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淘宝大唐-第12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644年5月6日,杨康带人护送着李来到了玉虚洞。

    在玉虚洞外面,是军队的营房,外围部署了一个支队的武警,在洞口附近,部署了一个加强营的飞虎军。

    玉虚洞里面的修建已经完工了,在距离地面数百米的地方,用铅板搭建了一个数十平方米的临时住处,里面一共三个房间。

    最外面的房间是接待室,中间是会客室,里面的一间是寝室兼书房。

    李走进房间以后,立即觉得神智比以前要清楚了,头也不觉得疼了,看来系统提供的方法还是很管用的。

    从此李开始在玉虚洞办公。

    皇上离开长安的消息,迅速传遍了四方,引起了人们的各种猜测。

    李对外公布的是闭关修行,至于修炼什么,大家都不清楚。

    早朝,太极殿。

    今天是李离开长安后的第一次早朝,是一次大朝会,数百名在长安的大臣参加了朝会。

    等大臣们各自站好了位置以后,太监总管孙明尖声叫道:“太子殿下驾到。”

    接着,皇后契乌云陪着六岁的太子李云走上了台阶,坐到了龙椅旁边的一张椅子上。

    大臣们一起躬身行礼,说道:“臣等参加太子殿下,参见皇后娘娘。”

    太子李云小小年纪,却气度不凡,他大大方方地伸出双手示意,说道:“众位爱卿平身。”

    看到太子李云的表现,大臣们都暗暗称奇,对于一个六岁孩童的表现,表示满意。

    皇后契乌云说道:“在皇上离开期间,由太子负责监国,具体事务由宰相魏征担纲署理。各部门各司其职。

    下面由魏征主持朝会。”

    朝会的进行和以往没有什么区别,只是当前做主的人是魏征和辅政委员会。

    接下来的日子里,辅政委员会每天摘抄三项重大事务,通过电台向李汇报。

    三个月过去了,日子就这样平平淡淡地过去了。

    大唐钦天监。

    自从袁天罡死后,钦天监就一直由李淳风主持。

    唐代出了两位纬学奇士。一位是隐士袁天罡,另一位就是李淳风。

    李淳风博通群书,精天文历算阴阳之学。他曾经主持铸造浑仪,编成《麟德历》以取代过时的《戊寅历》,是一个了不起的天文学家。他在史书中被描写成一个预言家,在小说中更成了出阳入阴,兼判冥事的半仙(故事虽然在《西游记》中为大家所知,但最早却是见于唐人的笔记《朝野佥载》)。

    李淳风是个奇人,原本在大唐有着不小的影响力。他对于武则天的事情有着精准的预测。

    在历史上的唐太宗时代,社会上出现了一本《秘记》,里面说:“唐代在三世之后,将有女主武王取代其天下。”太宗皇帝就召来李淳风,让他细访此事。

    李淳风说:“我据天象推算,此事的朕兆已经形成了,这人已经出生,而且就在陛下的宫中。从现在开始算起,不过三十年,她就要据有天下,几乎要把唐朝子孙诛杀殆尽。”

    太宗说道:“把宫中那些可疑的人都杀了,你看如何?”

    李淳风说道:“这既然是天意,就没有逃避的办法了。该称王的那人是死不了的,你杀的人再多,也不过是些无辜的人。而且根据天象,此人已在宫中,并且是陛下的眷属,再过三十年,她就年纪大了,那时她的心肠也软了些,即使取代唐的天下,可能对陛下下的子孙不会杀伤过烈。

    如果陛下现在把她杀了,上天一定会重新生出一个更年轻的。此人年轻,性情可能更为狠毒。如果这样,陛下的子孙也许就真得被杀光了。”

    太宗觉得此言有理,于是就罢手了。

    自从袁天罡事件以后,他变得谨言慎行,很少再预测什么事情。

    最近一段时间,他通过观测天象,察觉到了太阳系中间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他敏锐地感到,皇上突然离开大唐,可能于此有关。

