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晋霸天下-第9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司马岳伸手抚摸着褚蒜子的额头,心里无限的悲伤,娶了这么好的皇后,若是自己能再多活几年,那该多好啊!
“蒜儿,关于储君之事,你有什么想法,跟朕说说。”司马岳轻声问道。
褚蒜子摇了摇头,道:“**不得干政,储君之事,皇上当与众大臣商议决定,臣妾不好说。”
司马岳叹了口气,道:“国舅和何爱卿说的都有些道理,但朕现在担心你和聃儿,若立会稽王为储君,朕死之后,会稽王称帝,你和聃儿孤儿寡母的谁来照顾啊!”
“皇上。”褚蒜子闻言,心中一阵感动,轻轻趴在司马岳的胸口,啜泣了起来。
“不哭,不哭。”司马岳轻轻安慰褚蒜子,顿了顿,轻声道:“宣何充觐见。”
就在司马岳与皇后褚蒜子互诉衷肠的时候,寝宫外的庾冰和何充也在争论,身旁的众大臣也加入了争论的行列。
“何大人,如今我大晋偏居江南,只有立长君方能震慑北方的赵国,皇子聃太小了,先让会稽王称帝,待皇子聃成年后,再将皇位传给他,岂不两全其美。”庾冰师徒说服何充。
“庾大人,自古以来,只有嫡长子继承大统才能国之大幸,唯有如此,才能杜绝其它皇族的非分之想,从而避免血肉相残的悲剧,这是各朝各代的立国之本,胡乱传位,只会祸及江山。”何充观点明确,丝毫没有妥协的意思。
庾冰听了,气塞填胸,大声道:“何大人所言不假,父子相承的确是国之根本,但如今情况不同,大晋周围强敌环饲,岂能固守旧制,不知变通,何大人这是在误国。”
何充一听,顿时大急,反驳道:“老臣在误国?是庾大人为了一己之私吧!”
何充说的没错,庾冰就是为了个人的私利,他们庾氏凭借外戚的关系掌控朝政,但皇帝换代之后,他们与皇帝亲属之间的关系便会愈加疏远,从而可能失去手中的权利,甚至整个家族都会因此而没落。
“一己之私,我庾氏一门尽皆精忠报国,岂是何大人说的这么不堪,何大人怎能如此信口开河。”庾冰大声反驳,并狠狠的瞪着何充。
“何大人,皇上召见。”就在何充和庾冰争论进入白热化的时候,寝宫内传来了司马岳召见的命令。
何充闻令,瞪了庾冰一眼,大步走进司马岳的寝宫。
第三百一十五章 晋帝驾崩
“何爱卿,你来了,快过来。”何充刚进入寝宫,司马岳便招手,让其过来。
“皇上。”何充受宠若惊,连忙大步走到了司马岳的床前。
司马岳握着何充的手,道:“当初,先帝去世之时,爱卿坚持父子相承,差点让朕坐不上皇位,但朕心里一点也不记恨爱卿,反而觉得爱卿是大晋的肱骨之臣,是为了大**山稳固,才这么做的。”
“皇上,老臣惭愧。”何充说着低下了头。
司马岳艰难的笑了笑,道:“爱卿善于直言,这么多年一直都没有变,朕就喜欢爱卿这一点,如今,朕就要撒手西归了,皇子聃年幼,北方的赵国虎视眈眈,大晋的江山就仰仗爱卿这样的肱骨之臣了。”
“皇上,老臣惶恐,老臣一定会尽力辅佐新皇,不让蛮夷之辈有机可乘。”何充大声保证道。
司马岳点了头,道:“如此,朕就放心了,朕已决定立皇子聃为储君,朕死之后,由皇子聃继位,爱卿与庾国舅要冰释前嫌,尽力辅佐新皇,全力保住我大**山。”
“皇上圣明,老臣一定竭尽全力,保住大**山。”何充大表决心,顿了顿,道:“皇上,皇子聃年幼,朝堂之上必须有人照顾,老臣建议,由皇后娘娘垂帘听政,直至新皇成年为止。”
“嗯,爱卿所言极是,由皇后垂帘听政,朕很放心。”司马岳表示同意。
一旁的褚蒜子,连忙推辞道:“皇上,臣妾乃妇道人家,怎能担当如此重要的责任,还是让几位大臣全权辅佐聃儿吧!”
