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北洋枭雄-第3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1904年初的俄国所面临的局势是多么危险!
“贵军要剿灭杜立三,冯德麟等土匪,我国是保持欢迎态度的,不过如今时局紧张,还望贵军能够保持克制,避免做出一些让人误会的时期来!”说话的是一个留着大胡子,穿着西服,拿着文明杖的洋人,单单是这大胡子就足以让人看出他的种族:斯拉夫人。
此人名为安德烈??伊万维奇??斯托夫,身上的燕尾服和文明杖在这远东,并且还出现在赵东云的司令部里,那么就可以一定程度上表明他的身份:外交官员!
安德烈是奉天俄军当局派遣到锦州来的外交官员,主要任务就是监视赵东云第三镇的动向,并交涉部分的外交事务,比如这一次赵东云要派兵东进剿匪,为了避免出现不必要的麻烦引起和俄军之间的军事冲突,他就是主动通报了安德烈。
经过一番交涉后,安德烈表示俄军对赵东云的剿匪行动将会表示允许,但是也要求赵东云的部队尽量不要靠近奉天和营口等战略要地,必要时候也需要尽可能的避免度过辽河,以避免出现两军之间的冲突。
这对于一向来嚣张惯了的俄国来说,已经是相当难得的让步了,放在1903年那会赵东云要是想要进入这一地区,就得先和俄军打一仗再说。
说完了这剿匪相关事项后,赵东云却是没有第一时间送客,而是继续道:“据我所知,贵国的旅顺防务最近相当紧张吧!”
安德烈听罢就是一连串的外交口吻:“帝国在旅顺已经建有世界上最强大的要塞防御体系,足以抵挡任何敌人的进攻!”
说着这话的时候,安德烈却已经是心里头纳闷了,这赵东云关心旅顺防务做什么?
尽管目前清廷还保持对俄国的强硬态度,也没有正式宣布什么中立之外的条款,但是安德烈这个外国人都知道参与东北局势的中国势力只有北洋一方,也就是说中国中立与否和京城的清廷无关,也和南方督抚们无关,真正能够做出决定的只有袁世凯。
而袁世凯的态度已经是非常明确了,那就是进行武装局外中立,赵东云的这个第三镇驻扎锦州就是这种武装局外中立政策的产物。
考虑到袁世凯的态度,实际上现在的俄国和日‘本以及其他国家都已经认定中国不可能参战了。
所以安德烈才会对赵东云的询问感到不解:他关心这个做什么?难不成我旅顺防务力量不足你的第三镇还能来帮忙不成!”
不过赵东云显然没有买关子的习惯,而是直接道:“我最近从德国那边购置了不少新式机枪,准备用来替换原有的那些重机枪。你也知道我第三镇家小业小,所以替换下来的那批机枪是准备出手的,不知道贵军有没有兴趣,我想旅顺那边再多一批机枪也是可以的吧!”
安德烈听罢就更惊讶了,这赵东云要多的机枪要出售,而且还是卖给俄军?这已经是违背常理了啊!
先不说赵东云从哪里弄来的那么多机枪,单单是他主动想要把机枪卖给俄军就值得让人怀疑他的动机了。
要知道目前中国国内的舆论可是联日拒俄啊,支持和日‘本结盟一起打俄国的人可谓是一大群,甚至在北洋内部如果不是考虑到自身力量不足的话,估计也会有这样的舆论风声了。
就算力量不足不联日拒俄,但是也不可能反过来帮俄国啊!
现在赵东云的这种行为在当今广大国人看来完全就是资敌卖国行为,而这个赵东云怎么看也不像是没脑子的人,他之所以做出这种决定肯定有着他的理由。
只是这种理由安德烈一时间还想不到而已!