    对于李,李淳风一直都感到奇怪,自从贞观6年,李突然崛起,李淳风就觉得看不明白,后来,李越发的厉害,李春风无论如何推测,都找不出原因。

    李如果是个普通人,李淳风早就对他进行质疑了,多亏了李的身份,李淳风才没有对他有什么举动。

    否则的话,李恐怕早就被当做妖孽处死了。

    李淳风听说了一些关于皇上出行的事情,比如,在修建玉虚洞的时候,用上了铅板,李淳风就更加觉得奇怪了。

    他突然有种预感,皇上这次恐怕有危险,大唐可能遇到了巨大的危机。

第五百三十七章 乱象

    大唐发明了电台的消息,震惊了世界,这种通信手段,对整个世界能够带来革命性的影响。

    哈罗德对于大唐越来越忌惮了,他下决心一定要把电台搞到手里。

    大马士革。

    侯君集离开以后,高仙芝受命在大马士革建立了唐朝亚西军区。

    这天,他接到了报告,说在亚西军区的一个下属的一个物资仓库的通信站,一名军官和一名报务员失踪。

    失踪两名军人算不了什么,可是,同时失踪的竟然还有4部电台。

    这个物资仓库存放着通信器材,其中包括三部电台,这回丢失的除了库存的三部电台,就连平时值班的那部电台也一起失踪了。

    这是一起严重的事件,不等高仙芝下令追查,物资仓库主任和上级后勤部门首长,就已经急眼了。

    他们很快发现,这两名军人的家属早在一个月以前,就离开了军营回老家了。他们发电报道这两名军人的家乡调查,发现人家老家根本就没有人了。

    不久以后,在德黑兰的王宫里,不久前登基的哈里发哈罗德,亲自授予了两名叛逃者伯爵的称号,并且在王宫建立了北阿拉伯(相对于赫马尔在阿拉伯半岛建立的西阿拉伯)王室通信站。

    同时,由了这次得到电台的经验,他下令谍报部门设法搞到更多的电台。

    哈罗德十分关注长安,并不是要和大唐打仗,而是希望得到唐朝的科技情报。大唐的发展日新月异,阿拉伯人与大唐的差距越来越大,这样下去,用不着战争,阿拉伯人就迟早会被大唐碾压吞并。

    哈罗德狠了狠心,把来之不易的电台,让情报部门带到长安去,建立谍报机构。随时向德黑兰汇报搜集到的情报。

    由于电台的功率有限,这次用上了全部的四部电台,在大唐境内建立了接力中转站。

    李进入玉虚洞已经是第四个月了,他发现自己又开始感到头昏精力不济了。

    到了第五个月,李越来越难受了,他每天感到困倦,睡觉的时间越来越长了。

    采纱和司徒梅都感到了他的变化,一个多月了,李没有和她们发生关系了。

    到了第六个月,李的脸色也越来越差了,终于,在第七个月初的一天,李第一次发生了昏迷。

    “王爷”,“李大哥”,李迷迷糊糊地听到有人呼喊自己,他睁开了眼睛,看到两张满是泪痕的俏脸。

    李浑身无力,他说道:“扶我起来。”

    看到李如此虚弱,两人十分难过,将扶了起来。

    李坐起来后,喝了点水,觉得自己好受了一些,他试着活动了一下,没有什么问题。

    不过,李知道,自己这次昏倒,绝不会就只是这一次,以后恐怕会越来越频繁,也许会长期昏迷。

    他对周围了御医们说道:“这里发生的情况,不得走漏一个字,在得到我的允许之前,你们任何人都不得离开玉虚洞一步。违令者杀无赦。”

    御医们急忙答应。

    御医们退下以后,李对采纱和司徒梅说道:“这里的事情,要严格保密。如果我再发生昏迷,你们要像平常一样,保持冷静,不要让外人看出里面的变化。”

    二女点头答应。

    司徒梅哭着说道:“李大哥,你怎么会变成这样呢?”

    采纱早已经泣不成声了。

    李勉强笑道:“没事,我的命中有此次劫难,只要这次渡过难关,就再也不会有什么问题了。”

    李说道:“采纱,你给魏征发电报,让他和李孝恭过来一趟。”

    不久以后,魏征和李孝恭来了。

    李在会客室接见了他们。

    看到李的脸色不好,魏征关切地问道:“皇上,你的脸色这么差,没什么事情吧?”

    李孝恭也说道:“御医怎么说的,没什么大碍吧?”

