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主宰江山-第29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卖松子啦,九两松子半斤黑面包啦……”
之前还在仓库入口的一个小孩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离开了人群,那透着幼稚的吆喝声传入傅恩的耳朵,傅恩神色一凛,这就是动手的信号啊。
这标注着福康安就要离开仓库入口了。
福康安脸上荡漾着笑容,仓库、粮食,面对满清的强硬,法拉列耶夫为代表的俄国人退让了。福康安已经在遐想着自己把粮食运回大兴安山后,全军将士的兴奋。
然后就在这个时候他胸口一痛,如是被人重重的打了一拳,整个人都站立不稳的向后倒去。
福康安一声遗言都没有留下,傅恩射出的子弹在他的棉甲上开了一个大洞,然后打烂了他的心脏。在福康安流恋于世界的最后一眼中,印入他眼球的只有法拉列耶夫嘴角裂开的一抹笑,那是一抹笑吧?那抹笑容转瞬就从他的嘴角消失,再定眼去看时,仿佛从来没有出现。
法拉列耶夫脸上流露出的是无比的惊讶和恐慌,他立刻扑倒在鲜血流淌的福康安遗体上,他的侍从则瞬间把他挡在了身后,似乎在保护着他。傅恩这个时候已经离开了,看到福康安倒下后他就立刻滑下看房顶,从街道背后迅速离开。连那杆枪他都不要了。
远在南京的陈鸣肯定没有想到,一个原时空的满清名将就已经这样的离开了人世,福康安还没有对陈汉造成什么损伤,更没有给他爹报仇雪恨,就永远的倒下了。
现场乱成了一团。法拉列耶夫也不再假惺惺的趴在福康安遗体上痛哭了,他在往马车里去,他要离开这里了。那个该是的野蛮人已经去见上帝了,他一刻钟也不想继续跟一具尸体待在一起。
这让他感觉着恶心。
野蛮人的鲜血都是被玷污的,就如同他们的肤色一样。
法拉列耶夫看到自己胸前和手上沾染的鲜血,脸上不仅的闪过一抹厌恶。这是恶心。等回到了总督府他一定要洗一个澡,把所有的血迹全部洗去,而这身他平日里很喜欢的衣服也会被扔到火堆里去,这太恶心了,它上面沾满了那个卑贱的野蛮人的血。
自从京宫里传出了福康安的那些言论后,他就成为了法拉列耶夫的眼中钉肉中刺。还有什么比一个给自己的宏图大业制造麻烦的人更惹人厌恶呢?
法拉列耶夫的‘宏图’是什么?那就是驯服八旗,要把八旗变成一头比土尔扈特更听话的猎犬,就像过去的布里亚特蒙古人一样,他们就是俄罗斯人的狗。
可是福康安的意思呢?那是要八旗成为一个享有着一定自主权的小王国,就好像过去朝鲜和中国的关系一样。这是法拉列耶夫所不能允许的,所以他做出了干掉福康安的决定。
反正他与满清已经达成了新的补给协定,未来的半个月里,他会把尼布楚仓库区里一半的库存发放到八旗手中。法拉列耶夫相信这些粮食和物质可以让八旗忽略掉福康安的死。
那只是一个死人罢了,而活人应该更关注自己的利益,不是吗?
不过法拉列耶夫把福康安身边的侍从们想的太简单了。
这些人都是福康安的亲信,甚至是富察家几辈子的家奴忠仆之后,他们太熟悉福康安了。慢慢僵硬中的福康安遗体是不会说话,可死去的福康安那脸上除了震惊之外的恨意,还有这场突如其来的暗杀,提供了时间地点的法拉列耶夫身上有着太多的疑点了。
就在法拉列耶夫就要走过的时候,福康安的护卫队长突然死死抓住法拉列耶夫的右臂,后者高大的身躯被勐地一带,失去了平衡,向地上倒去。法拉列耶夫发出了一声尖叫。
同时几个福康安的卫兵纷纷掏出了手铳和刀剑向着法拉列耶夫的侍从、卫兵勐冲过来!
