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主宰江山-第36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当然押队的哈萨克贵族和军官吃的可就不是这样的饭食了,军官们的饭菜依旧没有脱离了土豆肉汤和馒头,只是馒头换做了白面馒头,而肉汤也不再是马肉,而是牛肉。
除了奶茶、酸菜和餐后的水果罐头外,还有奶酪和一个鸡蛋,饭后还一人一包烟。这是队长的层次。
更高一层的还有营长,就比如那些被邀请的哈萨克贵族,给他们享受的就是劳改营的营级待遇。
在受邀请一起到饭桌旁坐下之后,便看到对面劳改营的厨师们端上了一个大大的银盘,也不知道是从哪里搞到的,看那样式明显就是欧式风格的。
掀开银盘上的盖子,里头竟然全是油汪汪的烤肉。
哈萨克人跟蒙古人的饮食习惯有很大的相似,大餐就是手抓羊肉,烤肉就是那么一回事。奶制品种类很多,有奶疙瘩、奶皮子奶豆腐、奶酪、酥油等。酥油大多用牛奶或者羊奶制成,做好后储藏在宰后洗净的羊胃里。
他们也喜欢喝奶茶,做法与蒙古人也没有大的区别。
唯一的区别就是面食,这里有馕,包吾尔萨克。包吾尔萨克,用奶或用盐水调制成发酵面团,然后拧成条状,并用刀切成菱形,放进烧沸的牛油或羊油锅内,炸至呈黄色取出。包吾尔萨克多为节庆或招待客人而作。馕则同薪疆的同类食品完全一致。
现在这盘子里的就是大块的烤肉,有鲜肉,还有熏肉。
配餐是辣白菜、腌黄瓜和虾米冬瓜、鱼丸豆腐汤,还有鲜美的紫菜汤。
奶茶并不被大多数的内陆人所接受,但是米星茶却是可以的。用小米炒熟制成、用水冲饮的米星茶,说是茶,实际上是稀汤。吃完肉食后饮用会感到特别舒服。
这样的晚餐,这些哈萨克贵族是经常享受,但是现在他们是在被陈汉的官方给如此招待,这让在场的哈萨克贵族十分的感动。
纵然这份晚餐中还有那么几个中国菜,但主餐是完全的哈萨克式,这是对他们的一种莫大的尊敬。
香嫩的烤羊肉本是寻常问道,但在他们嘴中,此刻也变得无比的鲜美。
……
吃饱喝足,接下来就是该干活的时候了。劳改营出大代价喂饱这些战俘的肚子,可不是让他们吃好了后,舒舒服服躺在地上聊天的。
一队队过来领身份牌的俘虏被一次次的聚集起来,然后让他们观看搭建宿营地的示范:首先在地上挖一个坑,用挖出来的泥土在周边垒起一堵不咋高的土墙,之后用木料和黄色的枯草芦苇编成的草席盖上顶棚。总体上有点像东北那边的地窝子,但因为靠近水边不能挖得太深,否则会渗水。
一个地窝子里面住十个人,修建时也是十个人为一组,正好一小队。
做示范的国防军士兵只用很短时间便搭好了窝棚,然后翻译大声的向那些俘虏宣传道:
“都看清楚了吧?今后一段时间你们就要住在里面,所以造的时候都给我用点心,尤其是防水!偷懒的代价是你们自己倒霉。另外速度上也要抓紧,天黑前还干不完,那就摸黑啦!”
这一栋栋房子在不久之后,就会被劳改营以很低的价格卖给聚拢到碎叶城周遭的哈萨克人、蒙古人、延安集人。换取一头头新鲜的牲畜。这是一笔‘薄利多销’的买卖。
在领到工具和材料之后,俘虏们开始干活。劳改营的看守人员们则四下巡视着,如果遇到有不会干或者方法错误的,他们还会上前帮忙作指导。这让那些战俘们都很意外,比起先前在战场上给他们留下的恐怖印象,这些中国人似乎换了个人。
看到这些士兵比较和善的样子,有些人又问起他们最关心的那个问题中国人打算如何处置他们?看守人员并没有马上回答,只说今晚先赶紧安顿下来,将要开个大会,到时候这些问题都会说明。
他们最多是说,老实听话的人会有好报的。
战俘们半信半疑,但也都安静了些,对方既然给他们那么好的食物,又发给材料让他们建营地,总不会再轻易要他们命罢?
