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宋将门-第29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谁说的!”

    王宁安轻轻一笑,“不是还有高丽吗!”

    ……

    若干年后,章敦回忆起这一段,还是感慨万千,他觉得王宁安轻描淡写的一句话,绝对能写进无耻语录的前三!

    就算给他一辈子的时间,也赶不上老师的修为!

    “那啥……师父啊,你怎么和高丽勾搭上了?”

    “不要用那么难听的词儿!我从来没有联系过高丽,为师的人品,绝对是金字招牌,闪闪发光!”

    章敦脸垮了,柳羽嘴歪了。

    “王爷,你还是说重点吧,我们怕把吃下去的吐出来!”

    两个倒胃口的人!

    王宁安深吸口气,也懒得卖关子了。

    “这不是契丹曾经派人参加万寿盛典吗!我和他们的使者商谈了,大宋会提供便利,帮着他们消灭女真各部。根据洽谈,第一批的武器已经送了过去,还从契丹换了10万头羊呢!我相信,很快就会有更多的订单送来!所以,你们也要加快动作,我们很需要奴隶,来扩充产能!”

    柳羽目瞪口呆,“子厚兄,我捋捋啊,你听听对不对……我们先卖武器给倭国和渤海,换取粮食,金银,奴隶,然后呢,再卖武器给契丹,换他们的牛羊……而契丹呢,他们会提供武器,武装高丽,对付倭国……也就是说,这两伙打仗的人,拿的都是我们的东西拼命,然后把钱和人都送给我们?”

    章敦猛地灌了口酒,壮了壮胆子,“貌似是这样的!”

    “那,那他们打得什么劲儿啊!还不如直接讲和算了呢!”柳羽夸张大叫。

    王宁安咳嗽了两声,“该打还是要打的,他们不打,我们上哪赚钱啊?”

    迎接王宁安的是四个大拇指,柳羽和章敦,是乖乖叹服了。

    这一顿饭,让柳羽悟了,原来无耻也是分等级的,像他这种,只能打打杀杀,恃强凌弱,是最低级的,章敦那样,一肚子阴谋诡计,无所不用其极,不达目标不罢休,只能算是中级的。

    只有王宁安这种,羚羊挂角,毫无底线,把谁都算计进去,那才是真正的超级高手!和他比起来,就连章敦都没有那么面目可憎了……

第839章 得罪孔家了

    不要鄙夷发战争财的人,想发战争财,至少要做到两点,其一是产能足够,想要多少就有多少,其二是自信十足,别管外面有多少风雨,都吹不到自己头上。养虎为患,甚至被反咬一口,那可就丢人了。

    这两点说起来,又是一回事,只要你的产能足够强大,能武装出几十倍,上百倍的兵力,你就是安全的,草原上能有大象一般的体魄,就算狮子也会无可奈何的。

    所以整个秋冬,王宁安调集了两千多名工匠,以许阳等一百多人为核心,进行了分工协作,把蒸汽机的不同零件承包出去,他们只负责组装和检验。

    终于,在落雪的时候,赶制出二十台蒸汽机。

    这二十台蒸汽机,全部送到了军工作坊,取代了原本的水利锻床。

    从水力变成蒸汽动力,带来的是效率倍增!

    不分昼夜,制造板甲的成本下降了七成之多!速度提高了五倍!

    而且随着技术成熟,蒸汽机改进,效果会更好。

    到了这一步,负责军工生产的吴世诚就提议,应该快速完成升级,军队应该淘汰铠甲,刀剑,这些武器,建立起火器武装的人马。

    这个建议当然很不错,不过王宁安觉得还可以缓一缓。

    首先全部换装火器,成本太高,目前的火器也不成熟。而且骑兵还有很强的战斗力,并不能完全淘汰。

    但是适当提高火器的比例,是完全可行的。

    火炮,火铳,都需要大规模制造了。

    而淘汰下来的东西,也不能浪费,这不是正好在打仗吗!别管是谁,只要想买武器,开口就是!