安德烈想到了很多,但是他唯独没有想到的是赵东云不想俄罗斯败的那么快,他想要俄罗斯比历史上支持的更久一些,直接出兵帮俄罗斯人是不可能的了,支持火炮或者步枪也没有什么必要,但是机枪这玩意可就不一一样。
趁着现在各国都没有反应过来,赵东云要是给俄罗斯送去大批量的重机枪,这不管是布置到旅顺还是布置到奉天战区,百分百都能够给日‘军带来大量的伤亡,如此也就能够打消日军在原有历史里的那么一丁点优势了。
东北局势现在这个鬼样子,赵东云想要浑水摸鱼都没什么机会,而如果日军和历史上一样大败俄军的话,那么赵东云就更没什么机会了。
所以不管以后会怎么样,现在他得先把这滩水搅浑了再说。
第一百零七章 杜立三之死
他之所以准备卖给俄罗斯一批重机枪。
而对于一名后世穿越而来的中国人来说,如果能够符合自己的利益同时又让日‘军死伤惨重,那么肯定是做梦都能笑醒的。
基于这种心理,赵东云去年就以福元兵工厂的名义向德国订购了上百挺的mg01重机枪,甚至有了这批订单后也让福元机器厂顺利获得了mg01重机枪的专利授权,可谓是一举双得。
不过福元机器厂那边还以为这上百挺的重机枪是准备卖给北洋新军等国内军队的,就没有想到赵东云这是给俄国人准备的。
那安德烈听到赵东云手里有着大批德制马克沁机枪后,立马就是汇报了上去,而现在东北的俄军恨不得从欧洲运来无数的军火,但是受限于遥远的距离,加上现在远东铁路还没有完工,导致俄军想要从欧洲获得大量的军火补充非常困难,这个时候赵东云表示有现成的上百挺重机枪愿意秘密提供给俄军。
俄军可管赵东云为什么会当卖国贼,立马就是答复赵东云,表示这批机枪有多少他们就要多少,而且还隐晦的表示,其他的重武器,比如火炮以及消耗性的子弹和炮弹有没有,有的话也是有多少要多少,而且可以用黄金白银等贵金属直接支付,价格也是随你开!
不过给俄国人提供机枪就已经算是赵东云的私底下的冒险行为了,这事如果被公开的话,估计他赵东云立马就得背上资敌卖国的骂名。
再说他也没有火炮等重武器可以出售啊,这机枪还是他提前准备的呢,不然也没有!
子弹倒是好办,福元机器厂经过连续扩建,除了福造88式步枪生产线外,其实最多的就是子弹生产线以及炮弹生产线了,原本福元机器厂的子弹生产线并不大,但是自从收购了原北洋机器制造局的众多设备后,北洋体系内已经是没有哪怕一家官办的兵工厂,对子弹以及炮弹极度依赖福元机器厂,所以袁世凯是重点吩咐了赵东云,要求福元机器厂的弹药产量必须提升来,至少要做到满足北洋自身需求的量。
所以福元机器厂随后又是投资购置了大批专门造子弹的机器,经过连续扩张后仅仅是7。92毫米的毛瑟圆头弹,每日产量就已经扩充到日产八万粒,此外8毫米的曼利夏步枪的步枪弹,6。5毫米的日式子弹也是相继成立生产线,要不然也不可能供应几乎整个北洋新军所需的子弹啊。
此外还生产了旧式的步枪弹,主要供应北方各省旧军所用,毕竟目前中国里装备各式新枪的只有新军而已,大量的旧军依旧使用老式的单装步枪,而对于北中国来说,这一部分的子弹任务以前是北洋机器制造局所承担的,现在北洋机器制造局已经化为了历史泡影,福元机器厂自然需要承担起原本属于北洋机器制造局的生产任务来。
而那些mg01重机枪使用的子弹也是7。92的圆头弹,赵东云从福元机器厂那边订购后,可以直接转手卖给俄罗斯人,总不能让他们购买了机枪而没有子弹用不是。
这个时候,就可以看出当初赵东云弄出来一个福元机器厂是有多么重要了!
