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宋好屠夫-第20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那衙差连忙上前来拦,口中还道:“此乃知府衙门重地,不得擅闯。”

    秦明抬眼看了看面前阻拦自己的人,口中低沉:“看来尔等是把我忘记了。。。忘记了这青州还有一笔血债!”

    一队一队的铁甲士卒停好马匹,下马上前,已然到了秦明身后。

    军汉们已然动手,几个衙差瞬间便被军汉们推到了左右。

    便听衙差大喊:“岂有此理,知府衙门之地,岂容尔等军汉无礼。”

    秦明也不说话,只是迈步往前直入。

    一队一队的铁甲从衙门口冲了进来,比秦明的脚步更快,如狼似虎往衙门里横冲直撞,四处都是话语呵斥之声,却也听得有人挨打哀嚎。

    秦明便是如此一言不发,慢慢往里而去。这府衙的陈设与格局,与秦明记忆之中没有一点变化。秦明在这座衙门里办了十多年的差,经历了三任知府,与慕容彦达也共事过两年多。

    而今秦明年过四十,儿子本该早已成人,如今也该娶妻生子,女儿也该开始挑选门当户对的夫家了。

    奈何一切都成了梦幻,午夜睡梦便是秦明最幸福的时候,总能梦到这些嫁娶之事。梦回之时,泪沾满襟。唯有战阵杀戮才能让秦明宣泄许多。

    慕容彦达穿着便服,刚刚消化了一下中午的食物,准备在榻上小憩片刻,听得前衙大呼小叫,一脸不耐烦从内衙之中走了出来。

    开口便是大骂:“哪个腌弄得衙门里鸡飞狗跳的,怕是活得不耐烦了。。。”

    破家的县令,灭门的知府。古语如此,一个县官就有权利让人家破人亡,一个知府便有权利让人满门抄斩。可见这些地方官员的权利之大。

    便是慕容彦达话语说完,左右回廊之上冲出不少铁甲,便往慕容彦达围了过来。

    便听一个军汉开口喝问:“你可是慕容彦达?”

    慕容彦达倒是并不惧怕,开口道:“老夫便是慕容彦达,尔等是何人?岂敢在此造次?”

    军汉闻言,却是又退了回去,并不多说,而是挥了挥手示意左右往内衙而入。

    慕容彦达见得左右军汉皆往内衙而入,口中大喊:“大胆!谁允许你们进内衙的?”

    却是这些军汉充耳不闻,没有人去理会这位知府。

    内衙之中冲出几个小厮,本欲上前来理论,却是被拳脚几番,打到了一边。

    慕容彦达此时才知道事情有些不对劲,开口又问:“尔等是奉了谁的命令,敢在此处肆意妄为?”

    依旧无人应答话语,从两边回廊过来的军汉却是越来越多。

    秦明走了过来,一眼就认出了慕容彦达,便看秦明全身一震,开口说道:“慕容知府,你可还记得我?”

    慕容彦达寻声打眼去看,看得片刻,面色大惊,口中说道:“秦明,你是秦明,你不是随那反贼宋江入了梁山吗?你们这些反贼不是已被燕王剿灭了吗?”

    秦明迈步往前走得几步,冷言说道:“倒是让慕容知府失望了,兴许我早该死了,奈何天可怜见,容得我活到今天来寻你。”

    慕容彦达瞪大着眼睛连连后退几步,口中大喊:“反贼秦明,你好大的胆子,苟活一命,不想着寻个地方苟延残喘,却还敢出现在本府面前。岂不知如今燕王兵威,便是你有这些手下,也保不住你这反贼的狗命。”

    慕容彦达显然有些眼力,看得秦明左右皆是铁甲,也知这秦明如今势力不小,梁山本就是燕王郑智剿灭的,而今慕容彦达能搬出来吓唬秦明的,便也是郑智了。

    秦明闻言忽然大笑起来:“哈哈。。。若不是燕王殿下,我也不可能今日能在此处见你。燕王要青州城池,我要你的狗命。你说这是不是一个巧合?”

