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宋王侯-第1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赵匡胤治军极严,即使一路上几乎不可能再有战事,但依然严格按照行军打仗的要求,该洒出去的骑哨,一个不少,途中安营扎寨休息,也是严格按照战术要求布置。

    开拔之后第四日,叶尘和王超一左一右,骑着战马,始终跟在曹彬身后,全身汗如雨下,犹如泼过水似的,然后脸上又沾上灰尘,被汗水冲过,或者以手随意擦拭过之后,便是一个泥水大花脸。

    眼看着便要走出河东路地界,到达京畿路【今河南省北部】境内,前方中军传来军令,大军原地休息。不等曹彬吩咐,下面副将早已安排,各厢、军都指挥使也已经将游动哨、警戒哨派了出去。

    旁边有一个小树林,曹彬的亲兵上前,熟练的清理出一片干净的地方,让曹彬过去纳凉休息。

    叶尘刚才从王超那里知道,大军前军已经驻扎在新乡县城外,距离东京开封不足三百里路,今天半天,明天一天便可赶到开封。

    叶尘在后世时,来过河南新乡市,对附近景点也有过游玩,此时大军休息,便有些好奇,想对比一下前世和后世地形的变化之处。

    这样想着,他便独自骑马,跑至大军右侧一个小山头之上,向四处望去。

    望着新乡河山,叶尘却是有种沧海桑田的感触。四五里之外,隐隐有一处村庄,东南边天地尽头,也是大军尽头,有一座小城,应该便是新乡县。叶尘隐隐感觉自己此时所在之处,便是后世新乡市的新城区。

    叶尘不是第一次来到新乡,虽然时间跨度上有些问题,建筑没有一点千年后的影子,幸而山峦河川的位置却没有大的改变。

    叶尘心中暗叹一声,正准备下了小山,去找曹彬。

    便在这时,叶尘看见,小山西北面,有一队七八名军士,在一名校尉带领下,押解着一名身材魁梧,但衣衫偻烂的大汉,骂骂咧咧的向这边走来。

    骂骂咧咧的不光是大宋军士,那名大汉同样气急败坏的争辩着什么。隐隐听到,主要说自己不是契丹奸细。

    叶尘目光扫了一眼,本来不想理会,但突然感觉那名大汉有些眼熟,心中略一思索,便想了起来。

    “是他!他怎么会来这里,不过他应该不可能是契丹奸细的。”

    这名被大宋游动侦骑当成是奸细的大汉竟然是永乐边城南帮帮主李君浩,叶尘来到当世之后,所见过第一个拥有飞檐走壁,一人击杀二十多名寻常战士的武功高手便是李君浩。叶尘当时在永乐边城,无意中目睹契丹帮二十多名好手刺杀李君浩,结果反而被后者杀的死伤大半且扬长而去,当时情景对叶尘冲击很大,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叶尘越来越感觉没有安全感。

    且叶尘还知道,刘南与这李君浩交情深厚,甚至后者都知道前者乃是大宋密探的身份。

    实事上,刘南以往打探的许多消息,都得到了李君浩不少帮助,甚至一些军情都是南帮帮众收集打探而来,再通过刘南,卖给宋军。

    所以,叶尘才可以确定这李君浩不可能是契丹奸细。

    李君浩此时却是郁闷之极,他当日率领帮众从永乐边城逃出,发现回南方的水路、陆路大道都已经被契丹大军堵住,便果断下令,让跟随自己的两百多帮众化整为零,各自潜河、翻山逃走,并说好在开封郊外李家镇汇合。

    但不料,他早已被那契丹帮高手跟踪,且引来一队契丹兵士追杀。好在他本身武艺高强,且经验丰富,一路拼杀之后,隐匿起来疗伤。

    近一个月后,他伤势好转,便从隐匿之地出来,结果运气好,遇见了一名单独的契丹侦骑,将其杀死,且将其衣服换上,依靠自己会说契丹话,闯过契丹大路封锁,来到了大宋境内。

    来到大宋境内,李君浩自然将契丹军服脱了,但因为他本身鞋子扔了,而契丹军鞋质量着实不错,便没有舍得扔,一路穿着南下。

    李君浩来到这新乡县,无意中知道自己麾下两名兄弟被新乡县衙抓进了大牢,他为人极为义气,便想将这二人救出,可是一番查探之后,发现即使以他的身手,要闯进大牢救人,也不可能。

