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北洋枭雄-第3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比如说袁世凯,就是玩派系平衡的高手,北洋的派系之争可谓是非常严重,然而在袁世凯的控制下这些派系之争并没有产生什么负面因素,反而是进一步促进了北洋体系的发展,北洋常备军能够从1901年的区区一个左镇发展到现在的北洋常备军四镇就是明证。

    段祺瑞、王英楷、冯国璋等人斗来斗去,最后是袁世凯笑看风云,一步一步爬上这个国家的最巅峰位置。

    如今的第三镇自然也存在所谓的派系之争,比如陈光远为首,以之前第九标出身的部分军官为主,这一部分大部分都是以往属于王英楷、冯国璋等人派系的,现在赵东云强势崛起后,他们为了在第三镇内升迁自然是迅速抛却了王英楷和冯国璋等人,转而投到了赵东云门下来。而他们和赵东云原来的嫡系比如孔眺北,裴连英、林永权等人有不对头,所以很自然的团结在陈光远周围争夺利益。

    又比如以新建机枪营出身的部分军官以及部分协本部、镇本部的诸多军官,这些人多数都是赵东云的早期属下,不过这里头人人众多,只能看成是一个松散群体,但不能看成是一个利益团体,这里头有可以细分为林永权为首,以教育处、督练处大量文职军官组成的参谋派。

    又有孔眺北、裴连英联手组成的步兵军官实权派。

    此外还有一部分在第三协时期投靠赵东云的人,包括华振基,刘廷贵等人,不过华振基如今已经和孟恩远走的比较近,加入了孟恩远为首的骑兵派,而刘廷贵也是在炮兵部队自称一个体系。

    由于第三镇成立时间不长,所以这派系也不算明显,只是军官们的一种下意思行为,现在的利益之争还是以兵种之争为主。

    赵东云对自己的手下存在部分派系自然是知道的,在着方面他的处理手段也是仿效了袁世凯,那就是稳坐钓鱼台,施行平衡之策。同时暗中引导争论结果往自己想要的方向上发展,而他自身则是不会轻易涉足派系之争。

    见赵东云没有开口说话,一副我先不做决定,你们先争论的态度。这个时候下面的陈光远和孟恩远以及刘廷贵自然也是不再顾忌什么了,先是各自手下发言说话,然后是刘廷贵先忍不住开口反驳了裴连英的话,于是乎又是引出了陈光远的反驳,而孟恩远也在那边上时不时的插几句话。

    一时间里,会议室里口水横飞,各方引经据典,手中挥舞着诸多文件资料试图证明自己的观点,好让赵东云做出有利于自己一方的决定。

    这让从来没有参加过这种场面的王占元都都吓住了!

    他以往参加的那些军议,那一场不是和和气气,甚至没有说几句话主官就已经做出决定了,何尝发生过这种口水横飞,你争我论的事情了,此时的他看见孟恩远刚落下话头,那边的刘廷贵就是喝了一口茶后开口:“孟兄的话我也是同意的,骑兵的确是进攻火力不足,想要仿效西方诸多增条骑兵炮队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我军初创,军费奇缺,而这迫击炮上头又没又给经费,一切都得靠我们第三镇自筹,虽说上个月剿匪弄了十来万银子,但是总不能一股脑拿出来用在迫击炮上面不是。如果孟兄的骑队要编骑兵迫击炮队,我原则上是没有意见的,但绝对不能挪用原有的迫击炮经费!”

    孟恩远听到这里,心头火气大增,如果上头不是坐着赵东云,他早就拍案而起了。

第一百零四章 迫击炮装备计划

    孟恩远强忍着怒气,然后重重的哼了一声:“那剿匪所获十多万两银子,那可都是我孟某人在北边山沟钻了一个多月才弄回来。我骑兵兄弟在北边和土匪拼命的时候,你刘廷贵可好好在军营里待着呢!”