    王宁安是彻底放开手脚了。

    这些国家之中,渤海国是自己人,没有说的,能拿到内部价格。至于倭国,就要明码标价,必须用真金白银,还有粮食才能换到。

    契丹虽然缓和了关系,但毕竟是曾经的敌人,他们想拿武器,必须比倭国还高两成。

    当然了,耶律洪基也不是二百五,他不会吃亏的。

    从大宋拿到武器,一转手,加价三成,再卖给高丽,狠狠捞一笔!大宋吃肉,他也要喝汤!

    从战场上的俘虏嘴里得知了情况,大宋这边也不是吃素的,立刻有人想办法去联络高丽,答应按照契丹的价格,打八折把武器卖给他们,并且许诺,可以用俘虏抵偿,一个净身的倭人丁壮,能顶10贯钱,直接在码头,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无数的冒险家,投身到了武器和奴隶的贸易之中。

    他们算过,从大宋的军中购买淘汰的二手武器,价钱能便宜一倍,送到高丽,换来奴隶,一个人能赚5贯钱,一来一回,扣除成本,至少有百分之100到百分之120的利润。

    走几趟下来,身价就能翻好几倍!

    这帮海商简直疯了,他们为了怂恿战争继续下去,无所不用其极。

    他们给交战的各方提供贷款,还收买文人,发表战斗檄文。

    比如在倭国,就鼓吹登陆,鼓吹改变国运,甚至肉麻地吹嘘倭王,说他英明神武,应当统治更广阔的土地,倭人勤劳肯干,应该有更广阔的生存空间……倭国这时候基本上是文化沙漠,他们还没有消化掉从大唐传来的文化,又刚刚引进大乘佛法,整体上还处在风云激荡的时候,没有形成一整套的价值体系。

    此时不忽悠,等待何时。

    前不久曹太后处置了二皇子赵宗霖,在赵祯驾崩后的两个月,赵宗霖就匆匆死了,对外当然宣称,他是思念父皇过度,落水惊病,死后更是被追封为鲁王,可实际上怎么回事,朝中的大人物心知肚明。

    至于和赵宗霖有勾结的张载,二程等人,因为赵宗霖没有明正典刑,他们自然也不好直接处死,但是大宋是别想混了。

    张载被发配西域,去教化野人了。

    二程因为之前协助过渤海国,就被送到了渤海。

    到了陌生的土地,再也没有什么人认识他们,一肚子的理学道理,也换不来吃,换不来喝!

    二程是悲催到了极点,比当年的宋庠还要凄惨三分。

    他们能做的只是每天帮着商人想宣传的口号,写文章,去鼓动战争。

    过去二程是最鄙视商人不过,现在却要靠着商人施舍,给商人办事,那个滋味啊,真是没法形容。

    别管怎么不愿意,二程也没有办法,他们还做不到饿死事小,失节事大。

    更何况鼓动一群蛮夷打仗,貌似也没有什么失节的问题,至少圣人没有禁止过这种行为……作为一个优秀的儒者,总是能给自己的行为找到合适的借口。

    渐渐的,二程甚至喜欢上了这份工作。

    他们所到之处,不管是渤海,还是倭国,甚至包括高丽,光是冲着大儒,名士,才子,诗人,这一套闪光的头衔,就让别人崇拜得五体投地。

    他们讲的每一句话,都成了金科玉律,再也没人质疑,甚至有人邀请他们,入仕为官,甚至愿意给宰相的高位。

    相比在国内不受待见,跑到了外面,竟然是一片全新的天地,二程显得既惊喜,又意外。

    没别的说的,只能竭尽全力,使劲忽悠。

    唯有如此,才能让背后的海商集团满意,才能得到更大的舞台。

    ……

    无论在什么时候,都不要小觑文人的厉害。

    二程在大宋,只会给变法添乱,一点好的用处都没有。

    但是作为能忽悠华夏千年的大儒,他们的功力还真不是盖的,相比之下,三苏啊,八韩啊,九吕啊,都要逊色许多。

    二程在高丽,告诉高丽人,要打败倭国,光复故土,矢志不渝,百折不挠。到了倭国,又告诉他们,要开疆拓土,争取生存空间,要打出一个强大的倭国来!

