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宋将门-第29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当火车从山里出来的时候,正好赶上白氏和萧观音过来送厚衣服,结果迎面就看到了王家祖孙三代,跟小鬼似的,站在车头傻笑。

    在这一刻……她们眼中满是泪水!

第836章 必须要有奴隶了

    站在火车上,王宁安真有一种神器在手,天下我有的冲动。

    不仅仅是运输领域而已,包括纺织,包括冶金,采矿,机械制造,都将产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就拿如今的江南来说,普遍使用水力驱动的纺车,这就出现一个问题,水流不是稳定的,会发生变化,纺出来的线并不均匀,远比不上手工,只是胜在价格低廉。到了北方,情况就更加糟糕了。

    因为冬天寒冷,很多作坊只能在春夏秋三季赶工,冬天无论多么着急,都只能干瞪眼。

    可是蒸汽机出现,情况就完全不同了。

    只要有煤炭,只要没坏,就可以持续稳定地输出动力。

    王良一肚子怨气,心说儿子到了幽州,还不回家了,你想学大禹吗?他是带着怒气来的,可是看到了蒸汽机的效果之后,老王立刻眉开眼笑起来。

    这玩意实在是太妙了。

    比如大宋已经造出了火炮,另外也造出了火铳,制作火铳最难的就是那根管子,如果钻出一个笔直均匀的枪管,考验着所有的工匠。

    哪怕最熟练的工人,一个月不停,最多只能钻出两根,还未必都合格。

    如果改用蒸汽机驱动,昼夜不停,而且力道更大,效率能提升千百倍不止,短短时间,就能让几十万人全部换装成火器!

    想想吧,几十万的火铳,对着骑兵猛轰,那该是何等的场景!

    王老爹眼睛放光,他突然满腔豪情!

    我还能战30年!

    王良在幽州大战的时候,受了很重的伤,身体已经大不如从前,最近这些年,冲阵杀敌都交给其他年轻人。

    有些时候,王老爹也是常常感叹,年华不再,老朽无用。

    可一旦大规模装备火器,个人的武勇就被压倒了最低程度,只管猛轰就是!还管他多强大的武士,能挡得住铅丸吗!

    越想,王良就越高兴,甚至手舞足蹈起来。

    狗牙儿大少爷最初是很排斥脏活累活的,老爹贵为王爷,爷爷好歹也是一方之主,就连他也假假的是禁军将领。

    弄得满身黑灰,两手老茧,究竟是为了什么?

    只是当火车从山里出来的一刹那,他感到了深深的敬畏!

    这一列火车,能拉一百多人从山里出来,至少顶得上30匹马的效果,而且随着不断改进,一列火车有望超过千匹,万匹战马的力量!

    试想一下,有千万匹战马,那是什么人?

    老爹,爷爷,或者赵曙……狗牙儿突然觉得憨憨的许阳,还有这帮黑乎乎的工匠,简直是魔鬼,他们有本事让普通人拥有超过帝王将相的力量!

    可怕,真是太可怕了!

    难怪老爹不让消息泄露出去呢!

    要是提前知道了,没准就会有人集体反对。

    当年仓颉造字,鬼神哭泣,蒸汽机出,至少也是山河变色,日月无光啊!

    大少爷浑身战栗,呆呆不动。

    突然,脑袋上挨了一巴掌。

    “行了,快回家吧,好好洗一洗,都成了皮猴子了!”

    白氏狠狠道:“多大的事,非要自己亲手弄,好不容易回家一趟,就不能多陪我一会儿?”王宁安只是憨笑,不敢说什么。

    老爹却是难得挺直了腰杆。

    “你一个妇道人家,就是头发长见识短!告诉你,蒸汽机研究出来,往后啊,草原上再也没人能打败我们,每年能少死上千的士兵,能保住多少家庭!这是积功德的事情,你的眼界太小了!”