    就在他发愁之际,得知大宋大军回撤,经过新乡。他想起刘南,便想联系上刘南,让刘南找个熟人,托关系想办法将两名兄弟救出。

    所以,他便来到大军附近,想找机会联系上刘南。

    不料,他刚刚靠近大军,便被大宋游动哨发现,且因为他身佩武器,气质神色冷厉,一看不是什么善类,最主要的是他身穿契丹侦骑的军靴,被游动哨带队校尉认出,随将他当做奸细给抓了起来。

    本来,以李君浩的身手,若是反抗,这一队游动哨当不是其对手,但一方面李君浩自认为自己不是奸细,且还想联系刘南。另一方面却是因为他知道,若是反抗,那更就说不清楚,甚至坐实了奸细的身份,即使从这一队游动哨手中逃走,但也定会惊动大军,惹来大军追杀,在开封附近,这根本是死路一条。

    所以,最后李君浩还是束手就擒,被这队大宋侦骑给抓了过来。

    叶尘与这李君浩虽然互相认识,但却没有什么交情,想了一下,打算不掺合这事。

    但他刚骑马走下山头,却听到李君浩喊着说是来找刘南的。叶尘心中一怔,想起刘南与自己的交情,以及悲惨的结局,便叹了口气,迎向了押解李君浩的那队游动哨。

    “参见叶骑尉。”远远的,那队游动哨看见叶尘向他们骑马慢跑而来,便主动停下,等叶尘到来之后,更是恭敬的向叶尘抱拳行礼。

    叶尘如今本身便是从七品军官,且全军上下都知道,等回到开封之后,叶尘官品还会上升数级,而且还会被封以爵位。在这些寻常军士校尉眼中,那绝对是前途不可限量的大人物,更何况叶尘乃是高人弟子和不出世的神医,这样的人物,即使军中四五品的将军都不敢怠慢,更何况寻常军士。

    ps:求捧场,求月票,求红票,求收藏——————————

第四十章 京师开封

    叶尘向众人极为客气的点了点头,算是回礼,然后下马,来到李君浩眼前,说道:“李帮主!别来无恙。”

    李君浩闻言,不由一怔,一脸疑惑的向叶尘看去,他隐隐感觉叶尘有些眼熟,但一时却想不起来。

    李君浩,身高七尺,脸色黝黑,面容棱角分明,虽说算不上英俊,但一双眸子却极为有神,配上多年来厮杀江湖养成的凌厉气质,一看便知道不是寻常人。而这也是他被当成奸细的原因之一。

    “你是………叶尘!原来你和刘南一样,也是宋军中的密探。”李君浩略一思索之后,突然身体一震,看着叶尘,眼睛一亮,失声说道。

    叶尘微微一笑,直接对那名校尉说道:“这位乃是我的朋友,不是什么奸细,待会我会亲自对曹大帅说明,你们去忙吧!”

    这位校尉虽然心中有些不愿意,不管怎么说抓住一名奸细,也多多少少是一份功劳,不过叶尘虽然不是他上司,但其所说的话,他不敢不听,这个面子更是不得不给。更何况,他也知道即使他们将李君浩抓回去,有叶尘在,李君浩自然不可能被当成是奸细,他们自然也不可能有这份功劳。

    “多谢叶哥儿相救,否则在下若是见不到刘南,定会被当成奸细,十有八。九是被当成军功砍了脑袋。”李君浩从叶尘所穿盔甲服饰,以及刚才亲眼目睹那队游动哨对叶尘的态度上,判断出叶尘如今身份不低,且至少已经是一名军官。更何况叶尘刚才对他几乎算得上是救命之恩。校尉躬身带人离开之后,李君浩对叶尘深深一拜,一脸感激的说道。

