人吓尿了。大殿里弥漫着一股尿骚味。
终于有人忍不住了,问道:“殿下,另外一个主意呢?”
李说道:“还有一个主意,是让我善待你们。我实在是拿不定主意,不知道哪个办法更好一些。”
这时,一个贵族站起来说道:“殿下,后面一个主意好。”大家都纷纷赞同,说第二个主意好。
李说道:“我还是有些拿不定主意,不知道苏副帅以为如何?”说着,他看看苏定方,还特地向他挤挤眼睛。
苏定方会意,厉声说道:“殿下,那么麻烦干什么,把他们杀了算了。”
杜荷和杨康听到这里,“仓朗”一声,拔出了横刀。
这下,立马有人就跪下了。看到有人带头,呼啦啦地,跪倒了一片。哀求声也一阵阵响起。
李看到差不多了,就说道:“各位请起,你们这是干什么?我是不会同意第一个意见的。大家都起来吧。”
等大家坐好后,李说道:“给位,咱们往日无冤近日无仇,我没有必要这样对待你们,我准备接受后一个意见。”
大家一听,都松了一口气。
李说道:“我有个想法,不知道大家是否同意。”
有人赶紧说道:“殿下请讲。”
李说道:“首先,原来的国王,继续留在这里显然不合适了,我准备奏请大唐皇帝陛下,册封他为伯爵,在长安赐给他伯爵府,让他享受大唐都城的繁华,不知道大家以为如何?”
众人一看,国王得到如此安排,大家的心里也踏实了,于是一致表示同意。
接着,李说道:“至于你们,我打算让你们依旧担任原来的官职,待遇不变。原有的贵族也依旧保留贵族头衔,不过,要由朝廷重新册封。你们的财产,依旧归你们所有。总之,一切保持原样,你们看如何?”
这下,焉耆的官员和贵族们都放心了,只要是他们的利益不受影响,谁当国王都是一样的。这下,他们对焉耆并入大唐,心理上就基本上没有抵触情绪了。
大家一致表示赞同。
李说道:“不过嘛……”
他这话一出口,大家又都紧张了起来。
马上有人说道:“殿下有什么问题请讲,我们大家一定配合。”
李说道:“咱们现在是一家人了,我打算免除焉耆所有人一年的赋税,减少所有人两年的赋税。总之,我会尽量给你们谋福利的。可是,我需要你们配合。”
会场上的气氛活跃起来了,大家说道:“殿下,有事请讲,我们一定尽心配合。”
李说道:“我马上就会带兵离开这里,可是我走后,焉耆原有的国防军里,万一有人心存不轨,反叛了,可要连累大家了。换上你们是我,会放心吗?”
这下,焉耆人都明白了,感情梁王是在打这支焉耆军的主意。
其实,在焉耆的官员中,最担心自己命运的就是焉耆军的军官们了,他们赶紧表态要服从梁王殿下的调遣。
焉耆军的将领,除了王子以外,下面设置左、右两位将军。左将军说道:“殿下,我们愿意加入大唐的军队,供您驱策。”
梁王李大喜,说道:“好,我同意你们的请求,这次焉耆就出兵3000人,劳役1000人,随我远征。”
军官们虽然不愿意外出打仗,可是总比被人家怀疑,给杀光了要强。于是,大家一起起立,说道:“遵命!一切听从殿下的将令!”
接下来的事情就好办了。
梁王下令,军队所有官兵全部签署了保证书,如果他们背叛大唐,他们的家人将被株连。官兵的家属也签署了担保协议,如果官兵反叛,担保人将承担责任。
十户以上的地方官员也签署了责任状,如果自己的辖区出现了反叛,他要承担责任。
这下,人人都有责任,即使军官想反叛,士兵们也不会跟着他们走了。
为了让他们放心,梁王保证对于焉耆军队,他会一视同仁,享受大唐的军功制度,使用上也不会随便让他们当炮灰的。
大军在焉耆停留了两天,等候焉耆军和地方官员签署责任状。唐军也在此期间进行休整补给。
苏定方建议给朝廷报捷,被梁王阻止了,他说道:“咱们的行动知道的人越少越好,回去报捷,难免引人注意,等到击破了西突厥再说吧。”
第一百九十七章 古城楼兰
焉耆国王龙突骑支经营焉耆数十年,积攒了大量的财宝,全都便宜了远征军。
梁王拿出了部分财宝,奖励了远征军的官兵,留下部分财宝给地方上使用,其余的都装车带走。
第三天早上,远征军留下了一名中级军官和100名士兵留守焉耆,大军继续前进。
苏定方对于只留下这么少的人,有些担心,他说道:“殿下,留下这么少的人,他们能够控制焉耆的局势吗?”