    白氏气得狠狠瞪了丈夫一眼。

    “就你有见识,我们女流之辈,都是多余的!”

    这老两口吵起来了,萧观音当然向着师父白氏,她轻笑道:“爹,照我说,这个蒸汽机可未必能积德,没准还会造孽呢!”

    王良一愣,惊道:“怎么会?”

    萧观音笑道:“我刚刚看了,蒸汽机是烧煤的,以后怕是要增加许多煤炭的需求吧?”

    王宁安眼前一亮,媳妇的见识真是不错!

    他竖起了大拇指,“的确如此,没有任何力量是凭空产生的,蒸汽机需要以煤炭为动力,而且还是海量的煤炭!下一步,就需要到处挖煤,不但如此,也需要千万倍的采煤工人。”

    听到这里,老王也猛醒过来。

    “二郎,前些日子,正好出了件事,把我气坏了。”

    王良向王宁安抱怨,原来幽州的煤炭需求增加之后,很多人都跑到西山开小煤窑,其中就有向好的一个堂弟。

    这家伙太过贪婪,赶上了暴雨,他愣是逼着工人继续干活,结果山洪倒灌,把几十号工人都淹死在矿井里。

    事后这小子居然谎称工人们抢了他的钱,全都跑了,落草为寇。

    还状告各地衙门,要把这些人从黄册中删除。

    结果矿工的家属,有人不信,说他们的家人,绝不会变成强盗。就这样,闹来闹去,终于把真相掀开,有人在矿井里找到了尸骨,案子真相大白。

    不过地方的衙门认为向好跟着西凉王多年,是王爷的心腹,他的堂弟也不是一般人物,居然只判了充军发配。

    王良一直练兵,还不知道这事,后来偶然回幽州,听老百姓议论,这才知道了真相。气得他要抓狂了!

    居然敢打着王家的名号做伤天害理的事情,真是不想活了!

    王良立刻下令,把那小子从牢里提出来,军法从事,直接砍了头。

    另外他又找到了向家,向好此前早就去了西域,协助王宁安开发西域,家里的事情他一点都不知道。

    王良了解情况之后,也就没有怪罪向好,但是让向家出了2万贯,补贴死亡矿工的家属,总算把事情平息下来。

    “人心不古,人心不古啊!你们说说,这人怎么为了点钱,什么事情都干!简直岂有此理!”

    老王不停抱怨,却发现孙子嘿嘿直笑。

    “怎么,我说的不对?”

    “对,对,就是觉得有点怪。”

    “哪里怪了?”

    狗牙儿低声道:“在京的那些腐儒,还有旧派的文人,也都是这么说老爹,攻击新法的!”

    王良瞪圆眼睛,怒斥道:“小兔崽子,你是说你爷爷是腐儒?是穷措大?”

    狗牙儿连忙摆手,拼命摇头。

    王宁安淡淡一笑,“爹,你就别生气了,江河滔滔,泥沙俱下,这是没法子的事情。”

    “什么叫没法子?难道伤天害理,就不该管?”王老爹还来了倔脾气,非要好好问问清楚。

    “当然该管,而且发现了一定要重罚严惩,不能姑息养奸。只是要想发展,要想进步,无非是提升技术水平,和加强组织管理两途,再说的不客气点,压榨工人,敲骨吸髓,只要是有利可图,都会有人做的,就拿西京来说,这些年出了好多童工,甚至比狗牙儿还小的孩子,被累死,被活活打死。每年刑部那边,都有一大堆的案子,朝廷也只是尽力处置,毕竟很多童工都是父母亲人送去的,很不好彻查。”

    白氏吸口气,惊问道:“天子脚下,怎么会出现那么残忍的事情?这爹妈是怎么当的?幽州有没有?地方的衙门,有人查没?”

