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淘宝大唐-第12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对于李成乾,长孙无忌心中感到厌恶。他曾经大力扶持李成乾,可是这货就是烂泥扶不上墙,白白耗费了他的心血。

    接着,李治前来看望他了。

    “舅舅,听说你病了,现在好点儿吗?”李治关切的问道。

    “殿下,你来了。”长孙无忌靠在床头,作势要给李治行礼。李治急忙拦住。

    两人闲聊了一会儿,长孙无忌问道:“你觉得皇上这人怎么样?”

    李治说道:“怎么说呢,他很聪明,有胆识有魄力,心胸宽广,能够团结人,威望很高,我对他很佩服。”

    长孙无忌说道:“你的看法我也赞成,你的父皇英明神武,在我看来,当今皇上甚至超过了你的父皇。

    这么多年来,尽管我遭到了打压,但是他对我的安排,我也能够接受,在西域,也发挥了我的作用。

    说心里话,我并不怨恨他。”

    长孙无忌的才能,还在魏征等人之上,他这个凌烟阁排名第一的功臣,可不是仅仅凭着和李世民的关系得来的。他对于贞观之治的贡献,在历史上有着浓重的一笔。

    李凭借着自己非凡的才能和人格魅力,赢得了长孙无忌的尊重。

    李治原本以为舅舅会因为李对他的打压,而怨恨李,看到他是这个态度,心里很高兴。

    这些年来,李对李治十分关照和信任,两人感情很好,他不希望长孙无忌对李怨恨。

    李治说道:“舅舅,我原来还担心您对我六哥有看法,您能够这么想,实在是太好看了。”

    长孙无忌的话,有很大一部分是在试探李治对李的态度。李治的态度,令长孙无忌感到,要说服李治有一定的难度。

    长孙无忌有着过人的政治智慧,他不急于说服李治,避免他反感。他相信自己会找到说服李治的机会的。

    武天生就适合干特工,她得知长孙无忌回到长安,敏锐地感到他在这个时候回到长安,恐怕不仅仅是养病那么简单,她立即秘密派人对他进行监视。

    武自己生的是个女儿,她现在没有野心,一心要完成李交给的任务,确保太子李云顺利监国。

    皇后契乌云现在压力很大,李现在到底是个什么状况,她也不是很清楚。

    李不是不信任她,而是他不敢把自己真实的情况告诉任何人,那将有可能在大唐引起引发一场地震。

    契乌云从小遭遇家变,经历过及其艰难的时刻。她担任过铁勒部的可汗,在云州期间,她又过担任云州郡王,管理过云州自治区,有着一定的政治斗争经验。

    她尽管认为李一定会在不久的将来,会回到长安来主持朝政,可是她也做好了,万一李出事的心理准备。

第五百四十一章 风暴前夕

    契乌云虽然身在宫中,可是对于朝野之间的动态,在武和孛贴的帮助下,也有着比较清晰的了解。

    她和李夫妻情深,李如果出事,她愿意追随他而去。但是,她现在不仅是一个母亲,还是皇后,她必须承担起扶持太子的责任。

    她认真地考虑过,万一李出事,对于太子构成的威胁,会来自哪里。

    首先她想到了太宗皇帝的儿子们。

    李成乾不用考虑。

    李恪虽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再那么争强好胜了,可是那是在李的压力下,没有了李,他会不会有什么想法呢?

    李治在朝堂上有着一定的影响力,他现在锻炼得成熟稳重,对于很多大臣来说,他总是会比一个6岁的太子李云来得靠谱。

    长孙无忌回到长安,恐怕不仅仅是养病那么简单。原本他就扶持李治和李争夺太子之位,现在他恐怕打得还是这个主意。

    况且,在李治的身后,还有一位影响力巨大的人物,那就是长孙太后。也不知道她会是个什么想法。

    对于李云即位构成威胁的还有李的其他皇妃们。

    除了武生的是女儿,司徒梅尚未生育以外,其他的6位皇妃也都有自己的儿子。

    采纱出身低微,没有什么势力,应该不会有什么想法。

    李凝儿的身后,有李孝恭、李旦和李家众位在朝廷军政两界都很有实力的人物,他们会不会支持李凝儿的儿子上位呢?