梁王笑道:“你放心吧,焉耆的主力都被咱们带走了,其他的焉耆人不会冒险反抗的,我敢断定,焉耆人一定会拼命保护咱们留下的人马,防备咱们进行报复的。”
果然,焉耆人非常配合唐军留守人员的工作,并且对他们严加保护。
就这样,远征军为大唐打下了焉耆,不仅军队基本上没有损失,还增添了一支生力军,获得了大批的给养和钱财。
提起罗布泊,大家的印象中一定是黄沙漫漫,杳无人烟。现在的罗布泊。的确是一望无际的戈壁滩,没有一棵草,一条溪,夏季气温高达70c。罗布泊,天空中不见一只鸟,没有任何飞禽敢于穿越。
可是,从前的罗布泊不是沙漠。在遥远的过去,那里却是牛马成群、绿林环绕、河流清澈的生命绿洲。
罗布泊盆地中河流如塔里木河、孔雀河、车尔臣河、疏勒河等汇集于此,曾经形成了巨大的湖泊。此后湖水减少,楼兰城成为废墟。1921年后塔里木河东流,湖水又有增加,1942年测量时湖水面积达3,000平方公里。1962年湖水减少到660平方公里。
1970年以后干涸,主要原因是因为塔里木河两岸人口突然增多,不断向塔里木河要水,使其长度急剧萎缩至不足1000公里,使300多公里的河道干涸,导致罗布泊最终干涸!
远征军行进的路线,就是大名鼎鼎的罗布泊。
沿着塔里木河前行,经常映入眼帘的就是号称生命之树的胡杨。放眼望去,塔里木河两岸的胡杨林似一道绿色的长城。
胡杨,坚忍挺拔,号称“千年不死,死后千年不倒,倒后千年不腐。”维吾尔语称做“托克拉克”,意为“最美丽的树”。胡杨林是牲畜天然的庇护所和栖息地,马、鹿、野骆驼、鹅喉羚、鹭鸶等百余种野生动物在林中繁衍生息,林中还伴着甘草、骆驼刺等多种沙生植物,它们共同组成了一个特殊的生态体系,营造了一个个绿洲。
站在高大的胡杨树面前,李感慨胡杨顽强的生命力,感到人生短暂,生命的脆弱。他慨然长叹一声。
采纱见到王爷这种姿态,就十分兴奋,急忙取出纸笔准备记录。
原来,李这是要作诗了。
苏定方和阿史那晴都听说梁王殿下六步成诗,比天下闻名的曹子建还要厉害,都很好奇,看看他能够做出什么样的诗来。
李低头沉思,向前踱步。
阿史那晴心中数着:“一步、两步……六步!”
果然,李抬起头来,朗声吟道:
“炎炎荒漠一绿州,笑傲风沙情自悠,蔽日黄龙无所惧,苍桑染尽度春秋。
大漠之中一绿洲,风沙凛冽几时休?黄龙蔽日阴霾永,历尽沧桑气节留。
风尘仆仆在天涯,无雨顽生茁壮丫。根定身坚亲万壁,豪情拥雪战狂沙。
翩翩起舞屹苍穹默默无言绿意丰。松柏质刚也逊色,英魂气豪贯长虹。
……”
苏定方心中暗暗赞叹:“梁王才思敏捷,果然不虚!”
阿史那晴早被感动得眼角湿润,去掏手帕了。此刻,梁王李在她的眼里,就是天下最出色的男人,就是她的最爱。
程处默默默地欣赏着。尉迟宝琪和杨康文化不高,反正听不出什么味道,觉得梁王挺厉害的。
只有杜荷看不惯李的臭显摆,一个劲儿撇嘴。
这天,前面传来了一个消息,发现了楼兰国的城池,但是里面早已空无一人了。
李从资料上得知,楼兰国是因为塔里木河改道,没有水变得干涸,才放弃城池的。可是,现在看来,这里水草丰美,完全不是因为这个原因,他心中一沉,急忙下令,任何人不准进入楼兰城里。
不久,他就来到了楼兰国城池的附近。
根据历史记载,楼兰古国是古丝绸之路上的一个小国,位于罗布泊西部,处于西域的枢纽,在古代丝绸之路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楼兰古国在公元前176年前建国,到公元630年却突然神秘消失,共有800多年的历史。王国的范围东起古阳关附近,西至尼雅古城,南至阿尔金山,北至哈密。城池面积达到12平方公里,人口4万多,是西域的一个强国。
按照这个记载,楼兰国是几年前刚刚消失的。
果然,远远看去,楼兰国的城池高大,许多建筑还保持完好,却是空无一人。
李分析到,楼兰国既然不是因为环境变化的原因被放弃的,那么就可能是因为战争的原因。可是没有听说,也没有记载,在630 年前后在这里发生过战争,那就是因为别的原因瘟疫!