比起好听的言辞,实际行动总是更能让人信服的。
到了第二天一大早,所有战俘都被集中起来,他们以‘队’的建制被分入了五个劳改营。一位劳改营的军官走过来向他们宣布劳改营中的纪律,注意事项,以及他们所能享有的权利这最后一条让战俘们都感到很新鲜。
作为俘虏的他们竟然还有这样的福利?这绝对是他们之前不敢想象的。
他们的待遇水准,劳改营会明白无误的告诉他们,如果所受到的待遇有所差异,跟规定有明显的不服,他们可以向营地内的军法官举报。
而举报一旦被正式,那么他们就有功劳了他们为国防军挖出了蛀虫。那么揭发者不仅会得到物质奖赏,还会被提升身份。
从普通的劳改营俘虏变成底层的小头目,或者干脆就是一线的监工。
第八百七十九章 坐不住的波斯
承天十七年三月,一支中**队出现在了里海的西海岸。
俄国人的里海舰队依旧存在,它们不久前甚至还针对这一军事驻地发起了一次试探性进攻,但一切为时已晚。
俄国人之前只把这个军事防御点当成巴库汗的‘戒备’,所以在这个防御点的修筑都已然接近尾声的时候,他们还不知道这儿的‘工人’都来自奥斯曼。直到奥斯曼对巴库汗突然发起了‘进攻’,一路顺顺利利的在高加索山脉中‘凿穿’了一条线路,俄国人这才发现这个本来是由巴库汗的人马修筑的防御点却‘突然’的挂起了奥斯曼旗帜。他们就立刻对这里发起了进攻,但已没个卵用。
波斯王国在这件事情中出了很大的力气,巴库汗可是波斯王国的属国,现任波斯汗阿加默罕默德近乎是直接促成了此事。
巴库汗受阿加穆罕默德的指示,全力协助奥斯曼人在高加索山脉北部建立一个军事落脚点,然后巴库汗‘演技’恶劣的跟奥斯曼帝国合伙合作演出了一场戏剧性的战争,让奥斯曼帝国的星月旗升上了里海西海岸的上空。
然后国防军的红旗也出现在了这里。
阿加默罕默德这一次突破了信仰的界线,用实际行动来向中国示好。是的,阿加默罕默德汗只是在向中国示好,而不是对着伊斯坦布尔示好。
阿加默罕默德汗虽然是近几年才有了一统波斯的趋势,就像是扫灭了蜀汉的‘司马氏’,一统天下指日可待。但作为一个在征战中崛起的雄主,阿加默罕默德很清楚眼下已经不再是一两千年前,波斯帝国雄霸一方的时候了。
枪炮是比马刀更加厉害的武器。
俄罗斯帝国的主要敌人虽然是奥斯曼帝国,但他们对于波斯王国在高加索一带的附属国也一样虎视眈眈。历史上的波斯,采矿、筑路、设立银行、训练军队等特权纷纷被英国人和俄国人撷取。到了20世纪初年,英、俄两国相互勾结划分了在波斯的势力范围:北部属俄国,南部属英国,中部为缓冲区。
所以说,波斯王国的危机已经近在眼前了。
阿加默罕默德汗很清楚波斯的处境,这些年里也清楚地看到了奥斯曼帝国的军事实力上的长进,说真的,这次的俄土第六次战争,奥斯曼帝国打的比上次战争强多了。
奥斯曼帝国的实力比之先前有了一个显著的增长。
而波斯虽然依旧算是一个大国,但在如今这个时代,处境却已然变得不那么安全。阿加默罕默德汗可不相信俄国人会只冲着奥斯曼帝国时候,波斯王国将来也会受到俄国人的威胁。
而且英国人的船只近些年也开始在波斯湾一带和阿拉伯海游弋,按照阿加默罕默德汗得到的消息,英国人已经在暮色下手目标了。