    便是秦明一语,吓得慕容彦达连连退后,跌落在地。便听慕容彦达口中又道:“原来你是投了那反王郑智,难怪如此,一丘之貉,自然狼狈为奸。秦明,你之前身为青州兵马总管,却是勾结反贼宋江为祸。而今又在反王郑智麾下效力。可知如今官家在东京聚得百万兵将,来日北上之时,必是尔等末日。你若是想要活命,今日何不带着这些军汉重新投得本府麾下,本府念着与你旧日相识,也可在朝廷之上为你谋一番功勋。如何?”

    慕容彦达显然知道自己到了生死关口,却是也在想着如何活命。

    秦明听得连连发笑:“哈哈。。。慕容知府,若是当初你有今日聪明,便也不会让宋江把我陷害了。我倒是不信你这天下还有人是燕王殿下的对手,从契丹到女真,从达旦到东京,这天下能败燕王者,当真还未生出来。”

    话语一完,秦明面色狰狞,上前一把揪住慕容彦达,便往外拖行。长刀已经拔出,若不是秦明想把慕容彦达拖到城头之上再杀,此时必然是手起刀落。

    军汉们从内衙之中抓出慕容彦达的家小,便也往城头而去。

    慕容彦达软硬不成,被秦明倒拖着往外走,心中又生机智,口中大喊:“秦明,若当初你真是被陷害的,也不能怪我啊,都是那宋江阴谋,你也合该去找宋江报仇啊。何以来寻我。。。。”

    “宋江陷害在前,你杀我全家在后。宋江已死,而今轮到你了。某也将杀你全家,以慰我家小在天之灵。”说完秦明迈步飞奔而去,身后拖着一个人却如无物一般。

    此时慕容彦达已然黔驴技穷,口中大喊:“饶命啊,此事错不在我,皆在那反贼宋江。饶命啊。。。”

    秦明哪里听得进求饶之声,拖着慕容彦达飞奔不得多久,已然就到了城墙之下。左右军汉更是上前来架,便把慕容彦达架上了城头。

    随之上城的还有慕容彦达一家老小,在兵刃威逼与拳脚之下,求饶哀嚎不止。

    便是这一家人,皆被按在了城垛之上,硕大的刀刃已然悬在了人头之上。

    秦明更是亲自站在慕容彦达身后,高举屠刀,仰天长啸:“今日大仇得报,安息吧!”

    “饶命啊,秦统制,饶命。。。此事当真错不在我,皆是那反贼阴谋。。。”慕容彦达知道自己事到临头,不断挣扎大喊,却是觉得此事错不在自己。

    “你杀我一家老小,我便杀你一家老小,你我互不相欠。”秦明话语一落,长刀已落。

    “不要啊。。。”

    头颅已然往城下滚去。

    秦明站在慕容彦达身旁,看着慕容彦达的人头从城垛之上落下,掉在城下之下来回滚动。感觉心中许久的阴霾与压抑去了无数,感觉心中一松,更感觉全身都轻松了许多。

    背负如此血海深仇,当真不知秦明这几年是怎么过来的。

    秦明就这般站了许久,一动不动。

    一直站到身边的军汉出言问道:“秦将军,其他人还杀不杀?便等将军下令。”

    秦明抬头看得一个个城垛之上惊慌失措的眼神,听着不断的求饶与哀嚎,俯身擦了擦手中的长刀,却是开口说得一句:“算了,男的发到草原去筑城,女的低价卖到军中去。”