    “幽州或许也有,但是在所有城市当中,幽州的情况应该是最好的。”

    “为什么?”白氏好奇道。

    “因为分田!”王宁安这些日子除了跟工匠一起研究蒸汽机,也询问了他们很多事情,渐渐的王宁安发现了一个情况。

    各地因为城市化,产生了一大堆的弊病,唯独在幽州,程度降低了许多。

    最初王宁安还以为是他们报喜不报忧,后来他安排人去走访,结果也证明,幽州和其他地方不一样。

    王宁安当然要总结原因。

    当初在光复幽州之后,他亲自主持了分田的事宜,大约有八成的普通百姓,拿到了田地和牧场。

    虽然面积不大,但至少够吃够喝了。

    也有很多青壮年会进城打工,但是他们只是想赚点钱花,回去改善生活。

    如果东家老板压榨得太狠,他们一甩袖子,大可以不干回家!

    相比之下,其他城市的工人,多数是没有土地的流民佃农,根本没有退路,不管压榨多狠,都要咬牙撑着。

    “唉,谁说不是,有一条退路,就比没有好多了。”白氏突然好奇道:“二郎,那其他地方,就不能也分一次田?”

    问完之后,白氏自己就摇头了,怎么可能啊!幽州是新打下来的,其他的地方,都被士绅官吏,豪门大族盘踞着,根本是铁板一块,除非把这些人都砍了脑袋,不然他们怎么会低头呢?

    “那照这么看,蒸汽机发明出来,各地用煤的数量势必暴涨,煤矿工人的日子也会更惨了?”王良痛苦地皱眉,十分纠结,“莫非说,咱们发明出了一个害人的东西?”

    “当然不能这么说,蒸汽机只是工具,没有对错。”王宁安沉吟道:“只是人生而贪婪,追逐利益罢了。”

    王宁安沉吟一会儿,接着道:“我们不是圣贤,没法教化苍生,让他们都改变自己的本质,也没法放着好好的蒸汽机不用,所有就只有一个办法了……”

    “什么主意?”老爹、白氏、萧观音、狗牙儿,一起看向了王宁安。

    “很简单,就是用蛮夷充当矿工,把最危险,死亡率最高的工作,都交给他们!”

第837章 产业升级

    王宁安是初夏返回幽州的,光是研发蒸汽机,就耗费了四个月的时间,如今已经过了秋收。

    不出所料,这是个非常严重的灾难,整个北方,除了少数一些地方之外,普遍减产一两成,而秦凤路和永兴军路,以及河北西路,有一半的府减产超过一半,更有二十个县,出现了绝收。

    受灾人口,比年初预计的还要多。

    整个北方,遍布流民,大宋王朝受到了强烈的冲击。

    政事堂诸公,无不焦急万分,就连刚刚回京不久的文彦博也是摇头叹息,气得胡子撅起老高。

    王宁安这个坏蛋,有好事的时候,不想着老夫,来了倒霉事,一定拉上我!

    上辈子咱俩有仇啊?

    老文满肚子气,却也没有办法,只能全力想办法,筹措粮食。

    他甚至从西域,还有河西等地,调了50万石粮食,以救济秦凤路等地的灾民,也幸好这次旱灾没有波及到西域。

    西域的粮食不但没有受到影响,还丰收了,不但能供应驻军,还能拿出不少用来出售,甚至救济内地,让人欣慰不少。

    在年初的时候,司马光就和王宁安商量了全套的救灾措施,如今正好落实下去。

    虽然灾民不少,但总体上,还算平稳。

    只是有一件事,让司马光始料未及。

    这一次的旱灾,严重打击了农村的经济,许多一直把土地视为生命的农民,也选择了进城务工,靠天吃饭不靠谱,靠力气吃饭,至少能填饱肚子。

    流民百姓,大量涌入城市,使得原本压力就很大的城市,更是雪上加霜。

    而且他们最初的规划,是向农村输运粮食,结果灾民进入了城市,各地的粮仓都要进行调整,事情一团乱麻。

    好在朝中的几位大臣都是顶能干的,又有各种预案,也不至于完全失了方寸。

    可是灾民涌入城市,城市也提供不了那么多的就业机会,常常一个位置,有几十个人争抢,弄得非常激烈火爆。

    “还不止如此,因为灾民涌入,各个商行的东家老板,也开始有意压低薪水,就算有工作的城里百姓,也是怨声载道,市民和灾民之间的冲突矛盾越来越多……光是西京,每天就有几十场冲突,好多人被打的头破血流,甚至有人受伤丧命。”