    刘廷贵毫不示弱:“说的好像就你的两个骑兵营出战一样,魏安坡的迫击炮队可也是出战了”

    孔眺北也是适时插了一句:“我手下的第一营不也出战了嘛,剿匪作战乃是我第三镇各部都有参与的重大军事行动,什么时候成为了孟兄你一个人的事了!

    “你……”孟恩远听罢狠狠地看了刘廷贵和孔眺北一眼,面对这两牙尖嘴利的人,他孟恩远一时间被气的说不出话来,最后他是转头对赵东云道:“大人,迫击炮对骑队的重大意义您是清楚的……”

    孟恩远露出的委屈求情之意已经是非常明显了,说起打仗他是好手,但是在今天这种为所属部队争夺利益的口舌之争中,他明显不是那几个年轻人的对手,他心知再和孔眺北和刘廷贵他们纠缠下去,到时候恐怕骑兵队一门迫击炮都捞不着了,不得已之下,他也只能找上赵东云求援了。

    赵东云看见了也是不得不扫视了孔眺北和刘廷贵一眼,示意他们别太放肆了!

    然后压了压手,不过随即目光却是一转落在了王占元身上:“王兄,方才诸位同僚们也都说了不少,对于这迫击炮一事,不知你有何见解?”

    王占元一听不由得心里暗骂,我能有个屁的见解,今天之前我连迫击炮是什么都不知道,这听了大半个小时众人的争论虽然略微知道了迫击炮的简单情况,但是远远谈不上有什么见解。

    但是看今天的情况明显是骑兵、步兵、炮兵之间对迫击炮归属权的争夺,他王占元不管有什么见解,也不管他是不是王英楷的人,但首先他是是第六协统领,乃是正儿八经的步兵军官,所以他必须和陈光远一样维护步兵的权力。

    所以他缓缓道:“职部来锦日短,对迫击炮所闻不多,今日就说一些浅见以抛砖引玉。虽然我没有见过迫击炮实物,但是从手中的资料以及诸位同僚们的口述来看,该炮射程短,射速快,同时轻便容易机动的。

    加之作战时因为需要随时发起炮击以支援步兵作战,如果还和那样归属炮兵管辖的话,这中间恐怕耽误时间,有延续战机之嫌,所以在这一点上,我的建议是把迫击炮配属给各步兵部队,由我等步兵军官直接指挥,以尽可能的发挥迫击炮机动便利的抵近射击优势。”

    王占元的这个观点其实已经被刚才的孔眺北、陈光远说过,他不过是重复了这一观点而已,不过他能够被王英楷塞到第六协来,而就算有王英楷的推荐,但是袁世凯能够抛却其他候选人选择了他,自然也有他的过人之处。

    “此外,我听刚才赵总办说福州机器厂那边除了现有的八十毫米口径迫击炮外,已经开始研制更小或者更小口径的迫击炮。其中就有六十毫米以及一百二十毫米这两种新口径,我想是不是可以这样,一百二十毫米这种口径的迫击炮的重量恐怕得有三四百公斤,如此重量自然不适于标以下步队随军携带,可以在炮队标中编一个营,用于大规模战场的火力支援作战!

    而八十毫米的迫击炮,重量近百公斤,纵然可以分拆携带,不过在营以下的部队里携带依旧不容易,而且直接在各步营装备,所需的数量也比较大,不如在各步兵标中各配置一迫击炮营,以四门为一队,辖三队共十二门,骑兵标也可以适当配属一个营。

    再有六十毫米迫击炮,此炮极为轻便,不用马匹驮运,可以由士兵直接携带,完全可以直接下放给步兵队所用,不用多,一个步队两门即可大大提高我第三镇基层步兵火力!”

    赵东云听罢王占元的话略有惊讶,这人倒是思维比较灵活,自己还没有说过六十毫米以及一百二十毫米迫击炮的装备呢,他就是从刚才众人的讨论上察觉到了这些,论起对事务的观察敏感,远胜自己的一票嫡系啊!

