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宋好屠夫-第19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行基础考试,叫你没事的时候多与林虞侯学些字,你却不听,宁愿酒不离手,也不愿意去学字。现在却是想上讲武学堂,异想天开,门都没有,名额给你便是浪费了。”

    “嘿嘿,这一战打完了,我便提些礼物去寻林虞侯学字,学好字总该推荐我去了吧?”

    “学了字之后,凭借你的功劳,倒是有资格去了。但是你说话跟放屁一样,不可信,现在说得好,回去得了赏钱,怕又是只顾着逍遥了。”李幺狗一边说话,一边舔着墨水开始画图,平尺夹尺指北罗盘之类,便也慢慢摆了一地。

    一路而来的地图,便也要画好带回去,这也是李幺狗的最重要的差事之一。虽然这般作图的方式依旧会有误差,但是依然足够这个时代的军事上使用了。

    “指挥使,您放心,这回我一定说到做到。”军汉听得李幺狗的话语,便是磨墨的劲头都足了不少。如今这讲武学堂对于军汉们来说,吸引力十足。也是加官进爵的必选之路。

    李幺狗浅笑几声,也不多言,写画的间隙,也拿起水囊喝了几口。待得画出了最近路过的二十多里地的地形地貌,李幺狗又把纸笔收好,去洗净了砚台,方才拿出面饼开始吃,也还有一些熏肉干,甚至还有一点点味重的肉酱。

    这个伙食已然相当不错了,虽然没有热饭食,但是这些食物搭配在野外也能足够保证军汉们所需要的热量。

    待得吃罢,李幺狗走到马匹旁边,紧了紧马鞍,抬头看得一眼不远处的草丘,忽然发现了一排黑点,四五十人。

    “他妈的,达旦的游骑。”李幺狗一声大喊,翻身上马,取过马背上的铁盔戴好,又是取弩,又是取箭。

    左右十几号军汉完全不需要任何命令,皆是上马备战。

    便听李幺狗冷言说道:“且不战,往后退一点,让他们从草丘上下来。”

    李幺狗经验十足,敌人居高临下,便不宜作战,往后退便是等敌人从草丘上冲下来,到得平地之上,才是作战的时机。如此也是为了查看敌人身后是不是还有援军。

    话语说完,十几号军汉打马回头,速度不快不慢往回撤。

    果然,草丘上的四五十骑飞奔而下,便是来追。

    李幺狗一边跑一边回头去看,待得奔出几百步距离,见得敌人从草丘到了平地,又见草丘之后并未再出现敌人的骑兵。

    便听李幺狗大喊一句:“绕一圈调头,冲过去。”