    侯君集虽然答应了海棠不再打扶持外孙的主意,可是如果李真的不在了,他的想法就很难说了。

    阿史那晴背后有突利部的背景,水仙背后是波斯,希娜背后是阿拉伯人,即使她们本人没有这个想法,可是他们背后的势力,恐怕就不是这么想的了。

    契乌云越想越烦恼。她多么盼望着李赶紧出现。

    烦恼归烦恼,她还得打起精神来,面对困境。

    这天,她看到了哈罗德,预感到了来自阿拉伯人的危机。

    李淳风的府上又来了位客人,他就是李孝恭的大儿子李明,他也是来打听关于李的事情的。

    李淳风为了讨好李孝恭,自然是把自己的猜想,原原本本地告诉了李明。

    李淳风其实只是告诉了为数不多的几个人,并且都要求他们保密,然而,这几个人又告诉了他们最信任的人,也要求他们保密,结果,皇上病危或者死亡的消息,不胫而走,在朝野间掀起了轩然大波。

    魏征对于朝野间突然出现的传闻,异常恼怒,他找到武,让她追查此事的来源。同时,利用大唐日报进行辟谣。

    武的办事效率很高,她很快就追查到看了李淳风那里,并且向魏征做了汇报。

    魏征说他要召集辅政大臣们商量,看看如何处置李淳风。

    武说道:“魏大人,这件事不能公开处理,那难免会更加惹人关注,引起人们的猜疑。”

    魏征问道:“你打算如何处置?”

    武说道:“这件事就交给我去做吧,就当您不知道此事。”

    魏征知道皇家内城调查局的手段,也许李淳风就从此消失了。他是个正直尊法的人,不赞成采取这种特殊手段。

    不过,他也知道事情的轻重缓急,他说道:“你们先把他控制起来,将来在适当的时候,审理清楚他的罪状,再行处理吧。”

    武提出一个办法,获得了魏征的赞成。

    第二天,李淳风接到政务院的通知,说皇上年底要在泰山举行祭祀仪式,派他先行进行布置。

    李淳风和他的徒弟在离开长安以后,就失去了消息。

    在长安郊外的一个庄园了,被关押的李淳风交代了他的推测,令武也大吃一惊。

    她想想李的种种迹象,觉得李淳风推测的恐怕是真的。

    于是,她秘密出发,又来到了玉虚洞。

    见到了采砂,她直截了当地问道:“采纱,是不是大哥哥的身体出了问题。”

    采纱不能让武知道实情,说道:“没有的事儿,王爷身体很好,他仍然在闭关修炼呢。”

    可是,采纱的表情却瞒不过武,在武的坚持追问下,采纱不禁哭了起来。

    虽然采纱仍然没有说出实情,可是武却明白了过来,知道李淳风的猜测是真的了。

    她心里恐惧极了,一把抓住采纱的胳膊,摇晃着喊道:“大哥哥到底怎么样了?”

    采纱被她掐得很用力,可是她似乎没有感觉到疼痛,她哭着说道:“你随我来吧。”

    武终于见到了李,此时,李刚刚苏醒不久,他脸色苍白,浑身无力,瘫软在床上。

    看到武进来,他在司徒梅的搀扶下勉强地坐了起来。

    “大哥哥。”武看到李的样子,一下子哭了起来,她扑在李的身上,说道:“大哥哥,你究竟怎么了?为什么成了这个样子了?”

    李任由她哭泣了一会儿,等她平静下来,对她说道:“儿,我没事的,过不了多久,我就会好起来的,你现在把长安的情况说一下吧。”

    武就把她说掌握的情况,向他做了汇报。

    李说道:“儿,你知道为什么我让你掌管皇家那种调查局吗?就是因为你机智,坚强,有头脑。

    下面我交代你一些事情,你要牢牢记住。”

    武说道:“大哥哥,你说吧,儿听着呢。”

    李说道:“在我回到长安之前,你要依靠魏征、李旦和杜荷,支持皇后,一定要保住太子李云,这是唯一不使大唐陷入混乱的保证。

    你做事果断,但是切记不要过激,重大决策,一定要征求魏征的意见。还有,要多派人保护魏征的安全,还有姐妹们的安全。

    今后一段时间里,全都要靠你们自己了。我这里的情况,不能跟任何人说起,尽管人们有各种猜疑,可是,只要他们没有确切的消息,就不敢轻举妄动。

    还有,你要告诉乌云一件事,那就是要相信姐妹们,不要猜疑。”

    说到这里,李感到十分吃力,说不下去了。

    武心如刀绞,她哭着说道:“大哥哥,儿记下了。”