    李说道:“我最近身体的确不好,主要是因为闭关,缺乏锻炼,见不到阳光。不过没有什么危险。

    今天找你们来,是要交代一些事情。如果过一段时间,我要真正地进入闭关了,恐怕就不能处理政务了。

    为了避免朝廷动荡,如果我不能处理政务了,遇到大事,你们两人商量决定。

    为了防止别人看出异常,你们每天照旧发电报进行请示,采纱也随便给你们回复一下。你们就按照你们商量的办法,处理就行了。”

    李留了个心眼,他不能说自己会昏迷不醒,只是说自己要闭关。

    闭关迟早有出来的一天,要是皇上身体出了问题,大唐恐怕就要出现动荡了。

    魏征和李孝恭走后,李又叫来了李旦和杜荷,他要求他们每天要坚守岗位,飞虎军要暗中备战,随时应付可能出现的问题。

    不久以后,李再次出现昏迷,这次昏迷了一整天。

    接下来的日子,李多次昏迷,每次昏迷的时间越来越长了,间隔的时间越来越短了。

    李知道,最危险的时刻就要到了。

    这天,李凝儿、武、阿史那晴等人来看李。

    李凝儿见到采纱,马上问到:“梁王哥哥呢?”

    采纱的脸色很难看,她摇摇头,接着眼泪就流下来了。

    李凝儿一下子就急眼了,她问道:“采纱,出什么事情了,你快说,梁王哥哥到底怎么了?”

    武等人也很着急,逼问采纱和司徒梅。

    原来,就在昨天晚上,李再次昏迷了,直到现在还没有醒过来。

    李的房间,未经允许,是不能够随便进去的。可是姐妹们都急眼了,一起向里间李的寝室闯去。

    正在这时,里面传来了李的声音:“是凝儿吗,还有晴儿、儿,你们都来了。”

    就在她们在外面说话的档口,李醒了过来,他坐起来,活动了一下身体,正准备出来的时候,听到他们要闯进来,就开口说话了。

    李走出寝室,来到了客厅。

    看到李,众女一下子围上去,七嘴八舌地问长问短。

    采纱知道他身体虚弱,赶紧扶着他坐下。

    看到采纱的举动和李苍白的脸色,女人们都很吃惊,更加担忧起来。

第五百三十八章 猜疑

    女人们尽管都是见过世面的,但是她们终究是女人,叽叽喳喳的,令李感到有些烦躁。

    他知道这些女人都是关心自己,可是,他受到地球磁场变化的影响,的确很难受。

    他说道:“你们不必担心,我没有什么大碍。不信你们看看,我是不是和以前一样。”

    说着,他站起来,抱住李凝儿,想把她抱起来,显示一下自己的力量。

    可是,他却忽然觉得自己浑身无力,根本完不成这个举动了。

    他只好将李凝儿的上身揽向自己的怀里,顺势在她的脸上亲吻了一下。

    李凝儿原本已经做好了被他腾空抱起的准备,不料他竟然是这样的举动。她心中不禁微感诧异。

    李按照这样的动作,挨个拥抱亲吻了自己的女人们。使她们都安静了下来。

    李强打着精神,和女人们聊了一会儿,就感到有些气力不加。

    采纱知道李的情况,就对着李凝儿等人说道:“姐妹们,王爷这几天没有休息好,咱们就先不要缠着他了,让他先睡一会儿,然后再说。”

    李知道自己的情况,是瞒不住这些女人的,他必须要跟她们有个交代。

    他对着采纱摆摆手说道:“不要紧的。我有些事情要和你们交代一下。”

    李认为自己目前的情况,不适宜再支撑下去了,为了防止自己昏倒的消息走漏。他决定从明天起开始闭关。

    他告诉女人们,今后就不要再来这里了,在自己闭关期间,她们要坚守在长安,各司其职,协助皇后扶持李云。

    随后,他留下她们吃了一顿饭,没有留她们过夜,就让她们返回了长安。

    在回长安的路上,女人们对于李所谓的闭关将信将疑,对于他的身体倒是十分担心。不过,既然他不让她们再来这里,也就只有尊从他的旨意。

    魏征在给李发过去请示电报之后,接到了采纱回过来的电报。上面只有四个字:自行处理。

    他和李孝恭知道,皇上至少目前是彻底不再处理朝政了。

    斗转星移,白驹过隙。转眼之间,李闭关,彻底不理政务已经三个多月了。

    在此期间,魏征每天照旧向李发出电报进行请示,中书省照旧收到回电。大唐的朝政一切都平稳有序地进行着。

    但是在处理政务上,不是所有问题都是魏征等人能够解决的,这期间逐渐积累了大量需要李拍板才能够解决的问题。

    尽管魏征等人是以皇上的名义,处理了大量的棘手问题,可是,他们担心别人知道了事情的真相,会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随着时间的推移,事情终于发生了变化。