    苏轼奉了司马光之命,跑到了幽州,向王宁安面陈灾情,反正司马光也认准了,他没有主意的事情,王宁安一定有更好的办法,如果师父都解决不了……那还要师父干什么啊!

    “城市能提供的工作机会,本来就有限,岂能要多少有多少,我又不是财神爷,可以满世界撒钱。”

    苏轼嘿嘿笑道:“满世界撒钱也没用,你不是讲过吗,货币的价值在于交换,如果没有商品,光是有货币,货币就连石头都不如!”

    王宁安点了点头,“好啊,你还是个好学生!那我再教你一样东西!”

    “什么?”苏轼好奇道。

    “产业升级!”

    ……

    王宁安带着苏轼,见识了蒸汽机的庐山真面目。

    自从第一次拉着三节车厢成功之后,许阳他们更加忙绿,蒸汽机还要继续改进,提高效率,另外火车的速度慢,噪声大,必须想办法解决。

    还有铁轨容易变形,需要更优质的钢材。

    千头万绪,丝毫不比之前轻松。

    不过最难的一步走出来了,剩下的就算再难,也不是问题。

    因为有了成品,证明了可行之后,各种资金、人才都会蜂拥而至,帮助他们克服一切困难。

    在蒸汽机出现之前,最复杂的机器也不过几十个零件而已,可是蒸汽机出现了,一列火车的零件至少上千个之多!

    而且涉及到了不同种的材料,完全不同的工艺,需要加工,进行组装,验证,正式投入使用,还要有人维修保养……整个产业链运转起来,需要的工人增加了何止百倍!

    其实在蒸汽机出现之前,根本不能称之为工业,最多就是家庭手工作坊的程度。

    哪怕王宁安推动标准化,发展出几千人的军工厂,但本质上,只是把一个个的家庭作坊串简单联到一起而已,如果拆开,他们依旧能自行运作。

    就像那些纺织作坊,你有一千张织机,还是一万张织机,只要拆分开,每个织工都能织出完整的布匹。

    只是蒸汽机出现之后,情况完全改变了。

    要制造一台蒸汽机,家庭作坊完全是不成了,必须要上百个工人,如果要制造火车,铺设铁轨,需要的工人就更加惊人,几万,几十万……简直能增加到天文数字!

    现在的流民不是多么,只要围绕着蒸汽机的工业体系运转起来,能够轻松消化掉所有的劳动力。

    苏轼看完之后,兴奋地不知所措。

    厉害,真是厉害!

    没想到姐夫销声匿迹了四个多月,竟然弄出了如此了不起的玩意,终于能有所交代了。

    “姐夫,现在是不是下令,招募流民啊?”

    王宁安挑了挑眉头,“招募他们干什么?”

    “还能干什么,做蒸汽机,造火车,修铁路啊!”

    王宁安翻了翻白眼,不愧是词人,苏大才子,你还真够浪漫的。

    “你觉得那些灾民,是会做零件,还是懂得冶金,他们能干什么?”

    苏轼被问得瞠目结舌,“这……我也说不好,兴许民间有高手呢!”

    “放屁!”

    王宁安忍不住爆粗口了,“这么大的系统工程,没有经过系统培训,是万万做不来的。这些年来,也就是百工院,还有幽州,沧州,天津等地积累了一批合格的工匠,其他的地方,完全是一片空白。”

    王宁安忍不住抱怨,“哪怕再努力提倡工科教育,天下的百姓还都把读书考科举,出仕做官,当成了正途,最优秀的人才都去学勾心斗角了,没有人愿意沉心静气,发明创造,这就是大宋最要命的事情!”

