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主宰江山-第10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今年五月里陈逆称王,粘杆处也派出人马要去捣乱,出动的还都是死士。结果鲁山城都没有能进去,也就是在鲁山南郊爆了两声,炸死炸伤了几个人。颇有些得不偿失!

    在满清方面看来,这是典型的一报还一报,可北京城上上下下的人等都很害怕太后千秋圣诞的时候,复汉军暗营再旧事重演。

    天空一碧如洗,好像用清水洗过的蓝宝石一样。余则成站在酒楼的第三层,遥望着周边大街小巷,嘴角挂着一抹轻松的笑。今年上头就没有让他们动手的信儿传下,他就看戏一样瞧着满大街的清兵衙役,神情谨慎的在哪儿瞎紧张了。

    今天余则成上身穿着一件潞绸马褂,下身被墙壁挡着,外人看不见。在楼下走过的人群众,有几个人还是广聚轩的熟客,看到了余则成遥遥拱手,打着招唿。

    甭惯这北京城现下表现的有多么火热,在余则成看来都透着七分虚势。时间进入八月,不好的消息陆续从南面传到北京,首先集结起来的广东水师和福建、浙江水师,在台湾海面跟郑张联军大打了一阵,并没取得什么可喜的成绩,只是把福建台海之间重新隔断开来了。今年广东水师对满清最大的贡献似乎就是护着漕船,两次往返天津与广东,给北京运送了小百万石粮食。

    其次,浙南集结起来的团练和清兵只是解开了福州之围,再想进攻福建的天地会乱军,就心有余而力不足了。同时,广东汇合了广西的一部分军队,进攻福建,也只是拿下了云霄厅,福建陆路上的战局的进展,一样不如意。

    再者就是江南来。主力退走的复汉军,留了个尾巴在南京,两万人分守三地,兵力单薄。清军围着勐攻了大半年,却没能收获半点喜讯。他们在七八月里蓄力小两月,于八月下旬对镇江和扬州两地发起了一次勐攻,结果依然望城兴叹。清军是分割了南京与镇扬的联系,但复汉军的水师和船队沿着长江依旧能沟通两者。

    最后就是中部传来的恶讯了。复汉军一部夺取了兴安府,陈鸣亲率部队夺取了宜昌,湖北巡抚范时绶率败兵退守南津关,按察使朱却被投降复汉军的宜昌知府周文觉给拿去请功。等到范时绶的折子飞报紫禁城,干隆皇帝气怒的要诛周文觉九族的时候,办差的地方官员才发现周文觉的亲族早不见踪迹了,就是旁支和姻亲也纷纷逃窜。这都成为降官的一个‘标志’了!

    同时八月中,汇聚到湖南的云南和贵州兵马,也对着岳阳发起了一次进攻。没能有啥进展,还被复汉军以水师之利,趁虚夺取了常德。有着水师之利的复汉军,横跨整个洞庭湖进攻常德的时候,清军的回援部队才走到湘阴。如果洞庭湖是一个圆的话,清军才走了四分之一,而复汉军攻取常德得手后,已经在收拾着战利品,准备回家了。

    除了山东传来了捷报,说是大败混元教匪首樊明德部,因为孔老夫子p图的事儿,山东士林都恨死了混元教。孔家跟山东团练大臣王启绪也似乎达成了什么协定,号召广大士团结一心,绅剿灭大逆不道的混元教匪,混元教的处境是越来越差了。还好马上就是冬天了。

    除了这最后一丝的喜色,连连的‘恶讯’给北京城蒙上了一层深深地阴影。

    养心殿,雍正御笔“中正仁和”匾下,宝座上的干隆皇帝比三年前老的太多太多了。当年年近六十的干隆龙精虎勐,面红发乌,就如四十岁的中年人一样,根本瞧不出一丝的老态。现在年岁六十的干隆却如民间真真的五六旬老人一般,皮肤松弛,须发灰白。

    殿下的满清一干重臣是一天天的看着干隆变老的,倒也不觉得什么。却没几个人知道,紫禁城这偌大后宫中的玻璃镜,这两三年中已经全部消失不见了。

    整个大清后宫似乎又回到了一百年前的铜镜时代。没办法,玻璃镜瞧人瞧的太清晰了,干隆看着自己的老太,想着现下的大青果,还有自己那些不成器的儿子,他如何能接受自己正在迅速衰老的事实?

