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晋霸天下-第7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榈乃档馈

    华安一听自己的夫人,因为担心自己而留了眼泪,心中顿时一阵悸动,定了定神,看着小厮,道:“去,把马牵到马棚,多喂些青草。”

    “放心吧!将军。”小厮说着将战马向马棚的方向牵去。

    华安整了整衣冠,信步向后院走去,穿过几个走廊便到达了王灵所居的后院。

    一进后院,华安就看见一个熟悉的身影,正背对着自己站在凉亭的下面,时不时的还伸手拂向脸颊。

    这熟悉的身影不是王灵还能是谁,华安嘴角淡然一笑,轻轻的走了过去,站在王灵身后五步之处,已经能够听到王灵那微弱的啜泣声了。

    见灵儿真的哭了,华安心中一阵心疼,自己的夫人如此担忧自己,现在回来了,怎么着也要好好疼惜一番才是。

第二百四十三章 商议北伐

    华安上前两步从背后紧紧的抱住王灵,歪着脖子在王灵亮晶晶的耳垂上亲了一口,双手也不老实的在王灵的腰间摸索。

    王灵正在啜泣,突然被一个男人从后面搂住,而且进行了轻薄之举,内心顿时大为惶恐,浑身不自觉的颤抖了一下,随即本能的挣扎了起来。

    “啊……”见挣扎不脱,王灵一狠心张开小嘴在华安的手臂上咬了一口。

    “哦,好痛,夫人,你要谋杀亲夫啊!”华安手掌吃痛,低声哀嚎了起来。

    一听‘夫人’二字,王灵浑身又是怔了一下,连忙扭头侧目看去,见身后的轻薄之辈正是自己的夫君华安,不由得露出了久违的笑意。

    “夫君,真的是你,你终于回来了,呜呜……”王灵笑完便哭,一头扎进了华安的怀中。

    “灵儿,不哭,不哭。”华安一边柔声的哄着,一边抚摸着王灵的粉嫩脸蛋,时不时的亲上一口。

    王灵的螓首在华安的怀中挠动着,时不时的伸手擦泪,过了一会,嘟着嘴问道:“夫君,你不是说此去辽东就一个多月吗?怎么这么久才回来。”

    华安抚摸着王灵头上的青丝,狡黠一笑,打趣道:“本来是想去一个月的,不过辽东有个漂亮的姑娘,整天拉着为夫,不让为夫回来。”

    王灵闻言,顿时满脸醋意,揪嘴道:“人家姑娘不让你回来,那你还回来干什么。”说完蹙起了眉头。

    华安抚摸着王灵的小手,微笑道:“哈哈!那姑娘虽美,但和我的灵儿相比还差得远呢?况且,那姑娘只能看不能碰,而我的灵儿不仅能碰,还能给为夫生娃,为夫当然要回来了。”说完在王灵的脖颈亲了一口。

    王灵脖颈发麻,微微向后躲闪了一下,不经意间看到了华安的狡黠笑容,随即大悟,看向华安,撒娇道:“夫君,你好坏,就会骗人家,册封燕王是大事,朝廷去了那么多大臣,都没有按时回来,还能都被辽东的姑娘给绊住了。”