    李幺狗甚至显然知道此时不能再停马调头,而是直接绕圈调头,保持马速。马速十分重要。

    十几骑开始急速绕圈,不得片刻已经调过头来。

    不远处的达旦人见得前方的汉人竟然不逃跑,反而调头过来了,似乎也极为欣喜,四五十人口中爆发出各种呼喊之声,直冲而来。

    “听某口令!”李幺狗一边张弦搭箭,一边大喊。

    左右军汉皆在准备,众人目光之中带着冷意,能出来当斥候的,哪个不是军中好手。

    弩弓平端在手,健马迈开蹄子飞奔。

    达旦人披头散发,也开始拿弓准备。

    “放箭!”李幺狗一声大喊,十几支羽箭腾空而起。

    头前已然有三四个落马倒地。

    弩弓的射程更远,达旦人的弓却还未发力。待得李幺狗又发一轮,再射倒三四个人,达旦人的箭矢才开始发作。

    箭矢击打在铁甲之上叮当作响,疲软而落。

    “平射,平射一箭之后举枪!”李幺狗的命令丝毫没有差错,距离近了,平射更好。平射的弩弓更能保证准度,比抛**准许多。再近就要准备肉搏了。

    一轮箭去,又有七八个达旦落马。平射的瞄准让准度提升了一倍。

    此时达旦人的箭雨也落了下来,李幺狗直觉得肩头一痛,转头看得一眼,却是也丝毫没有担心,而是伸手直接把羽箭拔了下来。

    显然党项人的弓威力差了许多,即便这么近的距离,依旧只是堪堪破甲,只伤了皮肤,便也算不得受伤。

    弓弩已下,长枪在手,紧夹马腹,身形前倾,蓄势待发。

    眼神紧盯一个达旦人的胸腹,健马相向而行,速度极快,两人相遇只在瞬间,出枪的时机便极为重要,早了敌人能够从容应对,打偏枪头或者直接仗着娴熟的骑术避让过去。

    晚了,那便会先受到敌人的攻击。

    看似简单的出枪,就在那一瞬间,便是一个士卒全部的经验与实力。

    达旦人多持马刀,马刀微弯,便与劈砍。其实真正的骑兵,刀并非最合适的兵器,长枪马槊才是首选。

    微伏在马背上的李幺狗,长枪闪电刺出,直奔一个身穿牛皮甲的达旦人而去。

    长枪枪尾被李幺狗紧紧夹在腋下,一股巨力从枪头传到枪尾,也就证明了李幺狗这一枪精准的扎到了敌人身上。

    巨力传来,李幺狗并不再去使劲,以免自己被这反震巨力推倒下去,而是赶紧松了紧夹的腋下,手臂快速往后。

    感受到巨力的那一瞬间,枪头已然透体而入,此时便该赶紧顺势往后拔出长枪。即要保证自己稳坐的身形,也要快速让长枪与敌人的身体分离。

    马上交战,最怕拖沓。若是此时还加力去刺,要么自己被反震之力推下马背,要么就是长枪回不来,再来一个敌人便是末日。一个娴熟的骑兵,经验就在于此。

    斥候的相遇,大多时候都会爆发战斗,消灭敌人的斥候,也是斥候主要的差事之一,只有消灭敌人的斥候,也是消灭敌人的眼睛。

    连刺两人的李幺狗,已然出得战阵,回头再看,敌人又有十几号倒地。却是也有一个铁甲被敌人击落马下,正爬起身形,甩了甩摔得昏懵的脑袋迈腿往前狂奔。几十骑的对战,马蹄稀疏,便是这个铁甲能逃得一命的原因。

    李幺狗见得身后正在奔跑的汉子,连忙把长枪往地上一扔,又拔出腰间长刀,割开身旁备用的战马的连接绳索。口中大喊:“把长枪捡起来,上马。”

    那军汉奔得片刻,捡起李幺狗扔下的长枪,又去追李幺狗割开绳索的那匹健马。

    李幺狗见得身旁备用马匹还在跟着自己狂奔不止,而不是停住脚步等候后面那个军汉,心中大急。

第六百一十一章 且问你以为此事如何?

    心中大急的李幺狗不断回头大喊:“快,快追上来。”

    身后的那个铁甲汉子,一身甲胄,奔跑起来格外的费力,用尽全力往前狂奔,依旧还是越追越远。

    若是这个汉子不能再次上马,待得两方转头再次对冲之时,这汉子必然会陷入敌人马蹄之下,那个时候唯有一命呜呼,再厚的铁甲也保不住他的性命。

    已经冲出去六七十步的李幺狗,却是也不能停住马步,再出百十步便是调头转向的时候,还得再战一阵。

    达旦人也还剩下二三十号人马,便是达旦人即便要逃,也要转头来逃,不可能往南而逃,往南去,唯有无数的汉人铁甲。

    李幺狗不断回头去看那个落马飞奔的铁甲,又看得身边还在跟着自己飞奔的备用马匹,情急之下,竟然用长刀去刺身边的马匹,便想这健马吃痛之下,能够停住脚步等候身后的铁甲。

    未想马匹吃痛之下,竟然奔得更快,已然与李幺狗并驾齐驱。

    李幺狗心中却是更加急切,因为身后落马那个铁甲,便是刚才给李幺狗磨墨之人,便也是李幺狗嘱咐他要去学字,以后推荐其上讲武学堂的军汉。显然这军汉与李幺狗关系极好,此时生死一瞬间,若是不能及时上马,待得绕得圈子在对冲之时,便是这个汉子战死之时。