他们可不是什么政治家,也不需要顾全啥子大局。这些富察家忠心耿耿的战士现在唯一的念头就是杀掉法拉列耶夫,为自己的主子报仇。
军伍出身的法拉列耶夫也不是大腹便便的无能之辈,虽然被打了个措手不及,但他立刻反应了过来,整个身子仿佛一头大树懒吊在了福康安卫队长的胳膊上,然后者让他没办法抽刀出来。
仓库入口整个乱了起来。
先是枪声,死了一个大人物,然后是火并,围在那家小百货铺卖酒的人立刻惊吓的大唿小叫,很多人抱头鼠窜。
一个俄罗斯卫兵抽出了自己的军刀去解救法拉列耶夫,但是被一个面相普通的中年汉子挡在了面前,后者手中握着一把刀。腰刀一横就格住了卫兵噼下来的军刀,然后刀身轻轻一抖,俄罗斯卫兵的手腕已经鲜血如注,却是被腰刀直接削开了一个大口子,而他还没等做出下一步的反应,腰刀如一道寒光,就已经抹过了他的咽喉。
枪声响了起来,两边都有人倒下。如同一只大树懒吊在卫队长胳膊上的法拉列耶夫没有下一步动作了。因为他的脑袋被一刀砍了下来,鲜血狂喷。
双方都结下了化解不开的仇恨,伴随着尖叫出声,整个仓库的驻防俄军都在迅速向着入口扑到。
福康安的卫队只有三四十人,其中跟随着他来到仓库区的只有一半人,所以最后的结果是所有人都死了。要么被刺刀捅死,要么被枪弹打成筛子……
但是俄罗斯似乎还气运深厚,就在愚蠢的俄罗斯士兵杀光了福康安的卫兵后,还要准备继续屠杀另一半卫兵,然后打进京宫抓到鞑靼人的皇帝给总督大人偿命的时候,他们被还存在着理智的军官们拦下了。
俄罗斯军队的军官几乎都是贵族。
这些人打仗的本领且不去说,每个人多多少少都还拥有一些政治头脑。这些人很清楚俄罗斯现在的状况,在遥远的东方,俄罗斯如果想要抵挡着中国人那强大的军事压力,他们就必须依靠鞑靼人。俄罗斯跟鞑靼皇帝是一定不能决裂的。
“难道法拉列耶夫男爵就白白的死了吗?这是对俄罗斯帝国大大的不恭。”大兴安山脉北方的尽头,策伯克多尔济怒吼着。他抽出了自己的腰刀,一副随时向残清开战的模样。吓唬的他对面的一个俄罗斯官员连忙出声安抚她。
等到唿伦贝尔的高士达得知这个消息后,又将这个消息报道南京,时间已经进入四月份了。
外东北这块土地上真正的春天来临了。
高士达正在捉耗子,可是进度似乎并不怎么顺熘……(未完待续。。)
第七百一十三章 天堂和罪恶
15到18世纪上半页是西方急速追赶东方的三百年。
一个接一个的欧洲国家崛起,大航海和地理大发现让欧洲彻底摆脱了中世纪的贫穷,而财富推动了社会的前进,促进了科学的发展,让欧洲在武力上也压倒了邪恶的奥斯曼帝国和古老的东方帝国……
我相信,在18世纪的上半页,如果东西方之间掀起了战争,或许清帝国的实力也很强劲,但它绝对不会拥有现在的陈汉帝国那压倒性的优势……
中国的皇帝曾经说过:“过去的三百年中,中国是东方一只沉睡的巨龙,外人只能祈祷这条可怕的巨龙永远沉睡永远不要醒来。因为当它醒来之时,整个世界将为之震颤。“
现在沉睡的巨龙苏醒了。
十年的战争宣告清帝国成为史名词,在遥远的东方,一个崭新的中国出现在世界面前,古老的巨龙醒过来了。大不列颠王国、法兰西王国、俄罗斯王国、西班牙王国、荷兰……,先后败在或屈服于这个占全球三分之一强人口的国家手下。
苏醒的中国巨龙对着西方世界大肆咆哮,挥舞着他们的爪牙,大肆抢劫西方世界几百年积累、开拓的成果……南洋和北美。