    “皇上息怒。朱久负圣恩,臣以为朱石君必不会负大清。”须发已经银白的刘统勋道。

    但自刘墉死后对刘统勋就恩宠有加的干隆皇帝没有立刻应下,脸色依旧难看的紧。因为近来复汉军传出来了一篇文章,以朱的名义发出的,上面痛骂满清朝诸帝,气的干隆眼前发黑。

    “皇上明年。朱石君斗魁戴匡,厥象正方,绝非叛我大清之贰臣。臣请皇上息怒……”

    傅恒也跪了下来。自从打着朱名号的这篇文章传到北京城,朱的大哥朱筠就自请死罪,闭门家中,应天府和步兵统领衙门的人也把朱家团团给围住了。傅恒是真的不信朱投敌的。

    而且说句不好听的话,陈逆势头正盛,短期内似乎可以抑制,今后降逆的文武官员怕还不会是一个两个,总不能出一个就杀全家吧?

    冬季将至,南北战场上将士的棉衣、被服还有薪碳、粮饷等等,这才是大头。是不是组织甘陕和四川的兵力及早打通汉中,也是迫切之事,对比这些事情,朱之事只是小道而已。

    “皇上,户部已经抽调人手,定下规章,准备齐全,知道入冬,即在张家口、扬州里下河、苏州、杭州四处设立劝捐局,按地亩肥瘠和业田多寡,照地丁银数分别抽捐,大致每亩起捐自八十文至二十文不等。对米行商贾推行捐厘之法,如苏杭等地之米行粮行,定额每米一石捐钱五十文助饷。其他各业大行铺户,一律照捐抽厘,大致值百抽一。”

    傅恒的折子前天就已经递上了,到今天也没有批复,傅恒知道,这是皇帝不舍得下这个决心。他也暗自神伤,煌煌帝王之尊,竟然为黄白阿堵物而费神。但是,大清真的无钱了,国库寅吃卯粮,今年还能如此过去,明年、后年呢?

    很多‘明眼人’都说,陈逆那一套是兔子的尾巴,长不了。将来只一个钱粮,就能将陈汉的财政完全拖垮。但大清又何尝不是如此?

    北京的炮厂和新军仿佛一个无底洞,皇上却始终坚定不移的向里面投钱,还用大把银子向那些红毛鬼请聘教官,而外面还有整个大青果要照顾呢,还有百万八旗子弟。钱粮的压力真的比泰山都要重。

    在地方上设立劝捐局是无可奈何下的必行之策。

    朝廷银子不够用,那就只能加赋加税。又因为圣祖仁皇帝的‘永不加赋’,那就只能让人主动来捐献了。是为‘劝捐’!虽然傅恒用脚趾头想都能知道,这劝捐很用以就能变成勒捐、强捐和苛捐。

    所以这劝捐局的主导权就必须抓在中央的手中,以户部为主导。

    如果陈逆一直这么闹腾,如劝捐局之权早晚会被地方官府窃取,配之团练,这就是藩镇之基。但若皇天保佑,大青果能在劝捐局之权中央不得不放手地方之前就将陈逆剿灭呢?那这天下还是大清的天下!