    “李帮主客气了,举手之劳而已,不必挂在心上。嗯……李帮主怎么会出现在此处,又被当成奸细?”叶尘问道。

    李君浩感慨一声,将前因后果说了一遍。期间,叶尘已经将刘南身死之事说了出来,不过具体过程却是只字未提。

    叶尘看着李君浩欲言又止的样子,犹豫了一下,说道:“若李兄那两位兄弟真的如李兄所言,所犯不是什么重罪,此事便交于在下处理,在下不敢保证能够将二人救出,但定会竭尽全力。不过,如今身在军中,不便离开,等在下回到开封之后,官位身份还会有所提升,处理此事更多几分成算,所以此事只能等在下回到开封之后再说。嗯………李兄可在开封城南小业巷等我。我回到开封,处理完一些事情之后,便去找你。到时候我们见面再细说。”

    李君浩见叶尘主动提出帮忙,早已感激不已,再次诚恳之极的拜谢过叶尘之后,便自行离去。

    ………

    ………

    大军下午又行进了六十里路,次日一早,大军便启程继续行军。剩余的一百多里路,却是走了整整一天。

    晚饭时候,在开封城外八角镇,开封府尹赵光义带领留守京都的枢密院副使沈从义、三司副使罗公明等文武大臣早已等候多时,恭迎赵匡胤带领大军凯旋归来。

    只不过,叶尘跟随曹彬处于后军,并未目睹过程,只是从前军传过来的消息得知此事。

    在夕阳西下的时候,东京开封城墙才出现在曹彬带领的后军视线之中。

    后军还未进城,大路两边便早已经人山人海,热闹无比,一直连接着城门。

    虽然远远看见城墙,但叶尘从王超那里知道,距东京城还有不短的一段距离,可是叶尘却有些已经分不清这究竟是城内还是城外,熙熙攘攘的街市,鳞次栉比的屋舍,怎么看都是大城通衢才会有的风景。叶尘都在怀疑自己是不是在不经意间,已经穿过了开封城的城墙。

    但实事上,开封的外城城墙还在前方远处,之所以让叶尘有些分不清城内和城外,却是因为区区一道三丈厚的城墙,根本不能分割东京开封城的繁华胜景。

    叶尘骑在马上,四面顾望。宽阔的城濠有三十步之宽,河边是一排柳树,千条万枝,翠柳如锦,极有风情。

    城河对岸青黑色的墙体如波浪般的曲折,一眼望不到头。全长五十里长的开封城墙,保护起当世排名第一的巨城。高达五丈的墙体,也远远超过叶尘一路过来所看到,包括晋阳城在内的其它任何城池。

    这就是大宋京师开封!

    叶尘双眸中赞叹之色毫不掩饰。不过曹彬转头看了一眼叶尘,发现叶尘远比自己想像中的要沉稳的多,神色中虽有赞叹,但却丝毫没有初次来到开封时正常人该有的反应。

    要知道,正常人第一次看到东京开封城时,无不是眼珠子都差点掉出来。

    长安、洛阳名气虽大,但规模上远远比不上如今的东京开封。

    曹彬那知道,虽然眼前的东京开封城的确雄伟,但比之后世的西安、南京城墙还是要逊色不少,更不能跟明代重新修筑的万里长城相比,所以开封城墙的规模几乎不可能震慑住叶尘。

    如果是小桥流水的自然野趣,或是园林亭台的精制秀美,反而会让叶尘赞不绝口。没办法,这两种景致在后世越来越少。而单从建筑方面,当世那能和后世相比。

    不过眼前的开封城墙,并不是后世的那种拆了后又重建或者修复过的水泥仿古城墙,处处透着古意。虽然缺乏晋阳城的苍凉和硬朗,但有着中原的厚重,以及京师的雍容。叶尘虽不至于惊叹,欣赏的目光却也是少不了的。

