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庶子风流-第22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是应该的。”朱厚照毫不犹豫地道:“朕没有让你吃亏的道理。”

    他很认真地看着叶春秋,接着道:“不过……现在朕心里挺难受的,哎,刘伴伴到底是坏呢,还只是办事不利呢?”

    叶春秋只是抿着嘴,没有说话。

    这种事,他自觉得自己不宜插口,只能让朱厚照自己去体悟了,倒不是因为叶春秋恪守什么不愿背后说人是非的道德底线,只是他很清楚,几句非议,是很难改变一个人印象的。

    见叶春秋没说话,朱厚照则是失笑道:“好了,不说这些了,朕现在虽然并非是镇国公,可是呢,却也是镇国府大股……大股什么?”

    叶春秋带着浅笑,接口道:“大股东。”

    “对。”朱厚照终究是个总能让自己开心的人,他很快就忘去了心中的不快,面带笑容道:“朕都已经想好了,既然是股东,怎么能和其他人一样呢?你是股东,周王是股东,连姓张的那两个混蛋,也可能是股东,朕怎么能和他们相同?”

    这话……似乎很有道理,叶春秋也觉得自己确实有所疏漏了。

    皇帝就是皇帝,皇帝怎么能和其他人一样呢?

    只是……想要解决这个身份的问题,似乎很不容易。

    叶春秋一脸踟蹰的功夫,朱厚照的眼眸中却是闪过得色,兴致勃勃地接着道:“朕已想好了,朕要封自己为‘镇国府总督军政大股东’,嗯,就这样办了,这名儿好不好?是不是很契合朕的身份?不许不说话,要立即回答。”

    “呃……”叶春秋有点懵逼,他始终觉得朱厚照才是一个穿越者,这思维还真是………

    “快说!”朱厚照瞪大着眼睛看着叶春秋,连连催问。

    (未完待续。)

第九百九十二章:锦上添花(第七更)

    叶春秋有点不知说什么好,老半天,才很艰难地道了一句:“陛下圣明。”

    天地良心,这样违心的话说多了,不知会不会鼻子变长。

    朱厚照便哈哈笑道:“如此,那么这件事就这样办了,朕命人刻金印,你是状元出身,觉得这‘镇国府总督军政大股东’有没有不妥之处?不然,再改一改?”

    “不必。”叶春秋努力地扯出了几分笑容,道:“这名儿好极了,诚如那美人一样,多一分则肥,少一分则瘦,里头的每一个字,都带着玄妙,臣弟佩服之至。”

    果然做了镇国公就是好啊,马屁可以随便拍,若是清流,那就有点糟糕了,这么恶心的话,若是被人听了去,天晓得会是被人骂成什么样子。

    朱厚照点头,欢喜地道:“你说到朕的心坎里去了,嗯嗯,这样最好,不能多也不能少,朕决心再赐你‘镇国府总督军政副股东’之称,你不必拒绝,朕是大股东,你必定要做副股东的,你我是兄弟,怎么能少了你的份。”

    “……”叶春秋突然觉得自己有点傻,早知如此,实在不该将马屁拍得太狠,几乎可以想象,将来自己头顶着一个‘镇国府总督军政副股东’的名头出现在了史书上,会是什么光景。

    他最后还是莞尔一笑,却也没有拒绝,其实很多时候,朱厚照不过是喜欢威风罢了,他喜欢威风,就让他闹一闹就好了,这种细枝末节,实在没有去扫他兴致的必要。

    毕竟就在一个时辰前,这个家伙还对自己尽力维护呢。

    叶春秋很承他的情,因为他很清楚,想要让一个要面子的皇帝出来承认一桩根本不属于自己的干系,是何其不易,可是朱厚照义无反顾地做了。

    所以叶春秋决定改变态度,至少暂时这段时间之内,暂时不摆出一副油盐不进的样子,给他添堵了,至少三天之内决口不说请陛下注意君仪。

    很显然,朱厚照对此甚是热心,接着又道:“那张家兄弟,得了多少股份?”