    赵东云点了点头:“说不错,迫击炮这东西既然好用,我们自然是要用的,而且还要发展不同口径的迫击炮已构成多层次的打击火力,福元机器厂那边前几日已经给我来报,说他们已经开始展开一百二十毫米和六十毫米迫击炮的研发设计工作,其中六十毫米的迫击炮较为简易,他们已经做出了样炮,军械处的人已经去福元机器厂视察样炮的性能数据了,如果不出意外的话,近期就会向福元机器厂他们下该炮的订单了!”

    刘廷贵脸上带有期待:“那一百二十毫米的迫击炮呢,不知道他们研发的如何了?”

    赵东云道:“此炮口径略大,对炮管要求也比较高,福元机器厂那边还在做前期研发,估计要过些时日才能出样炮!”

    刘廷贵听罢后,脸上满是失望,和八十毫米以及六十毫米的迫击炮不同,那一百二十毫米的大口径迫击炮注定就只能是他炮兵标里管着的火炮,这迟迟研发不出来服役,他自然免不了会失望。

    这个时候,赵东云看了一眼林永权:“前些日子,我也让教育处那边做了个迫击炮的装备计划,办的如何了?”

    林永权在这场会议里自从做了开场白后,就一直没有说话,他和在场的陈光远、孟恩远等人不同,他并不在野战部队任职,他手下的也都是一群文职军官,乃是第三镇内参谋官派系的领军人物,平日里自然没有必要参与到基层部队的争夺中去。

    林永权听到赵东云的吩咐后,才开口道:“根据大人之前的指示,我教育处先后做过数个迫击炮的装备计划!”

    说到这里的时候,林永权翻开了一个厚厚的文件夹,身为教育处总办,林永权所制定的迫击炮装备计划自然不可能和在座的这些部队主官那样只是张口就说说个大概,他所做的计划需要考虑的问题不仅仅是有战术应用,同时还得考虑到购置成本,后期成本,训练迫击炮部队所需要的军官以及士兵等,同时还得考虑迫击炮的应用对现有步兵战术所造成的影响和改变,以及给出步兵应该做出何种改变来适应的解决方案。

    这些问题自然不是那些部队主官们三言两语能够说明白的,要知道主持迫击炮装备计划的教育处里的十余名专业参谋,尤其是教育处所辖的督练处里头的那些委员们,大多都是科班出身的年轻军官,说起来都是一套一套的。

    而且做出来的计划也是尽可能的详细,小到迫击炮该用几个射手,该用几个炮弹手,迫击炮的指挥官该配属什么装备,作战时需要注意什么事项,大到迫击炮和步兵的协同进攻战术理论以及迫击炮和传统野战炮之间的配合作战问题。

    如果那教育处的各种论证汇集起来,估计能够遍一本几百页厚的迫击炮应用书籍了,林永权手中的文件只是汇总后的总计划而已。

    “我军装备的迫击炮的计划,考虑到前期迫击炮军官以及射手的缺乏,将会尽可能的做到集中训练,同时考虑到迫击炮对弹药的消耗非常大,而我军基层部队后勤供应能力较差,所以原则上尽可能的把迫击炮上调运用,不过又考虑到必须让前线指挥官能够实时指挥迫击炮作战,所以我们教育处制定了一系列的装备计划。

    步兵营将辖一个迫击炮排,内有四门六十毫米迫击炮,两门八十毫米迫击炮。

    步兵标再直辖一个迫击炮排,内辖四门八十毫米迫击炮。

    镇属炮兵标辖迫击炮一营,配一百二十毫米迫击炮十六门。

    骑兵部队则在营辖两门六十毫米迫击炮,在标辖八十毫米迫击炮四门。

    工程队、辎重队各在营部辖两门六十毫米迫击炮。

    如此全军共有六十毫米迫击炮六十门,八十毫米迫击炮四十门,一百二十毫米迫击炮十六门。由于迫击炮集中到营级以及标级部队,由此同时也拟将进一步增强营部和标部的后期人员。”

