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主宰江山-第36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后世的里海舰队打个‘暴兰’都能成为记载军史的‘辉煌成果’,实在是无所事事的太久了。

    以至于这支舰队在后世的中国,很多人都不知道它的存在。这支俄罗斯的第五大舰队还被媒体说成是养在鱼缸里的舰队。

    现在这支舰队的规模很小,连后世一百四十八艘大小军舰的零头都不到,总共才二十来艘小帆船,吨位最大的一艘战船好像才是一艘都挂不上六级的风帆战舰,吨位三百出头的单桅纵帆军舰。装备有14门火炮,成员百十个。

    而其他的军舰吨位就更少了,就像一个个炮艇一样,都能比肩我大清的外海战船了。

    少的四五门炮,多的小十门炮。

    成员数量很少,战船老旧,下水最晚的一艘船也过十个年头了。

    阿斯特拉罕造船厂的工匠们都被调走了很多,剩下的人手做一做渔船还行,想要制造军舰,那是想都不要想。

    但阿斯特拉罕的这支小舰队对于国防军的计划还是有着很大的威胁。可要怎么才能剪除这支小型军舰呢?

    陈鸣交代了任务下去,他就只等候着结论好了。

    上位者就是如此,做事儿不需要亲力亲为,否则社会上人的地位还分什么上下尊卑呢?

    当然了,陈鸣在提出了要求之时,他自己也确实想过解决办法。可是恕他的脑容量有限,是真的是想不出来啊。

    这差事就交给了参谋部了。

    这事儿对于奥斯曼和国防军来说都是一个难题,虽然这个时代里海的东岸还没有沙漠化、荒漠化,沿海的地方还到处是绿油油的草地。可是国防军哪来的船啊?

    日后要维持一支军队在里海的西海岸长久的坚持下来,那也需要一支可以往来于两岸的舰队存在,这都从哪里来啊?

    陈鸣不去想,转动脑筋的就只能是参谋部了。

    且不提受到这个任务后的参谋部有多么头疼,只说陈鸣在送走了六个小弟之后,就惊奇的发现,自己这辈子的老爹陈惠的精神头似乎一下子萎了下来。

    这个老爹对自己的小儿子感情还真深。

    陈鸣自个有些讪讪的摸了摸鼻子。

    时间过得很快,一转眼就进入了承天十六年的初冬。

    谢日尔阿利耶夫活动了一下自己的双肩,冰冷的寒风正从他身上披着的破烂毡毯缝隙里不断地向里钻。阿利耶夫已经可以看到中国人那高大的城堡要塞了。阿利耶夫心中都很有些复杂的滋味他们一度曾将自己的目标定到这儿,饮马巴尔喀什湖。后来他们在中国人的进攻下节节败退,但不少人还是存在着一个念头要想尽办法的打回来。可现在他们总算是回来了,但却是以俘虏的身份……

    这些俄军战俘没被允许入城事实上就连大部分的国防军和附庸骑兵也都在要塞外扎营。整座碎叶城外围的某一侧几乎都被各军营帐所占据,看起来仿佛是在遭受到围攻似的。

    陈鸣亲自给这座巴尔喀什湖西岸的城市命名为碎叶城,虽然他很清楚盛唐时候的碎叶城并不在这儿。

    就连很多老百姓都知道,如今的‘碎叶城’不是诗仙李太白出生的那座碎叶城。于是这座要塞城市在中国就有了一个新的称呼:碎叶新城。

    在要塞的另外一边也有大量营地,却都是破破烂烂的窝棚那边是哈萨克和蒙古人的聚居区。长久持续的战争让越来越多的哈萨克人和蒙古人汇聚到了碎叶城边上。不仅因为这儿安定平稳,也因为这儿有着更多挣到钱的机会。

    本来像这种‘战争移民’区域历来总是最混乱,最肮脏不堪的地方,但在此地却恰恰相反不管是哈萨克人,还是蒙古人,亦或是安集延人,所有人的持续或许不用打散打乱,可他们的住处敖包/窝棚/蒙古包,一应棚户都得严格按照指定位置搭建,每隔一段距离就有统一的取水点、防火点,以及丢弃排泄物和生活垃圾的地方。棚户区相互之间分隔很开,以防止火灾和疾病的传染。