    叶春秋便道:“寿宁侯百之有二,建昌伯百之有一。”

    “这样啊。”朱厚照皱着眉头,很是纠结的样子道:“这样啊,朕挺嫌弃他们的,这两个窝囊废,若是也进了股东局,就怕坏事啊。”

    叶春秋笑了,道:“陛下不必担心,他们的股份,实是杯水车薪,镇国府的真正两大股东,就是陛下和臣,其他人,不过是锦上添花罢了。”

    朱厚照倒是认真起来,道:“朕很承你的情,其实你就算不给,朕也不会问你要的,朕知道你担心什么,你是担心将来有人打镇国府的主意,所以才出此下策,不过……你忘了还有朕呢,不过你既然愿意给朕分红,朕也就收了,这是朕应得的,哈哈,你的就是朕的。”

    他厚着脸皮又笑起来:“不过虽是如此,这镇国府的事,朕可不管,一切听你的,股东局里若是有人不识相,你和朕说,朕来收拾了他。”

    叶春秋也很认真起来,道:“陛下,股东局最大的问题,就是不能像陛下这样随意收拾人啊。”

    “啊……那岂不是有人上房揭瓦也没人管了吗?”朱厚照觉得叶春秋的话没有道理,恶声恶气地道:“这还有没有王法了?”

    叶春秋苦笑道:“股东局里,一切都凭着股份说话,谁的股份多,谁的话语权就大,可不能仗势欺人,否则,要股份做什么?现在大股东只有陛下和臣弟,只要陛下与臣弟同心,其他人就是想要闹,也是闹不起来的。”

    朱厚照觉得这话听起来也很有道理,不过他是个思维很发散的人,不由道:“若是……若是有一天,朕驾崩了,那么……朕是说假使,假使朕的子孙,和你不一致呢?”

    对于朱厚照这令人无语的想法,叶春秋再次感到服了,而后无奈一笑,才道:“这个嘛,自然还是靠股权说话,若是不一致,就要靠其他股东偏向哪边了。”

    “他们敢不偏向宫中?”朱厚照孜孜不倦地问。

    叶春秋很认真地道:“若是两大股东不一致,就看谁的方案能给镇国府挣更多的银子,谁有本事,股东们为了自身的好处,总会……”

    朱厚照眯着眼,沉思了一下,才道:“居然很有道理,至少朕就知道,朕若是和你有不一致,你能挣更多银子,张家兄弟那一对混账肯定会……”朱厚照摇摇头,似乎觉得也挺不错,开心挣钱嘛,闹什么闹,谁挣钱多,谁做主,这岂不是更好?何况本来这镇国府就给叶春秋了,现在叶春秋拿出来,算是回馈自己,已经很仗义了。

    朱厚照突然贼贼地道:“朕终于明白了。”

    叶春秋露出狐疑之色,道:“陛下明白了什么?”

    朱厚照一副高深莫测的样子道:“朕终于知道你为何要将这么多人拉进股东局了,这就是为了防范朕的儿孙吧。”

    居然当真被朱厚照一眼看破,叶春秋没有点头,也没有否认。

    朱厚照笑嘻嘻地道:“你想啊,朕这副德兴,嗯……嗯……朕也不是这个意思,朕只是说,朕的儿孙,做糊涂虫的可能理应多一些,若是到时候,朕的儿孙们做了天子,若是胡闹,单凭你,怎么阻止呢?可是拉了这些人进来就全然不同了,哎……这些家伙,其实朕也制不住。”

    这是实话,后世人对皇权的印象大多是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说穿了,无非是辫子戏看多了而已,至少在大明朝的中后期,情况却是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在历史上,明朝灭亡时,国家因为连年用兵国库空虚,崇祯皇帝四处向大臣借钱,结果如何,大臣照样懒得搭理,结果闯王杀入京师,从无数大臣的府中抄出金银无数。

    由此可见,什么所谓的君君臣臣,别看某些人喊得震天响,真牵涉到了自己的切身利益,或者说自己的小钱钱的时候,连皇帝都是不认的。

    (未完待续。)