阿拉伯海东边就是印度,中国人如今势不可挡的插手印度局势,伦敦的压力可不是一般的大。他们可没信心依据自己所据的孟加拉邦,就抵挡住中国人的攻势。他们必须在印度的西海岸和天方世界寻找足够的支撑点,以来应对今后时间里中国人可能会有的继续西向。
潘昶带领着一个加强团,首先入驻海西也就是那个飘着红旗的里海西海岸据点。
行军路线不是横穿里海,而是从南方绕行。通过波斯王国的‘海岸线’,以最安全的方式抵到西海。
而在此之前,一大批中国的造船工匠和技师已经打靖海西向,乘坐着飞剪艏船,顺着季风和洋流,以最快的速度抵到波斯湾的最深处,然后乘坐马匹、骆驼直奔里海南端的波斯港口。
陈汉对于波斯一共付出了1000万华元,被阿加默罕默德汗兑换了大量的枪炮弹药,同时中国的军事学院也对波斯王国敞开了一个小口子。
不得不说,这对于波斯王国来,可是有着突破性的最大意义的。
中国人在跟奥斯曼帝国搭上关系之后,就彻底的无视波斯王国了。虽然民间的贸易并没有真正的彻底断绝,可是在官方领域,那绝对的是泾渭分明。
奥斯曼帝国对波斯有着深深地恨意。
中国奥斯曼同盟的一大前提,就是中国要同波斯撇清干系。
承天十七年是西历的1791年。
农历三月的高加索地区气温已经相当温和,这儿比西伯利亚气温高多了。虽然不能跟真正的温暖地区相比,可是军队的大规模行动,是早就开始了。
俄罗斯出动了上万人的步兵,还有里海舰队和两三千人的骑兵。
潘昶带领的加强团,总兵力则才四千五百人不到,兵力对比,俄军处于军队的优势。
可是再大的优势,在火力跟前也是徒增伤亡而已。
潘昶携带的不仅有大量的火箭弹,还有大批量的枪弹火药和手榴弹。
西海这处战略要点也不是什么要塞式的铜墙铁壁,更不是棱堡,而是一个配置了相当多的永久性防御工事的阵地。但这已经足够让潘昶带着官兵轻轻松松的将俄国人挡在外头了。
没有人知道,就是大量的俄罗斯里海舰队的战船蜂拥南下,跑来西海打酱油的时候。就在阿拉斯特罕的东面,横跨过整个里海北部海域,中国在里海沿海的第一个军事驻地里。
大群的官兵正在卖力的挖着一道沟渠。
当这道如小河一样宽,深有十尺的沟渠被挖到了里海边之后,早早就建起的水闸上提,滚滚的水流蜂拥而入,在这条沟渠的尽头一艘三百多吨大小的单桅帆船缓缓地通过渠道,驶入了里海当中。
如此的渠道,在这儿,整整有六艘。
天知道后勤部把一根根干透的木料不远万里的送到里海边儿,是花费了多大的功夫。倒是以中国这个时候的技术储备和实力,简单的造起几个干船坞,那是小菜一碟。
1791年4月16日,就在俄阿斯特拉罕总督雅科夫费多托维奇巴甫洛夫亲自抵达到西海的第三天,国防军的六艘船在东南风的吹拂下一路西向,直扑阿斯特拉罕。
要遏制俄国人在里海的海军发展,第一要做的事儿,就是机会阿斯塔拉罕的造船厂。
纵然那里的造船工业已经萎缩到了极点,不斩草除根,那就很可能会吹风吹又生的。
令人意外的是,他们在海面上发现了一艘慢悠悠的单桅横帆船,似乎是俄国人巡海的巡逻船。不过它们的警惕性真的太低太低了。六艘中国帆船都抵到他们周边五六里范围了,这艘俄罗斯帆船才发现了危险来临。