见皇后推辞,何充连忙道:“皇后娘娘,新皇亲政之前,由娘娘摄政是最为稳妥的,有我等老臣全力辅佐,娘娘不必太过担心。”
“皇后,你一定行的,朕相信你。”司马岳也给褚蒜子打气。
褚蒜子又推辞了一番,在司马岳与何充的劝说下,最终同意垂帘听政,暂掌大晋权柄。
#######
三日后,皇帝司马岳在寝宫病逝,年仅二十三岁,京城内外,顿时一片哀嚎,全体子民人人戴孝,大晋进入了国丧。
司马岳病逝的当日,皇子司马聃在太极殿即位,时年两岁,尊皇后褚蒜子为皇太后,并大赦天下。
由于小皇帝司马聃年幼,暂由皇太后褚蒜子垂帘听政,掌控大晋权柄,大臣何充为辅政大臣,庾冰、蔡谟等全力辅政新皇。
新皇登基,人事有所变动,朝廷内外难免有所动荡,为了维持稳定,新皇登基的当天,皇太后褚蒜子便下令,京师戒严,乌衣六营立即进入战备状态。
为了防止赵国趁虚而入,荆扬二州军团也加紧战备,以防不测。国舅庾翼亲自镇守荆州,以阻挡赵蜀两国可能的进攻。
同时,派出八百里加急赶往交州,严令北伐军主将华安,立即率领北伐军主力返回京城,以增强京城的防御力量。
#####
大晋的京城发生了这么重大的事情,各国的细作第一时间便将这一情况汇报了回去。
仅仅数日,大晋皇帝病逝,两岁新皇登基的消息便传入了赵国的首都邺城。
赵国天王石虎,听到这个消息,那是大为兴奋,他觉得南下踏平江南的机会终于来了,于是,石虎召集部将,准备研究攻打晋国之策。
邺城皇宫的大殿之上,赵国各军主将齐聚一堂,众将对于石虎召集他们的目的,那是心知肚明,几个月前,北伐军南下交州的时候,石虎就有南下伐晋的打算。
只是众将考虑到北伐军刚走,随时有可能折返,晋国君臣一心,且有长江天堑,这些不利因素,从而反对伐晋。
而此次,情况就大不一样了,如今,大晋精锐的北伐军已经深入交州不毛之地,至少三个月之内不能返回,威信树立已久的司马岳也已经病逝,两岁的小皇帝司马聃登基,皇位的交替带来了人事的变动,大晋朝野难免会发生一些动荡,而这恰恰是南征的良机。
石虎一脸兴奋的看着殿下的诸将,道:“诸位爱卿,江南晋国的皇帝司马岳已经死了好几天了,继承皇位的是两岁的小娃娃司马聃,一个二十岁的女人在背后垂帘听政,哈哈!这岂不是我大赵一统江南的大好时机吗?”
