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晋霸天下-第9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晋军,全是晋军,右翼大营附近全是晋军。”

    “将军,晋军兵力至少有好几万。”

    两名亲兵气喘吁吁的说道。

    叛军部将心头一惊,连忙接着问道:“我军呢?我军右翼大营的数万人马呢?”

    “将军,右翼大营里里外外全是晋军,我们不敢再往里侦查了,估计一定是凶多吉少了。”叛军士兵小声的回道。

    “呃~~”叛军主将顿时双腿一软倒了下去。

    “大将军,大将军。”部将和身旁的士兵连忙扶起叛军主将。

    叛军主将脸色发白,颤颤巍巍的说道:“左翼大军全军覆没,如今,右翼大军也没了,左右两翼六万主力就这么没了,我军就只剩下城内的两万兵马了,这可怎么办才好呢?”

    “大将军,孤城难守,我们还是撤军吧!”部将建议道。

    叛军主将一脸愁苦,叹息道:“胥浦城乃九真郡的首府,更是整个交州的咽喉要道,一旦晋军控制胥浦城,进可以向南长驱直入,退可以保守整个交州北境,而我军将彻底的失去交州的大半土地,九德、日南二郡也将岌岌可危啊!”

    “大将军,胥浦城的确是个进可攻退可守的咽喉要地,但我军失去左右两翼,已经很难坚守,况且,九德、日南二郡生活的都是我南越族的子民,晋军若是继续进犯此二郡,一定会受到我族百姓的阻挠,而我军退入后方,有了百姓的支持,便可以如鱼得水,大军也可以得到补充,集我族全体百姓之力,一定可以将晋军赶出交州。”部将分析道。

    叛军主将此番率领全族八万主力与晋军决战,如今,刚一接触便损失六万人马,这对他的精神打击是极其巨大的,他的内心已经变得有些狂躁起来,自信心也跌至谷底。

    在坚守城池和后撤保存实力之间,他犹豫了起来,他不知道到底该怎么选择,继续坚守胥浦城,极有可能被晋军包围,从而因断绝粮草而全军覆没,若是后退至九德郡,则可以暂时保存两万人马。

    但他害怕回去,因为在他的手里损失了六万主力大军,一旦回到南面,他将无颜面对家乡的父老乡亲,更无法面对各部落的首领,原本极其器重他的部落大首领,也有可能为了安抚各部落而将他杀死,作为将军他不是一个怕死的人,但如此屈辱的死去,他很不甘心,他感到绝望。

    ####

    东方渐渐露出了鱼肚白,就在叛军主将还在纠结是坚守还是后撤的时候,晋军主力人马已经起身,在简单的吃完早饭后,全军近五万人马开始集结。

    华安站在一个处高地,看向胥浦城方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根据斥候的回报,叛军两万人马并没有后撤,如今,胥浦城中仍驻守着两万叛军人马。

    胥浦城易守难攻,虽然晋军在兵力上占有绝对的优势,但叛军若是采取死守的办法,一时间还真的很难攻取,强行攻取则会损失很多兵马,这是华安不愿采取的办法。

    若是将胥浦城团团围困,待其粮尽,自然也可攻破城池,但天晓得叛军在胥浦城囤积了多少军粮,若是耗上三、五个月,叛军还没粮尽,晋军的粮草倒是先告罄了,最主要的是华安担忧北方的赵国,不愿陷入交州太久,所以也等不起。

    “大哥,三军人马已经集合完毕,是否攻打胥浦城。”王三走到华安的身旁,大声问道。

    华安摇了摇头,道:“暂时不打,走,去邓刺史的帐中走走。”

    “哦。”王三应了一声,跟在华安的身后向邓岳的中军大帐走去。

    邓岳正在帐中与部下商议军情,见华安到来,忙起身相邀。

    “华将军,老夫正与部将商议如何攻城,不知将军有何良策。”华安一进大帐,邓岳便开口问了起来。

    华安摇头道:“攻城下下策也,况且,胥浦城易守难攻,叛军若是全力死守,我军不易攻下啊!”