    “哈哈,自然是逗你呢?”华安在王灵的脸蛋上拨了一下,随即抱起王灵向后院的屋内走去。

    “夫君,大白天的,你要干嘛!”王灵脑袋贴在华安的胸前,害羞的说道。几个月不见,她自然明白华安的企图。

    华安也不隐晦,贴在王灵的耳边,柔声道:“灵儿,为夫都憋了好几个月了,现在就让为夫好好疼惜疼惜你。”说着跨大了步子,更快的向屋内走去。

    “就知道你没安好心。”王灵娇羞一笑,伸出小手指在华安的鼻子上指了一下,随即搂紧华安的脖子,将螓首完全贴在华安的胸前。

    进入屋内,华安反脚将门踢上,而后将王灵往软榻上一扔,开始宽衣,王灵则平躺在软榻上,伸手拽起被子的一角,挡在脸上遮羞。

    褪去外衣后,华安缓缓抬腿上塌,将强壮的身躯压在了王灵的柔嫩娇躯上,一场巫山**就此上演。

    #####

    京城皇宫之中,司徒王导、国舅庾亮、司空郗鉴等朝廷大员都立在大殿之上,出使辽东的褚裒也在其中,皇帝司马衍正与他们商量国事。

    在华安离开皇宫之后,褚裒独自留下来,将此去辽东遇到的所有事情都一五一十的告诉了皇帝司马衍和当朝的众臣。

    当朝中重臣听说石虎数十万大军,被燕国两千精骑杀的溃不成军时,无不拍手称快,更有大臣觉得石虎已经老迈,赵军的战力似乎也大不如前了。

    毕竟,赵军先前南侵时,被大晋三路大军彻底击溃,而后北征燕国,又被慕容皝打得溃不成军,连续两场惨败,不得不让人怀疑赵国目前的实力。

    “赵国三十万大军被燕王打得溃不成军,诸位爱卿有何看法。”司马衍说着掩饰不了内心的激动。

    国舅庾亮,出列道:“皇上,老臣以为,赵国经此一百,已经日薄西山,此正是我大晋北伐的良机,不如派出三路大军,直扑中原,收复我大晋丢失已久的家园。”

    见庾亮主张北伐,满朝大臣大多摇头表示反对,其中一人,当庭反驳道:“国舅此言诧异,赵国虽然惨败与燕王,但其毕竟占据中原多年,国力仍远远高于我大晋,所谓‘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我大晋贸然北伐,只怕有去无回,空耗国力啊!”

    “是啊!皇上,年前与赵国一战,我大晋虽然战胜,但府库钱粮损耗极多,如今,国库钱粮紧张,已经不足以支撑讨伐赵国只需了。”另一名大臣跟着附和。

    这些反对北伐的大臣都来自江南的士族,中原不是他们的家乡,他们对北伐中原兴趣不大,而且,一旦开战,损耗的是江南的民力、物力,对他们来说是一种损失。

    而且,北伐中原不论输赢,他们都不是赢家,战败了,不仅损耗江南的物力、民力,而且还有可能让胡虏趁势占据江南,烧杀掳掠。

    就算打赢了,损耗也一定很大,而且,收复的中原必然是百业凋敝,民不聊生,朝廷为了发展中原的生产,必定要从江南调拨人力物力,原先客居江南的北方佃农,也会返回家乡,这对江南士族来说是个不小的损失,因此,一定会全力反对。

    “中原本是我大晋的国土,难道就一直任由胡人占据。”庾亮昂首挺胸,摆出一副大义凌然的气势。

    司马衍心中顿时两难,看着庾亮,道:“国舅,如今国库钱粮不足,大军如何出征啊!是不是要缓一缓。”

    庾亮抱拳道:“皇上,再过几个月就秋收了,秋收之后,军粮应该会宽裕许多,届时大军便可出征。”

    司马衍闻言,还是有些犹豫,他看向王导,问道:“王司徒,国舅打算秋后进兵,你有何看法。”

    “这……”王导支吾了一阵,抱拳道:“臣以为,还是有些急了,来年秋后进兵,更稳妥些。”

    其实,王导是个最擅长平衡各方势力的‘老滑头’此时,庾亮急着要北伐,而朝中的多数大臣又反对北伐,王导谁都不想得罪,于是考虑再三,将北伐的日期拖后了一年。

第二百四十四章 实战训练

    不过,王导如此的各让一半,并没有取悦任何一方,双方似乎都有些不满。

    庾亮首先不满道:“司徒大人,趁着石虎刚败与辽东,元气未复,我大晋趁机北伐,必可重创石虎,若是等上一年,石虎元气恢复,北伐就困难了。”

    没等王导回答,郗鉴回道:“庾大人,去年一战,我军虽胜,但也是元气大伤,也需要时间恢复元气,况且,多准备一年,物资更为充分,胜算也就更大,而且还可以与辽东的燕王联络,让其率大军进犯赵国边境,牵制赵国部分兵力,如此,将大大减轻我军面临的压力。”