随着福元机器厂的扩张,建立不到两年就已经规模连续翻倍,各种兵器产品是连续翻倍,此时的福元机器厂实际上已经不仅仅是赵东云的私人企业了,而是已经成为了北洋扩军战略里的重要一环。
袁世凯更是把这个福元机器厂当成了他主持新政的政绩工程,用以宣扬他的工商改革政策。
有这么一个福元机器厂在,赵东云要弄点子弹和炮弹卖给俄国人问题不大!
至于这一批机枪和子弹以及炮弹能够给日军带来多大的杀伤,让多少个女人失去丈夫和儿子,就不是赵东云所需要考虑的问题了。
通过这一批军火交易,已经被俄国认为是汉奸,为了区区几十万就出卖了国家利益的赵东云迅速获得了俄国人的好感。
具体表现下来就是,俄国人不但对赵东云东进辽河一带剿匪不反对,甚至还派出了几支小规模的骑兵部队帮忙围剿呢,而且给赵东云提供了不少关于辽河一带的土匪们的情报,让第三镇的剿匪战事进展非常顺利。
这一次剿匪东进支队和去年临时编成的剿匪北进支队以及西进支队不同,那就是这一次并没有派遣步兵作战,而是清一色的骑兵。
该支队辖有骑队第三标下属的第一营、第三营,此外还有所辖有一个骑兵迫击炮队、一个骑兵机枪队,以上为第三镇所派遣的主力部队。
除了以上约千人主力骑兵部队外,还有配合作战的锦州巡防营里的两个骑兵队四百余骑,也就是吕双枪等几个投诚的土匪部队整编而来的两个骑兵队,悍匪吕双枪为第一队领官,巨匪石阳为第二队领官。然后还有张作霖的奉天巡防营马步游击队五百余骑。
三部相加将近两千余骑,先不管其中的新军、土匪、巡防营混杂,但是单单看这规模,这可就是一个骑兵旅的规模啊。
如此大规模的骑兵作战,自然不可能让其他人来,还得孟恩远这个骑兵高级将领来亲自率领赵东云才放心的。
孟恩远率领这一支两千多骑的剿匪部队迅速横扫了台安、新民、盘山等地的土匪,那杜立三虽然历史上非常出名,但是土匪到底是土匪,在两千余大军碾压而来的时候,杜立三虽然拉起来了一千多号悍匪试图对抗,但是不用半个月就是被绞杀干净,头目杜立三被擒获。
这人也顽固,竟然拼死都不投降,最后孟恩远也没有客气,擒住了他后可不管他是什么巨匪之类的,直接把他交给了张作霖。
把张作霖早就恨不得把杜立三生吞了去,据说杜立三落到了他手里后被五马分尸而死!
杜立三手下的一千多悍匪多数也是临时集中起来的,前翻数次剿杀后早已经崩溃各自逃散,直接打死打伤的人倒是不多,但是俘虏却是抓了不少,而孟恩远根据赵东云之前的指示,把这些俘虏或者投降的土匪一股脑的分给了吕双枪和石阳以及张作霖,而且吕双枪和石阳得到的更多,让张作霖为此颇有怨言。
对于俘虏孟恩远是没有什么兴趣的,那些土匪听上去是什么悍匪,一个个骑术精湛,枪法了得,好像说的多牛逼一样,但是在孟恩远这种正规骑兵军官看来,连农民军都比这些土匪强,至少那些农民被蛊惑了后还能够前仆后继的发动死亡进攻,然而那些土匪呢见机不妙就立马转头就跑了。
那么多土匪里,不是每个人都和吕双枪一样,能够有那么大的人格魅力率领部下和官军死战的,要不然赵东云也不会接受他的投诚了。
杜立三在短短半个月内就烟飞灰灭,而面对着孟恩远的剿匪大军继续南下,冯德麟也是坐不住了,立马找到了张作霖,说是可以接受招抚。
但说实话赵东云对此根本就没有兴趣,他来辽河剿匪,又不是为了真的剿匪,说实话这些土匪是生是死他半点都不关心,他关心的只是缴获而已。
这半个月来打个杜立三,虽然也消耗了不少弹药和经费,但是收获更大,把杜立三的老巢给端了后,剿匪东进支队里的后勤处派人清点了各种缴获的财物后,赵东云心里大为兴奋。
剿灭杜立三后,剿匪东进支队缴获了俄式新枪一百余杆,另外有日式新枪两百杆,还有各类杂式旧枪五百余杆。缴获马匹一千余匹,其中可以用来乘骑作战的乘骑战马就有四百多匹,剩下六百多匹也能够作为驮运所用。
除了这些外,还有各类现今浮财货物,价值虽然不及张作霖前头保证的二十万以上,但是也有十七八万左右。
现在的赵东云已经算是掉进钱眼里了,这冯德麟想要接受招抚哪有那么简单,冯德麟要是接受招抚对他赵东云又没半点好处!