    “哦!那将军有何良策啊!”邓岳连忙问道。

    “劝降!”华安大声回道。

    邓岳闻言,眉头一皱,道:“叛军彪悍野蛮,只怕不会轻易投降。”

    “就算叛军真的投降了,那也一定是诈降。”一名部将呼和道。

    “哈哈!劝降只是诱饵,本将欲借劝降之机,夸大我军实力,让叛军胆寒,从而主动撤离胥浦城。”华安笑了笑,说出了内心的真实想法。

    “哦,华将军欲让叛军知难而退,主动放弃胥浦城。”邓岳说着,在大帐中踱起了步子。

    华安淡然一笑,道:“没错,昨夜一战,叛军左右两翼大军皆被我军歼灭,这个情况已经被叛军的斥候探知,想必此时叛军一定肝胆俱裂,如今,只要本将派遣一名使者,告诉叛军,我大晋十二万精锐正准备攻城,料想叛军不敢不信,即使他们不愿投降,也一定会撤离胥浦,向后方撤退。”

第三百一十二章 深入虎穴

    邓岳闻言,捋了捋胡须,道:“好,此计甚妙,就算叛军不上当,我军也无任何损失,华将军可速派使者,老夫在大帐中静候佳音。”

    “既然邓刺史也觉得可行,那我这就回去准备。”华安说完和王三离开邓岳的大帐,大步走回自己的中军大帐。

    “大哥,出使胥浦城的任务就交给我吧!我一定会完成任务的。”刚走出邓岳的大帐,王三便向华安请命。

    华安摇了摇头,道:“不行,你是我的左膀右臂,岂能亲入虎穴,那些叛军皆是虎狼之辈,万一你有个闪失,大哥心里何安。”

    “大哥,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若是派一名小校前往,叛军一定会觉得我军有意藐视,完全没有招降的诚意,大哥的计谋也就无法施行,为了平叛大业,大哥,你就让我去吧!”王三再次请命道。

    华安蹙了蹙眉,犹豫道:“你说的也有道理,但前往胥浦城实在是太危险了,大哥心里也是没底啊!”

    王三见华安有些松口,忙道:“大哥放心,凭我一张利嘴,一定让叛军不敢轻举妄动,我会安全回来的。”

    “既然你执意如此,那你就亲自前往胥浦城吧!记住,一定要万事小心。”华安终于答应了王三。

    “大哥,我一定不辱使命。”王三说完,带领十名亲兵,策马向胥浦城奔去。

    看着王三离去的背影,华安在心底暗暗的祈祷,祈祷王三可以平安的归来。

    #####

    胥浦城内,左右两翼大军被全歼的消息已经完全在城中传播开了,叛军两万将士都陷入了深深的恐惧之中。

    为了稳定人心,叛军主将召集各部将领商议下一步的作战事宜,在叛军主将的中军大帐之中,所有的将领都参与了讨论。

    对于是坚守还是后撤,各部将领的意见很不统一,讨论了大半天也没有任何结果,但至少没有人提到投降。

    “大将军,城外一名自称北伐军副将之人,要求面见大将军。”一名亲兵进帐汇报道。

    “哦,在这个节骨眼上,晋军派遣使者前来,会有什么企图呢?”叛军主将自言自语道。

    “大将军,别管他什么企图,抓进来直接杀了,用他的人头祭奠我军左右两翼死去的将士。”一名部将大吼道。

    “对,杀了他,杀了他。”叛军部将一同大吼起来。

    叛军主将蹙了蹙眉,道:“闭嘴,都闭嘴,所谓两国相交不斩来使,你们都乱嚷什么,成何体统。”

    “大将军,不如放晋国使者进来,看看他们要耍什么花招。”另一名叛军将领说道。

    叛军主将捋了捋胡须,大声道:“传令,将晋军使者带到大帐来,大营三百刀斧手排成四队,迎接晋国使者。”