    忽然李幺狗眼神看向不断交替狂奔的马腿,急中生智,俯身而下,长刀的刀背直奔旁边马匹的马腿而去。

    刀背击打在马匹前腿之上,便听得健马一声嘶嚎,栽倒在地,不断往前翻滚。

    马匹终于停下来了,身后的汉子更是奋力往前狂奔。摔得浑身伤痕累累的马匹,正在挣扎着站起身来。

    正当马匹站定之时,一个铁甲手持长枪飞身一跃,已然落座在马背之上。

    李幺狗看得这般情形,方才大气一松,又奔出三四十步,口中大喊:“绕圈调头!”

    十几匹健马转向绕圈,重新调过头来。

    落在身后的骑士也赶紧调头,不断拍打健马加速,马匹的速度实在太过重要。若是掉队,危险必然成倍增长。

    轻骑与重骑的正面交锋,差距太大。

    当十几骑再一次与达旦人交汇,已然是一边倒的局势,达旦人的刀如何也砍不开厚重的铁甲。

    面对铁甲,能奏效的兵器只有两种,一种是锋利的枪尖捅刺,一种便是钝器锤砸。就如女真人,便多喜欢钝器,如狼牙棒之类。女真起兵之初,武器不足,硕大的木棒也能把辽人骑兵打落在地。

    待得再次拉开距离调头之时,七八个幸存的达旦人,早已不再回头,而是直往草丘而上,往北退去。

    李幺狗调转马头之后,打马便去追击。

    党项马在平地上爆发力十足,却是上坡的脚力便不如草原马,耐力也不如草原马。达旦人在马背上不断更换着座下马匹,李幺狗却是越追越远。

    直追到天色慢慢黯淡之时,李幺狗方才止住马蹄,眼前一座一座的低矮草丘,视线之中,已然没有了达旦人的身影。

    却是李幺狗知晓,在草原上碰到了达旦游骑,二话不说就开战了。达旦人此番必然就是备战的意思。那么达旦人的大军也就不远。

    第二天大早,李幺狗带人继续往北。也派了两个骑士往南而回,回去禀报达旦人游骑的动向。两百里之地碰上了达旦人,那么达旦大军应该在两三百里之外正在集结,这种情报不需要亲眼所见,也能推测一个大概。

    回去的两骑,带了七八匹马,有两匹马的马背之上挂着三四十个人头,人头带回去,便是功劳,便是赏钱与封地。这也是为何李幺狗见得敌人第一反应便是如何杀敌的原因,因为敌人的出现,也就代表着军功的出现。

    再过三日,李幺狗站在一片草丘之上,视线终于看到了无数的营帐,还有一队一队从各地而来的骑士。

    达旦人真的在集结,李幺狗拿着纸笔,开始计算着敌人大概的数目。估算了片刻,李幺狗开口笑道:“娘的,四万出头,比老子想的要少。”

    说完词语,李幺狗翻身上马,便往东南而回。斥候的差事已然完成大半,之后的差事便是密切监视这些达旦人的动向。

    此时的郑智,大军往前推进得极慢,床弩大炮皆随行在军中,便也快不起来。已然确定了达旦人大概的方向,大军前进的方向自然也就确定了。

    待得李幺狗回来,便能明确知晓达旦人在何处聚集。

    又是一天日落,郑智与种师中吴用在大帐之中商议了许久,便派人把也可蔑传到了大帐之中。

    也可蔑上前拜见之后,一旁落座。

    郑智叫来也可蔑,显然也是有事,便开口问道:“也可蔑,你今年几何?生有几子?”