    苏轼无可奈何,心说你冲我发脾气也没用,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那是真宗皇帝说的,天下人不信皇帝信你啊?

    不过看到了蒸汽机的厉害,苏轼也来了兴趣。

    “那啥,姐夫,我准备让苏迈学工科,你看好不?”

    “好,当然好了,他要是能干出点成绩,弄出了不起的发明,绝对比你有贡献!”

    苏轼干笑了两声,“姐夫,我也是这么觉得的,他爹太出色了,继续走文官的路,苏迈是没戏的,所以啊,必须另辟蹊径!对了,我回头就和王弗说去!”

    苏轼想了想,才又大呼小叫,“姐夫,别扯闲篇了,既然流民不顶用,那怎么解决就业啊?你快点拿主意吧,你的好学生司马君实都天天掉头发,要是没有办法,真成了名副其实的司马光了!”

    他这一句话,也把王宁安逗乐了。

    “流民虽然不能制造蒸汽机,但是他们挖矿采煤还是可以的。”

    王宁安算了一笔账,过去西山的煤窑,每个矿井,一天能产1000担左右,主要的限制就是积水,还有运力。

    毕竟在山中,有些路段只能靠着小毛驴运出来,然后再装车送进幽州,实在是快不了。

    但假如修通了铁路,运力能增加百倍不止!谁能拒绝?

    蒸汽机大受欢迎,是必然的事情。

    那接下来呢,需要更多的蒸汽机,更多的火车,更多的轨道,自然也就需要更多的煤,更多的铁……铁矿,煤矿,同样是消耗劳动力的大头儿。

    “你现在就去告诉君实,让他立刻拟定一道法令。”

    “什么法令?”

    “所有的煤铁矿产,都属于朝廷,未经批准,私人不得开发。另外,当发现地下确实有矿产之后,朝廷可以根据当地平均地价,适当溢价征收土地,任何人不得拒绝,否则朝廷有权力强制征收。”

    蒸汽机可不同于任何寻常的发明,能带来的变化,几乎是天翻地覆的。

    王宁安发现他需要做的规划太多了,还要制定更多的法令,才能适应未来的变化,一场工业革命即将来临。

    还真是让人兴奋啊!

    不过相比于其他的事务,真正重要的是两样,一个是资本,一个是劳动力。这两样和技术结合起来,才能创造出价值这不,他的好徒弟送礼来了。

    章敦和柳羽带着船队,浩浩荡荡,从倭国归来。

    面对功臣,王宁安亲自出迎,见到了章敦之后,他都吓了一跳,去的时候,挺壮实的一个家伙,怎么瘦了一圈啊,看起来倭国的伙食太差了。

    “子厚啊,回来就好,为师请你吃烤全羊,给你好好补一补!”

    章敦有气无力点头,“成,记得把羊腰子留给我!”

    柳羽在一旁忍不住大笑,“我说子厚兄,你要是听我的,多练练功夫,也不至于这么虚弱啊!”

    章敦白了他一眼的,你丫的也不和源氏的那帮人打交道,什么都把我推到前面,你小子神采奕奕的,还敢说我的风凉话!

    你等着,咱们没完!

    章敦使劲甩了甩头,还是正事要紧,他清了清嗓子道:“弟子此行,不辱使命,特向恩师回禀!”

    章敦指了指身后的大船,“这是180万石粮食,加上此前,先运回来的200万石,我们从倭国和高丽,榨出了380万石粮食!或许可以给师父解忧了。”章敦说此话的时候,那是意气风发,充满了得意!

    没有白费腰子,我干得还不错吧!