“王上所言极是,在此乱世之秋,晋国让一个两岁的小娃娃当皇帝,乃自取灭亡之道也,我大赵王师一出,必然踏平江南。”一名阿谀之臣,随声附和道。
“没错,晋国君主交替,北伐军与广州军团深陷交州不毛之地,我王师南下的阻力会小许多,此时不南下伐晋,更待何时。”
“末将愿意追随王上,挥师南下,踏平江南。”
一时间,大部分文臣武将,都对南征抱有极大的希望。
“哈哈哈哈!”石虎听了大为高兴,放声大笑起来。
尽管多数臣子比较乐观,同意石虎的南征之策,但也仍有一些大臣持谨慎态度,反对向江南用兵。
“王上,晋国新君虽然只有区区两岁,但并未亲政,暂由皇太后摄政,朝中的大权基本全部掌握在众臣之手,且晋国有江淮之险,荆扬二州足有二十万大军,若想攻下江南,实为不易啊!”一名持悲观态度的大臣担忧道。
石虎听了,颇为不屑,大声道:“本王当然知道晋国大权皆在众臣之手,所以晋国才是一片散沙,至于荆扬二州的二十万人马,本王根本就不惧,我大赵占据十州之地,只要本王一声令下,一个月内便可征召百万大军,踏平江南易如反掌。”
见石虎好大喜功,另一名持谨慎态度的大臣,抱拳奏道:“王上三思,如今,辽东的慕容皝才是我大赵的心腹之患啊!这几年,慕容皝先后击败高丽,鲜卑宇文部,疆域扩展数倍,已经雄霸辽东,无人可敌,其子慕容恪,慕容霸更是骁勇善战之将,我大赵王师也曾先后两次败于辽东,此次南征,慕容皝只怕又要进犯我大赵的冀州之地了,王上,对待慕容皝,我们不得不防啊!”
第三百一十六章 打造器械
石虎闻言,虎须贲张,大怒道:“哼,我大赵冀州军足有十万人马,石闵、李农皆是悍将,有此二人,慕容皝休想南下。”
“王上,三思啊!”
石虎不以为然,顿了顿,高声道:“传旨,让冀州军团的石闵、李农二位将军加紧备战,若慕容皝胆敢犯境,斩其头颅,送入邺城。”
“是,王上。”
殿下的诸将见石虎心意已决,便不再有人反对南征,昂首等待石虎的命令。
石虎心里极为得意,思虑片刻,大声道:“传旨,让豫州、青州的兵马全部进入战备,邺城的十万精兵立即集结,半月后,本王要再次御驾亲征,这次,一定要彻底踏平江南,一统河山。”
“王上圣明,末将愿战。”诸将一齐请战。
石虎挑选了几名得力的部将,并让他们立即回营准备出征事宜,同时,传令兵也策马前各往边军大营,传达石虎的旨意。
众将离开大殿之后,石虎也在侍从的搀扶下,离开了大殿,前往**休息。
在一处走廊里,石虎突然停下了脚步,看向侍从,问道:“听说晋国的皇太后只有二十一岁,而且姿色出众,惊艳**,到底有没有这回事啊!”
侍从一听,忙道:“王上,这事千真万确,绝对假不了。”
“哦,是真的。”石虎捋了捋胡须,蹙眉道:“如此年轻貌美的女子,却是英年丧夫,这么年纪轻轻的就要独守空房了。”
“是啊!王上,司马岳体弱多病,怎能和王上老当益壮相比。”侍从说着,偷偷的掩嘴笑了笑。
侍从说的都是真话,石虎虽然已经年老,但人老心不老,每夜都必须有几名女子侍寝,而且,往往还能将数名宫女折磨的死去活来。
不过石虎一听到‘老’字,心中顿时不乐意了,瞪着侍从,喝道:“混帐,本王尚可食肉数斤,饮酒数斗,弓马骑射,样样精通,本王哪里老了。”
“王上息怒,王上息怒,臣口误,臣该死。”侍从连忙请罪。
“哼,算了。”石虎对自己的贴身侍从,表现的很宽容,顿了顿,道:“此次南征,我大赵王师将踏平江南,一旦建康陷落,晋国的王公贵族,公主娘娘们就都是本王的了,到时候,本王要……”
“王上想要什么?”侍从见石虎有些吞吐,忙问道。
石虎捋了捋胡须,盯着侍从,道:“晋国的皇太后年轻貌美,本王仰慕已久,此次大军若攻破建康城,本王想要将其纳入**,不知是否妥当啊!”