    除了那些个敖包/窝棚/蒙古包本身破烂不堪,里面出入的人员形形色色外,这片难民区总体布局竟然比另外一边的附庸骑兵的军营还要整齐些。令每一个初次见到眼前景象的人无不目瞪口呆毫无疑问这又是出自国防军的手笔。

    这支战俘队伍也不例外,他们在一片惊叹声中绕过了小半座流民营地,终于来到此次漫长‘行军’的终点站战俘营,一大片的棚户区,如之前他们看到的一样。

    战俘营位于几支国防军驻地的包围圈中,显然是防着他们炸营或者逃跑。看守战俘营的士兵并不多,国防军更是没有多少,很多人都是附庸骑兵。

    “第305队,壹千人按时送达。”

    虽然对面过来的国防军只是一个上士,那带兵押队的哈萨克贵族却丝毫不敢怠慢他这边必须要自己出面做交接,因为整支队伍里只有他才认识中国人的文字和那一连串的数字。而对面的中国人,不要说是上士军官了,随便哪个普通士兵就能看懂交接文书因为那上士军官带来的一队普通士兵,此刻他们都拿着一张表格,根据305队的分组数据对照在场人数。

    望着对面那些认真核对数字的国防军士兵,哈萨克贵族心中升起一种艳羡和懊恼交织的复杂情绪眼前这帮小子年龄大约还没自家大儿子大,可一个个都能识文断字。自己的大儿子倒是跟着阿嗡多了不少的经书,还能书写阿拉伯文,但现在却近乎成了一个睁眼瞎。那些曾经让自己的大儿子骄傲的昂着头的知识,如今变得不值一文。

    当初的自己怎么就那么的不开窍?不把长子送到巴尔喀什湖、斋桑泊,进儿送去伊犁,而是把儿子教给了当地的阿嗡,然后去了麦加。

    这个哈萨克贵族内心里的懊悔能把他整个人都吞噬。

    没有人再说当初把儿子晚辈教给中国人的人是离经叛道,是大笨蛋了。人家是‘先知’,高瞻远瞩,目光长远得很。早早的就看准了中国人的前景,把自己的血亲送了来,轻轻松松的就能在新的汗国中维持着自己的地位。

    甚至都不用跑去前线去打生打死。

    只要他们的儿子晚辈还在,这些人家的前景就无限光明。

    而当越来越多的人从伊犁毕业,甚至是从兰州、西安,乃至鲁山、武汉、南北两京毕业,越来越多的此类人占据了新汗国的高层,那么这些人的地位就等若是打上了一个又一个的包票。只要他们不是自己找死,那短短三两代中,根本就不用去发愁家住部族的衰落。

    后悔莫及啊!

第八百七十六章 陈皇帝的牙根恨得发痒

    就在八月金秋,就在全国的后勤部物资供应商们全都噤若寒蝉的时候,陈汉第一批就国的六位藩王,乘坐着帆船离开了南京的下关码头。

    这放出去的是六只小崽子,但只要他们自己争气,陈鸣几年后收获的可能就是六头猛虎。

    同时这也算是宣告了为期近两个月的‘后勤部’号低压冷空气终于过境。

    整个中国的食品、衣被和鞋子等等生产厂家,都被冷冽的冷空气扫荡了一回。后来这股风儿甚至都探进了医药领域,包括同和堂、九芝堂、宗黄堂、达仁堂等老字号的药品生产企业都被卫生部和质监局进驻细查了足足半个月。

    现在这股风儿终于吹过去了。

    整个中国都松了一口气。

    在寒风吹进医药领域的时候,军工部门就一个个提高了警惕,谁敢保证这股风儿不会在皇帝陛下的盛怒支持下,横冲直撞的闯进军工系统呢?