李认为,楼兰国可能是因为发生了鼠疫等瘟疫,人口大量减少,城池无法居住才被楼兰人放弃的。这也是他不准军队入城的原因。
大军越过楼兰城继续前进。
罗布泊的边缘,就是一片大漠。
站在罗布泊边缘,会让人突然感到荒漠是大地裸露的胸膛,大地住这里已脱尽了外衣,露出自己的肌肤筋骨。你能看清那一道道肋骨的排列走向,看到沧海桑田的痕迹,你会感到这胸膛里面深藏的痛苦与无奈。
大军就像一条长龙,开进了一望无际的大漠之中。
进入大漠8天了,大军的饮水发生了问题。
苏定方和几位大将深色忧虑地来见梁王。苏定方忧心忡忡地说道:“殿下,现在全军的饮水只能够支撑两天了,可是,向导预计还要5天才能够走出大漠,您看怎么办?”
第一百九十八章 大漠甘露
原来,大军再进入大漠以前,是储备了足够的饮水的,但是,在路上,他们经历了一次黑风暴,损失了大量的饮水。随后,尽管他们尽量节约用水,但是仍然不足以支撑大军走出沙漠的。
苏定方和几位大将带头控制饮水,就连阿史那晴娇嫩的樱唇都因为缺水儿干裂了。
李让采纱取出了冰糕,请几位大将享用。不料大家都一致摇头,谁也不肯享用。
阿史那晴说道:“我的将士们都在饥渴,我怎么能够在这里享受呢?”
将军们也都是如此想法。
李心中一阵感动,心道:“历史上的唐军战力强劲,横扫天下,不是没有原因的,从这些统兵大将的身上,就可见一斑。”
李对于具体的事务从来不问,他的马车里东西应有尽有,因此不知道大军遇到了缺水的困难。他说道:“以后,你们遇到困难要及时来找我,我会想办法解决的。”
苏定方有些不信地说道:“水的问题,您能够解决?这里打井是不可能的。”
李笑道:“你们可以适当地增加将士们的饮水,防止中暑,到了晚上,我自有办法解决。”
当天夜里,将士们纷纷将横刀吊起来,刀尖向下,下面放置着头盔。他们在采集露水。
唐军之所以穿越沙漠,只是为了隐蔽大军的行藏,因此,远征军穿越的沙漠是塔克拉玛干沙漠的边缘,这里距离塔里木河上游并不很远,虽然没有水,但是不像沙漠深处那样绝对干旱。
沙漠昼夜温差很大,这里的气温在夜间只有5…6度。夜间的冷空气中,含有一定的水分。这就为夜间采集露水提供了可能。
苏定方在帐篷里休息,但是他却睡不着觉,心里惦记着梁王教给的这个法子,不知道能不能管用。
到了夜间4点,苏定方终于迷迷糊糊地地睡着了,就在这时,一名亲随卫士进来推醒了他。那个卫士兴奋地说道:“副帅,有水,真的有水啊。”
苏定方精神大振,马上跑了出去查看,只见雪亮的兵刃上,现在已经雾蒙蒙的,上面满是细密的露水,很多露水凝结在一起,开始向下流淌,底下的头盔里面,已经积攒了半寸深的露水。
苏定方大喜,双手互击一下,说道:“好,太好了。这下,咱们可以平安地穿越沙漠了。”
副将感叹道:“梁王殿下真是太聪明了,这样的法子也能想到。”
苏定方点点头说道:“梁王殿下真是大唐的福星,这几年大唐快速兴盛,殿下当居首功。”
阿史那晴望着头盔里的露水,眼前浮现出梁王那张英俊的面庞,似乎正在望着自己,她的脸色羞红,不敢再看下去了。
夜间采集的露水虽然不多,但是供给将士们一天的饮水基本上可以满足,加上大军原本还有部分储备的饮水,完全解决了大军的饮水问题。
这天,前面传来了好消息大军的先头部队已经走出了大漠。
高昌国。
位于今新疆吐鲁番东南之哈喇和卓地区,是古时西域交通枢纽。地当天山南路的北道沿线,为东西交通往来的要冲,亦为古代新疆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地之一。