    说完秦明调头往下城,长长叹了一口气。

    这个见惯厮杀的汉子,却是不知此时为何又留了慕容彦达一家老小的性命。却是让人想不透。

    左右军汉多是一脸的疑惑,只得又把这些人押下了城墙。

    此事一毕,军汉们开始接收青州各处,城门与大小衙门,还有府库之类。青州城池之上,便也换了旗帜。一杆为“燕”,一杆为“秦”。

第六百一十九章 无耻之贼,时代之变

    这几个月来的东京城,慢慢恢复了往日的繁华。朝堂之上的众多官员也慢慢进入了平常状态,赵桓的这个皇帝倒是当得越来越顺畅。

    特别是当赵桓接到种师道的密信之后,心情更加轻松舒畅起来,甚至还有闲心出宫走走,没有了周邦彦的大晟府也开始忙碌起来,准备着与以往不同的新节目,四处搜罗着新的词作。

    赵桓甚至还举行了祭天仪式,虽然是求国泰民安、风调雨顺,深层次的含义当然也是在宣誓着赵桓身为华夏正统的地位,合理合法的天子。

    但是一个消息打破了这一切的安宁,当耿南仲拿着北方来的军情奏报,飞快的奔进宫内之时,犹如一个巨大的石块投入水中,掀起了又一轮的惊涛骇浪。

    “陛下,大事不妙了,反王郑智的大军袭击了青州城,斩杀了青州知府,占据了青州清池,京东东路告急,山东之内,只怕是。。。”耿南仲一脸忧心,躬身双手呈上奏报。

    刚才还是一脸笑意的赵桓,闻言面色煞白,也不伸手去接奏报,而是站起身来,口中大骂:“无耻之徒,无耻之尤,反复之贼,出尔反尔。。。”

    “陛下,那反贼郑智只怕心中已然在图谋京东东路,必须要早作反制,不得让反贼得逞。”耿南仲也是忠心耿耿。

    只见赵桓抬起手臂,伸出两指往前指点,口中骂道:“必诛此贼,必诛此贼。速速调种师道带兵进京,往北地去,诛杀此贼!”

    赵桓说得激动非常,口沫横飞。人内心的惧怕,往往都是通过外在的激动显示出来。

    “遵旨!臣这就去发加急公文,把种师道召回来。”耿南仲也知这大宋朝的军备之事,唯有依靠种师道,此时更是要争分夺秒,若是郑智南下,后果不堪设想。

    大战似乎又到了一触即发的时候。

    郑智的动作,显然也是有深谋远虑的,便是要打乱东京的节奏。种师道此时带兵入京,先不说兵将人数多寡,便是这些连队列都没有训练好的士卒,进得东京之后又要北上组织防御,必然缺乏训练时间。

    如此便是种师道也在被动之中,不能安然去做自己谋划好的事情。

    郑智从未打算过与东京保持一段时间的和平,这大宋朝虽然极为广袤,但是郑智也不会浪费任何的机会,不能一口鲸吞而下,那便步步为营,小口蚕食。

    鲁达也刚刚接到公文,大名府与相州沿线的铁甲也该南下,往安利军与卫州等地进发,蚕食地盘,慢慢靠近东京。

    东京再一次陷入紧张的氛围之中。

    郑智却是下定了决心,把王府迁到河间府,先头的工作已经展开,先迁衙门,府库,造作厂,然后迁军队,最后才是军中家眷。

    家眷的安置,郑智也有新的打算,并不准备在城内购买民房居住,而是直接在城外重新修建,修建统一的军属安置地,统一的房屋,统一的街道。

    便是王府也重新修建,就修建在这些军属房屋的中心地方。这项工程也是极为繁重,好在郑智如今并不缺乏人手,多了许多不花钱的人力,许多事情就好办得多。

    城市对于郑智来说,已然超出了城池的范畴。对于一个宏大的计划来说,城池在郑智心中的地位逐渐变小。

    此时的燕王势力,已然不是靠一座城池来维持的,郑智敢把王府置于没有城墙守护的地方,本身就是一种自信,也是一种超脱这个时代的思维模式。

    把所有军将家属都聚在一处居住,把核心的中央机关放置在其中,本身也利于管理,更利于安全。杂乱的城内,反而不能提供这种单纯的环境,郑智自己的安危也不是靠高墙来守卫的。只要能控制草原,对于汉人内部而言,城池的意义只会越来越小。