侍从一听,便立马明白了石虎的意思,嘴角一丝窃笑,忙道:“妥当,妥当,王上乃真命天子,全天下的女人都该是王上的,况且,晋国皇太后英年丧夫,后房空虚寂寞,说不定,正渴望王上的雨露恩泽呢?”侍从说完朝石虎笑了笑,神态极其猥琐。
侍从的回答恰好挠到了石虎心中最痒的部分,这让石虎的内心极其的满足,甚至有一种飘飘欲仙的感觉。
“说的对,你说的对,本王是真名天子,全天下的女人都是本王的,晋国的皇太后又如何,只要本王挥师南下,攻破建康城,他就是本王的女人了,哈哈哈!”石虎说着大笑了起来。
######
半个月后,赵国的冀州、豫州、青州近三十万兵马,全部进入战备状态,豫州近十万大军驻扎在靠近大晋荆州北境的位置,大有进犯荆州的意图,青州的近十万兵马则屯集徐州北部,大有突袭大晋徐州的企图,而冀州集结的十万兵马,则在石闵、李农的率领下,随时准备抵挡慕容皝可能的南下。
邺城方向,石虎的亲信也在国都集结了十万精兵,其中,仅精锐的龙腾卫士就有五万,大军集结待命,只要石虎一声令下,便可直扑江南。
石虎登坛拜将,自任全军的主将,以孙伏都为先锋,率五千前锋先行一步,姚戈仲、麻秋、支雄为副将辅佐自己,大军随后进发,向江南行进。
######
交州方向,在经过艰难的数百里行军之后,北伐军和交广二州大军终于抵达了九德郡最北端的咸驩城。
这座城池不是很坚固,而且年久失修,攻取这样的城池,对晋军数万精锐来说,是一件极其轻松的事。
而叛军也知道难以坚守,于是,便在北伐军抵达咸驩城之前,运走城内所有的粮草和各种物资,城中的百姓也都跟着迁往南方,给晋军主力留下了一座空城。
晋军主力轻松的便进入咸驩城,虽然城中物资所剩无几,但总比在野外宿营要好的多。
华安和几名部将站在咸驩城南门的城墙上,极目远眺,观察附近的情况。
“大哥,我军已经进入了九德郡,从咸驩城向南,再过百里就是九德郡的首府九德城了,只要我军攻陷九德城,叛军又该南撤了。”王三指着正南方向,大声说道。
“没错,只要攻陷九德城,叛军就只剩下日南郡了,扫平日南郡,叛军便无处可藏了。”雷暴跟着附和。
华安嘴角微微一笑,道:“九德城也是一座坚城,其坚固程度丝毫不再胥浦城之下,而在几日来,我军深入叛军老巢,叛军已经摸清了我军的虚实,想要再次运用劝降之计,恐吓叛军,怕是要行不通了。”说完无奈的摇了摇头。
“大哥,那还不简单,直接发兵攻城即可,只要准备充足,不怕攻不下小小的九德城。”铁牛大声嚷嚷道。
“九德城是座坚城,发兵强攻,只怕伤亡太大,不妥、不妥。”华安摆了摆手,显然不愿意增加伤亡。
“将军,派出去的斥候都回来了。”亲兵营营主走过来汇报道。
华安闻言,忙问道:“怎么样,叛军是如何布置的。”
“将军,叛军见我军兵力强大,小鸳鸯阵在丛林中又是大显神威,于是,全部退入九德城,各种粮草物资,也都运进九德城,看样子,是铁了心准备死守九德城,与我军死磕到底了。”
“哦,叛军这是要死守坚城,以待我军粮尽啊!”华安感叹了一句。
“大哥,叛军坚守不出,我军唯有强攻了。”
“没错,看样子只有强攻这条路了。”
雷暴、赵武大声发表意见。
华安攥紧了拳头,正色道:“看来我军不发威是不行了,王三,我军之中有多少工匠。”
王三一愣,回道:“不少,足有一千余人。”
“好,让他们准备好一切工具,大军抵达九德城城下之时,便是他们立功之日。”华安大声命令道。
“大哥是想让工匠,在九德城城下赶制大批攻城器械。”王三问道。
华安点了点头,道:“何止他们,全军人马分成三波,轮流帮助工匠制造攻城器械,就连交广二州的人马,大哥也想要借一些过来。”
“好家伙,造这么多攻城器械,大哥是要一战攻下九德城啊!”雷暴感慨道。
华安笑了笑,其实,造大批攻城器械,除了可以攻打城池,更能通过器械的巨大威力,让守城的叛军恐惧,从而明白自己的力量,是不足以和大晋王师对抗的,老老实实的做大晋的子民,才是他们该走的路。
在咸驩城休整的两天时间里,晋军主力不时的便会遭到叛军小股人马的骚扰,这些叛军士兵白天混在附近村落的百姓之中,夜晚出来捣乱,大晋主力军对此没有太好的办法,总不能把附近的百姓全杀光吧!