    李淳风只是一个中层的小官,远离政治核心,对于李闭关修炼这件事能够产生什么政治影响,他也不关心,他只是出于一个研究者的好奇心,而对这件事进行猜测。

    他想不到自己有一天也会卷进到政治漩涡里去。

    在国内,在这件事情的初期,对于皇上闭关修炼,大家都以为皇上是临时闭关,用不了多久就会出来处理朝政。因此,除了朝廷大臣和与皇室有关的人以外,基本上没有什么人关心。

    李淳风是个例外,他感到这件事情十分蹊跷。

    李这么多年来,从来没有表现过出来过他信奉任何宗教,也没有听说过他习练什么武功,那么他闭关修习的到底是什么呢?

    李淳风擅长天文历法,他根据星相的变化,察觉到李的闭关有些巧合,说明星相的变化对于李有着很大的影响。

    他得出了这个结论,只是学术上的研究。

    不料,他有个徒弟,名叫郑太明,今年18岁,长相清秀,为人也很机灵,很得李淳风的喜爱。

    他交了一个女友,此女是总参谋部作战局长张世贵的女儿,名叫张兰。

    张兰是中书省机要室的电报员。

    有一天,在二人约会的时候,张兰谈起一个奇怪的现象,说每天皇上的回复,全都一个样。

    皇上与魏大人之间的往来电报,密码本在魏征本人手里,张兰接触不到,不知道上面的内容,而且,电报员有着严格的保密规定,电报的内容不准向任何人透漏。

    约会的时候,一对年轻人卿卿我我,无话不谈。

    郑太明说道:“兰兰,你的工作十分令人羡慕,不仅待遇高,还充满了神秘感。”

    张兰说道:“哎呀,什么神秘感呀,你都不知道,整天跟数字打交道,枯燥的很呢。

    尤其是最近,我接收皇上的电报,内容全都一个样呢,实在是无趣的很。”

    郑太明问道:“全都一样,这个情况有多久了?”

    张兰说道:“很久了,几个月都是这样。哎呀,别谈这些事情了,烦死了,再说还有保密规定,以后不要问我工作上的事情了。”

    郑太明笑道:“那好,咱们就谈谈你什么时候会嫁给我啊?”

    两人又开始说起两人之间的悄悄话来。

    上班的时候,李淳风正在观测星相,他和徒弟谈起了他对于皇上闭关的一些影响的猜测,郑太明就想起了张兰关于皇上给魏征的回复的事情。

    这个情况,证实了李淳风的猜想。他认为,皇上一定是受到了星相变化的影响,也许身体上会出现什么问题也说不定呢。

    申国公淮南道监察使高士廉,名俭,字士廉,以字行,渤海县(今河北景县)人,唐初宰相,北齐清河王高岳之孙,长孙皇后的舅父。

    高士廉早年曾是隋朝的治礼郎,因受斛斯政牵连,被贬为朱鸢主簿,被交趾太守丘和委任为司法书佐。武德五年(622年),高士廉归唐,被任命为雍州治中,后协助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升任侍中,封义兴郡公。