    就在城壕内侧,城墙根下,有一圈五尺高的矮墙————这等拦在城墙前的围墙被称为羊马墙。羊马墙与城墙之间的狭窄空间中,拥挤着一群群的羊、马还有猪等牲畜,这是羊马墙得名的由来。这些牲畜的主人都是远远的从京城附近一两百里的州县把牲畜赶来,就在城下贩卖交割。

    平日里,羊马墙只是放置要贩卖的牲畜,充作市场。如果到了战时,羊马墙的作用则更为巨大。有了羊马墙辅助,城墙不再单薄,而是与城壕、羊马墙合为一个完整的防御体系。城中的士兵都可以下到羊马墙后,与城头上的守兵组成上下两重立体化的打击。

    城门前的五里路,他们走了近半个时辰。当叶尘他们终于抵达城门下的时候,早已是汗流浃背。

    踏上城门前,横跨濠河的宽阔石桥,东京城的城北正门就在眼前。城门顶上则有着顺天之门四个大字。飞檐斗拱,金碧辉煌的三重城楼压在门头,没有军事建筑应有的肃杀,反而多了许多富贵气。就算城头上角旗密布,守卫罗列,也照样缺乏晋阳城给人的雄浑之感。

    此时,虽然已是傍晚,天色渐暗,但开封街头依然是人山人海,比城外更要热闹几分。

    看热闹的百姓,翘盼望亲人的家眷,街道两边,不知道围了多少人。

    不过这一天恐怕是几家欢喜几家愁,打仗就要死人,阵亡的将士家眷确认消息之后,恐怕不是那么好过的……家人尸骨无存,战场马革裹尸,不是说说而已,千里之外作战,尸体挖个坑埋了算好的。若是战败来不及收尸,曝尸荒野许多天,实属正常。

    叶尘想起了刘南,心中感叹一声,便想着等自己安顿下来之后,便去刘南家中。

    ……

    ……

    从上午到黄昏,水儿便被母亲牵着手,一直在北门内等着。一大早娘俩就听说朝中去了很多人,前往三角镇迎接班师回朝的皇帝率领的禁军。

    三伏天的太阳晒了一整天,开封街头热得像蒸笼。水儿被母亲死死的牵着小手,在城门里面,一侧的一棵柳树下烘了一整天,可爱的小脸都晒得通红,鼻尖上早已沁着汗珠,母女两身上腻呼呼的全是汗。

    但是她们不敢离开半步,连午饭都没吃,渴得不行了就在街边喝了一碗凉茶水。母女二人几乎感觉不到炎热,因为心里有更强烈的感受———担忧。

    水儿虽然才十二三岁,但许多事情她都已经懂了,她知道如果等来的是自家爹爹阵亡的消息,对自己家来说,那便是天塌下来了。

    这母女二人正是刘南妻女,刘南曾经来信给她们说过,若是大军从北汉凯旋,他也一定会随大军回来。

    李君浩今早上已经提前进城,这会已经来到了南城小业巷,只不过叶尘并未告诉他刘南家也在这里。

    李君浩只是在小业巷一家小饭馆暂时落脚,等待叶尘到来。

    所以,这刘氏母女二人并不知道刘南早已经离开人世。

    及至黄昏,终于有大量军队开进城里,默默等候在道旁的人们顿时哗然一片。有的人已经在行列中找到了自家的男人,又蹦又跳地挥手大喊,完全不顾军纪,许多百姓用碗盛茶水和粥让将士们喝。

    武将们没有过问这样的乱象,毕竟已经到京师了,天子脚下还算治安良好,如今情景却也是人之常情。

    有个老妇被一名军士认出,告知他某某战死在了晋阳攻城之中,老妇顿时跪在路边呼天抢地,大哭:“俺的儿啊……”

    ps:求捧场,求月票,求红票,求收藏——————————

第四十章 京师开封

    叶尘向众人极为客气的点了点头,算是回礼,然后下马,来到李君浩眼前,说道:“李帮主!别来无恙。”