    翻译早在一旁,急忙翻译。

    “小人今年三十有二,生有八子。”也可蔑一脸疑惑,显然闹不明白郑智为何问这些事情。

    郑智闻言笑道:“倒是挺能生的,想来这草原日子单调,夜晚也无甚娱乐,便也只有生孩子玩了。”

    种师中与吴用闻言也是浅笑。

    便听郑智又道:“以后你所生之子,五岁以上的,皆要送到谟葛失西北处的城池居住。”

    也可蔑闻言更是疑惑,脱口问道:“天可汗,谟葛失西北之地,并无城池啊。”

    郑智面色严正,答道:“半年之后,那里会有一座坚城。秃别干与谟葛失两族,首领之子,五岁以上者,皆要入城居住。未得草原都护府应允,不得出城。”

    也可蔑这回是听明白了,更明白了郑智此举的意思,脑中飞速运转,想着应对之策,却是也随口问道:“天可汗,不知这草原都护府是。。。”

    “草原都护府,便是燕王府下管理草原的衙门,设草原都护府大都督,从今以后,达旦各部,尽归都护府统辖。”郑智早已想过这些,都护府大都督的人选都想好了,便是史进。草原牛羊倒是其次,郑智还需要无数的草原汉子为自己作战,那么这草原便更要用铁腕掌控起来。

    “天可汗,这草原都护府,是不是与辽国的西北招讨司是一个道理?”也可蔑问着话语,却也有顾左右而言他的意思,便是也没有正面回答郑智的话语。也可蔑心中显然知道这件事情的严重性,便是辽国的西北招讨司也不曾做过这般事情。

    也可蔑心中抵触,显然不愿意把自己的儿子都交给这都护府为人质。

    郑智自然看出了也可蔑的小心思,面色微露狰狞,开口说道:“辽国已亡在某手上。而今的草原达旦,乃某脚下之仆。所有部族首领之子,皆要入都护府管辖。将来在继承之事,也由都护府下令加封,以此避免争权夺利之事,也可避免草原战端。你以为如何?”

    郑智说到最后“你以为如何”,更是加重的话音,眼神直视也可蔑。看似商量一般,却是威胁。

    也可蔑闻言,面色白了几番,却是憋出一语:“天可汗,就怕其他部族之人不同意此法。”

    形势比人强,也可蔑不敢直言拒绝,却是托词其他部族不同意。

    郑智面上狰狞之意更甚,口中低沉而道:“过得几日,这草原上再也没有人敢违逆某之意愿。且问你以为此事如何?”

    也可蔑心中慌乱,稍稍抬头看得一眼郑智,却见郑智一边说话一边站起身来,右手已经在抚摸腰间的刀柄。

    便是看到这里,也可蔑口大惊失色,口中终于蹦出了几句话语:“小人自然觉得天可汗此举极为妥当,如此便可避免争权夺利之事,也解决了部落中最为重要的事情。小人拜谢天可汗。”

    郑智闻言,又慢慢坐了下去,抚摸刀柄的手也收了回来,面上的狰狞也去了大半。轻微点了点头,开口便道:“你且回去派几个心腹之人与某麾下一队人马回秃别干部去,把此事带到部落之内,便让你八个儿子随某麾下之人一道先去归化,待得新城筑好,再入新城居住。新城离你部落不远,无事你也可带着家人多去看望。到时候也会请教师先生教导他们汉人诗书与礼仪,生活之上也不会怠慢。你放心便是。”

    郑智所谋,已然不是当前,而是谋得极远,若是以后草原部落的首领皆是汉人教师教导长大,这件事情的意义就格外不一样了。

    也可蔑只得连连点头,起身拱手往外而去,便是脑中还在想着如何应对之事,或是欺瞒,或是让新生的孩子隐姓埋名,不论如何,也该有个应对之法。

    也可蔑出门而去,吴用却是开了口:“殿下,今后还需派官员进驻各个部落,如此方能监视各部首领。”