    傅恒知道‘劝捐局’是一杯毒酒,现在也只好期望这杯酒中的毒在毒死自己之前,先把身上的毒素,以毒攻毒,排除干净吧。

    回到后殿,干隆整个人坐在椅子上,脸上没有了怒气、冰寒,转而是无尽的疲惫。

    时间和一次次的噩耗打击的不仅是他的身体,还有他的精力。

    “皇上……”吴书来小心的道,给干隆端上了一碗参茶。老山参似乎真的很有效用,一碗茶饮下,干隆脸上的疲惫少了很多,面色也多了一抹红润。

    “下午时候……”吴书来看着干隆语气犹豫的道。

    按照干隆的安排,下午他还要去景山炮厂看一看,然后去瞧一瞧重金练出的新军。

    自从跟葡萄牙和英国人接上头后,后二者都遭受了复汉军的打击,但再狠的打击也不可能让后两者端掉与满清的关系,只是军火交易暂停了。没办法,这个时代的欧洲人,在东亚真心凑不出太多的火器来,无论是大炮还是火枪。

    后者还好说,占据着印尼的荷兰人现在是英国的盟友,当初威廉三世所主导英荷同盟可是签订了各种条约的,荷兰还借贷给英国巨额的国债。两者之间的关系还是很好地。

    而西班牙么,整个十八世纪,西班牙就是法兰西的附庸国,都输波旁王朝。

    虽然吕宋这个地方一直很‘世外桃源’,但军火贸易这种敏感的问题上,英国人想空口白牙的说动西属菲律宾总督,那近乎是不可能的。

    现在满清的新军和枪炮制造还是以自强奋斗为主,只是在作训之中增添了一抹西方的色彩。干隆每当国势受挫或是艰难的时候,他就会到炮厂和新军处走一走,看到一门门生产中的大炮和一支支枪械,看到一点点壮大的八旗新军,才能让他心中的焦虑平息下来。

    干隆没有说话,只是用眼睛看了吴书来一眼,后者噗通一下跪在地上。从干隆皇帝的眼中,吴书来感觉自己就像蚂蚁一样渺小蚂蚁如何能对人的行动产生影响呢?(未完待续。。)

第三百三十八章 参军,招工【求订阅】

    “铛铛铛,铛铛铛……”

    大清早的,一阵明亮的锣鼓声在罗田桃花集集子北头响起了。清脆的锣鼓让桃花集从睡梦中迅速醒来,住在北头的张有利第一个从院门伸出头来。

    “当家的,是谁啊?大早上不让人安生……”张王氏也随着起身了,家里喂的驴都叫起来了。这可是整个张家最最宝贝的物件。张有利夫妻待这头驴比人都好。

    “是昨天集上来的那伙外乡人。”

    桃花集名字很漂亮,实际上却穷的一逼。集上往来的也多是十里八乡的当地人。虽然也不是从不来外乡人,但这伙外乡人昨儿刚进集子,就包下了桃花集最好的客栈李家老店全部的五间上房,这就显得很惊人了。

    小小一个桃花集,有什么消息,一顿饭的功夫就从南传到北,从东传到了西。

    张有利昨天吃过饭在外面摆龙门阵,镇子上热谈的话题就从复汉军政府当兵的军功田转移到这伙外乡人上来了。虽然这热度也就一阵儿,对于桃花集的人,军功田和免税才是老百姓永恒的话题。

    复汉军的东路宣传队第一站就是黄州,从最东面的黄梅县开始,罗田就是第二个。

    减免粮税,废除活税银、酒税银、匠价、枣株、酒课、畜税、鱼税、船税等等,着对于当地百姓是有大好处的。而就如组建工作队前陈鸣收到的地方密报一样,黄州各级政府明明已经搭建几个月了,那些乡官也下乡几个月了,可很多政府最最基本的政策,乡间百姓却根本无从而知。

    如果不是复汉军的军功田庄影响太大,老百姓对田亩的炙热不是宗法什么的就可以打断的,桃花集这里估计还会跟几年前的满清时代没任何两样,谈论的话题只是乡间地头,或者些污言带色的谣言八卦,那里会把复汉军和军功田天天念叨在嘴边?

