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庶子风流-第32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真是为难啊。

    费宏心里叹了口气,竟不知该怎么答才好。

    朱厚照见他无语,便皱起眉来,当初就是你费师傅说要成朱厚熜和琪琪格的婚事,才惹出了这么多的是非,现在总算能尘埃落定了,你却又迟疑不决,这是什么意思?

    “费师傅,快说,快说,都要日上三竿了,朕还要去祭祀宗庙和社稷坛。”

    费宏想了很久,才道:“陛下,老臣以为,这……先不急。”

    朱厚照顿时怒了:“这是什么意思?朕做的保人,你也想欺君吗?”

    费宏立即感觉自己的身子矮了半截,当年在詹事府,他在朱厚照面前可是凛然正气的,不过现在是他理亏,心虚啊,面对朱厚照的质问,他迟疑了很久,方才道:“陛下,臣的意思是,若是汗女当真做了妾侍,只怕这大漠的蒙古各部对朝廷会有所敌视,陛下,这本是我大明的德政,是借此来招抚蒙古各部,若他们知道这黄金家族的血脉,鞑靼汗的汗女,居然给人做了妾,岂不会认为这是大明对他们的刻意侮辱?制造心里的伤痕容易,可是要弥补,却是难了。”

    这话,绝不是忽悠,是有一些道理的。

    朱厚照好歹也在关外待过,其实他很清楚,大明的朝廷讲面子,大漠的男人也很爱面子,只是爱面子的方式不同罢了,也就是说,你可以砍了他们,这叫刀兵相见,生死勿论,反正大漠里从来就是打打杀杀,靠本事杀的人,谁也不记谁的仇;可你若是羞辱了人家,人家可就记你一辈子的仇了,那就非要死磕到底不可了。

    朱厚照便道:“莫非你是要让朕食言而肥吗?”

    是呢,都已经开了金口,覆水难收了,你现在这样一直僵持不动,行吗?

    费宏很是为难地道:“陛下,臣倒是有一个主意,却不知当讲不当讲。”

    眼下的费宏,有点病急乱投医的意味,没法子啊,总得有一个万全之策才好,否则,肯定要完的。

    ………………

    大家很给力,老虎谢谢大家,嘿嘿,还继续有力不?噢,今天假期结束了,上班很不习惯吧,不过快过农历年了,又能放假了,真替你们高兴,老虎也想有个假期,不过没办法了,选择这份工作,就要熬得住苦了,大家一起加油!(未完待续。)

第一千四百二十二章:智商爆表

    费宏知道,要是今天不弄出一个答案,是一定不行的,可是这个难题并不好解答。

    其实何止是费宏,站在这里的有心人,也都大致是知道一些问题。

    这显然是一个两头都顾不上的难题,想要解开,还真是不易。

    朱厚照却不在乎这个,只是催促:“有话但言无妨,不要慢吞吞的。”

    费宏却还是嚅嗫了一下,方才艰难地道:“臣以为,若是汗女被叶春秋纳为侍妾,实在……实在……有些不妥,就算传出去,朝廷的面上也不好听,不知道的人,还以为咱们大明如此刻薄呢,汗女虽是降臣,而那鞑靼人固然也是敌国,却也实在没有羞辱的必要,所以依臣愚见,不妨朝廷敕封汗女为辽国夫人,置夫人府于大漠,使其率鞑靼民众归附,至于这夫人下嫁给谁,朝廷自然也就不去张罗了,任其自主。”

    辽国夫人?

