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北洋枭雄-第8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唐山钢铁厂,也就是福元机器厂的附属钢铁厂,投资规模可不小,历尽数年投资,福元机器厂以及累计投资三百多万两银子,产能目前虽然还不如汉阳钢铁厂,但是也算是中国第二大钢铁厂了。
该厂虽然是作为福元机器厂的附属钢铁厂筹建,但是其钢铁产量太大,福元机器厂只能消化一部分,大部分还是被京张铁路、东三省的几条铁路所需的钢轨所消化,说实话如果没有京张铁路和如今正在进行标准轨改造的安奉铁路这两大市场支撑着,这唐山机器厂就会陷入刚建成就停产的尴尬局面。
所以在市场不大,同时已经有了一个唐山钢铁厂的情况下,赵东云总不能再投几百万两银子建一个钢铁厂和唐山钢铁厂相互竞争不是,所以目前来说钢铁产业并不是赵东云的优先发展产业。
当然了,不优先发展钢铁,不代表赵东云不发展其他重工业了,比如煤炭业他就很支持,为啥?因为这煤炭挖出来有市场啊,如今国内外的工业可以说是蒸汽工业,火车运行需要煤炭,工厂运行需要煤炭,船只运行同样需要煤炭,这国内的煤炭市场一直都是在持续扩大,哪怕是唐山那边已经有了几个大型煤炭厂,但是赵东云依旧决定在奉天大规模开发煤炭,准备用来供应葫芦岛工业区以及未来的营口工业区。
其重点开发的就是抚顺,日俄战争期间抚顺由于生产大量煤炭,其煤炭被广泛用于俄军之中,而俄军也是在抚顺驻扎了相当多的部队,由于辽阳前线日军一直没能取得突破,所以这抚顺也就一直处于俄军的掌控之下。日俄战争结束后,俄军撤离,抚顺各矿山恢复正常运营,而赵东云也是在抚顺设立了‘抚顺矿务局’,全面管理该地区的煤矿生产。
并引进了北洋滦州矿务公司,也就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开滦煤矿的两个前身之一,不过该公司和历史已经不一样,历史上该公司是官办的,但是由于福元公司的加入,该公司成为了商办企业,只是和很多商办企业一样,有着一条‘洋人不得直接或者间接参股’的条款而已。这家矿务公司主要由周学熙主办的天津官银号、福元公司合股投资创办。
除了引进了滦州矿务公司在抚顺设立分厂外,赵东云还指示工商部下属的矿务处出资和福元公司以及另外几家商人一起合股成立了抚顺煤矿,并直接吞并收购了抚顺原有的几家小煤矿公司,比如王承晓主办的华兴利公司。
甚至为了开发抚顺的煤炭,奉天铁路公司还投资建设了奉天到抚顺的支线铁路。
赵东云如果说对煤炭产业只是有限度支持的话,那么对于军工产业那么就完全算得上全力支持了。
由于赵东云和当年的袁世凯一样,是想要办兵工厂但是手里没钱,想要办一个和福元机器厂同等规模的兵工厂,单单是用于购买设备的硬件投入就得至少三五百万两银子,而东三省财政局现在连扩军所需的四百万军费都拿不出来,那里有钱搞什么兵工厂啊,所以还得是走商办的老路子。
当年福元机器厂要是不搞商办,引入大量北方资本一起搞的话,这个资产已经超过千万两银子的兵工厂单凭北洋或者赵东云自身是无论如何也搞不起来的。