    “若与燕王南北夹击,我大晋胜算将大大增加。”司马衍语气中透露着兴奋。

    庾亮也清楚,若与辽东的燕王慕容皝合作,胜算将大增,但江南与辽东相距千里,来回一趟需要数月,不论如何今年秋收之后是来不及了,也只能指望来年了。

    司马衍与朝中众臣又仔细的商议了一段时间,最后终于确定下来,来年秋收之后,大晋三军挥师北伐,收复中原。

    而在这一年的时间里,大晋将进行全方位的准备,首先,再次派遣使者进入辽东,与慕容皝商议南北夹击事宜,即使慕容皝不愿大规模出兵,至少也要象征性的屯兵于燕赵边境,牵制赵国大军。

    其次,大晋三军将进行战前的刻苦训练,苦练杀敌本领,时刻准备北伐中原,为国建功。

    然后,各州各郡也要动员起来,号召富商大贾有钱捐钱,有粮捐粮,全面为北伐做准备。

    最后,大晋朝廷向赵国的邺城和边境地区派遣了大量的探子,时刻收集赵国朝堂和边境的情况,以做到知己知彼。

    商议完具体的方案,朝中众臣依次离开皇宫,各自前去准备。

    ########

    京城华府中,一番**之后,华安和王灵都感到很是疲倦,他们光身相拥,在被窝里小睡了半个时辰。

    醒来后,华安意犹未尽的抚摸着王灵那饱满的胸脯,时不时的在王灵的脸颊上亲上几口。

    被华安这么一闹腾,王灵从睡梦中苏醒过来,睁着一双大眼睛,直勾勾的看向华安。

    “灵儿,你醒啦!”华安柔声说道。

    “嗯。”王灵应了一声,嘟着嘴,将脑袋伸向华安的胸口。

    华安单手搂着王灵的后背,另一只手揉捏着王灵那粉嫩的小屁屁,时不时的‘啪啪’拍上两下。

    那种**上颤笃笃的感觉,摸起来不是一般的舒服,华安一时爱不释手,单手在王灵那粉嫩的小屁屁上抚摸了起来。

    王灵虽然既痒痒又害羞,但华安毕竟是自己的夫君,作为一名合格的妻子,就是要完全服从夫君的意愿,这是她的本分。

    王灵羞红着脸,趴在华安的耳边,柔声道:“夫君,累了一天,一定饿了吧!天快黑了,我们该起身吃饭了。”

    “咕咕咕……”经王灵这么一提醒,华安的肚子居然饿的响了起来。

    “好,灵儿,我们去前院吃饭。”华安最后在王灵的胸脯拂了一把,说完掀开被子,光身穿起了衣服。

    王灵娇羞的将自己蒙在被子里,待华安穿好衣服才坐起身来。

    “夫君,人家要穿衣了,你先出去嘛!”王灵娇羞的让华安先走。

    华安就像没听见一般,双眼始终盯着被窝里的王灵。

    见华安赖着不走,王灵撒娇道:“夫君,你这样看着人家,让人家怎么更衣。”

    “灵儿,我们都成亲好几个月了,你还害羞什么,让为夫好好看看。”华安柔声说道,显然,几个月不见,他想看王灵更衣时的模样。

    “讨厌,还没看够。”王灵白了华安一眼,轻轻掀开被子,小心的穿起了衣服。

    尽管王灵处处故意遮挡,但华安还是饱览了一顿,美不胜收的**不禁让华安心旷神怡,飘飘然起来。

    二人着装整齐之后,便离开后院,前往前院用餐。

    其实,自从看门的小厮看到华安回府,便将这一情况,陆续告诉了全府的人,但全府上下都知道华安与王灵是新婚,如今又是几个月没见,该是在一起好好交流交流了,因此,全都心照不宣,没有一个前去后院打扰华安的好事。

