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庶子风流-第15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六百五十九章:对不起,涨价了(第五更)

    叶春秋跟着宗令府的官员,先是过了正门和戟门,接着便有是一刀五彩琉璃门,门内则是金水桥,在雪絮之中,金水桥下的玉带河似乎已经冻住,结成了一层薄冰。

    进入太庙,不得斜视,所有人进出,都需有宗令府或者是礼部的官吏带领,所以叶春秋不敢怠慢,紧紧地跟着这宗令府的官员身后,这人领着叶春秋到了一排屋舍边上,朝着叶春秋道:“叶修撰,请入左二房。”

    叶春秋颌首,信步朝着左二房去。

    这里的一排屋舍都是准备给祭祀的大臣们休息的地方,吉时未到,因而各房都挤满了人。

    叶春秋进去,这儿多是一些翰林和御史,灯火冉冉,早已人满为患。

    见了叶春秋来,有人和叶春秋打了招呼,叶春秋一一行礼,先已抵达的戴大宾挪了挪身子,对叶春秋道:“叶修撰,来这儿。”

    叶春秋看他挪开半个蒲团,不由泛出一笑,这儿怎么像是笼屋似的,好吧,人太多,确实只能将就将就。

    时候还早,诸公们免不了相互高谈阔论,叶春秋却是一声不吭,只听他们说起今岁的一些趣闻。

    天渐渐的亮了一些,可是雪絮依旧飘飞,偶尔有人进出,门一开,便一股冷风灌进来,屋里的烛火顿时疯狂摇曳,忽明忽暗。

    也不知到了什么时辰,有人不禁道:“吉时快要到了,何以不见圣驾?”

    按理来说,圣驾来了,是需要大家去迎接的,吉时是祭祀的时辰,可是这个时间点,陛下也该移驾到配殿去稍作休息,准备主祭了。

    可是偏偏,还不见踪影。

    这时门又开了,冷风灌进来,引来一阵的咳嗽,有个吏部的官员带着几分急色,左右张看,气喘吁吁地道:“哪个是叶修撰?叶修撰,快……到左一房去,刘公召你问话。”

    叶春秋忙是站起,大臣们一般身子都不大好,平时毕竟享福惯了,于是忙是跟着出去,把门关上,随着这人到了了另一处屋舍,方才进去,便见刘健几人正围着炭盆取暖。

    这儿就显得空旷了许多,一个屋舍,只有寥寥**人,多是学士和尚书,不过那位礼部尚书却是不在,叶春秋估摸着是去安排祭祀的事了。

    叶春秋行礼,还未开口说几句客套话,刘健便开门见山地直接问道:“叶修撰,陛下何以还没来?”

    我真是冤枉啊,他来没来,我哪里知道。

    叶春秋道:“下官不知。”

    刘健幽幽地叹了口气道:“方才老夫叫人去问过了,说是陛下在沐浴更衣。”

    他说到这里,深深地看了叶春秋一眼:“叶修撰知道更的是什么衣吗?”

    叶春秋语塞,不做声了。

    刘健又是叹息,道:“你直说了吧,陛下是不是想借这个来要挟老夫和在座诸公,让他自封镇国公才肯罢休?”

    终于……还是坐不住了。

    叶春秋一直都很能理解刘健的心情,遇到这么个荒唐少年,人家压根就不打算按常理出牌,再特么的精明的人物也是得傻眼。

    算起来,叶春秋教朱厚照的这一招,也算是够狠的。

    叶春秋便道:“陛下确实一直惺惺念念着要封镇国公,其他的,下官就不知了。”

    这种事一定要撇干净,绝不能留着什么把柄。

    房舍中陷入了沉默,只有外头冷风的呼啸声。

    舍中的炭火冉冉,刘健吁了口气,道:“哎……老夫该说什么呢,先帝就在这里,若是见到陛下不伦不类的在此告祭,他在天有灵,如何能安?”

    他将手放在铜盆之上,像是唠家常一样继续道:“陛下终究是九五之尊,他既然做的决定,身为臣子的,如何能更改?叶修撰,你速去宫中,告知陛下,就说镇国府之事,老夫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请陛下速速穿着礼服来太庙,不可误了吉时。”

    大功告成了!