他要的是钱,就是这么简单而已!
不得不说那冯德麟也是个有胆魄的人,再打听到了孟恩远的剿匪支队就是为了缴获而来的时候,连忙往锦州送去了一张价值高达五万两银子的洋人银行本票,而且表示再缓几日,他还能够再凑上五万两银子的财物送到锦州。
这要是不用打仗就能够赚上十万两银子,赵东云觉得还是挺划算的买卖,至于说张作霖后续和冯德麟等人的地盘争夺等,关他屁事!
他去锦州东部剿匪,理由从始至终都是非常简单的,那就是为了钱!
先不提剿匪行动中的各种缴获,单单张作霖为了让赵东云出兵剿灭杜立三,就付出了高达四万两银子的代价,而且各种缴获除了俘虏和地盘外,各种枪支以及马匹和财物可是半点都不会分给张作霖的。
现在冯德麟主动把钱送过来,他也就不打算让手下的骑兵兄弟们去冒着性命赚钱了,于是一道令下,孟恩远就是带着剿匪东进支队西返。
留下了一个不停咒骂的张作霖!
张作霖的打算就是借赵东云的兵去灭掉杜立三和冯德麟,这样他们就能够不费吹灰之力掌控新民一直到营口的大片地盘,再依托这些地盘经营几年,谁敢说他不能拉起一支几千人的部队来。
然而现在赵东云灭掉了杜立三后,却是拿了冯德麟的十万两银子转头回家,这让张作霖变的极为被动。
赵东云用脚趾头想都知道,等孟恩远的部队一走远,冯德麟和张作霖肯定得打起来,谁输谁赢先不说,反正辽河一带的土匪势力基本已经没有什么太大的影响力了。
第一百零八章 奉天军事改革
赵东云拿着冯德麟的十万两银子调回了孟恩远的剿匪东进支队,但是并没有把自己的所有军事力量都撤了回去,而是把吕双枪和石阳给了留了下来,其中石阳所部驻扎盘山,吕双枪驻扎台安。
这两人里都是在去年先头投诚赵东云的悍匪,在这么多土匪里头赵东云能够接受这两个人的投诚也是有理由的,首先是吕双枪,此人在其属下的威望非常高,而且非常擅长于鼓舞士气,导致该部的经常能够死战不退,不管是和俄国人打还是对抗赵东云进剿的过程中,都做到了伤亡率达到四成都不奔溃。
这种伤亡承受率在当代绝对是属于逆天级别的,别说寻常土匪了,就算是列强的一流精锐部队也不可能达到这个水平,而他吕双枪却是能够在他的那支数百人的土匪部队里做到这一点,这让赵东云非常好奇,同时也是高看了他一眼。
至于石阳,此人名声远不如吕双枪那么大,乃是锦州北部活跃的一名巨匪,手下也有上百号人的他在面临孟恩远进剿的时候,连抵抗都不抵抗就直接投降了,而且还顺带拉拢了其他几家小土匪投降。
当时赵东云已经接受了吕双枪的投降,想着反正手下已经有一个吕双枪了,再来一个石阳也没有太大问题,而且把他们都放在锦州巡防营里头去,也可以相互牵制,所以也就接受了石阳的投诚,招抚为锦州巡防营马队第二队的领官,继续待他的那些老土匪以及其他数十名零散投诚的土匪。