所以他用行政手段来迫使福元机器厂抽调资金,人员到沈阳设立分厂,,不过这设立分厂投资动辄数百万以上,福元机器厂一时间拿不出来那么多现金,赵东云又让那个奉天银行给他们提供贷款支持,又牵桥搭线寻找有实力的商家一起合股。
最后形成福元机器厂占股六成,其他各商家占股四成的投资比例。
这费了不少劲才把沈阳兵工厂给搭起架子来,目前已经进入搭建厂房,安装少量设备的阶段,而更多的设备已经在英国、德国甚至美国下了订单,未来数月内就能运抵国内进行安装调试,预计明年年初就能够小规模试生产,至于达成设计产量,那是后年以后的事了。
除了这个筹办中的沈阳兵工厂外,赵东云在军队内部还设立了三个修械所,分别是哈尔滨修械所,锦州修械所、沈阳修械所。这三个修械所是接受了前清以前在东北地区的一些官办兵工厂以及其他企业的部分老旧设备和人员,技术和规模自然不可能有多大,但是修理修理枪械还是问题不大的,总不能步枪坏了就拿到福元机器厂去修不是。
而当赵东云在东北发展工商,扩编军队的时候,段祺瑞、王士珍的部队如今却在两江、湖广地区和南方联邦打着呢。
第两百三十二章 南方战事
自从1906年十二月北洋诸将停止了北洋内斗,进而成立共和政府后,北洋的数大军阀中,王英楷以大总统继续坐镇京师,掌控直隶。赵东云出关回奉天,吴凤岭从热河南下,进军山西。
而段祺瑞和王士珍则是分别率领着第一军、第二军南下和南方联邦交战。
十二月底,沿着京汉铁路南下的王士珍率军抵达河南,河南的王汝贤也是率领其只有三个步兵团,一个炮兵营的第八师加入第二军作战序列。
此时王士珍麾下的第二军拥有第六师、第八师、第八混成旅。其中第六师是王士珍的嫡系部队、第八混成旅是王士珍当初在京师收编了部分第七镇的部队后又通过招募部分新军而组建的,战斗力虽然差一些但也是王士珍的嫡系部队。
而第八师自然是王汝贤的部队了。
而第二军的主要敌人则是南方联邦之北伐第一军。该部辖有‘伪中华联邦帝国’之陆军第一镇、第二镇、第三镇,去年年底这支北伐第一军已经进入河南境内。
该北伐第一军的三个镇其实就是原来前清之第八镇、第二十一混成协、以及湖南之二十五混成旅改编扩张而来,其第一镇统制是张彪、第二镇统制黎元洪、第三镇统制是舒清阿,其军总统官由张之洞亲自兼任。
这北伐第一军三镇中,由第八镇改编而来的第一镇自然是战斗力最强,人员和装备都是满编的,由第二十一混成协改编而来的第二镇则是稍逊,人员虽然经过数月扩编也满员了,但是装备却是比较欠缺,只有两个炮营,而湖南新军改编而来的第三镇就差了很多,人员都没有满编,只编成了三个步兵标和一个炮营而已,能打的老骨干实际上只有一个标而已。
以上三部分别驻扎河南郑州、许昌以及信阳。
南方北伐第一军在之所以掌控了河南的南部地区,这倒不是说他打下来的,而是因为前段时间北洋内战,北洋军力都在北方,王汝贤的部队也是进入了直隶境内,导致河南空虚,而张之洞麾下的第一镇,也就是原来的第八镇当初也是进入了直隶,不过后来迅速南返然后占领了河南开封。
随后前身为第二十一混成协的南方联邦第二镇也是率军抵达河南许昌,后续整编扩张而来的湖南新军之南方联邦第三镇则是进军到了信阳。
也就是说,实际上南北大战爆发的时候,河南的大半部分地区,尤其是开封以南地区都是在南方联邦的控制下,北洋系的王汝贤这个河南都督其实只控制了河南北部而已。