    实际上,这个装备数字依旧是比较夸大的,已经超出了第三镇的后勤供应能力,同时也会造成第三镇的军费紧缺,但是赵东云之所以会批准这个耗资众多的计划,主要还是考虑到自己手下就这么一个第三镇,只要战斗力能够提升来,赵东云并不在乎花多少钱。

    当然更加重要的是,前段时间剿匪顺利,而且未来预期也还会有不少剿匪的收入,所以这经费来算不算太严重,所以趁着有机会有时间就一次性把迫击炮装备到位。

    如果不是迫击炮刚装备没有足够的军官和射手,他还打算直接把六十毫米迫击炮下放到队一级呢,而不是集中到营级部队中去。

    听到林永权的这个计划,众人一时间都没怎么说话,因为他们发现自己先前所争都白争了,孟恩远的骑兵也有迫击炮,刘廷贵的炮兵也有一百二十毫米的迫击炮,而那些步兵部队更不用说了,六十毫米和八十毫米的几乎都被他们占去了。

    一时间可谓是人人满意,尤其是陈光远为首的步兵军官们,一个个露出满意神色,而随后林永权的下一句话则是让他们更满意了。

第一百零五章 舆论压力

    林永权说完了迫击炮的装备计划后又道:“考虑到迫击炮即将大规模装备营级部队,同时营级以及标级部队也将会大规模提高后勤供应能力,所以教育处的诸多同僚们觉得同为步兵支援武器的重机枪也可以适当的下放营级部队!”

    “辛丑年我北洋大批量装备重机枪之初,为了快速培养相应的技术军官以保证尽快的形成机枪的战斗力,采取的是集中制度,然而如今数年过去了,我军中的重机枪装备已经成熟,这种时候已经是可以考虑效仿西方诸多部队,把机枪下放到营标级!”

    “根据这一计划,我教育处的诸位同僚们制定了重机枪的新装备计划,初定于在各步兵营装备两挺重机枪,另外在步兵标再配属六挺重机枪。”

    “迫击炮和重机枪的下放装备,旨在加强我军营级以及标级部队的独立作战能力,使之具备独立的进攻以及防御能力!”

    林永权的话刚落下,那陈光远就是立马表态:“这是好事,我军的重机枪应用早就该跟上泰西诸国陆军的步伐了!”

    陈光远还有一句没有说出来,那就是重机枪的数量早就该增加了,从1901年开始,北洋新军受限于经费的限制,制定的是一个镇配属一个机枪营二十四挺重机枪的装备计划,而随着重机枪在北洋新军体系内的作用越来越大,尤其是有着赵东云等一批少壮派军官的推动,导致重机枪的战术应用越来越明确,而要求增加装备重机枪的呼声也是越来越大。

    前几个月孟恩远手下的骑队第三标装备一个机枪队就是这样背‘景下的产物,导致当时的第三混成协的重机枪数量从二十四挺增加到了三十挺。

    同样的情况还是出现在北洋新军的其他部队中,袁世凯这几年来可是一直在持续购买重机枪,前后都已经购买了一百多挺重机枪了,不仅仅装备了北洋常备军,同样还装备了武卫右军,武卫右军先锋队,自强军。

    甚至北洋新军大规模装备的行为已经影响了其他各省新军,为什么?因为练兵处成立后要求全国各省的常备军编练都必须效仿北洋常备军的编制,而如今北洋常备军的正式编制里,可是有一个一个机枪营的。