    由于,华安离开府邸有几个月了,如今才刚刚回家,因此,饭菜格外的丰盛,凡是华安喜欢吃的,几乎全都端了上来。

    华府不同于其它的府邸,在这里没有主仆之分,吃饭时,全府上下的十几人全都围坐在桌子旁。

    看着王灵原本苍白的脸蛋,如今却是绯红发亮,所有的下人都是暗暗偷笑,对于华安一去辽东几个月,经历了什么,众人更是充满了兴趣,毕竟,这些人全都没有去过辽东,对辽东苦寒之地充满了好奇。

    华安也不辞辛苦的一一解释,一顿晚饭,吃了足足一个半时辰,尽管很辛苦,但能和家人坐在饭桌前谈论聊天,华安感到很幸福。

    而幸福的日子总是短暂的,华安在府邸休息了不足五天,北伐军便传来消息,让华安尽快返回大营,准备训练新军。

    原来,司马衍与众大臣商议,觉得华安在辽东参与燕赵之战,立了大功,大大的涨了大晋的国威,因此,决定让华安实领军主之职,麾下讨虏营扩编为一个军,人马三千余人。

    除了讨虏营原有的九百余人,剩下的两千人马全都是新招募的年轻子弟,而这些新兵年纪大多在十八岁左右,虽然没有什么战斗力,但都是贫苦农家出身,可塑性极强,只要多加训练,必是一支劲旅。

    华安奉命回营,日夜操练新兵,除了兵器格斗、箭术之外,华安还让所有士兵都练习马上刺杀,甚至是骑射。

    由于没有足够的战马,华安只得让全军的三个营轮流训练骑术,每三天轮换一次,格斗、箭术、骑术,正好一轮,偶尔,华安还会让士兵们穿重甲训练,以锤炼士兵的体力,进行野外拉练自然也必不可少。

    在如此全面的训练下,三个月后已经初见成效,三千大军已经颇具战力。

    而此时,北伐军的其它各军也已经初具战力,为了检验各军的战力,北伐军在大营附近进行对抗演练。

    通过实兵对抗演练,华安麾下的三千人马完胜其它各军,取得了最好的成绩,为此,北伐军主将韩潜大大的夸赞了华安一番。

    华安却并不自满,实兵对抗演练毕竟是演习,而演习与实战是有很大差距的,演习一般不会死人,士兵的心里不会有太大的压力,而实战就不同了,士兵随时有可能牺牲性命,因此,也就会出现很多不可控的意外。

    为了将麾下的士兵训练成一支战斗力过硬的军队,华安决定进行几场实战,以彻底检验部队的战力。

    为了找到一个合适的实战训练场,华安将京城方圆二百里的山川都考察了一遍,也确实找到了不少可供实战的训练场。

    京城外围的蒋山,京城东南方向的茅山,都有山贼土匪出没,总数量不下万人。

    但蒋山距离京城太近,由于经常被朝廷打击,出没的山贼数量都很少,最多也就几十人的规模,而且巢穴隐蔽,根本难以寻找,况且,与几十人作战也体现不出部队的战力,因此,华安决定放弃这里。

    而茅山就不同了,那里远离京城,一直就是山贼土匪的天堂,最多的时候,山贼的规模可达三万人,虽然这些山贼一年前试图与赵国勾结,被韩潜的北伐军消灭了大半。

    但官兵一走,这地方的山贼又开始重新啸聚,经过一年的经营,人马恢复到了万人的水平。

    其中,茅山南北两处各有五千人马,他们的统领皆是一年前从北伐军的围剿行动中逃脱的原山贼上层头目。

    而被烧光的山贼巢穴,经过他们一年的建设,又恢复到了以前的规模,重新壮大的山贼们,顿时嚣张起来,时不时的挑衅大晋朝廷,他们从劫掠路人,发展到打劫村镇,最后连军粮都敢劫,可谓胆大包天,让当地的官员颇为头痛。

    他们不止一次的向朝廷汇报,请求派遣大军围剿,但朝廷对茅山这种屡剿不灭的匪泛已经失去了耐心,而且,此时朝廷的重心是全力准备北伐事宜,各军各营都在加紧训练,为全面北伐做准备,自然也就忽略了茅山的匪泛。