第九百九十三章:请陛下拭目以待(第八更)

    愚忠的思想,到了满清才抵达了最高峰。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几乎成了口头禅。

    而至少叶春秋所处的正德朝,天子的权利显然是受到极大约束的,除了那些真正打天下出来的太祖和文皇帝,皇帝一直都受了诸多的掣肘。

    等到了成化皇帝之后,渐渐内阁学士开始真正成为宰辅,天子想要一手遮天,就更加难了。

    叶春秋拉进股东局的人,从宗室藩王,到皇亲国戚,再到开国和靖难的五大公族,还有无数民间资本背后的那些人,哪一个都不是省油的灯,一个两个,天子或许还可以对付,可若是天子在股东局里触犯的是绝大多数人的利益,这几乎就等于和满天下的权利作对了。

    叶春秋之前倒没想到,他的用意会让一向胡闹的朱厚照看破。

    只是被朱厚照戳破,叶春秋竟也没有惶恐,而是很有耐心地解释道:“陛下,臣弟确实有这心思,镇国府就是一碗水,臣弟要做的,就是一碗水端平,如此一来,每一个人想要闹事,影响了大家的挣钱大计,就会使其他所有人利益受损,无论是谁,若是随意枉顾其他股东的利益,都可能遭致极大的反弹,这就使任何想要从中滋事的人,都需掂量一二,不敢过份,因为唯有大家团结一心,拧成了一根绳子,才能将镇国府做大。”

    朱厚照岂会不明白这个道理?他本就不喜欢闹哄哄的争吵不休,还有各种明争暗斗,而叶春秋的这个办法,的确能避免以后很多有可能发生的纠纷。

    朱厚照深以为然地点头道:“很有道理!不过……做大?怎么做大?挣银子是吗?”

    朱厚照的眼睛都明显地亮了几分,感激自己似乎又捉住了一个重点。

    叶春秋笑吟吟地道:“要做的事多着呢,这些日子,股东局会挂牌成立,等局面打开了,下月初一,股东局就要开第一场会议,这个会议,还是陛下来主持吧,臣呢,则将一年之内,镇国府的账目、计划统统献上,供大家议定。”

    朱厚照显得兴致勃勃,点头道:“朕倒是颇为期待得很,朕才不在乎那些账目,朕最在乎的是镇国新军。”

    叶春秋微微笑道:“陛下放心,镇国新军自然会进行强化,这也会在计划书中拟出一个专门的章程。”

    朱厚照饶有兴趣地道:“你的意思是,继续扩招镇国新军?”

    叶春秋却是摇头道:“不,是装备火器。”

    “火器?”朱厚照倒是对火器的印象不是很好。

    大明有许多火器,喜欢舞枪弄棒的朱厚照俨然算是半个火器专家,现在听到叶春秋要装配火器,反而一下子没了多少兴致。

    倒是叶春秋神秘一笑,道:“届时,自然可以让陛下大开眼界。”

    对于镇国府,朱厚照显然有很浓厚的兴趣,偏偏叶春秋又卖了关子,此时,他的胃口也就被钓了起来,于是颇为期待地道:“那么朕便拭目以待吧。”

    二人在暖阁里聊得兴起,足足待到了日头偏西,叶春秋这才意犹未尽地告辞而去。

    叶春秋刚出了暖阁,就见到刘瑾死气沉沉地侍立在外头,想必是感觉自己可能大难临头,现在想要想尽一切办法,死抱着朱厚照的大腿不放。

    对于刘瑾,叶春秋只有厌恶的心情,没有理他,变径直而去。

    只是与刘瑾擦身而过的时候,他分明看到刘瑾打了个激灵,朝自己笑了笑。

    叶春秋只当没有看见,便快步而去,自午门出宫。

    结果出了午门,意想不到的事情又发生了,竟发现不少人在此等着自己了,都是各府的宦官和仆役。

    一个宦官率先上前,堆着满脸笑容道:“见过镇国公,周王殿下想请镇国公前去鸿胪寺一会。”