    不料郑智闻言摇了摇头,只道:“监视也可,却也不比着重。以后每个部落的首领,必须在都护府登记过的子嗣中遴选,其余之人,皆不合法。但有违抗,大军之下,便叫他这一支失了正统,看看这草原之上还有何人敢违背此法。”

    吴用闻言,放心点了点头,直觉得郑智谋划实在深远。种师中也是听得连连点头。

    不得片刻,史进也来到大帐之内。

    四人开始详谈前后,史进将是草原都护府的大都督,这些事情便也要完完全全交代清楚。别的事情可以出差错,这件事情便一定要一丝不苟的执行下去。

    只要这件事情能够执行,几十年后的蒙兀室韦再如何强大,也不可能轻易统一草原了。草原南边的达旦,必然是铁木真最大的敌人。

第六百一十二章一亩三分地太少

    “呜。。。呜。。。”

    号角已起,无数的斥候在十几里的距离内来来往往,达旦几个真正有实力的大部落,真的就这么联合起来了。效率高到出乎了郑智的预料,几个互不统属的部落,竟然简简单单就能把部落的战士都聚在一起作战。

    郑智本以为这如散沙一般松散的草原,本不应该出现这样的事情,怎么也该互相磋商说服才能成功达成聚兵协议。未想李幺狗六七日就带回来了消息,说达旦人已经开始聚集了。

    此时离特古斯出逃也不过半月时间,郑智大军对面,已然就是达旦联军,相距已不过十几里。

    大战一触即发!

    这一战,郑智也期待了许久,便是这一战郑智便能彻底把草原南方之事处理干净。

    一方势力处于险地,要么趁势崛起,要么被人吃得连骨头渣都不剩。

    郑智如今就是这般险地,北有女真,南有大宋,南北皆是敌人。就如战国之末,六国攻秦,秦国几线作战,岌岌可危。秦败,六国分之。秦胜,从此这天下再也算不得什么,只待老秦一个一个来吞并。

    秦能胜六国,在于制度之胜。整个国家被严苛的法律与强力的统治整合在一起,整个国家就犹豫一部效率极高的战争机器。其他六国在制度之上效率便差了太多。这才是秦国胜利的核心原因。

    严苛的法律与强力的统治,也间接造成秦国不过二世而亡的后果。福祸相依。

    同等条件下,制度上的差别,就是国家实力的差别,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大军止步,两方相距七八百步。

    一万五千汉人铁甲骑兵。

    四万多达旦骑兵。

    郑智在阵前看了片刻,慢慢打马回头,到得后阵。后阵之中一座简易的高台,高台之上几个座椅,座椅背后便是两杆高耸的旗帜。

    一杆上书“燕”,一杆上书“郑”!

    高台之后,十几面牛皮大鼓,还有十来面巨大的铜锣。再往两侧,便是号角。

    高台之下,两百多个亲兵,大多要做的事情便是传令。郑智的令兵,兴许是这个世界将帅之中最多的,郑智越来越习惯于细节上指挥战斗。战争打得越细致,胜算便也越高。

    再往后,便是辎重,还有一些谟葛失人与秃别干人。周度文与吴用这类文官也在最后。

    郑智从阵前回来,下马走上将台,示意几番落座而下,身边之人便是种师中。

    一道一道的命令传下,大军不断变换着阵型,左右又有两队骑士出阵。两翼展开,中军紧密。

    蒙古人西征之时,便也是如此战法,两翼的猛烈进攻,中军再出重拳,还有游骑伺机而动,也暗合《孙子兵法》中正奇之道。

    战术之法,便是战争的具体打法。战略之法,便是在作战之外的谋划。中国人自古就擅长此道,浸淫几千年。不论是外交,还是战略,亦或者是战术,都有自己的一套极为务实的理论。

    从大历史长河来看,在华夏扩张的阶段,最为有名的理论便是远交近攻,也是这一个理论,让在黄河与长江流域开始发迹的华夏子孙,拥有了如今硕大的地盘。这一点是极为成功的,也是在大历史之中整个人类唯一一个如此连续而又成功的民族传承。