    李君浩闻言,不由一怔,一脸疑惑的向叶尘看去,他隐隐感觉叶尘有些眼熟,但一时却想不起来。

    李君浩,身高七尺,脸色黝黑,面容棱角分明,虽说算不上英俊,但一双眸子却极为有神,配上多年来厮杀江湖养成的凌厉气质,一看便知道不是寻常人。而这也是他被当成奸细的原因之一。

    “你是………叶尘!原来你和刘南一样,也是宋军中的密探。”李君浩略一思索之后,突然身体一震,看着叶尘,眼睛一亮,失声说道。

    叶尘微微一笑,直接对那名校尉说道:“这位乃是我的朋友,不是什么奸细,待会我会亲自对曹大帅说明,你们去忙吧!”

    这位校尉虽然心中有些不愿意,不管怎么说抓住一名奸细,也多多少少是一份功劳,不过叶尘虽然不是他上司,但其所说的话,他不敢不听,这个面子更是不得不给。更何况,他也知道即使他们将李君浩抓回去,有叶尘在,李君浩自然不可能被当成是奸细,他们自然也不可能有这份功劳。

    “多谢叶哥儿相救,否则在下若是见不到刘南,定会被当成奸细,十有八。九是被当成军功砍了脑袋。”李君浩从叶尘所穿盔甲服饰,以及刚才亲眼目睹那队游动哨对叶尘的态度上,判断出叶尘如今身份不低,且至少已经是一名军官。更何况叶尘刚才对他几乎算得上是救命之恩。校尉躬身带人离开之后,李君浩对叶尘深深一拜,一脸感激的说道。

    “李帮主客气了,举手之劳而已,不必挂在心上。嗯……李帮主怎么会出现在此处,又被当成奸细?”叶尘问道。

    李君浩感慨一声,将前因后果说了一遍。期间,叶尘已经将刘南身死之事说了出来,不过具体过程却是只字未提。

    叶尘看着李君浩欲言又止的样子,犹豫了一下,说道:“若李兄那两位兄弟真的如李兄所言,所犯不是什么重罪,此事便交于在下处理,在下不敢保证能够将二人救出,但定会竭尽全力。不过,如今身在军中,不便离开,等在下回到开封之后,官位身份还会有所提升,处理此事更多几分成算,所以此事只能等在下回到开封之后再说。嗯………李兄可在开封城南小业巷等我。我回到开封,处理完一些事情之后,便去找你。到时候我们见面再细说。”

    李君浩见叶尘主动提出帮忙,早已感激不已,再次诚恳之极的拜谢过叶尘之后,便自行离去。

    ………

    ………

    大军下午又行进了六十里路,次日一早,大军便启程继续行军。剩余的一百多里路,却是走了整整一天。

    晚饭时候,在开封城外八角镇,开封府尹赵光义带领留守京都的枢密院副使沈从义、三司副使罗公明等文武大臣早已等候多时,恭迎赵匡胤带领大军凯旋归来。

    只不过,叶尘跟随曹彬处于后军,并未目睹过程,只是从前军传过来的消息得知此事。

    在夕阳西下的时候,东京开封城墙才出现在曹彬带领的后军视线之中。

    后军还未进城,大路两边便早已经人山人海,热闹无比,一直连接着城门。

    虽然远远看见城墙,但叶尘从王超那里知道,距东京城还有不短的一段距离,可是叶尘却有些已经分不清这究竟是城内还是城外,熙熙攘攘的街市,鳞次栉比的屋舍,怎么看都是大城通衢才会有的风景。叶尘都在怀疑自己是不是在不经意间,已经穿过了开封城的城墙。

    但实事上,开封的外城城墙还在前方远处,之所以让叶尘有些分不清城内和城外,却是因为区区一道三丈厚的城墙,根本不能分割东京开封城的繁华胜景。

    叶尘骑在马上,四面顾望。宽阔的城濠有三十步之宽,河边是一排柳树,千条万枝,翠柳如锦,极有风情。

    城河对岸青黑色的墙体如波浪般的曲折,一眼望不到头。全长五十里长的开封城墙,保护起当世排名第一的巨城。高达五丈的墙体,也远远超过叶尘一路过来所看到,包括晋阳城在内的其它任何城池。

    这就是大宋京师开封!