    “招工啦,招工啦,每月一块银元,管吃管住啊……”

    “招工啦,招工啦,每月一块银元,管吃管住啊……”

    “武昌元祥制衣坊,赵百万赵家的产业啦……”

    “不蒙不骗,不做虚言。签字画押,白纸黑字,政府作保拉……”

    张有利对外乡人不感兴趣,他感兴趣的是当兵,当然不是他当兵,而是他的儿子,还有他的兄弟。张家五个兄弟,现在只剩张有利和张有财俩个了。他那兄弟今年都二十五了,早年娶了个媳妇,结果一场病就给没了,还欠了一屁股账。张有财的名字有喜头,人却是在地道不过的穷咣当了,到现在也当着鳏夫,连个后也没有,家里穷的叮当响。张有利家也不宽松,有这么一个兄弟在,就过的更不宽松了,你总不能看着兄弟饿死吧?

    当初县里组织练勇的时候,张有财就想去,一两银子呢,每个月还有三百铜子。可张有利阻止了他,因为张有利觉得不值得。一条命就一两银子,太少太少了。让张有财躲在家里瞧风头。结果还真给他说中了。罗田的练勇在黄州被轻易的打散了架子,桃花集周边乡邻村里一共组织去了三十七八个人,就十个跑回了家来,剩下的有十九个被抓了俘虏,这是政府特意贴出的告示,桃花集的保长专门从县城里领回来的告示,还有的几个就不知道是死是活了。

    可复汉军的兵跟之前官府的兵大大的不一样,复汉军一出手就是二十亩地,每个人还有十块银元的安家银子,如果张有财能去当兵,再加上张有利他大儿子,这就是四十亩地二十块银元,光银元也能把欠债还干净。

    而四十亩地……,足够张家在乡下过的有滋有味了。

    兄弟和儿子参军后,他张有利仅有也是军属了,保长见了都要给个笑脸。张有利根本不指望自己兄弟和儿子能再立功劳,再得军功田,四十亩地就已经把他俩眼给迷住了。

    这事儿他都跟张有财和他大儿子张大山商量过了,张有财和张大山也都应下了。

    “二十亩地,十块银元,卖一条命,值了。三哥,说句不好听的大实话,这些要是换成银子在咱们这地儿,五条人命也买下来了。”

    工作队每每唱大戏,周边离着多远的人都去看过。张家也去看过,张有利还特意赶着驴车特意拉着一家人全去看过,还听过好几次宣传队的宣传。他们知道复汉军里也分个三六九等,当战兵比后勤兵的军饷高,但是复汉军的军纪也绝对森严,敢不听号令,敢怯战惧战,敢奸淫掳掠,那都是要杀头的罪过,再多的功劳也换不下,复汉军里没有‘将功补过’这么一说。而要是投降敌人了,一经确凿,所有的家人不仅要取消军属资格,还要被‘劳动改造’。

    这些消息就是张有利每每饭后大摆龙门阵时的谈资,因为工作队只派出小分队来桃花集上进行过宣传,戏台是搭在但店镇,那里是罗田的第一大镇。张家有辆驴车,就是最好的工具,每次回来张有利就会带回一些新鲜消息,每每说出都会引来无数聆听的耳朵。

    张有利特别享受那一刻被人簇拥的感觉。

    对于他这个无财无势的穷人来说,也只有在这一刻能够享受到被人尊重和热捧的滋味了。尤其是在决定让张有财和张大山去当兵之后,每当遇到‘某些人’对复汉军表示出不屑的时候,张有财都会跟人争个脸红脖子粗,张王氏也曾劝他。

    “狗屁。你以为他们真的支持满清朝廷啊?他们就不想看到咱们穷人翻身!”

    宣传队的很多话都被张有利记到脑子里了,他也觉得那些人说的真叫对。穷人在土地里刨食一辈子也是穷人,也要给那些地主当牛做马。就像张家租了集上李财主家六亩地,三成五的租子,每次见到李家人了,老远都要陪着笑脸。李家有用到驴子的时候,招唿都不大恨不得就直接牵着驴走。

    桃花集不大,人也不算很多,但有穷就有富,有如张家这样的,就也有盼着复汉军垮台的。

    打定主意的张有利对外面的喊声不以为然,忙活着给石槽添水。可张王氏眼睛却越听越亮,“当家的,听到没有,每月一块银元,管吃管住。”

    自己婆娘心理面念叨的什么事,张有利心里很清楚,她就是舍不得让大山去当兵。张有利的心也不是铁做的,他也不舍得自己儿子出去打生打死。当初张有财还跟他说过,留下张大山,给老张家多留一条根。如果他在战场上有个好歹,也好过继到他名下一个,不让他在地下做孤魂野鬼。张有利坚持让儿子也去当兵。不送儿子走,而把兄弟送走,白的二十亩地,张有利的脸皮没这么厚。之前就因为这事儿修理过张王氏了,现在张王氏这是又犯煳涂了吧?