    北洋常备军的大规模装备重机枪的行为也是影响到了国内兵工厂的生产,湖北枪炮厂据说已经开始试图仿制马克沁机枪了,而作为湖北枪炮厂的主要竞争对手,福元机器厂的方法更加干脆和快捷,也不埋头自行仿制,而是采取了国际上的标准商业做法,直接从德意志武器公司引进技术并从马克沁手里购买相关专利,然后购置机器进行专利授权生产。

    这里得说一说,福元机器厂是一个纯商业的企业,和国际的数大兵工厂都是有着非常紧密的合作关系,而且管理层都是由洋人组成,而且非常多的原料都需要进口,同时时不时也需要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所以对于专利技术这些还是比较敏感的,一般想要仿制某种武器的时候并不会自己直接捣鼓出来,而是会选择购买专利技术然后授权生产。

    值得注意的是,福元机器厂的迫击炮相关设计也已经在国外诸多国家进行了专利申请。

    当然重机枪这玩意就是要玩来料加工组装,但是难度依旧不是制造步枪那么简单的,更别说福元机器厂瞄准的是当今国际武器市场上最先进的mg01型马克沁机枪。

    仿制过程里虽然比湖北枪炮厂自己捣鼓要强的多,但是一时半会也是弄不出来的。

    国内的兵工厂开始仿制生产,同时国内的新军也开始注重并装备机枪,也是从侧面可以证明中国的重机枪应用已经到达了一个比较正常的水平。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赵东云也是开始尝试把重机枪下放到营级部队,以进一步加强重机枪在部队内的战术作用。dabeijing

    如果林永权所说的这个计划成功执行,那么就代表着第三镇的机枪装备数量还会进一步提高达到四十六挺。

    迫击炮的装备和重机枪的持续增加,表明的是赵东云对第三镇战斗力增加的迫切需求!

    因为能够留给他的时间已经不算多了,东北的局势已经可以说到了一触即发的态势,战争随时都有可能会爆发。

    而作为代表中国一方在东北的武力所在,赵东云也是感到压力非常大,近来国内的诸多报纸频繁提起他的名字,赫然是把他当成了袁世凯在东北的直接代表,他的一举一动也是关乎到了东北局势的进展。

    甚至他受到了一封由上百名到日‘本留学的中国留学生的请愿书,上头要求他出兵辽河以东收复东三省。

    甚至有不少过激的人公开指责赵东云到锦半年毫无作为,坐视东北局势持续败坏,就差直接骂他是卖国贼了。

    普通人那里会知道他赵东云到锦州的任务并不是收复东北,他的主要个任务是保障辽西走廊的安全,如果中俄爆发战事,他就得守住辽西走廊,好给北洋进行总动员留出时间,这才是他来锦州的根本原因,也是袁世凯持续让他扩军的原因所在。

    至于什么收复奉天、进军辽河以东都不是他的主要任务,至少从北洋体系的利益角度来考虑,那不是他的任务。

    尽管赵东云并不认为自己会参与到未来的那场日俄战争中去,但事情谁能说的清楚啊,毕竟现在的东北局势和历史已经大为不同。日俄两方倒是没有什么变化,但是中国这边或者说北洋这边却是变化相当大。

    现在的北洋兵力比历史上要强的多,北洋常备军四镇、武卫右军、武卫右军先锋队、自强军等袁世凯手下的嫡系部队加起来,新军兵力已经是超过了五万人,同时还在快速扩张大,预计不用三个月,北洋新军就能够拥有超过七万人。

    而且北洋的扩张势头并不会就这么停下来,至少赵东云就知道在筹建了北洋常备军四镇后,袁世凯已经是就整编武卫右军、武卫右军先锋队、自强军的事情询问过赵东云,赵东云在密电中回复并赞同了袁世凯的意见,称以上三军编制和战力已经远不如常备军,应当进行适当的整编。

    按照赵东云对袁世凯的了解,那么以上这三支北洋新军的整编工作应该在明年上半年就会进行,届时最少也能够再编两个镇。

    历史上的北洋六镇会比历史上提早好几年成型!