    按照章敦的预估,这一场战斗,最多一年半载就会结束。

    可有了二程的忽悠,情况大不相同。

    倭王,还有源氏,他们发现战斗虽然残酷,但是他们可以借着战斗,从大宋购买武器,武装出强大的军队,进而强化权力,压制其他地方势力,甚至把一些家族送上战场,彻底消耗掉,铲除潜在的敌人。

    而且通过战争,能让倭国凝聚起来,自从大化改新之后,不断衰败的王权,重新强化,有了这个认识,倭国投入越来越深,不断增加兵力。

    另外大宋已经帮着近十万倭人在高丽安家,成立了开拓团,这些人获得了宝贵的土地,第一次吃饱了饭。

    他们也极力支持继续打下去,反对停战。

    这两股力量支持,倭国的战斗意志极为旺盛。

    高丽这边,他们早就和倭国有世仇,对这些垂涎他们土地的罗圈腿,矮黑人,恨之入骨!

    如今又丢了南边的疆域,高丽上下,也憋着一口气,要报仇雪恨,另外耶律洪基也不是个好东西。

    他渐渐看出了大宋的算盘,可是他也有自己的算盘。

    高丽打仗,就需要牲畜,需要战马,还需要武器,契丹能捞一笔,另外呢?那些女真人不断叛乱,弄得他疲于奔命,虽然最大的完颜部被压制了,但是耶律洪基也清楚,没准什么时候就会烽火遍地。

    所以,耶律洪基做出了一个决定,他把女真人组织起来,送到高丽,替他们打仗!去对付渤海和倭国的人马。

    面对自己一手制造的局面,王宁安都有点吃惊了。

    是世界大战,还是代理人战争,或者是类似英法百年战争……反正找不出类似的形容,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战争对大宋是非常非常有利的。

    就在嘉佑八年的冬天,从倭国和高丽输送进来7万名奴隶……全数投放到了煤矿和铁矿,仅仅一个冬天,就有十分之一的人冻死,累死,病死……但是,相应的,幽州的煤炭产量提高了八倍!

    蒸汽机从20台,一口气增加到了100台!

    明年就是赵曙登基后,正式改元的日子,新君的年号已经确定,赵曙亲自取的,叫做:治平!

    治国平天下!

    小家伙的志向不小!

    为了实现他的目标,大宋的机器必须更快运转起来。

    政事堂和工部已经拟定了计划,希望明年开始推广蒸汽机,不只是局限在幽州,还要向外扩展,要达到1000台!

    各地的煤矿,铁矿,要加紧调查,尽快完成征地工作。

    就在大家都很忙碌的时候,突然有人找到了章,来人还不是别人,正是章的那个侄子,章衡!

    前面提到过,章出身尴尬,这些年虽然混得风生水起,但是和章家宗室格格不入,他甚至琢磨着,自己都生几个孩子,日后单独修一本族谱,把他和章家彻底切开。

    “你来干什么,不好好当官,擅离职守,可是要严惩的!须知道,国法无情!”被叔叔当面教训,章衡挺尴尬的,尤其是叔叔比他还小了两岁。

    章衡满脸羞愧,“叔父大人,非是小侄冒昧,实在是小侄遇到了棘手的事情,必须求叔父帮忙!”

    章衡连连作揖,章这家伙属顺毛驴的,说到底还是一家人,打断骨头连着筋呢!

    “别那么窝窝囊囊的,像个男子汉,有什么事就说,还没人能欺负到咱们头上!”