高昌居民以汉族(主要为汉魏屯戍军民的后裔和逃避战乱的内地移民)为主,少数族(主要为昭武九姓和其他西域国家的侨民)为辅。是一个相对独立、稳定的汉人为主体的生活区域。因而高昌国建制,如官制、兵制、赋役制、士族制等,大抵脱胎汉晋,又自具特色。
汉族传统文化在高昌占统治地位。
贞观初(626年)高昌王曲文泰,曾经来长安朝见过唐太宗李世民,表示臣服于大唐。
后来唐朝接连遭遇了东突厥和薛延陀的战争,顾不上西域的事情,而此时西突厥崛起,曲文泰就投靠了西突厥,而不再向唐朝进贡称臣了。
就在去年九月,唐朝的一支300人的商队,被高昌国王曲文泰的儿子曲智盛劫持了,其中被杀死50余人,其余的商人被扣押,至今仍然滞留在高昌城中服苦役。
唐朝曾经派人前去交涉,高昌王曲文泰为了维护儿子曲智盛,抵死不承认是高昌国所为,事情至今没有解决。
不久以前,西突厥可汗利失战胜了他的舅舅,势力进一步扩大,也暴露了他统一西域的野心。曲文泰感到了危险,知道早晚有一天,利失会吞并了高昌国。
西突厥可汗利失为人阴狠,他认为,敌人只有被消灭了**,才是最安全、最彻底的解决方法,被他打败的敌人,下场只有一个,死!而死者的家族的男丁会全部被杀光,女子被掳走为奴。
曲文泰后悔与唐朝闹翻了,他担心无法与唐朝修复关系,又担心即使和大唐修复了关系,但是,大唐远在数千里之外,鞭长莫及。
这天,他正在与儿子曲智盛谈话。曲文泰有六个儿子,曲文泰是长子,也是王世子(相当于太子)。他说道:“听说不久以前,唐朝派出了不少的使团出使西域,但是却没有派人来咱们高昌,看来,你上次劫持了唐朝的商队,把他们得罪狠了。”
曲智盛说道:“父王,其实我当时这么做,也是因为西突厥的原因,唐朝虽然强大,可是距离咱们太远了。西突厥现在实力强大,就连唐朝都畏惧他们三分。
前不久,唐朝与西突厥签订了和平协议,看来唐朝将在很长时间内不会理会西域的事情。咱们也完全不必担心因为得罪了唐朝会怎么样。
相反,如果咱们交好唐朝,被利失盯上了,那可就麻烦了。您发现没有,自从咱们抢了唐朝的商队,西突厥原本在咱们高昌国边境上的军队都撤走了。”
曲文泰点点头说道:“你说得有道理。咱们现在只能够交好西突厥。不过,对于那些被你抓住的唐朝商人,对他们好一点,不要再出现死人的事情了。”
曲智盛说道:“好吧,我会善待他们的。”
第一百九十九章 掏心战术
远征军走出了沙漠,先头部队于凌晨突袭并控制了柳婆城。
为了节约时间,远征军统帅部没有进城,就在城外的野地里,商讨下一步的战术。
高昌国和中原一样,也实行郡县制。其五郡为五个大城即高昌、田地、交河、蒲昌和天山城。
十四个县城:横截、永昌、无半、始昌、安乐、安昌、永安、林、高宁、宁戎、威神、临川、酒泉、龙泉城;四个军事重镇:东镇城、笃进、盐城和柳婆城。总计二十二城。《周书高昌传》说:“诸城各有户曹、水曹、田曹”,每城由国王派遣司马、侍郎相监检校,名为“城令”。
高昌国总人口54000余人,有军队6800人,其中骑兵4000人。
望着高昌国的地图,苏定方有点发愁,他指着地图说道:“殿下,您看,从这里到高昌的都城,要经过始昌、安乐、安昌三个县城,咱们不可能不动声色地经过这里,势必要惊动这里的守军,这样消息就会走漏了。
等咱们打下了这些地方,高昌城一定已经做好准备,咱们再攻打高昌城就费劲了。
而且,高昌国王曲文泰得到消息,一定会向西突厥求援。这样,咱们的战略企图就全部暴漏了,咱们辛辛苦苦地绕道沙漠,这番心血就白费了。”
将军们也都很头疼,的确,打下高昌国不是问题,但是22座城池,不是一天两天能够打下来的,西突厥得到消息是必然的。这仗可怎么打呀?