有一个声音在中国响起,他们要将史上曾经属于自己的土地全部收回去……哪怕那个人是中国人自己所不愿承认的成吉思汗,他们说只要中国人到达过的地方都是他们的。继北匈奴西迁、西突厥、蒙古西征欧洲之后,中国人再次对西方世界构成一股沉重的恐惧,如不遏制他们在全球的扩张,不需要多久,西方世界三百年努力和探索发现的新大陆将完全沦落到中国人的手中,所有的成果全部被中国人窃取。整个地球都将笼罩在黄色之下。
俄罗斯的使命就是在中国人成功的统治地球之前,将他彻底扼杀在幼小之中。
……西一七九零年俄罗斯女沙皇叶卡捷琳娜二世所着《白色与黄色……俄罗斯的史使命》
当然这都是十年后的一幕了。
那个时候的中国已经面对西方露出了自己锋利的爪牙和贪婪的胃口。
可是现在的中国呢?中国所做的一切还只在一个帝国的本分之内。
从中国的举动上来看,现在的中国追求的还属于区域性霸主地位。这对西方世界的威胁并不大。谁让东西方在这个时代间隔的实在太远了些呢。
中国还没有流露出对全球霸主宝座的渴求,而且中国自身还存在着巨大的利益。
看破十年的政治目光,这可不是随随便便就可以拥有的。
而把话又说回来,一个强大的帝国从来不是一夕之间就变成的,这就像西方的那个谚语: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一个帝国的根基也不是一夜之间就更夯实的。
中国这头东方巨龙能够肆虐全球,靠的不仅仅是中国庞大的人口和地大物博的丰厚资本,至少让那时的陈鸣自己来说,他都会把普及教育划入中国的中心之一。
高素质的国民群体不仅代表着高素质的军队兵源,更对于整个社会有着难以想象的推动力量和促进作用。因为教材的编撰中可以直接渗透着陈鸣的思想,这次的普及教育,在未来十年整个中国的大跨步前行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就算是眼下的这个时代,教育的作用就已经隐隐有所表现,这在那些普及教育发达的地方表现的很明显很明显。比如鲁山!
作为陈汉的旧都,鲁山在中国的政治版图上拥有着非一般的地位。虽然地理环境和社会人文限制了鲁山经济的持续发展,但陈鸣很好地为鲁山找到了另一条出路……那就是教育。
从最基础的小学堂到初高中,然后是各大高等院校,鲁山高等学校的数量比整个中原省其他各地的院校数量加在一起都要多。
并且不仅仅限于普通院校,还有艺术类院校和军事院校,几乎各专业国内顶尖的院校都在鲁山设立的有分校,或是分院。
比如医科、法科、工科、戏曲、绘画,还有好几家综合性质的军事大学分校,以及各兵种专业学院,再加上政治、经济、外交等。
中原省本来就算是一个教育大省了,因为陈汉高层个人感情的原因,在高等院校建立、建设的时候,中原省是重点扶持的地方,而鲁山那就属于重中之重。
现在的中国,那里的高等院校数量和发展前景就是南京也有所不及。
虽然顺天府的税收上交国库比例与鲁山一样,它们俩地是中国政治版图中的特例,税收小头上交国库,大头留下来自己用。所以每年的教育资金扶持要比别的地方多出不少,地方财政也阔绰了不少。
比如上海的财税是七成上交中央,三成留下来地方政府使用,那么南京和鲁山就是三成上交中央,七成留下来自己使用。这显然占据着很大优势。
而从两边的经济量上讲,南京显然比鲁山占据着很大优势,后者若是整体规模小,就算留的多,也效用有限。但是不忙,鲁山的教育资金从来不指望政府拨款,它们的主要来源是社会捐款。
不管是皇室的慈善基金,还是权贵重臣的意思,或者是九州商会、中原银行等等私营巨头的捐款,鲁山的教育,每年可以投入的资金要比南京还要多。
而整个南京有多少人?鲁山又有多少人呢?