    华安认为这是个很好的锤炼部下实战能力的机会,于是,自告奋勇的要求前往茅山剿灭匪泛。

    茅山官员要求剿匪的奏折,已经积压了几十份,见华安自告奋勇的要求前去剿匪,朝廷自然不会阻止。

    得到朝廷的允许,华安率领麾下三千大军,日夜兼程向茅山进发,由于有了上一次剿匪的经验,华安对茅山的地形和匪徒的战力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对自己成功消灭匪泛也充满自信。

    进入茅山之后,凭着一年前的印象,华安很顺利的就找到了通往山贼巢穴的小路,三千部下,顺着通往山贼巢穴的小路,一步步向盘踞在茅山之北的山贼悄悄逼去。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

第二百四十五章 正面强攻

    一年前,华安曾在此处巢穴捉获了赵国的使者,立了大功,对此处的地形算是比较熟悉了,三千大军中,除了华安,王三、铁牛和十几名老兵,也熟悉这里。

    华安和雷暴几人,站在一处山包上,看着不远处的山贼巢穴,商量起了攻打的策略。

    “大哥,此处山贼最多两千,我们强攻即可。”雷暴建议道。

    “这儿我们一年前就来过,后山有一条小路,只要我们把山贼的后路堵住,山贼就一个也跑不掉了。”王三说道。

    华安点了点头,下令道:“王三,你立刻带领亲兵旅三百将士,绕到后山,地形你都熟,去吧!”

    “放心吧!大哥,一定不让一个山贼逃脱。”王三说完,带着亲兵旅的三百勇士,悄悄的向后山逼去。

    王三走后,华安看向雷暴、赵武和铁牛,轻声道:“你们听好了,王三半个时辰之内就会到达后山,半个时辰后,赵武、铁牛,你二人各率本营一千将士随我正面攻打山寨,雷暴、你带领骑兵营在后面压阵,并封锁这里,使山贼无路可逃,都听明白了吗?”

    “大哥,我们都听明白了。”雷暴三人异口同声。

    华安点了点头,接着道:“山贼成分复杂,有罪大恶极、作奸犯科的恶徒,也有走投无路、迫于生计的失意人,更有不少是被山贼挟持,不得不做山贼的普通山民,对于罪大恶极的恶徒一律格杀勿论,而对于胁从之辈,不降者格杀勿论,愿意投降的一律免死。”

    “是,大哥,我们记住了。”三人抱拳应道。

    半个时辰后,估摸着王三已经进入后山,截断了山贼的溃逃之路,华安伸手一招,两千训练有素的虎狼之师,在营主赵武、铁牛的带领下,褪去伪装,大步从正面向山贼的巢穴逼去。

    华安则跟在队伍的后面,负责指挥调度,他之所以敢直接从正面进攻,而不先探查敌军的部署和陷阱,第一,是因为一年前曾在这里打过一丈,对于山贼的部署,以及陷阱可能存在的位置,都有了大概的认识。

    第二,剿灭山贼只是其次,华安最主要的目的是锤炼部下的实战能力,让士兵们多见识一下什么叫打仗,什么叫真实的战场环境,以及在实战中会遇到什么意外情况,比如敌军的埋伏和预设的陷阱,这些都必须让士兵们明白。

    另外,从正面强攻,可以彻底的摧毁敌军的抵抗意志,展现大晋军团的自信和气势,让山贼主动投降。

    两千大军,盾牌手在前,长枪、弓弩手在后,排成整齐的步伐向山贼巢穴逼近,这气势颇为宏大,让负责放风的山贼小罗喽吓得腿都软了,连忙颤颤巍巍的向头目汇报。

    山贼头目一听官兵围剿,也是惊得眼珠子都快掉出来了,连忙招呼山寨中的大小罗喽,到寨门前防守。

    站在寨墙上,看着装备精良的官兵,正步履整齐的压来,山贼头目也是倒吸了一口凉气,他知道凭借从不操练的山贼,肯定打不过训练有素的官兵,但他更明白,一旦投降,寨子中的小罗喽很可能会没事,但身为匪首的他一定会别押送官府,按罪砍头都是轻的。