    去年七月,高士廉退休回到了长安。他年事已高,讲究修身养性,于是和李淳风结为了道友。

    这天,高士廉和李淳风谈论起修道养生的问题,李淳风谈起了顺应天时,不可逆天而为的道理,说着说着,就谈起了他对皇上闭关修炼的疑问。

    高士廉听了以后,眼神不定,陷入了沉思之中。

第五百三十九章 暗流涌动

    长孙无忌和长孙皇后幼年的时候都曾经得到过高士廉的抚养,和他有着很深的感情。

    自从李世民死后,大权落入了李的手中,长孙一脉的势力受到了压制。

    长孙无忌被贬斥到了西域,长孙一脉的子弟,在朝中基本上没有处于重要位置的。

    李太过强势了,高士廉尽管不满,但是他也没有什么想法,可是如果李不在了,那事情就另当别论了。

    他认为,李一旦出事,只有6岁的太子李云是掌控不了大唐的局势的,这里面的变化就太多了,也许是长孙一脉翻身的机遇。

    高士廉听完了李淳风的分析,认为这是个重要情报,他叮嘱李淳风不要走漏了消息,给自己留出运作的机会。

    他首先就想到了长孙无忌,于是用电报和长孙无忌取得了联系。

    长孙无忌得知了这个消息,心眼也开始活动了起来。

    对于李他是十分敬畏的,李健在,他会老老实实地做一个好的臣子。可是如果李死了,那就另当别论了。大唐朝,他长孙无忌瞧得上的人不多。

    他第一感觉,如果是这样,他就设法扶持李治上位。

    李治是自己的亲外甥,他要是能够上位,朝堂可就是他长孙无忌说了算了。

    长孙无忌目前在西域,对于长安的事情,鞭长莫及。他必须设法回到长安。

    立政殿。

    这天,高士廉前来找长孙太后。

    “臣,参见太后娘娘。”高士廉说道。

    “舅舅,您过来了。快免礼,坐吧。”长孙太后亲热地说道。

    两人唠了一会儿家常,高士廉说道:“太后,无忌给我来了一封电报,说他现在的身体不好,想回到长安养病。”

    长孙太后觉得有些奇怪,她问道:“我哥哥怎么不给我来电报呢?”

    高士廉说道:“你是知道的,无忌是封疆大吏,没有皇上的旨意,他是不能够回来的。

    可是,皇上最近不在长安,他没法向皇上请示。于是他想让你跟魏征他们说说,让他们跟皇上请示一下。

    可是你一惯严格要求自己,严守了后宫不得干政的律令。他担心你不会答应,于是让我来跟你说说。

    这件事其实也是一件家事,他就是回来养病,你要是出面去说,皇上一定会给你这个面子的。”

    长孙皇后虽然仍然觉得有些不妥,可是长孙无忌是她最亲近的人之一,她也不能不关心他。

    于是,她说道:“那我就跟魏征说说,让他们向皇上请示一下。”

    不久以后,魏征接到了长孙太后的旨意,让他请示皇上。

    魏征很为难,就跟李孝恭商量。

    魏征说道:“李郡王,您认为这件事该如何处理?您不觉得他这个时候回来,有些巧合吗?”

    李孝恭说道:“这件事情你就不要管他是否巧合了,现在,太后娘娘提出来了,让咱们向皇上请示,我就问你,你说假如皇上在的话,他会如何回答?”

    魏征点点头说道:“郡王,您的意思我明白了,以皇上的孝心,他是一定会同意的。”

    李孝恭说道:“是啊,既然是这样,还有什么为难的。”

    魏征说道:“我明白了。我这才明白皇上为什么那么郑重得挑选咱们来辅政,看来他是有先见之明,山雨欲来啊。”

    李孝恭说道:“天塌不下来,既然皇上信任咱们,咱们就为他看好这大唐江山。”

    魏征满怀豪情地说道:“郡王说的是。”

    不久,长孙无忌就接到了通知,说皇上同意他回长安养病。

    高士廉很高兴,可是他又有点糊涂了。皇上这不是好好的吗?要不然魏征等人怎么敢做主呢?

    于是,他又来找李淳风询问,李淳风略一思寻,笑道:“这件事很明显啊。请问,皇上会拒绝太后娘娘的请求吗?”

    高士廉点点头说道:“我明白了,你都能这么想,他们自然也会想到这一点。”

    李淳风说道:“从这件事上来看,魏征等人已经失去了和皇上的联系了。

    这说明,皇上要么不在玉虚洞,要么就是出了什么问题。”

    高士廉问道:“那种可能性更大一些?”

    李淳风说道:“后者。如果是前者,现在有电台,即使皇上不在玉虚洞,那么他到了别的地方,也可以和魏征他们取得联系的。”

    高士廉继续问道:“皇上可能出现什么问题?”

    李淳风摇摇头说道:“这件事太大了,贫道不敢妄言。”他真的不敢随便猜测,要知道皇上的安危,可是关系到大唐江山的稳定的。

    高士廉不死心的问道:“道长,你能不能再说得明白一点?”

    看到高士廉的态度,李淳风忽然觉得自己说的有些太多了。于是他更是不肯说下去了。

    李的状况对于高士廉来说,实在是太重要了。于是,他说道:“道长,咱们交情一直很深,这件事将来我必有回报。还望道长解惑。”

    李淳风心中一动,这件事对自己了来说,也许是个机会。

    于是,他说道:“高道友,你尽管往你盼望的方向去想。”

    这话太有学问了,不过,已经令高士廉明白了其中的含义。

    高士廉十分高兴,道谢后离开了。

    这些天来,魏征等人心里也开始有些嘀咕。

    他们和皇上失去联系已经好几个月了,他们只听说过闭关最多也就是七七四十九天的,这都好几个月了,恐怕就不是什么闭关修炼那么简单了。

    魏征和李孝恭商量,决定亲自到玉虚洞去探望一下。

    这天,魏征和李孝恭来到了玉虚洞,但是他们到了洞口就被挡驾,不准他们进入。

    不久,采纱出来接见了他们。

    魏征说道:“皇妃娘娘,请问皇上到底是什么情况?现在外面已经开始有流言蜚语了,皇上什么时候能够出关?