一月初,王汝贤之第八师和王士珍麾下的第三混成旅进攻河南郑州,守城的是南方联邦第一镇,双方激战数日后,张彪向张之洞去电说伤亡惨重,弹药紧缺,友军支援不利云云,这时候王士珍亲自率领的主力部队第六师也即将抵达郑州,所以见势不妙的张彪就是率部南撤,他这一撤到好,直接连许昌也不要了,然后和第二镇一起跑到了信阳,然后各种通电说决死保卫信阳云云……
没费多少力气拿下郑州后,王士珍又是接受了许昌等地,休整了小半个月后才是率领部队继续南下进攻信阳。
这一次南方联邦也没有好到哪里去,如果让他们应对第八师和第三混成旅还好,勉勉强强还能打,但是当王士珍把自己的嫡系主力第六师也投入战场的时候,南方联邦当中的湖南新军第三镇很快就支持不住先崩溃了,侧翼的第三镇崩溃后,直接导致张彪和黎元洪的部队也是陷入险境,于是乎又一次大崩溃上演了,而这一次人家直接逃回了武汉。
到三月底的时候,王士珍已经是率领部队正式进入湖北境内,准备对武汉三镇发起总攻,不过这一次和前两次不同了,如今武汉已经是张之洞的老巢,而且还是南方联邦帝国所谓的首都,这要是失守了估计会很不秒。
加上近几个月来张之洞又搜罗了不少援军,扩编了不少部队,据称围绕武汉三镇部署的南方联邦部队已经高达六个镇,号称总兵力已经超过十万,而且南方之湖南、江西、甚至四川的部队都还在源源不断的被张之洞抽调到湖北来,但是以王士珍目前的三万多主力,再加上沿途编练的万把辅助兵力要拿下来估计不容易。
而且还有一个主要因素就是,南方联邦还有海军,南北分家的时候,大部分海军船只可是投向了南方联邦,尤其是长江一带的南方联邦作战船只可不少。
武汉三镇虽然还没有拿下来,但是王士珍如今好歹已经拿下了湖北北部地区,这湖广巡阅使的名头总算是沾了点边,而且他还插手了河南南部,不但在这些的确索取军费而且还就地征兵,王汝贤这个河南都督虽然有心反对但是也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人家王士珍没有直接把整个河南吃下来就已经够给你王英楷面子了,至于你王汝贤嘛,想要争地盘还嫩了点,如果没有王英楷在后头撑着,估计河南北部都保不住。
相对于王士珍率领的第二军进展迅速,在湖北那边搞的风生水起,这才三个月功夫就打下来了半个河南和半个湖北的地盘,段祺瑞的动作就要缓慢的多。
其理由非常简单,那就是段祺瑞南下没有铁路支撑,这一路上除了利用运河运输外,大部分都是依赖步行南下,加上江北和山东那边局势还算稳定,端方和铁良麾下的南方联邦之第二军、第三军在前期中虽然击溃了姜桂题的江防军,迫使姜桂题向山东退却,但是他们短时间内也无力北上山东。
局势还算比较稳定的情况下,加上段祺瑞一路上也忙着扩军招兵,王士珍南下之弄出一个第八混成旅和近万兵力的民团,他段祺瑞也是扩编了一个混成旅,并且和姜桂题称兄道弟,又和张怀芝拉拢关系。
所以等他段祺瑞从山东南下出发的时候,他麾下的第一军兵力比较强势,而且也不存在王士珍和王汝贤相互不对头的那种情况,他二月份从山东正式南下江苏、安徽作战,麾下第一军辖有其嫡系的第四师、第二混成旅以及一个所谓的第四师补充旅,这个补充旅虽然喊着补充旅的名头,但实际上是独立编制的混成旅。
然后还有山东张怀芝的第五师、北洋旁系姜桂题之第六混成旅。
一共是两师三混成旅,这第一军的兵力比王士珍指挥的第二军多多了。
