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庶子风流-第42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脸皮再厚的人,在这样的注目之下,怕也是吃不消了,过了好半响,钱谦只好张眼,接着忍不住咳嗽起来。

    叶春秋平淡地道:“钱大哥,好些了吗?”

    “好了不少。”钱谦红着老脸道:“哎,真不如死了干净啊。”

    “死?为什么要死?钱大哥脸皮这样厚的人,为什么要死?”叶春秋这番话,绝不是在取笑。

    钱谦本是老脸通红,听了这话,忍不住一愣。

    叶春秋却是感叹道:“人都会为自己的利益去做自己以为对的事,可是对错,谁又说得清呢?钱大哥可还记得吗?当初在杭州,那时候……我的二叔联合一个姓邓的举人想要来害我,当时……我请了钱大哥,还有几个兄弟,将他们押到了西子湖,那时候,钱大哥一定很诧异吧,诧异我一个小书生,居然如此的狠,直接取了剑,给邓举人的胸口扎了一个窟窿。你想想看,我当时做得对吗?杀人是不对的,可我依然要这样做,除了泄愤,还有就是警告我的二叔,若是再有别的理由,那便是我再不愿让这邓举人谋害我了。”

    “从那时起,我们就有了一个秘密。”说到这里,叶春秋不禁失笑起来。

第一千八百四十一章:人尽其用

    像是想起了曾经不少令他感怀的事情,此时,叶春秋脸上的神色少了几分平日的肃然,倒是显得柔和了起来。

    有时候,叶春秋会努力去回想从前的事,反而有些羡慕那个时候的自己!

    他看着钱谦,钱谦像陷入了深思,而他则接着道:“那个时候,我就很相信钱大哥,知道钱大哥虽然对别人可能没脸没皮,阴险狠辣,却绝不会出卖我的,那时……我才十二三岁吧,哈……虽是少年,却就是对钱大哥有这份信任。”

    “那时候多好啊,可怎么到了今天,会变成这样了呢?那时候,我的初心只是想考一个举人,只有这样,我叶春秋才可以扬眉吐气,才可以不被人鄙夷是庶子,才可以衣食无忧,不被人轻视。可是……”

    叶春秋说到这里,皱起了眉头,道:“我也记得,钱大哥那个时候所想的,就是攒银子,拼命的敛财,银子是个好东西呢,是不是?可是……到了现在,我们现在却早已忘了自己的初心了,我的权柄越来越大,爵位越来越高,钱大哥你呢,你的心也大了,你我都不再满足了,哈………男儿大丈夫嘛,怎么会这样轻易的满足呢?这世上的诱惑,实在是太多太多了,这万里的江河,这无数丰饶的土地,还有遍地的美se,哪一样不动人心啊。”

    说到此处,钱谦的脸已经不红了,一副若有所思的模样,似乎也想到了当初,当初的时候……若是在得意时去回顾,或许很是不堪,可是现在……再去回忆起来,竟是如此的美好。

    叶春秋今儿倒是显得很有兴致,虽是钱谦一直什么都没回应,他却耐心很好地继续道:“我为了有今天,我杀了很多人,一次又一次的遭遇凶险;钱大哥呢,又何曾没有做出牺牲呢,你四处广结善缘,逢人巴结,你喊陛下爹的时候,你知道吗?陛下的眼里是轻蔑,当时邓兄的眼里,怕也是轻蔑,他是个眼里容不得沙子的人啊!而我那时,虽可以理解你,可还是无法接受的,我那时在想,你无论如何,都已衣食无忧了,可为何还要这样作践自己,可是后来,我明白了,因为虽然你总是嘻嘻哈哈的,却也有自己的雄心壮志啊,你和陛下,和我,和邓兄,其实是没有任何的分别的。”