    “弟兄们,放箭,给我放箭。”山贼头目大喝着命令,他决定孤注一掷,与官兵鱼死网破。

    “嗖嗖嗖”

    山贼小罗喽奉命,将一支支箭矢射向华安麾下的两千大军。

    “铛铛铛……”

    山贼射来的箭支,大部分被挡在了北伐军将士的盾牌之上,只给北伐军造成了很小的杀伤。

    见已经进入山贼弓箭的射程,华安大声道:“全军止步,弓弩准备。”

    众将士闻令,立即停下脚步,前排的盾牌手,举起手中的盾牌掩护后面的士兵,而后排的弓弩手,则弯弓搭箭瞄准山贼巢穴的方向,等待着发射的命令。

    “放箭。”

    “嗖嗖嗖……”在华安的命令下,数千支利箭呼啸着射向山贼巢穴的方向。

    由于山贼根本没有像样的装备,一轮箭雨之后,山寨中的山贼就倒下了一片,当然也有许多只是被射伤了手脚,并无大碍。

    凡是受伤的山贼都躺在地上不肯起来,即使他们完全可以投入战斗,毕竟,人都是怕死的,而且他们一点也不想为了山贼头目而死。

    几轮箭雨过后,山寨中的山贼已经人心浮动了,只是在山贼头目和一些死党小头目的强令下,还在苦苦支撑。

    山贼巢穴射来的弓箭越来越稀疏,华安见时机成熟,大喝道:“将士们,进攻,全力进攻。”

    “杀……”两千士兵闻令,一齐起身向前猛攻,弓弩手边冲边放箭。

    山贼射来的弓箭让一些将士中箭倒下了,地面上埋设的陷阱也让一些将士中了招,其中不乏有牺牲的战友。

    但让华安欣慰的是,在这些困难的面前,两千名勇士并没有被吓到,而是完全按照命令义无反顾的向前猛攻,队形丝毫没有散乱。

    两千勇士很快就攻到了寨门前,在进行一番血战后,顺利的攻破了山贼巢穴的大门,杀了进去。

    华安冲进山贼巢穴,看着数千手持武器的山贼,大喝道:“放下武器投降者,一律免死,顽抗到底者,格杀勿论。”

    “放下武器,全都投降!”铁牛跟着大喝。

    “别杀我,我投降。”一名山贼小罗喽首先扔掉武器,跑到了北伐军士兵的身旁,老老实实的抱头蹲在地上。

    “我投降,我也投降……”

    一眨眼的工夫,就有几十名山贼放下武器,投降了北伐军。

    “不许投降,都给我杀。”山贼头目气急败坏,大声呼喊让小罗喽迎战。

    在一众大小头目的强迫下,加上对官兵的不信任,千余山贼迎着头皮向北伐军杀来。

    “顽抗到底着,一律格杀勿论,杀……”华安大喝一声,亲自带领两千部下向山贼杀去。

    强兵对弱卒,训练有素对从不训练,结果毫无悬念,厮杀持续了没多久,千余山贼就败下阵来,随即凭借对地形的熟悉,四散而逃。

第二百四十六章 磨山剿匪

    山贼头目见大势已去,带领几十名心腹向后山跑去,他打算凭借这些心腹,日后东山再起,继续做山贼。

    见山贼头目向后山逃走,华安嘴角淡然一笑,并不追赶,而是带领麾下士兵,继续围剿四散而逃的山贼小罗喽,并不断劝说他们投降可免死。

    围剿持续了半个时辰,除了几百名顽抗到底的悍匪被北伐军斩杀,剩下的大多数山贼小罗喽都投降或者逃走,而逃走的山贼大部分都被隐藏在树林的骑兵营俘虏,只有极少数漏网之鱼逃离了山寨。