    “是,大将军。”叛军亲兵应了一声,前去传令。

    #####

    胥浦城北门外,王三和十名亲兵在城下等了许久,过来足足两刻,城墙上才放下一排悬梯。

    此时是两军交战的时刻,胥浦城的守军谨慎一些也很合理,王三没有计较什么,而是带着其中两名亲兵上到了城墙之上。

    上到城墙上之后,王三左看看右看看,发现叛军的防守果然很严密,晋军若是强行攻城一定不易成功,就算侥幸攻破胥浦城,阵亡的将士也会很多。

    “大将军的营帐在那边,使者请。”叛军小校说着指了指城内的方向。

    华安点了点头,带着两名亲兵跟在叛军小校的身后,向叛军主将的中军大帐走去,一路上,他不断的观察城内的各种建筑和叛军在城内的部署,以尽可能的掌握叛军的情况。

    “前面便是大将军的营帐,使者请。”叛军小校躬身道。

    王三仔细一看,前方巨大的帐篷前,三百名身材魁梧的刀斧手,正排成四排迎接自己、

    叛军搞这么一出,自然是在炫耀武力,从而吓阻晋军使者,王三岂能不知叛军的小把戏,只见他让两名随从在此等候,而他自己则昂首挺胸的走入大帐,面色如常,丝毫没有惧怕的意思。

    见王三从容的走进大帐,大帐中的叛军将领全都怒目瞪视王三,似乎与王三有着深仇大恨似的。

    王三打量着坐在尊位的年老将军,片刻之后,抱拳一揖,道:“大将军。”

    见晋军使者称呼自己大将军,叛军主将有些嘚瑟,他点了点头,道:“晋使前来,所谓何事啊!”

    王三微微一笑,轻声道:“特来解救胥浦城两万将士的性命。”

    “放屁,你们晋军昨夜袭杀了我军左右两翼六万大军,会这么好心。”

    “大将军,别听他的,不如杀了他祭旗。”

    “对,杀了他,杀了他。”

    叛军大帐中一阵鼓噪。

    王三面色如常,丝毫没有惧怕的神色。

    叛军主将见此,心下暗暗称奇,随即恐吓道:“晋使当我全军将士都是三岁的娃娃么,本大将军帐外的刀斧都是新磨的,正要试其锋利与否,晋使就来了。”

    见叛军主将吓唬自己,王三微微一笑,大声道:“本使皮厚,不惧刀斧,只是大将军和麾下的两万人马就看不到明日的太阳了。”

    “哈哈哈!晋使好大的口气,我胥浦城防守严密,你们晋军岂能一日就攻破城池。”叛军主将大笑着斥道。

    “哈哈哈哈!大将军的左右两翼战力如何,整整六万大军,一夜功夫就飞灰湮灭,只要我大晋王师一出,胥浦城克日可下。”王三笑着大声吼道,并上前几步逼近叛军主将。

    叛军主将一听到左右两翼飞灰湮灭,顿时浑身便不由自主的颤抖起来,内心是极度的恐惧和悲伤,大帐中的一众部将也大多被王三的气势吓住了,不再言语。

    “晋使此来,到底有何目的,不妨直说。”叛军主将强定心神,正色问道。

    “奉主将之命,特来劝降。”王三直截了当的说道。

    “什么,让我们投降。”

    “哼,老子绝不投降。”

    “仗还没打,怎么能轻易投降呢?”