    章衡都快哭了,“叔父,是这样的,小侄在兖州落实征地的事情,结果遇到了阻挠,是,是孔家的人不同意,还把小侄派去的人都给赶走了。”

第840章 满朝皆敌

    章衡在众多的同科当中,并不突出,他也就是个循吏而已,在两年前,接了兖州知府的位置,就像他一直以来那样,兢兢业业,任劳任怨,政绩也很不错。

    只是在兖州境内,有一个谁也得罪不起的庞然大物,那就是孔家!

    大约在八年前,太常博士祖无择上书,他认为唐代给孔夫子的封号是文选王,而孔夫子的后代,则尊为文宣公。

    将祖宗的封号加到子孙后代身上,并不合适。

    当时赵祯采纳了建议,改封孔家后人为衍圣公。

    这也就是衍圣公一号的由来!

    不得不说,当时六艺一系还没有这么庞大,另外宋庠弄出来的百家一系,更是没影。不然这个封号不会落到孔家的身上。

    因为衍代表繁衍昌盛,世代延续,等于对孔家的尊崇,到了极限。

    作为致力于弘扬百家精神的变法派诸公,当然不会喜欢。

    可问题是在八年前,这几位不但不会阻止,相反,还会极力迎合。

    就连王宁安,也不会关心这些烂事,他当时的精力都放在了治理幽州和迁都上面。孔家算是钻了一个空子,捞到了衍圣公的名号,一时之间,显赫无比。

    许多文人士子,都跑到孔家沾沾圣人的灵气,包括在朝的官吏,也对孔家尊重无比。就在这八年的光景,孔家扩充了一倍以上的田产,手下打手何止上千。

    因为城市的发展,所有地方,对煤炭的需求都非常旺盛,偏偏兖州就盛产煤炭,孔家趁机霸占了产煤区,弄了十几个小煤窑,就像幽州西山一样,也是日进斗金。

    王宁安研制中蒸汽机之后,预料到煤矿和铁矿会有大用处,因此建议政事堂立刻拟定法令,明确征地的规范。

    孔家也是手眼通天,他们竟然得到了消息,趁着法令通过之前,将周边的荒山土地都弄到了手里,还集结了一帮村民,让他们去开挖煤矿,霸占矿区。

    等到朝廷令子下来,章衡要征收土地,孔家还有爪牙,坚决反对,几次派去差役,都被打了回来。

    而且孔家还扬言,要上告章衡。

    弄得章衡处境尴尬,没有办法,只能找小叔帮忙。

    其实章衡的爷爷章得象那也是位列宰执的人物,章家人才济济,也不会怕了孔家。可问题是章得象已经去世多年,当年的门生故旧早就不在了,章家青黄不接,最有本事的只剩下章一个,没法子,只能求他帮忙!

    “人走茶凉,官场如市,真是让人寒心啊!”章衡不停摇头感叹。

    章却眯缝着眼睛,轻蔑一笑。

    “就你这点见识,不被欺负才怪呢!”

    章衡悚然一惊,忙道:“请叔父指点!”

    “这还用说吗?征用矿区土地,那是咱们师父下的令,你是替师父落实朝廷政令,俗话说打……打徒弟要看师父,你既是师父的学生,又执行师父的意志,你说说,孔家不是针对师父,还是针对你吗?”

    章衡嘴角抽搐了两下,“小侄觉得孔家未必有这个胆子,只是他们太贪婪了,不愿意让出好处,身为弟子,不该给师父添麻烦,叔父以为呢?”

    “呸!”

    章瞧这桌子怒斥,“不是给师父添麻烦,而是麻烦已经找上门了!你推不下去,别人会怎么看?会怎么想?”

    章衡目瞪口呆,诺诺无语。

    章点着他的脑门,教训道:“他们会说师父不成,师父怕了孔家,所谓令行禁止,就是不能有半点漏洞,如果遇到了孔家,法令就不管用了,还会有千百个孔家,到时候,新法就是一纸空文!”