吕双枪和石阳的第一马队、第二马队在后续的持续剿匪作战中获得了部分兵力的补充,尤其是在剿灭杜立三的过程中,孟恩远根据赵东云的指示把俘虏人员平均分配给吕双枪、石阳、张作霖,此举让他们两人手下的实力迅速扩张到将近三百人。
此举自然也是引起了张作霖的严重不满,但是这个时候的张作霖在赵东云心里头也就是暂时有些利用价值的土匪而已,当干掉了杜立三之后张作霖对于赵东云而言已经没有太大的利用价值,所以赵东云很干脆的违背了他先前对张作霖的承诺。
他并没有把台安、盘山等地盘顺利交到张作霖手上去,而是把吕双枪以及石阳留在了这两个地方驻扎。
赵东云的这种安排虽然让张作霖极为不满,但是却是引来了增祺的极大欢迎,因为自从杜立三被剿灭,冯德麟也接受招抚,成为了奉天巡防营前路。从此之后,奉天一省的数大悍匪势力在短短两年之内就相继被招抚,成为了增祺政治生涯里的难得的一个亮点。
盛京将军增祺自然也知道能够顺利剿灭并招抚奉天省内的多股土匪和赵东云有着诸多关系,再加上赵东云在锦州还编练了一个锦州巡防营,拥有采用全新操法编练的步队一营,马队两队,算是给奉天省开创了编练新军的历史。
这锦州巡防营虽然说为了方便协助第三镇镇守锦州,所以是由赵东云亲自督办,但是不管怎么说这个锦州巡防营都算是奉天省的地方军队,锦州巡防营的编练成功,增祺自然是理所当然的把它视为了自己的政绩工程。
在一月份给朝廷的奏章中,增祺说奉天局势艰难,臣任劳任怨四处筹借,又得第三镇赵东云鼎力相助,已练新军锦州巡防营千人,成效显著云云……
此外还说奉天将会仿效直隶以及南方各省编练常备军,用以镇守东北边疆,还往朝廷给予编练经费支援。
历史上的东北军事改革,是在日俄战争之后才开始,然而赵东云的到来,尤其是编练锦州巡防营的行为却是大大提前了东北地区的新军编练进程。
不过增祺手底下没钱没人,要练常备军可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只能先从编练巡防营,招抚土匪慢慢来。
为此他频繁给赵东云写信,除了求教编练新军相关事项外,也是想让赵东云帮着他编练新军。
毕竟练新军这种事情普通人还真的办不来,必须是科班出身有着近代化军事技能的专业军官才能办成,而这种新式军官人才大多集中都北洋体系里,赵东云的第三镇身为北洋嫡系,里头自然有着大量的合格军官,增祺如果要想练新军,找赵东云帮忙是必须的。
对于增祺的请求,赵东云显得极为慎重,首先他不可能一股脑的直接答应,他得考虑到奉天和直隶的关系,得考虑袁世凯的反应,更加需要考虑到如果这支奉天常备军一旦成立,将会处于什么样的地位,到时候自己的第三镇是不是会灰溜溜的滚回关内呢?