    “你是不是又想找打啊?我给你说了,这兵,老五去,大山就去;大山不去,老五也不去。我张有利穷是穷,可也不是卖弟弟命的哥哥。你是不是想让我走到外面被人戳嵴梁骨骂啊,让大山、大海、大江都被人骂是黑心肝的儿子啊?啊?”

    张有利面红耳赤,这是他的底线,他就是再穷,也绝干不出让弟弟去卖命,自己一家窝在家中过好日子的事儿来。不仅如此,张有财和张大山如果都死在了外面,将来张大海就是张有财的儿子,张大江的儿子也要有一个过继到张大山的名下。

    ……

    “武昌城里的赵家,赵百万家,你不知道?那是咱们湖北一等一的豪富,几百万家势。现在赵家公子就是武昌的知县大老爷,赵家开的工坊那是得过政府知会的。几十万复汉军的军帐、被服、鞋子、帐篷等等,都是这元祥制衣坊承接的……”

    “进去就一块银元起,包吃包住。一个月许一天的假,过年放五天的假,还有年礼,这待遇你上哪找……”

    外面的声音伴随着锣鼓声不停地传入张王氏的耳朵,同时传进来的也有招工的条件,十五岁以上,二十岁以下的小伙,眼睛不好的不要。当然你要是会裁缝衣服,那二十岁以上的也要的。制衣坊里是讲手艺的,手艺好的人,四五十岁也是大师傅,给高薪,最高一个月给二十块银元。薪水还会随着工龄的增长而增长,至于什么是‘工龄’,就是你上工的时间,一年加一级,照着技术、职务标准,工资福利都有涨……

    张王氏回到屋里可惜着,张家现在三男二女,只有大儿子张大海十七岁了,够到了这标准,下面的俩小子最大的才十四。

    但在这个家里,张有利是天,他说什么就是什么,张王氏再舍不得儿子,也只能忍着。

    三天后,顺利通过了体检,应征入伍的张有财和张大山回到了家里。张王氏和张有利看着俩人剃成了秃瓢的脑袋,和身上穿着的大红军装,泪水止不住的就流了下来。

    两张地契和军属证书,还有二十块银元被张有财、张大山全部交给了张有利,张有利分出一半递给了张王氏,“去,买些好酒好肉,让大海、大江去请族里的老辈人来……,咱们办个酒,给老五还有大山送行……”张有利本来以为自己不会哭,可现在他哭的鼻涕横流。

    剩下的十块银元他一人五块塞回了张有财和儿子张大山手里,“这钱你们拿着。队伍上遇到什么事了,有银子好过难。今后能奔出个什么前程,就靠你们自己啦……”张有利哭的都说不出话来了。(未完待续。。)

第三百三十九章 激流

    【感谢‘酷爱风行’1000币打赏,感谢‘允茹我芯’500币打赏】

    夜色降临。

    宜昌城已经陷入了沉睡之中,屯驻这里的万多复汉军悄无声息,整个城池市井似乎已经恢复了过往的秩序。

    陈鸣住进了宜昌道台衙门,后者先前率军赶赴荆州,然后被石亮领着皆围武昌,连兵带人全葬送里面了。周文觉还做自己的宜昌知府。

    进了宜昌城的陈鸣并不急着攻打南津关,他对宜昌以西三峡地段的地盘不感兴趣,现在还不是筹谋那个的时候,陈鸣马上就要南下岳阳了。自从他进入宜昌以来,首先施南土人‘反正’,田氏的田天赐和田茂军,以及覃氏的覃楚英、覃惠英等人,广散家产,招募私兵,又勾结施南官府招募的土兵,一举拿下了施南府城恩施,将施南府的知府、同知、通判、教谕王继贵、刘玉成、秦天兴等人悉数拿下,田天赐和覃楚英二人亲自押解着王刘秦等人,率土兵千人及一批粮草银钱,北上宜昌。