然后整个船上的人都开始忙碌了起来。
升帆,升帆。
这艘负责着俄罗斯里海安全重任的横帆船,毫无节操地转身开始了逃跑。只不过这艘船的年纪真的有些太大了,速度比国防军这里的六艘新船是慢了很多很多,很快就被两艘当先的国防军战船,一左一右的围了上去。
俄国人此刻似乎也发现逃不掉了,他们用船上不多的几门小口径火炮开始了绝望的还击。
国防军这儿三百来吨的小船,身上扛得火炮数量也很是有限,但他们的舰炮全都是最新的新炮,不说与俄军舰炮本身就存在的年代和技术差距,只说双方火炮的多寡,俄军也陷入了绝对的下风。
在军官的命令下,一门门火炮次第开火,12斤、10斤、5斤的铁球在六百米的距离上呼啸地飞向了俄国人的船只。由于里海海面上的风浪不小,加之是第一轮炮击,因此准头不是很好。好几发炮弹都落在了海里,但仍有两发打在了敌船船身上,造成了一定的杀伤。这已经很幸运了!
当六艘国防军战船全都围拢过来的时候,俄国人继续绝望的抵抗着,而不是挂出白旗。
“让全部战船都投入战斗。”带队的一个左校尉毫不犹豫的下达了‘必杀令’,或者这也算是他出于一个军人对一个真正军人的敬意吧。
整个的战斗是没有悬念的。
当这艘横帆船被里海的海水汹涌灌入的时候,一个个幸存的俄军水兵抱着木板、木桶等漂浮物跳进了海里。
国防军放出了一些小艇前去‘俘虏’人。同时这些被救的俄军水兵,也将是他们最直接的情报源。
和这艘俄国巡海船的战斗只是今天的一个小插曲而已,国防军的最终目标还是炮击阿拉斯特罕,打掉阿拉斯特罕位于海边的造船厂,烧光俄国人的木材储备。
当然,顺带着他们也不介意给俄国人多增加几分麻烦。
烧光、抢光,将阿斯特拉罕周边沿海居住的俄罗斯村落沿途捣毁,把所有的俄罗斯难民,一无所有的人都向着阿斯特拉罕驱赶。这也够俄国人喝一壶的看。
说真的,俄国人在阿斯特拉罕的防御警惕性很差。
阿斯特拉罕南面有俄罗斯的一万多水陆大军,北头还有一条乌拉尔河,古里耶夫要塞和奥伦堡要塞,就仿佛一对把门的门神,牢牢地将中国的威胁阻挡住阿斯特拉罕之外。
第八百八十章 给八世达濑的优待
当第一名悄悄摸上码头的挺身队士兵登上城头后,俄国人的抵抗终于姗姗来迟,这名倒霉的挺身队士兵被一枚铅弹打中胸腹,惨叫着摔入海中。但那个掏出短枪来一击毙命的俄**官也被后头的狙击手给同样一枪毙命。哪怕后者此刻还‘飘’在水面上。
俄国人的抵抗进行的不到十分钟,随着越来越多的小船抵到码头、岸边,随着越来越多的挺身队官兵登上了码头,这些负责守卫工作的俄国人便发一声喊后一哄而散了。
阿斯特拉罕的码头便如此轻易地沦陷了。
当夜,阿斯特拉罕燃起的火焰映红了半片天空。
老毛子在里海西海岸线上仅有的一处造船厂也在大火中被彻底化为了灰烬。
这的战斗至此就算是打陈鸣的心眼里定型了。
陈鸣已经不需要再为对俄战争投注更多地注意力了。
因为中国的战争已经打完了。
就陈汉如今国力和准备,战争逼近了乌拉尔山和乌拉尔河,这就已然取得了完美成果,也取得了最大的成果。再想朝西延伸,已经力有不逮了。
那么,陈汉就见好即收。就把战事拖拉到乌拉尔河与乌拉尔山的东侧。