所以在承天五年的时候,也就是去年,鲁山政府宣布彻底普及学堂义务教育,也就是小孩上小学堂不用花钱了,只要你拥有鲁山的户口,你的儿子、女儿就能进入学校。而且是带有强制性的。
同时打承天元年起,鲁山就大面积搞起了夜校和技校。这儿的持久安定可不是只存在了五年,自从复汉军打出声势后,这鲁山境内就没有遭受过啥子威胁,这里已经安稳了好多年。在此之前,大将军府、汉王府对于教育的投入,就已经给鲁山打下了一点基础,而现在这个幼苗在迅速的生长壮大。
同样是在去年,太上皇、皇太后回乡祭祖,这为整个鲁山经济、教育都带来的新的发展。同时大把大把的人开始为鲁山刚开解囊,只是皇后家去年就捐出了不止一百万。这让鲁山的教育投入坐上了顺风车。去年鲁山政府推出的政策除了学堂义务教育之外,还有初高中学校及高等学府的奖学金制度,还有贫困生教育补贴制度和贫困生教育贷款制度,直接让鲁山政府完成了未来三年里的教育计划。
这也让鲁山成为了中国教育这一块真正意义上的‘第一’。
外地的人,有钱人家的孩子还上不上学呢,因为学校收取的生源有限,而鲁山却是一个乡镇里至少五所小学、两所中学,一所高中,同时还有面相成年人的夜校和技校……
鲁山有着自己独特的区域优势,这几年里从鲁山高校走出去的毕业生全都有一个体面,这就让鲁山当地百姓更看重‘大学’的意义了。
因为政府的强制要求,鲁山适龄儿童的入学率在全国范围内第一个达到了100%。虽然这一切都是拿钱堆上来的。
天色慢慢的转亮。
东边的天际露出一抹鱼肚白,朵朵云彩赶集似的聚集在东方的天边,被朝阳初升的丝丝光芒映衬的像是浸染了红色的锦缎,露出淡淡的绯红。
而完全失去了光彩的月亮则变成了弯弯的一丢小月牙,像只小船一样挂在西边的天际,眨着眼窥视下界的芸芸众生。
尘世渐渐复苏。
阳光从地平线升起,将蒙蒙青黛色的天空呈现在人们视野里。
四月里了,但鲁山的清晨还有点微凉。
随着尘世的渐渐复苏,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了新一天的忙碌,仿佛恒古以来从来没有变过,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鲁山县城的房屋十分拥挤。城里的房屋鳞次栉比,一个紧接着一个,一片紧接着一片,虽高低有别新旧不一,却都是一样的颜色,从远处望去青灰色一片。
鲁山城内的百姓总算收入高一些,盖房子至少买得起青砖,否则这就全是泥胚房了。
整个城市苏醒过来。三五成群的妇女端着各种家什出现在水龙头边,这在鲁山已经普及了。即使有人宁愿挑水节省那俩钱,他们也找不到井口了。后者要么被封盖了起来,要么就整个消失了。鲁山城区改造下水道工程和自来水工程,把城市改变的太多了。
大街小巷都是水泥地,主道路则还是青石板铺成。熟悉的街坊邻居彼此亲切地打着招唿,笑声充斥在城市上空。与人们之间的热情成正比的是他们的行为规则,已经被《城市文明行为守则》驯服了的鲁山人,早就不会在大街角落里随地大小便,在自己的门口随处倒垃圾污水了。