第五百四十二章 各方动态

    等到李恢复过来,武谈了一件事,说自己在审问李淳风的时候,得知李孝恭的儿子李明曾经问过李的情况。

    李寻思了一会儿,说道:“你不要管这件事情,涉及王叔的事情,有凝儿和李旦,你的精力放在其他人那里吧。

    还有一件事,凡是涉及了你的姐妹们,必须通过太明自己来解决,在她们解决不了的情况下,才能够帮助她们来解决。”

    武含泪答应了。

    武回到长安,首先来找杜荷。

    “六嫂”,杜荷叫道。

    武在李的女人中年纪排在第六位。

    “杜司令,我刚刚从大哥哥那里来,有些事情需要你办一下。”

    “我大哥他怎么样了?”杜荷关切地问道。

    武说道:“他没有什么事情,不过,他闭关还需要一段时间。这次我去了,他交代了一些事情,需要你来配合。”

    “你尽管吩咐。”杜荷说道。

    武低语了一阵,杜荷频频点头,听到最后,他伸手挠着脑袋,为难的说道:

    “六嫂,这也太难了吧。这火候如何把握?这我可掌握不了啊。”

    武说道:“到时候你就听我的,行了吧。”

    杜荷说道:“行,一切听从六嫂安排。”

    长孙无忌的府上。

    高士廉人老成精,他在来长孙无忌府上的路上,似乎感到有人在跟踪自己。不过,他根本不在乎,他是一个堂堂的国公爷,来看望自己生病的外甥,没有什么可担心的。

    他见到长孙无忌后,说了一下这件事情。长孙无忌也不在乎。

    如果李真的死了,他扶持李治是光明正大的事情,没有什么可避讳的。

    他问道:“舅舅,你猜他们是什么人?”

    高士廉说道:“不用问,和皇后的人有关。主要是因为你回到了长安,引起了他们的注意。”

    长孙无忌笑道:“无所谓,随他们去吧。

    不过,舅舅,李治这孩子受到皇上的影响很深,要说服他恐怕是一件困难的事情。”

    高士廉说道:“这件事也不是问题,时机很不成熟,到了确定了皇上的真实情况以后,不仅仅是咱们,恐怕就会有很多人跳出来的。

    到那个时候,李治的想法也许就会变了。

    这还不是关键。你说说看,在大唐谁对他的影响力最大?”

    长孙无忌笑了,他说道:“舅舅说的对。李治是个孝顺的孩子,我妹妹的话,他一定肯听的。

    再说了,我这些年离开了长安,在朝廷上的影响力,不比从前了。仅仅靠着咱们俩人,是无法影响整个朝局的,还得太后出面才行啊。”

    高士廉说道:“你从西域回来,你先去说的话,太敏感了。我抽空先探探你妹妹的口风再说。”

    长孙无忌说道:“如此最好了。”

    侯君集府上。

    侯君集在海棠的劝说下,打消了扶持自己的外孙争夺太子之位的想法。可是,那是在李健在的情况下。

    李离开长安很久了,关于李可能出事的传闻,已经传得沸沸扬扬的了。

    他也派人去了李淳风的府上,却发现李淳风已经离开了长安,说是去了泰山。

    长孙无忌突然回到长安。

    这些事情说明,如果李死了,围绕着皇位的争夺,恐怕又是一场血雨腥风。

    李在世,海棠很受宠爱,他侯君集是堂堂的国丈,地位尊崇。可是如果别人上位了,自己的地位必然受到影响。这令他很难受。

    他也开始打起了扶持外孙的主意。

    侯君集在担任吏部尚书期间,提拔了大批的自己的嫡系人马,现在在朝堂上有着很大的影响力。

    在军中,他的影响力更大。尤其是,他还有很多义子,比如侯英杰等人,散布在军中的各个位置,实力不可小觑。

    侯英杰自从战争结束以后,调任了总参谋部作战局副局长。

    这天,他接到侯君集的传召,来到了侯君集的府上。

    侯君集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侯英杰。

    侯英杰说道:“义父,这件事情要慎重,首先要准确地弄清楚皇上的确切消息,如果皇上能够回来,咱们做什么都没用。

    我建议,还是首先弄清楚情况再说。”

    侯君集说道:“你说的不错。可是现在的情况是,谁也不知道皇上到底是什么情况。

    种种景象表明,皇上恐怕已经真的出事了。皇后等人掩盖消息,就是为了扶持太子上位进行准备。

    如果真是这种情况,咱们再准备就完了。”