但是段祺瑞面临的麻烦也多,首先是缺乏铁路,后勤物资非常麻烦,只能依赖运河和路上民夫进行运输,而且南方多水网,北洋部队相对而言重型装备比较多,这大小火炮上百门呢,面对密密麻麻们的水网还真不好运输,就连北洋的另外一个优势‘骑兵’也不好施展。
同时段祺瑞要面临的战区也比较大,不仅仅有江苏,而且安徽也是,这又是被迫分兵到安徽。
不过尽管有重重困难,但是也架不住段祺瑞对地盘的渴望啊,二月下旬,段祺瑞率领主力部队在江北和南方联邦之第二军,也就是铁良麾下的第四镇、第五镇展开激战。
双方激战将近半个月后,铁良所部损失较大,最后被迫南撤,同时段祺瑞派遣到安徽的第二混成旅也是顺利攻克蚌埠。
随着南方联邦之第二军、第三军撤往南京、镇江一带,段祺瑞也是事实上控制了江北、安徽北部地区。
然而就在段祺瑞信心满满的准备渡江攻克南京和镇江的时候,却是在渡江的时候遭到了南方联邦海军舰艇的密集炮击,损失不小的段祺瑞也是放弃了趁机扩大战果的想法,转而是消化现有战果,巩固地盘中来。
到了1907年四月份,南方联邦各军依旧控制着武汉三镇、合肥、滁州、南京、镇江、南通等长江流域的重要据点城市。而这些城市以北地区则是落入了北方共和政府掌控中,并分别由王士珍、段祺瑞等人所割据。
而到了四月份,在历尽了前面数月的激战后,双方,尤其是北方共和两军的弹药和军械都消耗的差不多了,一时间王士珍和段祺瑞都是凑不出来足够的炮弹和子弹来发动下一波大规模的攻势,所以只能是暂停攻势,转而大规模向福元机器厂,嗯也就是向赵东云采购弹药,同时也向各大洋行采购各类的军械弹药,为下一次的大规模工事囤积弹药。
可以预见的是,也许是一两个月以后,也许是三四个月以后,等北洋两军囤积够了足够的弹药后,就会发动下一波的大规模进攻,而到时候南方联邦能不能抵挡下来就是个问题了,一旦抵挡下来后,那么就有可能形成长期的南北僵持,如果当不下来,这南方联邦帝国就会被扫入历史垃圾堆了。
相对于南方两大战事引人瞩目不同,山西和陕西那边的战事虽然也打着,但是却引不起外人关注。
第两百三十三章 山西战事
吴凤岭去年年底率领部队途径正太铁路从石家庄杀进了山西,效忠于南方联邦的山西巡抚恩寿率领麾下的第四十三混成协以及大量旧军进行顽抗,但是恩寿集结起来的山西军队虽然不少,但是能打的新军却是不多,满打满算只有在袁世凯死之前编成的一个标而已。
至于第四十三混成协的剩余一个标都是从旧军改编而来,甚至连枪支都是杂乱的旧枪,火炮也没有几门,这第四十三混成协都如此不堪了,你就更别指望恩寿手底下的其他数千名各式旧军了。
吴凤岭这人虽然在北洋体系里不如北洋四巨头那么出名,但人家好歹也是袁世凯死之前的北洋七镇统制之一啊,手底下的第二镇可是正儿八经的北洋嫡系部队,战斗力某种程度上而言甚至比段祺瑞的第四师和王士珍的第六师还要强,这收拾一个山西还不是手到擒来。
于是乎小打了半个月后,吴凤岭硬生生的依靠优势兵力冲破恩寿设置的重重兵力拦截,然后一路杀到太原,并只花了两天时间就拿下了太原。
但是拿下太原后吴凤岭的日子就不太好过了,因为他也陷入了兵力不足的情况,而当时他虽然拿下了太原,但是山西的大部分地区,尤其是南部和西部地区的府县依旧效忠于南方联邦帝国。
于是乎他又是被迫分兵一个接着一个府县去打,而山西的地形也不是直隶那种大平原,这铁路也只修到了太原,而山西其他地方可就没有了,导致第二师进军山西西部以及南部的速度极为缓慢。