    也亏得费宏想得出来。

    不过这个夫人,可和寻常的夫人不一样,显然费宏作为礼部尚书,还是熟悉经史的,他用的乃是谯国夫人之法。

    在历史上,东晋发生了侯景叛乱,而当时的岭南尚未开发,百越杂居,这谯国夫人的家族,世代都是南越的首领,占据山洞,部属有十余万家。因为其深明大义,帮助自己的丈夫,也就是当时的高凉太守冯宝为当时的东晋朝廷平叛,最后又协助了陈霸先建立陈朝,因此受封为夫人。

    这个夫人带着几分男性的色彩,大致和所谓的公爵、侯爵等同,又因为其是少数民族的首领,因而和诰命不一样,倒像是大明册封花当为都指挥使,管理朵颜部一样的道理。

    辽国,其实就是大漠的旧称,按理,就等于是册封汗女为鞑靼部首领,负责管理归降或者依附的鞑靼人,这夫人……地位当然低于藩国的国主,或是朝廷册封的所谓安南王、朝鲜王,却因为身份特殊,实际上,又相当于云南诸州的土司,或是北方的羁縻诸卫。

    费宏能成为礼部尚书,也算是老油条了,在这个点子上,一方面进行册封,给予厚遇,表示朝廷对这黄金家族的血脉还是很看重的,同时以夫人的身份,使琪琪格担任一些招降和管理鞑靼人的工作,叶春秋纳妾的事便跟朝廷无关,你们爱怎么郎情妾意就怎么郎情妾意的吧,就算琪琪格当真要做叶春秋的侍妾,那也不是朝廷让你这么干的,你们自己看着办。

    呼……

    大家看着这费宏,也是哭笑不得,这家伙还真是病急乱投医啊,连这个典故都用上了,果然不愧是礼部尚书,引经据典起来,当真厉害。

    不过,这个点子确实结局了当下的难题。

    朱厚照却是皱起了眉,不太苟同地道:“夫人……辽国夫人?不是说好了纳妾的吗,怎么就成了夫人了?何况,朕也未听说过什么夫人啊。”

    费宏这时候已是满血原地复活了,不容易啊,还好自己智商不低!

    可是,显然在这种事情上,朱厚照的智商就不太高了,他的理解能力还真是让这些老学究很是无奈,于是费宏便正儿八经地道:“陛下,我大明也确实册封过夫人。”

    “嗯?”朱厚照没印象。

    这礼部尚书便开始说起典故来了。

    朱厚照这才明白他的夫人是什么意思,这才点头道:“朕还以为是诰命呢,其实就是南边的土司是吗?”

    费宏想了想,道:“呃……这……也未必就是土司,这品级如何,礼部还要再琢磨一二。”

    叶春秋也没想到这费宏的政治智慧,居然折腾出这么个玩意,其实叶春秋知道,大明历史上确实出现过夫人这个爵位,说起来,还和巴图蒙克汗有关呢!

    巴图蒙克汗有个外孙女,下嫁给了一个部族的首领,结果这个部族索性归顺了大明,鞑靼人对于女性的地位并不轻贱,所以等部族首领一死,这巴图蒙克的外孙女因为身份也是尊贵,好歹也有一半黄金家族的血统,于是成为了这部族的新统领,她带着族人为大明征讨,立了功劳,因而朝廷敕封她为忠顺夫人,命她统领本部人马。

    只是这一次,这个夫人的称号却是提前了,亏得这费宏居然在这么情急下也想得出来,这智商……也是爆表了啊。

    费宏也越加觉得自己这个点子用得好,笑吟吟地道:“总而言之,这汗女从此之后便是夫人了,她将来便是和谁一起,那她也还是夫人,何况她虽是鞑靼人,是巴图蒙克之女,却也未必不能为我大明所用,朝廷如此做,反而显得朝廷宽容大度,鞑靼人也不是什么人都希望打仗,使夫人招降纳叛,也未尝不是一件坏事。”

    他心里想,那青龙可还有一万多个鞑靼俘虏呢,管理起来,也是不便,索性就让这辽国夫人去管。

    有了这个先例在,能够大大降低鞑靼人的仇视心理,就算是作战,若是明军斩尽杀绝,鞑靼人势必会负隅顽抗,倒不如树立一个典型,使他们知道,一旦作战不利,还是可以降的。

    当然,这倒也不算是费宏的主意,这是大明自太祖以来的传统,对鞑靼人进行一步步的分化,将这北元一分为三,变成了鞑靼、瓦剌和朵颜……

    朱厚照觉得费宏说的也有几分可取的,可一时也拿不定主意,便看向李东阳道:“李师傅以为如何呢?”