    侯英杰说道:“义父,还是慎重一些为好,暂时看看风头。

    有您这种想法的人恐怕不在少数,不妨让他们先斗起来再说。”

    侯英杰了解侯君集,生怕他冲动,万一皇上真的回来了。以皇上的影响力和能力,谁也不是他的对手,到时候,事情做出来了,就不好交代了。

    侯君集点点头说道:“那就再看看,不过,你要和军中的嫡系联系一下,事情先不要说透,但是心里要有数,在这期间,都不要离开部队,准备应变。”

    侯英杰说道:“这样好。咱们随时关注皇上的动态,也可以看看那些人的动态,心中有数,看情况再说。

    义父,您还是多到海棠皇妃那里走走,看看能够得到什么消息。”

    侯君集对自己的这个义子很满意,侯英杰文武双全,很得他的信任。

    哈罗德来到长安,感受到了一种非同寻常的味道,李离开长安,状况不明。长安城里暗流涌动,预示着一场风暴的来临。

    唐朝内部如果发生分裂,对于阿拉伯人来说,就是一个崛起的机会。

    哈罗德最初也考虑了扶持希娜的儿子上位。可是他仔细想过了,希娜在唐朝的实力太弱,再加上有阿拉伯人的背景,她的儿子被唐朝人接受的可能性不大。

    不过,即使如此,只要唐朝内部动荡,他都乐见其成。他决定留在长安,有可能的话,就推波助澜。

    他现在也常来东宫,打探李的消息。

    时近深秋,天空阴云密布,这也许是入冬前的最后一场雨了。

    可是,谁知道会下得多大呢?

    契乌云望着天空,感到深深的压抑。

第五百四十三章 武瞾的重任

    蜀王李恪的府上,最近也开始热闹起来。

    现任吏部郎中,蜀王的死党谯国襄公柴绍的儿子柴哲威,对李恪说道:

    “殿下,皇上现在情况不明,这万一皇上回不来了,太子年幼,朝局恐怕会不稳,不知您有何看法?”

    李旦和杜荷跟着当今皇上,当年的三害,现在都成了国公,朝廷掌握实权的重臣。他看着都眼红。

    柴哲威当年曾经跟着李恪争夺太子之位,李恪没有成功,他现在只是当了一个小小的吏部郎中,自然是不甘心的。

    现在机会来了,太子年幼,皇后契乌云出身铁勒部,在朝廷根基不深,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

    柴哲威的意思,李恪很明白,那么他是怎么想的呢?

    自从李上位以后,他这个蜀王当的还是十分惬意的,虽然自己没有进入朝堂的核心决策圈子,可是李对他很是关照,他无论提出什么问题,李都没有为难过他。

    对于自己的弟弟当皇帝,他内心是认可的。

    现在的问题是,皇上已经和朝廷失去了联系,根据传言以及种种迹象推测,皇上回到朝廷的可能性已经很小了。

    如果皇上彻底回不来了,那么,由于太子年幼,围绕着帝位,龙争虎斗在所难免。

    怎么样才对自己更有利呢?

    李恪面临着选择。

    如果自己能够上位,当然是一种很好的选择,可是自己目前的实力不足,比如和李治比起来,相差不小。

    第二种选择,就是保全太子李云,只要是李云能够坐稳皇位,他作为唯一的亲皇叔,日子应该好过。

    至于其他人上位,对他来说都不是好事。

    李恪拿不定主意,他十分纠结。对于柴哲威的话,他一时无法回答。

    柴哲威看出了他的犹豫,说道:“殿下,有件事必须告诉您,侯君集的人已经开始在下面活动,臣猜他们大概是想扶持侯君集的外孙上位。”

    李恪听完点点头说道:“这件事是意料之中的。”

    柴哲威说道:“您是担心自己没有人支持吧?臣有个想法。

    对于皇后来说,与其皇位落到别人手里,还不如落到您的手里有利。对于杨妃娘娘来说,肯定也是这样,不如您去征求一下杨妃娘娘的意见。”

    李恪听到这里,不由得眼前一亮。

    他忽然想起一个人来,于是说道:“哲威,这样,这件事我过几天答复你。”

    柴哲威走后,李恪让人备车,匆匆离开了蜀王府。

    不久以后,李恪马车出现在岑文本府的门口。

    河间郡王府。

    李孝恭和儿子李明正在谈话。

    李明说道:“父王,侯君集的人和长孙无忌的人都正在活动,蜀王李恪也有动作。您什么时候跟凝儿谈谈?”