从石家庄出发到攻克太远,吴凤岭只花了半个月时间,然而后续的几个月时间里他都没能彻底的控制山西各地府县,其中的缘由不仅仅是地形不利于大军机动,更主要的还是他兵力不足,分兵之后导致各路的兵力都严重不足,尤其是南下部队更为如此。
毕竟他忙着收复山西各地府县,想要把整个山西都纳入掌控股份范围的时候,人家陕甘总督赵尔巽也没闲着啊,他汇集了陕西和山西其他地区的兵力,甚至还有从甘肃等第增援而来的兵力,准备反攻山西呢。
面对赵尔巽四处搜罗兵力在山西进行抵抗甚至反攻,吴凤岭的部队虽然胜仗不断,把南方联邦的那些什么新军啊,旧军打的够狗一样,但是也不可避免的造成了不小的损失,积少成多之下吴凤岭的部队竟然也在四个月里死伤达两千余人,而弹药更是消耗众多。
为了补充兵力的不足,吴凤岭也是和当代所有军阀一样大肆扩军,搞出来了两个所谓的山西民团。这新编部队也是需要军械和弹药的,加上原本第二师的军械弹药消耗极大,也是需要补充诸多的弹药。
如此一来,吴凤岭也就面临了和段祺瑞、王士珍、张怀芝、王汝贤等人同样的问题,那就是需要购进枪械!
这购进枪械最简单方便的自然是进口,只要有钱人家洋人甚至能送货上门!但问题是进口货贵啊,这去年中国爆发内战后,远东国际军火市场上的价格再创新高,以标准的75毫米炮弹为例子,德国原产的价格已经高达四十五两银子一枚,其余英美等军火商的价格也在四十两左右,日‘本货倒是便宜一些但是也要三十八两上下。
就连质量最低,价格也最低的国内福元机器厂出产的75毫米炮弹受到进口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对外公开售卖的价格也是超过了三十五两银子一发,赵东云哪怕是用出厂价向福厂购买,但是价格也需要三十二两银子,至于赵东云过了一手再卖给段祺瑞和王士珍他们,价格则是要三十五两甚至三十六两了。
要知道日俄战争前,福厂生产的75毫米的炮弹价格只要二十五两而已!
炮弹如此,步枪也不例外,以目前国内大批量使用的日‘本三十年式步枪和德式88式步枪为例子,日‘本的三十年式步枪在日俄战争前,北洋军从日‘本手里购买全新的三十年式步枪价格也不会超过二十八两银子,然而现在呢,王英楷从日‘本人手中购买二手的三十年式步枪都要二十两银子一支,要知道往年这些二手枪支连十五两银子都没人要。
88式步枪的话,福厂的出厂价倒是波动不大,近年来一直维持在三十两左右,南方汉阳和江南两家兵工厂虽然没有出厂价这么一说,但是他们的成本价素来比福厂的要高,估计要三十二三两左右。至于德国人大批量推向的二手88式步枪,前几年都是受限于清廷的命令,勒令地方督抚要优先采购国产88式步枪后,德国人的二手88式步枪总体上来说卖的不多,价格一度低到十五两银子都没人要。
但是去年十月份后,随着中国内战的爆发对军械,尤其是对7。92毫米口径的制式步枪的需求量大增,那时候无论是南方的两家兵工厂还是北方的福厂,他们的产量都是远远无法满足国内对枪械的庞大需求,于是乎很多人都把目光瞄到了二手货上。
一直使用日械的王英楷购买日‘本的二手三十年式步枪,而其他军阀却是清一色的选择了德国人的二手88式,这导致远东地区的二手88式价格飙涨,一支八成新,膛线任在,保养得当的二手88式可以卖上二十两,而德国人没用过的封存88式步枪更是比福造步枪还贵,达到了三十五两银子一支。