    叶春秋忙道:“下官这就去。”

    叶春秋不敢怠慢,火速向礼官要了一匹马,从太庙入宫,太庙距离宫中不远,片刻即到,朱厚照此刻还在暖阁里焦灼地等着消息,一听到叶春秋觐见,顿时打起可精神,忙命人将叶春秋传进来,等见到叶春秋进来,他立即道:“如何,如何了?那边怎么说?”

    叶春秋便道:“陛下,刘公松口气了。”

    朱厚照方才还是一脸紧张的表情,眼中带着期盼,又有几分失落。

    他觉得刘健肯定不会放任自己胡闹,说不准待会儿就带着一群大臣来逼宫了,心里还有些忐忑,一听到叶春秋说松了口,朱厚照顿时喜上眉梢,连眼眸也灿亮了许多,道:“当真?吓,吓死朕了啊,朕还以为……还以为……哈哈……那么朕得赶紧拟旨……”

    叶春秋却是道:“陛下,吉时要到了,陛下理应火速去太庙为宜。”

    “哦,好,这敢情好。”朱厚照满脸笑意地指了指自己:“朕可是早有准备了,你看,礼服都已经穿上了,来来来,给朕戴上通天冠……”

    说到这里,朱厚照顿了一下,似是想到了什么,道:“且慢,刘师傅这样轻易答应了?”

    叶春秋苦笑道:“刘公确实允了。”

    朱厚照眯着眼,露出小狐狸的样子:“朕想明白了,朕还得再加一个‘总督军务威武大将军总兵官’。”

    叶春秋脸都绿了。

    朱厚照涨价了……

    你缺德不缺德啊,人家前脚同意你自封镇国公,后脚你就不满足了,这不是坑我吗?

    叶春秋几乎可以想象,等自己去见了刘健等人,他们会是何等草泥马的表情,多半手撕皇帝的心都有。

    见叶春秋表情怪异,朱厚照却是眨了眨眼,眼中掠过狡黠:“叶爱卿啊,反正多一个头衔也只是多一个而已,既然诸位师傅们肯同意镇国公,那么总督军务威武大将军总兵官料来也不难,朕还要加你镇国府长史,这个也一并得跟他们说清楚,不说清楚,朕已想好了,哪儿也不去。”

    (未完待续。)

第六百六十章:镇国公(第六更)

    叶春秋也是醉了,他觉得不该放任朱厚照这样胡闹下去,便板起脸,肃然道:“陛下应当适可而止。”

    朱厚照看着叶春秋,只见叶春秋一脸的严肃,显得没有一丁点商量的余地。

    有些事,无论如何也是该有底线的,叶春秋有自己的原则。

    否则自己和刘瑾又有什么分别?

    朱厚照的神色不由一黯,见叶春秋的眼眸咄咄逼人,带着不容拒绝的光芒,他忙是躲开,倒也没有生气,只好道:“朕只不过逮着一个机会而已,好吧,好吧,你莫要动怒,你看看你这样子,倒像是朕是你的杀父仇人一般,可是朕还有一个小小的要求。”

    小小的要求……

    叶春秋愕然一下了,随即道:“请陛下吩咐。”

    朱厚照看着叶春秋,眼眸里又露出了几分精光,道:“得劳烦叶爱卿再去太庙一趟,总要让刘师傅他们留个字据才好,若是到时反悔食言,朕也总能留点证据才好。”

    “……”叶春秋已经彻底折服了,不禁道:“陛下算了吧,刘公的为人还是可以的,应当会言而有信。”

    朱厚照一脸郁闷,最后无奈地道:“你为何不和朕一条心呢?罢罢罢……一切由你,走,随朕祭祀去。噢,朕险些忘了,既然封了镇国公,那么就该营造镇国府了,这又是一笔银子,不过这可以以后再说,朕哪,得寻个好地方才是。”