    李孝恭说道:“不急,这件事必须要等到皇上有了确切的消息再说。

    不妨先让他们斗起来,咱们看看情况再说。

    现在,皇后和太子李云有魏征支持,皇甫睿等人也都支持太子,长孙无忌等人恐怕要碰壁的,等到了一定时候,辅政大臣们发生了分化,那个时候再开始行动。”

    李明说道:“等到那个时候,会不会太晚了?”

    李孝恭说道:“不晚,现在不要跟凝儿挑明这件事,如果皇后和太子占了上风,咱们顺水推舟,让凝儿支持皇后,太子坐稳了位子,对咱们也不是坏事。

    如果皇后和太子倒了,咱们名正言顺地推举端王(李凝儿地孩子李宽),再争取辅政大臣就方便多了。”

    日子一天天过去了,魏征主持着朝政,朝堂上表面看起来依旧平静,却飘散着一阵令人压抑的气氛。

    玉虚洞。

    李终于彻底失去了知觉。

    采纱和司徒梅强忍着悲痛,打起精神来,不让外面的人看出端倪。

    司徒梅刚刚嫁过来不久,就遇到了这样的事情,心中十分难过,她和采纱给李擦拭了身体,换过了衣服,望着双目紧闭的李,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流。

    她说道:“李大哥这到底是怎么了,他还能不能好起来呀?”

    采纱心里也很难过,可是她却比司徒梅坚强,她安慰司徒梅,说道:“

    小梅,别难过,王爷不是说过了吗,他迟早会好起来的。

    现在是最艰难的时刻,咱们必须坚强,一定要坚持到王爷渡过难关。”

    采砂的心很细,御医们已经用不上了,她让人将他们看押了起来,送饭的人将饭菜送进来后,李吃不了多少,但是,采纱每次都留下李平时的饭菜的数量,让来收拾餐具的人察觉不到李饭量的减少。

    这天,负责保卫玉虚洞的外围的武警部队,发现在玉虚洞周围,出现了不少的身份不明的人,就向采纱进行了汇报。

    采纱给武发去了电报,让杜荷另外秘密派来一队飞虎军,在玉虚洞保卫部队的圈外,秘密埋伏,抓捕那些偷窥玉虚洞的人。

    武是目前唯一掌握全面情况的人,她深感责任重大。

    这位美女局长,不愧是在历史上能够成为皇帝,叱咤风云的人物,在这个危难的时候,她充分地保持了头脑的冷静。

    她一面派人监视她认为对于太子具有威胁的所有目标,一面保持着和魏征、契乌云的紧密联系。

    对于自己的真实状况,李特地没有告诉契乌云,不是对她不信任,而是尽可能地给她减少压力。

    东宫。

    契乌云现在最信任的就是武了,她们的命运是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的。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对于有儿子的其他姐妹,她现在也暗中防备起来。

    武在和契乌云谈话的时候,知道了她的心思,也深深地感到忧虑。

    武知道李的心愿,他最担心的就是在他离开长安以后,亲人们之间出现分裂,那将造成无法挽回的永远的痛。

    武也不希望出现这种情况,她从小饱尝了亲戚之间的倾轧,在李的身边感到了姐妹妹亲密团结的温暖,她迫切想完成李的心愿。

    契乌云何尝不是如此,她被自己的亲叔叔弄得家破人亡,这也是她和武亲近的原因之一。

    武为了完成李嘱托,她首先要说服契被乌云。

第五百四十四章 推手

    武对契乌云说道:“大哥哥曾经交代过,务必对姐妹们保持信任,不要做出任何猜疑甚至伤害别人的举动。

    他让我告诉你,你不仅是皇后,还是大姐,一定要保护好姐妹们,更要团结好大家。”

    契乌云也担心和姐妹们发生冲突,听完了武的话,决定按照李的交代去做,首先要从自己做起,维护好姐妹们之间的团结。

    至于最终会是什么结果,只要自己尽力了,就对得起李的交代,也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波斯国王伊嗣埃三世对于唐朝的动态也十分关心。他虽然没有电台,但是唐朝驻波斯的大使馆有啊。对于长安的情况,难免会传到他的耳朵里。