但这些小规模的骚扰,丝毫干扰不了大局,晋军主力人马,不会因为叛军的拙劣小计而后退,也不会放弃平定叛乱的既定决心。
两日后,晋军主力离开咸驩城,向着一百里外的九德城进发,一路上,大晋主力军遇到了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陷阱、沼气、迷路,每一样都让晋军头疼不已,不过总算熬过去了,几日后,大晋主力成功的抵达九德城的郊外,距离九德城只有五、六里的路程。
大军在几块开阔地扎下了大营,休息几个时辰之后,华安便下令,让大营所有的千名工匠就地取材,开始制作各种攻城器械,其中重点制作可发射巨石的霹雳车。
交州林木密集,制造器械所需的木材那是应有尽有,绳子、铁钉、轮轴等小的配件,北伐军带了许多,足够使用。
为了增加制造攻城器械的速度,华安让麾下士兵轮流帮忙,负责砍树、搬运木材、刨树皮等粗活,而千名工匠则完全负责安装、组合等需要技术的细活。
在和邓岳沟通后,交广二州的大军也加入了帮忙的行列。
有了五万大军的轮流帮忙,各种攻城器械制作起来,那是相当的快速,仅一天的时间,一百辆成品霹雳车便出现在了华安的面前,让华安惊喜不已。
几日后,北伐军的大营前,已经排列了五百辆各种型号的霹雳车,其中仅重型的霹雳车就有一百辆,高达三丈的吕公车也制作了六辆,倾斜六轮式攻城云梯十二辆,各种用于抵挡箭矢的巨盾一百多。
第三百一十七章 朝廷急报
有了这批强大的攻城器械,对于攻破九德城,华安充满了信心,北伐军各军将校以及交广二州的将军们也都满怀信心。
攻城器械准备完毕,首先要进行适应性的训练,由于这批器械的数量太大,仅霹雳车就有五百辆,华安决定从赵武麾下调拨三千人马,专门负责操作霹雳车。
霹雳车采用杠杆原理,操作起来并不是很难,因此,很快,士兵们对如何操作霹雳车就已经烂熟于心了,只是对于打击的准头,士兵还不能完全把握,射击的越远,误差越大。
不过,北伐军有五百辆霹雳车,只要一起齐射,总会击中目标的,准头问题也不用过于担心。
一切准备就绪之后,北伐军整训队伍,打算对九德城发起进攻。
“大哥,三军人马已经集结完毕,随时可以对九德城发起进攻。”
“有了这么多攻城的器械,攻下九德城,我看不是很难。”
雷暴、赵武大声说道。
华安点了点头,道:“传令,让将士们饱食严装,傍晚时刻,三军进发,攻打九德城。”
“是,大哥。”雷暴等人大声应道。
华安看向九德城的方向,自言自语,道:“九德城,今晚就让我试试,你有多坚固。”
“将军,朝廷急报,朝廷急报。”亲兵营营主,急急忙忙的跑了过来。
华安见其慌慌张张的样子,蹙眉道:“何事,慌张成这个样子。”
“将军,朝廷传令,让将军率军立即返回京城。”亲兵营营主气喘吁吁的说道。
“哦,朝廷出了何事。”华安问道。
“末将不知。”
“朝廷让我北伐军立即返回京城,看来,朝廷一定是出大事了。”华安说着向营帐方向走去。
一路上,华安心里在不断的盘算,朝廷究竟是出了何事,由于南征之前司马岳已经病重,华安猜想多半是皇帝驾崩,但也不排除是赵国入侵,边境危急,又或者这两者同时发生,赵国利用大晋国丧期间起兵南征。