    他命人给他戴了通天冠,接着带着一干随驾,脚步匆匆地赶到了太庙。

    此前早有人先来此报了消息,刘健带着百官前来相迎,紧接着,朱厚照带着诸官穿过重重仪门,开始祭祀。

    整个礼仪冗长无比,等到了念诵祭文时,朱厚照一脸吃了苍蝇的样子,本来嘛,自己听不懂也就罢了,偏偏现在他听懂了,这心情可想而知。

    傍晚时分,叶春秋带着疲倦随着诸官出了太庙,却没有急着回家,明日就是除夕,官员可以放半月的假,叶春秋到了谢家门前,等到谢迁的轿子晃悠悠地到了门前,叶春秋便上前恭谨地道:“下官见过谢公。”

    谢迁掀开了轿帘,看到是叶春秋,态度还是温和:“噢,是春秋?有事吗?”

    叶春秋抿抿嘴:“还是入内说吧。”

    谢迁这一次出乎意外的没有让叶春秋吃闭门羹,直接地领着他进入了谢家的花厅。

    谢迁坐在花厅的首座上,带着还算随和的淡笑看着叶春秋道:“怎么,又想你未来的媳妇了?”

    他自觉得捅破了这层窗户纸,叶春秋非要面红耳赤不可,谁晓得叶春秋出奇冷静:“谢公,下官是有一件事相告,镇国公之事乃是下官谋划,下官虽是不得已,不过想到陛下既已打定主意,倒不如遂了他的心愿,下官万死,还请谢公责罚。”

    叶春秋也是犹豫再三之后,才决心跑来坦诚相待,倒不是良心不安,只是憋着难受罢了。

    谢迁一听,顿时大怒,直直地瞪视着叶春秋道:“好啊,老夫还说陛下怎么突然就这么机灵了呢,原来是你,老夫真是瞎了眼,你………圣人的书都读到哪里去了,你这样,与馋臣有什么分别?亏得你还是翰林,你……你……”

    谢迁气得话都说得有点不舒畅了,顿了一下,才又接着道:“你可知道,刘公为了此事,差点没有气死,你这小子……你这臭小子。”

    痛骂了一通,谢迁也是动了真火,叶春秋只是立着,也不辩解。

    接着,谢迁冷着脸,怒目瞪着叶春秋半天,又是冷哼了一声,才是道:“此事,还有何人知道?”

    叶春秋作揖道:“只有谢公和下官知道。”

    “哎……”谢迁叹了口气,恨铁不成钢地看着叶春秋道:“这件事,对谁也不准再说,春秋,你是翰林,不是其他的身份,这清誉可比你的命要紧,往后再有人问起,一个字都不许吐露。”

    一下子,他的怒气像是突然就消失不见了,脸色变得深沉起来,抵着头,想了想,才又侧目看了叶春秋一眼,道:“你对天子有恻隐之心,是吗?其实……”

    这个素来容易动怒的谢学士露出了高深莫测的样子:“其实天子虽然顽劣,可是其他的倒还都好,他性子不坏,本性也不坏,他确实也有不少才能,可是……你要明白,他是天子,正因为他是天子,所以才不能为所欲为,镇国公的事不过是小小的胡闹罢了,对朝廷没有任何的损失,可最重要的却是不能开了这个先河,春秋,老夫忝为大学士,那么我来问你,老夫是谁的大学士?”

    谢迁转而维护自己,让自己守口如瓶,这倒是让叶春秋有些意外。

    不过谢迁的一番话也是至情至性,便道:“自然是陛下的……”

    谢迁摇头,幽幽叹息道:“是也不是,名义固然如此,可你有没有想过,若是陛下与天下人读书人利益相悖呢?那么老夫该站在哪里?站在陛下这边,老夫就是馋臣,就是奸贼,固然可以享一时之快,得一时之幸,可是迟早有一日会因为人心向背,而最后失蹄落马,老夫回乡致仕,可有地方官员和士绅轻易来走动吗?老夫有一日若是逝去,可有门生敢来凭吊?老夫的子孙只会被人取笑而已,你看,你现在还觉得老夫是谁的内阁学士呢?”