    大帐中的叛军将领又鼓噪了起来。

    叛军主将眯了眯眼,盯着王三,道:“左右两翼大军的溃败,是被你们偷袭所致,我胥浦城易守难攻,城防布置,想必晋使也看到了,晋使觉得还算坚固否。”

    王三不屑的瞟了周围的叛将一眼,轻声道:“城防布置倒还不错,城池也算坚固,但这岂能抵挡我大晋十二万精锐之师的进攻,本使可断言,一日之内,胥浦城必破。”

    叛军主将一听到晋军有十二万,心头突然巨震,这比他估计的还要多,他本有一丝怀疑,可一想到左右两翼六万人马全部被歼,他内心的怀疑便减弱了许多,甚至开始相信王三所说的话。

    “怎么,你们晋军真的有十二万,没这么多兵马吧!”叛军主将试探道。

    王三一听,伸出手指,比划道:“怎么没有,我部北伐军三万,广州军团四万人马,交州军团一万,江州援军四万,一共十二万整。”

    “什么,晋军真的有十二万人马。”

    “也许是真的,若非如此,我军左右两翼也不会被全歼。”

    “若晋军真的有十二万,我军真的很难坚守啊!不如撤军为好。”

    叛军诸将聚在一起,议论了起来。

    叛军主将额头渗出了一丝汗珠,顿了顿,道:“就算你们晋军有十二万之众,可我胥浦城防守严密,你们若要攻城,不死个两三万,只怕攻不下,一日之内破城,更是无稽之谈。”

    王三嘴角狡黠一笑,道:“大将军之言大谬,我大晋王师岂能以人命攻城,此次支援而来的江州军团带来了数千巧匠,半天时间便可造出十八辆‘吕公车’数百辆霹雳车,大将军可知,数百辆霹雳车齐射的威力,铺天盖地的霹雳弹会将守城的士兵全部消灭,吕公车就更厉害了,只要将之推至城下,士兵便可顺着车内的梯子爬上城墙,而且,车体包裹木板和牛皮,滚木礌石砸不坏,大火也很难烧着,只凭这两样兵器,攻下胥浦城便是轻而易举,而我大晋的攻城武器又何止这两样。”

    叛军主将和其麾下的部将听了王三的话,无不面面相觑,众将坚守城池的信心开始动摇。

    “晋使先出帐歇息片刻,容我与部将们商议一番。”叛军主将说着向旁边的亲兵使了个眼色。

    “晋使请。”亲兵躬身弯腰道。

    王三整了整衣冠,大步走出中军大帐。

    王三离开大帐后,叛军主将和麾下的部将商议了起来,诸将之中,愿意继续坚持守城的已然不多,而愿意投降的也出现了不少,当然,大多数部将在想着撤退。

    叛军主将顿时一筹莫展,他不愿意投降,也不想让部将们白白送死,他打算后撤,可晋军主力已经驻扎在城池东北不足十里的位置,此时撤退,很容易被晋军追上,从而损失惨重。

    “大将军,不如我们假意答应投降,骗取晋军的信任,而后立即撤军。”一名部将建议道。

第三百一十三章 中计后撤

    “嗯,三十六计走为上策,就这么办,让晋使进帐。”叛军主将下定了决心。

    王三走入大帐,开口问道:“大将军考虑的怎么样了,可否给本使一个答复。”

    叛军主将捋了捋胡须,不满道:“晋使奉命前来劝降,可你们的主力大军就驻扎在数里之外,似乎毫无劝降的诚意啊!”

    “就是,刀都架到脖子上了,还怎么谈。”一名叛军部将跟着附和。

    “哦,那大将军想怎样,不妨说说。”王三连忙问道。

    “让你们的主力大军后退三十里,而后,你我再谈论投降的一些条件。”叛军主将正色说道,口气似乎不容反驳。

    “好,只要大将军肯投降,别说后退三十里,就算后退百里也没有问题,这个本使现在就可以答应你。”王三立即回道。

    见王三回答的这么痛快,叛军主将和麾下的部将都大吃了一惊,同时,他们的内心也暗暗庆幸,只要晋军主力一退,他们就可以撤往九德郡了。

    “那好,待你们的主力大军后退之后,咱们再谈投降之事。”叛军主将狡黠的说道。

    “好,一言为定,本使这就回去,日落之前,主力大军一定后撤,还望大将军不要食言啊!”王三痛快的说道。

    “来人,送晋使出城。”叛军主将客气了一句。

    王三走出大帐,带着两名亲兵,在叛军小校的带领下,顺利的离开了胥浦城。

    #####

    正午过后,王三还没有回来,华安心中很是着急,他来回的在大帐外面踱着步子,不时的向胥浦城方向张望。

    “大哥,进帐歇会儿吧!王三不会有事的。”