    “其实你抱怨得对,陛下天生下来,便是天潢贵胄,是储君,所以他有资格有雄心壮志,邓兄和我,金榜题名,鲤鱼跃龙门,圣人门下,也该当有雄心壮志,不但别人不会取笑,反而会有敬重之心。可是你不同,你虽为武官,实则却什么都没有,有志气的武官,是要遭人猜疑的,你想要证明自己,想要告诉别人,其实你还可以做得更好,所以……昨日之钱大哥,才会变成今日的钱大哥。”

    “可是……”这时候,叶春秋见到钱谦的眼眶里,已有泪水在打转了。

    叶春秋这个时候才想起两人以往的相处,这些年来,嘻嘻哈哈的时候多,谈公事的时候也多,可这样发自肺腑的话,却说得少。

    叶春秋甚至想,如果当初自己多去关注一些,也不至于落到这个结局了吧!

    深吸了一口气,叶春秋继续道:“可是……无论如何,昨日和今日都即将要过去,我希望明日的钱大哥,不必再证明自己,也不必再逢迎和巴结谁,明日的钱大哥,只为自己的初心活着。”

    “哎!”钱谦重重叹息一声,终于忍不住开口道:“老子真想赏自己一巴掌。春秋,我不是人,我对不住你啊。”

    叶春秋却是温和一笑,道:“哪里有什么对得住对不住,当初钱大哥不知为我解过多少次围,没有钱大哥,也许这世上早没了这个叶春秋了,你说这样的话,便是不将我当朋友,当兄弟了。陛下是我的兄弟,钱大哥也一样,所以为了陛下,我不惜去死,也绝不容有人杀入大内,同样,也一定用尽所有的力量,也要让钱大哥好好地活着。”

    “不,我不是这个意思。”钱谦老脸又红了,嚅嗫了一下,终于坦白:“其实当初,我在起事的时候,心里也在想,若是……若是我成功了呢?那时候,我一定要在春秋面前耀武扬威一下,心里还曾想,到时你看着大功告成的我,一定满是吃惊,而我,则少不得要问一句话,你可知道老子钱谦的厉害。”

    “哪里料到啊。”钱谦哀叹连连:“哪里会料到春秋赢了,竟对我说这样的话,我……我真是不是人,我不是人啊……我小人之心,我是畜生……”

    钱谦边说,边捶胸跌足,显得痛不欲生。

    叶春秋想到他身子还没完全康愈,连忙按住他,虎着脸道:“好了,够了。现在,我只问你,钱大哥有什么打算?”

    “打算?”钱谦沉默了一下,竟是不知该如何说好。

    叶春秋叹了口气,道:“出关吧,随我出关去,邓兄在关外,我也在关外,不管怎么,关内已无钱兄的立足之地了,那就虽我一起出关去,出了关,也不做官了,做官有什么意思呢,钱兄爱钱,这不是什么坏事,我给你本金,你去做买卖,去经商,总要人尽其用。”

    “我不要你的钱。”钱谦毫不犹豫地拒绝,可是话里,却隐隐接受了叶春秋的安排:“春秋送我出关就很好了,我自己做买卖。”

    叶春秋却是固执地道:“你自己如何经商?总要有本金啊!”

    “本金我有的。”钱谦脸又不自觉地红了起来,声音也没有刚才那么高昂了:“想来,是够经商之用的。”

    叶春秋不禁笑了,道:“就你那几千几万两银子?”

    “是……是七百七十万两……都是我这些年……攒的……”钱谦显得底气很不足,尤其说到攒字的时候,几乎不敢去看叶春秋的眼睛。

    叶春秋顿时双眼一瞪,一口老血差点没忍住给喷出来。

第一千八百四十二章:各人自扫门前雪

    这么一大笔数目从钱谦的口里冒出来,差点没吓傻叶春秋。

    说到大明朝的官儿俸禄,其实很低,当然,钱谦的官不小,福利自然是不错的,这十年来,按理来说,几百上千两银子也是能攒得到。

    而有鉴于钱谦稀烂的人品,叶春秋甚至不带任何的怀疑,他就知道钱谦这厮必定是贪墨了不少的钱财。

    叶春秋在心里算了算,在他的预测之中,钱谦现在的财富,应当是在纹银十万以上。

    清朝的时候,才有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的说法,不过那是一百年后的事,可实际上,在这个时代,寻常的知府,能贪墨一万两银子,就算是很缺德了,当然,这绝对不是因为明朝的官儿更清廉,而是因为,由于美洲的银矿还没有开发,大量的白银虽然才刚刚正式流入大明,可是这时代,白银还是比百年后的白银要珍贵的多的。