就在俄军烦恼着如何组织新的东方防线的时候,他们并不知道,陈鸣的精力已经转到了陈汉国内的内政发展上来了。
比如说对黑龙江的开发和利用,对北美藩国的建设和更大力度移民……
当然,陈鸣需要面对的还有藏地的问题。
这些对于中国,对于陈鸣,其重要性就都已经越过中俄战争。
藏地的力量,就目前来说,是陈汉在大西南方向最值得警惕的一股力量。
藏地特殊的高原环境和恶劣的环境气候,都给当地土著创造了一种完美的天然防护层。
几千年来,藏地从没有被‘外人’给染指过。就算是当年不可一世的蒙古铁骑,也望‘世界屋脊’而却步。
至于后来征服了西藏的固始汗,还有妄图统治哪儿的策妄阿拉布坦等,其生活的圈子就在大西部青藏薪疆,信仰着佛教密宗,这些人真的不算是外人。
陈鸣最初的时候就是顾及哪儿高原反应,再加上藏地的王公贵族和达濑班蝉全都十分的识趣,陈鸣手下的国防军就止步在了四川西境。后来又用大小金川祭旗,然后蚕食青海蒙古,进军天山南北,最终将藏地的实力完全压迫回了青藏高原。
如今陈汉已经到了要解决藏地问题的时候了。两年前,按照陈鸣的命令,一部分人已经越过了横断山脉,进入到了藏地的控制区,在分界线上建立起了一连串崭新的移民小镇。
这意思是什么,已经是昭然若揭了。
南京的皇帝老子已经不能容忍藏地长久以来所保持的半独立态势了。
因为印度在今后的几十年中,会成为中国着重催生出的利益新增长点。
藏地在喜马拉雅山脉南麓的影响力是中国必须控制藏地的最大原因。所以,藏地的王公贵族和佛教密宗的高层,要是聪明也就罢了,不然,他们就没得好瞧了。
那边界线上一连串大小不一的移民小镇就是陈汉攻略藏地的主要基石。盖因为这些移民小镇里的百姓很多都是汉藏混血或是汉藏混合家庭,他们就是陈汉之前经营川西和青海‘教化’的藏民。
如今这些人说着一口流民的汉语,穿着汉人的衣服,吃着跟汉人一样的食物,甚至从事着汉人一样的工作。
就连国防军中特意组建的整编第五师当中,都有相当一部分兵源来自川西和清海。
之前的十几个年头里,南京对于藏地普遍保持克制,这些小镇就是一个样板,向着藏地的各阶层展示着新生活的模样。
陈鸣最终要做的是把藏地彻底的汉化,而不是学兔子搞啥东西的自治区,哪怕是名义上的,那也有着一定的消极意义的。而要将藏地汉化,要在那里建立起牢固的统治,而都离不开世代居住在此的藏民们的支持和合作,所以让他们看到‘美好’很重要。
而更重要的是,陈鸣觉得眼下的陈汉已经有能力、实力来解决藏地问题了,是时候彻底收回和尚手中握着的统治权力了。
而就在南京君臣的眼睛如同雷达一样扫视着一处处‘战略重地’的时候,清晨,马六甲海峡新加坡西北二三十海里的洋面上,一艘挂着北斗七星旗的大型硬帆船,正以均匀的速度,雍容的朝着新加坡驶来。船首甲板上,两位衣着光鲜的乘客正兴致勃勃地眺望远方的海平面,期待着目的地的出现。
受商会董事局的指示,天南造船公司的总经理朱渥如今正乘坐着天南造船公司的最新产品,同时也是中国第一艘满载排水量超过三千五百吨的超大型硬帆船,在劈波斩浪。这种最大载货量超过一千五百吨的商船是目前国内最大的船舶,满载排水量超过三千五百吨,比水师的旗舰还高出四分之一。完全追赶得上欧洲的帆船水平了。