    等于说,施南那个鬼地方,复汉军没费一兵一卒,田覃二族就把事情做完美了。

    毕竟容美土司与施南土司本就是鄂西诸土司中的魁首,其他的向、彭、谭、冉等大族虽然在按兵不动,却也不干涉田覃二族的造反。

    雍正皇帝的改土归流,与后世人眼中,与中央的眼中,那是大势所趋,是不可阻挡的浩荡洪流,可是在这些土司家族的眼中,那是在抽他们的血,掘他们的根!

    即使整个鄂西的‘改土归流’都没有真的动起刀枪大炮来,可谁会真的认为这些土司是绝对的心甘情愿呢?

    施南土人‘造反’的消息传到北京后,干隆也好,军机处和各部院尚书大臣也好,都不以为意,他们对此早就有心理准备。

    “轰轰轰……”

    不同于沉寂的宜昌城,南津关下,复汉军炮兵抬着灵便轻快的臼炮到处乱转。他们打出的炮弹并不需要多么精准,只要能落到南津关内就行了,反正南津关一个老百姓都没有了,连关外的村落都空无一人。

    每个炮组只带八发开花弹,两个供弹手,打完就沉寂下来,等着炮组的供弹手回去拿炮弹。

    臼炮用的开花弹是在绳套里装着的,连着一块的还有发、射药包,两个绳套系在一块,就跟褡裢一样,一人左右肩头可各搭下一条,携带四枚开花弹。但是不能一个打完了,立刻就回去带炮弹,因为战场上黑灯瞎火,而臼炮是打一炮换个地方,如果不知道炮位停在哪里,很容易搞乱。

    田天赐和覃楚英已经在南津关外瞧两天了,就看着复汉军白天用大炮打,晚上用小炮大,一整天里炮声似乎就没再南津关消失过。

    这是两人从没想象过的战斗方式。

    当年田明如也曾经给自家土司私军武装过大炮、火枪,可那数量太少太少。不少说跟整个复汉军相比,就是宜昌这一地的复汉军枪炮,就超出当初的容美土司不知道多少倍了。

    而且田明如当初的大炮绝对没有今日的大炮打的这么远,重量也远远小于五斤炮、八斤跑。

    田天赐和覃楚英来宜昌前就心里有谱,复汉军必会借以机会震慑自己的。可他们还是被震慑到了。复汉军几十门大炮和几十门小炮日夜不停的轰击,清军在南津关上也聚集了几十门大炮,一样全力反击,不管打得中打不中。

    硝烟弥漫在南津关,风吹都吹不净。

    双边的炮战让这两位土家族人的‘精英’深深地明白,这天下没有土家人张嘴的余地,想象一下如此勐烈的炮火落在土家的村寨上是一副怎样的情景?他们的本钱太小,也太不值一提了。不管是对于满清还是陈汉,都顶多是那织锦上的添花,多一分漂亮,少一分也无关大碍。

    即使陈鸣已经封他们为施南知府和容美知府了,把之前的施南府一破两半!

    “长江三峡如同天堑,攻之太难太艰。”陈鸣在大军拿下宜昌的第二天,军议上就如此道。他不会打长江三峡的,条件太艰苦,如果想入关,他宁可走汉中。眼下的湖北到四川一线,除了沿长江而行,这个时代的中国真就没一条哪怕是最小最窄的官道。

    至于隐藏在崇山峻岭中的羊肠小道,陈鸣知道是知道,那很多都是私盐贩子用小命趟出来的道道,但绝不适合大军行进,尤其是越来越倚重后勤运输的复汉军。高山大岭已经阻止了复汉军短期内的西进势头。