第838章 无耻的三个境界

    要知道以倭国的农业水平,弄出380万石,基本就要了命,虽然这里面有一大半来自高丽,那也是半条命,更何况倭国还在打仗。

    王宁安都有点好奇了,章敦是怎么弄来的?

    莫非也是靠播种换来的那可够辛苦的。王宁安突然心疼起徒弟来。

    晚饭的时候,不但有烤羊腿,还给准备了一只几十年的乌龟,烤了一堆腰子,就连喝的茶都是海马泡出来的。

    还真别说,装了一肚子生鱼片的章敦和柳羽早就受不了了,大吃大喝,跟饿鬼投胎似的。

    一边吃着,一边把这几个月的经过大致说了一遍,重点当然是怎么榨取粮食了。

    首先是靠着正常的贸易,章敦大肆收购了一批。

    可接下来,倭国对高丽用兵,市面上买不到粮食了,没办法,只能用武器换,这样又弄来了几十万石,可是缺口还不小。

    章敦想来想去,他想出了一个主意。

    倭国霸占了高丽的南部,这里土地肥沃,气候适宜,比起倭国本岛好多了。倭国是想长久霸占的,问题是他们的船只不够,没法运送人员过来,另外他们也太穷了,根本不具备开发的能力。

    这时候章敦就对症下药,他许诺提供一千艘船只,帮助倭国移民,另外他还答应,提供全套的农具,什么铁锹,锄头,镰刀,要多少有多少。

    不过只有一个前提,那就是拿粮食换!

    到了这个地步,倭国还能拒绝吗?

    大多数的倭国人都是佃农,几辈子也没有一块属于他们的土地。能移民高丽,能分到土地,能摆脱环境恶劣的倭岛,付出再大的代价都值得。

    章敦很大方,只要交了10石粮食,就可以换得一个名额。

    他甚至去游说许多士族,这是他们登陆高丽最好的机会,过了这个村,可就没有这个店了!

    就在章敦的忽悠之下,短短几个月,差不多有5万倭国人,登陆高丽。

    他们就像是一群叫花子冲进了超市,眼睛里都是绿光,到处圈地,明明种不了那么多,也要尽可能多的占有土地。

    对于这种情况,源赖义是乐见其成的。

    因为高丽已经拉来了契丹的支持,凭着倭国和渤海联手,未必能打赢。

    而源赖义是不想放弃高丽的,能通过移民,吸引更多的倭国人登陆,而登陆之后的倭国人,哪怕只是为了保住自己的土地,也会疯狂作战,死磕到底。

    所以源赖义又出面说服倭王,还有各个世家,让他们拿出粮食,换来登陆的名额。同时,源赖义又在高丽狠狠搜刮,恨不得把最后一粒粮食,也交给章敦。

    倭国也不是没有聪明人,看到大宋疯狂收粮,心里头也有些怀疑,可问题是这些声音早就被开疆拓土,登陆高丽所掩盖。

    整个倭国,都沉浸在武运长久,国威昌隆的美梦当中,不能自拔。

    听完章敦的讲述,王宁安忍不住拍手了,这个徒弟可以啊!

    章敦感觉到了老师赞许的目光,有些志得意满,可他也不过分自大。

    “倭国渴望登陆,这是他们的软肋,只是以倭国的实力,现在已经是强弩之末。就算不把粮食抽出来,他们也没本事撑到明年秋收,以我的估计,很快高丽就会在契丹的帮助下,反攻倭国,或许明年春天,倭国就要滚回倭岛了。”

    “不能让他们回去!”

    王宁安突然摆手,“高丽这一场仗,还要打下去!要狠狠打!”

    章敦有些吃惊,“师父,咱们不是弄到了粮食吗,还要干什么?”

    王宁安轻轻一笑,“子厚,你不在的这段时间,为师弄出了一样好东西!”说着,王宁安把蒸汽机的事情告诉了章敦。

    “眼下需要开矿的苦力,多少都不嫌多!如果他们不打仗,我们上哪弄人去?”