    李东阳道:“敕封夫人,使其管理鞑靼部众,也未尝是坏事;只是……老臣认为辽国二字,却是不妥,不妨就以金帐夫人相称,如何?”

    朱厚照笑了,这个时候,他倒是理解了李东阳的用意,金帐夫人?这显然是带有几分宣传的意思,一个黄金家族血脉,再配上金帐二字,将来在大漠,推销起来也容易多了。

    而琪琪格既是夫人了,那么就算是嫁给了叶春秋,即便在叶家内部属于侍妾的身份,可谁敢不以夫人相称呢,大家只会知道她是夫人,谁敢说她是妾?

    (未完待续。)

第一千四百二十三章:胜利者

    费宏的这个办法也算是目前最为有建设性的办法了,起码能解决两难的境地,在这大殿里的百官,倒是没有人出言反对,而现在似乎只剩下了一个问题了……

    这琪琪格,身为鞑靼大汗之女,当真肯依附朝廷,为朝廷分化她父亲的部众吗?

    能站在这里的大明官员,绝大多数是朝堂上的人精了,他们想到这个,朱厚照倒也想到了,旋即便道:“琪琪格卿家,你出来说话。”

    语气明显地柔和了很多,朱厚照甚至想,若是这事能成,她也算是朕的弟妇了。

    琪琪格一直安静地站在殿中,方才的比试,其实她也是听得一知半解,不过眼看着无数人皱眉,都以为叶春秋必定答不了的时候,叶春秋的回答便脱口而出,她也不禁感到惊愕!

    她是黄金家族血脉,受的教育远比寻常鞑靼人要高得多,甚至还有专门的汉学的老师,因而对大明的情况也有所了解,此时,她的心思也复杂了起来。

    某种程度来说,她不似那些男人,好勇斗狠,她心里更宁愿自己的族人能够与大明互市通商,这样便能填饱大家的肚子,让大家过上安稳的日子,她是亲见过青龙的繁华的,自认这确实是一条出路。

    何况镇国新军已歼灭了三万鞑靼精骑,所表现出来的战力,很是不俗,现在大量的汉人出关,再这样下去,鞑靼人一味的对抗,并不见得是好的出入吗?

    琪琪格当然是知道自己父汗的雄心壮志的,也固然知道鞑靼铁骑未必就会落败,所以这才有所迟疑。

    而对叶春秋,她是极仰慕的,可是想到这样做,就等于是和自己的父汗彻底划清了界限了!

    可在今天,不管这样的选择有多大的矛盾,她必须得给出一个答案。

    此时,琪琪格出班,朝朱厚照一拜道:“臣女在此。”

    朱厚照看了她一眼,神色显得随和,抿了抿嘴,笑道:“方才的话,你可听到了?朕欲赐你为夫人,就不知你敢不敢接了。”

    琪琪格莞尔,道:“臣女便坦言吧,这是皇帝陛下的美意,臣女若是不肯接受,就愧对陛下这番好意了,何况,在青龙和京师也有不少鞑靼人,有的,是依附大明的,也有的,是被……捉来的,臣女若是能以夫人的身份对他们有几分关怀,又有什么不可以呢?”

    说到这里,她嫣然一笑,笑中竟带着明媚,接着道:“打仗是你们男人的事,我本该是阶下囚,现在得了皇帝陛下的厚赐,心里已是感激涕零,怎么有不肯接受的道理?陛下赐我夫人,我便按汉人的礼节过叶家的门,到时,谁若是瞧得起我,或是瞧得起我家的——老爷,陛下,是该这样称呼吗?”

    呃……朱厚照也懵了,问左右的宦官:“是这样称呼吗?”