    兴许这新建造的无城墙聚居区,将来才是真正的都城所在,周围还会有各大衙门,军营,造作厂,讲武学堂之类。

    俨然就是一个全新的造城计划,依托着河间府城,也就有了现成的服务人手与服务的组织,将拖起这个将来巨大的城市。

    郑智已然打马走在河间府城南边的巨大原野之上,种师中跟随在侧,远方还有无数丈量土地的匠人。

    “王爷,此番新建王府,必然要把王府建得雄伟壮阔一些,将来此处将是龙腾之地!”种师中开口说道,显然也知道郑智有了定都之心。

    河间府就在运河之边,又是中原之地,往北入燕云草原极为便利,往南有运河直下江南,往东不得多远就能出海,实在是一个不错的地方。往西去秦凤之地,也不需弯弯绕绕,而是笔直西去,节省了许多路途。

    还有一个好处便是河间之地,水资源丰富。再往远了说,河间府地下,还埋藏了储量不小的石油与天然气。山西产煤之地也不远。若是郑智还能活个三五十年,这里当真就会成为世界的中心,这个中心再也不需被城墙围住。

    “不必如此,而今创业之时,一切从简,一切以功能为主,不需浪费人力物力在雄伟壮阔之上,各个衙门都不需建得太过华丽,军属住房也从简而建。将来若是有多余钱粮了,再来考虑这些事情。但是有一点必须要注重一些,便是地下水道系统一定要建好,能建多大便建多大,街道要极为宽广,为以后打算,这街道至少要建一百步的宽度。”郑智慢慢说道,心中已然有了构想的蓝图。

    种师中闻言点了点头:“王爷如此务实,大事必成。”

    种师中由衷说出一语,自古王侯将相,哪个的府邸宫院不是雄伟壮阔的,唯有郑智不追求这些表面的东西。

    其实宫廷的雄伟,本身并非没有意义,这也是一种仪式感,从人的心理便暗示着权利的至高无上。朝见之人,便是见到雄伟的建筑,内心之中便会生出膜拜之感。这就是威仪,也有利于统治。更是一个国家的气度与门面。

    只是郑智过于务实,也是现实条件不能允许。便也说以后钱粮有余的时候再说。

    郑智说了刚才那一番话,心中陡然想起了一些事物,吩咐左右:“把凌振叫过来。”

    如今凌振乃工部主事,此等大事,自然要到现场亲自督导基础工作,便也在现场忙碌。

    郑智召见,凌振打马从远处飞奔而来拜见。

    便听郑智开口说道:“凌振,有一物极为重要,以此物为建材,可保建筑百年不朽,即可黏合砖石,又可直接混入砂石当作建筑主体。此物极为好用,甚至能挡大炮轰击,而且使用简单,也能大大加快建筑速度,还需你去研究一番,制作起来并不算麻烦。”

    凌振闻言有些惊喜,开口问道:“不知殿下所说是何物?”

    “此物名为水泥,某也没有亲手制作过,但是大概知道制作之法,回头详细写在纸上,你且去试验几番。”郑智一边思索一边说道,脑中便是在回忆着水泥的制作方法。

    凌振闻言又问:“殿下,这水泥,可是泥土之类?泥土。。。”

    凌振显然有些担忧,因为这水泥的名字,听起来有些歧义,并不如郑智说的那般。

    “非也非也,此物制成之后为粉末,加入水之后,便如湿泥土一般,待得水干,便如石头一般坚硬,又极具黏合性,极为好用。”郑智又解释一番。

    凌振听得这里,便也明白了个大概,有火药在前,凌振对于郑智在这方面的信任不需多言,只道:“殿下放心,只要能有制作之法,下官一定把它制作出来。”

