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宋将门-第29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原来老家伙审时度势,政事堂吵得很厉害,莫衷一是,但整体来讲,财经方面的,还有负责军务,以及工部的诸位大臣,都是倾向于王宁安,或者干脆不说话。显然,他们也要为自己的衙门考虑,只有那些为了家里盘算的大臣,才极力反对。

    原来他们并不是铁板一块,既然如此,就万万斗不过王宁安。

    文彦博在会议结束之后,他就决定了,无论如何,也要跟王宁安站在一起,反正他都背叛习惯了,一点也觉得为难。

    而且文彦博还要追求利益最大化。

    他跑来和王宁安坐一辆马车,很快就会传遍京城。

    明天王宁安的主张落实了,文彦博就能说是他支持的结果,如果王宁安退让了,就说是他劝说的。

    反正这种事情又没法验证,即便澄清了,也有人根本不信。

    既然挡不住,所幸就利用这事情,替自己刷一刷威望值。

    王宁安当然知道老家伙的龌龊心思,文彦博根本不用说什么,只要状态摆出来,能狐假虎威就够了!

    人不要脸,天下无敌!

    王宁安算是明白了,姓文的老货怎么能成为常青树,不倒翁,这份功力,简直了!想当初自己怎么就出了一个昏招,把他弄回来了,就应该让西域的胡女,把老东西榨干了,弄废了,干脆死在西域算了,省得回来恶心人!

    现在是说什么都晚了,后悔啊!

    马车也到了府门口,文彦博也不多说,只是一笑,就要离开。

    “行了,宽夫兄,你等等吧。”王宁安道:“税制一定要改,但是最为新兴行业,可以提供优惠税率,至于煤矿和铁矿的所有权,必须归朝廷所有,开采权可以出售,但是任何经营煤铁的世家商人,必须有朝廷参股,否则别想入行!”

    ……

    这几句话,等于是告诉了文彦博,所有底限。

    老文听得龇牙咧嘴,很是为难,王宁安要的,比预想的还多,这小子真是撕破了脸皮罢了,既然决定和他站在一起,就别想着三心二意,朝秦暮楚了。

    “多谢二郎如实相告,明天御前会议,老夫知道该怎么配合了。”

    转过天,诸位重臣,悉数来到,好多人都眼圈发红,显得十分疲惫,能睡好的没有几个人。

    这一个晚上,是合纵连横,到处拉朋友,想办法,如论如何,也要在御前会议上,争取对自己最有利的条件。

    只是在正式开议之前,文彦博突然咳嗽了两声。

    “圣人,老臣有一言,请圣人准许。”

    御前会议还能不让人说话。

    “文相公请讲。”

    文彦博颔首,他神色凝重,“诸公多是先帝老臣,更有人几代为官,世受国恩,重若泰山,纵然粉身碎骨,也难报皇恩于万一。老夫时常告诫自己,君子勿贪,君子勿贪啊!我大宋如今,国势虽然昌隆,但远未到安享太平的时候,契丹和西夏犹在,西域刚刚开发,塞尔柱百万大军就在卧榻之畔。高丽还在打仗,我大宋的变法也刚刚开了个头,如何建立起长治久安的规矩,还需所有人力同心,和衷共济。值此时节,老夫斗胆劝告大家两句,多提朝廷想想,多替苍生想想,不要对不起自己身上的官服!”

    说完之后,老文向赵曙作揖,然后回到了座位上。

    他的这番话,可把不少人气坏了,就连王宁安都觉得胃疼!

    君子勿贪!

    你文彦博真敢说啊,你还要不要脸皮?

    王宁安都扭过头,懒得看老文。

    可别人却不敢这么想。

    文彦博的这番大话,虽然没有半点实际的东西,但是却给所有人扣了一顶帽子,大家伙的心沉甸甸的。

    昨天文彦博陪着王宁安回府,两个人谈了什么?

    莫非王宁安想要借文彦博之口,来说出他心中所想,给这次的御前会议定调子?