将军里面唯一没有发愁的就是阿史那晴了,她坚信梁王殿下有办法。她说道:“殿下,你拿主意吧。”
将军们也都满怀期望地望着梁王。
李笑道:“这件事很简单。打下这么多城池是需要很多时间,但是,咱们为什么要去打它们呢?
我的意见是,特战队换上高昌人的服饰,先行出发,混进高昌城。
苏将军率领边防军主力和阿史那忠将军的部队,轻装直奔高昌城,路上遇到任何城池都不予理睬。
高昌国总兵力不过7000人,这些沿途的城池里,顶多就几百人马,他们恐怕不敢出来拦截你们的。我料定他们会紧闭城门防备你们进攻,因此,大军不会遇到拦截的。
这些城池里的守军一定会设法求援的,他们会向谁报告?自然是高昌国王了。可是,你们跑在他们的前面,即使他们有胆量出来报信,也无法赶在你们前面到达高昌城的。
此战,我们只要打下了高昌城,活捉了高昌国王曲文泰,高昌国的这些城池还不得望风而降吗?”
苏定方恍然大悟,说道:“对呀,咱们直接攻打高昌城,一战就能够解决高昌的问题。”
李接着说道:“咱们的主要目标,是西突厥王庭。我的意见是契哲罗将军的部队,以同样的方法直接前往临川,封锁高昌通往西突厥的边境线,防止有人前往西突厥报信。
苏将军打下高昌城以后,留下3000人马守备城池,带领其余人马立即赶往临川,汇合契哲罗将军的部队,以同样的战术,直扑西突厥王庭。
这个战术就叫掏心战术。
我和阿史那晴将军的部队处理高昌国的事情,然后再去增援你们。”
将军们都十分兴奋,契哲罗说道:“这个战术好,不仅是掏心战术,而且是连续的掏心战术!”
苏定方说道:“好,就按照殿下的意见办吧,现在全军立即出发。”
始昌县城。
上午9点,阳光明媚,城外的绿色的原野上一派宁静祥和的景象。
高昌的农人们开始开始走出村庄,三三两两的下地干活。
突然,远处传来了一阵雷鸣之声,农人们纷纷驻足观看。不多时,就看到大队的骑兵,就像是一阵风暴一般席卷过来。
数万铁骑蜂拥而过,根本就不理睬那些四散逃窜的农人,只是可惜了那些田里的庄稼,被铁蹄践踏得粉碎。
不久,始昌县城的城令接到了报告,他急忙来到了城门楼上查看。
城外,数万铁骑就像洪水一般,奔腾而过,吓得他大声喊叫:“快上城防守,快呀。”
可是,大军根本就没有理睬他们,继续前进。
始昌县城的驻军头目城守带着一些士兵赶到,他也同样是面如土色。
一个士兵弯弓搭箭向外面瞄着,城守急忙一脚将他踢倒,大声骂道:“你tm的想害死全城的人啊?!”他大声下令,不准任何人对城外的大军做出挑衅动作。
城令对城守说道:“你看,要不要给郡守报警?”
城守说道:“这阵势,谁敢出去啊?”
城令点头说道:“对,咱们自保就行了。”
大军终于过完了。
等了一个小时,城令看看外面没有动静,说道:“还是派人给郡守大人报个信儿吧,不然咱们会有责任的。”
城守说道;“好吧。我这就派人去报信。”
正在这时,远处轰隆隆的,又过来了大队的铁骑。这队铁骑,就是梁王率领的后续部队了。
城令和城守急忙喊住了正要出去报信的信使,下令紧闭城门,祈祷外面的大军只是路过。
还好,外面的大军就像没有看到他们一样,逐渐远去了。
城令和城守不知道后面还有没有大军了,再也不敢派人出去报信了。
唐军一路上经过的安乐、安昌县城,情况和始昌县城一样。
高昌城就在唐军的面前了。
高昌城像往常一样,喧嚣热闹。大门敞开,守门的士兵懒懒散散的,任由行人进出城门。
城里面,赵大山、程处默、杜荷和杨康都穿着高昌人的衣服,在城门附近晃悠。
他们几位对于守在梁王身边,没有立功的机会,有点怨言,李干脆满足他们的愿望,给他们一个立功的机会。夺取城门,这可是首功一件!