当然,速度上就要差了一筹了。
东方式的硬帆船有着西方软帆船所没有的优点,也有着西方软帆船所没有的缺陷。舒适的航行环境,简单安全的操纵和船员,逆风时的高速度,这些都是西方软帆船所不能有的。
但是硬帆船的速度是一大硬伤。
在东西方越来越平凡的商贸交往中,西式软帆船以绝对的优势盖压了东方硬帆船。可这也并不是说,后者就一点都没有市场需求了。
以区域海航贸易为主,比如就中国沿海包括南洋,传统的东方式帆船还是有不小的市场的。
天南造船公司就是主攻东方式硬帆船的厂家,这家由九州商会控股的新建大型造船厂,也是新成立没多久的一家造船企业。
在过去的六桅大船的基础上,再接再厉,终于造出了七桅大船。
对比同样是‘七桅大船’的太湖渔船,天南造船厂出产的越洋一号,吨位比之可大出的太多太多了。
这次‘越洋一号’从琼州岛出发,直航新加坡,然后再到靖海,最后的目的地是印度西海岸的孟买,船上除了一百多名乘客外,就是整整一百人的治安队,而越洋一号装载的货物主要是产自岭南的水果糖,丝绸、瓷器、茶叶、器械,总量超过千吨。
“咱们国家老辈儿传下的船只也不差西洋人什么。江南贸易公司采购这种大吨位的东方式硬帆船的决定是非常英明,像搞远洋运输的西式帆船一样可怜巴巴地等着时间,等着季风,这是极大的浪费!”
朱渥对身边越洋一号的船长如此的说道,自信心满怀。后者也对朱渥的话深信不疑,因为谁都知道朱渥的老子朱志伟虽然已经从江南贸易公司离职了,可老朱家在江南贸易公司的影响力根深蒂固。
……
南京城里,陈惠对章嘉三世的求见避而不见。
他的皇帝儿子在清理了蒙古之后,终于把矛头对准了藏地,章嘉三世这一辈子虽然都没有在藏地生活过几天,但作为佛教密宗在中央的代表人物,这些日子里,从藏地飞来的‘求救’书,也跟雪花一样差点将她整个湮没。
章嘉三世在陈汉一朝的地位很尊贵,因为陈氏要承他的情,而相应的蒙古、藏地的密宗信徒们的利益受到了‘保护’,他们也承他的情。
在危险没有来临的时候,章嘉三世的日子过的有多么滋润,可想而知。
但是当危险来临后,他就也要背负起往昔支持者们的重托,拖着疲惫的身躯在南京城内一次次奔走。
皇帝老子要废除农奴了。
藏地的‘天’要给打破了。
藏地的所有人都惶恐不安,贵族僧侣们惶恐不安,底层被压榨剥削的藏民们也惶恐不安。
这是一种长久以来‘稳定’的社会结构破碎时候的震荡。
内心骚动不安的除了那些上层人物外,被改变了命运的农奴们也在不知所措中。他们占西藏人口的95%以上,农奴和奴隶分为差巴、堆穷和朗生三个阶层。差巴和堆穷属于农奴,不拥有人身自由,更是不能随便的离开领主。朗生是奴隶,完全无偿地给农奴主干活,是农奴主的私人财产。
佛教密宗再怎么秘密,它们也是佛教啊。
在中国人的传统认知中,佛教是慈悲为怀的,可是看看这些僧侣们在藏地的统治,真的让人心寒。
农奴终身依附于官家、贵族、和寺院上层僧侣。他们没有人身自由,农奴主可以随意打骂、处罚、出卖、赠送,乃至监禁、处死农奴和奴隶。
在藏地的农奴中流传着这样的一句话:“能带走的只是自己的身影,能留下的只有自己的脚印。”
是不是很恐怖?