    万幸这一切都没有发生。

    南京下关码头上,李小妹目光不舍得望着远去的帆船,知道高高的风帆也没入远处那水面之下。

    这当然不是因为她对陈、陈、陈哙、陈吕、陈唁、陈哲六个小家伙中的哪个有特殊的感情,而是因为她最宝贝的儿子就也在船上。

    陈鸣突然改了个主意,把自己给儿子们设定的‘人生路线’改动了一下,让他们跟着北美就国的六藩王前往北美,提前感触一下‘建国之艰难’。这也有帮助于他们点亮‘总领全局’这一技能点。

    陈鼎走了,带着些不舍和眷恋。

    但他老子没有亏待他,在陈鼎前脚刚出到烟台的时候,后脚就有官员传来圣旨。

    以陈鼎这几年尽心尽力,有功于江山社稷,该洛阳王为豫王。

    这是陈鼎兄弟当中,迄今为止第一个一字王。

    这种不要钱的荣誉,陈鸣发起来很大方,但这却让陈鼎非常感动,李小妹更是满意无比。

    南京城内,关于皇长子‘失宠’的传言瞬间消失的无影无踪。

    虽然豫王这个爵位在中国的历史上并没有太过特殊的意义,可是这个王爵的意味在陈汉一朝却非同一般。

    陈汉起家于河南西部,紧邻洛阳,而河南又自古简称于‘豫’。并且河南又是整个中国传统意义上的‘中原之地’,这些都让这个‘豫王’封爵显得意义非同寻常。

    这个封爵的影响力很强大,根据国安的密探,李氏集团在短短半个月内就又增加了五个合作伙伴。

    而陈鸣在这个举国‘哗然’的时候,却趁机推出了他蓄谋已久的一个行动。

    那就是彻底灭亡西山军和南阮,吞吃整个安南。

    而至于如何安定西山军和南阮地方,陈鸣给出的是一个有别于河内和北郑的政策。

    河内和北郑的个人土地所有权,在大体上并没有被陈汉触动多少,河内的大锅饭和集体农庄更是人人都被分划了土地,所以这两个小团体很自然的就融入了南京的统治下。

    但南阮和西山军不同,南阮会比北郑更温顺的投效南京,因为南阮开启的改革,让其统治阶级对下的剥削变得更加过分,而改革所谓的‘成果’,除了编练出一支不知道真实战斗力的新军之外,那就是建造了很多贪污腐化严重的‘国有企业’,这些本该振奋南阮经济的新式工厂,其产品的生产成本都能比中国货物到港的售价还要高,那真的是越生产越赔本,而且质量还很不稳定。

    工人们的工资普遍较低,很多年了,南阮政权内部的物价和生活成本都上涨了很多,但工人们的工资是都没有见长。

    这造成的结果就是工人生活越来越艰难。

    所以,国防军踏平了西山,进入南阮之后,肯定有很多人一片欢呼雀跃。但也会有不少人坚定的与中国为敌。之前从河内和北郑南逃的不少土著,那都是从身心里排斥陈汉的统治的。眼下他们已经‘走投无路’了,必然会有不少人任命,但也肯定有很多人‘宁死不屈’。

    “授田?”

    柳德昭一声惊呼,还人均五亩,这条件是不是太优越了?

    “优越吗?”陈鸣目光一扫,柳德昭、庞振坤、汪辉祖等人一脸的惊讶,轻轻笑问道。

    “朕觉得并不算优越。西山军和南阮的地盘距离南洋还有多远?完全可以把之当成南洋来处理么?这算的什么优惠?”

    “何况授田之后又不免税,还没有无息的农业贷款。虽然他们也不用还地钱了。”但是这免税和无息的农业贷款对很多农民来说比几亩地的地价还要珍贵啊,这是他们的启动资金。

    “你们要真觉得这政策好,是一个大优惠,你们可以把如此政策在两广地区也宣传宣传,你们都睁大眼睛看看能引诱去多少人?”