    “如此甚好,你先去忙,晚些时候某回去了便叫人把制作之法送给你。”郑智面色已笑,便是知道此事并不难办,水泥若是生产出来,必然对许多事情极为有帮助,连草原筑城的进度都会大大加快。

    凌振拜别转头去忙,郑智已然在脑中细细思索。

    水泥这种东西,工艺并不复杂,原料就是石灰石与黏土,进行煅烧,再加入石膏,然后碾磨。石灰石与黏土的比例大概为三比一。这样制作出来的普通水泥,性能已经相当不错了。

    后世水泥多分许多种类,规格标准也越来越高,制作工艺上自然有许多改进与革新。此时郑智倒是不需要那些要求极为高的水泥,第一步便是要把水泥这种东西生产出来,性能不错便也就能满足需求了。

    郑智从未想过自己去发明什么东西,也没有时间去研究科学之类。便是郑智更加相信人的智慧。

    古人的智商从来不会比现代人差多少,郑智也不认为科学的进步需要自己去发明什么东西,郑智一个人也发明不了什么,郑智能给这个时代带来的变化只在观念与意识。

    一旦科学的意思产生了,郑智再协助一些有经验的解决办法,这个时代的科技大爆炸便不远了,只在一代人的时间,二十年之内,真正的工业就会到来。

    有了真正的工业进步,这个世界只待征服。

    郑智的案几之上,最为显眼的依旧是那一份改了又改的《官办学堂改革法》,配合《官办学堂改革法》的还有一份《燕王府属官遴选法》。选官之法便是配合教育改革,慢慢让科学进入课堂,也要让科学成为当官的渠道,这样才能真正进行改革。

    至于科学的基础教材,这个时代并非没有,只是没有人注重而已。从几何勾股,到算数之法,到简单力学的计算。

    高深一点的便需要郑智亲自花点心思了,电是怎么来的,磁是怎么回事,磁铁能干嘛,罗盘为何能准确的指导方向。化学的基本,物质的构成理论。医学的基本,人对于自身的基本认识。这些也不需要什么研究,多是概念型的,即便有人不相信,有人会抨击,也是无妨,只要有个了解,十个人有一个人相信,那这一个人将会起大巨大的作用。

    还有一个最为重要的概念,便是地球是圆的,世界很大,还有好多地方,还有还几块大陆。

    任重而道远,却是郑智不得不做的事情,基础科学倒是有现成的东西。以后深入,便要靠郑智亲自编写一些概念性的教材,这些教材想来也会引起轩然大波。

    这个节点,郑智携兵威之力,正是要真正进行变革的最佳时刻。在社会权利交接的真空节点,在郑智一言而出,麾下之人一定会一丝不苟执行的时候,便是郑智真正能进行改革的最佳时机。

    若是权利交接稳定了,社会也稳定了,又形成了错综复杂的地方势力关系,郑智的改革难度便会急剧增大。郑智永远只是一个人,并非一个命令就能改变世界,命令的执行者才是主要的,整个体系的一致性才是郑智能倚仗的东西。

    但是体系的一致性永远受到利益的左右。此时郑智代表着这个体系所有的利益,将来兴许就不一定了。

    一切都不能等待,一切都不能拖延。势在必行,争分夺秒。越早做这些事情,便是越能带来更大的成功。

    郑智不能拖上几十上百年来慢慢让社会自己产生变革,而是要做一个推力,推着社会往前走,缩短这个过程的时间。让一切来得更快,让郑智在有生之前便能看到一个真正的起步,也能留下一个更加宏伟的蓝图。