    这也是为何中国不论经历的什么样的低估,永远都会成为世界强国的原因。尽管世界变得越来越大,不论如何沉沉浮浮,华夏子孙永远都会站在世界的高点。

    “天气倒是越来越暖和了。。。”郑智做好的一切的安排,只等麾下兵将们做好准备,也有心情闲聊两句。

    阵前的准备效率,也是战争胜负的重要因素。谁先准备好,谁便会先发动战斗,也会获得更多的优势。春秋之时打仗的方法便非如此,而是双方要都准备好才能开战,对于战争的本质而言,这种礼节显然是落后的。

    “是啊,王爷是从春天打到冬天,又从冬天打到春天,几年下来一直都在战阵上驰骋,也不知这仗哪一年打得完。”种师中开口说道,中国人永远都是期盼太平盛世的,其中太平是主要的,有了太平才有盛世。

    种师中一语,听得郑智连连摇头,脸上却是有了笑意,说道:“种相公,战争不一定就是坏事,若是某建立了一个国家,最好要打一百年的战争。一百年后,我华夏便也不用战争,让别人接着打。”

    郑智的话语,说得极为残忍,却是又极为现实。因为世界实在太大,真要成为天朝上国,一百年战争,兴许够了。

    种师中闻言一愣,开口问道:“若是这天下一统了,便也不需儿郎们再去用命厮杀了,回家一亩三分地,娶妻生子,子孙万代,便是功成。”

    郑智一边笑着站起身往侧面的大炮看了看,一边开口说道:“种相公所言甚是,只是这一亩三分地说得太少,哈哈。。。”

    种师中说的一亩三分地本也是指代而已,郑智的话语自然也有其他含义,却是郑智也不多解释,事情总是一步一步的。

    种师中闻言也笑道:“哈哈。。。一亩三分地自是太少。”

    两人都说一亩三分地太少,却是话语意义区别甚大。

    便听郑智开口大喊:“开炮,先开炮。”

    郑智下令开炮,已然是看到火炮已经都准备完毕,便也不再多等,敌人都在射程之内,开炮必然能对敌人的部署造成混乱,便也是优势。

    一个令兵打马往左侧飞奔而去,口中已然大呼:“燕王有令,开炮!”

    “轰!轰!轰!。。。”

    青烟大作,响声震天。

    远方达旦人刚刚排列了一番的大阵,已然又乱作一团。死伤的人数相比大军的数量,算不得什么。却是混乱大作,骑士们不断勒着缰绳控制着自己的马匹,避免造成更大的混乱。

    若是女真人,此时已然冲锋而起,不会让郑智再一次仗着大炮的射程再讨多少便宜。

    却是这达旦联军,似乎命令都不是来自一个人,战前准备的效率差了许多。却是又迎来了第二轮炮击。

    郑智看得远方达旦人的动作,笑意更甚。此时一万五千号铁骑已经备战妥当,本该击鼓下令冲锋,却是郑智也并不急着下令击鼓,而是看着火炮一轮一轮去射,远方达旦大阵也越来越混乱。

    种师中也站起身来,开口说道:“看这达旦人比党项人都不如。”

    郑智也点了点头道:“党项人大战不停,达旦人在辽国治下,最多也不过是争夺一些草场的冲突,不可同日而语。不过这些达旦人若是稍经训练,经得一两大战,必然也是强军。”

    郑智心中对于草原汉子从来没有轻视,毕竟成吉思汗铁木真麾下,便是这些草原汉子。这些人只是没有真正的经验与精良的军备,待得满足了这两个条件,这些草原汉子必然也是所向披靡的。

    连续挨得四轮炮击,达旦人终于按耐不住了,也管不得那么多准备,中军已然开始冲锋。

    随即左右两翼也奔驰起来。却是这配合之间,也有不小的时间差,这段时间差已然证明了指挥上不统一,准备不充分。

    看得远方达旦人开始冲锋,郑智口中大喊:“炮停,击鼓!”