    听到这里,章敦的嘴角抽搐了两下!

    你可真是我师父!

    我从倭国榨出一点粮食,就已经够过分了,你老人家居然连人都不放过,我这是敲骨吸髓,你那是连骨头一起吞了!

    “怎么?心疼了?”王宁安笑呵呵问道。

    “心疼?我是觉得光把人弄过来还不够!”

    “那要怎么样?”

    章敦以手做刀,狠狠挥了一下!

    “要切了!”

    旁边的柳羽都听不下去了,跟你们这一对师徒,我做人的底限都下降了!

    “子厚,现在宫里不招人,你弄那么多太监干什么?”

    “你懂什么?”章敦鄙夷了他一眼,“倭人虽然不怎么样,但至少服从命令,很能吃苦的。大举引进之后,万一有哪个不开眼的,跟倭人勾搭一起,生出来的孩子算谁的?”

    柳羽咧了咧嘴,“人家你情我愿,难道因为这个,就把他们都切了,未免也太残忍一点吧?再说了,把他们都切了,那剩下的倭女怎么啊!”

    柳羽突然惊得跳起来。

    “章子厚,你太阴险了,你是不是想把整个倭岛的女人,都变成你的女人?我可告诉你,圣人才三千佳丽呢,你敢比圣人还过分?你,你是找死!”

    “什么乱七八糟的!”

    章敦也跳了起来,“你不要把我想得那么不堪!”

    “你就是那么不堪!”

    “你放屁!”章敦气得破口大骂,“柳羽,你是真不懂,还是假不懂!咱们那么多兄弟,一出海就是几个月,甚至还有几年的,吃多大的苦,受多大的罪?咱们把倭国的男人弄来,彻底变成苦力,用完就废了,剩下的倭女呢,再花点钱,也弄出来,给军营船队的弟兄,愿意当婆娘就当,不愿意当,也能放松一下……好歹你也是领兵的人,怎么就不知道体恤手下?”

    还真别说,让章敦一顿抢白,柳羽没有话讲了,只是他还坚信,章敦这家伙,绝对没有说的这么高大上!

    “子厚的想法还是很不错的。”王宁安一锤定音,章敦更加兴奋,忍不住问道:“师父,你看这奴隶值不值钱啊?”

    “当然值钱了。”王宁安想了想道:“你们要是能弄来一个,15贯,我相信煤矿愿意出钱的。”

    煤矿当然愿意,一个大宋的矿工,一个月至少要给三到五贯钱,不到半年的工钱,就能买一个奴隶,多合算啊。

    而且奴隶不用挣工钱,累死了也没事,出了塌方,还不用赔偿。

    就算一个奴隶平均使用寿命三年,也是赚头儿不小的生意。

    章敦这家伙也是个十足的疯子,他睡了那么多女人,非但没有半点怜悯,反而更加想要毁掉倭国。

    他急不可耐,要成立个人力公司,专门从事劳力贩卖,也好捞一把肥的,不能白辛苦不是!

    “等等,你先别忙。”王宁安道:“你想要奴隶,还要切过的,倭国会答应吗?”

    “他们不答应又如何?我们不说就完了,弄到大宋,再偷偷给一刀,齐了!”

    王宁安连连摇头,“你这太粗鲁,太野蛮了!不好,很不好!”

    “那师父觉得该如何?”

    王宁安想了想,“这样吧,我们以买俘虏为主。”

    “俘虏?”

    “没错,倭国占了那么大的地盘,肯定有不少俘虏,让他们把俘虏切了,然后我们出钱也成,出武器也成,把人弄过来也就是了。”

    章敦寻思一下,“这倒是可以,但是这么一来,我们只能得到高丽的奴隶,可拿不到倭国人啊!”

    “谁说的!”

    王宁安轻轻一笑,“不是还有高丽吗!”

    ……

    若干年后,章敦回忆起这一段,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