    赵东云来到这个世界,虽然并没有带领北洋去打一场什么大规模的战争,表面上看他甚至都没有改变北洋,改变中国多少东西,但实际上他给北洋带来的改变是极大的。

    没有赵东云,北洋根本不会提前那么多年装备机枪!

    没有赵东云,北洋根本不会出现第三混成协,也就不会导致历史上的北洋三大常备军变成了北洋四大常备军。

    而且因为赵东云导致北洋扩军步伐加快许多,同时也导致了整个中国新军的编练提前许多,练兵处提前成立就是最为明显的标志。

    反过来练兵处的提前成立,也进一步促进了北洋新军的扩编,由此形成了一个循环!

    而赵东云,就是这一系列循环的起始点!

    赵东云给中国给北洋带来这一系列变化中,除了实力上改变,也有锦州驻军这么一点,历史上北洋虽然派兵东进,但那是在1904年的时候才派兵进驻山海关,但是并没有离开山海关继续东进,主要原因历史上的北洋并没有那么多的兵力1904年初的时候不过一镇多的常备军而已,第二镇和第三镇都刚刚编练,根本没有兵力去守辽西走廊。

    现在北洋力量增强后袁世凯也就能够腾出更多的兵力来影响东北局势,派遣赵东云进驻锦州也就顺理成章了。

    然而赵东云进驻锦州,同时又是影响了东北局势的进一步变化,使得日俄局势出现了不可预测的变化!

    反正到现在赵东云都没有把握判定俄国人一定不会进攻锦州甚至北京。

    另外一种改变就是把他自己也推上了国内舆论的浪口,国人指责他不作为也是让他感受了庞大的政治压力。

    而这种压力随着时间的过去越来越大,1903年年底那几个月还好一些,但是到了1904年的时候,赵东云开始频繁收到各个朝廷重臣以及封疆大吏的电报信件。

    张之洞在一月份七号给他发来电报,说了一大通大道理后,望赵东云以国家和民族利益为上,扛起反俄大旗进驻奉天,迫使俄国执行‘交收东三省条约’,而且还说全中国人民都是他赵东云的坚强后盾。

    看到这份电报,赵东云冷哼了一声后就是道:“他倒是站着说话不腰痛!”

    “如今这国内,能够看清楚局势的也就只能我们北洋的几个人了,其他的一概满口空话,睁着眼睛说瞎话!”陈光远如今也算北洋的的高层军官了,说话自然以北洋人自居,对国内的其他封疆大吏,朝廷大臣充满了不屑:“说是后盾,怎么不见他把湖北枪炮厂产的步枪送到奉天来,还有那岑春煊也说的好听,他两广赋税众多怎么就不抽调几百万两银子来支援我北洋扩军备战所用!”

第一百零六章 资敌卖国

    日俄战争前夕,北洋体系里上至袁世凯下至普通的北洋军官,那可都是如临大敌,提心吊胆啊,而这个时候对后头说风凉话的南方督抚们以及那些朝廷重臣们自然没有什么好感,尤其是对南方的几个财赋大省怨念非常大,你们手里有那么多钱都不肯拿点出来支持我北洋扩军备战,还天天叫嚷着让我们去打俄罗斯人,这心里头没怨气才奇怪了。

    赵东云却是知道这里头不仅仅是站着说话不腰痛那么简单,袁世凯和岑春煊可是死对头啊,他们两个人的争夺几乎围绕了整个清末新政时期,而张之洞身为南洋派系的领军人物,虽然在新政改革上和袁世凯相互配合,但是在南北洋斗争的原则性问题上依旧针锋相对。

    如今的中国并不是一个整体。

    “他们说他们的,我们做我们的!”赵东云对那些南方督抚们的催促毫不在意,别说那些封疆大吏们给他发电,就是慈禧亲自给他发电要求出兵他都敢直接拒绝。

    在涉及部队调动以及作战等关键性问题上,除了袁世凯的命令他谁的都不听!