这里头所涉及的问题太多,所以一时间他也不好做决断,而是给袁世凯发去了电报,询问袁世凯的相关意见。
而在得到袁世凯的意见之前,赵东云也是随手给增祺提了几个意见,比如说建议他把奉天现有的诸多乱七八糟的旧军整顿一二,先不求练成新军,但至少部队番号之类的要统一起来吧,不然那些乱七八糟的番号叫起来都麻烦的很。
这倒是简单,增祺二话不说就是采纳了赵东云的建议,把奉天省内的由他掌控的几股练军,包括盛字营等以及各地巡防营等一律编入奉天巡防营,至于剩下的那些旗兵、绿营之类的战斗力几乎可以忽略,所以干脆就先不管了。、
最后弄出来的这个奉天巡防营一共有四路,前路就是刚刚投诚的冯德麟所部千余人,左路就是张作霖所部六百余人,右路乃是原盛字营等练军整合而来的一千余人,后路则是其他几个捕盗营、巡铺营等整编而来的上千人。
这样虽然还没有改变奉天内的整体军事力量,但是好歹也算是有了一支统一称呼得到巡防营部队了。
再加上名义上归属奉天管辖的锦州巡防营,那么奉天一省就有两支巡防营,总兵力将近五千人。
至于还有上万的旗兵、绿营之类的乱七八糟军队,不管是赵东云还是增祺都把他们给直接忽略了,甚至连整编他们的兴趣都没有。
1904年初的奉天省所拥有的军事力量,不算赵东云的第三镇以及锦州巡防营里的那个步兵营外,其他部队可以这么形容:制兵如民,防队如盗!
别说指望他们和日俄大军对抗了,连剿匪都很勉强,唯一能够做的就是欺压手无寸铁的平民百姓了。
对于这种看情况,赵东云也没有说想去刻意改变什么,他可没有兴趣去帮别人练兵扩军,自从年初一月份的剿匪活动结束后,赵东云又是一股脑的埋首第三镇的编练扩军工作去了,什么东北局势,什么奉天军制改革之类都已经被赵东云抛之脑后。
“现在这些德制火炮已经到达,你的炮队要加强训练,不用怕浪费弹药,多展开一些实弹训练,我已经让军械处那边再从福元机器厂那边订购了一批训练用炮弹,就是准备给你们训练用的!”赵东云如此说着:“这一次为了和第一镇那边争这一批火炮,我可是花了不少心思的,希望你不要让我失望!”
刘廷贵道:“大人放心,我部已经初训数月,就等这火炮来了,现在火炮抵达后我部再有月余来熟悉火炮性能,就能够形成初步的战斗力!”
赵东云点头:“对你的能力,我还是比较放心的,不过现在东北局势紧张,眼看着日俄就要打起来来,这个时候也有无数人看着我第三镇,就等着我们出洋相呢!”
第三镇所需的火炮,是去年下半年就从德国订购了,而这一批火炮和先前第二镇所用的火炮都是相同的,野炮都是克虏伯专门用于出口的1903型七十五毫米野战炮,山炮也是十四倍口径的速射山炮。且这几个型号火炮都是克虏伯厂大量出口的火炮,有着大量库存,所以这一谈妥合同支付了定金后,德国那边立马就开始装船运过来了,所以才能够短短几个月里头一次性购买了几乎上百门火炮,几乎把克虏伯厂的这几款出口火炮的库存给搬空了。
导致今年年初日‘本人前往德国紧急订购克虏伯的该款火炮时,克虏伯原有的库存都被袁世凯的北洋新军买了个干净,导致他们根本找不到库存出货,只能重新生产,这么一来估计都能够拖到明年甚至后年去了。
这一批火炮在一月份回国后,有一批被段祺瑞的第四镇给拿了去,但是原本准备给第三镇的几十门火炮却是被王英楷盯上了,说是要用第一镇原有的日式架退炮来换这一批最先进的德式管退炮,此举自然是遭到了赵东云的严重反对。
为了这一批火炮,他甚至专门回了保定一趟找到了袁世凯府上,说锦州防线需要最先进的火炮,而第一镇好端端的呆在后方,要那么先进的火炮干嘛。
一时间,王英楷和赵东云因为这一批火炮矛盾频出,甚至一度把段祺瑞、冯国璋等人也牵扯了进来。