    以文彦博的地位,当然没法一呼百应,可问题是扯上了王宁安,这两位联手,那分量可就不同了,好多想说话的人,都选择了闭嘴。

    在文彦博讲完之后,居然彻底冷场了。

    谁也摸不准脉,到底是跳出来反驳,还是装糊涂?

    不得不说,文彦博把握时机太妙了,整个节奏一下子就抓在了手里。

    他见别人不说话,又笑呵呵转向了王宁安。

    “王爷,朝臣要体恤国家的艰难,可是朝廷也不能视而不见地方的困境,老夫以为王爷一定有万全之策,不妨就拿出来,大家讨论讨论吧!”

    狐假虎威,喧宾夺主。

    你文彦博干得漂亮!

    王宁安平静了一下情绪,缓缓道:“现在很多地方,都想着煤铁之利,更有甚至,霸占矿区,想要坐享其成,发一笔大财!可是我想问大家,这些人有本事开发煤矿铁矿吗?有本事炼钢铁吗?”

    “王爷,难道不行吗?不是有蒸汽机,煤铁的用量都要大增吗?”司马光帮腔道。

    王宁安淡淡一笑,“诸公,蒸汽机可是好多人花了心血造出来的,他们可是用了无数的聪明才智,付出了很多的辛苦,难道就不该有所回报吗?”

    王宁安说着,拿出了一份东西,冲着大家晃了晃,“这是我在幽州拟定的一份专利法,以后每一台蒸汽机,都要付给发明人一笔专利费,使用也要经过授权,怎么样,大家觉得这个办法如何?”

第845章 联合开发

    专利这个词在古代是有不同含义的,比如在春秋时期,诸侯领主,拥有对境内山林、湖泊、矿产的所有权,称之为专利。

    至于后世所说通常意义的专利,是从西方发展而来的,最早能追溯到十三世纪的英国。其实在大宋也有很多带有专利色彩的东西,比如朝廷弄得酒曲,就可以视作朝廷的专利,另外工匠世代传承的手艺,还有艺人演唱的曲目,变戏法的绝活,文人的诗词话本……如果没有经过准许,随便盗用,都会承担后果的,原则上朝廷是要处理的。

    现实中,很多人是不敢找朝廷告状的,官老爷也不会处置这些琐碎的事情。通常情况下,都会交给江湖人士,按照江湖规矩处理。

    这个“江湖”和武侠江湖绝对不是一个意思!

    就好比大相国寺,这里聚集了各地的艺人,演唱曲艺,表演杂技,他们怎么占地,怎么收钱,要怎么打点当地的老大,才能把钱拿走,养家糊口,这一套流程规范,就是江湖规矩,这就是一个江湖!

    王宁安抛出专利法,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基本上,世界各国,在工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各种新发明,新技术涌现的时候,都要制定专利法,大宋也不例外。

    只是相比其他国家,大宋更加庞大,人口也更多,而且长期以来,工匠地位低下,饱受欺凌。

    另外又有信息不对称,法令落实不下去,现在公布专利法,绝对难以真正保护每一个发明者,而事实上,哪怕到了后世,各种专利官司,巧取豪夺,还是层出不穷。

    王宁安这么做,是想先释放一个信号。

    有了专利法,就表明研究发明,创造创新,能够赚钱,工匠的地位必定大为提升,正好可以借着这股浪潮,推动理工科教育。

    在六艺出现之前,大宋的书院都是文人的天下,六艺和百家,则是综合性的学堂,至于下一步,王宁安希望多出一些专业性的工科学院。

    培养工匠技师,合格的工人,毕竟没有人才,是推动不了工业化的。

    虽然专利法不能完美保护工匠,但至少像蒸汽机这种程度的发明,不是谁想山寨就能山寨的,而且即便山寨了,那么大的动静,如果没有得到授权,肯定是瞒不住的。

    王宁安还是有信心的。

    地方的世家大族,不是看到了煤炭和铁矿的前途吗,想要染指,想要独吞!