    “这小子一定死不了,放心吧!大哥。”

    “若是俺王三兄弟有个好歹,老牛一定踏平胥浦城,杀光全城的叛军。”

    雷暴、赵武和铁牛说着也抬头看向胥浦城方向,他们的内心也很着急。

    华安看了三人一眼,道:“你们先进帐歇着吧!我再等一会。”

    “都是死人堆里爬出来的弟兄,要等一起等。”

    “对,一起等。”

    三人不愿回大帐,而是和华安一起等待王三的归来。

    “大哥,胥浦城方向有一支人马正在奔来,一定就是王三他们。”雷暴大声说道。

    华安抬眼仔细一看,还真的有一支人马正在奔来,于是,大声道:“没错,一定是王三,错不了,我们过去看看。”说完大步前往迎接,雷暴、赵武、铁牛跟在后面。

    “大哥,我回来了。”王三奔至华安面前二十步,连忙滚鞍下马。

    “哈哈!回来就好,回来就好。”华安一颗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顿了顿,道:“怎么样,此去胥浦城有什么收获。”

    王三思考了片刻,道:“大哥,胥浦城防守非常严密,比我们原先料想的还要难以攻克,若是强力攻城,至少要丢掉过万将士的性命。”

    “哦,这么难攻。”华安略感惊讶,随即问道:“那叛军愿意投降吗?他们有什么条件。”

    王三微微一笑,说道:“正如大哥所料,叛军有撤退的打算。”

    “哦,是吗?他是怎么说的。”华安好奇的问道。

    “叛军主将说我军没有劝降的诚意,开出的第一个条件便是我军后退三十里,然后再谈投降的事,只怕我军一退,他们就开溜了。”王三不屑的斥道。

    “那你答应他了吗?”

    “答应了,全都答应了,这不正是大哥的计策么。”王三答道。

    华安点了点头,道:“好,王三,你做的好,我这就去通知邓刺史,大军日落之前向后撤出三十里,给叛军留下撤离胥浦城的时间,你们几个到各军大营,督促将士们收拾行装,准备开拔。”

    “是,大哥。”王三等四人异口同声。

    华安大步来到邓岳的中军大帐,将胥浦城遇到的情况向邓岳作了一番解释,要求广州军团和交州军团一起后撤。

    邓岳见华安分析的很有道理,于是爽快的答应了。

    傍晚时分,晋军主力人马已经饱食严装,各军先后开拔,向北方三十里的位置行进。

    临走之前,华安特意命令麾下的亲兵营,在大营附近增灶数千,以向叛军表面晋军人马众多,足有十余万。

    晋军主力如约后撤,叛军斥候一路跟踪侦察,将探得的情况,如实的汇报给了叛军主将。

    通过斥候的汇报,叛军主将肯定了晋军确有十余万人马,而晋军的主动后撤,也让他觉得,晋军真的有劝降的诚意。

    麾下的部将,此时已经有两成,对建立大南越国不抱任何希望,他们认为大晋王师不可抗拒,甚至有了归顺大晋朝廷的想法。但更多的将领还是主张后撤,民族自豪感让他们觉得,不应该屈居在外族之下。

    “大将军,晋军已经后撤三十里,这正是我军撤退的良机,快下令吧!”一名部将催促道。

    叛军主将虽然有些不舍,但胥浦城孤立难援,面对晋军的优势兵力,已经很难坚守了。于是,忍痛道:“撤,撤退吧!”