    “你要是真怕给师父惹麻烦,你就该真正拿出本事来!孔家人敢打你的差役,你就封了他们的府!伤你的人,你就抓他们的人!懂了吗?”

    章衡吓得脸都白了,咧着嘴,不知道说什么好!

    小叔啊,你可真是个疯子!

    人家是衍圣公啊,是圣人的后裔!

    随便动他们,天下的读书人会怎么看?

    更何况你我也是孔孟门徒,连一点香火情分都不讲了?

    虽说这几年,六艺也好,百家也好,都在冲击孔孟的地位,甚至有大批的文人站出来,抨击孔孟之道的虚伪,而且旧派文人也被彻底淘汰了。

    但是千百年的传统,岂是轻易能改变的,提到了孔家,那还是高不可攀,和神仙差不多,人怎么能和神仙斗?

    “瞧你那副没用的德行!一个孔家算什么,你叔叔我,连倭王都敢骂!你真给我丢人!”

    章嘴上不饶人,可他还是站了起来,赶快带着章衡去面见王宁安,别看这家伙满嘴跑火车,但是他也清楚,涉及到了孔家,并不是一个小事。没有师父出手,很容易吃亏的。

    这对叔侄来到了幽州的王府,还真别说,王家永远不缺惊喜。

    院子里,苏轼,狗牙儿,一人抱着一只圆滚滚的胖达,正高兴呢!

    苏轼把咬了一口的苹果塞给了胖达,谁知人家国宝还讲究卫生,非要伸爪子,去抓没被咬过的,结果一不小心,把筐里的苹果都弄洒了。

    看着满地的苹果,两个滚滚都按捺不住了,嗷嗷叫着扑上来。

    没法子,苏轼和狗牙儿只能拼命去抓,好不容易,逮到了胖达,苏轼喘着粗气道:“看你往哪里跑!”

    他正好一抬头,看到了脸黑如铁的章。

    “苏子瞻!”

    “章子厚!”

    这俩人立刻跟斗鸡似的,炸毛了!

    “你上回打我,账还没算呢!”苏轼抱起胖达,伸出熊掌,威胁道:“告诉你啊,我打不过你,可我有了帮手,瞧见没有,这两只熊猫呢!他们可厉害了!”

    “是吗?”

    章突然伸手,揪住了胖达脖子厚的皮毛,轻松把小家伙抢到了手里,这个被苏轼寄予厚望的帮手一点也不给力,居然乖乖趴在章怀里,一脸享受,丝毫不管势单力孤的苏轼了!

    “废物,除了会卖萌还会干什么,给力点啊!”

    章哼了一声,“苏子瞻,男子汉大丈夫,别总干背后伤人的事情,你上次胡说八道,我可以不管,但是我想问你,《东游记》是怎么回事?你在里面胡写乱写,诋毁我章的名声,咱们俩没完!”

    说着章就追,苏轼吓得就跑,偏偏他太胖了,跑不过章的两条大长腿。

    研究就要被抓住了,苏轼急中生智。

    “姓章的,你不是个爷们!咱们都是六艺的学生,同门被欺负了,你不知道帮忙。我就问你,一致对外,守望互助,是不是当初你说的?你怎么忘了?”

    咯噔。

    章停下了脚步,苏轼也终于能喘口气了。

    “行啊,子瞻兄,你的消息够灵通的,什么事都知道了。”

    “废话,我就是为这事来的!”

    他一把推开章,走到了章衡的身边,充满关切道:“子平啊,你放心吧,有我们大家伙呢,区区孔家,算不了什么,他们敢得罪六艺的人,就要让他们付出代价!”

    苏轼不停安慰章衡,还把两个滚滚交给了狗牙儿照顾,他直接带着章衡进了书房,把章晾在了外面。

    章摸了摸鼻子,姓苏的,你什么时候这么热心肠了?他也有气没处撒,只好跟着进来了。

    三个徒弟排排站,王宁安却脸色不太好。

    “子平这事不太好办!”