    他简简单单的一番话,就道出了问题的关键。

    做官……是一时的,固然可以得到一时的好处,可是留下的祸患却是子子孙孙,无穷无尽。

    “现在,知道为何这朝中这么多清流要卖直取名了吧,哎,他们失去的是乌纱帽,得到的却是名留青史和为万人敬仰的机会;春秋,有时顺着陛下的心意,其实偶尔为之也可以,可是凡事要三思而后行,老夫知你未必是想要逢迎讨好,可是做人做事该稳当一些。”叶春秋深深地看着叶春秋,继续道:“不要辱没了你恩师的声名,知道了吗?”

    叶春秋道:“是。”

    (未完待续。)

第六百六十一章:豺狼来了(第七更)

    见叶春秋连声说是,谢迁的脸色总算缓和下来,他又深深地看了叶春秋一眼,然后露出了几分笑意,道:“不过……你现在走运了。”

    “走运?”叶春秋显得一头雾水。

    谢迁轻描淡写地抛出一句话:“刘公对你的新军很感兴趣。”

    叶春秋倒是没有露出什么惊喜,刘健对新军没兴趣才怪了。

    方才谢迁自己说的,他们是又不是天子的大学士,却绝对是士大夫和读书人的宰相。

    现在镇国新军的声望很高,尤其是在读书人的心目中,读书人讨厌军人,是觉得他们粗鄙,可是读书人自己做了军人,意义就截然不同了,而且镇国新军吊打勇士营的新兵,一举成名,既然现在镇国新军在清议之中声名甚佳,刘健等人怎么不感兴趣呢?

    说白了,内阁学士颇有些像后世选举出来的首相,他们需要做一些讨好选民的行为;不过在这大明朝,有投票权和议政权的读书人,某种程度,内阁学士需要对‘民心’有所讨好,他们喜欢什么,不妨表现出自己对其的关爱,如此,也可大涨一些声望。

    谢迁继续道:“年后,鞑靼部的小王子将会率使团入关,商讨的是边镇互市之事,刘公已经透露出了一些意思,希望镇国新军能够作为仪仗,迎接鞑靼人。”

    和谈?那小王子也来了?

    鞑靼的所谓小王子,其实是一个官职,不过据说此人很是厉害,在弘治和正德年间,已经不只一次骚扰大明边镇了,此人也极为狡诈,骚扰和袭击的同时,又时不时的要求议和,揍了你一顿之后,再可怜巴巴地命人送来国书,一副很是委屈的样子,然后大谈他如何热爱和平,不愿意与大明发生冲突,可是大明关闭了边镇的贸易,使他们失去了互市的机会,不能够互通有无,于是才如何如何的。

    这些,叶春秋在待诏房的一些公文中都有过一些涉猎,去岁的时候,小王子袭了宣府一线,俘去了许多军民,就在两个月前,却又突然派了人放回了数百俘虏的军民,其中还有不少大明的边将,以及一名在宣府督战的御史。

    小王子释放出了善意,又摆出愿意议和的姿态,大明这边几次廷议的讨论,最终还是决定议和看看,只是叶春秋万万想不到,这一次鞑靼人派出了一个大阵仗,那小王子竟是亲自来了。

    叶春秋看着谢迁,显出了几分忧色,一本正经地道:“谢公,这小王子来意不善,议和是假,求财是真,去岁他们虽然袭扰了边关,可是我大明坚壁清野,并没有让他们掠夺到府库,听说今年大漠的天气恶劣无比,多半鞑靼人遭灾了,他们既然靠战争没有得到他们想要的东西,多半这一次是希望通过议和来实现,若是如此,岂不是养虎为患?”