就这价格,你还不一定买得到,买到了你也不能短时间内拿到货,所以现货的价格往往还要在这个价格的基础上继续上浮。
在远东市场上军械如此紧缺的大环境了,手握福元机器厂的赵东云可谓是幸运的。
他除了长身管的野战炮、火炮瞄准镜、望远镜、炮兵气球这些技术含量非常高的军械需要进口外,其他的步枪、炮弹、甚至是山炮、轻重机枪基本都能从福元机器厂购买,这价格可是比进口便宜多了。
而且由于福元机器厂的产量比较大,等赵东云手底下的三师五旅齐装满员后,虽然还有巡警团换装计划和筹办一个新步兵师的扩编计划,但实际上依旧是无法消耗掉福元机器厂的庞大产量的,尤其是步枪。
要知道福元机器厂随着这几年的逐步扩张,增加步枪的产量,加上战争时期加班加点,日产步枪一度高达三百多支,如今虽然暂缓了昼夜开工,但是随着近半年的扩产以及依旧保持加班制度,如今的白昼产量已经达到了两百多支,比国内的汉阳兵工厂和江南制造局加起来都要多。
这一天就是两百多支的产量,一个月就是六千多,这样的产量赵东云自然是无法单独消耗掉的,毕竟福元机器厂当初设计规划的时候,这厂子的任务就是承担整个北中国的军械供应,可不是为仅仅为了供应赵东云手底下的这几万部队的。
这福厂的步枪除了用于对新扩编部队以及对巡警部队的换装外,还储备了一部分,至于多出来的那些则是有条件的供应其他几家北洋军阀了。
北洋诸多军阀里头,除了王英楷手底下清一色用日械外,其余各家都是用7。92口径的军械,如果赵东云肯卖的话,他们自然也是愿意购买福厂的军械,这和喜好无关,只是因为赵东云给出的价格更便宜,而且运输也及时,能够早些时候拿到货。
“这个月又给了段祺瑞那边一千条枪吧?”赵东云并没有去看手中的报表,而是直接开口问着。
作为军械部部长,管理者军械采购,同时也管理着军械出口这些私底下生意的赵东平道:“是的,除了一千条枪外,还有四挺重机枪,另外有三十万发子弹!”
“那边昨天又有人找到我这边,说是要下三千条枪和二十挺重机枪、两百万发的单子,除了这些,还问我们能不能买他们几门火炮?过山炮要,迫击炮也要!”
赵东云听罢点头:“看来段合肥在江北捞的不少嘛,前几个月至少也购进了六千条枪,如今又要三千,怕是要再扩编一个旅了。”
赵东云并没有立即作出买不买的决定,而是继续问道:“王士珍还有吴凤岭,张怀芝他们呢?这个月的单子有多少?”
赵东平道:“湖北的王士珍这个月采购了一千五百条枪,子弹八十万发,另有机枪八挺!”
“山西的吴凤岭也是派了人来,说要采购三千条步枪,子弹三百万发,机枪十二挺!”
“河南王汝贤这个月没下新单子,他们前半年已经累计采购了四千条枪,如今怕已经是满编了”
“山东的张怀芝这个月也没来新单子,上个月也只采购了五百条枪,职部听闻他和青岛的德国人勾搭上了,购买了德国人的一批二手88式步枪!”
“另外这些人或多或少都想要购买我们的火炮!”
第两百三十四章 军贸和炸药
赵东云听着,听罢后才是拿起手中的报告书,略微看了看后出口道:“这几家的步枪和重机枪只要他们下单子,给足了现银就卖给他们,价格照比前例,子弹和炮弹的话略微紧一紧,子弹超过五十万发、炮弹超过一千发的采购没我批准一律不得擅自同意,轻机枪和迫击炮还有火炮还是老规矩,一门都不准买!”