    “是,大将军。”部将们立即领命。

    半个时辰之后,叛军两万人马在胥浦城南门处集结完毕,随着南门的缓缓打开,叛军人马全部离开胥浦城,沿着大路向三百里外的九德城行进。

    九德城是九德郡的首府,那里算是叛军的大本营了,在整个九德郡的地盘上,生活的几乎全是南越族的百姓,在那里,叛军有足够的群众基础,而晋军若是继续向南,后勤补给会变得越发困难,士兵的水土不服也会越来越严重,需要克服的各种困难会越来越多。

    叛军放弃胥浦城,向南撤退,这个行动完全在北伐军斥候的监控之下,当斥候将这个消息告诉远在三十里外的华安时,叛军已经撤远了。

    不过这正是华安想要的结果,在得知叛军已经撤离胥浦城后,华安立即命令雷暴率领一万北伐军骑兵疾驰胥浦城,防止叛军后悔而返回。

    而后,华安亲率北伐军步兵主力向南进军,邓岳则率领交广二州的人马紧随其后。

第三百一十四章 晋康帝病危

    晋军主力控制了胥浦城,几天后,整个九真郡便完全处于晋军的控制之下,而叛军则被压缩在南部的九德、日南二郡。

    为了彻底平定叛乱,晋军主力继续向南推进,各种后勤物资通过海路源源不断的运向南方。

    就在北伐军与交广二州大军,一路向南进攻的时候,京城皇宫之内,当朝皇帝司马岳病情突然加重,太医判断最多能撑三天。

    得知皇帝就要驾崩,整个京城的官员都有些惴惴不安,如今,司马岳的长子司马聃年仅两岁,先皇司马衍的两个儿子也只有几岁,只要司马岳一死,由谁来继承皇位,这个还真不好说。

    不过,最有资格继承皇位的也就那么几个,在新皇登基之前,若哪位大臣有举荐之功,日后一定受到重用。

    为此,京城的许多官员都在四处奔走,拜访京城几位最有资格继承皇位的王爷,为自己日后的前途做铺垫,一些有门路的大臣,还会等在朝中重臣的府邸,打探皇宫中的情况,探探各位重臣的口风,从而增加自己的判断。

    而朝中的重臣则频繁进出皇宫,最受重用的大臣则日夜守候在皇帝司马岳的身旁,聆听皇帝最后的垂训。

    皇宫之中,当朝皇帝司马岳躺在自己的寝宫内,旁边除了几名照顾其起居的宫女外,皇后褚蒜子和大臣何充,庾冰、蔡馍等人都侍奉在床边。

    司马岳的身体极其的虚弱,连说话的力气都极其的微弱,一名太医走了进来,在给司马岳诊断完病情后,低着头退向一旁。

    几位大臣连忙以目视太医,太医会意,闭上眼睛,轻轻摇了摇头,暗示晋康帝病情没有丝毫好转,快要不行了。

    虽然这已经是意料之中的事情,但众臣仍不免心中一凉,坐在床边的皇后褚蒜子更是伤心欲绝,她比司马岳还小两岁,如今,二十一岁的她,将要面临失去丈夫的痛苦,这对一名年轻的女人来说,是多么残忍的事情啊!

    褚蒜子背对着司马岳,眼中泛起了一丝泪珠,在她伸手擦泪的一瞬间,司马岳深深的叹了口气。

    虽然他的身体很虚弱,但意识还是很清晰的,太医的闭眼摇头和皇后的暗自垂泪,他全都看在眼里,他知道自己快要死了,心中不禁无限悲凉,不自觉的便叹了口气。

    “皇上,皇上。”见司马岳叹息,皇后褚蒜子和大臣们都凑了过来。

    司马岳看了看众人,微声道:“皇后,各位爱卿,朕感觉好累,好累啊!朕是不死快要死了。”

    “不会的,不会的,皇上一定会好起来的。”皇后褚蒜子,忍着悲伤安慰司马岳。

    众大臣则低着头,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他们本想询问储君的事情,但谁也不愿首先开口,皇帝正在病重,这个时候开口问储君的事,就等于是明着告诉司马岳,你快要死了。这有违人臣之道,他们是想让司马岳主动提出来,而后,他们再畅所欲言,说出自己心中的看法,并请皇帝定夺。