    但是你们忘了!

    开发煤矿和铁矿,离不开蒸汽机。

    没有蒸汽机驱动,没有火车运输,你们霸占再多的矿区,也没有任何用处!

    正常的思路都是控制了矿区,就控制了开采,控制了开采,就控制了产品,就好像地方的世家拿到了桑田棉田,就能左右纺织业一样,朝廷又能如何,法不责众啊!

    可是王宁安改变了思路,现在最重要的是蒸汽机,这才是一切的根本!

    他抛出专利法的同时,已经让许阳申请了蒸汽机的专利。

    本来王宁安是希望许阳以个人的名义申请,毕竟最早的蒸汽抽水机就是他发明的,王宁安只是参与了改进工作。

    但是许阳老脸通红,当年水泥就是师父指点的,这一次的蒸汽机更是师父亲手参与,还有那么多的工匠,算在他一个人的头上,实在是说不过去。

    老师不要,他也不好意思要。

    怎么办呢?

    许阳找到了章出主意,章倒是没有歧视这个匠人出身的师弟,反而开动脑筋,给他了一个好点子。

    按照章的建议,他们在幽州成立了一家墨子工学院!

    蒸汽机的专利属于学院所有,所有参与研发的工匠,都能分到一笔红利,至于最大的一部分,则是用来培养工匠,研究新技术。

    “煤铁关乎朝廷命脉,蒸汽机更是大宋之宝,所以,我提议所有矿区必须收归朝廷所有,这是底限,不容改变。考虑到地方的情况,会公开标售开采权,准许民间参与其中,但是朝廷必须占有相应的股份,对于一些大型的煤铁矿产,要有主导权力……另外,开采是一件高度危险的事情,即便大量使用奴隶,也会造成人员伤亡,所以,朝廷入股,进行监督生产,同时参与利益分配,保障工人利益,这是必然的,也没有商量!”

    王宁安轻轻一笑,“至于煤矿和铁矿的税率,我认为至少要在百分之二十五,大家伙都是朝廷命官,应该清楚,有些事情必须朝廷来负责,比如建立学堂,培养人才,比如修整道路,比如开拓海外市场……这些都要花钱,都要费力气,要光是盯着自己的一本小账,永远走不出来!不要以为掌握了矿区,就能拿到利益,没有机器技术,没有职业工人,没有廉价的劳动力,更没有市场,那些利益只是账面的数字,永远变不成真的!”

    “当然了,朝廷为了鼓励新兴行业,可以提供贷款支持,还可以在前五年,减免税赋,鼓励发展。朝廷能做到这一步,已经是让到了极限,如果还有人贪得无厌,那就不要怪国法无情了!”

    王宁安的这一番长篇大论,把所有人都给镇住了。

    他们这才惊觉,地方上除了有矿区之外,其他的所有优势,都捏在王宁安的手里,他们并不占优势,相反,他们还处于弱势地位,予取予求。

    当然了,整个行业,是个密闭的环,只要他们死死咬着矿区土地,阻止朝廷征地,煤铁行业也就发展不起来,蒸汽机也就成了废物。

    可问题是,各方势力,究竟能不能一条心啊……就连几个坚定反对王宁安的重臣,也是忧心忡忡,不知所措。

    这时候突然贾昌朝开口了,“王爷所言极是,至少老夫还有点疑问,各地煤矿不少,大小如何界定?王爷说了,朝廷要掌握关键的,大型的煤矿和铁矿,那么中小型的呢?是不是可以放松一二,交给地方各级衙门,由他们出面开发?”

    老贾这话一出,顿时不少人眼前一亮。

    是啊,肉吃不到,喝点汤总行了吧!

    你王宁安再过分,不能连这点好处也给霸占了!