    听完第一句,章衡就连连作揖。

    “都是弟子无能,给师父添乱了,弟子愿意承担一切罪责。”

    章把眼睛一瞪,“你听师父说完了,没事急着认错干什么?”

    “就是,我们没什么错!”苏轼帮腔道。

    王宁安刚刚接到了京城送来的密信,苏轼也把司马光的意思带来了。

    “孔家只是一个代表而已,因为矿山的问题,涉及到了许许多多地方的世家,有京西路的,京东路的,荆湖路的,尤其是河北东西路,还有永兴军路!”

    王宁安点的这几个地方,都是主要的产煤区。

    依照王宁安的想法,应该把煤铁矿山收归朝廷所有,然后由朝廷出面,进行开发,但是地方上却不这么看,很大一批人,希望能把煤矿交给地方经营,朝廷只管收税就是了。

    正好,此前不是好多地方闹财政危机吗!现在又有饥荒,他们就想着靠煤矿的财源,填补窟窿。

    王宁安道:“子瞻给我送了消息,可是在子瞻到幽州的前一天,文宽夫也给我写了密信。”

    “文彦博?他是什么意思?”章文道。

    “子厚啊,你还猜不到吗?”王宁安讥诮一笑。

    章吸了口气,“老文是想让地方经营了?”

    “嗯!”

    “做梦!”苏轼立刻道:“什么叫地方经营?说穿了,就是交给了世家!他文彦博也没安好心,他想趁机下手,肥了自己!”

    王宁安点头,“没错,可问题是有这个想法的不只是他一个人!”

    “还有谁?”三个人一起问道。

    王宁安陆续拿出了五六封书信,扔在了桌面上。

    头一个,就是贾昌朝的,第二封是宋庠的,第三封是曹佾的,第四封是赵允弼的,最令人惊叹的是,这里面居然有一封是狄青的!

    还有一些人,比如庞籍,比如韩绛,他们虽然没说话,但是态度不言而喻!

    章和苏轼互相看了看,都吓得脸色苍白,低声道:“师父,你这回是满朝皆敌了!”

第841章 勇于认错的狄青

    面对眼前的情况,王宁安突然有种十分荒谬的感觉。

    在数年之前,他就是独自一个人,面对满朝的宰执。

    那时候,韩琦、富弼、陈执中、王尧臣、王拱辰等等,一大堆的权臣明相,全都站在了他的对面,多年的厮杀,血雨腥风。

    王宁安摆平了所有人,仅剩的几个,不是倒戈归顺,就是无足轻重。

    环顾四周,再无敌手。

    可为何一转眼之间,居然满朝的大臣,甚至昔日的盟友,全都离他而去,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是王宁安的人品耗尽了,还是这帮人都疯了?

    其实稍微思索一下,就知道不是这些原因。

    真正的理由只有一个,那就是身份不同了!

    当年的王宁安,带领着一群人,不断从旧派的手里抢夺权力,大家是朋友,是友军,有着共同的利益。

    可如今呢,旧派消失了。

    王宁安也凭着天子之师,托孤重臣的身份,主持政事堂,朝廷大政都握在他的手里。

    他和昔日盟友之间,已经不是合作关系!

    这就有点像历代的开国君主一样。

    打天下的时候,和将领们称兄道弟,好的穿一条裤子。

    可是真正打下了天下,昔日的老兄弟都成了潜在的威胁,温和一点的,就来个杯酒释兵权,狂暴的就来个炮打庆功楼!

    王宁安虽然不是开国皇帝,但是他已经站在了权力的巅峰,他不但不能和昔日的盟友继续合作,相反还要限制他们,替天下的老百姓,把这些人盯好了!