    叶春秋扫视其他人,朝他们耸耸肩,带着歉意地笑了笑。

    这些人倒也识趣,知道周王殿下开了口,也不好争抢了,各自报了自家主人的姓名,约定了日子,接着叶春秋便上了车,直接抵达了鸿胪寺。

    令叶春秋更想不到的事,周王朱睦柛竟是亲自从鸿胪寺中出来,一改平日严肃的态度,如沐春风地看着叶春秋道:“镇国公,我们又见面了。”

    叶春秋忙是行礼,回以淡淡笑意道:“殿下太客气了。”

    朱睦柛与叶春秋一同进了鸿胪寺,到了朱睦柛下榻之处,分宾主落座,接着命人上茶,叶春秋坐在下首的位置,与朱睦柛寒暄。

    朱睦柛感叹道:“这股东局,实在是妙不可言,本王当初看了镇国公遗落的书信,第一个念头就是,这世上竟有如此有意思的事。”

    叶春秋很清楚,这种现代公司的雏形,又或者说英属东印度公司的组织结构,别看只是一个权力结构的变化,而里头的妙用却是无穷。

    这种所有人承担风险,可与此同时,又是所有人都可分一杯羹的结构绝对属于划时代的,某种程度来说,这东西的出现,不亚于枪炮那般横空出世,意义重大,因为只有这样的组织架构,才能稳定后方,减少内耗,同时可以让镇国府专心致志地不断拓展。

    朱睦柛的感叹,并不为过,而事实上,他绝对属于其中最大的受益者,虽然只是百分之三的股权,得到的钱财眼下不过是几万两而已,可最重要的是,镇国府给予了一个原本开封周王府根本无法想象的一个平台,使他这个本来不能做事,也不敢做事的人,多了一个机会。

    毕竟,不是谁都愿意被当猪一样养着的,现在好了,虽然在镇国府里人微言轻,股权不大,却依然可以偶尔做一点小小的决策,人老了,总该找点事热热身嘛,偶尔查一查镇国府账目,派人去考察一下镇国新军什么的,其实也是一件挺愉快的事。

    他笑吟吟地看向叶春秋,见有人端了茶水来,便笑容可掬地道:“来,喝茶,这茶是陛下赏下来的,镇国公尝尝。”(未完待续。)

第九百九十四章:强龙不压地头蛇(第一更)

    叶春秋品了一口茶,只带着淡淡笑意地说了声好。

    这次会面,可不是为了来品茶,不用想,叶春秋也明白,接下来大致就是和这位周王殿下亲切友好地交谈了。

    周王朱睦柛显然对于股东的人选颇为热心,叶春秋对他毕竟只是单独的承诺,至于其他人能得多少,他却多少有些关注。

    因此,等他问起,叶春秋大致地说出了自己的想法,朱睦柛颌首点点头,道:“看来囊括的人还是不少,不过这样做,倒也稳妥,镇国府若是需要什么出力的地方,大可以给本王打个招呼,不说别的,在河南布政使司,周王府还是说得上话的。”

    叶春秋不由诧异,可是很快,他突然心里一喜,这一次的股份制推出,竟似乎得来了一个意想不到的好处——地方上的关系。

    这可是大明朝啊,在这个交通并不便利的年代,很多时候,其实皇权并没有什么用,所以当初镇国府固然是挂着镇国公朱寿的名号,可是到了地方,虽然可能别人给你好脸色,只是毕竟山高皇帝远,但凡是牵涉到了利益,就总不免会惹来一些麻烦。

    县官不如现管嘛,你一个外来人,想要拓展买卖,这沿途如此多的关卡,还要上上下下无数的地方官吏,这些人可没有一个是省油的灯啊,遇到狠的,那种地方上的水路巡检,白日是官,夜里说不定就是贼了,直接让你暴尸荒野都是未必。

    那些盘踞各地的‘山贼’,更是永远都剿不干净,为什么?若是背后没有一丁点背景,你也配做贼?