    大家的目光都落在了王宁安的身上。

    “中小型煤矿,的确可以下放,但是采掘设备,尤其是蒸汽机,必须优先供应朝廷参股的大矿。另外各地要筹建一批钢铁厂,朝廷也必须参股其中。”

    ……

    这次的御前会议,王宁安展示了强硬的一面。

    在场的重臣虽然多有不平之意,但是也无可奈何,没人敢公然跳出来反对,只能各自回家,好好思量权衡。

    “好你个贾子明!”文彦博怒气冲冲,追着贾昌朝出来了,低吼道:“你最后跳出来卖好,是什么意思?你两面三刀,阳奉阴违!”

    贾昌朝气得乐了,“文宽夫,论起朝三暮四这一套,还是你教给我的,难不成只许你收拾人心,拉帮结派,别人就只能干看着!”

    “你别以为我不知道,什么叫大矿,什么叫中小矿,怎么界定,里面有多少的猫腻,你瞒不过老夫,王景平年轻,没有听出来,可老夫听得出来,我这就去告诉他!”

    “哈哈哈,文宽夫啊,你可真是自作聪明,没准王爷就希望我那么说呢!”

    文彦博愣了一下,是王宁安授意的?不可能啊,他不是跟我联手了,怎么会给贾昌朝机会,王宁安,你也太不地道了!

    贾昌朝笑呵呵凑到了文彦博的耳边,低声道:“你那点如意算盘啊,王爷早就清楚,无非是想两面讨巧,便宜占尽罢了!你说,王爷能愿意吗?他巴不得老夫站出来,跟你唱对台戏呢!要不,你去找王爷问问,看看他怎么说?”

    终于涮了文彦博一把,老贾要飞起来了,他一甩袖子,大摇大摆走了。

    把文彦博留在了当场,老家伙气得五官扭曲。

    “贾子明,你真是够坏的,从骨子里坏,坏出了水!”

    文彦博恨得牙根痒痒,骂骂咧咧,却也没有办法。

    作为一个汾州人,文彦博把晋商的精神拿到了官场上。

    王宁安的方案抛出来了,几乎不可能更改。地方士绅肯定不满意,还会有人闹别扭,但是有句话怎么说,叫胳膊拧不过大腿。

    这时候朝廷已经形成了决策,皇帝也支持,政事堂也没有话说。

    如果再闹,那就是给朝廷的大政下绊子,和之前的性质完全不同了,千万别觉得王宁安是个好人,那小子黑起来,可是相当恐怖!

    贾昌朝为什么掉头了?

    没准就是嗅到了什么味道,知道王宁安要下手了,他才及时反戈一击呢!

    不行,觉得不能让老贾占了先机。

    论起来,他的资历还比贾昌朝差着一筹,如果让老贾把他的位置抢了,到时候王宁安下黑手,没准搂草打兔子,他就完蛋了。

    文彦博想了一会儿,立刻急匆匆去找王宁安,他主动提出,文家愿意和朝廷联合开发,并且协助朝廷征用矿区土地。另外,还愿意出资,只占有四成的股份,把大头儿交给朝廷。

    “文彦博是真可恶,可天下人要都像他这样,也好办了!”王宁安是又是气,又是叹。奈何,总有不开眼的人,比如章衡又送来了消息,孔家就拒绝了衙门的好意……

第846章 胆大包天的孔家

    小小的汤饼摊子,只要花十个铜子,就能买到一碗分量十足的汤饼。有三个书卷气很浓的家伙,也捧着比脸盆小不了多少的大海碗,吸溜吸溜吃着。

    他们不是别人,正是王安石、王安礼和王旁三个人。

    王旁年轻,吃得很快,他喝干了最后一口汤,就把碗放在了一边。他仰起头,不断看着过往的客人。

    这个摊子刚刚摆不久,来这里吃面的都是邻近的丁壮,他们背着筐,拿着锤子斧头,铁锹镐头等工具,向三里之外的煤矿进发,在那里干一天活儿,等到太阳落山,才能收工回家。

    “362人!”