    贪墨了十万两银子,这还是叶春秋往高里算的了,因为钱谦还要摆排场,还需要交际,最重要的是,他知道钱谦是个长袖善舞的人,既收别人的银子,也会给别人送银子,这种事并不奇怪,所以这个数目,本是在叶春秋的预估之中。

    可是,七百七十万两银子……

    叶春秋感觉心在颤,他的脸不由自主地有些发青,他突然感觉自己是幸运的,很幸运的没有请钱谦去关外做官,否则……那位监察使邓健的下一个目标,绝对是这位关外的巨贪了。

    七百七十万两银子啊,这是一笔何其大的财富啊。

    虽然这么笔银子,在已经高达十几亿两之多的叶家产业跟前显得很渺小,可是叶家本身就有无数牟取暴利的产业,毕竟叶春秋掌握了这么多秘方,这么多的新技术和新工艺,掌握了这么多独占的资源,拥有铁路,拥有财政,拥有钱庄,拥有数不尽的农场,拥有无数关外的土地。

    可是他钱谦,就靠在关内做官?

    关外所谓的十大商行,除了叶家之外,这排名第二的盛德商行,主要经营的是纺织和酿酒,以及钢铁锻造,根据叶春秋所掌握的情况,也不过九千万两银子的财富,到了十大商行的张记,不过是五千万两。

    而且叶春秋绝对相信,这些统计还只是产值,让这十大商行直接拿出七百万两现银,绝对是极难的事。

    眼前这位仁兄倒是好,单凭着一个武官,既不做买卖,也不用钱滚钱、利生利,居然就坐拥了近八百万两纹银,这绝对算是富甲一方,富可敌国了,放到了西洋,他的财富随便都可以秒杀任何一个苏丹和国王。

    更别说,这钱谦进京来当官也不算太长时间,这就能成为巨富,怎么不令人震惊异常!

    叶春秋深吸了一口气,感觉心绪平复一些之后,才道:“攒的?”

    “呃……克扣了一些军饷,还有吃了一些空额。”钱谦显得很不好意思,甚至不好跟叶春秋那双明亮的眼睛对视,这毕竟不是什么很光彩的事啊。

    他踟蹰了一下,才继续道:“除此之外,还有购买军械,贪。墨了六七成吧。”

    叶春秋真是有些哭笑不得了,勇士营要购买火器,而火器花费却是不小,朱厚照对此很大方,甚至从内帑里拿了不少银子出来,再加上国库拨发了不少,可结果……竟然一口气的被这家伙贪。墨了六七成!

    这种玩法,叶春秋都不禁惊叹一句,真是够狠啊,算是杀鸡取卵了。

    叶春秋这时候忍不住又感到万分庆幸起来,若不是贪墨了这六七成,在足够的军械武装下,只怕那一夜的宫变,新军还未必能轻松杀入城中去。

    这样说来,钱谦算是猪队友,把那朱厚坑了,也算是为他叶春秋立了大功了。

    之前,叶春秋听到他醒了,来这的路上还想安慰他来着,无论如何,也算是兄弟一场,做了这件事,他是自毁前途,自己也绝不可能让他做什么高官了,原本想着让他死去关外,安安定定地做点小买卖混吃等死,这辈子也只能糊里糊涂地过去了。