“邓刺史。”华安刚走进大帐,便发现邓岳带着几名部将,神情凝重的站在自己的中军大帐之中。
“华将军,你总算回来了,朝廷出了大事了。”邓岳一见华安,便走过来说道。
华安心里一紧,问道:“怎么了,朝廷究竟出了何事。”
邓岳低着头,暗叹了一口气,轻声道:“皇上驾崩了,就在半个多月前。”说完神情很是悲伤。
“什么,皇上驾崩了。”虽然华安心中早有预感,但亲耳听到邓岳诉说,心中仍不免一惊。
邓岳在大帐中踱着步子,顿了顿,拿出一张布帛,道:“朝廷颁下旨意,让将军率领北伐军主力立即返回京城。”说完将布帛交到华安的手中。
“这份旨意本该由使者亲自面呈将军,但老夫怕夜长梦多,将士们得知实情,导致军心涣散,所以私自做主,帮将军接下了,并派遣一队人马,护送使者离开交州。”
邓岳做的很对,此时正是晋军主力攻打叛军的关键时期,若是因为这件事情,导致军心涣散,就大大的不妙了。
华安接过邓岳手中的布帛,打开一看,上面是让自己撤军的命令,盖的是皇太后褚蒜子的印章。
“她果然做太后了,当今天子也一定就是她的儿子,只有两岁的司马聃了。”华安在心里思索了起来。
邓岳蹙着眉头,焦虑的说道:“华将军,朝廷严令将军北归,可眼下交州的形势很是严峻,将军一走,老夫的两万人马只有后撤才能稳定局势,交州的大半土地,又将落入叛军的手中啊!”
邓岳担忧的不无道理,叛军的主力人马虽然已经被消灭了,但仍有两万精锐,而且九德、日南二郡的南越族百姓很多,随时可以再次征召数万士兵。
单凭交广二州的不足两万人马,在后勤压力巨大的九德郡,是很难站住脚跟的,而一旦大军后撤,难保南越族叛军不会从后追击,从而给晋军造成巨大损失,唯一的办法,就是和北伐军一起后撤,将交州的土地暂时让给叛军,待日后有力量时再夺回来。
华安眉毛一扬,正色道:“邓刺史放心,我北伐军不解决掉交州的叛军,就绝不北返。”
邓岳和大帐中的将领,闻言皆是大惊。
“华将军,朝廷已经下了严旨,将军岂能违背。”邓岳蹙眉疑惑道。
华安微微一笑,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如今正是我军平叛的关键时刻,岂能前功尽弃。”
“违抗王命,华将军可要三思啊!”邓岳劝解了一句,但其内心是希望华安能暂时留下来的,毕竟,邓岳手中的力量不足,难以对抗当面的叛军人马。
“平叛关系到大晋的社稷,为了大晋的国运,本将顾不了那么多了。”华安意志坚定,坚持向平定叛乱,后率军返回京城。
“华将军高义,日后若是朝廷怪罪下来,老夫一定上奏朝廷,为将军辩解。”邓岳感佩华安的忠心,大声赞扬华安。
二人在大帐中,对着九德城周围地形图,研究起了具体的攻城方案,由于有了大批的攻城器械,攻破城池,对于晋军来说没有太大问题,但九德城毕竟坚固异常,若要以很小的损失攻破城池,则极为不易,而为了攻破城池损失太多的将士,又是华安不愿意看到的。
九德城南面还有许多城池,整个九德、日南二郡都是南越族的天下,完全用武力镇压,很难彻底平定叛乱,而且损失也会很大。
此时,朝廷已经让华安率军北返,虽然华安以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坚持先平定叛乱,后率军返回京城,但肯定不能拖太久,京城方向情况不明,若是先平叛几个月,再返回京城,一定会耽误许多事情,华安心中的极限是拖延十日之内,再长心里就会不安。