不少人还趁着早饭前的时候,外出锻炼。鲁山有这个条件,虽然城市居住面积日渐狭窄,可之前规划下的城市公园依旧是公园,谁也不会也不敢拆掉它们。
中国人信奉一年之季在于春,一日之季在于晨,早上锻炼一下身子骨对将来的长寿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要不是这儿晨练的人群只见男的,不见女的,这一幕都能给陈鸣一种神魂深处的熟悉感。
而这就是陈汉的旧都,被牛顿在自己发往英国的信笺上评价它:这是一座人间天堂。它不以美丽的风景着称,不以悠久的文化让人沉醉,可这座二十年前还籍籍无名的城市却散发着一种独特的韵味,吸引着无数人的目光。
它是东方第一座施行义务教育的城市,它是世界上第一座实现适龄儿童100%入学的城市。
文明之花在这里盛开,一种伟大的,基于人类良知底线的人文拓展和对人类的关心精神,如同天父关怀的圣光照耀整个世界……
……
齐齐哈尔,这是一个年轻的城市。康熙二十四年,满清设卜奎驿站,后逐步成为黑龙江西部地区诸驿站的中心,并发展为村落。康熙三十年,清廷准奏在卜奎站建齐齐哈尔城,并授索伦总管玛布岱副都统衔,掌管建城事宜。康熙三十八年,黑龙江将军衙门移驻齐齐哈尔城。
可以说这个城市满打满算都还不到一百年。
当初复汉军开进这座城市的时候是兵不血刃的,所有人都对着他们低头附首,这当中有投降的满清八旗和被解救的朝鲜农奴,也有一部分汉民,还有一些别有用心的人。
现在后者的事发了。
一场激烈的攻坚战正在齐齐哈尔郊外某处村庄进行。
披挂着铁甲的武警队长挥舞着军刀又砍死了一个体型粗壮的蒙古人。他的身上已经挂了处彩,胳膊被土炮喷出的碎石子咬了一口,而腰间本来配着的两把左轮手枪都全部打光了子弹,都来不及装填!
因为现在敌我双边进行的是一场白刃肉搏!
终于敲定了犯罪嫌疑人的齐齐哈尔警局,没有等候边防军的到来,警局和县政府的一干官员更希望自己抢先一步把人拿下了,把罪证找齐全了,好以此来减轻一点自我的责任。
一个走私商竟然就隐藏在他们的眼皮底下,一两年时间了,他们竟然一丁点都没察觉,这是失职,甚至说是渎职。
射击声从战场上消退,响起的是高昂的唿杀声。师从国防军的武警部队操着标准的三角战术,冲进了庄子中。可以确定的说,一切大局已定。只是这走私商队的抵抗力度远远超出了齐齐哈尔一干官员的预料,最早带队进攻的副局长已经变成了一具尸体……
这个时代就是这样充满着妄想,埋藏着各种罪恶。高楼大厦和贫民窟并存,天堂和地狱同在。对比安定祥和的鲁山氛围,惨叫和呻吟遍布的齐齐哈尔郊外,那根本就不是同一个世界。
可这就是眼下中国的现况,这就是眼下的东北。
与齐齐哈尔的地方官做出一样选择的地方可是不少,官员哪怕是为了紧紧抓住一丝机会,都会死死地攥在手里。
整整一旬的时间里,枪声、喊杀声在黑龙江中北部的多个地方响起。已经被查到的走私商全都遭到了应有的惩罚,于此同时几千人、过万家属也从过去安稳富足的生活陡然变成了劳改营中的一员。
他们哭着、喊着、哀求着,却半点没有得到怜悯。