    “朕是在为安南的万世安泰所计。”陈鸣这般说着。

    柳德昭和在场的内阁大臣们互相看了看,都不说话。谁不知道两广地区的穷困百姓早就给移民到了南洋了,两广地区在陈聪任职内阁首辅大臣期间,曾经创造了三次人口普查全都负增长的‘奇迹’。这个时候安南南部就是人均授田十亩,也吸引不去几个人。

    最后还是柳德昭再开口道:“南阮和西山军的权贵豪门都要铲除吗?”

    河内被破的时候,残清三杰的剩余骨干是全被从他们的控制区中迁移走了,分散的天南地北。而北郑的豪门权贵虽然没有大规模的被清查,但多多少少也吐出了一些财富。

    “铲除?用不着的。”陈鸣笑着摆摆手,“你们以为那两地能有多少人口?就算全部投降,那里的土地也足够安置的下。他们中愿意投降的,就全部收纳了。再大的民愤也是在南阮、西山军统治下铸成的,跟咱们有什么关系?要是马上清算他们,谁还会信咱们?”陈鸣的意见是跟之前处理北郑时的意见一样,让他们吐出一部分钱财了事。

    “留下他们,也不意味着他们今后就可以肆无忌惮。只要日后犯了事儿,照样要依法受惩。”陈鸣很难想相信这些人会在日后老老实实。横贯了的人,会一夜之间就变成顺民吗?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啊。

    所以目光不妨放长远了看。

    这样做虽然看似没有清算贪官污吏,豪强恶绅更容易赢得老百姓的支持,但总体上能赢得上层阶层的支持,让陈汉的统治在当地更容易建立。而人均授田五亩也能安抚下底层阶级,这就好比一个好处费,让后者内心里再大的怒气也无法发泄倾吐,至少不会对着陈汉发泄倾吐。

    等到日后陈汉统治下,再律法公正,政治清廉,那之前时候受苦受难的老百姓们只会把满腔的恨意倾泻到过去的权贵和统治者身上,对于现在的统治反而会生出一股热烈的拥护。

    陈鸣是这么想的。

    柳德昭等人在明白了陈皇帝的意思后,倒也认同了他这个想法。

    “皇帝怕是不愿意再多事了。”

    柳德昭回到内阁办公室后,召集了几个人进行了商议。虽然战争是需要大都督府去调度的,可战后就需要内阁政府来料理局势了。

    陈鸣已经准备用兵,而依照西山军和南阮的实力,面对着国防军的全面进攻,怕是半个月都很难支撑得到。

    所以,内阁也必须立刻就做好准备。这事儿他们被皇帝打了个措手不及。

    柳德昭情绪冷静了下来后,细细的思索着这件事,觉得皇帝依旧有是优待安南的那些土著了。但他并不觉得这是皇帝对安南有什么好感,而是觉得皇帝不愿意再多事了。

    法国的大革命风暴已经初步成型,可是它的威力还没有完全的爆发出来,历史上,路易十六夫妇在大革命三年后才被砍头。

    而现在才是第二年,或者说才刚刚满一年。可是它的影响力首先施展的目标不是在英国、普鲁士、荷兰等邻近国家,而是体现在了瑞典身上。

    古斯塔夫三世已经有意同俄罗斯停战议和了,因为他的目标已经转向了南方,他的‘恩人’路易十六夫妇被一群叛乱者给控制了人身自由,还失去了自己上帝赋予的权利,这让古斯塔夫三世不能忍受。

    甚至为了争取国内更多地支持,他都有意同国内备受他打压的贵族缓和关系了。

    在过去的承天十六年八、九个月的时光中,欧洲大陆发生了很多的事儿。

    除掉法国愈演愈烈的大革命外,就是瑞典与俄罗斯的再度大战。

    亲自来到前线指挥部队的古斯塔夫三世虽然遭遇了芬兰贵族官员发动的叛乱,以及芬兰士兵的不听指挥等事情当时的芬兰大部地区属于瑞典,俄罗斯占据了一小部分,丹麦为了声援盟友俄罗斯,也向瑞典宣战,但瑞丹战争在不列颠和普鲁士的调解下终结了。