    还望皇妃娘娘如实告知。”

    采纱说道:“王叔,魏大人,皇上现在闭关,我们都见不到他。他只是交代了一句话,让你们全权处理政务,直到等他出关为止。”

    魏征和李孝恭不得要领,只好离开了。

    在返回长安的路上,魏征说道:“郡王,这样下去不是办法,我的心里一点底数都没有。您说该么办?”

第五百四十章 暗流涌动 (续 )

    李孝恭说道:“是啊,这样下去不是办法。我的意见是,咱们再等一段时间,到时候如果皇上还没有出关,咱们就是硬闯,也要设法见到皇上。”

    玉虚洞里,李的情况越来越不好了,他昏迷的时间越来越长了,间隔也越来越短了。

    他不懂天文学,现在也没有百度可以搜寻相关的知识,不知道这次宇宙空间磁场的变化,会持续多久。

    李不知道自己何时会彻底失去知觉,也不知道自己能不能醒来。

    一旦他彻底失去知觉,他只能够依靠采纱、司徒梅和杨康,瞒住自己的真实情况,来稳定朝廷大局。

    自从哈罗德有了电台,德黑兰每天都有关于长安的情报传递过来。

    长安城李的动态引起了他的关注。

    唐朝太强大了,周边的国家只有敬畏仰望的份儿。关注唐朝动态的人也就很多,哈罗德是其中最积极的一个。

    哈罗德不是想和唐朝打仗,他没有这个实力,可是他知道,尽管他们和唐朝签订了友好协定,但是大唐的发展日新月异,他的北阿拉伯国家与唐朝的差距会变得越来越大。

    照这样发展下去,阿拉伯国家迟早会不战而败,彻底沦为唐朝的臣属国,或者干脆被唐朝吞并。

    哈罗德曾经向大将军哈立德表示了他的担忧,哈立德却没有他那样担心。

    哈立德身经百战,对于政治斗争也有着丰富的经验。

    他说道:“事情不能只看表象,一头大象看上去十分强壮,一名再强壮的武士,如果和大象较力,也无法取胜。

    但是,如果大象生病了,一个三岁的孩童也有可能轻易的将推倒。

    咱们的阿拉伯帝国曾经多么强大,你看看现在,就是由于内部的分裂,成了什么样子?

    唐朝的内部也并非铁板一块,一旦他们的内部出现分裂,发生内乱,甚至战争,他也照样是不堪一击。”

    哈立德的话给了哈罗德很大的安慰。他在长安生活了很长时间,知道唐朝内部的各种复杂的关系,他敏锐地感到,李出了问题。

    他决定到长安去,如果有机会的话,就推波助澜,挑起朝廷内部的争斗。

    即使达不到这个目的,到长安能够获取一些科技情报,也就不虚此行。

    他打着看望姐姐希娜的旗号,朝着长安出发了。

    李淳风近来忽然称为了热门人物。他的冷清的府邸突然热闹了起来。

    在皇上出巡广州的时候,曾经发生过奇异的天像,这件事很多人都知道。就在皇上回来不久,就发生了皇上要去闭关的消息。而且皇上已经离开长安这么久了,人心浮动,是难免的,很多人也想到了这件事与奇异天像的关联。

    现在大唐精通天文历算的,李淳风是当之无愧的第一人,于是就纷纷向他打听起来。

    长孙无忌终于回到了长安,他为了装病,熬了浓姜水涂在脸上,看上去脸色蜡黄。

    这天,他在府上养病,长孙太后亲自前来看望他。

    接着,废太子李成乾也前来探望他。

    对于李成乾,长孙无忌没有什么话可说的,寥寥数语,就打发他离去了。

    不过,在谈话期间,李成乾对于李对自己对赦免和关照,表示了赞美,长孙无忌听得很不舒服。

    对于李成乾,长孙无忌心中感到厌恶。他曾经大力扶持李成乾,可是这货就是烂泥扶不上墙,白白耗费了他的心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