太极殿,李世民的书房。
李世民问道:“兵部还没有接到远征军的消息吗?”
房玄龄说道:“没有。差三天,就已经整整4个月没有远征军的的消息了。”
远征军已经这么久没有消息了,也不知是死是活。李世民陷入了深深的忧虑之中。
第二百章 大功告成
这些天来,杨妃娘娘、李孝恭和侯君集等人多次询问李等人的消息,李世民的心情有些烦躁。长孙无忌等人也十分担心。
侯君集多次请求要带兵前去增援。只有大将军李靖不动声色。
李世民问道:“靖兄,你觉得远征军现在会是个什么情况?”
李靖说道:“皇上,臣不清楚他们现在是什么情况,但是,臣根据以前的情况观察,梁王殿下和苏定方都不是孟浪之人,如果有什么不测,他们一定会派人回来报信的。
臣认为,他们一定是要隐藏企图,担心走漏风声,因此才暂时不上报消息的。也许,很快就会有好消息传来了。”
李靖人老成精了,看人看事现在是非常的精准的。李世民对他的分析感到安慰。
李世民说道:“好吧,我相信靖兄的判断。就再耐心地等候消息吧。”
高昌城。
高昌国的军队,武官中最高级的是左、右卫将军,分别由王世子曲智盛和次子曲智平担任。其次,是建武、威远、陵江、殿中、伏波五将军。
这五位将军分别担任高昌国五大城池的城守。建武将军黄建中是高昌城的城守,也就是京城的警备司令官。
这天,是他40岁的生日。为了给他祝寿,高昌城里的主要军官都正在他的将军府上聚会。王次子曲智平亲自前来为他祝寿。将军府里十分热闹。
中午,高昌城南门。
城门楼上,守卫城门的队长去参加城守的酒宴去了,队副留下来值班,到了中午,他也准备回家去吃饭,就交代手下,有什么事情,到他家里通知他一声。
他正要下楼,突然发现远处烟尘滚滚,好像是沙漠的黑风暴一样。今天的天气很好,他正纳闷为什么会突然出现黑风暴呢,却发现烟尘中有很多黑点,好像是人。
他揉揉眼睛,仔细望去,没错,是人,而且是骑兵。因为高昌国也已经多年没有打过仗了。他一时没有反应过来,认为也许是本国的骑兵部队在进行演习呢,他很纳闷,心道:“没有接到通知啊?”
突然,城楼下大门洞口,传来了一阵厮杀声,他正要下去查看,却发现楼梯口,上来了十几名百姓,这些百姓手中都拿着兵器,朝着他冲了过来。
此时,他就是再笨,也明白是遇到敌袭了。他立刻拔出了腰刀,一边喊叫,一边迎敌。
来人正是程处默和尉迟宝琪,队副也就是三脚猫的功夫,遇到了这两位杀神,一个照面就被干掉了。城门楼上总共不到5个士兵,很快就被消灭了。
在城门口,杜荷和赵大山率领着数十名特战队员,也很快就把守卫城门的二十几名高昌士兵杀光了,控制了南城门。
高昌城的守备十分松懈,除了城门的守军以外,附近就没有其他的部队。
5分钟以后,苏定方的大队骑兵已经冲进了城里。唐军没有全部进城,一部分唐军绕着城墙,去包围整个城池。
再说建武将军府里,军官们都喝得不少,几名军官借着酒劲儿正在那里跳骑马舞,场面十分热闹。
突然,一个军官跌跌撞撞地跑了进来,大声喊道:“不好了,敌人打进来啦!”
军官们都正在兴头上,被人打断了,都很不高兴。城守黄建中阴沉着脸,训斥道:“你胡说什么,哪里来的敌人?”
就在这时,一阵喊杀声已经传了进来。军官们的酒意被惊醒了,他们慌乱地去拿兵器。一切已经晚了。
几分钟后,除了城守黄建中和几名军官被杀,其余的军官包括高昌王次子在内的40多名主要军官都被俘虏了。
高昌城里的守军一共3000人,另外还有300名王宫卫队,在失去指挥的情况下,面对2万精锐的唐军,不到一个小时,就全部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