    宦官清一清嗓子:“夫人是唤相公,妾侍……好似是叫爷的。”

    朱厚照便道:“也一并叫相公吧,这是朕的意思。”

    琪琪格便又笑了,她虽是自小在关外长大,可也端庄有礼,虽是说话带着让这满朝君臣都觉得有点不太像大家闺秀的模样,可是举止却无可挑剔,给人一种得体的感觉。

    “多谢陛下,或是大家瞧得起我家相公,到时少不得请大家去喝一杯水酒,自此之后,我专心照料相公起居,同时呢,也照拂那些流落于大明的同族。”

    朱厚照不禁笑了,他自是明白琪琪格的意思,对鞑靼人,叶春秋是唱白脸,琪琪格呢,则是唱她的白脸。

    朱厚照不由道:“真是天作之合啊,好,这件事就这样决定了。”

    琪琪格连忙拜谢,不忘偷偷地去看了叶春秋一眼,她一只都觉得叶春秋与其他男子有些不同,到底有什么不同,却有点说不上来,可是现在,她恍然之间似乎明白,叶春秋在大漠时,却也有豪情,这是她这鞑靼人心目中所谓真男人的基本品质,可是有时,这豪情却不似那些鲁莽汉子一般迸发出来,犹如一柄锋利无比的宝剑,却总是遮掩住了它的锋芒,只是当这宝剑一经出现在光天之下,顿时闪闪生辉。

    现在叶春秋便遮掩了他的锋芒,很多时候,即便是大放异彩,可是随后,他也会极力的使自己处在一个不甚显眼的位置,只是抿嘴,轻笑,站在一侧,宁愿将这舞台交给任何人。

    这件事也算是完满地结束了,君臣的心情都还算不错,正午时分,便要祭祀宗庙,朱厚照领着百官使节先拜了宗庙,接着至社稷坛参拜。

    朱厚照的心情是很愉快的,只是一日下来,却还是有些疲累了,这才散朝作罢。

    叶春秋便随着洪流要走,本是夹在众官之中,不愿惹人注意,谁料那琪琪格竟是一点规矩也没有,竟是疾步到了前队,一把拉住了叶春秋的胳膊,这形象似乎就有点不太好了。

    叶春秋是国公,身份高贵,自是在使节队伍之前,在内阁阁老们之后,现在琪琪格突然来了这么一下,顿时引人侧目,身后的人纷纷驻足伸长脖子看,前头的几个阁老和国公也察觉出了后头的动静,便回过来。

    别人倒是无所谓,只是王华那眼睛落在叶春秋身上的时候,叶春秋便觉得不自在了。

    天子堂上,女人觐见的机会本就少,而似琪琪格这样的……好吧,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这个理由似乎可以让自己良心舒服一些,随她好了。

    虽是这样想,叶春秋却是漫不经心,琪琪格的‘大大方方’,自己自是不能显得小气,只是那‘小亲亲’‘小乖乖’的话自是说不出口的,面上虽是波澜不惊的样子,眼角终究还是禁不住乱飞,带着几分贼兮兮的眼角余光与许多道德君子的面容交错。

    他们……会不会将我当做和亲的‘驸马’?理应有不少人为我捏一把汗吧。不过……

    终究这场比试,他是胜利者,也同时解决了很多问题,若是因此能够让关外和关内免于不少战争,这才是真正的利国利民的大好事。(未完待续。)

第一千四百二十四章:杀招

    叶春秋走出殿的时候,感觉到一双眼睛盯着自己,一动不动的。那眼眸里带着怨毒和恨意,似乎要将他千刀万锅似的。

    不过这些,叶春秋并不在乎,愿赌服输。

    叶春秋并非没有给朱厚熜转圜的余地,在此之前,请了周王去斡旋,是他兴王父子非要闹出一个上吊地戏码,在殿中又是咄咄逼人,逼着他非要比试不可。

    叶春秋不由加急了几步,避开琪琪格,上前到了王华身侧,认真的想了想,旋即正色唤道:“泰山大人……”

    对王华这个岳丈加恩师,叶春秋心里存着几分小心,这倒不是因为畏惧,而是因为敬重。

    谢迁也在一旁,见了之后,便诙谐的笑道:“春秋啊,你这是做什么,搞得好似你家泰山小气似得,他有四海之量,不要担心。”

    这使王华也不由失笑,接着苦笑着摇头道:“好生待静初和汗女吧,汗女过门那一日,老夫也来讨杯水酒。”