    可是这些股东就不同了,毕竟牵涉到了自身的利益,比如周王朱睦柛,他在河南,尤其是在开封的影响力,可能比天子还要大,毕竟周王殿下乃是地头蛇,早已在开封历经了数代,河南官面或是下头的三教九流,什么事能瞒得过他?何况他们扎根河南,下头又有与之亲近的郡王,完全可以说,周王家族一个亲王,四五个郡王,虽然不敢贸然涉足朝政的事,更不敢插手军务,可是在河南地方上,想要整死几个人,却好似是掐死蚂蚁一样容易。

    这样的股东有很多,借着股东的关系,招商局完全可以借此机会经营出一个地方豪强的人脉网络,将来招商局肯定要在天下各府设立分局,深入的耕耘和布局,到了河南,肯定要仰仗周王,去了云南,少不得要黔国公府帮衬,到了南京,魏国公大可以成为保护伞,这种人脉,可以解决多少的麻烦,可以消弭多少灾祸,后世交通和通讯如此发达,尚且还有政令不出xxx之说呢,远在京师的镇国府,单凭一个镇国公,即便是连宫中也有股份,又能如何?强龙不压地头蛇,而现在……这些地头蛇不知不觉成自己‘股东’了。

    叶春秋的心头真真是喜出望外,很识趣地道:“如此,就多谢殿下了。”

    除了是股东,恐怕将来少不得还要和周王府有其他往来的,叶春秋倒也不客气,直接问明了周王的归期,接着道:“既然殿下不急着返回藩地,那么下月初一,股东局的会议,还请殿下屈尊前往,届时小子在股东局恭候殿下大驾。”

    好生地寒暄一番,朱睦柛显然对这个彬彬有礼,同时颇为‘干练’的镇国公的印象很不错,竟一改从前严厉,语气多了几分和蔼。

    眼看天色不早了,叶春秋便告辞道:“许多日没有归家了,只怕家里人已经急了,若是有闲,下次还来拜望,万望殿下不会觉得是扰了殿下的清静,殿下,告辞。”

    朱睦柛亲和地将叶春秋送至中门,微笑着要目送叶春秋上车,却突然若有所思,不禁嘱咐道:“而今废黜了新政,刘瑾虽是麻烦缠身,可是他党羽众多,却还需小心为好。”

    叶春秋轻松地朝他一笑道:“多谢殿下提醒。”

    说罢,叶春秋便上了仙鹤车,坐下来后,才真正地感到一丝疲倦,迷迷糊糊地靠着沙发睡着了。

    回到家中,府中对叶春秋的事,因为有了叶春秋的叮嘱,所以除了官家叶东外,这事是一直瞒着王静初和叶老太公的,不过叶老太公却能看出几分端倪,虽没有过多质问叶东,却一直显得闷闷不乐,听到叶春秋终于回来了,这才心情舒畅起来,微微颤颤地要出来接他。

    走到一半,便见叶春秋穿着蟒服,精神奕奕地迎面而来,叶老太公不禁埋怨道:“为何现在才回来?是不是出了什么事?”

    叶春秋朝老太公作揖,乖巧地道:“哪里能出什么事?孙儿只是有些公务在办罢了。”

    叶老太公依旧是觉得叶春秋在隐瞒什么,但见他平安回来,也就没有再多问,反而精神一震道:“你爹来书信了。”

    听到老爹来了书信,叶春秋的心情也有点激动,忙是到了书房,叶老太公将书信叫给他,又是洋洋大万言的家书,看着叶景的笔迹,叶春秋感受到一股暖意,便将油灯移近一些,对着油灯细细品读。

    里头的内容除了一些应有的问候,也说了些叶景的近况,朝廷已加了他大理寺少卿,这一次算是因祸得福,接着又有钦命传到他手里,命他奉旨招抚宁夏诸镇的军民,叶景的差办得还算是得心应手,毕竟许多人的生死握在他手里,这位新晋的叶少卿很是宽厚,几乎革除了此前周东度的所有弊政,入实的重新丈量土地,对一些曾经犯过过错的武官也尽力安抚,在叛乱之中死去的人亦是进行了抚恤,宁夏现在已经大定。