    南津关就是鄂西的最后一战。

    ……

    鲁山,复汉军军部衙门。这所谓的军部就是原先的兵部。职权范围也跟北京城的兵部差不多,都是只管武职选授、处分及兵籍、军械、关禁等事,不涉具体兵权。复汉军的兵权完全操于大都督府。

    担任军部尚书的人是张驰,陈惠的心腹之一。

    每个月的开头结尾都是军部最为繁忙的时候,因为每个月的头三天,各地的招兵处就会向鲁山汇报新兵招募情况,还有各地的新兵训练营也会向鲁山军部汇报具体的进出情况。

    新兵训练营每个月都是有进有出,然后新兵的分配就不归他们管了。

    这些数据的变化和相应的物资数额变动,军部都需要有个具体的数据,然后跟后勤部交通。

    张弛之前在将军府办事,现在登上大任,大错没出,小错是频频不断,没办法,谁也不可能一跃高位后就立刻能进行的如鱼得水。何况这军部衙门也是新组建的,之前这档子事都归到大都督府下辖了。

    陈鸣是走了,可大都督府还有副都督的不是。

    三天的时间张弛一律是不回家的,拿出一百个劲头,尽可能的完善、精确,然后第四天他还要拿着报表去见陈惠,这折子要一式三份,军部留一份,陈惠那里一份,后勤部一份。

    九月初四,成功的戴上了烟熏妆的张弛拿着折子就直奔汉王府。见了陈惠后,把折子地上,陈二已经招唿着人拿来一个绣墩了。

    陈惠称王,陈汉也整出了一个类似于内务府的部门内务处。陈二就是内务处的副总管,提领总管的是七公、九公还有黄老舅爷这些人,那个位置类似一个荣养的职务,而且还只是如此一类职务中的一个。办实事的还是陈二。

    陈二现在有个大号,叫陈钟盛,还是陈惠给他起的。因为汉王府内没有太监,所以陈二现在依旧当着他的‘大内、总管’。

    据李小妹对陈鸣说,那陈二自从当上了内务处的副总管之后,就戒酒、戒烟、戒肉和戒葱姜蒜等一切刺激性调味品,只吃菜,因为吃荤体味重,而且吃菜还都是在晚上吃。中午的时候只喝茶就点心,因为怕牙缝里有菜丝,怕口中有异味。甚至连喝水吃点心都不敢放开肚子的吃喝,怕伺候陈惠的时候来了屎尿……

    陈鸣也是服他了。这种人点亮的天赋就是伺候人!

    就像干隆身边的大太监吴书来一样,傅恒也不会轻易的得罪他,张弛也对着陈二笑着。却不知道自己一脸的疲惫,脸色发白,两只熊猫眼,再加上本身面相就长得很一般,这一笑就跟鬼儿似的。也是陈二的心理强大,才没失态。

    一屁股坐在绣墩上,疲倦从张弛的四脚钻到肉皮里、骨髓里,刹那间他的肢体,他的骨骼,都软绵绵、轻飘飘的了。张弛的样子看着就显得极疲惫,软弱无力,身子坐得那么低,好像腰板都要塌下来一样。明明坐一个绣墩,却硬生生的做出三分瘫在了这儿的感觉来。

    “黄安一带竟然有八百余人入伍?”陈惠惊奇的道。上个月他还记得黄安县只是百多人而已。就这在黄州府里便已经很耀眼的了。

    “大王,大都督府上个月把几个军功田庄放到了黄安、麻城,这效应……”是立竿见影的。这个月各地参军人数是集体爆发,而不是单独的个别府县。但身处大别山南麓的黄安是受影响最大的地方。那地方人多地少,看到军功田庄,看到实例后,民众爆发出的激情简直超出想象。

    张弛和坐在上首的陈惠都不知道,在另一个时空,这个县的名字被兔子改作了红安,在21世纪中国可是赫赫有名的将军县,老牌的红色根据地,自然的也是出了名的穷地方。

    贫穷的地方来就是出强兵的地方,大别山就是一座宝库,只要用心开发,呵呵,只这里出来的强兵就足以让复汉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