    谁晓得……

    叶春秋觉得自己抱着怜悯之心跑来这里,特么的显得多余了。

    他叹了口气,道:“既如此,倒还真是不用我多事了,那等你身子好些后,我就安排将你送出关外去吧,噢,还有嫂子以及你的族人,其余的事,你自己料理吧,这一次,陛下没有加罪于你,这是你的运气,可是……往后却要记住这一次的教训了。”

    钱谦悻悻然地道:“是。”

    见钱谦脸色显得有些苍白,叶春秋深知,他还需要休息,接着便起身告辞。

    从钱谦的房里出去,叶东却早已在外候着了,见了叶春秋,便道:“殿下,你让准备好的二十万两钱庄银票……我已取来了。”

    叶春秋勾起一丝苦笑,摇摇头道:“不必了。”

    “啊……”叶东朝不明就里,目光带着深究地往钱谦的房里看去,心里不禁在嘀咕,莫非是那位姓钱的和殿下翻脸了?

    他记得清早的时候,叶春秋就有过交代拿这笔钱给钱谦的啊,谁知这一见面,就改了主意?

    叶春秋看出了叶东的心思,道:“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你去忙吧。”

    叶东倒也不好继续多问,忙点了点头。

    钱谦在两日之后,便动身出关,钱家数十口人也随行在内,倒是显得很是沮丧,对于自己的前途,难以预料。

    唯独钱谦,却是踌躇满志,这一次虽是差点丢了性命,可是无论如何,自己还在命活着,又能重新开始,还有什么让他感到更好的结果?

    再说,他本就是个很精明的人,所有的金银,都早就偷偷让人兑换了钱庄的银票,这银票保值,可以随时兑换,这些银票,他都偷偷私藏起来,便连近亲,都不肯吐露一字半句,作为一个贪官,他在这一行当里,可谓是天赋惊人。有这笔钱在,以后的日子怎么都不会过不好!

第一千八百四十三章:新世界的大门

    等出了山海关,钱谦回头看着那雄伟的关外,再看到那关外之地只一座雄关,却成了鲁国与大明的边界,而这边界却分割出了两个世界,一个世界的大门向钱谦关闭,而一个新世界的大门,却是向他开启。

    呼……

    钱谦吐出了一口气,此时此刻,竟有种感觉像是在自己当初从宁波来到京师一样,只是命运和自己开了一个玩笑,却令他重新回到了一个新的原点。

    只是关外的一切,还是出乎了他的预料之外,从出了关,那笔直的道路便一直向北延伸,沿途到处都是集镇,道上到处都是拉货的车马,而为了提供车马们休息,隔三差五,总有客店和挂着旗蟠的酒旗。

    距离这里到青龙,本有一百多里的路,可是这一百多里,比想象中要近许多,因为一直坐着车,道路平坦,沿途也不颠簸,原以为只是一座边塞小城,至多也只是个大同一样的城镇,可是还未到青龙,便可以看到无数的屋宇向外延伸。

    这都是卫星的城镇,青龙的土地价值攀升,所以不少买卖和人口都迁徙到了附近的城镇里生活,有的地方是马市,沿着小城外,是无数前来交易的牛马,有的是丝绸和布匹的集散地。

    这里到处都是人声鼎沸,行人如织,而连接各处小城以及青龙的,却是一个个火车的站点,那庞然大物呜呜的发出鸣笛,接着带着地动山摇的气势,滚滚的浓烟自车头翻滚,如长蛇一般,载着货物和人口,散向关外各处。

    修建铁路,已成为了这里的时髦,各大商行都愿意修路,有人在某处购置了大片的土地,这些不毛之地,原本一钱不值,可是地只要买下,接着便开始向招商局申报支线铁路的建筑,这一建,只要站点一来,不但运营铁路可以挣银子,便是土地也可以升值无数倍,因为有了站点,就意味着会有大量迁徙出关的人口聚集,而一旦定居,许多生意便会进来。