    王旁转向了老爹和叔叔,低声道:“刚刚的功夫,就过去了三百多人,这个煤矿的工人至少有上千之多。”

    王安礼头也不抬,讥诮道:“堂堂孔家,别说一千人,就算一万人,他们也弄得出来!我只是想不通,他们明明荣华富贵,到了极点,朝廷也恩待礼遇,为什么就一定要掺和煤矿的事情,还要和朝廷作对!难道他们就不知道怕吗?”

    “他们有什么怕的。”王旁轻蔑道:“人家是吃准了朝廷不敢动他们,一来他们是圣人苗裔,尊贵无比。二来先帝加封衍圣公,陛下还在替先帝守孝,这时候能随便改变对孔家的态度吗?世人又会怎么看陛下?有这两条,孔家的人,当然肆无忌惮,为所欲为了!”

    就在这时候,王安石也吃完了,拗相公本就不修边幅,这次出来,弄得更狼狈了,他抹了抹嘴,随便往衣服上一擦,整个前胸都黑的发亮了,他却浑不在意。

    “旁儿,你刚刚问孔家为什么要插手煤矿,为父就告诉你,自从朝廷册封衍圣公之后,孔家重新修订了家谱,过去许多孔府的偏房都凑了过来,还有孟家,颜家,曾家,这四家同气连枝,人口多了不止十倍。为父当年力推方田均税,孔家想要兼并土地,难上加难,没法子,他们就要染指煤矿。”

    王旁挠了挠头,“父亲,这么说孔家还情有可原了!”

    “放屁!”

    王安石把眼睛一瞪,“这叫什么话?朝廷册封衍圣公,也不过是让孔家子弟负责祭祀先人而已,可从来没让他们狐假虎威,到处兼并田地,甚至还敢阻挠国策,简直可恶透顶!辱没了圣贤!”

    王安石气得大拍桌子,惹来不少异样的目光。

    虽然身处江湖,但是拗相公可是消息灵通,不管是朝廷的事情,还是宫里的事情,他都一清二楚。

    没有办法,谁让他是皇帝的准岳父呢!

    赵曙很多事情是不瞒着王青的,王青当然会把消息传给老爹,因此王安石知道的甚至比许多重臣还要多。

    王宁安在政事堂一锤定音,确定了日后煤铁钢厂的发展方向。

    对于这个方略,拗相公举双手赞成!

    煤矿和铁矿本就是属于皇家的财产,历代如此。

    只是大宋疏于管理,落到了地方士绅手里。

    现在收回去,一点问题没有,而且蒸汽机也在朝廷手里,如果换成了王安石掌权,他甚至不会答应地方参股的,也不会把中小煤矿下放。

    可以说,王宁安已经释放了足够的利益,给了地方士绅大族的面子。偏偏就有人给脸不要脸!

    朝中的诸公不敢明着反对,暗中却是议论纷纷。

    整个国策推得并不顺利。

    因为文彦博的倒戈,三晋之地的煤矿很快实现了国有,一些大的矿区已经开工了,不得不说,文彦博这老家伙的确有办事能力,他决定把宝押在王宁安身上,就不会迟疑,虽然朝廷拿的多了一点,但是有得赚总比没有好。

    除了三晋之外,王家掌控的幽州等地,也顺利推行……只是除了这两个地方之外,包括河北,西北,京畿,都出了问题。

    其中河北主要是韩家,他们阳奉阴违,磨磨蹭蹭,不愿意配合征地,西北的情况更复杂一些,还牵涉到了军中的争端,包括庞籍、吕公著、孙固,甚至还有曾公亮,张方平等人都牵连其中,水很深很深。

    但是相比之下,最棘手的就是兖州,就是孔家!

    因为最初就是孔家抵制,朝中的大臣也跟着闹腾,才逼得王宁安回京,一锤定音,制定了新的国策。

    按理说朝廷已经核准了,成为了国家的大政,孔家如果识相,就不该对抗,老老实实选择合作,还能捞到不少的实惠,可是也不知道孔家人怎么想的,非要和朝廷过不去。

    章衡代表朝廷,和孔家谈了三次,许诺给他们百分之45的股权,而且还答应承销所有产品,这个条件已经比文彦博的还要划算了!