    古斯塔夫最终在西历1790年5月9日的斯温斯克松德战役击败俄罗斯波罗的海舰队,取得瑞典海军史上最大的胜利。俄罗斯在这战中失去7000个士兵和三分之一舰队【五十三艘大小战船】。

    当带来驻欧办的最新情报的船只抵到南京的时候,驻欧办还只知道瑞典和俄罗斯在进行和平磋商,两者很有可能在下半年签署和平停战协议。

    当初俄军大反攻,在第一次斯文斯克松德海战中重创瑞典舰队的时候,叶卡捷琳娜曾经说瑞典国王必须“证明自己的悔意”,无条件赦免所有的芬兰叛臣,并同意在国会保证下恪守和平,她才会“饶恕”他这场“恶心的侵略”;但眼下显而易见,瑞典不需要如此这样的求和了。相反,处境越发艰难的俄罗斯还需要反过来央求瑞典尽早的结束战争。

    这个消息让陈鸣很生气。这个古斯塔夫三世就是个棒槌!

    亏得他这些年对瑞典一直优待有加,现在这个节骨眼上他竟然这么做。

    驻欧办虽然不清楚瑞典与俄罗斯之前的停战协议会在什么时候的签署,但他们能够肯定的是,瑞典自身就有签署停战协议的想法。古斯塔夫三世这个家伙,脑子里不知道怎么就搭错了一根弦,比约翰牛还照的就准备筹组反法革命联盟了。

    这家伙要是现在就站在陈鸣的跟前,他会立刻命人将之拖下去打上一百大板,让他的头脑好好地清醒清醒。

    而除了欧洲的变故外,那就是国内的事情了六个藩王在今年离京就国。

    他们所携带的人口、物质,所引带起的这股海运大潮,将会一直持续到承天十八年。

    十六、十七、十八,掐头去尾,算是两个完整的年头,这样才能把所有的东西都运送过去。此潮流必然会引发北美新一轮的移民潮,同时也会引发沿海的各大造船厂新一轮的造船高峰。

    最后就是对俄战争了。

    如今两边的战线就僵持在了乌拉尔河到乌拉尔山东侧一线。

    鲁缅采夫在那次倒下之后,就再也没有醒来。

    整个东线俄军一败涂地,不仅是在西西伯利亚,连乌拉尔河流域,他们也近乎崩溃。

    在整个乌拉尔河,他们只有古里耶夫和奥伦堡两座要塞还能坚持着。而之前俄国人为了防备准噶尔骑兵,特意修筑的俄罗斯版长城奥伦堡防线要塞,(今哈萨克共和国的北边国界几乎与此重叠),绵延过千公里。此刻也被国防军的骑兵部队和哈萨克、蒙古骑兵给杀进杀出,如入无人之境。

    可以说,俄军只在南线的对奥斯曼战争中取得了一定的胜利和优势,在东西两线全都遭受了沉重打击。这个时候正是反俄联盟趁胜追击夺取最终胜利的好时候,古斯塔夫这个大笨蛋。

    陈鸣想起来就恨得他牙根痒痒啊。

    现在奥斯曼帝国已经正式向中国发出了求援,希望中国能够派出一支部队进入到里海西岸,分减他们的压力。

    那位置最好就在阿斯塔拉罕的南部,阿塞拜疆的北部。

    可以说,经过的两年的奋战,奥斯曼帝国还是在战场上落入了下风。一个俄罗斯就很强大了,再加上一个奥地利,奥斯曼帝国落入下风的局势并不出乎陈汉的预料。

    出乎陈鸣预料的是,奥斯曼人竟然邀请国防军进入里海的西海岸。

    如今的陈皇帝有着那么多的大事要操心,对比起来,小小的安南南部算的了什么呢?

第八百七十八章 劳改们的权利!