    “眼下幽州引进了这么多的奴隶,他们情况如何,谁都清楚。现在有了蒸汽机的,产业升级,快速发展,为了钱,什么都能做的。这几位背后都代表着庞大的势力,他们是集体向我施压……我有两个选择,要么就是随波逐流,对他们的作为视而不见,要么就是管住他们,和他们斗下去!我压制他们一分,便替老百姓争一分,我压制他们三分,百姓便轻松三分。”

    王宁安苦笑着叹口气,“爹,娘,你们说,我该怎么选?”

    王良哼了一声,“还用说吗!我们又不是傻瓜!无论做人做官,讲究一个良心,要是连这点事情都想不明白,还不如回家哄孩子呢!”

    白氏叹息道:“二郎能回家抱孩子,倒是好事情!我就是怕,为什么这么多位相公,都变了脸?文彦博、贾昌朝、宋庠,这几个人没什么好说的,可问题是狄青狄相公怎么也和他们站在一起,真是咄咄怪事啊,狄相公不是这样的人啊!”

    白氏百思不解。

    王宁安叹口气,“或许是我连累了狄老哥。”

    “怎么讲?”白氏好奇道。

    “当年狄老哥处境艰难,是我怂恿他跟文彦博一起做水泥生意,这么多年了,想必狄老哥也获利不少,他为人忠厚,没有那么多花花肠子,被文宽夫欺负,也在情理之中。”

    王良和白氏都感叹无比。

    武夫就是玩不过文人,以狄青的地位,还是被耍得团团转,真是让人无可奈何。

    “二郎,你放手去做吧,总而言之,我们都支持你。”

    ……

    有了老爹和老娘的理解,王宁安松了口气,浑身又多了干劲,至少没有众叛亲离,有家人站在身边,他就一无所惧。

    王宁安又在幽州逗留了三天,他要观察一下情况,等到心里有数之后,王宁安就立刻动身,准备返回京城。

    临走的时候,章前来相送,师徒两个,面面相觑。

    “子平回兖州了?”

    章立刻回答:“嗯,我让他回去的,身为地方官吏,不能擅离职守,这时候尤其不能落下把柄。”

    王宁安颔首,“你的安排很妥当,其实我是想留在幽州,想办法把契丹拖入大战,然后择机收复云州,只是……”王宁安摇了摇头,苦笑道:“这边的事情,必须交给子厚了,你务必要担起来。”

    “请师父放心,弟子心里有数!”

    章信心十足,眼前这个战局,已经是不死不休。

    倭国不会放弃到手的土地,高丽又势必要恢复故土,双方都是倔驴一般的脾气,不拼一个你死我活,是结束不了。

    只要他们打下去,迟早有一天,契丹会陷进去的。

    “师父,这边我会安排,三师娘已经把完颜盈歌交给我了,必要的时候,我会武装完颜部,让他们和契丹斗下去,其实对外的事情,真没有什么,我大宋兵强马壮,又有了先进的蒸汽机,蛮夷不值一提。倒是朝中,真是让人忧心忡忡,师父肩上的担子太重了,只是可恨,弟子没法帮师父分担。”

    王宁安吸口气,突然笑道:“子厚,你也是出身名门士族,当知道,为师要对付的是谁?”

    “当然知道!”

    章声音拔高,不无激动道:“世家大族,地方势力,他们想干什么,弟子还能不清楚!这帮人一贯无耻贪婪,朝廷收煤矿铁矿,没有半点错误,只是他们看不得朝廷占便宜,什么都想吃一口!有这帮人在,老百姓的苦日子就没头儿。师父,要是日后让弟子掌了大权,也会和师父一样,对他们绝不客气!”

    王宁安瞳孔紧缩,他盯着章半晌,从他的目光里,只看到了一片澄澈!王宁安什么都没说,他感叹地拍了拍徒弟的肩头。

    这一刻,章的鼻子头竟然是酸的。

    他从小就是个非主流,一直被章家人鄙视,甚至有人要弄死他,章很清楚,被排挤,和其他人格格不入的感觉。

    师父就是这样一个人,他不容易!

    纵观师父这些年,他一直站在弱者的一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