    谢迁想不到叶春秋对鞑靼的情况也有了解,便捋须笑道:“不曾想到你在待诏房也做了不少功课,难得啊;不过话虽如此,可是你要知道,鞑靼人遭灾,那里天气恶劣,他们没有足够的存粮,势必要大面积的饥荒。”

    谢迁当着叶春秋的面,倒是没有和他谈什么仁义道德之类的官话,实言相告道:“可是你有没有想过,鞑靼人遇到这种情况,他们唯有两条路可走,要嘛他们议和,得到粮食,得以熬过明年的粮食短缺时期,而一旦走投无路,与其在大漠中坐以待毙,又得不到粮,就势必会鱼死网破,到了那时,必然疯狂地袭扰各处边镇,粮食不足,即将要饿疯了的人是最恐怖的,他们会不顾一切地侵扰大明,大明的边境长达千里,防不胜防,而只要一处失守,接下来边镇诸地可就生灵涂炭了。”

    说完这些,谢迁叹了口气,而后才又继续道:“你磨砺了这么久,想来不似那些只知道信口开河的读书人那般不经世故,有些事,你想必是能够明白的。”

    叶春秋的确很理解刘健、谢迁等人的‘官僚主义’,实际上,一腔热血未必就会有什么好处,冲冠一怒固然也没有错,玉石俱焚也固然勇气可嘉,可问题在于,无论你是玉还是石头,真正为之焚毁的却是边镇无数的军民,那些人都是血肉之躯,苟延残喘在这个并不太坏的世道里,远在江南和京师的人,大可以信口开河,要痛击鞑靼,报土木堡一箭之仇,杀光鞑靼人云云,可是这些牺牲,却需要宣府、大同、辽东无数的军民用鲜血去捍卫。

    站在内阁学士的立场,他们做出了选择,虽然有些丢人,或者说颜面无光,却也有他们的道理。

    只是……

    叶春秋看着谢迁,道;“谢公,下官并不认同如此,用议和和互市换来一时的平安,迟早有一日,这些人依旧会固态萌发,等他们的刀磨利了,马养壮了,三五年之后又是一场屠戮,下官虽然怜悯边民,却依旧希望朝廷不能养虎为患,自然,下官位卑职浅、人微言轻,这种事做不得主,也只是牢骚几句而已。”

    谢迁苦笑,抿嘴并不接叶春秋的话,过了半响,才道:“去吧,让你的新军好生擦亮了衣甲,等过完了这个年,让小王子看一看我大明军戎之盛。”

    叶春秋知道说了也是白说,人家主意已定,便作揖道:“学生告辞。”

    他准备要走,谢迁却突然叫住道:“你既来了,何不去拜访一下你的世母。”

    显然,谢迁这儿终于有了点松动,说是让叶春秋去拜访谢夫人,其实就是在谢夫人的监督下见一见王静初,毕竟……快过年了嘛。

    叶春秋脸上倒是露出了一丝犹豫,旋即道:“不了,今日下官没有心情,下官告辞。”

    憋屈啊,昨儿来袭扰边关的强盗,今日却要成为大明的上宾,叶春秋明知道这或许是‘正确’的选择,或者……这就是政治,一切都以利益为考量,可……叶春秋就是咽不下这口气。

    叶春秋说罢,扬长而去,谢迁看他背影,摇头道:“这个小子……竟也有发脾气的时候……”

    (未完待续。)

第六百六十二章:圣驾(第八更)

    年关已至,在叶家过了除夕,次日清早,叶春秋便骑着小白抵达了镇国新军的军营。

    今日营中格外的热闹,叶春秋一到,诸人纷纷行了拜师礼,叶春秋便笑道:“不可送束脩,我不吃这一套,况且送多了,我也放不下,你们总不希望为师一整年的吃腊肉吧。”

    众人都笑了,叶春秋的门生实在太多了,一百多个呢,而一般的束脩,除了红枣就是腊肉之类,叶春秋也不喜欢吃。

    今儿不必操练,又是特别的日子,所以大家都聚在了一起,在校场摆了大锅,然后叶春秋和大家一起包饺子吃饺子,整个军营里笑声怡人,其乐融融。

    只是……这饺子实在是包得太对不得起观众了,唯有叶春秋最为熟稔,毕竟前世有包饺子的经验,他猛地意识到,为何后世的北方人喜欢包饺子了,倒未必就是好吃,而在于享受这种过程,一家人和和乐乐地聚在一起,何等惬意,而在这里,军营就是这些生员的家,叶春秋就是这里的大家长,他虽年轻,做事却总是很认真,带着一副成熟稳重的样子,连包饺子都是如此。