    自然,这是大商行们操心的事,这等动辄几百上千万两银子的投资,绝不是寻常人可以染指的。

    可是对于普通人,他们却已经习惯了铁路带来的便利,铁路的修建,让寻常的买卖人开始无视销售的距离了,许多人,原本只拘泥在青龙走买卖,可现在,他们的投资敢于出现在数百里之外,甚至数百里一个小集镇,都可能被人看中,购置土地,建立市场,而货物的集散,速度已是从前的十倍百倍。

    寻常的百姓,自然也愿意在散落在关外各处的集镇里定居,即便是再远的牧场,也有人敢去工作,而铁路的修建,从无到有,从一到二,再由二生四,四生八,几乎滚雪球一般地扩大。

    规划的线路,已经超过了一万多公里,已修建的铁路线,超过了三千公里,这……还只是一个开始。

    第一条铁路修建起来,费时费力,毕竟匠人的队伍还不成熟,规划以及中途遇到的技术难关也需要攻克,匠人们也需要熟练,而如今,却是完全不同了,无数的能工巧匠,无数技术的人员,早已培养了出来,这铁路……竟已成了一门专门的学科。

    钱谦亲眼看到了这铁路,还有那宛如怪兽一般的蒸汽车,脑子有点发懵,这种震撼,比他见证了关外的繁华,来得更大。

    他差点儿吓得不敢呼吸,而往往蒸汽车飞驰而过的时候,就是关外人与移民们之间最大的区别,对于这里的老居民来说,他们往往会面色如常,可是对于新的移民,却往往被吓得面如土色。

    等终于抵达了青龙,钱谦也将这沿途的繁华看得差不多了,却是心里有种隐隐的期待,在这个陌生的城市里,他相信,只会出现更加的令他意想不到的东西。

    青龙与附近小城镇的分界来源于一条开拓出来的河流,过了桥,便见到了那青龙城里无数宏伟的建筑。

    “老子就要住在这里。”钱谦眯着眼,从没有过如此肯定过。

    既然来了,银子老子有,当然是来过好日子的,可在这里,他见到的是更多的以往所没有见识过的的繁华,虽无京师的那种恢弘大气,可在这满眼的灯红酒绿,车龙马水之下,钱谦突然有一种不虚此行的感觉。

    只是走到桥头的时候,他意外地看到了一个老熟人,只是……

    钱谦看着那张熟悉的面孔,心里没来由的有些哆嗦,却还是硬着头皮上前道:“邓老弟。”

    邓健今儿是亲自来迎接他的,可这脸色说有多阴沉就有多阴沉。

    叶春秋早已写了书信来,并且将事情都交代过了,自然,以邓健这性子,对于钱谦所做的事,邓健可谓是深痛恶绝,他本是打定主意,和钱谦断绝交往,在他心里,钱谦就是乱臣贼子,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

    可终究,邓健还是来了,也不知因为是顾念着从前的情分,还是因为叶春秋的书信起了作用。

    可无论如何,钱谦这辈子,反正是不能作乱了。

    邓健先是瞪了钱谦一眼,才是从口里吐出了一个字:“走。”

    一句走,钱谦完全一副像是做错事的小孩子见到家长似的,悻悻然地点头。

    邓健今日告了假的,特意将钱谦请到了鲁王府附近,可到了这里,钱谦方才真正地大开眼界。

    钱谦初到这青龙,原以为那城区已是他的梦想之地,可到了这里,看着那巍峨的鲁王府,还有附近无数的司局,以及规划的方方正正的石质建筑,还有宽阔的街道,道旁整齐的花丛树木,方才让他见识到原来这青龙还有这样的好去处。

    甚至在沿途上,他居然还看到了图书馆,是一个占地极大的建筑,虽只有三成之高,却是用玻璃和大理石来装饰外墙,在阳光下,闪闪生辉。

    外围则是一栋栋的小楼,俱都是富人家的别院,装饰整齐,显得极为幽静,

    钱谦的视线越加的应接不暇!