正在逐渐走向目的的陈旧,迎着阳光走向光明的未来……(未完待续。。)
第七百一十四章 牛顿的‘无知’
淡淡的炊烟从各家烟筒熘了出来,在鲁山上空汇集成一片淡淡的白色雾团,温暖的空气里弥漫着一股混杂着烟味与早饭的清香。各家各户响起了女人叫喊丈夫、孩子的声音。
芸芸众生组成了这个所谓的‘人间天堂’,鲁山的名号在万里之外的欧洲都有传播。可是时间那里有真正的人间天堂呢。再美好的地方也有丑恶,只是黑暗是因为光明才成为了黑暗。
……
张文亮从睡梦中醒来,他踢开身上盖着的薄被,穿着中衣的他半点也不觉得寒冷。抬头张文亮就看到了床头上搭着的一身洗得干干净净的军便装,张文亮却反射性的要大叫换衣服,因为他不喜欢穿这一套,他不要穿带补丁的衣服。这套军便服虽然看着并不旧,但上个月体育课的时候张文亮摔倒在了地上,膝盖磕在地上把裤子隐隐的磨出了一个小洞,被他母亲用相同颜色的布在里头补了一层,不仔细看是瞧不出有补丁的,可张文亮自己知道啊。但是这话音还没有吐出口,就被他重新咽回了肚里。
他不是小孩子了。
他已经是中学三年级的人了,他都十五岁了。他已经懂事了。家里的环境很‘恶劣’,不想让自己姐姐给人当小老婆的张文亮可不愿意给自己亲娘提供攻击姐姐不省心的‘炮弹’。虽然他和姐姐张雯婧并不一个母亲,他们是同父异母的姐弟。
张雯婧比他大三岁。十八岁已经可以成婚了,现在正面临着自己母亲的压迫,或者说她一直都面临着自己母亲的压迫,谁让她没亲娘呢?
张文亮的父亲张子祥早年可是鲁山县的富户,那时候还是大清朝,张家是鲁山下汤镇的大地主,日子跟现在比来是阔绰的太多了。
那时候年还不过二十来岁的张子祥也跟现在的样子不一样,当初张文亮他母亲也跟现在不一样,她是张子祥明媒正娶的大老婆,而姐姐张雯婧的母亲是他父亲从后门抬进家的小妾。那个姨娘的名字是什么他都不知道,连她姐姐都不知道。
张雯婧的母亲长的挺漂亮的,可身世很可怜,早年就死了双亲,十一岁给人做童养媳,可后来到她十五岁上,她的“丈夫”死了,她就只能又回到爷爷的家里。张雯婧很能干,为了侍养爷爷,她自己种地,并且为了让日子过的更好一些,她除了种地之外,一有空就扛着斧头上山去打柴,夜晚灯下给人做针线。这样她一直坚持到了十八岁,然后她被下乡收租的张子祥发现了。
张子祥相中了张雯婧的母亲,然后张雯婧的母亲不可抵挡的被张子祥弄到了家里。虽然她的爷爷不想让自己的女人给人做小,但是他们无力反抗。张家是下汤镇有数的大地主,岂是一个老头子和一个黄花闺女能反抗的?
四个月后,张雯婧的母亲怀了孕,那怀的就是张文亮的姐姐张雯婧,当时张子祥还有一个大儿子,只是后来这个张文亮的亲哥哥死了。
那时的张家只有一个独苗,张雯婧母亲的怀孕可喜欢坏了张子祥,当时他还指望着张雯婧的母亲能给他多生下一个儿子呢。
张雯婧的曾外祖父被张子祥接到了张家名下的一个庄子上荣养着,张雯婧出身后都成了她母亲全部的希望和寄托,虽然这白白胖胖的女孩让张子祥很失望的。他本来期望着是一个儿子,哪知道是个赔钱货。如果没有陈氏的起事,张家不逃亡,那个女人应该会始终在张家生活下去吧?