    王守仁只是在旁笑呵呵地看着,实在不敢下场,他真不会包,怕闹笑话。

    许杰将面团捏着捏着,捏出了包子的形状,不耐烦了,索性就搓圆,又变成了汤圆,他顿时笑嘻嘻地道:“这是许式饺子,将来等我年纪老了,可以靠这个营生。”

    不知是谁道:“许兄,你靠这个可没法儿营生,倒不如去街头耍把戏,胸口碎大石,保准能讨口饭吃。”

    叶春秋突然绷着脸,道:“错了。”

    众人对叶春秋颇有些敬畏,只道是恩师因为有人笑话许杰而发怒了,便一下子安静了下来,不敢做声了。

    叶春秋却是慢条斯理地道:“哪里是胸口碎大石,分明是大石碎胸口,许杰,你胸口还疼吗?肋骨可痊愈了没有?”

    众人都忍不住哄笑了起来。

    许杰脸一红,一脸的郁闷之色,可怜巴巴地道:“恩师……莫要取笑。”

    正说着,外间有人道:“这是在做什么?”

    众人回头一看,却是个生人,一个披着狐皮风衣的少年人背着手站在众人的身后。

    有人不禁心里嘀咕,怎么进来了陌生人,新军一向防禁森严的……

    叶春秋一看,顿时吓了一跳,竟是朱厚照来了。

    他万万想不到,这大过年的,朱厚照居然会偷偷溜来,站在朱厚照身后的,则是几个随侍的宦官。

    叶春秋忙是行礼道:“臣叶春秋见过陛下,陛下怎么来了……”

    诸生一听,一个个吓得面如土色,他们一万个想不到,这九五之尊会再这个时候屈尊来此。

    一个个的现出了不安,倒是有人反应过来,忙是学着叶春秋的样子行礼……

    朱厚照随和地笑着压着了压手,只是盯着叶春秋,道:“噢,不必多礼,宫中太闷,朕来看看,叶爱卿,朕就知道你会在这里,果然不出朕所料,哈哈……”

    他爽朗大笑,又道:“方才他们叫叶爱卿什么?”

    叶春秋道:“叫臣恩师,他们都拜了臣为师。”

    朱厚照眼眸顿时显得明亮了几分,饶有兴致地道:“呀,叶爱卿,朕还是你的师兄呢。”

    “呃……”

    许杰这些人,是一万个不敢去接受九五之尊原来是这副逗比样子的,一个个绷着脸,不知说什么好,想笑却笑不出。

    倒是王守仁一脸平静,天子的尿性,他早几年就知道了,为了天子这德性,他还发配去过贵州龙场,可谓记忆深刻。

    朱厚照解下了狐皮的披风,一副好奇的样子,看着一张张的圆桌,道:“呀,这是做什么?”

    叶春秋倒是知道朱厚照的性子的,在他面前不能太拘谨,越拘谨他越来事,便很熟稔地到了桌子前,包了个饺子,道:“今儿大年初一,臣和诸生们包饺子吃。”

    “让开,朕也包。”朱厚照说着,捋起了袖子,也到了桌边,手麻利地学着叶春秋的样子捏了一个,居然还真的有模有样,他撇撇嘴,露出几分得意之色道:“这不是很难,看朕一下子就会了!”而后扫视了众人一眼,道:“来来来,快包,一起来包,这么一大盆面,难道就让朕和叶爱卿包吗?”

    众人这才乖乖地开始各自搓着面团,小心翼翼地包起来。

    这朱厚照别的不成,这种和他天子身份八竿子打不着的事却是熟捻无比,上手很快,灵巧的手一阵揉捏,这饺子越包越好,他再看其他人的‘杰作’,个个惨不忍睹,随手就给身边一个将饺子包成汤圆的家伙一个暴栗子:“混账,你叫什么名字,你这包的是什么?”