    便是鼓声一起,一万五千号铁骑整齐划一,奔腾而出,整个战阵前排,没有丝毫拖沓。

    两相比较,已然就有高下之分。

    郑智与种师中也下得将台,上马准备。

    骑兵大战,主帅显然不能就在将台之上等候,而是要跟着大军行动。否则一阵相交之后,主帅必然会暴露在敌人面前。

    若是有大量步卒的会战,主帅方可坐镇指挥。

    处于最后面的也可蔑,此时也紧握自己的马刀,往身后百十号秃别干汉子看了看,又紧盯头前已经从将台下来上马的郑智。

    也可蔑心中有一股冲动,郑智就在大阵最后,身边不过一百多号亲兵。也可蔑身边也有百十号亲信。

    也可蔑握着刀柄的手紧张得不断颤抖,心中冲动难以遏制。这个大宋的燕王实在太过苛刻,太过残忍,太过欺人太甚。。。。

    此时的机会,千载难逢,此时若是杀了郑智。这一战汉人必然大败,这草原便再也不需要别人来做主了。

    也可蔑越想越是难以遏制,甚至不断在鼓舞自己心中的勇气,一次一次想要拔出腰间的刀。

    待得也可蔑回头再看得左右百十号亲信之时,又看了看不远处的那些汉人辎重兵,还有不远处几个着甲的文官。

    也可蔑似乎已然下定了决心,颤抖的人慢慢把马刀抽了出来,动作小到旁人都难以发现。

    头前的郑智,正在整理盔甲,左右查看一番自己的兵器,似乎丝毫都没有在意后面之人。

    也可蔑只觉得耳中一片寂静,什么声音也听不到,唯有胸腔之内飞速跳动的心跳声,唯有脑中不断发酵的冲动,唯有郑智威胁自己时候的狰狞表情。

第六百一十三章 反叛天可汗者,必杀之

    此时大军皆开始往前,即便后阵也要开始冲锋了。

    几乎千载难逢,也可蔑冲上前去,必然不会被大军围困。唯有郑智身边百十号亲兵。不论花费多大代价,只要能诛杀郑智,一切都是值得的。

    这个念头支撑着也可蔑内心的勇气。也可蔑终于下定了决心,马刀已然快要拔出了刀鞘,身形也微微站起,屁股离开了马鞍。准备拔刀高举,振臂一呼,打马冲锋,上前诛杀那个大宋燕王郑智。

    忽然郑智似乎感觉到身后有人盯着自己在看,健马已然起步,却是回头看得一眼,眼神如鹰隼一般快速扫视了一下,人群之中并未发现什么,又回过头来催促健马飞奔。

    便是郑智回头的这一眼,看得也可蔑身形一愣,快要出鞘的马刀下意识往刀鞘之中塞了进去,已经微微起来的身形更是连忙坐了下去。

    刚才不断鼓舞起来的勇气似乎瞬间被瓦解得一干二净。

    耳边也不再只有心跳声,还有无尽的马蹄与大地的颤抖。便是也可蔑的身形也随大地的颤抖摇摆了几下。

    这个达旦秃别干人的首领忽然看清楚了远处无尽的铁甲,无来由心虚不已,偷偷左右打量几眼,似乎也看到了远处不少辎重兵打马汇集在一处。

    兴许也可蔑的勇武,早已在头前那一战中丢失了,刚才的那些心理历程,不过只是也可蔑的自我安慰与救赎。

    也可蔑好不容易鼓起的勇气,被郑智一个回头吓得化为乌有。也可蔑的救赎是失败的,失败到以后再也不能如今日这般鼓起反抗的勇气。

    就如一个失败者,心中每天都有愤怒、咒骂,却是从来没有过一次真正的反抗,永远都只能卑躬屈膝。

    人心人性,太多这般没有意义的矛盾。

    前方的大战已起,总有草原秃鹰相伴。鹰在长空,尖锐而鸣,召唤着更多的同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