第一百零九章 战争爆发
王英楷和赵东云的这一次火炮之争,也算是赵东云踏入北洋高层以来第一次和其他大佬发生争端了,以往他都是坐视段祺瑞和王英楷等人的争斗,今天他却是不得不亲自上阵和王英楷打擂台。
这一次的争夺虽然在外人看来并没有什么,而且过程也比较短暂,但是依旧让赵东云深深为之警惕,也算是体验了一会之前段祺瑞和王英楷争斗时的激烈。
这稍微一不小心,可就是会吃大亏的,如果不会赵东云反应及时,甚至紧急从锦州飞奔回保定面见袁世凯的话,说不准这批德制新式管退炮就会被王英楷给夺了过去,最后自己只能拿几十门老旧落后的日式架退炮回锦州。
在赵东云的力争之下,袁世凯最后按照原来计划,把这一批火炮全数给了第三镇,而赵东云生怕再出什么意外,更是亲自押送这一批火炮上了火车回锦州。
而等赵东云走了后,王英楷并没有什么失望的神情,相反他心情还不错,这一次和第三镇争夺新炮只是临时起意而已,赢了能够手下的架退炮换成管退炮固然是好事,但是争夺失败了也不损失什么。
他更在乎的是这一次的争夺中他发现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情况:那就是从始至终段祺瑞都没有为赵东云说话,坐视赵东云和王英楷苦斗。
“现在看来,那赵子杨怕是已经和段芝泉彻底决裂了!”王英楷对冯国璋道。
近期来和王英楷走的比较近的冯国璋则是道:“去年我们把赵子杨推上第三混成协的位置,要是他们两个人没生间隙谁信啊!”
“而且去年年末第三镇争夺里头,大家都没把握越过赵东云掌控第三镇,这一来二去就推动了赵东云坐上第三镇统制之位,同为一镇统制,纵然那赵东云资历浅了些,但是他怎么可能甘愿位居段祺瑞之下!”王英楷继续道:“有了这么一笔,这段赵联盟自然就不攻自破了!”
冯国璋却是道:“只是可惜了第三镇,如此兵强马壮的第三镇交到赵东云这个年轻人手里,还是很难让人放心啊!”
王英楷看了冯国璋一眼,隐约间却是露出鄙视的眼神:哼,不自量力,现在都还念念不忘第三镇统制之位,他也不想想是谁练出来兵强马壮的第三镇。还真以为赵东云年轻人资历浅就可以拉下来了,说起裁汰旧军练新军的本事,十个你冯国璋也比不上人家一个赵东云啊,要不然老头子怎么可能会让赵东云坐上第三镇统制的位置。
王英楷虽然一直把赵东云当成了敌人,但是王英楷却是和赵东云的接触比较多,也算是比较了解赵东云的人之一了,要不然他怎么会费尽心思拆散赵东云和段祺瑞的联盟。
因为段祺瑞的庞大威望以及影响力加上赵东云编练新军的能力,那几乎是可以横扫北洋一切派系,这两年来王英楷可是为此吃足了苦头,当初争夺第三协的时候王英楷就是发现了段赵联盟的庞大威胁,所以才会费劲心思拆散段赵联盟。
当时东北局势紧张,他毫不犹豫的支持第三协调往锦州,并在后续阻止了第四协东调,成功打破了段祺瑞就任右镇翼长的企图,更让段祺瑞和赵东云产生了无法弥补的间隙,等到第三镇成立时,他也是顺水推舟把赵东云推上了第三镇统制之位。
这样一来就等于把赵东云拉进了北洋大佬这个小圈子里,而王英楷知道一旦赵东云进入了这个圈子后,尝试到了自立山头,成为一个派系大佬的时候,那么他绝对不可能继续听从段祺瑞的吩咐。
不仅仅赵东云不愿意,他手下的陈光远、孟恩远等人也不会允许赵东云继续对段祺瑞俯首称臣,不管赵东云愿不愿意,他都会被围绕在他身边的一群属下们推上北洋大佬的位置,并为了第三镇这个小团体的利益和段祺瑞、王英楷等人发生冲突。
这样的结果纵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