    自宫中出来,唐伯虎早就在等了。

    今儿是年关,四处张灯结彩,喜气洋洋的,整个京城也是热闹非凡,因此那琪琪格也上了府。

    叶春秋反而显得有些尴尬,乖乖坐在王静初身边,吃酒吃菜。

    这几日总是忙碌,有太多的亲友需要访问了,叶春秋仿佛陀螺一样,四处拜谒,老太公也是红光满面,负责待客。

    逢年过节,既是一次难得放松的机会,却也是一场检验。

    尤其是在这京师内廷,各家去岁在官场上的运势如何,只看宾客便知。

    现在的叶家,已经不再是什么客人来都招待了,如那寿宁侯、英国公等人来,老太公自是出面,有时叶春秋也要作陪,可若是来的是叶春秋的朋友,如张晋、陈蓉、邓健、钱谦,叶春秋则无论如何也要出面不可,其余的人,若是品级低了一些,只能是叶东、唐伯虎来招待。

    真不是势力,要应付的人多如过江之鲫,实在是分身乏术。

    陈蓉和张晋在大年初五的时候,带了一坛美酒来。

    看着两人,叶春秋不由咋舌,笑着问道:“怎么,我家没酒么?”

    张晋抱着酒,像是抱着宝贝似的生怕摔了,下一刻他便笑嘻嘻的拍了拍光滑的坛子,一脸开心的说道。

    “这是从前我们在宁波吃的黄酒,你这府上的酒太好,吃不惯。”

    看着叶春秋思虑的神色,笑容越发淘气了,于是微眯着眼眸说道:“还记得那红烧鲈鱼吗?”

    叶春秋自然记得,不禁失笑起来。

    “怎么不记得?”旋即面色微微暗了暗,嘴角的笑意化成了苦笑,“可惜这里的鲈鱼没有水乡的鲜美。”

    张晋便大笑:“那咱们吃酒,不吃鱼。”

    叶春秋引着他们先进了后宅拜谒老太公,接着去见了静初,这是通家之好的意思,只有最亲密的朋友,方才可入后宅的,王静初见张晋抱着酒坛子不妨,便道:“莫把春秋灌醉了。”

    “灌不醉的,他是酒场小王子,当初在……在……”

    似乎在回忆在哪里,陈蓉却捅了捅他的腰,让他少说废话。

    张晋却住了嘴。

    叶春秋却是眼睛瞪了起来:“什么意思,不就是在聚宝楼吃酒吗?说的好像我流连花丛似得,走走走,少在这里挑拨离间。”接着又吩咐人道:“将唐先生请来。”

    张晋和陈蓉的‘阴谋’被戳破,只好一脸郁闷的样子,朝王静初讪讪一笑,吐着舌头去了。

    这房里便探出一个头来:“姐姐,他们这是做什么?”

    说话的却是躲在房里学王静初做女红的琪琪格。

    王静初含笑道:“还能做什么,一群狐朋狗友,自是饮酒作乐了。”

    “呀。”琪琪格瞪大眼睛,道:“哎呀,我……我也去。”

    鞑靼人爱喝酒,男人如此,女人又何尝不是如此。琪琪格的酒量可是不小,她耐着心,每日在王静初面前姐姐长姐姐短,乖乖学女红,做针线,早就腻了,现在听说有酒,顿时打起精神,双眸泛光,有种想痛饮一番的样子。

    王静初看出琪琪格的心思,不由笑了起来:“你女红做了吗?我瞧瞧。”

    琪琪格面色微红,有些不好意思的吐吐舌,心知王静初的性子,她是个从不和人红脸的人,即便禁止别人做什么,也只会岔开话题,琪琪格便晓得,王姐姐这是不肯让自己去的,看来,又是所谓的忌讳了。