    巴尔喀什湖和斋桑泊处的俄军战俘已经汇集了四五万人,而战争中被国防军圈了圈子的俄罗斯平民和哥萨克、鞑靼等民族人口被强行迁到这儿来的,这已经超过了十万数。

    当然,这十几万人如今不可能全都在这儿生活。到了一批,又到了一批,到了第三批、第四批,可到不了第五批,之前聚集的俄军战俘、平民就会分出一大部分被迁移到别的地方。

    就在战争进行的期间,西西伯利亚上,哈萨克大草原上,很多地方的都已经被建起了一座座城市,被开垦除了一片片农田。

    劳动者当然就是那些被俘的俄军和俄罗斯平民了。

    这很不人道,一具具倒毙的尸体不知道填满了多少洼地,但对于陈汉的移民和对西西伯利亚的开发,却大有帮助。

    ……

    查验人数无误之后,这一千人被带进了营地。战俘营里还是一片空空当当,除了四周有一圈木栅栏围墙外,其它什么都没搭建起来。只在地上用石灰线画上了许多方格标记,并在四处角落里堆放了许多木材、芦苇、枯草之类的建筑材料。

    这并不是说之前圈到这里的战俘就没有搭建房屋,而是因为他们在离开之后,他们搭建起来的房屋就被周边的军队和附庸骑兵及部落给占据了。

    那些战俘互相看看,眼中都显出庆幸的神色果然是如那哈萨克贵族所说的一样,宿营地要自己来搭建!还好他们没有在路上偷懒,他们在半下午时候就赶到了营地。现在天色尚早,有一段白天时间可用,否则要摸黑干就惨了。

    只是不少人随即又摸一摸自己干瘪瘪的肚子,这一整天工夫他们几乎啥都没吃,战俘在迁移途中,只有早上一顿‘质量’还算可以的干饭,中午喝一口稀的,汤里头的米粒都恨不得能数的清楚,而晚上则更是连这一口稀得都没。他们已经如此跋涉了几千里路,身体的机能衰弱到极点,走了这么长时间,体能早就干枯,眼下勉强支撑着能站稳就不错了,再要干重活……实在够呛啊。

    有几个人便朝那个哈萨克贵族看过去,希望这位好歹能帮忙说两句话,但那贵族却仿佛知道他们在想什么,只是满不在乎的挥挥手:

    “放心,已经到了地头,上国肯定是不会让你们饿死的。”不然就不会千里迢迢的把人送到这儿来了,直接砍了脑袋不是一样?“今后你们的伙食都是劳改营负责,你们吃的可比原先给圣彼得堡卖命时候要强的多了。”

    正说着,果然见前面推来一溜大车,车上堆着一箩筐一箩筐的杂粮馒头。还有许多大木桶,掀开盖板之后便可见热气腾腾,显然里面是盛的肉骨头热汤。俘虏们一下子都激动起来吃的,那都是吃的。

    虽然那些箩筐里面堆放的杂粮馒头他们几乎都没有吃过,甚至都没有听说过,可他们能闻得到馒头散发的香气。而那汤桶里肉骨头加土豆煮出的肉汤也香气扑鼻,只需要闻一闻就知道是好东西。虽然他们都不知道里头具体的是什么,但至少可以确定:这一顿绝对将是他们被俘以来最好的伙食!

    之前给他们吃这么少,那显然就是中国人有意为之。就是为了让他们饿得没力气,饿的连逃都没法逃,更不敢逃。

    谁敢保证自己逃走了,立马就能找到吃的?要是找不到吃的,饿就先饿死。

    劳改营的人手做这种事情显然已经很熟练了,他们招呼着战俘们按之前的分组顺序排队,一组就是一个队,同时还按每十个人为一小组的划分提前把队伍分配好,并随机指定一位组长,然后才要求他们以小组队为单位去排队领食物。并告诉他们吃完饭以后就可以去干活了,包括将来的所有事务都要以小组为单位整体行动,不能单独一个人在营地里乱跑。而小组的编制暂时就以今天的划定为准绳,每人在干活之前还需要领一块身份牌。