赵东云虽然手里头囤积了大量的军械准备出手,但也不是什么都打算卖掉的,其中的步枪和重机枪基本是敞开了供应,而且价格也比较优惠。这是因为就算赵东云不卖给他们,他们也能够从各大洋行获得足够的货源供应,还不如赵东云卖给他们赚钱呢。
而且想要卖出去赚钱还得进口货竞争呢,嗯,主要是德国人的二手88式步枪和毛瑟98以及日‘本的三十年式以及三十八年式,福造步枪的价格现在是低于毛瑟98和日‘本的三八式,高于二手88式步枪和三十年式步枪,而且高的不多的话,所以福厂的福造88式步枪对于国内军阀来说还是有相当大吸引力的。
毕竟在国内军火市场上,全新步枪的话福造步枪可是最便宜的一款了,价格远远低于德国的毛瑟98以及日‘本刚列装不久的三十八年式。至于说二手步枪虽然便宜,但是总归是不如全新步枪来的好用,而且你要二手人家赵东云也有啊,他的第三师装备88式步枪也有好几年了,你要是要二手的,赵东云就直接换装全新的步枪,把二手的腾出来卖给你,而且价格还比德国人的二手88和日‘本人的三十年式更便宜。
重机枪类似,福元机器厂虽然可以生产重机枪,但是洋人的重机枪也多,日‘本和俄国人以及德国人甚至法国人和英国人都在远东兜售重机枪,只有有钱购买到进口重机枪不算什么问题,所以这钱如其让外国人赚取还不如自己赚呢。
但是子弹、炮弹、以及轻机枪、火炮却是不同了了,前面两者的子弹和炮弹虽然赵东云也卖,但是却限量供应,这倒不是说福厂的产量不足,而是赵东云不想让北洋的其他几家军阀囤积大量的弹药,总之是要吊着他们,不能让他们没有弹药但是也不能他们囤积太多,而且价格还得比洋人便宜,避免他们直接向洋人进口。
而后两者的轻机枪和火炮却是完全的禁制出售了,为什么?因为这两样国内其他军阀没办法从各大洋行里短时间内弄到很多,而且就算能买到价格基本也是天价,比如连赵东云自己都需要进口的长身管火炮,以德国人的1903年型火炮以及各种改进版,比如1906年型等,价格可不低,那可是超过了万两银子一门的昂贵武器,哪怕是坐拥东三省的赵东云要想购买这些长身管的管退野战炮,那也是得思前量后。
而且通常是有钱买不到,毕竟人家德国人的火炮产量也是有限的,当初日‘本人花了大价钱购买的数百门火炮,德国人可是使劲生产了一年多才陆续交货,现在国内这些军阀就算舍得花上万两银子购买这些先进的管退野炮,他们也别指望在一年内拿到太多的现货。
而福厂虽然不能生产野战炮,但是却能生产短身管的75毫米管退过山炮,这玩意在国内也是大杀器,福厂出产的产量也不多,赵东云自己用都还嫌不够,还得想办法从日‘本人和德国人手里进口火炮,那里会卖给国内的其他军阀啊!
轻机枪也类似,如今国内军阀能够买到轻机枪的途径只有两条,那就是找丹麦人购买麦德森轻机枪,然而人家麦德森公司现在红火的很,来自丹麦国内以及德国甚至英国等国家的订单都排到了好几年后,国内的这些军阀是别指望一两年内能够获得大量的轻机枪了,至于第二条途径吗,就是福元机器厂,但是赵东云也不卖,这轻机枪自己用都嫌不够,自然不会卖的。
而迫击炮的产量倒是足够,但是全球目前独此一家,别无分号,国内其他军阀根本没办法从其他途径获得这种武器,再加上迫击炮对于奉天军队而言,具有极大的战术作用,所以也别指望赵东云会出口轻机枪了。
本来说这迫击炮技术含量并不算高,国外的兵工厂如果要生产并装备的话问题不会太大,但问题是迫击炮虽然在中国也出现有几年来,但实际上一直都没有参加过大规模战争,国外列强的军队根本就没有注意到或者说重视这种武器,国外军队没这个需求,人家国外的那些兵工厂自然不会研发并生产了。
国内的话,倒是因为赵东云部队里应用了大量迫击炮引起了一定的重视,不过目前来说江南和汉阳两厂也没有展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