    叶尘双眸中赞叹之色毫不掩饰。不过曹彬转头看了一眼叶尘,发现叶尘远比自己想像中的要沉稳的多,神色中虽有赞叹,但却丝毫没有初次来到开封时正常人该有的反应。

    要知道,正常人第一次看到东京开封城时,无不是眼珠子都差点掉出来。

    长安、洛阳名气虽大,但规模上远远比不上如今的东京开封。

    曹彬那知道,虽然眼前的东京开封城的确雄伟,但比之后世的西安、南京城墙还是要逊色不少,更不能跟明代重新修筑的万里长城相比,所以开封城墙的规模几乎不可能震慑住叶尘。

    如果是小桥流水的自然野趣,或是园林亭台的精制秀美,反而会让叶尘赞不绝口。没办法,这两种景致在后世越来越少。而单从建筑方面,当世那能和后世相比。

    不过眼前的开封城墙,并不是后世的那种拆了后又重建或者修复过的水泥仿古城墙,处处透着古意。虽然缺乏晋阳城的苍凉和硬朗,但有着中原的厚重,以及京师的雍容。叶尘虽不至于惊叹,欣赏的目光却也是少不了的。

    就在城壕内侧,城墙根下,有一圈五尺高的矮墙————这等拦在城墙前的围墙被称为羊马墙。羊马墙与城墙之间的狭窄空间中,拥挤着一群群的羊、马还有猪等牲畜,这是羊马墙得名的由来。这些牲畜的主人都是远远的从京城附近一两百里的州县把牲畜赶来,就在城下贩卖交割。

    平日里,羊马墙只是放置要贩卖的牲畜,充作市场。如果到了战时,羊马墙的作用则更为巨大。有了羊马墙辅助,城墙不再单薄,而是与城壕、羊马墙合为一个完整的防御体系。城中的士兵都可以下到羊马墙后,与城头上的守兵组成上下两重立体化的打击。

    城门前的五里路,他们走了近半个时辰。当叶尘他们终于抵达城门下的时候,早已是汗流浃背。

    踏上城门前,横跨濠河的宽阔石桥,东京城的城北正门就在眼前。城门顶上则有着顺天之门四个大字。飞檐斗拱,金碧辉煌的三重城楼压在门头,没有军事建筑应有的肃杀,反而多了许多富贵气。就算城头上角旗密布,守卫罗列,也照样缺乏晋阳城给人的雄浑之感。

    此时,虽然已是傍晚,天色渐暗,但开封街头依然是人山人海,比城外更要热闹几分。

    看热闹的百姓,翘盼望亲人的家眷,街道两边,不知道围了多少人。

    不过这一天恐怕是几家欢喜几家愁,打仗就要死人,阵亡的将士家眷确认消息之后,恐怕不是那么好过的……家人尸骨无存,战场马革裹尸,不是说说而已,千里之外作战,尸体挖个坑埋了算好的。若是战败来不及收尸,曝尸荒野许多天,实属正常。

    叶尘想起了刘南,心中感叹一声,便想着等自己安顿下来之后,便去刘南家中。

    ……

    ……

    从上午到黄昏,水儿便被母亲牵着手,一直在北门内等着。一大早娘俩就听说朝中去了很多人,前往三角镇迎接班师回朝的皇帝率领的禁军。

    三伏天的太阳晒了一整天,开封街头热得像蒸笼。水儿被母亲死死的牵着小手,在城门里面,一侧的一棵柳树下烘了一整天,可爱的小脸都晒得通红,鼻尖上早已沁着汗珠,母女两身上腻呼呼的全是汗。