    干任何事都需要带着这块牌子,不然,抓到了就是一个死。

    一个小组一间房子,搭建好房屋后就可以睡觉了。

    因为只有排列好一队的人后才能去领吃的,一队为十小组,在这种情况下动作缓慢或是扰乱纪律只会白白浪费自己的时间。在馒头和肉汤的诱惑下,俄军战俘们都极其配合,不一会儿这一千人就全部分配完毕,每分好一组人就赶紧跑到分发食物的车辆那边去排队,唯恐动作稍微慢一点就被别的队的人抢先了。

    如此折腾半天,这些饥肠辘辘的战俘终于每人领到两个杂粮馒头和一碗香喷喷的热汤,用来盛汤的木头饭盒以及吃饭的勺子是分配给每个人的,被告知要小心保管,如果丢失或损坏下次就没得用了。

    很多人被那热汤的香味所吸引,还没找地方坐定就先喝上一大口,然后往往便是‘啊’的一声大叫出来好爽好舒服。

    劳改营的厨子在那汤里放了不少盐和辣椒,虽然闻起来喷香,尝到嘴里后则是辣的让人直冒汗,味道极重,这却很合乎俄罗斯下层人的饮食习惯。俄罗斯的上层人士非常崇拜法国,贵族不仅以**语为荣,而且饮食和烹饪技术也主要学习法国。但经过多年的演变,特别是俄国的底层百姓,做食物更讲究热量高的品种,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烹调特色。俄国人喜食热食,口味较重,喜欢用油,制作方法较为简单。口味以酸、甜、辣、咸为主,酸黄瓜、酸白菜往往是饭店或家庭餐桌上的必备食品。

    如今的哈萨克白天的气温都已经低过了零度,夜晚更是直逼零下十度,在这种已经可以说是寒冷天气里来一碗滚烫**的土豆炖肉汤最是能开胃发汗,咸咸的味道也有助于补充他们一路上消耗的大量盐份。

    为了让俄军战俘变老实,沿途路上给他们吃的东西,除了量的控制外,还有就是减少盐度,口味偏酸偏甜。

    如今这些战俘个个都胃口大开,一个个就着热汤蘸着馒头稀里哗啦吃的爽快无比,吃完之后人人都是满头大汗,很多人看着不远处依旧堆积着馒头和肉汤木桶的车子,眼睛里恨不得冒出两只无形的手来去抓过它们来。但周边荷枪实弹的国防军士兵和一个个策马挎刀的附庸骑兵,让他们不敢有半点大动作。

    饭后再略坐着休息一会儿,先前连续赶路所积累下的疲劳与乏惫顿时消减不少。体力也有所恢复,这样接下来再让他们干重活,无论在心理和生理上就都能承受得起了。

    ……

    在劳改营整理战俘的过程中,那些押送人员并没有离去或是袖手旁观,而是很积极的主动上前帮忙他们都是些有颜色的人,知道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事。果然,等把战俘们都安排完毕,一位劳改营的营长便说既然大家都没用餐呢,就一起留下来吃个便饭好了。

    这边押送队的就是在等这句话,当兵当官的全的不玩假客气,一个个笑眯眯说一声‘谢谢’,便跟着进了营地人人都知道国防军的伙食好,而劳改营的伙食比国防军的还好,不趁此机会留下来蹭一顿才是笨蛋。

    更主要的是,已经有很多人在这儿蹭过这顿饭了,他们要是没有蹭到,那多丢人啊?

    劳改营中的阶级划分一向很严谨,不严谨是会模糊上下阶层等级的,对于劳改营的稳定和劳动改造很是不利。这些士兵吃的东西要比战俘好上很多虽然同样是杂粮馒头和**土豆热汤,但不仅不限数量,热汤里的肉块也比俄军俘虏的土豆肉汤要多出许多。

    那些从肉骨头上剃下的肉,怕是都到这里来了。

    同时还配的有奶茶和酸菜,餐后还有水果罐头。

    当然押队的哈萨克贵族和军官吃的可就不是这样的饭食了,军官们的饭菜依旧没有脱离了土豆肉汤和馒头,只是馒头换做了白面馒头,而肉汤也不再是马肉,而是牛肉。

    除了奶茶、酸菜和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