    这个局面一打开,威望也就建立了起来,但凡是为官之人,其实能力是其次,毕竟能力可以慢慢的磨砺,到了地方,尤其是主政一方,总是能发现问题,若是真心想要去做点事,也迟早能摸出一套解决问题的方法,可是威望就全然不同了,威望不足,即便想做事怕也难以贯彻。(未完待续。)

第九百九十五章: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第二更)

    很多时候,官场上的问题不在于问题如何解决,而在于你想要去做,往往绑住你手脚的人是同一个官署的同僚,甚至可能是一群不起眼的皂吏。

    而叶景的优势就在于,现在宁夏上下人心惶惶,于是都仰仗着这位钦差为他们向朝廷求情,不少人也都承了叶景的情,正因为如此,现在都是夹着尾巴做人,也有不少人愿意为叶景效命。

    这是一个很好的开始,至少叶春秋从叶景书信中的能感受到,老父比从前稳重了许多,独当一面,想来也是不易。

    叶春秋放下书信,唏嘘一番,酝酿了片刻,捉笔疾书,一气呵成地写了一封回信搁在案上,他不必叫人送出去,只需放在案牍,清理书房的人自会料理。

    忙完这个,叶春秋便迫不及待地往卧房的小院赶去,估计连他也没有发现,他的脸上因为想着小院里的那个多日不见的人儿,而变得柔和不少。

    虽然叶东之前托人告诉他,王静初的身子没出什么问题,可毕竟多日不见,记挂是必不可免的,见到人才能真正的安心。

    此时,王静初正带着曼玉背对着门,坐在卧房中间的桌前作画。

    门是开着的,叶春秋对发现了他的秋月打了个手势,让秋月不要吭声,便蹑手蹑脚地站在了王静初和曼玉的身后,见她们很是认真,画的理应是花鸟,虽不出色,可是作墨中花鸟竟也活泼,与窗外的春色相映。

    “咳咳……”本是想让王静初他们发现他,好看到王静初的惊喜之色,可是他们实在太投入了,等了许久后,于是叶春秋故意咳嗽了一声。

    二女这才注意到叶春秋,曼玉一脸意外,连忙行礼;王静初则抿着朱唇搁笔,脸上的惊喜之色,不言而喻。

    此时,王静初的肚子已经微微隆了起来,今儿虽是罩着宽裙,竟也有些明显了,王静初露出了几分浅笑,挽了挽发,面上带着几分嫣红道:“献丑了,夫君何时回来的?多日忙于公务,可是累了?吃过饭没有?曼玉,你先去给公爷斟茶。”

    “不必了,我还不饿,也不渴。”叶春秋笑呵呵地摇头,看着王静初从容不慌的样子,应该完全不知道他这些天发生了什么,还真以为他有公务在身才多日没有回家。

    看着王静初脸色不错,倒是庆幸没有让她知道他这么些天的近况,不然,忧虑过多,必对孕妇有不好的影响。

    从容地走到画前,仔细端详了一番,叶春秋才道:“画意倒是很好,就是用笔略显生涩。”

    曼玉便笑盈盈地道:“这是胎教,我听外头人的说,十月怀胎的时候……”

    她大讲自己的心得,叶春秋假作听得有趣,明明知道胎教,却故作惊讶的样子道:“原来如此。”

    曼玉很识趣,知道叶春秋出门多日回来,必是想跟夫人好好静处的,并没有在此多做逗留,乖乖地告退出去。

    夫妻二人终于相处一室,便显得轻松许多了,不约而同地相视浅笑,眼中都是对方的影子。

    叶春秋便情不自禁地走到王静初的身旁,轻搂着王静初,不由轻轻地用手在她肚上摩挲,脸上尽是在其他人跟前少有的柔和,却是带着几分嬉戏道:“若真有胎教,岂不是我这做爹的做了坏的榜样?”