    但是她们不敢离开半步,连午饭都没吃,渴得不行了就在街边喝了一碗凉茶水。母女二人几乎感觉不到炎热,因为心里有更强烈的感受———担忧。

    水儿虽然才十二三岁,但许多事情她都已经懂了,她知道如果等来的是自家爹爹阵亡的消息,对自己家来说,那便是天塌下来了。

    这母女二人正是刘南妻女,刘南曾经来信给她们说过,若是大军从北汉凯旋,他也一定会随大军回来。

    李君浩今早上已经提前进城,这会已经来到了南城小业巷,只不过叶尘并未告诉他刘南家也在这里。

    李君浩只是在小业巷一家小饭馆暂时落脚,等待叶尘到来。

    所以,这刘氏母女二人并不知道刘南早已经离开人世。

    及至黄昏,终于有大量军队开进城里,默默等候在道旁的人们顿时哗然一片。有的人已经在行列中找到了自家的男人,又蹦又跳地挥手大喊,完全不顾军纪,许多百姓用碗盛茶水和粥让将士们喝。

    武将们没有过问这样的乱象,毕竟已经到京师了,天子脚下还算治安良好,如今情景却也是人之常情。

    有个老妇被一名军士认出,告知他某某战死在了晋阳攻城之中,老妇顿时跪在路边呼天抢地,大哭:“俺的儿啊……”

    ps:求捧场,求月票,求红票,求收藏——————————

第四十一章 三司

    叶尘刚刚进入城门,不等曹彬给他安排住处,也不等王超正在犹豫是否要将他叫到自己租的小院中住下,罗耀顺却已经骑马等在了路边多时。

    罗耀顺知道叶尘在开封城内无亲无故,没有落脚之处,等在这里,是来请叶尘到他家暂住的。当然,叶尘也可以住到军营之中,或者住进驿馆、客栈,但今夜即使是寻常军士也是回家的,不管是待在军中,还是驿馆、客栈,岂不显得太过孤独可怜了一些。

    以自己与罗耀顺之间的关系,叶尘也不矫情,告别了曹彬和王超,跟着罗耀顺,向后者家中行去。

    ………

    ………

    水儿和自己的母亲伸长着脖颈,脸上的担忧已经达到了极致,轻轻喘息着,瞪大眼睛,将所有从自己眼前经过的军士一个一个挨着看,眼睛都不眨一下,省害怕漏过一人。

    但是,结局注定是要让她们失望,且伤心欲绝。当大军全部进城,好长时间,都不见有人进城之后,母女脸色惨白,无声的流着泪回到了家。家中病情刚刚好转没几个月,等在门口的刘南老母,看见只是水儿母女二人到来,而自己儿子没在其中,再一看水儿母女的面色,顿时爬在门口哀嚎起来。左邻右舍闻听,无不感慨同情,有几家关系亲近较好的,纷纷出来劝阻。

    刘家斜对面有一座两进小院落,住在其中的一名中年男子听到动静之后,站在门口看了一眼,便心中大喜,强控制自己脸上不要流露出来,低着头,匆匆离开。

    ……

    ……

    三司使是大宋掌管财数的最高长官,总管国家财数,地位仅次于中书,枢密两府。

    所谓三司。是盐铁司、户部司和度支司的统称。三司使总领三司二十一案,经理国家财赋、土木工程和百官俸给。是两府之下,最为重要的执行机构,没有之一。

    三司使之下,是分管各司的副使。三司盐铁副使、三司户部副使和三司度支副使,各管朝廷财计的一滩事。户部司,辖下两税、曲、上贡、修造、衣粮五案,也就是五个部门,掌天下户口、税赋、簿籍。除此之外,还有酒水专卖,百工制作和官服、军服的储备。度支司,辖下赏给、钱帛、发运、斛斗、骑、百官、粮料和常平八案。掌诸路上送财赋总数,每年计量出入,以规划朝廷之用。从战马的口粮,到官员的俸禄,还有税赋的运输,都在其中。盐铁司,辖下兵刑、胄、铁、商税、茶、设、课盐和末盐八案。主要是工商税收,包括朝廷专卖的盐、铁、茶。其中颗盐是陕西、四川的井盐、池盐,而末盐则是海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