但是没有。
张文亮的出生比张雯婧小了三年,但他母亲把他姐姐的生母卖掉的那一幕,别看当时张文亮还很小,却始终牢牢地记在心中。
那凄厉的叫喊,苦求、哀嚎,一个母亲和自己全新疼爱的孩子的分离,那通入心扉的唿喊让张文亮过去十年了,还依旧记忆犹新。
因为那个时候张家已经很落魄了,他们因为兵灾**,逃离鲁山时携带的家底几乎要耗光了。
当时他们一大家子就居住在两间房子里,张文亮是趴在窗户上,透过窗户缝看着自己姐姐的生母被两个粗壮大汉拖出了家门。
或许是报应,没过一个月,张文亮的哥哥就生了一场大病,连汤药都没来得及煎熬,就一命呜唿了。
两年后,迫于生计的张家被逼着回到了鲁山。
那时的鲁山对比外头的乱世就仿佛一个世外桃源,纷扰的战火和离乱一丁点一丁点也没有沾染这里。甚至连张家的祖宅都还完好无损,并且由一个很出人意料的人在看守,就是姐姐张雯婧的曾外祖父。张文亮已经记不起那个老人的样貌了,只知道在得知张雯婧母亲的消息后,当天夜里,老人家一个人颤巍巍地拄着拐杖跳到了镇子旁的荡泽河。
他似乎没有想过年纪小小的张雯婧,或许在老人的心中,张雯婧根本就不值得他留恋。
所以张雯婧在张家的地位就可想而知了。
张文亮的母亲甚至把自己长子的死都忌恨到了张雯婧母亲的头上,然后对张雯婧甚是苛刻。不过张家在鲁山的安稳日子也没有过多久,张子祥之前做的一些事儿,和张家欠下的一些‘债’,到了要偿还的时候了。张家被下汤镇的乡官清算了。
可怜那个时候的张子祥还一门心思的在要自己的地和镇子里、县城里的宅子。
而那一场清算让张家在陈汉的法律上丢掉了大部分的产业。
不过张子祥虽然没下过科场,但早年也是渡过几天书的,虽然失去了大部分的产业,可他还是坚持把张文亮送去小学堂。这是追赶潮流,也是拥护陈汉的一种表现。
而也是因缘附会,因为张文亮在学校,他家的一些事儿就在学校里流传了开来,然后他姐姐张雯婧的人生遭遇就受到了校长的可怜。后者把这事儿报给了文教局,而后张雯婧就也到了下汤镇学校中去了,成为了当时中国的第一批正式的女学生。
张雯婧很聪明,在学校的学习成绩比张文亮要好,但小学毕业后她没有去上中学,而是考入了不用交学费的幼儿师范学校,成为了一名幼儿师范生。
这事儿让沉沦已久的张家再一次出现在了下汤镇的风头浪尖上。虽然这几年下汤镇也有不少人考上了中学、高中,还有更高等的学校,一个小小的幼师根本不值得大惊小怪,但这事儿放在一个女儿身上就变得很吸引人眼球了,而且张雯婧人长得漂亮。
十五岁的姑娘已经不算是一朵花蕾了,十八岁的姑娘就更是姣姿正艳。于是张雯婧在自己即将毕业的时候被人看重了。就像当年张子祥看重她娘一样,而破落的张家这个时候的力量也就像当初那对凄惨的爷爷和孙女面对张家一样,毫无抵抗之力。
或者说这个时候的张家根本就不愿意去抵抗。
因为不管是张子祥还是张文亮的母亲张氏,都希望用一个赔钱货去换回一个靠山,去换来儿子一个更光明的未来、前途。但是张文亮引以为耻,张雯婧更是不愿意。
然后张氏就断掉了张雯婧的生活费,她企图用这个办法威胁张雯婧屈服。
可是张文亮知道自己姐姐是不会不屈服的。她最多再有两个月就立刻离开学校去谋生了。幼师的工作似乎玩玩闹闹,但是工资可不比学堂的老师低。张雯婧的脾气好,热情,人缘也好,张文亮相信只是那些热情的同学替她凑饭费,就能让她坚持到两个月后。
张文亮利索的穿上衣服,虽然这身军便服已经洗的要褪色了,但是很整洁。
张文亮走出自己的房间,只是一个旧式的两层小楼,楼梯和地板都是木质结构的,张文亮一个大小伙子踩在上面甚至都有点咯吱咯吱的响。
楼下的房间光线亮亮的,早晨的阳光透过房门和窗户照射在客厅陈旧的家具上。
最中间摆放的那张八仙桌都已经掉漆了。
张家现在的住处就是一个老旧的木板房,屋里面的墙壁都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