    “呀,这怎么会?”王静初不解地道。

    叶春秋在心里算了一下,大抵现在孕期已过了三月,便低着头,朝她眨了眨眼,才道:“很快就会了,夜里就知道,哎呀,怎么还未天黑啊。”

    王静初已为人妇,怎会不晓得叶春秋这话里的隐喻?

    不过虽然是已为人妇,素来性子较为矜持的王静初,脸腮上还是不由自主地浮出了一层红晕,娇羞地用粉拳轻锤了一下叶春秋的胸口,故意地瞪了叶春秋一眼,道:“没个正儿!”

    叶春秋多日不见妻子,在那中军都督府的这些天,心里都是记挂着她,可无奈不能回家,只能从差役那里听到叶家传来王静初安好的消息,心里虽是没有过多担忧,但是没有思念是假的。

    现在佳人在怀,见她此时脸上红粉如花,一双水汪汪的眼眸,衬得她娇柔万分,叶春秋的目光便更加柔情了几分,捉着王静初的手道:“你是我的妻,我在外头都要正儿,但是唯独在你的跟前,我可以随心地做自己,你不愿意吗?”

    虽然叶春秋这话很暧昧,可是却让王静初觉得心里暖和和的。

    叶春秋这是在变相地告诉她,她在他心里是跟其他人不一样的呢!

    王静初的唇轻轻地弯了起来,浮出了一抹好看的弧度,更显得本来就娇俏的样儿多了几分狐媚。

    叶春秋以为王静初又是害羞,所以才会久久没有说话,却突然听到怀里之人,带着清脆的声音说道:“夫君,我愿意!”

    想起这些天,虽然自己对于御审一时可算是胸有成竹,但是这过程也不能算是轻松愉快,虽然他在中军都督府中,一直忙于写写画画,可是心里偶然还是忧心的。

    只是……紧绷了多天的精神,似是在这一刻里,得到了完全的释放,叶春秋情不自禁地会心一笑,将搂着王静初的手收得更紧了几分,似有深意地道:“不管我在哪里,都会想到家中有你,所以就算遇到再难的事情,我都会迎刃而上,让我们这个家更加的安稳幸福!给你和孩子过上更多尊荣的生活。”

    王静初在叶春秋的怀里点了点头,没有看到叶春秋那眼中的坚定,却是满心的信任和满脸的幸福笑容。

    宁静而温情的时间总是过得比较快的,但是这样的美好时光,得是付出努力才能得到,次日清早,交代王静初好好在家养身子,叶春秋便又赶去了镇国府。半个多月不见踪影,而今一来,才发现积压了许多事,新的马车工坊已经开始投产,偏巧这个时候,钟表的生意竟也火热起来,这让叶春秋也感觉到了一些意外之喜!

    (未完待续。)

第九百九十六章:神器(第三更)

    商品都是有关联性的,有的东西,可能让人不能轻易接受,大家习惯了沙漏,或者看着天色,可是当马车和沙发还有水晶热销,使镇国府得以趁机开始布局经销的网络,与此同时,镇国府的商品也给了人一种新潮的印象,正因为如此,人逐渐开始形成了一种观念,便是镇国府的东西总是好的,所以原本无人问津的钟表,现在竟也渐渐吃香起来,有人愿意尝试,起初觉得有些不习惯,可是久而久之,就见见熟悉起来。

    任何新商品的出现,总会出现一个怀疑的过程,这个过程有时冗长,有时很快,这便是招牌的作用,有了足够的口碑,即便是一些难以接受,或者是超前的东西,人们也乐于接受。

    现在镇国府大肆在招募人手,钟表的匠人对机械的要求更高一些,所以雇佣的价格也是高昂。

    叶春秋只是在镇国府找了几个人来,交代了下月初一的股东会,让他们制定招商局生产计划、镇国新军的操练计划,还有研究院的研究计划,接着便去了研究院专门的试验场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