而完全使用武力,是不可能在十日之内,彻底平定叛乱的,唯有恩威并施,才是解决问题的捷径。
第三百一十八章 佯攻九德城
为了尽快平定交州的叛乱,华安觉得应该以攻心为主,攻城为辅,而攻心又必须以攻城为基础,没有强大的武力展示,野蛮彪悍的蛮夷之族是不会轻易屈服的。
为此,华安与邓岳商议一番,决定立即集结全军人马,对九德城发起进攻。
一个时辰之后,北伐军主力集结完毕,交广二州的大军也进入了指定位置,数万大军列阵完毕,随时等候进攻的命令。
就在晋军主力集结城下的时候,防守城池的叛军人马也在加紧整修城防,各种防守器械在城墙上堆积如山,滚木、礌石的堆放都超过了女墙的高度,布幔也挂满了城墙,在城墙的每个垛口都有一名弓弩手和一名长枪手负责守卫,九德城的防守可谓极为严密。
“大哥,三军人马集结完毕,可以攻城了。”王三站在华安的身旁,大声说道。
华安看了看身旁的各种攻城器械,又看了看九德城的防守布置,下令道:“传令,霹雳车向前,准备进攻。”
“霹雳车向前,准备进攻。”
“霹雳车向前,准备进攻。”
作战命令依次下达,北伐军的五百辆各型霹雳车进入发射位置。
“差不多了,准备齐射,要打光所有的石块和霹雳弹。”华安大声下达命令。
“是,将军。”传来兵应了一句,大声吼道:“准备,放。”
“呼呼呼……”成百上千的石块和霹雳弹呼啸着抛向前方的城墙。
“蹬蹬蹬……呲呲呲……”石块撞击城墙和女墙上伸出的布幔,发出了刺耳的撞击声,更有一些石块撕破布幔的防御,将石块重重的砸在城墙上叛军士兵的身上。
带着巨大撞击力,不少叛军士兵被砸死砸伤,带有燃烧功能的霹雳弹更是将叛军用于防守的布幔烧毁,就连城墙上用于防守的滚木,也有一些被霹雳弹的火焰点燃。
北伐军的霹雳车,连续不断的发射石块和霹雳弹,尤其是那一百辆重型霹雳车,发出的石块十分的巨大,每一个石块都具有彻底击碎女墙的作用,而叛军士兵一旦被这种石块击中,那自然是骨断肉裂,当场毙命。
五百辆霹雳车连续不断射击的威力是极为巨大的,叛军守城的士兵被压得喘不过气来,只能龟缩在女墙的下面,躲避石块的攻击,而北伐军的重型石块往往能击碎九德城的女墙,从而让躲避在下面的叛军士兵遭到致命的打击。
死伤的士兵横七竖八的躺在九德城的城墙上,而后续飞来的石块仍在击打着叛军士兵的尸体,这让守城的叛军士兵感到极度的压力和愤怒。
“将军,晋军的抛射的石头太厉害了,都不让我们喘口气,这么一直打下去,我军死伤会越来越多,不如撤下城墙,先躲避一下,待晋军不再抛射石头时,再上城据守。”一名叛军小校建议道。
叛军负责防守北门的将军,听完部下的建议,反对道:“不行,没有大将军的命令,不能随便后撤,这是违反军令,晋军的石头总会用完的,再坚持一下,待晋军步兵攻城时,再让他们尝尝我军的厉害。”
“是,待晋军步兵攻城时,再好好的出口恶气。”叛军小校狠狠的说道。
看着漫天飞舞的石块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