旧藏法律规定:“民反者均犯重法”,不但本人处死,而且家产没收,妻子为奴。五世达濑更曾经发过一道谕令:“拉日孜巴的百姓听我的命令……如果你们再企图找自由,找舒服,我已授权拉日孜巴对你们施行砍手、砍脚、挖眼、打、杀”。这道谕令多次被后来的当权者重申。
在这一次的风波当中,这道出自五世达濑之手的谕令也被很多的藏地上层人士祭了起来,当护身护。可陈皇帝对这个谕令根本嗤之以鼻。
这样的谕令除了能够刷新他的眼界之外,毛的作用都没。
陈鸣现在要关心的事儿很多,他并不打算浪费太多的精力花在这件事儿上。而陈皇帝如此的打算,往往就意味着朝廷处理西藏事宜的时候,手段会粗暴简单一些。
虽然陈鸣有准备把藏地土著外迁,可是那地盘不还是没找好的么。再说了,他还真不相信藏民会不知道好歹。
这些农奴在之前过的是什么日子啊?吃的是什么苦啊?
可现在呢?
他们人生有了自由,有了田地、牲畜,陈鸣就不信真的会有傻逼还奢望着去过原先的苦日子。
就好比前世的藏地。
虽然太祖人已经去世多年,但在大多藏族人的家里,还都挂着太祖像,藏民家中的太祖像是全国比例最高的。
太祖从来没有把自己当神,也反对神话自己,但藏人却把他像佛一样敬着。历史上从来没有一个汉族人,能让藏族人这样像神一样供着的。所有这一切都是自愿的,是一种朴素的感情。
在21世纪的藏人家里,总可以看见房屋显眼处悬挂着**像,上面披着洁白的哈达,画像多为六七十年代制品,也不乏新的印刷品。
这是因为什么?
这么多的藏民用自己的实际表现选择了自己屁股的位置,就算有少数鸟人,也不能代表全体不是?
而太祖在藏民们心中的地位如此之高,这本身又代表了什么呢?一样显而易见。
已经七十四岁的章嘉三世最终还是见到了陈惠,陈惠直接把陈鸣拉了过来。
“陛下是有大智慧、大毅力、大勇气的英雄,您的决断,万民俯首。”章嘉三世人老成精,见面开头说话就表明了顺从的态度。
陈汉朝廷早就不是十几年前的陈汉了。
那一个编制完整的整编师就能把整个藏地屠戮一空。就藏地的武装,面对强大的南京,完全挡不住。
章嘉三世本身也就没想过去抵挡。
他只是希望能从皇帝的嘴中搂到一星半点的好处,至少寻求一个皇帝金口玉言的保证:既往不咎。
章嘉三世还不知道,如今还活着的自己本身就是多活着的。
原时空的章嘉三世在五年前就死了。可现在的章嘉三世不仅还活着,而且身子骨相当的好,看架势活到八十岁问题不大。
执掌黄教大权的八世达濑,现今已经三十四岁,亲政十二年。对于南京的决定,八世达濑十分抗拒。章嘉三世希望能够看到皇帝对八世达濑的优待。
“优待?当然有优待了。”
陈鸣笑的很轻松,“明年的时候,朕准备在全国范围推行谘议局制度,同时成立国家谘议局,与会名额可以分出五个来给藏地。”
第八百八十一章 争龙夺嫡岳阳王
一夜好眠,东方泛白之时,岳阳王妃犹自在美梦中沉酣,岳阳王陈却已经醒了。借着熹微的晨光,见自己老婆蜷在自己的怀里头,脸颊莹白如玉,长长的睫毛犹如羽扇,唇角轻扬,睡得十分香甜。陈身子都不敢动了,唯恐把美人惊醒了。
作为当今圣上的皇子,娶一个出身大族的世家女是顺理成章的,可要是这世家女还是一位温柔娴婉的绝色佳人,那就是莫大的幸运了。
陈的手不自觉地抚上了孔氏隆起的腹部,感受着掌心传来的温度,心中忍不住荡漾起来。
那里边,是他和她的孩子,或许真是个儿子也说不定呢?不然怎么会这么折腾他的娘亲啊。他们等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