    …………

    在小厅里,叶春秋、陈蓉、张晋加上一个唐伯虎。

    酒过正酣,唐伯虎说起来,和陈蓉、张晋也是早就认识的。

    从前唐伯虎给太白集投过稿,他的文章和诗词都是上佳,总能刊登上去,有时也会寄一些润笔费来,现在唐伯虎已在京师置了一个不小的院子,便是靠着这润笔的费用,可惜那院子暂时没有女主人,虚位以待,等着秋香。

    和别人不同,唐伯虎一吃醉酒,便开始说着胡话,他这辈子够窝囊,也只有在酒醉之时方能畅言几句话。

    倒是陈蓉和张晋,与人交道多了,却越是酒醉,便越是不露声色。

    不过现在这时候,陈蓉却是打开了话匣子,看着叶春秋正色道。

    “这几日,有些蹊跷,今日登门,就是为了说这件事,李春山这人你知道吗?是李东阳的一个侄子,投了一篇文章,说的是兴王府这一次绝俸,结余了多少钱粮的事。”

    “嗯?”叶春秋不禁来了兴趣,优雅的放下酒杯,眼眸深深一眯直直的看着陈蓉,而后看着扑在桌上不起的张晋,还有呵呵傻笑的唐伯虎。

    张晋和唐伯虎都喝醉了,此刻似乎有些累了。

    叶春秋想了想,便淡色道:“我们在这里走走吧。”

    陈蓉点点头,此刻天色已经晚了,霞光万丈,整个世界都是火红的一片,光景格外迷人,远处偶尔传来鞭炮的声音,陈蓉背手信步,他年纪已经到了三旬,红光散在他周身,显得他更加沉稳,道:“那篇文章,说是无论如何也要刊载,想必,就是李公的意思。”(未完待续。)

第一千四百二十五章:聚财

    叶春秋闻言不禁侧头凝视着陈蓉,似乎想知道他的见解。

    陈蓉淡定的笑了笑,岁月如梭,现在的陈蓉,早不复当初在宁波时的潇洒了,此刻的他多了几分沉稳和自信,见叶春秋看着自己,他不由徐徐的将自己的想法娓娓道来。

    “文章确实有很多蹊跷之处。其中我觉得有些夸大的嫌疑,譬如,将这兴王府,以三百年,二十代人计算,说是将来子孙繁茂,将来,会有数千上万个辅国中尉,会有数百个辅国将军,各种的宗室头衔,每年所领米粮的数目,这样算下来,说是这一次绝俸,在两三百年之后,便可节省朝廷一年的国库开支。”

    “这样的算法,虽然夸大,不过,倒也是实情,想必,李公的用意,是借此惊醒天下人,告诉他们,这宗室,朝廷已经供养不起了吧。”

    说到这里,叶春秋莞尔,李东阳动手了。

    借着兴王府绝俸的东风,李东阳显然想一次性,办妥此事,他没有从庙堂上动手,而是先从底层的舆论动手,用许多触目惊心的数字,告诉天下人,眼下大明的财政,已经恶化到了何等的地步,而将所有的罪魁祸首,一并栽在了宗室头上。

    这显然是他改变的第一步,当然,其实真要论起大明的财政,单让宗室来背黑锅,显然也有问题,因为大家都不是善类,那些不必交税的读书人,难道不也是帮凶吗?还有那些仗着朝中有人的富贵人家,瞒报人口、田产,难道不是原因吗?

    某种意义来说,这是一次士大夫阶层,以李东阳为首的一批人,甩锅的行为,故意淡化其他的食利者,却将矛头指向宗室,目的不言自明。

    事情到了地步,要嘛大明财政彻底破产,要嘛就是割肉,可要嘛割的是士绅阶级的肉,要嘛就是官僚们的肉,又或者,就是宗室了,总要有人来作这头肥猪,宗室们,就你了。

    陈蓉深深叹了一口气,有些忧心的看向叶春秋,正色道。

    “这篇文章,我还不敢答应,京里的事,我略知一二。这篇文章,是因为大年初一的时候,是春秋你在太和殿与兴王府的比试而起。一旦文章出来,势必许多人矛头要指向宗室们,宗室也绝不是省油的灯,我怕就怕,李公这是要利用你,借此向宗室发难,而宗室们,则反弹起来,第一个憎恨的,就是春秋你了,这可不是开玩笑的事,因为这绝俸,是因你春秋而起的。”