    郑智所言,要打一百年的仗,显然并非一句玩笑。即便郑智不在了,这个国家依旧要按照郑智的蓝图往前去走,只有做好现在要做的事情,这个蓝图才能不需要郑智也能顺利进行。

    回到河间城内,郑智迫不及待拿笔便写,写着水泥制作之法,石灰石与黏土的配比。期间还有两道破碎碾磨的工艺,一道是生料的破碎,一道是成品的碾磨。

    写到这里,郑智便也犯了难。

    却是一个巨大的水力驱动的磨盘在纸上成型。

    接着,一个水力驱动的纺纱机的大概草图也出来了,还有概念解说。虽然郑智不知道水力纺纱机到底该怎么去设计,该怎么去安排动力传递进行合理运行。

    但是凌振麾下,有无数的匠人,郑智画出的草图与概念解说,必然也会成为实物。这一切毋庸置疑。

    最后再加一份命令,一定要把水力纺纱之物做出来,便也就足够了。这将是一个划时代的变化。也不只是在丝绸生产上的变化。

    如今河北之地,已然种下了不少棉花。棉花第一次到得中原,再得一年,棉花必然开遍河北各地。

    不论是衣服还是床上用品,实用方面来说,棉花比蚕丝更为合适,也比麻布更加舒适好用。棉花在御寒上更加有效,甚至棉花还能制作出抵御火枪与羽箭的铠甲。

    这个时代,因为郑智,已然在潜移默化中发生改变。

第六百二十章 流民之军,焦急之君

    淮南濠州,种师道接了命令,带着刚刚招到五万流民启程北上,赵佶也一脸欣喜上了车架,心情大好,一扫头前的阴霾,便等着回京重登大宝。

    几百西军骑兵管理着五万流民赶路,盖毅已然身心疲惫。头前只是言语呵斥,吩咐着人排好队列有序行进。

    过不得半日,便是大吼大叫,再过两个时辰,盖毅的马鞭已然抽打在流民身上,一次一次重复着排队之类的话语。

    到得放饭之时,盖毅与麾下几百骑兵更是来回抽打着这些等候领饭食之人。即便是如此,依旧还是不能有效维护着秩序。到处都有抢夺食物的事情发生。

    到得最后,已然祭了屠刀,便是种师道也只得连连摇头,下令处斩了好几个带头抢夺之人。

    如此方才维持住了五万人的基本秩序。却是这五万人之后,还有更多的流民随行,便也就是这些入伍流民们的家属了。

    好在种师道身边有个赵佶,沿线州县也多有配合,不敢忤逆了这位太上皇的御令,从府库之中拿出不少粮食赈济,不然这一条线路之上,必然是饿殍满地。

    赵佶也是第一次真正直面这些流民,这个景象对于赵佶而言太过震撼。放在原来,赵佶打死也不会相信自己的大宋朝会出现这种场景,便是想象也想象不出的事情。

    太上皇的好心情也一去不返。话语之中,连连摇头之间,多次与种师道表达出回京之后要好好治理天下与百姓的意思。如何见面淮西赋税,如何调集粮食赈济流民之类。

    说的种师道也是连连点头,心中暗想这位陛下出京一趟倒是大有收获。便是种师道心中对于将会重新登基的赵佶也有了一些更多的期望与憧憬,憧憬着大宋朝在这位经过洗礼的陛下手中更加繁荣昌盛。

    沧州北部的码头之上,大船十几,码头上的人正在源源不断往船上装这一个一个的箱子。

    箱子不大,却是极为沉重,桌面大小的箱子,便要六七个人来抬。

    最大一艘船的船舷之上,阮家兄弟站立在旁,看着从码头往上搬运的无数箱子,眉头紧皱。

    大船两侧,各有七八门大小火炮,显然这艘船便是这个舰队的主力战船,取名“定远”。定远之名也是大有来头,这个来头却只在郑智心中。

    定远舰乃是后世清末时期北洋水师的主力战舰,也是那个时代最为先进的战舰之一。甲午海战,北洋水师败给了日本人,这艘战舰战功卓著,最后重伤搁浅,被丁汝昌下令自行炸毁,大战已败,无力回天,便也只能自行炸毁,以免资敌。