    而通过后山密道逃走的山贼头目,则被王上所带的三百勇士带了个正着。一个都没有逃掉。

    王上抓住这伙山贼悍匪,通过密道将这些十恶不赦的山贼头目,全都押进了山贼巢穴之中,交给华安发落。

    “大哥,此战,我军共杀敌三百余人,俘虏一千五百余人,将士们阵亡不足二十,受伤不足一百,大胜啊!”铁牛看向华安,高兴的说道。

    王三亲自押着山贼头目,走向华安的面前,大声道:“大哥,亲兵旅在后山抓住悍匪八十余人,大头目一人,就是他,跪下。”说完一脚踹在了山贼头目的后膝盖上。

    华安瞪着跪在地上的山贼头目,呵斥道:“占山为王,鱼肉百姓,抢夺军粮,该当何罪啊!”

    “要杀便杀,哪那么多废话。”山贼头目倒是很硬气。

    “骨头倒是挺硬。”华安哼了一句,下令道:“来人,将这恶徒,拖下去砍了。”

    “是,将军。”两名士兵将山贼头目押了下去。

    山贼头目是个胆小的家伙,刚才是故意装硬气,见华安真的下令要砍了他,立马就哆嗦了。

    “等等,等等,我有话要说。”山贼头目语气软了许多。

    华安点了点头,道:“有什么话,说吧!”

    山贼头目屈膝移动到华安的面前,以提供别处山贼巢穴的秘密为前提,与华安讨价还价,让华安高抬贵手放了自己,并表示自己以后再也不会作恶多端了。

    华安佯装同意,待山贼头目说出茅山其它山贼巢穴的大致情况时,华安脸一番,以山贼头目所说与自己所调查的不一致为借口,将其斩首,对于那八十名悍匪,自然也是全部斩杀,不留后患。

    而对于那些投降的胁从分子,华安认真的对其进行了批评教育,让其以后安安分分的做人,不可做恶事。

    这些胁从分子自然唯唯诺诺表示要重新做人,教育了一个时辰,华安收缴所有山贼的武器,将其付之一炬,而后,让这些胁迫分子自行离开,前往各自的家乡。

    为了彻底摧毁此处巢穴,让山贼以后不会在此啸聚,华安不仅让士兵将巢穴的房屋全都烧毁,同时将附近的树木也一同砍伐,烧掉,使其完全丧失隐蔽性。

    做完这一切,华安带领大军继续向下一个山贼巢穴奔去。

    一路上,华安总结了这次剿匪之战,虽然还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总体来说,是一次成功的大练兵,至少让从没有见过血腥场面的新兵,认识到了什么叫血腥,什么是战场。

    当然了,剿匪之战毕竟规模较小,来年北伐与赵国大军血战,那种紧张和血腥必然是剿匪的几倍,先让将士们稍微适应一下战场的血腥,日后与赵国精锐厮杀的时候,就不会因受不了血腥场面而慌乱了。

    由于对山贼的巢穴有了一定的了解,接下来的几场战斗,都进行的极为顺利,大晋王师所到之处,山贼们无不胆战心惊,弃甲而逃。

    华安只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就将茅山的万余山贼各个击破了,而麾下的士兵损失却极少,阵亡不足百人,可谓战果辉煌。

    当然,这些战功啥的,华安都不在乎,他最欣慰的是,通过连续一个月的剿匪,全军三千将士都得到了极大的锤炼,战斗力提升了一个档次。

    剿除匪泛是为百姓造福,是为朝廷稳固江山,华安的剿匪之举,让茅山附近几个州县的百姓都不用担心山贼打扰了,在这些老百姓的心中,华安就是活脱脱的救星,是他们的救命恩人。

    当地的官员也是去了心头的一块大石,几个州县的官员不仅热情的招待华安和北伐军将士,而且,连名上奏皇帝司马衍,首先,大大的将华安剿匪的事迹进行夸赞,同时为了是百姓安心,恳求让华安的三千人马,常年驻扎在茅山附近,以震慑多发的匪患。

    朝廷方面,刚收到华安送来的战报时,对于如此辉煌的战果,多数大臣都表示怀疑,认为华安虚报战果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