    而此时,司马岳从皇后和各位大臣的眼神里,已经知道自己快要死了,而国之储君,关系重大,不得不提前做准备。

    司马岳强忍着疲倦,努力从嘴角挤出一丝笑意,看着众人道:“你们不用瞒朕了,朕的身体朕自己心里清楚,如今,朕的时间已经所剩无几了,有一些重要的事情,也该有个安排了。”

    “皇上。”众臣的声音有些呜咽,他们显然知道司马岳所说的大事是什么,除了立储,还有什么事能比这重大。

    “呼呼呼……”司马岳喘着粗气,吃力道:“国不可一日无君,朕走之后,必须有一人担当统治大晋的责任,关于储君的人选,各位爱卿有何看法,都说说吧!”说完闭上眼睛,以保持体力。

    国舅庾冰,首先奏道:“皇上,当今天下大乱,北方的赵国一直觊觎我大晋的江南,在此乱世之秋,一定要立长君方能震慑寰宇,使天下觊觎江南之人,不敢轻易进犯我大**山,会稽王老成持重,深得士人之心,足以堪当大任,臣恳请皇上,以江山社稷为重,立会稽王为储君。”

    何充闻言,立马反对道:“皇上,万万不可,自古以来,君主更替采用兄终弟及的,大半会发生动乱,而父子相继才是江山稳固的根本,皇上,为了大**山的万代稳固,请立皇子聃为储君。”

    “皇上,乱世之中,当立长君,皇子聃才两岁,难以承担支撑大晋的重任,还是立会稽王为妥。”庾冰争辩道。

    “皇子年幼,我们做大臣的可以辅佐,皇上,立皇子聃才是立国之本啊!”

    庾冰和何充争执不下,二人的高声争论让病重的司马岳感到心烦意乱,气塞填胸。

    司马岳哼哼了两声,想要庾冰和何充出去,但二人正在争执,并没有看懂司马岳的暗示,仍是继续吵嚷。

    蔡谟看出了司马岳的心思,急忙制止道:“二位大人,皇上需要休息,我们出去商议吧!”

    见蔡谟阻止,庾冰和何充才意识到自己的声音着实大了些,连忙向司马岳请罪,并缓缓退出司马岳的寝宫,寝宫内的众大臣也都跟着退出。

    见司马岳闭着眼睛,似乎在休息,皇后褚蒜子轻轻起身,正欲离开,司马岳伸手拉住了她。

    “蒜儿,你别走,陪朕说说话。”司马岳微声说道。

    皇后褚蒜子身体微微一震,随即缓缓坐下,看着憔悴的司马衍,道:“皇上,臣妾不走,臣妾不走。”

    “好,好。”司马岳强行挤出一丝笑意,缓缓问道:“蒜儿,朕就要走了,聃儿还小,你们孤儿寡母的可怎么办才好呢?”

    褚蒜子心里紧了一下,道:“皇上,您不会有事的,您会好起来的,臣妾会日夜给你祈祷。”

    “没用了,朕知道自己大限已到。”司马岳摇了摇头,道:“蒜儿,在你心中,朕是个怎样的人,你嫁给朕,可曾后悔。”

    褚蒜子闻言,愣了一下,顿了顿,道:“皇上没有争霸天下的雄才大略,但是个好人,在臣妾心里,皇上是天底下最好的人,能嫁给皇上,是臣妾几辈子修来的福气,臣妾庆幸还来不及,又怎么会后悔呢?”说完眼角流出了一行泪水。

    “你说的对,朕算不上好皇帝,但朕是个好人。”司马岳显得极为高兴,这也是他对自己的评价。

    “皇上。”褚蒜子情绪激动,俯身轻轻趴在了司马岳的身上。

    司马岳伸手抚摸着褚蒜子的额头,心里无限的悲伤,娶了这么好的皇后,若是自己能再多活几年,那该多好啊!

    “蒜儿,关于储君之事,你有什么想法,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