    这些事情太过悲哀,定远之名便也从郑智口中而来。因为这艘船多去劫掠日本九洲。

    阮小七看着一箱一箱的货物被运上船舱,皱眉说道:“这么多兵刃,四五万柄,虽然多是缴获的破旧之物,却是真给了这些党项人,燕王殿下也不怕这些党项人有了这么多兵刃之后难以控制。”

    阮小五闻言也点了点头道:“是啊,以后这船上,只要是党项人上船,必然要先交出兵刃,更要严加看管,以免酿成大祸。”

    阮小二也是多有担心,接道:“让五万党项人登陆高丽作战,本也是好计策,却是这些党项人将来如何控制,想来燕王殿下心中也有打算,我等不需多操心,不过船只上的管理一定要严格。一定不得让党项人带兵刃上船。只要我等手中有此大船,党项人便也不敢有何异心。”

    阮小二显然想得更多一些,把党项精壮运到高丽去,只要党项妇孺还在耽罗,相对而言便也好控制。

    即便党项人在高丽夺得几艘破船,也不可能成事。

    阮小五与阮小七闻言点了点头,皱着眉头到处查看,盯着上船之处看了许久,便是想着如何改造一些船舷上船的地方,加装一些围栏之类,防止生变。

    阮小二又开口道:“赶紧多想想办法,之前燕王有信件来,让我等写一个详细的船只管理办法上报过去批示。此事非同小可,若是没有做好必然会酿成大祸。得多多商量一下,一定要做好防止党项人作乱的准备。”

    三人面色凝重在这船舷之上开始商量着对策,改造船舷,改造船舱,如何收缴兵刃,如何发放兵刃。。。

    大名府南六十多里,一列一列的铁甲坐在马背之上摇摇晃晃往南而去。这些铁甲士卒,多还只能骑在马上赶路,离骑马作战还有一些差距。

    头前已然是安利军府迎阳县城,一个一个的骑士从马背而下,然后步行整队。

    迎阳城门已然关闭,却是还有无数人往南城门而出,大包小包难逃而去。

    鲁达带着亲兵绕城狂奔,查看着城池情况。到得南城之外,远远就看到无数人四散而逃。

    城门下的士卒飞快上前去关闭城门,便是此时还想出城的人,都被不远处本来的骑兵吓得往城内而走。

    城门倒是及时关闭起来了。大名府沿线的宋军城池,比青州要机敏不少。也是大名府这一条线路乃是北方要道,来往行人极多。

    骑兵不能快速奔驰,便也止不住迎阳城内先收到消息。

    鲁达倒是也没有起心思去争夺城门,绕完一周回来,士卒们已然排好了队列。

    待得鲁达回来,点校了数目之后,便解散而去,安营扎寨,伐木造梯。

    却是营寨才扎到一半,这迎阳城门已然洞开。

    便是鲁达都没有想到,这迎阳城竟然自己打开了,几个老朽军汉出城而来。

    鲁达打马往前到得面前,几个老军汉跪拜在地,便听一人开口说道:“小人乃迎阳城禁军队头,愿为燕王殿下效力!不知当面是不是怀化大将军?”

    鲁达闻言笑了笑道:“某便是鲁达,你都老成这样了,便也不需你效力了,回家种田去吧。多种些粮食出来,按照规定交了田赋,便是效力了。”

    老汉闻言,紧张的心情便是松弛下来,也听闻面前这位血手人屠心狠手辣,心中哪里能不担忧。却是听得鲁达笑语,担忧尽去。开口又道:“小人愿为燕王殿下种地交粮,听闻燕王殿下会均分田地,不知如小人这般戴罪之身,有没有资格领到田地?”

    这老汉为迎阳禁军,便也就是敌人,与燕王为敌,自以为有罪在身。迎阳与大名府不远,便是也知道燕王辖地会均分田地,也就怕自己这个身份没有资格分到。

    “哈哈。。。老儿你放心,你倒是没有什么罪过,反而献城有功,该多分一点。”鲁达笑着说完,却是又问道:“城内的大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