第一千八百四十四章:陛下请殿下入朝

    邓健和钱谦同车而坐的,钱谦看着车外那许多的新事物,一时间倒是忘记了对邓健的天然畏惧,终于忍不住地感概道:“早知如此,我早就来了,这里好啊,看着就舒服,这里的别院,多少银子一栋?我家里人口多,要安顿下来,在这里没有个几亩地,没有一栋小楼,却是不成的。”

    邓健心里还恼火着呢,脸皮抖了抖,终于还是道:“你买不起,这儿不是别处,没有十七八万两银子,想都别想。”

    “呀,这样便宜?”钱谦却显得很惊讶,而后喜笑颜开地道:“这敢情好啊,我就买个三五栋,我还有几个儿子呢。”

    邓健眉头一皱,忍不住道:“你哪里来的银子?”

    钱谦霎时间像是给针扎了一下,眯着眼,不敢说,可是随即一想,不对啊,邓健早已不是朝廷命官了啊!

    钱谦便道:“在关内攒的,也不是很多。”

    邓健顿时眼睛瞪大,怒气冲冲地道:“你可知道我是谁吗?”

    钱谦很无畏地道“你是邓健啊。”

    邓健厉声道:“我乃监察使,专门查的就是你这等赃官污吏。”

    他本还想加一句乱臣贼子,却终于忍住了,毕竟叶春秋特意交代过,钱谦要重新做人,过去的事不必提了。

    钱谦却是笑了,道:“你是鲁国的监察使,与我何干?我这银子,又不是在这里贪墨的,何况我到了这里,只是一个白身而已。”

    邓健有点傻眼了,一时间不知道该什么。

    倒是钱谦见他怒目金刚,仿佛将自己当作仇人似的,便道:“哎,邓老弟,从前的事不提了,总而言之,我现在也不做官了,咱们这么多年的交情,我现在也自知自己罪大恶极,已经决心自此要洗心革面,你就别再追究了,可好?”

    邓健怒道:“你知道就好,你可记好了,这里可也是有王法的地方,到了这儿,好生做人,你虽不是官,却也需要守规矩的。”

    钱谦见他不苟言笑的样子,心里也是郁闷极了,他于是吞吞吐吐的样子,过了良久,方才道:“其实有件事,我觉得还是非要和你说个明白比较好。”

    邓健盯着他,语重心长地道:“你但说无妨,只要你自此之后,好好做人,我们之间,也不是没什么不可以说的。”

    钱谦便道:“哎,我觉得为了将来不至于引起误会,还是先说了好吧,我呢……有纹银近八百万两,到时候,你可别又说我的银子来路不正,这是鲁国,我重新开始就是……”

    这下,邓健的眼睛瞪得更大了,很显然,他抑郁了,甚至有点不太相信自己的耳朵,然后他居然也没有发怒,而是坐在车里的沙发上一言不发,目里满是空洞。

    “邓老弟……邓老弟……”

    邓健没有回答,只有钱谦担忧的叫声。

    ………………

    叶春秋打算到了月底便动身,叶家阖族的迁徙,已经接近尾声,而朝中的事,他一概不管,倒也落了个清闲。

    这几日,叶春秋反而把心思放在了会友上,与从前的一些旧识叙旧,明眼人都知道,叶春秋这一次出了关后,只怕以后就不会轻易地回来了。

    到了二十七,谷大用却也来登门造访了。

    此时还是清早,叶春秋对此颇为意外,在小厅里见他。

    谷大用见了叶春秋后,忙恭恭敬敬地行礼道:“殿下,今日廷议,陛下请殿下入朝。”

    入朝?居然还派谷大用亲自来请?

    叶春秋觉得有些蹊跷,便道:“朝中的事,我已经不管了,既是廷议,我这外臣,还是不便参与吧。”

    谷大用便连忙道:“议的就是殿下的事,所以陛下一早就亲自嘱咐过,让奴婢来请。”

    “议的是什么事?”