    可孔家并不满足,他们认为兖州的煤矿还不够大,应该定义为中小煤矿,属于孔家可以自营的范围。

    章衡都吐血了,你们还要不要脸,兖州煤矿要是算小煤矿,整个京东路就没有大煤矿了!

    而且章衡也清楚,一切的事情,都是因孔家而起,如果不摆平他们,老师的国策就没法推行。

    另外还有一点,前面提到过,地方财政困窘,其中京东东路就是重灾区。

    章衡,还有很多地方官吏,都盘算着赶快把煤矿开发出来,最好再争取首批的钢铁厂,落户兖州。

    别看煤矿的大头儿归了朝廷,可是往外转运产品,他们能分到一些过路税,另外,煤矿需要多少工人,又会吸引多少的商人过来?

    这些人又能带动多少消费,增加多少税收?

    作为地方,其实要求不多,只要人气有了,金流有了,他们也就有了税收,有了政绩,足以向朝廷交代了。

    “孔家是吃定了朝廷不敢拿他们如何,地方衙门又急需开发煤矿,有求于他们,所以待价而沽!”王安石下了断言。

    王旁立刻点头,“父亲英明,听说有人已经上书了,认为兖州临近圣人埋骨之地,因此不宜开放煤矿,以免惊动圣贤,伤损国本!”

    “荒唐!”王安礼冷笑道:“不惊动孔圣人,那他们再干什么?当别人是傻子吗?”

    王旁轻笑道:“也就是那么一说呗,无非还是想掣肘朝廷。”

    王安礼不客气道:“我倒是真想看看,如果真的按照他们所说,把矿区全都给封起来,一点不让他们动,再派几千禁军,替孔夫子守陵,孔家这帮人还会怎么说?”

    王旁拍手大笑,“叔父的主意好,我敢打赌,如果真的这么干了,他们肯定会哭的!”

    “闭嘴!”

    王安石一拍桌子,“小孩子瞎说什么,国家大事,其实能儿戏的!如果孔家这个刺头儿不能拔了,韩家呢?河北的那些士族呢?另外西北呢,还有庞籍,曾公亮,张方平这三个军头儿,他们是等闲之辈吗?如果不能快速打开僵局,我看文彦博那个老货也会变脸的,反正他这个人,是彻底不要脸了!”

    远在西京的文宽夫打了一个喷嚏,娘的,这天下人都怎么了?我文彦博也没干什么伤天害理的事情,怎么都看不惯我!

    唉,这就是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行高于世众必毁之无他,太优秀了而已!

    王安石发觉,其实王宁安和自己的处境,居然十分相似。

    他当初为了理财,力推青苗法,推方田均税,结果呢,满朝上下,包括昔日的朋友,全都翻脸了。

    也幸亏有王宁安撑着,他才勉强把两法落实下来。

    现在轮到了王宁安柄国,他推煤矿铁矿收归朝廷,也是增加朝廷岁入的举措。拗相公很是赞同。

    他这一路走下来,因为工商发展,老百姓纷纷离开家园,到外面打工,经商,人口不断流动,传统的农村受到了一波又一波的冲击。

    整个社会都在剧烈的变动之中,各种案件频发,治理的成本成倍增加,想管事情,就要有人,要增加官吏,就要多出钱!

    这是最浅显的道理,如果朝廷不多拿一点,尤其是煤铁这种资源类的行业,只要把地下的矿石挖出来就能赚钱,多简单轻松啊!正好拿来扩充官吏差役,甚至对外打仗,开疆拓土,朝廷不吃一口,都给了地方的世家大族,那不是脑子有病吗!