    这人一摸脑袋,吓得不清:“卑下许杰。”

    朱厚照瞪着他道:“瞧朕的,要这样捏……”一边说,一边现场教学,麻利得很,很快一个薄皮大馅的轿子成型。

    许杰很紧张,手有些哆嗦,也学着包了一个——‘汤圆’。

    朱厚照看得目瞪口呆,老半天说不出话来,最后摇头,很感慨地道:“孺子不可教也,叶爱卿,往后择徒要把眼睛放亮一些。”

    等到饺子包好,众人七手八脚地拿去炊房,炊房里热腾腾的,叶春秋早就命人打制了许多巨型的蒸笼,一个个放进去,边上又有大锅,也已烧沸了水,朱厚照跟在叶春秋身后,忍不住惊讶地道:“呀……原来这菜肴是用这个做出来的?朕还以为……是烤的呢。”

    饺子熟了,一干人围在一起,各自拿着自己的碗碟,朱厚照也来了一份,因为没有椅子,所以一圈人就这样蹲着,朱厚照蹲在叶春秋的身边,觉得很有意思,他直接拿手扑哧扑哧地抓起一个‘蒸饺’,又不禁恨得牙痒痒:“这又是哪个混账将这饺子搓圆了,面团这么厚,让人怎么吃。”

    许杰本来蹲着不远,脸色一变,双脚轻轻地挪远了一些。

    …………

    最近生病,更新时间也变得混乱了,希望大家能谅解,也谢谢大家对老虎的关心,那些鼓励的话,月票,推荐票,老虎都收到了,谢谢你们。等会还有第九更,大家可以早些睡,早上起来再看,好了,老虎干活去了,祝大家有个好梦!(未完待续。)

第六百六十三章:朕决不负卿(第九更)

    吃过了饺子,营中不能饮酒,让朱厚照很是遗憾。

    不过这饺子却令他意犹未尽,倒也不是好吃,而是毕竟是自己亲手所做,他很享受这个过程。

    叶春秋将他迎进厅中喝茶,朱厚照一副懒洋洋的样子,道:“哎,真是可惜,若是能喝几口酒就好了。”

    抚了抚额,脸色又冷了下来,幽幽地道;“小王子的国书,朕看了,呵……他居然也有脸来。”

    虽是这样说,却又有几分无奈:“几次廷议的讨论,都是希望朝廷尽一尽宾主之谊,说是谈一谈也是好的,朕心里虽是不愿意,却最终还是应许下来……”

    他说得没头没脑,却带着少年人特有的惆怅,一下子靠在椅上,也不去喝茶,更没看叶春秋的反应,而是继续道:“朕应允下来,不是朕妥协了,而是想见一见这个小王子,看看他是何方圣神,先帝在的时候,他就屡屡袭边,而且此人狡猾得很,屡屡都被他得手,真是一只老狐狸,他既然想来议和,朕就见见他,看他是不是有三头六臂,等到将来,朕和他兵戎相见之时,便就知根知底了。”

    叶春秋莞尔,内阁大臣们的心思和皇帝的心思完全不同,却是不约而同地做出了同样的选择。

    叶春秋没有对此发表什么见解,他不想表露自己的想法,只是道:“陛下圣明。”

    朱厚照却是带着几分自嘲的笑了:“圣明个鬼。”

    接着伸着懒腰长身而起,朱厚照才道:“朕要走了,大年初一逃出来实在很不容易。”

    说罢,朱厚照朝一边的一个跟随身边的宦官努努嘴,这宦官忙是拿着他的披风替他披风,朱厚照用披风裹了裹身子,随口道了一句:“真冷啊。”

    说罢,他抬腿便走。

    叶春秋将他送到了辕门,这一路,朱厚照一言不发,仿佛在想心事,这个少年或许已经开始知晓一些愁滋味了,及到了辕门,外头一片白茫茫的积雪还未除尽,辕门之外是一条泥泞的道路通向远方,朱厚照驻足道:“不必相送了,好好和你的门生们聚一聚吧。”

    叶春秋朝他作揖道:“臣遵旨。”

    朱厚照旋身要走,走了几步,叶春秋刚要转身,却听到朱厚照在背后叫他:“叶爱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