    虽然波斯是在唐朝的帮助下,避免了被阿拉伯人吞并,但是,他同样面临着被唐朝吞并的危险。

    现在,阿拉伯人分裂了,来自阿拉伯人的威胁已经减低了,那么,来自唐朝的威胁就最大了。

    唐朝的力量太强大了,波斯无力对抗。但是,唐朝如果发生内乱,对波斯来说,就是一个机会。

    因此,他同样十分关注长安的局势,同时也担心水仙的安全。他的使者也同样来到了长安。

    这天,水仙在东宫接待了哥哥伊嗣埃三世派来的使者。

    使者对水仙说道:“陛下十分关心您的情况,他担心唐朝会发生内乱,会危及到您的安全,特地派人在长安做好了接应您的准备,一旦发生不测,我们会保护您和您的皇子安全离开长安。”

    水仙和李感情深厚,自然不愿意这样做,可是,李长久不出现,宫廷斗争会演变成什么样子,也令她感到担忧。

    她说道:“感谢我哥哥对我的关心,除非我得到大唐皇帝陛下的确切消息,我是不会离开长安的。

    现在长安很敏感,那么千万不要轻举妄动,一切事情必须要得到我的许可再做。”

    希娜一直担任着波斯与大唐的联络工作,也有着一定的政治敏感度。她不希望波斯人有什么举动,被唐朝人误会。

    哈罗德此时也正在希娜的房间里,他也同样向希娜表示过同样的意见,他也不希望希娜成为大唐政治斗争的牺牲品。

    哈罗德和希娜谈完了话,告辞离开了,当他走出希娜的房间的时候,正好看到了从水仙房间里走出来的波斯使者。

    看到波斯使者的一刹那,哈罗德脑海里突然灵光一现。

    哈罗德在等待李的确切消息,波斯人在等待,所有人都在等待这个消息。

    但是因为有李的圣旨,大家都不能去玉虚洞去揭穿真相。

    可是,假如有一件事情必须要得到李的批准,也就是必须要他亲自来处理的话人们就会有借口去见李。

    哈罗德决定帮助大家找这个借口。

    什么事情是必须马上处理,而必须由皇上决定的呢?

    那就是战争!

    哈罗德回到住处,给大将军哈立德发去了电报。

    不久,西阿拉伯人的一支军队,突然在波斯边境附近突袭了唐朝的一个商业运输队,并且和波斯边境的波斯边防军发生了激战。

    波斯军队整整一个连队,包括在波斯军队里的四名唐军指挥官战死。

    接着,总参谋部就接到了来自波斯的电报。

    李靖接到了电报,感到十分蹊跷。

    西阿拉伯人和唐朝刚刚签订了和平协定,这才不到一年,就发生了公然劫持唐朝商队,袭击波斯边境守军这样的恶**件。

    有点不合常理。

    然而,就在李靖无法判断事情的真相的时候,长安城已经传得沸沸扬扬的了。

    政务院宰相办公室。

    魏征正在和辅政委员会的人谈论这个事件。

    李靖说道:“我接到这个电报,有些将信将疑。

    我已经拍发了电报,让波斯驻军派人调查此事,我建议,在没有调查清楚事情的真相之前,暂时不要对这件事情进行处理。”

    魏征点点头说道:“现在是多事之秋,处理事情要更加慎重,边境上的一点纠纷,就让当地驻军去处理就好了。”

    侯君集想说什么,可是魏征和李靖已经定下了调子,皇甫睿和高静明等人也没有异议,就没有说出来。

    正在这时,中书省的值班的一个侍中近来报告,说长安城里已经闹翻了天。

    据说,从西阿拉伯传来了消息,说西阿拉伯人和拜占庭帝国唐朝商队都出现了唐朝商队遇袭事件。

    还有消息说,阿拉伯人和拜占庭帝国达成了和解,他们得到了拜占庭帝国的支持,要共同对付唐朝。

    还有消息说,阿拉伯人和拜占庭帝国准备出动数百万精锐部队,进攻波斯。

    这一切,自然是哈罗德所为,他派人冒充对手制造了这一系列的事件,长安城里的消息也是他散布的。

    很多家在长安的商人,得到亲人出事的消息,已经聚集在皇宫大门的附近,要求朝廷出兵解救他们的家人。

    长安城里人心惶惶的。

    消息传得如此之快,魏征等人觉得有些蹊跷。但是,现在有了电台,消息来源也可以解释。

    海外情报局长孛贴被叫到了政务院,让他汇报情况。

    孛贴这次有些焦头烂额了。事发突然,他还没有接到任何相关的报告。

    魏征示意他回去抓紧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