    这不仅仅是站队问题,而是关乎到整个北洋体系的生存问题!

    首先有了袁世凯和北洋新军才有他赵东云和他的第三镇,一旦袁世凯和北洋倒下,他赵东云的下场肯定也不会好到哪里去,所以哪怕是为了自己的利益,他都必须坚定不移的支持袁世凯。

    比如现在的东北局势问题上,袁世凯和赵东云的利益出发点都是一样的:那就是从北洋自身的利益角度出发,至于国家和民族的利益还得排在后头。

    “现在督宪大人那边压力恐怕比我们更大!”林永权道:“自从督宪大人提出局外中立后,朝野内外骂声一片,现在叫嚷着和日‘本联盟出兵俄国的人可不少!”

    面对这复杂的东北局势以及国内局势,赵东云也是深感无力,他现在的地位还是太低了,暂时并没有办法影响国内局势,他现在能够做的就是和段祺瑞、王英楷他们一样,用手中的军队充当袁世凯的后盾,让袁世凯代表他们去争夺属于北洋的利益。

    “大方向自然有督宪大人掌握,我们不必担忧,做好分内事即可!”赵东云对袁世凯还算是比较信任的,不管历史还是现实都已经证明,那袁世凯就是一个名副其实的乱世枭雄,赵东云相信袁世凯能够处理好国内外的一系列复杂问题。

    他要做的就是把第三镇练好,替袁世凯把辽西走廊守好,至于以后的事也只能听天由命了!

    “还有张作霖又来了,我看他也是快要撑不下去了,现在我的剿匪东进支队也筹备的差不多了,是不是可以动手了!”孟恩远此时开口。

    “哦,东进支队都准备好了?”赵东云继续道:“既然准备好了,那么也不要再拖延了,让张作霖他们带路,先把杜立三先灭了,记住这一次的东进剿匪作战和去年的北进剿匪作战一样,首要任务是缴获财物,不在于杀伤多少土匪!”

    孟恩远满脸自信道:“放心,这一次我也会带几个老营头去,都是做熟了的老兄弟了,都知道该怎么做事!”

    东进剿匪,这是去年就已经定下的事情了,实际上去年九月份和十月份的剿匪作战不过是提前演练而已,不过演练的规模和收获都比之前预定的有些大而已。

    去年年底赵东云就开始筹备‘剿匪东进支队’这一次的作战统领依旧是孟恩远,毕竟剿匪作战是以骑兵作战为主,加上杜立三他们的地盘太过于靠近辽河,不可能带着大批慢腾腾的步兵过去,事实上就算是剿匪东进支队,也不会身穿军服,而是会换便装装成土匪,以避免引起俄国人的紧张。

    甚至为了避免和俄国人发生冲突,赵东云还私底下主动给俄国人通报了己方部队将会在新民、台安、盘山、辽中等地进行剿匪作战,免的俄国人过渡紧张。

    赵东云预定在锦州以东地区进行剿匪作战,自然是引起了俄国人的高度紧张,但是如今日俄爆发战争在即,他们也不愿意再把中国拖进战争来,所以也就默认了赵东云的东进剿匪行动了,不过也要求赵东云不得派遣三千人以上的兵力,并且绝对不能靠近奉天和营口等地,否则他们将会视为对他们的战争挑衅。

    从这一点来看,也可以发现俄国人的底气在短短数月里快速下降,想当初赵东云刚到锦州的时候,俄国人可是天天抗议,说中国违反《交收东三省条约》,因为条约里规定中国不得往东三省派遣新部队,添练部队也得向俄国进行通报。

    然而如今他们基本上已经对赵东云控制锦州一带没有什么意见了,甚至在赵东云派出大量骑兵前往盘山、台安等地剿匪的时候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要是放在1903年那会是绝对不可能出现的事情。

    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1904年初的俄国所面临的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