    “这……这是陛下说的,奴婢就不知道了,他是这样交代,可到底议的是什么,奴婢是真的不知。”

    叶春秋哂然一笑,最终还是点头道:“好,我随你去就是了。”

    不过看天色,时候还早,现在天还未亮,毕竟是外臣,没必要去得这样早,叶春秋便让人斟茶上来,请谷大用坐下。

    谷大用只欠了半个身子坐着,在叶春秋的跟前,如常的显得很拘谨,道:“而今陛下确实有几分天子的样子了,昨天夜里批阅奏疏,到了子时才去睡的,陛下的压力不小啊,这样的年纪,又是在新政的风口浪尖上,他不敢怠慢,每一份奏疏,一有不懂的地方,便让夜里当值的学士为他解惑,哎……奴婢说句不该说的话,咱们大明真是要迎来一位圣君了。”

    叶春秋心里想笑,谷大用的这句话不该说的地方就在于,大明要迎来一个圣君,意思是之前的那位,就不是圣君了。

    叶春秋却装作不知,因为谷大用确实说的没错,那先皇确实不是东西啊,虽是这样想,心里却颇为怀恋,虽然心里一直坚信朱厚照还好好地活着,可终究还是一直不知生死啊。

    叶春秋道:“陛下是该这样磨砺,我之所以要出关,怕的就是陛下生出依赖之心,虽是辛苦了些,可这样也挺好。”

    “殿下真是煞费苦心了。”谷大用想了想,道:“殿下当真过几日就走了,不在这里多住一住?”

    叶春秋摇头道:“不了,我在关外还有许多大事要办呢,谷公公,往后有什么事,你可以修书给我。”

    这是一句嘱咐,谷大用不假思索便应下,心里却明白是怎么回事。

    他现如今既是司礼监的秉笔太监,可与此同时,还管着厂卫,可以说,他算是眼下这大明朝最核心的人物了,叶春秋的意思是,若是关内出了什么事,谷大用该第一时间让叶春秋知道。

    谷大用对此,当然是不敢怠慢的,心里和当初刘瑾有着同样的心得,不说这位鲁王殿下的地位太超然了,就说这手腕能力,自己得罪谁都可以,唯独就是不能得罪他,不然,估计自己死了几百回都不知道怎么回事。

第一千八百四十五章:论功行赏

    经过了夺门之事,新皇以最快的速度登基,如今的大明朝,说起权柄,其实都分给了两个人。

    一个是掌握了内宫以及厂卫的谷大用,一个就是内阁首辅大学士。

    至于其他人,已经显得不足道哉了,此前的许多位高异心者,都这次平叛上,被清除了个干净。

    而叶春秋出关,就使自己的地位变得超然起来,因为远离了大明的庙堂,便再无人对他生出猜忌和疑心,而他虽远在青龙,可这内阁大学士王华乃是叶春秋的岳父,双方肯定会有消息传递,内宫这边,又有与他暗通的谷大用,这也就是说,叶春秋虽是远离了庙堂,却依旧可以随时到底掌控大明的朝局,甚至到了必要的时候,进行某种程度的干涉。

    这样做,当然是为了宫中着想,同时,对于叶春秋也有巨大的好处,因为关内一旦动荡,对关外未必是好事。

    说到面对这朝中的巨大权柄的诱惑,叶春秋能斩钉截铁地拒绝的这点上,谷大用就忍不住佩服起叶春秋的手段高明,这并不是什么人都能这样选择,可叶春秋的高明在于,他比谁都能看得清,若是一直留在京师,必定被无数人猜忌,可抽身出去,有何曾没有大前景。

    二人闲聊了一会,看时候不早了,叶春秋便也就得动手进宫了。

    其实他的心里颇为奇怪,为何陛下专门请人让自己来参加朝会?

    等他和谷大用到了午门的时候,百官们已经入朝了,叶春秋才加快脚步往太和殿而去。

    进宫的时候,他依旧携剑在手,这是朱厚照曾给他的特权,可即便如此,叶春秋到了太和殿的时候,总会将剑解下,除非特殊情况之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