    他不禁顿了顿,继而用非常担忧的口吻提醒叶春秋。

    “如果宗室集体绝俸,那后果不堪设想,夺人钱财犹如杀人父母,那么整个大明的宗室恐怕都要与你为敌了。”

    陈蓉的担忧不是没有道理,到时候天下议论纷纷,再之后就是庙堂上的压力会使宗室透不过气来,接下来势必会闹个不休,真到了那个时候,宗室们肯定要寻个出气筒,这个人,会是谁?

    叶春秋深深的注视着陈蓉,很感激的道。

    “陈兄,我也给你交个底吧,这篇文章,登载了吧,李公想要借太白集发挥影响,这也未必是坏事,这说明,李公已经看到了太白集的好处,一旦,太白集有了可以利用的价值,势必会得到朝廷的支持,到了那时,太白集何愁不兴盛呢。”

    “可是……”陈蓉还是有些担忧,深拧着眉头还想说什么。

    “无妨。”叶春秋立即摆摆手:“我知道你的担忧,你是怕登载了之后,宗室会将所有的憎恨,指向我的身上。就像你说的,整个大明宗室都与我为敌了。”

    “哈……”叶春秋一笑,带着几分豪迈,或许是酒精的作用,他接着豪声道。

    “其实你还是小看了我?宗室一旦受到了压力,固然会不满。可是……人都有趋利避害的本能,比如,周王府,他们早已看不上宗室供养的那些粮食了,他们在镇国府,有股份,在镇国府下的商行,也有不少的买卖,开封的不少货物供销,都是他们负责的,每年从镇国府那儿,赚取的银子,就有数十万两以上。”

    “你看看,这是何其大的一笔数字。那么,你不妨试想一下,若是周王,在天下人议论纷纷,感觉到供养不保地时候,他会怎样选择呢?他从前,有两筐的鸡蛋,一个筐子眼看着就要砸烂了,这时候,当然得着紧着,将这鸡蛋放进另一个筐里,这是避险,可一旦把鸡蛋都放入了镇国府,你想想看,他只怕会更加愿意和我打交道,而绝不会和我交恶。”

    “你懂我的意思吗?”叶春秋生怕陈蓉为自己过分的担忧,一时滔滔不绝分析大明宗室的情形。

    “这些言论一出,李公开始布置的时候,宗室势必会一分为二,如周王这些宗室,会更加依靠镇国府,因为镇国府就是他们未来的保障了。

    他们更愿意拿出银子,到关外去养马、开设作坊,行商,唯有如此,他们才能保障收益,应对风险。这些人,反而会成为我最大的保障,无论发生什么,都愿意支持我;而另一部分宗室,固然也有不满,他们从前和镇国府没有什么牵连,却也不得不尝试着在镇国府来投资了。

    当然,不排除会有一些死不悔改的,可能非要和我为难,可这又如何呢?周王会为我摆平的,赵王、潭王、楚王,也绝不会让他们来反对我。”

    “某种程度,绝俸,对我和李公,都是有益无害,他若是能扭转国库入不敷出的局面,将来,不失一个文正公,名垂青史,而一旦坐地食利的宗室们失去了保障。

    他们地窖里存着的银子和钱粮,就不得不拿出来增加收益了,财源一断,就必须找新的财源,而周王、楚王这些人,已经为他们做了表率,到时候,你想想看,这些积攒了这么多代的钱粮,蜂拥的涌入镇国府,会使镇国府壮大到什么程度?”(未完待续。)

第一千四百二十六章:梃杖

    陈蓉听罢,恍然大悟,原来这叶春秋,竟还有如此心机,看似莽撞的举动,其实却含有另外的深意。

    确实如此啊,而今宗室们能吃的,一个是靠朝廷的供养,一个就是镇国府的分红,一旦供养遭致朝野的攻讦。

    这个时候,若是再转过头来对付叶春秋,除非这些人真的疯了,不然他们不敢动叶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