    虽然在野了,没法直接帮王宁安什么,但是王安石还是决定,要给大儿子王写封信,让他把自己的观察,告诉皇帝。别看赵曙信任王宁安远胜过王安石,但是兼听则明,偏听则暗。有王安石背书,也省得赵曙被忽悠了。

    王安石决定,回到客栈,立刻就写。

    正在他们起身要走,突然有几个家丁打扮的人,有的骑着马,有的骑着驴子,从他们面前呼啸而过。

    直奔矿山,不多一时,他们就拉着上千人,直奔城里而去,结果走到了半路,就和朝廷的差役撞上了,这帮人二话不说,抡起手里的锹镐木棒,对着官差就是一顿乱打。

    王安石亲眼看着,有一个中年的差役倒在地上,他不停挣扎,结果孔家的打手还是把他按在地上,一顿毒打,打得都吐了血!

    这帮打手打人还不过瘾,一边打,一边骂!

    “嫩娘笔,你们吃谁家的饭?给谁家当差?没有衍圣公,你们算什么东西!忘恩负义,该死!”

    说着,那个官差的脑袋就被狠狠踢了一脚,眼珠子流了出来,活不成了……

第847章 庞相公的脸很疼

    收煤矿和铁矿,办钢铁厂,同时又伴随着税制改革,按理说这两样都是得罪人的事情,最好是分开做,事缓则圆。

    可问题是不改税制,没有税收调解,就没法引导资本进入重工业领域。而且王宁安太清楚了,一旦重工业发展起来,动辄几万工人的企业,该是何等强大。

    没有事先把税制确定好,真怕到时候推不下去。

    没法子,谁让坐在了这个位置上,不管有多大的阻力,就是硬着头皮冲吧!

    王宁安真的挺佩服王安石的,他的地位,实力,远胜王安石无数倍,可是他推变法,也感到阻力重重,非常困难。拗相公当初该承受何等压力,真是难以想象啊!

    王宁安甩了甩头,想去休息,突然陈顺之赶来了,他现在是王府主簿,换句话说,就是王宁安的家臣兼谋士,最心腹的那种,他脸色不好,不用问,一定是出了大事情。

    “王爷,还是兖州那边!”

    王宁安哼了一声,“还是孔家吗?他们吃了熊心豹子胆,是一定要和我对着干了!”

    陈顺之苦笑道:“刚刚咱们的人传来消息,差役和孔家的家丁发生了冲突,具体什么原因还不清楚,但至少死了几十个人!”

    王宁安惊呼,“这么多?”

    “嗯,只多不少,据说孔府的家丁死了不少,现在孔家上下都在闹呢,还有人要上京告御状,请求圣人给个说法!”

    王宁安瞬间脸黑了。

    他也想过,要怎么对付孔家,说句实话,真的很麻烦。

    毕竟衍圣公是赵祯封的,赵大叔尸骨未寒,就对孔家下手,好说不好听。而且虽然旧派瓦解了,但是大多数读书人,还都以孔孟门徒自居,动了孔家,就打了天下读书人的脸,这一巴掌不好下手啊!

    “老陈,你给我分析一下,孔家能不能说动,买通?”

    陈顺之沉吟一下,摇了摇头,“王爷,孔家敢有恃无恐,一定是背后有人撑腰,毕竟你做的事情太招人恨了!如果向孔家低头,背后的人就会看破手脚,再也不会把王爷当回事,所以,为了变法计,为了大局计,王爷决不能妥协,至少当头炮要得一个全胜!”

    王宁安思索了一下,长叹道:“我退不了,也一定有人逼着孔家,不让他们退,看起来是一定要分出个胜负了!”

    “我相信王爷,一定会赢的!”

    王宁安没有否认,的确,他有把握干掉孔家,只是要怎么处置这个圣人之家,还真是伤脑筋……

    兖州出了事情,王宁安知道的快,别人也不慢!

    韩绛连夜造访了庞籍的府邸。

    “老前辈,那边出了人命案了!”韩绛努力压制心中的喜悦,但是话到了嘴边,还是把心情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